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哑的说道:
“我等愿降,只是请这位渠帅,遵守信诺……”
“我的信诺,你马上就可以看到。”
张狂努力的遏制着心中的激动,装出一副不动声色的平静表情。但是,有些发颤的声音,还是悄悄的泄了他的底。
“放下兵器,我黄巾义军,自然会善待你等!”
战斗结束,黄巾军开始计点损失,处理死伤。这一战,黄巾军的死伤不算太大,有十一人当场战死,二十七人受伤。其中,典韦在突阵之时,被一名汉军老卒一戟勾中,幸好有皮甲阻挡,只是受了轻伤。
这样的结果,让张狂暗暗感慨,果然是兵战凶危,即使以典韦这样的强悍程度,还是难免战场受伤。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张狂同志居中指挥,绝不轻易陷阵的决心。
至于汉军的伤亡,就相当的惨重。共计一百八十四人的一个屯,除了十三人成功逃走,死亡六十四人,重伤十五人,其余的大半轻伤。
本来,按照汉军军队编制,“部”和“曲”为基本单位,采用二五制。每“曲”五百人,二曲一千人为“部”。曲下设五个“屯”,每屯一百人。屯下设两个“队”,队下有五个“什”。一什又分为两个“伍”,每个伍为五人。
不过,这是标准编制。张狂所击败的这个屯,由于战事的需要,被扩编了一倍,足足有四个队。在这样的扩编之后,一个屯才算是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要知道,自从光武帝之后,大汉帝国的军备布置,就有着“虚外实中”的倾向。为了避免诸侯割据,官军造反,一个大郡中,郡兵的编制,通常也就是一两个“部”。分散到每个县城,通常只能获得一两个“屯”的编制。
物资方面,由于这支郡国兵,就驻扎在附近不远处,所以没有带什么辎重。不过,一百多副还算完好的盔甲和兵刃,已经让张狂大喜过望了。
当然,最让张狂高兴的,还是十余具强弩的缴获。这些兵家的利器,算是给张狂统帅的这支黄巾军,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短板。
一战下来,手尾甚多。张狂干脆下令,就地停下驻扎,修整一天。
对这些俘虏的汉军,如何处理,成为了战后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这事情有些难办。如果就这样放了他们,别说张狂,所有的黄巾军都会心有不甘。但是,若将他们押解在行军队伍里边,又很难让人放心。
对此,张狂想了一下,准备先和汉军的首领,交谈一番,再作打算。
“阁下高姓大名?”
“阶下之囚,姓王,名叫果,无字。”
那个汉军屯长,倒也光棍,坦然的坐在张狂对面,大口饮了一杯清水,答起话来毫不迟疑。
无字,说明这个王屯长,出身下层。四十岁的人了,还只是在郡国兵里做一个屯长,料想身后应该没有什么有力的支持。这种局面,对于张狂即将开始的拉拢,增添了几分可能。
“王先生今天的指挥,极为果断,属下的善战,我可是佩服的紧啊。”
王屯长不愧是老兵出身,见惯了血,胆气十足。即使面对目前的局面,脸上也没有多少怯意。
“老王我不客气的说,渠帅若不是麾下有两位‘千人破’,今天这一战,还真不知道,到底是谁输谁赢呢!”
“先生所说的,很有道理。我黄巾军起兵时间太短,的确战力不足。张某料想,以先生的才具,就算是做一个军侯,也应该绰绰有余了。”
说到这里,王屯长默然不语,显然是有什么不愿提及的事情。
“当今天下,汉室无道,灾祸四起。外加上宦官外戚争权于内,高门豪族横行于外,黎民百姓已经是活不下去了。
我太平道揭竿而起,也不过是想要让这些无辜的百姓,有一个能够活得下去的可能。也不过是想让寒门的庶族,有一个施展得了才华的机会罢了。”
豫州一带,是“太平道”传教的重点地区。这位王屯长,对“太平道”的教义,也有着几分了解。如今他兵败被俘,就算侥幸逃脱返回,按照汉军的军律,轻者丢官坐牢,重者斩首示众。
为了个人的性命,还有对功名的渴望,王屯长在投降的那一刻,就有了参加黄巾军的打算。现在,他要看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的渠帅,到底对自己有多重视。
——要是只做一个小兵,老子就想办法走人。
“如今我黄巾军的大业,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刻。王先生一身本领,怎能就这样轻易埋没?
小子张狂不才,敢请先生屈就我部的‘军师’一职,教导这些满腔热血的黄巾男儿,如何进行战阵厮杀。将来我太平道大业成就之时,先生也可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啊!”
张狂说到这里,为了体现诚意,站起身来,非常到位的对王屯长施了一个大礼。王屯长没想到这位年轻的渠帅,居然如此折节下士,心中极为感动。
汉时风气,以为国赴死为荣,以复仇赴死为荣。大到为国家,小到为个人、为朋友、为长辈师尊,千里舍命寻仇屡见不鲜。常一言辱及,拨刀相向。宁以名亡,不愿苟活,士风激昂。
虽然王屯长出身武人,对文墨之事并不在行。但是,有一句话,他小时候接受启蒙的时候,还是听说过的:
——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既然张狂充分的展示了黄巾军的诚意,王屯长也就顺水推舟。再加上他在汉军中,多年沉沦下僚的满腔怨气,让王屯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狂的请求。
“我王果是个粗人,既然张渠帅这样看得起我老王,老王我这一条性命,就托付给渠帅了!”
