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75我来自未来-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差,将姚梵硬生生的说成了一个拿破仑和伏尔泰混合体。
刚刚进入十二月的北京城里寒风呼啸,夜间温度已经低于零度,每天都有熬不过去的“路倒”被一大早出动的运尸大车满城的收集起来扔出城外。
养心殿内已经点起了暖炉,煦煦的烤着,室温犹如春天,几盆兰草恰如其分的调节着空气湿度,令人不感觉太过干燥。
慈禧阴着脸,对立在下面的李鸿章问道:“这就是你以前说的那个通洋务的东西?”
李鸿章脸色灰白,两眼圈乌黑,显然是最近没睡好觉。
“启禀太后,姚梵此人罔顾朝廷恩典,欺瞒山东直隶大小官员,私下阴谋叛乱,当速诛之。”
慈禧不阴不阳的道:“可惜了丁宝桢练的好兵,十二个营全赔进去了,还搭上了青州驻防营的五个蒙古骑营,至于陈辉龙的登州绿营,我就没指望过。”
李鸿章垂首皱眉道:“太后,我这就整顿直隶各军,准备兵发胶州剿匪,只是眼下……”
————————————
答应了的二更,更写完就发了。还是那句话,求订阅!!!希望大家订阅支持!谢谢!!!
第157章 风掣红旗大地翻(十三)
157风掣红旗大地翻(十三)
慈禧微微歪头,满头的珠翠颤巍巍地抖着。
她不耐烦地追问:“眼下如何?”
李鸿章抬头与慈禧照了一下面,旋即立刻低头道:“眼下诸军放弛已久,若是不加操练贸然出击,恐怕重蹈王正起覆辙。况且……况且大军围剿所需的开拔银子尚无着落,几万兵马行军打仗所需的粮草也要花海量的银子筹集。臣粗算下来,山东平叛,大军的开拔银子和粮草所需,头期最少需要三百万两。”
慈禧愠怒道:“又是要钱!我没有钱!你去找丁宝桢要!”
李鸿章直言道:“王正起丧师身亡,也把济南府的钱粮家当丢的一干二净,山东今年受旱,钱粮本就难以为继,眼下济南府的府库里已经跑耗子了。”
慈禧闻言更加生气了:“找户部要!”
户部尚书董恂闻言侧身拱手道:“今年华北各地皆有旱情,户部钱粮早已吃紧,再加上西北正在用兵,左大人那里的钱粮户部都支应不出呢,如今山东又要用兵,国库实在是不敷大军使用。”
慈禧冷哼一声,对李鸿章开嘲讽道:“朝廷没钱,李大人自个想办法吧,不然你与那姚梵商量一下,让他把你先前支与的购兵舰银子退给你。”
李鸿章一时间尴尬至极,面色愈加灰泛了。
恭亲王奕欣从旁站出来道:“臣以为,事急从权,眼下当从内务府收捐修圆明园银两中暂时拨付,那园子这样大,怕是几年都修不完,不如先缓一缓。”
内务府大臣总管师曾闻言便急匆匆奏秉道:“重修圆明园至今,工程用银和办公用银已经花费48万余两,目前尚欠各工厂工料银14万余两,账上亏空这样大,哪里有钱拨付?倘若有钱,修园子的工程进展何至于像现在这样慢。”
奕欣哪里会不知道内务府已经没钱,他把这个话题拉出来,无非是希望接着这次机会,彻底停了重修圆明园这个无底洞。
如今光绪小皇帝才五岁不到,政事全部由慈禧当家,朝中大臣们已不再追求同治晚期归政于帝的目标了。慈禧既然重新垂帘听政,而且看样子起码要执政到小皇帝成年,那么重修圆明园以便让慈禧在归政于帝之后有个颐养天年的所在,这个理由已经不成立了,再继续把银子往重修圆明园的工程里填,实在是说不通。
慈禧一听话题扯到了自己头上,暗骂鬼子六不是东西,心里更加烦恼,袖子里的手都气的握拳了:“内务府几次提出来工程没钱!恭亲王又不是不知道,之前修园子的钱还是各方帮衬着凑出来的,和朝廷有什么关系?”
