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75我来自未来-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席就说过,历史上成就大事的大老粗有很多呢!咱们老粗具有五个优点,一是思想没有框框,不教条。二是爱惜人才,肯放手用人。三是尊重知识,从善如流。四是能吃苦,接地气。五是从实际出发,不图虚荣。”
“姚梵还和你们讲这些?”丁宝桢诧异极了。
萧初开摆摆手:“丁先生就在府衙后院厢房住下吧,饮食都有人送来,但假若您意图逃跑,被战士开枪打死了,我可不负责。我们部队里还有一堆事情,告辞了。”
说完,萧初开领着黄慧生、帅大标二人离开了后堂。
第188章 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五)
188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五)
济南大捷的消息传回根据地,山东人民公社士气大振,一张张印刷着祝贺报捷的文章的报纸被迅速印制送往各地。
早帆青年干部训练班虽然离开了姚梵和马克思,但依然在运转,姚梵留下了一张张作为青年干部结业证明的马列主义考卷,不把考卷做到90分以上,是不给结业的,这逼着前来投奔的知识分子必须把一本本教材背的滚瓜烂熟。
黄云天目前一面负责《人民日报》出版工作,一面作为早帆青年干部训练班的教员,忙得不亦乐乎。
“黄先生,今天23号了,姚主席拿下济南后,大军已经渡过黄河了吧?”
黄云天对军事一窍不通,但眼下黄金莺是姚梵的妻子,黄金莺的哥哥黄金山进入了山东公社的商业贸易区委员会工作,他自己又是报社编辑和干校教师,黄家已经被捆绑在了姚梵的政权之上,因此众人觉得他有内幕消息也是很正常的。
黄云天摇摇头:“我的确不知,但主席15日发兵,22日拿下济南,23号就,渡河,恐怕没这么快吧?”
教室里一个名叫闻国贞的学生说道:“我看姚主席以往出兵,都是讲究兵贵神速,这次一定也是如此。”
另一名从烟台赶来潍坊干校投学的青年说:“大军北伐,粮草先行,北上山高路远,我觉得要慢慢的攻打,这才稳妥。”
一个穿着65式绿军装的军转培训干部道:“姚主席用兵如神,我们何必在这里瞎操心,我只想赶紧把数学科目毕业证明拿到手,就差这一课,考完就能毕业了。”
“我也是,只差数学一课了。”另一个青年道。
黄云天学着姚梵的动作,对对教室下面压压手,说:“上课了,上课了,这些东西课后议论,不要占用上课时间。我来讲一下昨天布置得几道数学应用题……”
教室里纷纷的议论顿时安静下来了。
……………………
山东根据地内,各个实行了土改的村庄从发下来的《人民日报》上得知攻下济南的消息后,纷纷敲锣打鼓,庆贺山东公社的胜利。
虽然眼下旱情在持续,但所有完成了土改,打了土豪分了田地的村镇里的百姓,手里都或多或少的分到了粮食,由于姚梵早就警告说今年大旱,要百姓早作准备,节约粮食,因此各家各户都省吃俭用,积极备荒。甚至有人家提前准备,摘取榆树叶子晒干磨粉,混进自家的口粮来吃。
山东公社的十个打井队在各个村庄中马不停蹄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一刻都不敢停下。眼看着天干无雨,老百姓的灌溉用水全部靠肩扛手抬,从远处水源地挑水,打井工作更加变得急迫起来。
……………………
得知济南被攻下,烟台的英国人迅速的把消息报告给了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威妥玛1842年就跟随英军到了中国,在中国呆了三十多年,还担任过香港法庭的广东话翻译,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威妥玛眼下正在北京,就英国人马嘉理在云南被杀导致的“马嘉理事件”与清政府周旋,山东的乱局一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蔓延。可是威妥玛一点都不慌,根据他的了解,这次山东的叛乱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中又裹挟了一批来自欧洲的激进的**分子。
