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刚才的战事中,张梁看着后方逐渐减少的旗号,不由得对派出两翼三万大军,包抄敌人的战术,产生了一丝后悔。毕竟,步兵走的太慢了。最适合干迂回包抄之事的,还要数号称“离合之兵”的骑兵。
可惜整个冀州黄巾军里,就算加上各级将校和他们亲兵的数量,所有骑兵的总数,也不过五千出头。
——也许,将两翼派出去的军队,多留下一万人,会对战局更加有利?
这种自责中,张梁忽的又想起了鲁莽出击,结果身负重伤而回的侄儿张燕。只可惜马匹太少,要不然若是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迂回侧翼的效果,可比三万步兵还要强得多呢!
说来也怪。就在战鼓喧天,双方将士以命相搏的当儿,张梁的思绪,居然还能如同一道青烟般,四处发散。
张氏的下一辈里,人才不多。这个义侄张燕,算得上是年轻一辈里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在这一战中就此夭死,对巨鹿张氏一族来说,可以算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想到张燕,张梁不由得又将思绪,跳到了另外一个张氏子弟的身上。
——听二兄说,张狂那小子,最近在徐、兖一带,仿佛颇有名声。传说那小子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个“万人敌”当做部下,在徐、兖一带,打出了不少威风的战绩……
ps:1辟除,亦称“辟”、“辟召”。指的是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属,然后向朝廷推荐。董卓作为一军统帅的中郎将,自然有自行辟除属下掾吏的权利。
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
作为嫡亲的张氏族人,张梁对张狂这个侄儿可谓是知根知底。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剑术出众,够得上“一郡之冠”外,这个侄儿好像就乏善可陈了。没想到这一次,不光张梁自己,却是连张角、张宝两位,都对那小子看走了眼。
——能够让一位“万人敌”成为部下,那是走了何等的狗屎运啊!
张梁的思绪,张狂自然察觉不到。而且,当前的张狂,也没有时间去琢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因为,天平军正处在激烈的战斗当中。
以于禁所部为前锋,典韦的“重铠队”做第二队预备出击。天平军全军,如同一条长长的箭头,直指冀州讨伐军的后阵。
但是,在与讨伐军主将董卓碰撞之前,天平军必须先经过一道关卡。
这道关卡,是编制为一千五百人的敌军,和一员极为勇武的主将。
河北自古多豪杰。当年汉光武皇帝属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出生于河北的就颇为不少。而在如今的黄巾起义中所崭露头角的河北新一代豪杰中,最为著名的那一位,便是:
——颜良,颜子美!
颜良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即使在远处,也拉风到能够被张狂一眼认出来。
确切的说,是认出颜良手中的那口刀。
在原来那位“张狂”身体里所留下的印象当中,曾经与颜良见过一次面,比过一次武。而颜良那口别致的刀,也给那位已经消失的“张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怨念。
那口刀,用一百二十炼的精钢打造,柄长一尺五寸,刃长四尺八寸,刀身细长,形如大雁的翎毛,重二十一斤。颜良对此刀极为珍爱,为其取名曰:秋水。
人的身形面貌可以记错,“颜”字的将旗也可以别指他人,但是这柄冷光流转的“秋水雁翎刀”,张狂是无论如何,不会看错的。即使远在百二十步以外,张狂的脖子,依然感到一阵凉丝丝,仿佛那口“秋水雁翎刀”的刀锋,依然停留在他的喉头上!
当然,现在是两军交战,张狂作为一军主将,自不会去与颜良单打独斗。不过,从身体主人所保留下来的过去记忆中,翻出颜良武力水准的张狂,依然对前面的于禁、典韦二人特别叮嘱道:
“小心此人!颜良的武功,以快为主,兼以大力,切切在意!”
典韦一边将第二件铠甲披到自己身上,一边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块肉干,忙着补充体力,只是对张狂简单的应诺了一声,又将第三件铁制铠甲加持上去。倒是于禁,答应之后,又想了一想,这才肃穆的对张狂说道:
“主公勿忧!我以军阵克之,此人又有何能为?”
