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霸主-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间里设置的很有这个年代的特色,四方桌子、长条椅子。大大的陶瓷茶缸子。几个茶碗就摆在桌子上,老人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山装光着头就站在梁三平的面前。
“儿孙不争气啊!只知道闹事、惹事。老头子现在也没有脸要求什么,梁三平同志如果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吧!”老人说话很是干脆,直接就将问题丢给了梁三平。
却见梁三平闻言笑了笑,道:“您言重了!我和林蒙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么!总是好玩、喜欢闹着玩。他只是对我好奇也没有什么恶意,且这件事情我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梁三平说着,顿了顿才道:“而且这件事情上,我处置的也有些问题。小郎的刀我给收去了,那时候我不知道这把刀对于他的意义这么大。否则我也不会轻易拿……”
林老爷子看着梁三平的神色不似作伪,这才点头笑了笑道:“技不如人,叫人家拿走了也是应该。这没什么好说的,至于我这不争气的孙子……”
“刀我已经还给小郎了,君子不夺人所好。这把刀对于小郎来说这么有意义,我胡乱拿走才是不应该。至于林蒙……我们真是年轻人闹着玩的……”
梁三平笑着将事情三言两语的就化解掉了,他来浙省是为了做事情的不是来闹事儿的。所以他并不想把事情闹大。和林家闹掰了,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把双方的关系处理好、协调好,给安天民进入浙省做充分的准备。边上的林蒙听得梁三平如此说,不由得长长的舒了口气。
梁三平不追究了就好,要是追究起来少不得自己得多吃几顿生活啊。老太爷这次是真把他揍怕了。被逮回家的时候,他甚至都以为自己这次要死定了。
小臂粗细的棍棒,老爷子二话不说的就往他身上敲。林蒙咬着牙吃了几棍以为能熬过去,没成想这一熬就是挨揍半小时。差点儿把他打晕过去。
家里没有人敢求情,都知道老太爷的脾气。不生气则罢了,生气起来谁上来劝谁挨揍。里面楞是在背脊、大腿上狠狠的挨了一顿这才被饶过的。
老爷子也说的明白,要是人家愿意就这么把这件事情过了则罢。若是不愿意,少不得要将林蒙这个逆孙给扭送派出所去。亲自坐镇,必须要严惩。
“事实上,三平对于您倒是有一事相求……”却见梁三平对着老人无比恭敬的道,而林老爷子闻言不由得眼瞳一缩:“若是没有违反组织原则,老头子帮你也可以。”
“但如果是违反组织原则的事情,那就恕老头子没法帮忙了。”老人看着梁三平,一字一句的道:“哪怕是把这个逆孙扭送派出所,也不能做。”
梁三平听得老人如此说,不由得感叹。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老人们,似乎都带着这种气质。可以做一些事情,但不能违反组织原则。
如果要违反组织原则,他们宁愿什么都不做。当下梁三平笑着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我来浙省的目的相信您已经很清楚了。”
“三平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做点儿农业、给老百姓谋些福利。三平自问还是可以的。不过现在的情况是,我对浙省并不熟悉。所以需要一些人专门带着我到处走走。”
梁三平也不矫情,直接对着老人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现在初步的计划,是先将龙井茶做起来。做成一个品牌,然后通过我们的渠道销售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顿了顿,梁三平拿出随身的文件包。将一份份的文件交给了老人。反正这些文件,最终还是要交给苗坚他们讨论的,苗坚那边已经让郭文君送去一份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四章 从容对,实心颤
也就是说,这里这份交给林老爷子看却也没有什么。梁三平拿出的文件递过去,林蒙赶紧一瘸一拐的上前来,接过文件交给自家爷爷。
林老爷子看着瘸拐的孙子,冷哼了一声接过文件。随即拿出老花镜仔细的看了起来。梁三平则是气定神闲的在用茶碗品着茶,这里的茶虽然未必多好。但自有一番风味。
“三平哥,你说要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可是真话?!”林蒙见老爷子看文件了,便凑到了郎梦成身边嘀嘀咕咕。好一会儿了,见老爷子不注意便溜达到了梁三平身边低声问道。
梁三平笑了笑,对着林蒙道:“这也得先你家老爷子同意不是?!他要是不同意,你还能往哪儿跑?!之恩能够使呆在浙省了,我也没有办法啊!”