山东有什么工业?有什么资产阶级?这必然又是一次农民起义,以威妥玛对中国的了解,这批人无非就是另一个太平天国。
威妥玛根本不相信这些人能闹出多大的乱子,以这些农民的操性,占的地盘越大,抢的钱粮越多,内部就越是动乱和**。
而且这些泥腿子很识相,居然在拿下整个山东半岛之后,没有对烟台这个通商口岸动用任何强硬的手段,反而是派来了几个精通生意的伙计,以一种商业谈判的方式和烟台的各国商行和驻在公使接触,单方面的许诺,说烟台可以“马照跑,舞照跳。”革命军只是负责烟台的海防和治安。而且海关关税也和清政府时期一样,不作任何调整。这让烟台的各国商行与驻在公使都觉得,这些剔着光头的革命军似乎并不是特别野蛮,很好打交道。
虽然威妥玛相信这个所谓的“山东公社”不会是个大乱子,早晚会被清政府残酷的剿灭,但威妥玛相信一点,那就是山东的乱子闹得越大越好。
从1875年二月爆发马嘉理事件,这事情越闹越僵,已经演变成外交事件,威妥玛根据英国政府的指示,希望逼迫清政府签下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但是威妥玛和清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谈判始终没有进展,英国人和英国人谈判,始终有种拳打棉花不着力的感觉。
于是威妥玛动用关系,让清国把谈判人选换成了李鸿章。威妥玛喜欢和李鸿章谈判,这个清国大官很聪明,也很理智,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理智的过了头,以至于分不清外交恐吓与实际威胁,当他见到强硬的外国人和外国势力,在连续的威逼之下,他总以为别人的恐吓会成为事实,于是很容易就妥协和让步。
威妥玛觉得,这大概是因为自己来自英国,一个随时能把清国的外衣剥光,用皮鞭痛抽一顿的国家,并且从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已经这么做过几次了。
在得到济南被攻陷的消息后,威妥玛提出和李鸿章当面谈判,一次性解决“马嘉理事件”,他的态度比起之前更加强硬了。而这一次李鸿章的态度从之前的尽量拖延,变得焦虑而无措,终于答应停止尝试试下磋商,进行正式谈判。
于是威妥玛和李鸿章在天津进行了正式谈判,为期五天的谈判之后,历史上的《烟台条约》提前签订了,只是名称变成了《滇案条约》,内容和历史上原本发生的烟台条约几乎完全一样:“一、清政府道歉、赔款、惩处马嘉理事件中的当地官员;二、英国的商人、官员和探路队可以从四川、甘肃、云南、印度各个方向进入西藏,清政府要在沿途妥善照料和保护;三、扩大英国治外法权,英国人在通商口岸殖民地以外的中国内陆地区犯罪也要交给英国官员审理;四、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长江上多个港口停泊商船和装卸货物;五、今后洋货在中国内陆运输贩卖均不再缴纳厘金;六、……………………七、……………………”
对于各个条款中,威妥玛对于取消厘金非常满意,要知道以前一箱鸦片要缴纳30两进口税和80两厘金,如今不再缴纳厘金,这意味着销往中国内陆的鸦片将有更加便宜的价格,销量和利润必然猛增,其他商品也是如此,免除厘金,意味着大清国的厘金这一最后的隐藏关税手段也被废除,洋货必将畅通无阻的销往全中国。英国商人们必将欢欣鼓舞,他威妥玛也将成为这些商人心目中的英雄。根据利益均沾原则,其他列强也将继续从英国的这次敲诈胜利中分一杯羹。
这份条约与历史上的烟台条约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清政府在赔偿20万两白银的同时,英国和其他享有利益均沾的列强有义务组织一支最少一千人规模的军队,协助清政府围剿山东的叛乱。另外清政府还将向英国采购一批新式步枪和火炮,用于武装八个营的新军,由英国教官负责在天津培训这批新军。
当这份条约在上海的报纸上公布之后,报纸很快被送到了青岛,姚梵很快从电报中获悉了条约内容。