慈禧把头偏过一旁不看奕欣,望着养心殿上的朱漆柱子道:“李大人,这钱你还是另想办法吧!别老是打着皇帝内库的主意。”
李鸿章道:“微臣以为,眼下有两个办法可以考虑。”
慈禧一听李鸿章有两个办法,心想还是你们这些汉人鬼点子多,忙道:“你说说吧,说出来商量一下,能用就用吧。”
李鸿章道:“第一个法子,是先从海关那里把关税银子预支出来。第二个法子,是发行纸币,回笼些银子来用。”
慈禧一听,这两个办法一个是要求洋人帮忙,一个是不求洋人,她自然愿意选择其中那个比较不丢脸的办法。
“预支关税又要和洋人打交道,别说英国人,就是海关总司赫德那里恐怕也不会答应。你且说一说,那发行纸币是怎么个办法?”
李鸿章这个主意还是从李经方、李经述、李经璹三人处详细听来的,这也是当初姚梵告诉他家三个小子的,李鸿章当时听过之后琢磨了很久,但因为有明朝发行宝钞害民的前车之鉴,虽然心动,但是始终不敢轻易使用,如今事急,他也只求从权。
李鸿章侃侃而谈道:“朝廷发行纸币,把银子和铜钱收回来,铜和银子都是金属,都能卖钱,这么一来,自然就有进项了,大清国发在外面的铜钱和银子数以亿记,哪怕一年回笼一千万两银子,那也是相当可观的了,而且不会影响市场正常货币秩序。
然后政府再用换回的银子充作军费,如此一来胶贼可平。
今后还能有钱找洋人买机器买船,建工厂搞洋务,造出洋布、钢铁、染料、轮船等等商品在国内销售,逐渐把洋货的市场份额缩小。”
李鸿章越说越起劲:“一说到发纸币就有人反对,拿明朝的宝钞说事,可是明朝发宝钞那是因为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与大清眼下一时的癣疥之患不能相提并论。只要灭了胶贼,军费这块的亏空便可停下了。”
而且咱大清国的财政非常良好,海关岁入年年增加,有这样的收入来源作为担保,可谓正是发钞的好时候。
如今西洋诸国全都在发钞,大清要不赶上这个潮流,岂不是亏了吗?人家拿纸来当钱,大清国却拿银子当钱,实在是吃亏的厉害。”
李鸿章这一番话,基本上是原封不动的把姚梵的鬼话照抄一遍,姚梵可没告诉他,洋人之所以敢发纸币那是因为现代国家的体制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发行量!而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旦尝到印钞机的甜头那就犹如狗熊舔蜜,根本停不下来!而且这时的西方国家发行纸币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能够对货币的流通进行控制,也能对纸币进行等价兑换,可以用国库储备把纸币兑换成黄金和白银。
慈禧一听,当时就非常的心动!于是立刻询问在座的大臣们:“诸大臣以为此法可行?”
李鸿章抢先一步道:“当年剿灭长毛时也曾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此为权宜之计,少量使用无伤大雅。”
同为洋务派的恭亲王奕欣帮腔道:“当下秋冬之交,正是兴修河工水利之时,朝廷可以把今年的河工银子用纸钞来支付,如此便可腾出银钱充作军费。”
一个权势熏天的重臣,外加一个皇亲国戚,二人一鼓脑地支持纸币政策,况且又有太平天国时为了剿匪发行纸钞的先例,其他大臣哪里还愿意搅这一碗浑水,纷纷三缄其口。
工部尚书李鸿藻一听就急了,他虽然名字与李鸿章一字之差,但是并无任何亲戚关系,立刻站出拱手道:“纸钞代银乃是弊政,如何可以!各地收了纸钞必有怨言,如何肯用力办事?”
慈禧呛道:“那你与我找银子出来!”