叫梁三平这么一说,顿时原来已经有些兴致的林蒙则再次变得垂头丧气。很简单,林老太爷可不好说话。哪里能轻易的让自己跑掉?!
老爷子不发话,谁又敢让自己去做什么?!难道自己真的得在这浙省熬上半辈子?!顿时林蒙便觉得好无奈,现在的日子他过的有些腻味了。
大学他没有好好考,接过没考上。老爷子极为倔强的没有去给他找什么关系,楞是没让林蒙上大学。技校林蒙又不愿意去,他知道自己就不是学技术的这块料子。
当时还闲赋在家了好一阵子,就连工作也是家里人瞒着老太爷给安排的。这叫林蒙很是丧气。似乎真的离开了家里,他什么也不是。
和郎梦成一样,林蒙总想自己做些什么。他也是年轻人,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再像父辈似的在体制内呆着,他更多的是想要脱离出来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好!三平同志。你的这份建议很有可行性啊!好!很好!!”没一会儿,坐在了长条椅子上的林家老爷子猛然发出一声暴喝,直接吓的林蒙如中箭的兔子般一下子蹦达到了老头身后。大气都不敢出,老头儿冷哼了一声却也没有骂他。却见他对着梁三平道。
“看得出来,小伙子你是真的有用心在做这篇报告。考察的也相当细致,就是有些地方你还是不太了解。比如龙井那边的运输情况。我们浙省这边的龙井种植情况。”、
梁三平闻言立即拿出了笔记本和笔,将钢笔盖打开。把老人的话一条条的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梁三平的这种态度叫林老爷子很是满意。
这一辈的老人很多时候并非是看你这个人有没有本事,本事这种东西是可以学的。第一次不懂,第二次、第三次总是会学会的。但你这个人的品性,才是他们的关注点。
至少梁三平这种知道尊重别人意见的做法,很让林老爷子欣赏。是以,林蒙很惊讶的发现自己家那位在家里不爱说话的老太爷,竟然和梁三平聊的很是起劲儿。
“……我们在琼岛实验过稻田养鱼,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当然。我们并非是胡乱去养殖的。我们和华南两院都有着合作关系,那里的教授们在协助我们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没一会儿,梁三平和林老爷子竟然聊的很是投机。这更是让林蒙和郎梦成目瞪口呆,要知道哪怕是整个浙省也没有多少人能跟这位老爷子这么聊天的。
在平日的生活里面,林老爷子几乎从来都是惜言如金。哪怕是骂人,也顶多是点出你的错误。揍一顿,然后让你滚蛋。绝对不会跟你多说几句废话。
“我们没有推广,是因为鱼的话讲究的是新鲜。而且琼岛靠海。宝亭地区人口也有限。如果大家都去稻田养鱼,那么就会造成谷贱伤农的结果。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此时的梁三平也很兴奋。他很少跟人这么的去聊自己的这些想法。能这么聊上的,也就夏振东等寥寥数人。但很多时候他们都不在梁三平身边,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乎。
这位林老爷子显然也不是个庸手,手上厚厚的老茧还有对农活儿的一套理解明显就是一位干农活儿的老把式。在很多问题上,他几乎都是一针见血。
“稻田养鱼我们那会儿虽然没有试过,但听说过。”却见林老爷子感慨道:“我们那会儿可没有这么便利啊。买个鱼苗都成问题。还得考虑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嘿!”
梁三平闻言笑了笑,道:“其实,我们现在在运营这个项目也存在着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路,如果没有销售渠道的话。我们产量越大就越是伤农。不敢轻易推广。”
老人闻言点了点头。的确。没有解决好销路闻言就急急忙忙的让所有人来养。那么养出来了怎么处理?!你卖不掉不是叫老百姓吃亏么?!这么干肯定是不成的。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一个叫‘稻花香鱼’的品牌。现在正在谋划期,因为这段时间琼岛的灵芝产品上马、稻田鳖的产品也在热卖,所以有些耽搁了。但我们会尽快出整套的方案。”
“哈哈哈哈……看来苗坚同志真的没有找错人,你这个小伙子是个干实事的人。”显然,林老爷子对于梁三平的表现很满意,人家有坚持去做调研。
而且每一条方案、条陈都答的有理有据,很多数据甚至都不用看笔记本就能够直接报出来。这肯定是平时没少研究这个,不然如何能够做到对答如流?!