“我去年买了个表!”姚梵望着翻译完成的电文,怒骂道。
5月23日,姚梵带领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和总参谋部赶到济南。第一件事就是怒冲冲的赶往巡抚衙门,会见被监禁中的丁宝桢。
丁宝桢听说姚梵在后堂等他,不急不忙的整理好衣冠,从被拘押的厢房中走了出来。
“故人难相问,寒宅独可亲。”丁宝桢一边走,脑子里莫名的冒出一句诗。他摇了摇头,把心思放在如何与姚梵对话上面。
丁宝桢的形容憔悴,这两天他翻看“姚梵的著作”还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越看越是心惊肉跳,除了满纸的“革命”“战斗”“铁血”“摧毁”等等激烈的字眼,
姚鹏根据《列宁选集》整理出的《姚梵选集》第一部,与其说是一篇篇文章,不如说是对列宁原文的一段段摘录,经过文字上的编辑修改,拼凑出的一篇篇作品。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种思想上的激烈冲击犹如原子弹一般威力无比,丁宝桢尽管彻夜不停的翻阅,但依然没时间看全这些书籍,不过他已经完全被这种思想威力彻底震惊了!这种暴烈的、毫不妥协的革命思想让丁宝桢在苦苦思索之后,发现其中的逻辑性无可挑剔,要想依靠教条的说教在逻辑上驳倒对方基本不可能,儒家本就不擅长严密的西方哲学逻辑,而经过满清篡改的奴隶化儒学更是唯心。
丁宝桢冥思苦想之下,放弃了驳倒姚梵的打算,他明白,像姚梵这样一个造反居然还自备一套完整理论的危险人物,完全是古往今来任何政权的天敌,这样的人完全不可能妥协,他们和所反对的政权之间的关系必然是水火不容的。
第189章 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七)
189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七)
姚梵见到丁宝桢,第一句话就是:“丁先生,我来晚了,这几天让你受委屈了。”
丁宝桢此刻心情复杂,见姚梵态度这般亲切有些愕然,随即面色如常淡淡地道:“姚梵,你瞒的老夫好苦,可知君子贵乎诚?”
姚梵摇摇头:“以前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对等,哪里有诚字可言,我若告诉你我的想法,过去的你难道不杀我?现在我们关系对等了,虽说你是俘虏,但我承诺,只要你不违反一个俘虏的准则,没人会杀你。”
丁宝桢闻言生气,大刺刺的在后堂主位上坐下,完全不顾自己的俘虏身份。
姚梵笑着在一旁坐下,拿出《滇案条约》放在两人中间的茶几上:“丁先生请看,满清政府再次犯下了对人民的滔天罪行,他们再一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丁宝桢皱眉,拿过电报阅览,直看得须发皆张,忍不住直接开口骂道:“李鸿章如何能答应洋人这许多条件!?此约一定,岂不是千古罪人!”
姚梵对于丁宝桢表现出这样的生气有些惊讶,他觉得丁宝桢这个老狐狸完全有可能默认了李鸿章的行为,将其归结为无奈之举。但姚梵没想到丁宝桢在经历了这段时间的挫折之后,一肚子火没处发泄,如今便一股脑的释放在给他带来极度不适的这纸条约上。
姚梵反而安慰道:“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1840年以来,满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少吗?抛开已经完全属于列强领土的上海那样的殖民地不谈,单方面自由贸易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议关税权,自由传教权,租地建房权,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权,中国内地自由行动权,贩卖华工奴隶出国权…………
中国这么多权利都被一一卖掉!眼下加一个条约又有什么关系?!现在列强一步步把这些既得权利扩大,早晚要把中国的政府变成一个傀儡,直到变成空架子!
