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争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急促的鼓声犹如催命的丧钟,使得军士跑的飞快。蔡和的军帐中聚集着大大小小十余名将士,他们都看着蔡和目光闪动。
一名小将忍不住问道:“将军,我们真的不去吗?大将军可是说谁要是没到就斩首的,我们不去会不会被斩首呀?”没有人反驳小将的话,他们都忠于蔡和,但拿自己生命做赌注的时候,他们都选择沉默。
蔡和看着面前诸人,脸色阴晴不定等到小将说完之后,才笑道:“我们在这里的人都是将军,不论官位大小,再加上你们的部下,少说也有千余人,他刘琦难道还敢把我们一起杀了?大家不必担心,有什么事我担着。”
蔡和说完,众人都松了口气,以蔡和的背景,就是刘琦想动他也得掂量掂量。
鼓声骤停!
“封住校场。”赵累在鼓声停的瞬间,当即命人堵上门户,阻止外边的人进入。
来晚的几个人被堵在门外,纷纷叫嚷着:“放我们进去,放我们进去…………”
鼓声再响,赵累命人放开门户,将刚才堵在外边的几人放了进来。外边几人见门户放开,高兴地冲了进去。
“拿下。”赵累一声令下,等在一边的卫士立即上前将他们拿下,带到赵累身前。
“擂鼓三通不到者,斩!今天是第一天一切从轻发落,打三十军棍,拉下去。”赵累早就与刘琦商量好了处罚措施,肋骨三通不到者,三十军棍。擂鼓六通不到者,六十军棍。擂鼓九通不到者,九十军棍。最后不到场者,斩首示众。
不多时,校场上一声声惨叫响起,看的一旁之人暗暗庆幸自己早到。
惨叫之声响彻军营,一些原本还在迟疑的军士一个个快步向校场跑去。那些被上级下令不得前去的军士也惊疑不定的跑出帐篷,向着校场张望。
蔡和大帐中,蔡和听到下人的禀报哈哈大笑:“我还以为他真的要将晚到之人斩首,没想到是虚张声势。”
刚才鼓声骤停,蔡和为了叫诸人放心,命人前往校场查看刘琦是否真的将没到之人斩首,听到下人回来禀报,蔡和和诸人松了口气。
校场上的惨叫之声不断,随着第六通鼓和第九通鼓的敲响,到场的人越来越多,就是是那些被上级命令不得前来的军士也有些赶到了。
几十军棍看的在场之人心惊胆战,那些被打的皮开肉绽的军士惨叫声此起彼伏,一旁之人都屏住呼吸或者直接闭上眼睛,但惨叫声仍然通过耳朵让他们身体不自觉的颤抖。
九通鼓落,惨叫声也渐渐平息。赵累带着军士走到刘琦身前道:“启禀将军,还有五百一十三人没到,依照军纪当处死。”
刘琦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就照你说的办便是。”说完看向甘宁道:“甘将军在一旁协助。”
赵累带着甘宁的八百人和刘琦给他的部众前去抓人时,场上已经炸开了锅。
“真的要斩首?这可是五百多人呀。”
“八成是真的,我看这次将军是一定要立威的。”
“没想到将军小小年纪竟然比那些老将还要凶悍,五百人说杀就杀。”
………………
“刘琦快放了我,我是蔡氏的人你也敢抓,不怕得罪我们蔡氏?”被抓来的蔡和声色俱厉的道。
刘琦看了他一眼,对着赵累道:“杀。”
苏飞手起刀落,鲜血迸溅,蔡和的人头滚落在地。
几名蔡和的属下叫道:“刘琦你竟敢杀我们将军,我们将军是蔡氏直系,你也敢杀。蔡氏不会放过你的。”他们和蔡和一样,以为刘琦只是将他们抓起来打一顿就没事了,没想到刘琦竟敢杀人。
“哼,死到临头还不自知。”赵累说完,大手一挥,几名军士上前将他们斩首。看着地上几个血淋淋的人头,其他人吓得浑身发软。
这些人拥护蔡和但并对蔡和死忠,此时见到蔡和被杀,当即跪倒求饶。
刘琦并没有饶过他们,校场上鲜血弥漫,血腥味随之四散,一些人忍不住呕吐,还有些人想要逃走,远离这里,被守护在一旁的飞虎卫斩杀。
恐慌的情绪在军队中蔓延,刘琦上前喝道:“你们是什么?你们是军人,军人连这点血腥都害怕,那将来还怎么上战场,怎么杀敌。”
校场上军士的情绪稍稍平静,他们只是太久没见过血腥,没上过战场,一时间没有适应过来。
