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农业霸主-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上半年,我基本都在外边儿跑。不跑不知道,跑起来吓一跳……”却见叶建文苦笑的对着梁三平道:“也就江口的联防队好些,其他地方都有疏漏……”
梁三平闻言沉默了。他知道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照猫画虎,但却又没有相应经历或找来相应的人负责。自然是会混乱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回来后,给上面提交了一份报告。联防队还真不能轻易的就全面铺开,不然的话治安联防的要求没有做到,培养出一批披着官皮的痞子来就麻烦了……”
叶建文也很是懊恼,这件事情他可是一路做下来的。其中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但现在却不能推广开来。你如何让他不懊恼?!
“我于是做了一份建议,希望能够先在粤北地区小范围内进行推行。然后让其他兄弟省份的治安管理部门过来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回去以后再做……”
梁三平点了点头,这却也是应该。粤北的江口,现在是国内的特区。联防制度本来就是在那里推行的最好。也是最早。这还是叶建文先推行的。
所以,叶建文回去可以轻易的找到一帮老部下。然后把这些人组织起来,逐步的在粤北地区将联防制度推广开来,并逐步完善。其他的兄弟省份,可以派人来学习。
说话间,两人便到了最早叶建文带着梁三平坑山崎的那间饭店。似乎这里已经成为了叶建文他们的定点饭店了,基本吃饭他们都会来这里。
一方面这里不起眼、清净,另一方面这里做的东西也不错。老帝都的味道,价格还不算贵。所以自然成为了叶建文他们的首选。
老板还是那位老板,菜色还是那些菜色。梁三平和叶建文之间却没有什么客气,菜上来了拿起筷子就吃。酒上来了打开瓶子就喝,很是畅快。
“三平,你说说我咋就多破事儿啊……”叶建文一仰脖子,抽干了杯中酒咧开嘴道:“晋西北、鲁北一片,这是最早做联防的。可他们做的……”
叶建文没有说下去,但梁三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其实就是偏离了叶建文想法甚多。治安联防的初衷是好的,但架不住没有完整的规划和执行经验。更没有条例约束。
这导致的就是联防队成立初期的混乱。叶建文巡视了一圈之后,无奈的发现这种状况已经无可挽回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是回到帝都后给上面重新报告。
“任何人做任何事儿,总有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梁三平喝的有些热了,笑着脱去了自己的衬衣。反正这里也没有外人,都是汉子怕个甚。
叶建文也是如此,直接把衬衣给脱掉了挂在椅子上。却见梁三平看着叶建文道:“啥都不做,就什么困难都不会有。只要你做事儿,就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叶建文不由得叹气,谁说不是这样呢?!在江口的时候,他就遭遇过困难。但和现在的困难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下子自己要负责的,可是粤北地区的治安联防建设啊!
“甭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先给交个底儿。”却见老叶直接放下了筷子,对着梁三平便道:“我去粤北,你有什么建议没有?!给老子说实话!”
梁三平笑了,叶建文这家伙叫自己来吃酒果然没好事儿。这小子抓自己来,那就是为了抓自己给他出主意来的。这家伙都成习惯了,遇到事情就抓自己壮丁。
“要我给你出主意也不是不成……”梁三平笑嘻嘻的对着叶建文道:“我这次来帝都,可是带着任务来的。我帮你忙,你也得帮我不是?!”
叶建文闻言,直接拍着胸部保证没问题。帝都这地儿,他从小呆到大。哪里他不熟悉啊?!帮梁三平个忙,这还不是小意思么?!在他看来,梁三平也没啥好忙的。
“甭说的那么快,我先把我要办的事儿给你说说……”梁三平笑呵呵的打断了叶建文的保证,随即说起了自己过来帝都的目的。要接触中医药方面的人,还真少不了叶建文的帮忙。
好歹这家伙是帝都的地头蛇啊,而且跟各个方面都有关系。由他出面帮自己找人,总比梁三平自己瞎转悠来得要好的多不是?!而随着梁三平的陈述,叶建文也开始思考了起来。
说起中医药,叶建文倒是不陌生。好歹他家里也是从军队里出来的,他自己也从军服役。军队里的医院,他算是比较了解的。大院儿里的小兄弟们,也有从医的。
找起人来,却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叶建文现在考虑的并不是这个,他要是出面确实能找到人。可合作能不能成,这可就不好说了。梁三平要求的是合作,不是见面就完事儿。
“怎么?!有困难么?!”梁三平给自己斟了杯酒,对着叶建文问道。而后者则是摇了摇头,但随即却又点了点头:“要见面不难,可促成合作这有困难……”
“我的面子也不是谁都买的,老学就们可未必把我放在眼里。再说了,你这是正儿八经做事儿,我这瞎掺和的算怎么回事儿?!”