李鸿藻木愣愣地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慈禧又道:“西北要用兵,山东又要用兵,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钱来打仗?如今山东兵马与那姚梵拼得几乎一干二净,想必此时那伙胶贼正在攻城略地呢!
沈桂芬,我问你,山东现在除了莫祖绅、李培荣两千多人马,不是还有兖州镇和曹州镇的绿营吗?两部各有四千多人,加起来一万人,难道不能剿匪吗?”
兵部尚书沈桂芬站出来道:“兖州镇和曹州镇的绿营都是守备营,平时分驻各地,擅守城不擅野战,倘若千里驰援,人生地不熟,恐怕重蹈登州总兵官陈辉龙贸然出击的覆辙。
再说绿营的武器大多老朽,洋枪极少,多是鸟铳抬枪、大刀长矛,那伙胶贼个个用的都是新式洋枪,还有大炮几百门!一千多人就能把四千多淮军全歼!这样的悍匪叫绿营如何去攻打?”
慈禧越听脸色越怒:“照这样说只有靠淮军了?”
沈桂芬低头拱手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慈禧皱眉道:“都什么时候了?话就直说吧!”
沈桂芬道:“平度同治金汝春的奏折我反复看过,他说那姚梵手下胶贼进城后并未杀戮百姓,也未屠戮降兵,只运走了钱粮库银后就放弃了好不容易攻占的城池,直接退去了胶州即墨一隅之地。同样,胶贼打下姜山县后也未驻军,只是运走钱粮便弃城而去。
这难道不可疑吗?堂上诸公闻听叛乱,皆怒发冲冠,急欲发兵诛之,难道就不想知道他姚梵为何叛乱吗?”
慈禧疑惑地问道:“那你说说罢。”
沈桂芬抽出袖中一封书信呈上道:“这是金汝春的密信,献兵部假意招安之计,信中详细说了那反贼姚梵私下对金汝春所言。”
太监接过信去交给慈禧,慈禧没看,问道:“你既然已经看了信,那你说说吧。”
沈桂芬唾沫横飞地道:“这信里并无关军情,只是平度罪臣金汝春一家之言。臣本想他小小一个同知,所言此事无关紧要,不过究其原委,还是值得一说的。
那金汝春说,姚梵对他诉苦,说他是被新任参将禄善苦苦勒索,那禄善来到胶州后颐指气使,咬定姚梵家财万贯,要他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助饷,姚梵不肯,摆酒苦苦求告,席间禄善恼怒,侮辱姚梵祖先,又骂他汉狗,大约是喝多了,禄善命令亲兵去捆姚梵,说是不拿出银子来赎,便要把他下狱。”
沈桂芬说到这里,只见养心殿内的汉官们虽然都低着头;可脸上却表情丰富,有的满脸愤懑;有的表情紧张;有的无声叹息。
沈桂芬觉得不对劲,可话说一半又不好停下,只得继续:“那姚梵是得了山东丁军门的旨意操办乡勇的,手下乡勇头目是他贴身家人,姓贺名唤世成,此人莽撞,见姚梵被下了狱,立刻带着乡勇去劫狱,与参将衙门的亲兵发生冲突闹出了人命,那贺世成一不做二不休,劫了狱放出姚梵,又把禄善给抓了起来下了大牢。
姚梵对金汝春说,那禄善现如今好好儿的在牢里关着。
臣想他既然这样说,再看他攻城后立刻弃城退守的所作所为,未尝不是想等朝廷招安。”
沈桂芬这话说完,慈禧已经是脸黑黑了。
“那禄善是什么人?”
“回太后,禄参将的姐姐在年头上嫁给了辅国公府上大阿哥奕劻的表侄当填房,他这个参将衔是今年刚活动下来的,为了活动这么个缺,他大概是亏空的紧了。”沈桂芬早就查的一清二楚,赶紧奏报。
慈禧不悦道:“吏部是怎么办差的?什么糊涂东西都往外派?这样惹事生非的奴才,即使将来救了性命回来,也要叫宗人府重重地办他!”