刘琦又道:“你们放心只要不违反军纪我是不会乱杀人的,至于空缺出来的位置我会找人暂时补上,今后按军功论处,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解散后,军士们一个个心有余悸的回到帐中,刘琦等人也松了口气,终于将事情处理好了,要不然恐慌情绪蔓延,迟早会爆发。
………………
长沙太守府中,张羡正在宴请长沙的大小官员,自从张羡叛变后,这些官员一直没有表态,张羡虽然掌控着长沙的军权,但手下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员将领可用。
例如韩玄、黄忠这些大将在军中威望颇高,一直没有表态,今天他借这个机会要一举使得长沙城内再也没有反对他的人。
张羡举起酒杯道:“今天是我襄阳的大日子,因为,今天之后,我们终于脱离了刘表的掌控,可以自给自足了,我们再也不用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了。乱世已经到来,胜王败寇希望诸位和我一起干一番事业。”说完一饮而尽。
众人见张羡饮完,也只能跟着举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家人,都在张羡手中。
张羡看着黄忠道:“黄老弟,刘表这次派刘琦那个黄毛小子前来送死,你有何看法?”
黄忠是荆州老将,今年已经快五十了,要不是儿子病重,他此时说不定还在襄阳任中郎将。看着张羡,黄忠暗自摇头,他可是对襄阳知根知底的,凭借张羡这点实力就想造反,简直是送死。但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自己妻儿还在对方手中。
黄忠点点头道:“确实是刘景升托大了,这刘琦我见过,懦弱无能,不足为俱。”
张羡哈哈大笑又看向韩玄。韩玄在长沙的威望不比张羡小,在百姓中间韩玄的威望比张羡还高,只是没有军权,张羡也就一直听之任之。
此时,见张羡询问,韩玄迎着头皮道:“汉升说的不错,这刘琦不足为虑。”
见黄忠、韩玄服软,张羡很是高兴就只半酣才散场。




第三十二章  长沙攸县
“快些跟上。”大军极速行进,不时有骑着马的军士在一旁催促。这些军士各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灰尘,大刀长枪被他们举过头顶,紧跟着前面的脚步向前。
说要是满意不就被记录下来,等到休息时,只能看着别人休息了。自从刘琦掌控整个军队后,刘琦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就每天军队日行百里。对于这些很长时间没有训练的士兵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这些军事每天都累得一到休息时连饭都来不及吃就睡着了,之后还不得不起来去吃饭,因为明天还要这样行军,要是不吃饭那就更不可能跟上部队的脚步了。
旁边不时有骑着马的骑兵路过,军事们没有羡慕,因为他们比用双脚跑还累。刚开始也有人不服提出要和骑兵换位子,没想到还没坚持一天就累趴下了。
骑在马上看着轻松,但要不停的围着队伍奔跑,一天下来,身体折腾的受不了。就连饭都吃不下。
“到了。”一个士兵惊喜的指着前面说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士兵们看到那密密麻麻树立起来的军帐,林木间鲜艳的旗帜若隐若现。这是刘琦提前命人搭建的营地。
士兵们加进了脚步,冲进了简陋的校场,三三两两相互扶着站立在那里。等到赵累宣布吃饭时,军士们才无精打采的走向自己的军帐。
远处徐庶看着散去的士兵笑着说道:“将军的办法对于练兵却是有奇效,这才几天,者均是就能坚持每天行军百余里,前几天这些军士才行八十里今天就能行军百里,若长此以往,他们日行百里后还能作战。”
刘琦笑了笑没有解释,他这是借用后世的练兵方法来提高士兵的耐力和体力。之所以命人提前建军营,只是给士兵们一个目标而已。