梁三平楞了一下,他倒是没有想到叶建文考虑的还有那么多。而此时叶建文抓起酒杯,跟梁三平碰了一下道:“说到底,这是农业和农垦方面的事情。”
“我给你的建议是,我帮你引荐一下。去部里跟几位长辈们谈谈,凭着你现在做出的成绩。相信部里面会给你支持。那比谁出面都强不是?!”
梁三平哑然失笑,他自己倒是忘了这茬儿了。是啊!找到部里出面,不是比自己出面强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 跑部前进
其实倒也不是梁三平思维局限,而是因为这几年国家的一系列变动让他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农垦部原来是隶属于国家最高管理层直属,但在1982年这个部门被撤销了。
1982年5月4日,根据第五届人大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农业部、农垦部、水产总局合并,设置农牧渔业部。
而自此,农垦部也走进了历史。但农垦却又没有被规划到地方管理,而是交由了农业部来管理。比如华南地区,农业部就设立有华南农垦总局进行全面打理。
也是因为如此,梁三平一下子找不着去农业部的路数了。是以在之前,前往农业那边的路数梁三平是不予考虑的。现在有叶建文引路,那就不同了。可来到了农渔业这边,梁三平抬头就挨了一顿臭骂。
“臭小子!你来了帝都办农业的事儿,也不知道来找我?!四处乱窜你窜什么呢你?!”却见这位穿着中山装头发已经全都银白了的老人笑吟吟的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梁三平笑骂着:“你个小王八蛋!你老师又不是没带你来找过我这位老院长,现在倒是玩起了矜持了!”
梁三平看到这位农渔业部门的主事人之后,却也愣住了。他是万万没想到,现任的农渔业负责人,竟然会是华南两院出身、曾担任过华南农垦局长的贺康。
“贺老,我要早知道是您我就直接过来了……”梁三平看着老人苦笑的道:“我那老师根本就没跟我说,他只说帝都的农业几个部门有变化……”
刘老的确想着要戏耍一下自己的弟子,谁叫梁三平这段时间到处瞎跑都没回院里学习了。这叫这位老教授生气了,底子不好怎么学新东西?!
“行了!你老师早在你过来之前,就给我电话了。我这一直等着你小子找上门来呢!”却见贺康哈哈一笑。拍着梁三平的肩膀道:“你老师这是给你上一课呢!”
听着贺康的话,梁三平不由得点了点头。老师这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他,别目光总是盯着外面。很多时候,得注意到国内的变化。毕竟自己的农业根基在国内。
如果国内的变化都没有弄清楚的话,那么你在外面哪怕做的天花乱坠又如何?!就算是抢下了香江到东南亚的订单,你也拿不出产品来出售。
很多时候。一个政策、一些人事变动你没有弄清楚。可能导致的将是你辛苦建立的商业王国的全面溃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明天我将会召集帝都的几位中医专家们来开会,一方面寻找鳖类的古方。一方面研究,将这种古方运用在中成药上。看看能不能制作成冲剂、药丸。”
却见贺康笑着对梁三平道:“你个小家伙不用担心那么多,你卖力做事儿我们这些老家伙总是会支持你的。琼岛现在的情况,我们都看在眼里。发展的确实不错!”