沈桂芬连忙道:“这事乃姚梵对金汝春私下的诉苦,一面之词未必当真,只是微臣觉得,既然那姚梵有那么几分后悔,不如叫人假意招安与他,即使招安不成,起码也能让他继续犹疑不决地待在即墨,不去到处窜犯作乱,等朝廷大军筹足粮草,兵马操练齐备,时候一到便杀他个措手不及。”
兵部满尚书广寿说道:“太后息怒,犯不着为了一个反贼生气,那姚梵如今把事情闹的这样大,难道还指望招安吗?我看不必了!”
第158章 风掣红旗大地翻(十四)
158风掣红旗大地翻(十四)
慈禧并不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起码原则不多,虽然她对姚梵这股叛军恨的牙痒痒,但作为一个长期掌权的上位者,即使她愚昧而反动,却也知道务实。
于是慈禧幽怨地叹口气道:“既然准备大军前去围剿还要一段时日,且那姚梵闹得也不算太凶,还知道畏惧天威退居弹丸之地,我看若是能够招安,将那姚梵和他的一干叛党赶回南洋,速速地平息此事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况且如沈尚书所说,即便招安不成,起码也把那伙叛军稳在原地了。”
其余大臣也觉得这个计策可以操作,于是纷纷点头。
这其中只有李鸿章心中隐隐觉得此事不妥,但究竟不妥在何处他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姚梵这个人做事没有那么简单。但既然这个招安的计策无可无不可,成亦可喜不成也无妨,因此他也没有阻止。
这还得归功于清朝的信息传播太慢,如果是两周以后李鸿章和满朝文武读到署名姚梵的《革命军》一书,那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答应招安一计的。
正当朝廷急吼吼的商议定夺前往胶州招安的人选时,姚梵的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由于黄金莺的入学,黄澄琏无可奈何之下,命令从黄家办的上下书院中选派些年轻子弟,去姚梵的所谓“早帆青年干部培训班”接受讲座。
这所青年干部培训班被设置在即墨城内原属郭家的一处大宅中,从姚家庄移来的柴油发电机被安装在宅子一角,源源不断的电力通过电线将一盏盏白炽灯点的光明四射。
姚梵站在一间堂屋改成的教室前方,侃侃而谈道:
“当今中国之首弊,在于奴化教育。用儒家的封建思想,禁锢国民的头脑,人人读书只为当官,而且社会出路狭窄,读书除了当官没有其他用处。”
“由于满清的奴化教育,中国人对于知识的认识开始变得极其狭窄,对于世界上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视而不见,只埋头在经史子集的故纸堆中,与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我们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就是要打破这种奴化教育的禁锢!培养具有现代眼光和知识的中国人。”
“我们开设有五门课,有世界历史地理、社会学研究、科学原理普及、世界音乐鉴赏、世界文学阅读。这五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开眼看世界,为大家构建一个能够在将来进一步求知学习的平台和基础。”
“我们的学制为期只有两个月,两个月后愿意留下来为政府效力的,将给予安排工作,不愿意留下来的可以离开。”
“教材是免费的,我个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可能经常来给大家上课,当然我会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每堂课之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智慧的讨论,相互促进的进行学习和自学,从灵魂深处洗净封建残余对我们的影响,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者,在将来成为对革命政权有用的一员大将!”
教室里满满当当地坐着一百多名学生,除了黄金莺和上下书院里派出的几个子弟外,其余大多出身贫寒,但都读过私塾,一多半的人接触过四书五经,曾经梦想过科举之途,但由于家道中落等各方面原因,这些人最终都放弃了读书当官的路。
姚梵的招生一方面从社会上进行公告,一方面从山东公社内部的战士和雇佣伙计中进行选择。虽然已经大胜了清军,但由于根据地相对于全国来说实在太小,社会上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姚梵不管社会报名者奔着什么目的而来,考虑到眼前缺人的窘境,在进行过严格的身份鉴别之后,只要不是清军的间谍或者本地出名的流氓地痞便一概收了。
姚梵一边调节着便携式音箱的音量和选择着曲目,一边道:“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要先学一首歌,学完这首歌我想大家也就明白了,我们这个革命政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伟大政权,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一个怎样光辉灿烂的事业!”