丁先生!认清现实吧!大清国就是个妓女,一开始卖屁股,现在是彻底脱光了,哪儿都能卖!至于明天,她还会卖母亲卖女儿去当婊子!至于后天……对不起!站起来的革命人民不会允许这个寄生虫政权拥有后天!”
丁宝桢瞪着眼睛,恼火地道:“姚梵!老夫看了你的书,你确有大才,但你为何要造反!你这样的才干,若能报效朝廷,何愁中国不强。大清虽然一时羸弱,但奋起直追,何愁不能一扫前耻。”
姚梵道:“丁先生糊涂,我为何放着好端端的人不做,要去作狗?绵羊再怎么努力训练,数量再多,也战胜不了一群狼。
丁先生,从阶级上说,你不是无产阶级,但我相信你是爱国人士,你的清廉和才干是难能可贵的,满清政府不能把你的才干发挥哪怕十分之一,他们只是把你当成一个统治工具罢了。你即便努力又清廉,路子走错了也不能强国,等于是一辈子白干。
你如果继续帮着满清政府镇压迫害人民,残忍的犯下反人类的罪行,必将遗臭万年,因为你这次面对的是一次人民的革命,不是流寇土匪的叛乱!你的一切反革命行为,都是开历史的倒车,必将被万世唾弃!”
丁宝桢怒道:“小子休得胡言!一臣岂事二主!”
“在人民建立的政权里既没有奴才也没有臣子,每个自由人都是他自己的主人,官员只是拿着人民授予的权利,为人民的利益而行使他们各自手中的权利,一切权利归人民!一切权利归国家!”
“空谈误国!天下岂有这样的国家!西方列强也都有皇帝,一国若是无主,那还不天下大乱!姚梵!汝有大才,为何偏偏要走邪路!”
“真理越辨越明,人类在茹毛饮血的时候,哪里知道熟肉的滋味和营养?丁先生在满清政权中呆得太久,吃了一辈子生肉,一时间对熟肉还不习惯,这我能够理解。请您放开胸怀,尝试着从今天开始吃熟肉吧。世界上,只有彻底的反革命才会留恋一个封建的奴隶制国家,才会甘于做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臣子。”
“姚梵,我看你的土地政策是匀田,你分了地主的田地,得罪了天下士绅,犯了众怒,难道还觉得自己会成功吗?”
“和广大人民群众比起来,士绅只是一小撮既得利益集团罢了,这些人里几乎没有一个理工农医类的科学人才,他们对于让国家富强的现代科学一窍不通。所以哪怕他们全当反革命,被全部杀光,我也不心疼。只会风花雪月吟诗作对的旧文人,对人类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和一群会跳舞的狗有什么区别?”
“师夷长技以制夷,终究要靠士绅,难道靠大字不识的农夫?”
“识字算什么,人民政府将在全国推广义务教育,倾全国之力让每个孩子依法上学!给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扫盲!”
“你哪里找这许多教书先生?”
“一旦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什么不可能。丁先生,我邀请您,在山东公社担任职务,只要您愿意,职务随便你挑。”
……………………
姚梵和丁宝桢整整谈了两个小时,姚梵尽了最大的努力,说得口干舌燥,但是丁宝桢还是没有同意姚梵提出的担任公职的建议,丁宝桢明白,一旦同意,自己就算是正式叛变满清了。
姚梵也没指望一上来就能说服丁宝桢,只是邀请丁宝桢参加三天后的济南阅兵仪式。丁宝桢也想看看姚梵的军队底细,便答应了,于是重新被押回软禁。
对于自己力争说服丁宝桢加入的想法,姚梵回到设在巡抚衙门的总参谋部,在会议上对干部们解释道:“丁宝桢在满清官场非常有声望,只要他同意加入,那么对于整个满清官场都是极大的震撼!”