“自治州那边的葛泰也给我们提交了报告,关于你们安天民公司和地方上的合作。让农村一同致富的做法,我们很是赞成和支持!……”
梁三平点了点头,他算是知道了。他的一举一动事实上帝都这边都有看在眼里。其实帝都这么干也不奇怪。毕竟梁三平现在做的事情在帝都这边看来也很奇特。
在他之前,大家从来没有想过可以依靠农产品而且是蔬菜这类农产品出口挣钱。而梁三平却做到了。从前大家都没有考虑过农业方面的发展,但在梁三平手里这却像是变魔术一样。
仅仅是数年的时间,宝亭地区就有十数个村子凭借着和安天民公司的合作渐渐的富裕了起来。这让国家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是以上面自然会注意到。
事实上,梁三平每走一步都有人在细心观察着。只不过梁三平自己不知道罢了,他的每一项行动都有专人在做分析,并且汇报上来。
稻田养鳖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对贺康做了汇报。而刘老教授更是多次电话给贺康,将自己的想法、梁三平的做法和建议给贺康做了完整的汇报。
所以。这次梁三平找到帝都来贺康其实早就知道了。和上面一样,贺康也很想知道梁三平究竟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现在是刚刚改革时期。
大家都没有确定改革的方向该往哪里走,甚至关于改革争论依然很大。梁三平的做法,显然是让大家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行进道路。
“关于稻田养鳖的问题,我们也做过研究。目前养殖方面的专家表示这种养殖方式实际上可以在华南地区推广开来。”却见贺康笑着对梁三平道。
“包括了湘南、鄂北、粤东……等等地区。都很适合做稻田养鳖。现在你所希望开展的保健品古方的寻找、研究和开发,也获得了肯定……”
梁三平笑了,他知道贺康的心思。其实就是想要看看梁三平运作的是否成功,如果成功的话便开始在包括了湘南、鄂北等地区推广开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贺书记……”梁三平刚要开口。却被贺康挥手打断:“算起来,我当年还是华南农垦的局长。要算两院的关系,我曾经是那里的院长。你叫我贺叔就好,叫什么书记啊!”
梁三平有些惶恐,他可没有想到贺康竟然对他会如此看重。谦虚了几句,在贺康的坚持之下他还是改口称贺康为叔叔了。
“贺叔,其实我们不必都照搬稻田养鳖。”却见梁三平看着贺康,很是诚恳的道:“咱们国家很大,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特色。从空气湿度、到土壤、温度……等等。”
“一个项目、一个行业,一旦被跟风、泛滥开来。那么带来的就是附加值的下降、产品等级的降低。”却见梁三平看着贺康,道:“我们需要做的,是高附加值。”
“简而言之,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各地的情况进行产业差异化。不要一路跟风。不然的话今年你看到了稻田鳖起来,明年就得跌下去了。事实上这也是我之前和葛叔叔说,尽量不要组织什么参观学习的缘故。”
梁三平比谁都清楚,一旦模仿的风潮开始。那么导致的就是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这将导致产品信誉受到打击,未成熟的市场开始被质疑甚至走下坡路。提前结束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力。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导致的将是养殖户和公司的损失。
安天民公司。梁三平倒是不担心的。因为安天民一开始就有完整的产品品牌规划和质量监督体系,但其他省份呢?!仅仅是小小的参观学习,照猫画虎是做不出来什么的。
如果造成了推广失败、销售失败的后果,那么政府的公信力会降低。同时也极大的挫伤了农民们的积极性,还会造成农民们的损失。这是梁三平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那么就首先要进行调研。当地的水土适宜种养殖什么物种,这些物种的经济价值如何。应该怎么进行开发,销路如何解决、附加价值如何保障……”梁三平一口气对着贺康说了很多。
甚至这位农渔业部门的负责人,都拿出纸笔来一边听着梁三平的话一边记录着什么。无疑。梁三平的话对于他来说是很新鲜的。最初他的想法是将梁三平开发的稻田养殖项目,推广到湘南、鄂北等地区去,切实的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所以当梁三平不同意的时候,他还有些不高兴觉得梁三平这是为了自己的钱包和利益着想,想着克扣下来这个项目。这在他这种老一辈人的眼里,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
但随着梁三平的解释,这位老人开始思考自己如果这么推广会不会有问题。梁三平的看法很重要,一方面这个项目是他力主开发的。另一方面。他每次执行的项目都很成功。
“我在做稻田养鳖的项目的时候,首先调研的就是是否能够养殖。”梁三平笑着对贺康道:“咱们中国古代就有稻田养鱼的历史。那么我就在想既然能够养鱼那是否能够养殖其他水产品呢?!鳖类的生活习性,和稻田的情况很类似。所以我们进行了实验……”
“我们考虑鳖,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生活习性。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了它的经济价值,不然我们照猫画虎养鱼就好了。但鳖类的经济价值,显然更高。”