说起来也很奇妙。以力大著称的武将,在单挑中,往往会被同级中以速度或者技巧著称的武将所克制。但若是比较一下突破军阵的能力,擅长速度或者技巧的武将,就远远比不上以力大著称的武将了。
就比如典韦臧霸二人,两人如果动手单挑,结果是典韦不能胜,臧霸不会败。可在击破敌阵的能力上,要有两个臧霸,才能够与典韦相提并论。同样的,周仓、于禁、韩当三人武力相差不大,在单挑中周仓是败多胜少,可他破阵的能力,却远在于禁与韩当之上。
因此,颜良既然是以速度为特长,于禁便不会对他的破阵能力太过于忌惮。大家都是“千人破”,于禁自恃对上了颜良,有手下那一帮军阵娴熟的好兄弟支撑,必定能够顺利的击破对方。
要知道,于禁在数月前还没有被张狂“点化”时,就曾经以“百人斩”的实力,在几位配合默契的军中兄弟的帮助下,重创了属于“千人破”一级的侯成!
当然,侯成在“千人破”中,属于比较垫底的存在。可是,无论如何,于禁借助军阵之威,越级挑战成功,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面一声鼓响,颜良单人独骑,来到天平军前方六十步,提气扬声,大声喝道:
“来将通名,可有敢于与某家一战者?!”
天平军诸将听了颜良的挑战,都有些奇怪。现在这个年头,又不是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不流行双方将领的单挑了。难道说河北的武人,到现在还保留着古风古俗,开战之前,先要玩一次单挑?
——可是,看前面那员白甲武将,生得眉清目秀,仪貌堂堂,颌下三缕青须,一副书生模样,不像是个没脑子的浑人啊?
不提除了张狂以外,天平军诸将的疑惑,且来说说颜良此人。
颜良会做出这样的举措,也是在目前局面下,不得已尝试的一个办法。
出生于扶柳颜氏的颜良,据说祖籍本在青州,乃是孔圣人的首席大弟子——颜回的后人。在王莽篡汉时,颜良的曾曾曾祖父避难于河北,从而留下了他所属的这一颜氏分支。
既然是当年亚圣的后裔,颜氏一族自然向来是以耕读传家。偶然出了颜良这么一个武道奇才,也不是很受家族中的器重。所以,颜良的武力惊人,在颜氏族中却颇受压制。而且颜氏一族追求的是儒家经义,家中的藏书并没有几本兵法书。单是从颜良所接受的军事教育来看,他目前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不过,在黄巾大起义之后,突然间遭遇到兵祸洗礼的扶柳颜氏,突然发现,族中还有颜良这么一位猛人存在。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为了家族的存续考量,颜氏一族这才决定,大力支持颜良的崛起。
拥有家族的支持,外加上颜良的武力的确无人可敌,颜良属下的队伍人数迅速增长,本人的名望也在乱世中得以远扬,很快就成为河北屈指可数的猛将豪杰之一。就连当代大儒卢植,也听说了这位颜回后人的事迹,特意亲自写信,将颜良招到麾下助战。
就算前任统帅卢植离职,后继接任的董卓对颜良的勇武也是极为看重的。此刻,颜良接受了主将董卓的命令,前来狙击【或者消灭】张狂这只黄巾军小股部队。颜良初始还不以为意。等到接近敌人一看,他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颜良在治理军务方面能力不强,毕竟是在堪称汉军精锐的北军里混熟了人头。眼前的黄巾军,器甲鲜明,队伍严整,士卒在行动进退间,皆有章法。这哪里像是一只以饥饿的贫民为主力的变民军,明明是一只堪比北军的精锐!
要知道,不久前天平军在黄河南岸大破袁术军,斩首固然不算太多,可缴获的器械和铠甲却极为丰富。本来在器甲装备水准上就相当不错的天平军,在经过运输大队长袁术的慷慨馈赠之后,足以将两千人队伍的上上下下,武装到牙齿了。
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己方的队列,颜良的心中,几乎就要恼羞成怒了。双方的阵型和装备,清晰的反映出了战力上的差距。颜良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己方这一千五百人,决然不是敌人的对手。
在这种情形下,颜良只能挺身而出,试图凭借自身的武力,来打击敌方的士气,鼓舞己方的斗志!
——可是,敌人会不会上钩呢?
颜良听说,由于黄巾军崛起太快,下面的小帅是典型的良莠不齐。现在,只能盼望对面的敌人,有一个鲁莽好斗的首领,敢于出来与自己单挑了。
那么,张狂会如何决断呢?
根本无需多想,张狂大手一挥,下令道:
“不理他,突击!”