“这首歌叫国际歌!大家打开世界音乐鉴赏教材,上面有歌词,请大家跟着歌词默记曲调。”
姚梵看见所有人都立刻打开了教材,对着上面稀奇古怪但是很容易看懂的简体字分辨着意思,于是按下了放音键,中国交响乐合唱团的男女声大合唱雄浑如长江大河般奔流而出,振聋发聩。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
一曲放完,教室里居然已经有学生热泪盈眶。
姚梵很奇怪他们难道能听懂英特纳雄耐尔是什么意思吗?
“英特纳雄奈尔的意思是国际**,这个主义是我们这些革命者需要用毕生为之奋斗的一种社会形态,大家暂时听不懂没关系,之后我们会对所有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
“简单概括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意识形态,一种是唯心的一种是唯物的,意识形态一词在英语中如果直接翻译,其实就是思维的逻辑,一个人的思维逻辑决定了他对世界万物的反应……”
姚梵的第一节课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讲的口干舌燥才宣布下课吃饭。
“当年延安的泽东青年思想学校要比我轻松多了吧?起码太祖的学生都是五四启蒙运动后的新青年吧?”姚梵走出教室默默地想。
姚梵安慰自己道:“行难事必有所得,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那还有什么挑战性呢?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怎么可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呢?”
如果说黄金莺一开始仅仅是出于对姚梵个人魅力的爱慕才加入青年干部培训班,但仅仅经过一上午的课程之后,她彻底的被姚梵折服了。
“他是神吗?古今中外,理工农医,哲学思想,社会形态,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说话虽不像学究那般文绉绉的,却把大白话说的这样清楚明白,道理让人一听就懂!”
不但黄金莺,所有的学生都被姚梵的博学多才折服了,一堂课下来,大家看姚梵的眼神早已不是一开始对于上位者的敬畏,而是一种顶礼膜拜般的崇敬,有些学生的眼中发出狂热的光芒,仿佛看见了一个新世界,看见了一条光明的通往天国的圣道。
接下来三天,姚梵把山东公社的各方面工作安排好,再次血祭穿越。
姚梵父母见到姚梵回来大喜,全家在青岛菜馆设宴而庆。
“姚梵,需要的物资已经给你准备好了,都堆在库区。”姚梵父亲姚鹏说道。
姚梵吃着大虾烧白菜,仿佛已经有十年没吃过一般,掏出一个小本子交给姚鹏道:“爸,这是我下一次需要的物资。”
姚鹏接过小本子说道:“你上次带来的19吨黄金已经全部出手了,只留了一吨给咱们耀福金楼新收购的下属黄金首饰厂自用。”
“这么快?”姚梵很惊讶。
姚鹏得意地道:“我已经申请下了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黄金交易所办事很利索,给了我们耀福黄金临时会员资格,凭借临时会员资格,可以允许我们进行黄金进口。我又托你吴叔叔的海外公司完成了这批黄金的进口手续。现在我们耀福金楼可以把符合标准的黄金在黄金交易所挂牌出售,还可以通过期交所在网上进行黄金期货交易,并且可以选择留单进行实物交割。”
姚梵喜道:“那太好了!我就说嘛,只要花钱办个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今后咱们的黄金都可以通过和海外皮包公司办理进口手续来洗白,黄金的进口关税为零,可见国家是鼓励黄金进口,做大国内期货黄金交易所市场的,中国的黄金期货交易市场早晚要取代伦敦,这毫无疑问!”
姚鹏问道:“你那边怎么样了?”