“而在包括了韩国、日本和香江等国家地区,或者说华文影响圈里。鳖类作为食疗已经被广泛的接受。我们只需要保证好养殖质量、保证好市场开发就不会有销售的问题……”
随着梁三平一步步的讲述,贺康忽然觉得自己真是老了。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很多时候自己竟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这在他看来是很不应该的。
老人对于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国家将几个部委直接合并起来并选定自己作为主要负责人。这是对自己在农业上抱着巨大的期望,期望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而贺康也一直在努力着。努力着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切实的提高农民的收益。就目前而言,除去梁三平手上的反季节蔬菜、稻田养鳖等项目之外。
农渔业部门也有其他的项目在进行,比如大棚菜种植、海产类养殖、农副产品的收购……等等。但这些项目,都没有能够像梁三平这般收获外汇。
现在安天民公司旗下的合作项目,包括了和万城合作的东山羊养殖出售、和文长地区的文昌鸡养殖出售,宝亭地区的反季节蔬菜、稻田养鳖、凤梨种植……等等。
这些项目所创造的外汇,让贺康很是看重。所以,梁三平的意见他自然是需要听一下的。
“我们的国土面积很大,而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的农业特点、特色。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农业特点、特色进行开发,这样一方面保持了其他地区的产品单独性。同时也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价值不会降低……”
梁三平也难得有向着贺康这等农业负责人陈述的机会,所以他很直接的便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全都说了出来,以期望能够得到农业部门的重视。
贺康也很感慨,其实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在农民脱贫方面做的更好。现在全国贫困县的调查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了。帝都高层方面要求尽快的归纳出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县,然后进行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尽快的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
而越是随着调研和统计归纳的深入,贺康也越是心惊。他没有想到,国内竟然还有着那么多、那么穷困的地方。这让这位老人无比心痛,也无比着急。
他总是希望尽快的带领着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但现在国家的资金本来就有限,大量的资金需要投入到经济建设上面。根本就没有太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扶持农业。
所以很多时候,贺康头疼的是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做更多的事情。而现在梁三平的成功,让他看到了一条似乎不一样的道路。梁三平并没有动用多少资金,尤其是国家的资金。
但是他所取得的成绩,是这些部门所没有取得的。这段时间以来,贺康和部里的其他同事们一直在研究梁三平现在的做法,唯一的出的结论是:梁三平这小子太不按常理出牌了。
他做的每件事情看起来似乎都有关联,但却又天马行空。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是苦笑的看着梁三平在折腾,反正他折腾来折腾去回过头还得找农业这边协助。
果不其然,梁三平忙活完毕了外事就跑来农业部了。贺康也是想趁这个机会敲打一下梁三平,好歹有什么事儿你得知会我们不是?!(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部里面谈
梁三平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清楚,这其实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一种教育、这其实是贺康对自己的一种敲打,他那上辈子的那些岁月就算是白活了。
而心里清楚了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梁三平不由得暗叹,自己果然是太过于注重其他情况而忽略了国内的事情么?!现在是八十年代,毕竟不比后来梁三平发迹的九十年代。
如果到了九十年代,梁三平这种能赚来外汇的人自然就是宝贝。疼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敲打他什么的?!但现在只是八十年代,你表现的“不太听话”自然是要被敲打一下的。
当然,你有本事也承认。但不代表你有本事就能够自行其事,你需要知道跟你的上级沟通沟通,至少要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不然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却一问三不知那哪儿成啊?!