得到命令的于禁,毫不犹豫的将手中长矛向前一指,大声喊道:
“前进!”
一声令下,以十人为一排,分成左右两部的天平军前锋,排列整齐的向着敌人,踏出了坚定的步伐。近两百人踩着同样的步点,列着严整的队形,向颜良逼近。这种气势,把颜良身后的豪强私兵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打起仗来,向来是一拥而上的私兵们,不是没有见识过这种严密的阵势。但是,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只有搜罗了整个大汉精英加入的北军士卒,才拥有这样的列阵水准。
作为一群深知北军军阵的强悍之处,对正规战阵半懂不懂的士兵,他们所受到的震慑,还超过了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兵法外行。
更何况这一次战斗,就连在双方参与战斗的人数上,私兵们都占不到什么优势。
为了及时的赶到广宗战场,张狂将行动迟缓一些的辎重兵放在后方,只带领战兵一千余人,狂飙猛进。按理来说,颜良手下有一千五百人,在兵力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然而,这一千五百人,只是表面上的兵力数。如果去除两百人的空额,再刨掉六百人的民夫和辎重兵,颜良手下真正可战的人员,只有七百左右。
这也是领兵之人的老传统了。无论什么年代,将领们吃上一些空额,来保证自家的收益,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将辎重兵冒充为战兵,也属于军中的正常现象。
ps:有关颜良身世的说法,历史无明确记载。本文关于颜回后人的说法,为小说家之言,纯属杜撰。特此说明。
第31节 颜良战典韦
无论什么年代,将领们吃上一些空额,来保证自家的收益,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将辎重兵冒充为战兵,也属于军中的正常现象。
颜良虽然带领的只是自家的私兵,官府不需要发下军饷,可是在上报军力名单时,也不能够免俗。
别的不说,队伍里多出来的那些空额,官府还是要发下相应的粮草来的。在战乱不休的冀州,如今的粮价,已是比去年上涨了五六倍。队伍里多出来的那些粮草,对军中的将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董卓不是不知道手下这些人的那点儿破事。不过,他以为凭借颜良手中的近千人战兵,去对付一支战兵最多不过五、六百的黄巾军【这还是董卓尽量高估黄巾军的结果】,压根儿不是什么难事。
那些以往与黄巾军作战的经验告诉董卓,颜良所部的战斗力,至少能够当得过正常状态下的两千黄巾军。
可是,谁又能想到,天底下还有像天平军这样的一只古怪黄巾军呢?
“子美,敌势汹汹,难以力敌,不如……”
一名武士在颜良身边,轻轻的劝说道。此人是一家豪强的嫡子,因为仰慕颜良的武力,追随在颜良的身边。由于此人手下掌握了三百私兵,所以在颜良面前,也没什么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面对气势强悍的敌军,感到头皮有些发麻,颜良却不甘心就此退却。
数年以来,颜良凭借手中的这口“秋水”刀,与周围的武者切磋过无数场,从来是所向无敌。有着这样的一口傲气支持,颜良绝不甘心,连一战都不打,就这样狼狈退走。
一提战马的笼头,颜良深吸了一口气,对手下的私兵们大喝一声:
“怕什么?结阵!某带着你们,杀他个血流成河!”
听到颜良这样的说法,其他武士也没了话语。在他们的心中,颜良就是无敌的象征。敌人就算军阵严整,毕竟要对付的是一位“千人破”中的顶尖人物。只要颜良可以杀散敌军的阵势,谁又会怕了谁?
“义渠!”
颜良一声呼唤,从后方冒出一名黑甲骑士,大声呼应道:
“子美勿忧,蒋某明白!”
有了得力助手——蒋奇、蒋义渠的保证,颜良沉下心思,看着逼近的天平军,突然大喝一声,拍马杀向敌阵!
虽然身高臂长,颜良的体型,却并不算粗壮。所以,他在马上的动作,毫无迟缓粗笨的感觉。手中的“秋水”刀掠过敌阵,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转瞬之间,就磕开了四支长矛,两支长戟,还有余暇砍出致命的两刀!
血光飞溅,两名天平军前排战士不发一声,便一头栽倒。再看颜良,驱马兜过一个大圈,居然又施施然的返回了己方阵地,身上毫发未损。
“将军威风!”
被颜良的出击,激励得士气大振的部下私兵们,纷纷大声呐喊助威。颜良回过马来,带着得意的神色,望着天平军,想要看看敌人有什么样的反应。
敌军骚动了!