李海牛道:“我同意主席的意见,如果丁宝桢这样的大员能够归降,那今后效仿之人必将络绎不绝。”
姚梵换了个话题:“之前在青州,有民兵借口抄查武器,制造了恶性案件,这次在济南决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把政策向济南城的满族同胞交代清楚,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劳改,在修路和挖矿的劳动中改造自身的不劳而获思想。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把满清贵族奴隶主的罪行扩大到整个族群身上。”
李君道:“按照政策,先公审济南内城的满人贵族,有血债的一概处决,之后按照丁册,从全城把满人男丁抽调出来,在民兵看押下进行劳动改造,一年劳改,劳动表现好的可以提前释放。”
李海牛不快地道:“真是便宜了这帮满爷。”
接下来的会议上决定了,参加阅兵的部队自然是萧初开的一师,抽调二十个连,主席台设在巡抚衙门前的广场上,二十个连从东向西,排队列走正步。
但是姚梵的军事计划不会因为阅兵而耽搁,24日,第一集团军第二师在刘进宝、周念生和政委周权的带领下,全师指战员和骡马辎重从泺口、齐河两个渡口北上,渡过黄河,驻扎在齐河县、济阳县。第一集团军第三师在胡广亭、杨为益和政委张二炮的率领下,也从利津、蒲台、青城三个渡口实施了渡河,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利津、蒲台和滨县。
搜集来用于渡河的船只中,被分别看管在五个渡口,中小船只被拖上岸,大船被锁在港口,各个渡口都留守了一个排的兵力,并分配了一支无后坐力炮班,防止清军派遣水师袭击。
根据计划,各部队在黄河北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管制下的土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发动群众,姚梵指示全军主动挑起土改任务,下到每个村,对大地主实施无差别镇压和处决,强行分地分余粮分财物。
一时间黄河北岸沿河各个村庄中,人马欢腾,军队主导的斗争地主大会上人头滚滚落地,如同法国大革命和华盛顿领导的北美革命军一样,大地主被屠杀一空,只是屠杀对象从拥护波旁王朝的贵族地主和亲英派大地主,换成了十月革命那样的无差别面向全体大地主。
各部队每天四次按时发回集团军司令部的电报中,可以看到从土改中收缴上来的粮食和金银数量不断激增。姚梵再次下令,强调要给农民在分田地的同时,把地主的存粮也尽可能多的分发下去。
5月26日,巡抚衙门前的阅兵式如期举行。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长桌一溜拍开,上面铺着红布,后面一把把椅子。广场周围的民兵们维持着秩序,把前来观看阅兵的市民控制在戒严线外。
一台十五寸拉杆式便携音箱被放置在主席台东侧,音量被开到最大。
姚梵拿着麦克风,先是宣读了自己撰写的济南解放贺词:
“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战员们,你们辛苦了!在这场反对卖国和独裁的人民革命中,人民军队起到了先锋带头的模范作用,我们永远站在战斗的最前沿,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天才地创造了经验,无畏地开辟了光明的道路!
我们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民族崛起与民主解放的浪潮将会席卷全国,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到来。在此让我们首先祝贺济南的解放,祝贺人民解放军创造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永远高举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旗帜,将人民革命与解放的事业日趋扩大,汇成一个波涛纵横的巨流,对满清封建奴隶制政权以粉碎打击!”
广场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民兵和未参加阅兵的指战员们拼命地鼓掌叫好。
第190章 星河影摇三军动(十八)
190星河影摇三军动(十八)
接下来,伴随着检阅进行曲,姚梵穿着防弹背心,外面套着65式军服,骑了一匹白色大马,带着一个由李海牛、李君、周第四、杨平等第一集团军指挥员组成的马队,从长街东侧的各部队面前检阅而过。
高昂嘹亮的检阅进行曲让全场观众们热血沸腾,百姓们纷纷议论着。
“刘爷,这些胶……解放军究竟是用了什么法术?能够发出这样大的动静?”
“这我哪知道,看个热闹不就得了,你管他用啥法子呢。”
“马掌柜,您也来看热闹?”