“……这基本就是我的看法,还请贺叔斧正!”梁三平说了好一会儿,终于把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全都一次性给贺康说了个通透。
你们不是想知道我的想法么,那咱就当面锣对面鼓的说个明白。免得大家互相之间疑神疑鬼的,梁三平最不喜欢的便是那样。所以他选择了一次性说个通透。
“三平啊!你的考虑很实际,比我们想的要更深、更广。”贺康不由得感叹,这小子的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却能想到那么多点子出来。
而梁三平则是笑着和贺康道:“贺叔叔,其实开发一个区域的农业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是不大的琼岛地区,每个地区的开发要点、开发方式也不一样。”
“在文长,我们开发的文昌鸡。首先文昌鸡这个菜色有着他的历史,和广泛的接受度、知名度。所以我们开发起来相对较为简单、投入较少。”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严把文昌鸡养殖生产中的质量关卡。控制好这种鸡种的纯正性。保持它的价值性。这样才能够以高质量,吸引客户。一旦质量下降了,客户是能感觉的出来的。尤其是饮食类,一旦出现质量下降那么这将会是要命的!”
“而东山羊也是,万城的东山羊宋朝时期便已经存在了。这种养殖类产品,有着自己的人文历史也有着良好的营养价值。我们只需保证好质量、销路和进行推广,就能够做好市场。”
贺康不断的点头,农渔业部门不是没有在琼岛调查过梁三平。事实上,梁三平去香江的期间,他们就曾抵达琼岛进行暗中摸访了。
梁三平所说的这些特点,他们也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套方法很难套入到其他地区去。于是只能是无奈的放弃。
所以梁三平现在做的稻田养鳖项目会这么引起他们的重视,因为这是农渔业部门唯一发现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的养殖方式。水稻种植不仅仅限于琼岛,事实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水稻。包括了粤东地区、湘南地区、鄂北地区……等等。
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事实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并不在南方而是在——东北!东北是我国最大的粳稻产区,截至至2011年东北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8。3%;总产量达636。6亿斤,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而此时整个东三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则是高达7408万亩!这是一个任何人看了都会心颤的数字。
“便如我之前所说,我们在对一个地区的农业产品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的是根据当地的情况、当地的特色、当地的资源为基准,进行合理的、有价值保护的、保证质量和农民利益的开发。不能一时头脑发热,就‘大干快上’。一旦我们没有把握住,‘富农’的目的没有达成反而会‘伤农’啊!这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们国家机关的公信力的……”
梁三平的话,叫贺康不由得脸色红了红。他还真是有些头脑发热。就想着把稻田养鳖项目来个“大干快上”。诚如梁三平所说,如果没有完全准备好。这种做法伤农了。最终影响到的将是国家机关的公信力。
其实,梁三平开始也不想讲这些话的。但得知贺康想要展开稻田养鳖的推广后,梁三平知道自己不得不说了。他比谁都知道,后来因为干部们脑子发热或利益驱动。
导致大面积推广一些农作物的做法,屡见不鲜。强行摊派种植梨树、种植苹果、种植西红柿,甚至逼着老百姓必须种植他们指定的水果。
但种出来后。出售却成了巨大的问题。卖不掉,伤农。一句吃亏上当就算是做了总结了。但受损的老百姓利益,谁来负责?!甚至不乏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迫老百姓购买他们指定的种子和肥料,从中大发其财。
而这些人无耻的做法。导致的是政府机关在老百姓中的口碑直线下降。名声全都被他们给败坏了,以至于后来真的有收购商鼓励老百姓进行农业种植老百姓也不相信了。
梁三平不希望这种情况,再次出现。所以他选择了把自己所想和所知,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跟贺康说一遍,尽量的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我的建议是,农业经济作物发展不要轻易的进行投入。”却见梁三平看着贺康,沉声道:“这是一套完整的机制,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士进行评估很容易出现差错……”
梁三平可不会忘记,有那么一批人就是专门进行农业经济作物诈骗的。他们首先是假装考察,然后提出合作种植他们回收。为了显得有资质,他们会做一系列的手段。
等当地政府入套了之后,他们便提出要求必须要购买他们指定的种子和化肥。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干部从中捞取了一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一些干部们,便打着“脱贫致富”的口号逼迫当地老百姓拿出钱来。购买这些诈骗团伙指定的种子和化肥,而当你陆陆续续的买上一批就快要种出来的时候。