“说说看,我这个老头子有什么能帮你的?!”却见林家老爷子笑呵呵的对着梁三平道:“我这老头子可没啥本事,小伙子你可别狮子大开口啊!”
“我哪儿敢啊!其实,我的要求也很简单。林蒙和小郎对浙省都很熟悉,我希望的是他们能够带着我去看看其他项目,一些项目的话我可以看资料。但总得需要熟悉当地的人帮忙沟通的。”
梁三平话音一落,林老爷子的目光便闪过几丝精光。老人不傻,梁三平这是希望老林家能够表态。林蒙如果跟着梁三平一起出去,那别人看着就像是林家已经表态支持苗坚了。
毕竟林蒙是谁,大家心里都清楚。他既然跟着梁三平一起出去了,这就代表了林老爷子的态度。是以,梁三平提出了这个要求后老人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了好一会儿。
梁三平大气也不敢出的等着老人的回复。就连站在老人身后的林蒙,也在等着老人的回应。好一会儿了,却见老人抬起头肃然的对着梁三平问道。
“三平同志,你老实告诉我。对于我们浙省的农业发展,你有多少成的把握?!”老人死死的盯着梁三平,这让梁三平无形中感受到了一种压力。
却见梁三平沉吟了一会儿,才对着老人道:“您说100%的把握,肯定是没有的。我能保证的是,在没有受到阻碍的前提之下可以使一部分的人首先脱贫。”
顿了顿,梁三平看着老人轻声道:“毕竟我们现在也是在试验期,作为试点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这是一定成功的。一个新的项目展开,遇到的问题何止几十上百个?!”
“我们能做的,就是遇到问题、尽力的去解决问题。我能保证的是,我会努力的让那些试点区域的老百姓们都富裕起来。”梁三平将这段话说完,便闭口不言了。
一时间现场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林老爷子不吱声梁三平也不说话。林蒙和郎梦成站着,那身上的汗水便吧嗒吧嗒的往下掉。这件事儿要是能过了,也就意味着他们能走出去了。
但若是被拒绝了,那么他们只能是继续在浙省呆着。甚至很可能不得不按照老爷子规划的路线走。现在他们年纪还不算大,但已经有风声老爷子很不满他们俩到处晃悠。
加上这次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话年后他们就会被丢到部队里锻炼去。去部队倒是没有什么,但和去外面见识花花世界比起来当然是花花世界更有吸引力了。
“一年,我希望看到一些成绩。”在让人难忍的沉默持续了至少半个小时之后,林家老爷子终于开口了:“如果没有见到什么成绩的话,少不得我这老头子得登门问罪了!”
终于等到了老人的这句话,梁三平长长的松了口气。却见他对着老人一个深深的鞠躬沉声道:“三平尽力而为,不敢说能取得什么大成绩。至少努力让一部分的老百姓,尽快脱贫!”
老人听得梁三平如此说,笑了笑让身后的林蒙将自己扶起来:“明天他们就会找你报道,希望你能做出些成绩来。说实话,我们亏欠浙省老百姓的良多啊……”
梁三平点头应是,随后恭送老人离开了这间茶室。茶室外面,自然有人将老人迎上车子。梁三平看着老人离开,总算是松了口气。别看他刚才对答如流,其实背后已经汗透。(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五章 侃侃谈,定基调
这位老爷子可是从抗日时期便开始闯荡的老人,一生大风大浪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若说梁三平在他面前一点儿也不紧张那才是假话。但即使再紧张,梁三平也必须坚持下来。
取得这位老人的支持,对于安天民在浙省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能把林蒙和郎梦成招进安天民里面,这也算是意外之喜。这两个人,梁三平也打听过。
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劣迹,年轻人么!虽然是有些冲动闹事,但却没有做过什么仗势欺人的事情。倒是郭文君告诉梁三平,这两位其实在浙省大院儿里口碑不错。
见到人,都懂得很礼貌的打招呼。平日里虽然到处打晃头,但却也没有做什么欺男霸女的事情。反倒是帮着抓过几个小偷什么的,偶尔也随着林家老爷子下地里干活儿。
随着林家老爷子的离开,林蒙和郎梦成即将跟着安天民做事儿的消息没一会儿便传遍了浙省的高层。所有得知这件事情的人开始都是一愣,随后便感叹这梁三平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苗坚也觉得梁三平这件事情办的不错,能不闹起来这就算是不错了。
“……首先,我们要把龙井茶的一个专门品牌树立起来。这个品牌,是要有历史底蕴、要有质量保证的。我个人觉得,‘十八颗’这个名字就不错。”