“按照这样的行军速度,三天后我们就能到达长沙了。那张羡对于我们的行军应该早有了解,明天将行军路程降到八十里。我们要随时防备张羡的偷袭。”大帐中徐庶看着行军地图说道。
刘琦点点头,十余天的行军他们已经到达南郡,照这样的行军速度,再有几日就要进入长沙郡了。长沙郡是张羡的老巢,他在此经营了二十余年,势力定然非同小可,说不定已经渗透进了南郡,刘琦不得不小心。
刘琦看着地图问道:“元直兄以为我们进了长沙后该如何做?”长沙太大刘琦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以他的想法就是,直接攻打到临湘城,拿下临湘后其他的不足为虑,只是他感觉这样做有些不妥,于是问问徐庶看他会如何做。
徐庶对刘琦已经有些了解,以他对刘琦的了解肯定是心中已经做了计较才来问他,也不隐瞒指着攸县道:“进入长沙后将军首要的是拿下攸县,攸县是这一带江东和荆州的唯一通道,拿下攸县不仅可以防备江东介入,到时张羡就是瓮中之鳖,不足为惧。将军平定叛乱只是时间问题。”
刘琦疑惑的问道:“攸县地理如此重要,张羡定会派重兵把守,短时间内怕是无法拿下,何不等拿下临湘后前去劝降?”
徐庶摇摇头道:“将军想多了,临湘虽然位置特殊,但张羡不会派重兵把守。整个长沙郡最多有三万军队,我想拿张羡定会将军队集中在临湘,以逸待劳与将军决一死战。此时的攸县驻军不会超过两千。只要将军前去劝降,他们定会开城投降。”
“不错,元直兄以为江东此次会不会出兵?”刘琦有些担心,这次张羡反叛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按理说江东是一定会出兵的,为何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刘琦百思不得其解。
徐庶看着江东叹道:“我也不知,这次的确是个好时机,孙策此人有勇有谋,又有周瑜、张昭辅佐,不会看不出来。除非江东有什么事发生,使得孙策不得不现将此时放下。”他虽然精通兵法,但也不能看透人的心思,何况他对于孙策只是听说过,并没有见过。
刘琦只好将此事先放下,眼下只是他还忙不过来:“元直兄,长沙可有我们的人?”刘琦说的是他组建的秘密组织是否渗透进了长沙,自从徐庶来后刘琦已经将秘密组织转交到徐庶手上了。
徐庶摇摇头叹道:“时间太短,组织的力量太薄弱,还没用到达长沙,不过出征前,我已经派人前来长沙了,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徐庶接过马忠手中的秘密组织后,心中的震动无法言复。这个组织虽然是个雏形,但徐庶能感受到他发展起来时发挥的力量。组织的严密性、完善性连他都不得不感叹。从接过组织那天起,他知道自己已经注定和刘琦分不开了。
掌控这个组织的人必须是刘琦信得过的人,这点令徐庶很感动。但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将他与刘琦绑在了一起,刘琦不会允许任何外人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
刘琦点点头,他自己只是将思路告诉了马忠,其中建立组织的艰辛,他能体会到。因此他不会过问组织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对于徐庶和马忠他现在可以完全信任。
“不过将军要想平定长沙,有几个人你不得不提防。”徐庶抬起头道,神色间多了几分郑重。
刘琦有些惊讶,到底是何人竟然让徐庶如此重视不由问道:“元直兄说的是何人?”
徐庶指着地图上的临湘道:“将军首先要注意的人是韩玄,此人是韩浩之弟在长沙百姓中间威望颇高。”
“韩浩?此人是谁。”韩玄刘琦听说过,但韩浩刘琦没听说过。后世关于韩玄的说法不一,但正史中韩玄的名声甚好。
徐庶接过话:“韩浩是曹操手下大将,文武双全,深得曹操信任,目前执掌禁军。官拜中护军。”说道此地徐庶脸色有些不自在,毕竟韩浩被任命为禁军统领那就是件事皇上的意思。
刘琦岔开话题道:“还有何人?”