他们把款项一卷,直接就跑了。留下的只是傻眼的老百姓和干部们。人跑了,仔细一查才发现他们提供的东西都是假的。种子也是劣种。这时候你人都找不到,种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去?!而此时,土地也已经毁了。再种粮食来不及,资金也被诈骗掉了一大笔。
老百姓们去闹,可那些干部们现在就开始一推二五六谁都不认账。逼急了,顶多调离岗位。但老百姓的钱,却是直接打水漂了。没有人会拿钱出来赔给他们。
“贺叔叔,我知道您很着急。但很多事情,不是着急就能够急得来的……”梁三平看着贺康沉默不语,不由得道:“咱们总要一步步的来,总能走出属于咱们农业自己的路子。”
俩人一直从上午,聊到了晚上。中间贺康的秘书找来告诉他们该吃饭了,而贺康只是让秘书去食堂里随意给自己和梁三平打点儿饭,便继续让梁三平陈述。
看梁三平说的口干舌燥,甚至贺康还给梁三平冲泡了杯茶水。梁三平自己都不记得他跑厕所跑了几趟了,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原本阳光普照的农渔业部门现在都已经灯火通明了。看着灯火,梁三平不由得苦笑。他来到这个世界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么全面的陈述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他自己也很疲惫。
“好!好啊!三平,你的这些提议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贺康却是很兴奋,一直以来他都在摸索着农业发展的道路。可却没有找到好路子。
梁三平这算是给他指了一条路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渔业部门压力很大。一方面是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还得保证农业能够跟上发展。
而此时的国家却没有办法拿出太多的钱来扶持农业,现在主流的看法还是通过改革引进资本。建立起一些工业设施,同时建立工厂消化待业人口。
诚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这种做法则是导致了国家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农业上。
“走!叔请你吃饭!”却见贺康哈哈一笑,拉起梁三平便道:“正好你到我家里去认认门,下次有什么事儿了你直接找上去就成了!”
贺康很是欣赏梁三平,他之所以欣赏这位小年轻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位小年轻一直以来的做事方式,都是尽力的为农垦、为农村的发展而努力。
只要是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贺康就无比支持,尤其梁三平这个年轻人还做的不错。那就更得支持了。而贺康的秘书早已经给贺康的家里去了电话。
见得两人出门来,秘书赶紧迎上去。而贺康则是拉着梁三平笑呵呵的离开了办公楼,楼下的司机已经在等待了。
俩人上车,便直接向着贺康家里所在的家属楼那边开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流
“其实,古方我们不是没有。但研究的资金怎么来?!我们研究的那些药材谁提供?!再说了,我们现在还负担着教学任务。哪里能轻易离开啊……”
有着贺康的带领,梁三平进入中医药大学倒是很顺利。可这些老教授们就不那么好打交道了,虽然是贺康带着来的。可一看梁三平不过是个小年轻,老教授们自然认为是胡闹。
这位叫周捷的老教授算是中医药大学教授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家中数代行医。到了老教授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哪怕是在帝都老周家都算是比较有名气的杏林国手。
所以,他对着梁三平说话一点儿也不客气。尽管梁三平是贺康带过来的:“研究鳖的食疗保健,我们不是没有做过。但大面积推广是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哪里来那么多的鳖?!”
只能怪梁三平太过脸嫩了吧,如果是个看起来比较成熟的、稳重的中年人过来。周捷或许不会那么不客气,至少会听人把话说完。可梁三平实在太脸嫩了……
“周教授,您先听我把话说完可以么……”梁三平并没有生气,相反的他还觉得这教授人挺好。虽然他在质疑梁三平,但人家说的都是很切实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的确没法空口白牙的说动他们。所以梁三平并不生气,而是笑着跟周捷解释道:“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们安天民公司……”
梁三平说着,把一份份关于安天民公司的介绍文件交到了周捷等被请来开会的教授们的手里。周捷等人有些疑惑的将这些文件拿过来,看了眼贺康。
见贺康点了点头,他们才开始阅读这些介绍。梁三平则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介绍起了安天民:“我们公司最初成立的时候,负责的是将琼岛种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