姚梵大口咽下嘴里的肉末海参,喝了口茶,开始给姚鹏和李红梅讲他大胜清军的经过。
姚梵的穿越故事说的四平八稳,一点也没敢渲染危险,但姚鹏和李红梅依旧听的心惊肉跳。
“梵梵,你居然造反了!你还敢去战场!这样枪林弹雨的可怎么得了!下次你叫你的那些部下去吧,你自己留在青岛,要是打败了你就干脆回来过太平日子吧。”李红梅明知自己说了也白说,可惊讶之余还是忍不住的说道。
“妈,你放心,我待在后面指挥安全的很。”姚梵安慰道。
“姚鹏,听说网上不是有外国防弹衣卖吗?咱们赶紧给梵梵买几件!”李红梅担忧的道。
姚鹏早就知道,姚梵买武器不就是要造反么,只是一直没有告诉李红梅,如今说开了倒也方便。
“孩子这么大了,他自己知道注意安全,推翻清王朝是个好事,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个大大的进步,这意味着整个国家都将开化,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是让中华民族提前进入发展时期的大好事,李红梅你要服从大局!”姚鹏教育道。
“去你的大局!”李红梅怒目道。
“梵梵你这次一定要带防弹衣!不然我不许你再去那个鬼地方了!”李红梅下了最后通牒,但也已经让步很大,其实按照她的意愿,是希望姚梵能够永远的待在2011。
“好,我听妈的。”姚梵老实地道。
第159章 风掣红旗大地翻(十五)
159风掣红旗大地翻(十五)
饭后,姚梵带着父母回到仓库,从一个个木箱中随便选出一个打开说道:“这是打土豪得来的珠宝首饰玉器瓷器,我也分辨不出好坏,回头你们找些古玩鉴定的行家看看,估价后拍卖出售。”
说着,姚梵附身拿起一个上面镶着翡翠的金凤钗,走到李红梅身边给母亲戴上,说道:“妈,你戴这个很好看。”
李红梅手扶着头上金钗笑道:“好看什么,我又没有古人那样的发髻,钗子插都插不住。”
说归说,李红梅还是很高兴,她取下头上金钗交给姚鹏道:“收好了,这个是儿子给我的。”
姚鹏笑道:“那你自己拿着,这么珍贵的东西我怕碰坏了。”
一家人便都笑了起来。
姚梵指着一个上面用毛笔黑墨圈了记号的箱子道:“爸,那个箱子里是我这段时间拍的照片,您洗出来看看,里面都是那里的山山水水、建筑民俗、服装人物。”
姚鹏对这个礼物非常满意,喜道:“太好了!我今晚就给他全洗出来!”
一家人来到耀福仓储物流公司设在库区的办公室中,这是姚鹏给自己2留下的办公室,姚梵自来熟的去泡茶,李红梅在沙发上坐下,仔细的欣赏手中的凤钗。
姚鹏从文件柜上面取下早已准备好的一个旅行箱,打开后只见其中是各种资料和文件夹,姚鹏拿起最上面一个文件夹交给姚梵:“这是这次采购的目录清单,每个集装箱的编号下都分门别类的标注了内装商品。”
姚梵问道:“工业规划有吗?还有我要的教育光盘,电视机,dvd机,药品,军服……”
姚鹏点头:“这些都简单,订购之后很快完成了交付。我在市中心租了办公楼,眼下环球贸易铝业公司的构架已经搭了起来。至于你要的各个工业项目也都委托了相关咨询公司出具报告了,价钱可不便宜,一份像样的工业规划报告少的也要十几万。”
姚梵表示:“能花钱买到的都不是问题。”
姚鹏赞同的点头道:“一个国家的建立,一个民族的崛起,为之不管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姚梵仔细审视了这份清单,小心地收起来,和旅行箱中的资料放回一处。
“爸,妈,我得走了,你们保重。”姚梵低头道。
李红梅一听就急了,两眼含泪的道:“怎么刚来就要走!,也不过一夜?”
姚梵歉疚地道:“事情太多,实在脱不开身,根据地的建设方兴未艾,离不开人。”
姚鹏理解地重重拍了拍姚梵的肩膀:“儿子,注意身体。”
李红梅抱着姚梵落泪道:“梵梵,你一定注意要身体健康,别喝不干净的水,妈妈给你准备了净水器,还有好多换洗衣服,都在一号集装箱里。天冷了,你一定记得多穿!”