徐庶整理了下心情,乱世之中对于皇帝的概念有些模糊,谁都知道谁将来平定天下,谁就是皇帝,徐庶只是有些同情罢了,“另外就是韩玄手下大将杨龄,此人与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刘贤、大将刑道荣、桂阳太守赵范手下大将陈应,鲍隆和城荆南五虎,勇不可挡。”
刘琦点点头这杨龄后来力压魏延,黄忠成为韩玄手下第一大将自是不凡。
徐庶说完不待刘琦发问接着说道:“再就是老将黄忠了,此人原是刘荆州的中郎将,后老辞官回乡,现在在长沙。”
刘琦惊道:“黄汉升在长沙?”五虎之一的黄汉升竟在长沙,刘琦有些激动。
徐庶点头道:“不错,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将军若是收复日后有大用。”
刘琦急忙问道:“元直兄可知他为何辞官回乡?”
徐庶笑着道:“因其儿子重病,他为了寻访名医才辞官回乡的。”徐庶已经感受到刘琦收复黄忠的急迫了。
………………
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士兵纷纷入睡,王毅走出大帐看着满天繁星怎么也睡不着。扭头看向不远处连绵的军帐,王毅脸上露出了笑容。
飞虎卫的营地和大军的营地有些距离,这不是飞虎卫特立独行,是刘琦特意这样安排的,大军日行百里,异常劳累也只有飞虎卫这样的精锐能够吃得消,因此夜间的警戒任务就交给了飞虎卫。
刘琦这些天的举动王毅看在眼里,从刘琦毫不犹豫的下令斩杀五百将士到这稀奇古怪的练兵方法,都让他好奇。他想不通从来没有打过仗,没有带过兵的大公子如何做到斩杀五百余人面不改色,十余天的时间就将这群在他眼中如同废物的士兵,训练的初具规模,那新奇的练兵方法又是从何而来。
王毅想起临行前王威的交代:“毅儿,你自小武艺不凡,又熟读兵法,为父知你志向远大,这次特意将你送到大公子身边,将来跟随大公子成就一番功业。我知你心高气傲,但在大公子面前要收起你的性子,要不然会让大公子看笑话的。”
想到这王毅有些自嘲,当时还以为父亲只是客气话没有在意。这些天之所以这般是不想为父亲添麻烦。没想到刘琦的表现却让他大开眼界,他自问自己处在刘琦的立场上,做不到这样好。到这时他才知道父亲派他来的目的:“在父亲眼中怕是早就选定大公子了吧,父亲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准。”

PS:很久没下地了,下午从地里回来有些累。关于锦帆贼,百度百科中没说他们是水军还是骑兵,我在前面将他们当骑兵了。




第三十三章  霍峻
徐庶并不知道他的猜测,是真的。
此时的吴郡异常热闹,因为孙策要成亲了。孙策和周瑜前些时候出门偶然碰到了乔氏姐妹,惊为天人于是决定娶大乔为妻,而周瑜也决定娶小乔为妻。两人的婚期定在同一天,这些天吴郡之人都在为孙策和周瑜的婚礼做准备。
对于吴郡的百姓而言,孙策传奇性的经历使得他们津津乐道,自从其父孙坚在攻打襄阳时战死,孙策一直希望为父报仇,无奈势力弱小不足以抗衡荆州。其后孙策战事不断,每战必胜逐渐统一了江东才有和刘表抗衡的资本。