敌军平静了?
敌军……进攻了?!
刚才颜良在三十步内,突然发动突袭,由于出人意料,打了于禁部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于禁治军,那是何等的严谨。士卒们只是略一慌乱,立刻在军官的呵斥下,恢复了纪律。重新补齐的队列,怀着复仇的心态,向着颜良所在的位置,越加杀气腾腾的踏进!
颜良变了脸色。
——好一支强军!
然而,颜良依然有着足够的自信。凭借着手中那口“秋水”刀,颜良觉得完全可以击破敌人的阵型,代价不过是身上多出几道伤口。
对于这一点,刚才见识过颜良本事的于禁,心中也有些担忧。他相信,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战阵,绝对可以埋葬那个狂傲到一定程度的颜良。可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令于禁绝对会心痛无比的。
四十人,五十人,还是六十人?
正当于禁有些犹豫的时候,张狂的命令来了。于是,于禁毫不犹豫的开始下令:
“止步!弓弩!全体!三轮,齐射!”
号令一下,前三排的近战步兵,整齐的集体矮下一截,给后面的弓弩手让出了发射空档。就在二十步之外的颜良所部,还在预备着接受敌人的步兵冲锋,却不得不先经受一番敌人的箭矢洗礼!
短短的三次呼吸时间,颜良却觉得如同三个时辰那么漫长。他掌中的“秋水”刀,运转墨绿色的“战炁”,上遮全身,下蔽战马,挥动得水泼不进,在这当儿,一共舞动了一百三十四刀。
即使面对着敌人近距离的七具强弩射击,那片夹杂着墨绿色的刀光,依然保证了颜良连人带马,毫发未损。此人武力的强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在颜良身边簇拥着的那些豪强私兵,却被箭矢风暴,掀翻了一片。颜良的部下们,何曾遭受过这般凶悍而猛烈的强袭?虽然伤亡不过十五、六人,整只私兵的士气,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颜良的眼睛变得通红。
可是,在颜良爆发以前,于禁的命令又来了:
“分裂!”
随着声音的传递,不明白命令意思的颜良所部,惊讶的发现,面前的敌人,居然向两边奔走散去,从中间自发的裂开一条通道。
通道中,有一群高大强壮的人,迈开大步冲出来。
这些如同熊罴般壮实的人,每一个都在身上披上了至少两层的甲胄。如果不是体力过人的壮士,绝对无法胜任这样的重甲负担。
为首的一人,身材比起其他人来,格外又高大了一截。此人手中提着两只分量沉重的大铁戟,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
颜良不认识此人。但是,颜良知道,此人一定是敌方最骁勇的猛将!
拥有如此威势的人,当今之世,只有一个人。
——“古之恶来”,典韦、典子韧!
短短二十步距离,在典韦迈开的大阔步下,转瞬即逝。
“来得好!”
即使典韦的身材,对颜良的部下们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颜良依然无所畏惧。在他原来经历过的对手之中,颇有几人,身材不在典韦之下。然而,那几个对手,却是颜良最擅长对付的。
虽然有古话说“一力降十会”,可是也有一句老话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颜良不但武技高明,出刀的速度,也是当世第一流的。任你力大如牛,体壮如山,碰不到对手的边,又有什么用?
颜良从战马上一跃而下,脚踏实地,屹立在典韦前进的路上。当双方在战场上失去了空间,骑在马上的人,就会失去应有的机动力。在千人混战中拼杀过好几次的颜良,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这一刻,两员猛将之间,只有七尺的距离。
典韦迈步。
颜良出刀。
这一刀,并不是对准典韦的任何身体部位砍出的。但是,典韦一看“秋水”刀的轨迹,就在脑海中判断出刀尖的落点。
前方三尺四寸处。
如果典韦步伐不变,那么,这一刀的落点,正是典韦迈步后的位置。这样一来,相当于典韦自己将一条大腿,送到敌人的刀尖上去!
典韦出戟进行格挡。
颜良的刀面,突然间抖了一抖。就在这毫厘之间,典韦已经再次得出判断。敌人的刀,将会轻轻的擦过大铁戟,避开格挡,依然准确的落在前方三尺四寸处!