姚梵没有多做停留,在将自己带来的各种首饰、珠宝、玉器、瓷器、书画交代给父母之后,便依依不舍的告别父母,割破手指后布下血祭大阵,在呼啸的北风中穿越而去!
“坐标36。125,120。370,姚家庄大场北库区,穿越!”
……………………
回到姚家庄的次日,姚梵立刻召开山东公社革命委员会全体会议,部署新的工作。
“从今天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全面换装新式军装,之前的蓝色工作服将退出我军军服序列,转给公社的工人使用,我军将全面换装我身上传的这种军服。”
从会议一开始,大家就看着姚梵的穿着而惊讶了,那一身的绿色和头上的绿色军帽,尤其是帽子上的一颗红心和两面红旗般的领章,更加映衬的整个人充满朝气。
姚梵命令道:“虎子!进来给大家展示新军服!”
姚梵的贴身警卫员牛虎闻声立刻进入会议室,站得笔挺。
李海牛赞道:“漂亮!这军服帅气!”
姚梵笑道:“新军服分冬夏两种,夏服用斜纹棉布,透气耐穿。冬服用锦纶布,厚实耐磨。腰里扎武装带,显得精神抖擞。”
“这种款式的帽子叫做解放帽,寓意我军必将解放全国,帽徽的红星代表我们的革命政权光芒万丈,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两个领章象征两面革命的红旗。”
“所有战士第一年发夏冬各两套军服,一共四套,今后每年按照夏冬各发一套;衬衣也是每年发两套;此外,解放帽每年一顶;棉衣两年一套;秋季抓绒衣两年一套;冬季裁绒棉帽两年一顶;冬季哨兵棉大衣三年一套;内裤和背心每年两套,袜子每年五双,解放鞋每年三双;帽徽领章一年两幅,损坏遗失都可以重新换取或领新;武装带每年一根,损坏或遗失后可以换取或领新;所有衣物鞋袜需要妥善爱护,战士们要学会用发下的针线包及时修补,针线包每人一个,每人每年发线50米。”
姚梵一口气读完所列事项后,重申道:““凡以上所列军品,无正当理由禁止流出到民间,以防别有用心的人收集我军军品,冒充我军实施间谍破坏活动!”
姚梵宣读完毕之后,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君笑道:“主席,我现在就想换新衣裳了!和您穿一样的军服我心里才踏实。”
贺世成道:“俺也是!俺也要和主席穿一样的!”
姚梵道:“我们革命军队官兵一体,不但穿一样的衣服,战斗中也一样的冲锋陷阵,凡是畏战的人,都不配穿这身国防绿。”
“按照扩军计划,现在五个团的新兵训练开展的非常迅猛激烈,各部队的新靶场新营房新操场也在不断的建设中,但是物质上的准备绝不是最重要的!
我要求,各级指挥员一定要把纪律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放在第一位来抓,这三大条令统称共同条令,是我们革命军队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听到这里,大家纷纷点头。
李海牛道:“主席,咱们今年冬天完成冬训,开春是不是要和清军大打出手?”
姚梵道:“秋冬是清军最容易进犯的时节。其他季节中,不讲卫生的封建军队一旦远距离长时间行军,就会出现中暑和其他各种疫病,而秋冬寒冷,尤其是冬天,死人不会迅速腐烂,营地的便溺和垃圾也不会招来大量蚊虫导致传染病爆发。”
“因此,如果我们能顺利完成冬训,那么开春之后,清军的进犯可能性反而更小了。”
“海牛,清军就像是我们面前的一盘菜,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取决于我们的消化能力。”
“我们的消化能力,就是我们的干部队伍。如果没有一支合格的干部队伍,我们即便是打下了城池,也没法很好的治理,一旦我们管理不善,老百姓就要有意见,保守势力就要猖狂的反扑。”
负责后勤的王贵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