迎亲的队伍已经出发,孙策,周瑜也从繁忙的事情中抽出身来,才得知长沙太守张羡叛变,孙策当即召集群臣议事。
襄阳城内也不平静,自从刘琦出征后襄阳就一直关注着刘琦。谁知出征第二天,刘琦就斩杀了副将蔡和在内的五百将士,襄阳城内哗然一片。
蔡和是蔡瑁的弟弟,是蔡氏的直系成员,刘琦毫不犹豫的将他斩杀就不怕蔡氏的报复?而有些人已经看出刘琦已经于蔡氏彻底撕破脸皮了。
蔡氏直系被杀,蔡瑁自然坐不住亲自前往刺史府见刘表状告刘琦擅杀大将,而伊籍也不落后,说蔡和违抗军令死不足惜,而蔡瑁举荐蔡和也当问罪,刘表自然知道其中的曲折,不去理会。但他对刘琦的杀伐果决也为之震惊。暗地里命人注意刘琦的动向。
可能是徐庶的推测成真,张羡真的将军队集中在临湘一带。一路上刘琦的大军没有遇到任何阻击。顺利的进入长沙。刘琦也不耽搁直接让大军向攸县进发。三天后攸县已经进入了刘琦的视线。
看着面前巍峨的城池,刘琦赞叹道:“这就是攸县,一个县城竟不比一般的郡的城池小。甚至在防御上犹有过之。”
徐庶笑道:“攸县是江东和荆州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双方再次地进行的大战不在少数,城池自然是高大。”
马忠催马上前问道:“主公是否下令攻城。”两万的军队在路上已经训练成型。这两万军队本就是老兵,只是太久没有训练而已,经过刘琦的训练他们已经渐渐的熟悉了战场。
刘琦摇摇头道:“不急。”这座城池坚固,四面城墙上皆有兵马驻守,在看到刘琦大军后已经关闭了城门。大军随之上了城墙,各种守城器械也已经准备齐全,要想攻打下来实属不易。
刘琦的兵马早被城上守军发现,并禀报了守将。
攸县守将是霍峻,跟随刘表后被刘表任命为攸县守将。因其擅守城,所以在攸县的士兵中间有很高的威望。
霍峻听到士兵的禀告立即登上城楼查看,自从张羡反叛后将攸县原本张羡的部署全部调走,目前攸县仅余一千五百守军。要是江东此时来攻那就不妙了。
看着城外飘荡的刘字旗,霍峻松了口气,不过他没有开门,刘琦的性格他听说过,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刘琦要是因为张羡而迁怒与城中百姓,一怒之下下令屠城他就是有口也说不清了。
城外一名身穿儒袍的青年快马前来,走到城下高声道:“在下马良,求见攸县守将。”
霍峻看着城下这名年轻人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看来刘琦也不想动兵。”既然能派人前来那就说明他还理智,霍峻对着城门喊道:“打开城门。”
马良走进城中,接见他的正是霍峻。看着面前不比自己大多少的青年将军马良躬身行礼道:“在下马良见过将军。”
霍峻看着马良已知他来意,但还是问道:“不知先生次来所为何事?”
马良笑了笑,也不客气道:“在下次来是奉了我家主公,征南将军之命劝说将军开城投降。”
霍峻被马良的直接弄得一愣,随即佯怒道:“先生之语莫名其妙,本将不知先生何意?”