典韦手掌一翻,改变铁戟格挡的路线。
但是,颜良的刀招,亦变了一变。
就在这样的电石火花之间,双方的武器虽然没有真正出手,却已经展开了三、四次交锋。
——好厉害的高手!
这是典韦的感慨。
——这厮是哪里来的?
颜良大吃一惊。对手的速度虽然不高,武技却极为高超。颜良心中暗暗忌惮,感觉光凭自身的速度,未必就能赢得了对方!
不过,典韦的武技,毕竟不是以快而著称。在对方再次变招之后,典韦无奈,只得强行收拢步伐,免去了受伤的可能。与之对应的,颜良的刀招也只是含而不发,立刻改变了方向,直奔典韦的手臂斩去!
典韦挥戟招架。
颜良刀势一变,改成急斩典韦的腰间。
“叮……”
一声轻响,典韦身上鱼鳞甲的甲叶,被“秋水”斩落一片。但是颜良却被典韦随后的反击,逼退了一步,才躲过长戟的横扫。
那两只沉重铁戟呼啸而过的声响,让颜良心中,不由得冒出四个字来:
——无坚不摧!
第32节 土石消木雷
典韦那两只沉重铁戟,呼啸而过的声响,让颜良心中,不由得冒出四个字来:
——无坚不摧!
但是,颜良的斗志,却不降反增。
无坚不摧,如是“无”坚,自当不能摧折。
——唯快不破!
颜良的手臂,被染上一层深厚的墨绿色。在疯狂催发的“战炁”鼓动下,颜良决定速战速决。所以,他一出手,便使出了最消耗“战炁”的“皆杀刀法”!
——天予人万物人无一物予天皆可杀!
就在这一刻,颜良仿佛化身为天,高高在上。手中的“秋水”,变幻成无数雷霆,铺天盖地的向着典韦落下!
——以木化雷!
这是木属性的“战炁”,修炼到极为高深的境界时,才能够掌握的一种“战炁”催发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颜良的武道修为,已经达到了离“万人敌”只差一脚的地步了。
只是,可惜的是,颜良这个准“万人敌”,对上的却是一位正牌的“万人敌”。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即使颜良的“战炁”蕴藏了可怕的雷霆之力,对典韦来说,都不是无法破解的。
典韦的应对方法很简单,简单到其他人都不能\不敢\不愿去学习的地步。
——硬吃一刀!
面对对手动如雷霆,猛不可当的攻势,典韦干脆空门大露,全然不做招架。颜良为了斩中典韦,一共酝酿了三十六式变招。却不料一次变招都没有用,已经一刀斩中了典韦的胸口!
刀锋如同切割纸张一般,轻易的撕裂了典韦身上的第一层铁甲。
但是,还有第二层。
典韦身上黄光大作,显然也将一身精纯无比的“战炁”,催发到了极限。在棕黄色土属性“战炁”的加持之下,颜良的刀锋,切在第二层皮甲上,就如同砍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
——土属性“战炁”修炼到巅峰,便可以化土为石!
颜良心中冷笑。除了速度,对手似乎不知道,他的力量也远超常人呢……
刀锋略微停顿,还是在墨绿色“战炁”的加持下,如同老树的深根,钻透了坚硬的岩石,扎入第二层皮甲之下!
但是,又是但是,皮甲的下边,居然还有第三层!
“秋水”刀虽然锋利,颜良的力量虽然强大,木属性“战炁”虽然能够克制土属性,却还是只能不甘心的将伤害力,尽数释放在典韦身披的第三层皮甲上!
“秋水”从典韦胸口抽出,带着几点儿血花,却没能给典韦造成什么严重的伤害。
典韦既然没有受到什么严重的伤害,那么,受到严重伤害的人,自然就变成了颜良。
乘着对手攻击自己的时候,典韦一戟重重的挥出。面对典韦以伤换伤的拼命打发,颜良完全来不及躲避,却还有变招的反应时间,将百二十炼的“秋水”刀,在大铁戟上招架了一下。
百二十炼的宝刀,果然品质非凡。即使在大铁戟的打击下,弯曲成半圆,依然没有断开。这一来,算是救了颜良一命。
大铁戟的锋刃,轻松的割破颜良身上的铁叶甲,撕裂皮肤,割开肌肉,在颜良的胸腹间拉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铁戟上蕴含的力道,又将颜良的身体,如同抛稻草似的击飞,在空中划过两丈的距离,重重的跌落在一群心怀恐惧的私兵身上。
颜良重伤!