未几日,梁三平和夏振东便见到了苗坚。既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苗坚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梁三平他们赶快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才能取得成绩。不然一切都是嘴炮,说了都白说。
“制茶师傅我们已经拜访了一批,他们也有意愿和我们一起工作。在古法制茶方面,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建议。虽然我们可以有现代化设备能用。但我认为我们做的是高端品牌。一切都还是以纯手工为主,就目前的话我们的合作伙伴中有不少公司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
“比如日本的湾宏株式会社、香江的区陈氏、夷洲的陈氏企业……等等,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关。那么他们将会负责我们在包括欧美、亚太地区的销售……”
虽然这些都已经写进了报告里面了,但看着报告和亲自听取梁三平的汇报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苗坚现在就觉得自己把梁三平他们找过来,这真是找对人了。
从前自己这边的这些个干部们,口号震天响。说到实际的操作。一片都抓瞎。哪里像梁三平这般,直接单刀直入的进入正题。什么都量化、数据化的体现在自己的面前。
这种做法更让人信服。比如梁三平已经调研出来整个龙井村,以那十八颗茶树为根基的周边茶园的情况,同时量化了茶树的产量。
销售通路也找好了,质量管理体系、茶叶制作体系也都出来了。至少在苗坚看来,这份可行性计划书已经非常的完备了。该有的一点儿也不少,就这点来说他很满意。
“再有就是运输的问题,浙省有着铁路资源。这对我们将来扩大产量很有好处,但先期的话我们是小批量的生产。走的也是高端路线。所以我打算是将我们的茶运到魔都转发。”
“哈哈哈……三平同志,你的调查信息很好!很完备啊!”苗坚笑着对梁三平道:“很好,我们浙省会尽力给你最大的支持!希望你尽快的做出成绩来!”
整场的汇报,梁三平进行了超过三个小时。中间苗坚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狮峰山、梅家坞、龙井村这龙井茶的三产地,如何协调发展。
比如:日本在龙井的接受度上有多高?!会不会发过去的龙井茶,不被日本人所接受?!质量如何控制,如何能够加强龙井的品牌建设……等等。
“近二三十年。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中国茶先后风行三次。每次都有助于中国茶叶在日本的推广,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弘扬。”
对于这些问题,梁三平都笑着一一回答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他一直都有在收集,诚然!现在日本风行的依然是传自于夷洲的乌龙茶。但并非说龙井就没有市场。
“在1970年代末,当时一位日本女明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 记者问她身材变得越来越好的原因,她说近来常常喝中国的乌龙茶,乌龙茶可以减肥、健美。从此以后,日本开始流行喝中国乌 龙茶和普洱茶,这就是第一次‘中国茶热’。”
“当时在日本。中国茶就是健康茶,就是减肥茶。 第二次流行于80年代,与第一次不同,伊藤园株式会社率先研 制成功用中国茶为原料的罐装茶水——乌龙茶于1981年投放市场, 至今几乎在整个日本国土上的各地均设有易拉罐饮料自动售货机, 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购买消费各种茶饮料。”
却见梁三平顿了顿,道:“从乌龙茶的推广上,日本人已经认知了咱们中国的茶叶。但也由于乌龙茶的盛行让多数日本人以为中国茶就是乌龙茶。并不知道包括龙井、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等等这些我们国内久负盛名的好茶。”
“从罐装乌龙茶中,绝大多数日本消费者对中国的乌龙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由于只有乌龙茶而没有中国的绿茶等其他茶类,所以误认为中国茶就是乌龙茶,绿茶只有日本生产等等看法的日本人大有人在。”
说着,梁三平顿了顿笑着道:“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他们的这个看法和习惯,日本本来就有饮用绿茶的习惯。而日本本土也产出一些绿茶,或者说他们的主要产茶就是绿茶。”