马良面不改色道:“想来将军已经知道我家主公前来征讨叛贼张羡之事。我刚才见到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气氛融洽,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应该是将军之功,此次张羡反叛将军应该是身不由己,此时我家主公率兵前来正是将军表明诚意之时,我想将军也不想与我家主公兵戎相见吧。”
霍峻笑道:“不错,先生说的在理。不过我想知道征南将军会如何处置城中百姓和守城将士?”他已经打定主意要是刘琦真的怪罪城中百姓和守城将士他就是拼死也要护其周全。
马良似乎早料到他的问题,回到:“将军放心,我来时我家主公说了,此次是张羡叛乱与长沙百姓无干,我家主公次来只是讨伐张羡及其心腹乱贼,似将军这样也是情非得已,自不会处置将军和守城将士。”
霍峻松了口气,问道:“征南将军要我如何做?”投降就要有投降的样子,这点霍峻是知道的,这是再摆什么架子没有丝毫作用,反而会让人不喜。
马良对于霍峻的态度很欣赏,不矫揉造作,拿得起放得下,道:“我家主公要将军立刻发布告示告知百姓情况,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然后开城迎接我家主公进城,另外城中军队回营,没有命令不得私自出营,城中防务暂时由我军接管,待大军进城后主公再做安排。”
霍峻已经决定投降,自然不会拒绝立刻命人照着马良说的做,自己和马良在此等候,看着马良霍峻有些好奇问道:“不知先生在征南将军麾下任何职?”现在马良也就二十多岁,这样年轻的官员很少见,自己是沾了兄长的光继承了兄长的职位,这马良如此年轻如何做到的。
马良笑道:“在下无尺寸之功,哪来的什么职位。我现在就是将军府中的小吏罢了。”他虽这么说却没有丝毫不自然反而有些自豪。
霍峻自然注意到马良的神情,暗暗猜测马良可能是刘琦的亲信才在府中任职。襄阳城的储位之争他是知道的,刘琦和刘琮在暗地里培养亲信也说得过去。
半个时辰之后霍峻已经做好一切和马良一起出城迎接刘琦。守城将士已经回营,城内已经看不见一个士兵,而百姓也知道征南将军到了,老老实实地回家等待征南将军的到来。




第三十四章  诡异局势
两万大军没有全部进城,只有五千左右的军队进入攸县。其余的军队驻扎在城外,毕竟攸县一县之地不足以驻扎这么多军队。
攸县的县府内,刘琦坐在主位上徐庶等分坐两侧。
刘琦打量着霍峻,霍峻刚才的表现刘琦很满意;即使是徐庶也对他刮目相看。不过刘琦现在关心的是江东的情况,刘琦也不废话直接问道:“霍将军,这段时间江东可曾有什么动向?”
霍峻起身道:“禀将军,这段时间江东没有任何动作,平时江东时常派人前来骚扰,但是这段时间突然很安静,攸县并没有被骚扰,江东方向也异常平静。”
刘琦有些疑惑道:“你是说之前江东时常骚扰攸县,但是这段时间却没有任何动作?”
霍峻点点头道:“是的。”
刘琦有些想不明白,既然时常骚扰又怎么会突然就停止了呢,在这里了解江东情况的就属霍峻了,刘琦接着问道:“霍将军可知为何江东会突然停止对攸县的骚扰?”
霍峻摇摇头:“属下也不知道,这些年江东还是首次停止对攸县的扰乱。”霍峻在攸县接近三年,三年中江东都会不时的攸县进行试探性进攻,他已经习惯和江东的军队打交道,最近突然停止对攸县的动作。让霍峻有些不适应,虽然不知道江东发生了何事,但他还是暗中加强了戒备。
刘琦见问不出什么,就将话题转到张羡身上:“这攸县原本有多少军队?现在又剩下多少?”
霍峻也不隐瞒答道:“攸县原有兵马五千,自从张羡反叛后就调走了三千五百人,此时攸县还剩下一千五百人。”
“哦,那张羡为何不讲你们也一起调走?而将你们留下。”刘琦有些好奇,既然张羡打定主意要在临湘和他决一死战,那为何会留下霍峻这一千五百人。
霍峻笑道:“这一千五百人以前是我的私兵,后来跟随兄长投奔州牧大人时,才编入军队一直是我的麾下,那张羡不敢相信我,怕我一旦在关键时候反叛,索性就将我留在此地希望借江东之手来对付我。”