若不是最后变招用“秋水”长刀抵挡了一下,此刻的颜良,那是必死无疑!
当然,作为重创准“万人敌”颜良的代价,典韦也并非毫发无损。颜良那蕴藏天雷之力的一刀,虽然在砍穿三层厚的铠甲之后,只是划出一道血口,并没有伤筋动骨。可是,不少的木属性“战炁”,依然在这雷霆一击中,侵入到典韦体内,让典韦的步伐,不自觉的慢了一慢。
典韦步子一慢,他的部下却没有慢。三、四名只比典韦的块头小上一号的重铠大汉,一举超过典韦,以无尽的勇气,对着敌人发动了凶猛的突击!
颜良的战败重伤,使得部下的私兵们士气大降。虽然典韦的部下在冲击力上,比起典韦来至少要差上三条街。不过,面对着一群士气低迷,斗志薄弱的民兵,这些重铠队一时间耀武扬威,势不可挡!
“败了!”
“颜堡主死了……”
“逃啊……”
颜良的勇力,是支撑整只私兵的主要支柱。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私兵们的崩溃,看起来已经就在眼前了。
但是,在这个兵败如山倒的时刻,有一群人,勇敢的站了出来。
为首的那位将领,中等身材,普通相貌,仿佛就是个一般人。可是,能够在这种关键时刻站出来,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士,又怎么可能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呢?
“蒋奇在此!”
为首武将大喝一声,居然让那些心慌意乱的私兵战士,一个个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这位武将一眼看见重伤到无力行走的颜良,在三、四名亲卫的保护下,正狼狈的向后方撤退,立刻一冲而上,截住了试图追杀的重铠队将士。
一个个身高马大的重铠队战士,岂会将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武将放在眼里?两名冲在最前面的勇士,相互对视一眼,极有默契的一左一右,刀矛并举,同时向对手发动了猛攻!
“雕虫小技!”
这名被称为蒋奇,表字义渠的武将,丝毫不动声色,脚下平平常常的迈出一步,不知怎么搞的,居然就闪过了一刀一矛的联手攻击,一头撞到了敌人怀里。
当蒋奇身体一旋转,返回原本位置的时候,就见刚才与蒋奇放对的两名精锐战士,纷纷用手护住自己的喉头。然而,飙洒的鲜血是无法这样堵住的。很快的,两具沉重的身体相继倒下,让重铠队的狂野攻势,猛然为之一顿。
一时间,以蒋奇为核心,周围的私兵自发的重整旗鼓,跟从在左右,结成了一个凌乱的阵型。
当然,有着自知之明的蒋奇,明白己方目前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对抗敌人了。但是,蒋奇心中丝毫不乱。因为,他能够把握到,目前战场中的那一线生机。
这看似飘渺的一线生机,就来自敌军的目的!
在汉军与黄巾军决战的时刻,突然杀出来的敌人,只要简单的分析一下,其目的不问可知。
蒋奇有九成的把握,只要己方让开大道,主动向战场外撤退,眼前的这只强悍得不像话的黄巾军,就会放开己方的残部,直扑决战的战场!
所以,接下来,蒋奇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在组织私兵们向西方撤离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派出一小队骑士,去知会汉军主将董卓。
“敌军还没有乱。”
跟从在张狂身边的军师王果,看着前方的战局,轻松的做出了这个判断。
一旁的关羽暗中撇了撇嘴,表示很是不屑。只要看见向西撤退的豪强私兵,时不时还对衔尾追击的天平军来上一个反击,就知道敌人根本没有溃散。
当然,关羽的这种小动作,张狂是看不见的。就算张狂看见了,他也不能有什么反应。说起来,关羽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打赌输了,不得不跟在张狂身边,充当一下随从,还是属于那种摆设似的随从。
根据对关羽的了解,张狂推测,除非自己遇到了生命危险。否则,高傲的关二哥,是绝对不会为天平军的事情,而出手相助的。
“不必追杀,正事要紧。”
虽然张狂很想将颜良这厮给宰了或者擒住,以报从前的一箭之仇。但是,想了一想追求这种结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张狂还是理智的放弃了对颜良所部的追击。他举起马鞭,一指北方,大声下令:
“大敌就在前方!兄弟们,大贤良师正在那边看着我们呢!”
听到这句话,天平军诸将士的士气,明显又有了提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