“而在前两次的中国茶热之后,日本的中国茶爱好者已经对中国茶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不仅仅是消费茶叶本身,而且从中国茶的冲泡方法以及茶艺等第 一、二次所没有涉及的茶文化方面。”
梁三平笑着和苗坚解释道:“可惜的是,现在日本并没有多少的中国茶艺师傅。这方面的缺失,也让我们开始考虑是否要在日本成立专门的茶楼表演中国茶道、推广属于我们的茶叶产品……”
每每谈及茶道,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日本,就如同谈及下午茶会联想到英国一样。然而,无论英国还是日本的饮茶,都源于中国。
同欧洲重要红茶饮用国度在发展中国家种植加工红茶不同,日本则完全吸收、传承、发展并提升了中国的茶树种植、加工工艺和品饮方法,并演化为日本的民族文化。
实现这一跨国界文化传播的是两位著名的禅师。南宋时期,日本镰仓时代的遣唐使荣西禅师在中国“进修”佛法,深深感受到饮茶的好处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茶饮带给人精神境界的净化与领悟,遂将“点茶”传入日本。
并茶经日本其他禅师综合禅法与饮茶的意境与文化层面,逐渐演化为日本“抹茶”茶道;明末清初,中国东渡日本讲经传禅的隐元禅师极其后续黄檗禅僧,将明朝盛行的“煎茶”带入日本,与“抹茶”的“吃茶”相比,用“泡茶”方式而饮用的“煎茶”,更为简洁、自由,奔放,直至如今,“煎茶”已成为日本茶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梁三平不断的陈述着自己的看法,而夏振东则是不时的从旁补充一些情况。苗坚不断的点头,梁三平说的这些他都让人记录下来。终于,正午的时候这场汇报接近了尾声。惯例的苗坚和梁三平他们,到机关的食堂里吃饭去。
工作时间苗坚从来不饮酒,即使是请客吃饭菜色也很是简单。只不过为了方便讲话,吃饭的是食堂里面的一个小包间。这也算是一个待遇的体现吧。
三天后,浙省通过了一份《关于浙省农业发展纲要及与安天民公司合作意向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中,浙省和安天民成为合作伙伴。
浙省将责成龙井村提供包括了产品、土地、种植人员、制茶工艺……等等在内的资源,安天民公司则是负责技术、通路、包装、销售……等等资源。
双方进行一定的整合,共同建设“十八颗”品牌龙井茶。在协议中,这个品牌浙省占了20%的股份,龙井村则是占有了20%。安天民公司同样占有20%。
剩余的40%股份,则是按照茶园比例、人口数交给当地茶农。茶园将会进行完全统一的管理,安天民公司将会负责技术提供。在尽量保持古法种植的情况下,生产龙井茶。
而安天民公司这个时候,也开始购入一批新的包装机器。并聘请香江的设计师,开始设计十八颗的龙井茶叶礼盒。梁三平比任何人都知道,包装对于产品的重要性。
足够好的包装才能够引起人们购买的**,否则哪怕你产品再好如果在包装上没有取得效果。那么人们在评估其价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贬低。(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六章 首冲突,嫌包装
“为啥要这个木盒子装啊?!这木盒子也忒贵了,一个做下来就得十来块。这完全不划算啊!”当梁三平开始提出包装理念的时候,随即遭遇到了极大的反对阻力。
看着这些个龙井制茶的老师傅一个个站起来面红耳赤的和自己争论,梁三平不由得产生了一股无力感觉。这些个老师傅们都是好心,他们也都希望龙井茶能够做出来。
但他们却极为反对梁三平将钱砸在了包装上,在他们看来茶好就成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只要咱们手艺做好了还怕卖不动么?!除非他们是傻子。
“小梁同志啊,你看做什么木盒子啊?!成本确实高。”一位老师傅语重心长地对着梁三平道:“我们一般都胶袋子装着,好点儿的铁罐。再好就是陶瓷罐子,也没有木盒子啊……”
梁三平听得这些老师傅们的意见,没有直接反驳。待得他们发言完毕后,他才对着这些老师傅道:“这样,咱们今天都在这里。诸位师傅们选出几个代表,随我出去走走。”
“我们直接出去走走,回来了大家就知道我为啥这么包装了。”这些个师傅们都是手艺人,很多不乏祖祖辈辈都在做茶的。如果不是真把梁三平当自己人,他们绝对不会说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梁三平发展龙井茶的决心,才会这么不顾及到和梁三平说起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尤其是梁三平和浙省拟定的协议中,将大部分的利润都给了村里。
这就更让他们糟心了,他们觉得自己天然的就有责任要维护“十八颗”这个牌子。要做好它,把它做起来。这是给后世子孙吃饭的金字招牌啊!