“可不是嘛,这些大军进城后秋毫无犯,通知大家来观看阅兵,咱可不得捧个场嘛。”
“那是那是,我也是这样想,今天要不来捧场,指不定明天大军要来找我麻烦呢。”
“叶叔,您看那台上坐的是不是丁大人?”
“嘿!你小子眼尖,那还真是丁军门!难道丁军门降了胶……解放军?”
……………………
每经过一个连组成的方阵,姚梵和马队上的指挥员们就举手敬礼。
伴随着一声声:“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姚梵完成了检阅式,回到主席台,阅兵开始进入分列式。
李海牛站在主席台上手握麦克风道:“我宣布,分列式开始!”
负责音箱操作的干部立刻把音乐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伴随着交响乐,20个连排着整齐的队形,自信昂扬的走着,通过广场中央时甩开了正步,向前挺起了钢枪,雪亮的刺刀如丛林般密集。
丁宝桢被姚梵安排在观礼台坐着,老丁答应了参观阅兵,但是没想到居然被安排在这样显眼的地方就坐,一时间羞得老脸通红,本打算推辞,但一想到已经事先答应了,如果这时候反悔可是丢人,只得硬着头皮,板着脸在那里端坐。
丁宝桢的家人也被邀请,在观礼台上坐在丁宝桢的身边,丁体常在济南解放后被允许探望过一次丁宝桢,今天见面,已经不再是泪流满面,他安静地坐在丁宝桢身边。丁宝桢望了望儿子,叹了口气,问道:“家里可好?”
丁体常宽慰道:“父亲不必担心,姚梵没有为难我们,济南城所有官员都被抓了,倒是我们丁家例外,我和老三都被允许回家待着,眼下全城秩序井然,买卖人也上街了。只是粮食买卖受管制,所有粮店的粮食都被强行赎买了,姚梵在城里开了粮食供应站,集中买卖发放粮食,每人每次只能买20斤粮食。任何人如果被举报家中藏有超过每人50斤的粮食,就要抄家,全家枪毙,家财分一半给举报人。如今每天都有人被举报后枪毙,还有些大地主的老家土改了,被从乡下来的农民送信举报揪出来,在城里直接审判枪决了。”
丁宝桢听完默然不语。他看过姚梵的书,知道姚梵要建立一个没有大地主的政权,以打破王朝兴衰的历史周期律。他只是没想到这种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居然每天都在发生。
“各地乡绅可有反抗?”
“听说各村的地主被杀的血流成河,有的村没等姚梵部队过去,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杀光了地主全家,然后带着收缴的金银进城找部队,要部队给他们村补一个土改手续。”
“唉!”丁宝桢听得皱眉,叹气不已。
“姚梵不是有个开明士绅政策吗?这些地主都傻了吗?”
“爹,哪个地主愿意把田地白白交出来?换您也不乐意吧?”
“唉……”丁宝桢再次长叹一声。
观礼台只有三排座位,最后一排上坐着士兵,所有参加观礼的济南有名望的人都不敢不来,几乎等于全都是被士兵押着坐在上面。
分列式开始后,在解放军进行曲伴奏下,看见姚梵的军队清一色的雪亮钢枪和统一制式的武装带、钢盔、胶鞋、子弹携行具、手榴弹,整齐的排着队列,从广场前正步走过,丁宝桢紧张地使劲捋着胡须,惊叹道:“姚梵居然练出如此强军!大清要是有这样的军队,还怕什么洋人!”
身后负责看押的战士低声斥道:“声音轻点!”