刘琦有些惊讶,他知道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私兵但没想到私兵的数量竟然如此多。照这样计算的话荆州的军队要比现在的多出很多。按照最高标准十比一算,荆州有如何养的起这么多军队,即便按照现在荆州十五比一的标准也不够呀。
刘琦如何知道,那些世家大族往往会派家中之人担任地方官员,在上报人数是就会少报一部分,这样层层递减最终统计的人口数量就比实际的人口数量少很多,这就是世家私兵粮饷的来源。
“你可知道张羡一共调集多少军队?”霍峻毕竟在长沙将近三年对长沙的了解比他们多得多,他和徐庶推测襄阳有接近三万的军队,但刘琦希望知道确切的数量。
霍峻想了想,在心中默默计算了下道:“以属下的推断最少有三万五千兵马。”
“这么多,长沙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兵马?”刘琦有些惊讶,要知道一般的郡也就两万兵马,徐庶推断的三万已经是很高的了,他没想到竟然会超过这个数。
霍峻分析道:“第一长沙郡毗邻江东,兵马要比一般的郡多些,第二荆襄一带已经很久没有战事了,因此要比其他地方的郡富饶,人自然也会多些。其实荆襄一带的兵马就是比其他地方多些。
此时刘琦才真正了解到荆襄一带的富饶,才知道为何后来刘备会选择荆州作为他的龙兴之地。
荆州在三国时期是全国最富有的地方,而刘表是个守城之人,不善于扩张势力。再加上荆州本就战事很少,自从刘表统一荆州后二十余年内几乎没什么战乱。期间就孙坚攻打过襄阳,还战死在襄阳。其余的像张绣根本就没有攻打到荆州内部,对于荆州的危害很少。日积月累荆襄一带的人口,粮食都是全国之首。
刘琦脸色有些凝重,他此次出征只有两万人,对上三万胜负还是未知数,幸好有徐庶相助,不然刘琦还真不知道如何平定叛乱。
看着面前的霍峻,冷静理智。刘琦觉得此人值得培养,问道:“我给你三千兵马你可有把握守住攸县?”三千人是加上原本的一千五百人,这是刘琦的极限。
霍峻脑子有些转不过来,刘琦竟然有继续让他驻守攸县,他已经做好了回家的准备了。之前说好的不追究,那是不追究他背叛刘表的事,但他推测即便是不追究他也不可能当官了,没想到刘琦竟然要让他继续驻守此地。当即回道:“必为将军守好此地不放进一兵一卒。”
“磐弟。”刘琦低着头喊道。
一旁做的甘宁等人都有些惊讶,这刘琦是不是记错了,他们走时刘磐和刘修被留下来了,没有跟来。只有一边的徐庶笑着没有说话。
刘琦身后的侍卫中走出一人,磨磨蹭蹭的来到刘琦身前有些尴尬的道:“大哥你都知道了?我就是想和大哥一起上战场,在襄阳都呆着挺闷的。”说完低着头,等着刘琦的发落。
“这,你是刘磐公子?”马忠最是惊讶,没想到刘磐就隐藏在他的手下,他竟然没有发现。
其他人也是摇摇头,显然没想到刘磐会出现在此地。
刘琦看着刘磐摇摇头,刘磐的性格他是了解的,只是没想到他会混在侍卫之中,要不是前天偶尔发现他现在还不知道呢。
刘磐此时皮肤黝黑,身上还有很多划痕那里是以前那个富家公子刘磐那。刘琦看着有些心疼,这些天刘磐和侍卫一样训练,同样是日行百里,同样是谁在地上。对于一个锦衣玉食的人来说这样的决心实属难得。
刘琦笑骂道:“你这小子,就知道你不会老实。”
刘磐抬起头笑道:“大哥你没怪我?”
刘琦摇头道:“要是怪你早就把你赶回去了,怎么会留你到现在。”
刘磐笑了起来,从小刘琦虽然对他很是严厉,但每次都不会真正地处罚他。
刘琦转过头对霍峻道:“霍将军,这是我二弟,他会带领一千五百兵马留下来协助你防守攸县。自今日起他就是你的副将。”
“啊,大哥你让我留在此地?我要跟着你一起上战场。”霍峻还没发话刘磐已经在一旁喊道。
“你莫要小看此事,我们前去攻打张羡这攸县就是我们的后方,要是落到江东手中,我们会很被动。因此此地对我们很重要,我想过不了多久江东顶回来攻打此地,你不必担心没有仗打。霍将军是此地守将,你要多跟他学习。我会留下季常帮你的。”刘琦劝说道。留下刘磐不仅是要锻炼他另一方面是要他监视霍峻,毕竟霍峻刚归降,不到万不得已,刘琦不会讲后方交到外人手上。马良处事谨慎有他在一旁提点,刘琦也放心。
刘磐知道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