梁三平这么一说,一群的老师傅们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了起来。没一会儿,三位师傅便被选出来了。看着这三位师傅。梁三平哑然失笑。
这三位师傅被选出来,倒是不出他的意料。村里有两个大姓,陈和王。被选出的陈师傅大号叫陈弘济,算是村里资格较老的师傅。为人老实,也热心。
而另一位王师傅,叫王元化。他种出来的茶。村里没有人不服气的。另外一位则是廖师傅,叫廖俊才。村里公认制茶手艺最好的一位师傅。
这三人几乎就代表了整个村子里所有人,从人品、种茶本事到制茶手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才会被村里的其他师傅们选出来做代表。
“这样,这三位师傅回去收拾一下。后天随我去一趟香江。”梁三平笑着对这三位师傅道:“如果在香江,三位师傅还是觉得我们应该用其他茶叶罐子。我们就用。”
既然梁三平都这么说了,大家伙儿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了。其实,如果梁三平强硬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换成这个包装,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但梁三平并不想这么做。他希望的是这些个师傅们能够把这个项目当成是自己的项目来做。只有这样,他们制作出来的茶叶、他们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才会是最好的。
大家伙儿散开后,梁三平便带着三位师傅找郭文君去办手续去了。这个时候,要去香江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手续也极为繁琐,而龙井村里的大伙儿也都炸开了。
三位老师傅去香江,大家都很是艳羡。不过梁三平也跟他们承诺,只要好好干。他找到机会了。也带着大伙儿去香江看看。对于梁三平的话,村里的老百姓们无比相信。
人家梁三平可是有大本事的人。老师傅们都信他。小年轻们更是无比崇拜的跟着梁三平,他还没有进村里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人去打听他的故事了。
在郭文君他们有意无意的泄露下,梁三平在琼岛带着宝亭地区致富的故事被他们口耳相传。越传就越是离奇,甚至有人说梁三平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这倒是让梁三平哭笑不得,要是自己有这本事的话还用这么辛苦的干活儿周旋么?!不过从好处上来说,也很快的树立了他在村里的权威。
有着苗坚给梁三平背书。那些干部自然是不敢为难。尽管手续繁琐了些,但也在半个月内给梁三平办下来了。这已经算是神速了,中间当然少不了林蒙帮忙跑动。
他和郎梦成也是这次去香江的主力,得知自己可以去香江。这俩小年轻不由得激动万分,这么大了他们还是第一次出浙省。还是去香江自然是无比激动的。
这个年月别说去香江了,就是去羊城那也是了不得的事情。在大家看来那几乎就是国内最先进的地方了,和海外接触最多的地方。
梁三平倒是对这些没啥感觉,甚至如果不是有必要他都懒的跑香江这一趟。但他不去不成啊,利佳成希望他能够到香江面谈一次。陈乾也希望他过去一趟。
从粤北出来好长一段时间了,也应该回去跟沐山、兰成说说自己现在进行的事情怎么样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梁三平都必须要走这趟。
手续办好了,随着火车的咣当。一行七人在憋了十天、转车了好几趟后,终于抵达了羊城。走出了那巨大的火车站,看着羊城的大街,林蒙和郎梦成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满大街的人,不时的可以看到一些汽车、摩托车开过。个人开着摩托车啊,这在浙省几乎是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浙省现在一部分的长江750也多数配备警备部门。
私人家里有个自行车那就是很不错的了,摩托车基本不敢奢望。看着羊城这里竟然有私人配备了摩托车,甚至轿车。这不由得叫他们很是惊讶。
见梁三平看着他们,林蒙他们显得很不好意思。按说,他和郎梦成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但这样的西洋景却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自然是好奇一些。
农垦这边来接梁三平的车子也到了,由于事先打过电报所以农垦这次派来了三辆车子。浩浩荡荡的把梁三平他们给接到了招待所里去。
梁三平把林蒙他们安顿好以后,便和夏振东急匆匆的去拜访兰成去了。兰成此时还没有下班,知道梁三平他们会过来便让秘书把时间安排了出来。
“哈哈哈哈……你们来了!快坐,苗坚同志都已经跟我说了。你们在浙省干的很不错啊!现在都上了轨道了吧?!”梁三平和夏振东在兰成的办公室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兰成笑哈哈的将两人迎进来,秘书随即把茶水奉上。待得两人坐定后兰成才道:“苗坚同志对于你们的表现很满意啊!这都电话来跟我夸了你们好几次了。”
“怎么样?!那边的项目启动起来后,什么时候给我们粤北这边也做几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