丁宝桢意识到失态,颓然坐定,等到看完二十个连的分列式,他轻声对儿子道:“体常,大清国完了。”
丁体常惊讶的看着他的老父:“爹,何出此言?这不过是两千多兵丁罢了。”
说罢丁体常凑近丁宝桢道:“听说姚梵拢共才一万多这样的正规军,其他几万人全是民兵。”
丁宝桢无奈的看着儿子,说道:“我在城头远远见过这些解放军打仗,大清一哨勇丁百人,两哨人二百人冲出去,却被这样的军队三十多人全歼,死的死,降的降……体常啊,姚梵的军队,怕是比洋人的军队还要厉害三分。”
丁体常哑然。
丁宝桢摇头叹息道:“你看这二十个方阵,士卒各个面带骁勇之气,你可见过大清国的兵把头抬得这样高的?大清国的兵虽然也排阵,可哪里有这般整齐的步伐?姚梵能把那种快枪装备全军,这说明他肯定能够自己造枪造子弹,否则如何能全军统一?都用这种好枪?”
丁体常惊讶于父亲的态度,说道:“可是我听说,姚梵的军队全是大老粗,都是农民和工匠这样的卑贱之人。这些人能当将才?可会计谋?不说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恐怕他们也说不出三个来。”
丁宝桢大力摇头道:“体常!你要记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谋略与兵法都是空谈!所谓一力降十会,这才是兵家正道!”
丁体常听得傻了。
丁宝桢继续道:“况且姚梵去年举兵,还不到一年,就练出这样的强军万人!可见此人胸中实有百万兵,我再看他的书,其中政论狂放大胆,却又丝丝合扣,逻辑井然,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像他这般年纪,就能写出一堆惊世骇俗的老辣文章之人,我一生从未见过。为父一生,只佩服过曾文正一人,如今却要再加一人,就是他姚早帆。”
丁体常听见父亲这样说,惊讶的合不拢嘴,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参加阅兵的还有马克思,他却不在主席台上坐着。此刻的老马充满了革命热情,返老还童一般穿着一身65式军服,脖子上挎着姚梵送给他的海鸥相机,在广场上一张张的拍着照片,自从得到姚梵赠与的照相机,老马就彻底的迷上了摄影,走到哪里都把相机跨在脖子上,无论风景、人物、建筑、民俗,全部是他的素材。姚梵对老马打趣说,他将来能出一本个人摄影集,结果老马认了真。他见过姚梵家族出的带彩页的精装书籍,知道姚梵家族有最先进的照片印刷术,于是对摄影愈发的嗜好。
老马不喜欢彩色胶卷,因为姚梵告诉他彩色胶卷要送去海外冲印,黑白胶卷就很简单了,可以自己在暗房冲洗,一个黑屋子,加一个套了红玻璃的油灯,加上姚梵带来的黑白胶卷显影药水、放大机和感光放大纸,可以很快用放大机套上底片,在感光的放大纸上冲洗出一张张厚厚的黑白照片。其实这个方式也能冲洗彩照,但是效果和速度都要大大低于专业的自动冲印机,毕竟人工冲洗彩色胶卷很不靠谱,简单的放大机不像冲印机那样有电脑控制,无法对于色彩进行校正,要冲出好彩照很难。
由于放大机类似最简单的投影仪,因此随军携带的柴油发电机就能满足需求,来了济南后,对于这个有电灯的城市,老马赞不绝口,姚梵估计,大概是因为他觉得终于可以拜托发电机的缘故。
在阅兵之后,姚梵有意的把丁宝桢晾起来,只等战场形势更加有利时再加以延揽。
姚梵现在把精力花在了徐建寅身上。
徐建寅是在机器局里被俘虏的,对于徐建寅,姚梵的爱才之心不亚于对丁宝桢。他对徐建寅许诺了将来政权的工业主管的职位,又强制性的叫几个部队政委轮番给徐建寅上思想政治课,接着又是一次次面谈,还邀请他参加阅兵,着实让徐建寅受宠若惊。
阅兵后,姚梵再次会见徐建寅。
“姚主席,我父亲还在大清治下,可不能传出去我降了你,否则我全家恐有性命之虞。”
姚梵一听这话,知道徐建寅终于心动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