有了王屯长的带头,他手下的那些士卒,大部分也愿意加入黄巾军。
极少数不愿意的顽固者,张狂看在王屯长的面子上,也不去难为他们,答应只要为黄巾军干一个月的劳役,就放他们离开。
这样下来,张狂的部下,不但从数量上有所上升,就连质量上,也大为提高。
当然,张狂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前汉军”假投降的可能。
不过,张狂对此,自有应对。他自信的认为,只要过了今天,这些“前汉军”们,对黄巾军的忠诚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到了那时,即使是假投降,只怕也会变成真投降。
因为,张狂今晚,将要当着全军的面,“点化”何老四。这样的事实,足以让这些迷信“谶纬之学”的古人们,彻底的信服自己!
ps:章节名出自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羣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所谓军师,有多重含义。此处选取“作为一军师长,教导全军战争技巧和战争规则”之意。
“国士众人”的说法,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战国奇人豫让。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豫让”。
第8节 战炁耀三军
当晚,月明星稀,万里无云。
在一堆篝火边,何老四端正的跪坐着,脸上的表情,又是紧张,又是兴奋。为了表示对“黄天”的敬畏之情,他已经想办法完成了“沐浴更衣”的仪式,从黄昏前后,就苦等在这里。
队伍里的其他黄巾力士,在完成了自己分到的任务之后,也纷纷成群结伙的来到篝火边,静静的陪伴何老四,等待着渠帅大人,在获得了“南华老仙”的恩准之后,前来“点化”他们的袍泽。
随着时间的推移,篝火边的人头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在随口闲聊。即使有人想说些什么,也要凑到别人的身边,小声的耳语。大家都在等待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着从中军大帐里出来的渠帅大人,所带来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在这些默默等待的人群当中,有两个人的心情最是复杂。
典韦对于白天一战中,无意中全力出手,帮了这些黄巾们一把,很有些懊悔。毕竟,现在的他,对黄巾军还没有什么归属感。甚至在官府豪强的宣扬之下,对这些传说中“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黄巾军们,还很有些排斥。
虽然这几天的接触下来,典韦大概的了解了眼前这支黄巾军,其实是严禁骚扰百姓的。可是,毕竟在先前一战之中,典韦的好几位同乡,都死在了黄巾军的手中。这样的血仇,对于看重情义的典韦来说,可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忘记的。
另一个人,便是新鲜出炉的黄巾军“军师”,原汉军屯长,王果。对黄巾军所搞的这一套神神秘秘的东西,王果是从心里嗤之以鼻的。
就在前几天,他还带领着手下的这伙兄弟,击溃了一支据说有仙人助战的“黄巾贼”,将那个传说中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太平道”“仙师”,一刀斩首。
事后,王果还从一个被俘虏的“仙师”弟子口中,得知了那个家伙装神弄鬼的全套伎俩。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王果对这支黄巾军将要举行的“点化”仪式,态度可想而知。然而,对于这件荒谬的事情,王果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但不能说破,还必须装出一副深信不疑的态度。
这对生性外方内圆的王国来说,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在心里,他总有一种,被迫吞下了一只苍蝇的感觉。
“吉时已到!”
一个身穿着太平道道袍的小吏,高声的通报着。
伴随着这声高呼,中军大帐的帐门被猛然打开。身着道袍,全身散发着银白光辉的“太平道渠帅”张狂,迎着数百双目光的聚焦,坦然自若,大步来到受术人何老四的跟前,用完全不同于平常声线的苍老声音,考问何老四:
“汝有何愿?”
何老四垂头拜倒,五体投地,激动的大叫:
“愿黄巾遍地,举世大同!”
此时的张狂,犹如一尊神祗,降临凡间,让周围的围观者,呼啦啦的自发跪倒一大片。他用着不似凡人的苍老声音,再次问道:
“汝将何为?”
“为黄天高举,人人安居乐业!”
在渠帅的本心拷问下,向来言语粗鄙,脑筋不太灵活的何老四,仿佛是福至心灵一般,对答如流。
“前世之力,还赐汝身!且忠且信,好自为之!抬头!”
张狂说完这几句话,一指点在何老四的额头上。周围围观之人,只见银光一闪,渠帅张狂一个踉跄,身形就变得摇摇欲坠了。紧跟在张狂身后的周仓,及时的一把扶住他,对张狂的几个亲兵们大叫:
“主公脱力了!快扶主公回大帐休息一下!”
当张狂被扶回大帐休息之后,围观的诸人,终于忍不住议论起来。几个与何老四关系好的黄巾力士,急急凑到何老四身边,七嘴八舌的问他:
“有什么感觉?”
“你可以像周校尉那样,发出‘战炁’了么?”
…………
新任军师王果,见到这样一副混乱的局面,却没有人出来呵斥管理,心中再一次大为不屑。“蛾贼”就是“蛾贼”,一点军纪都不讲究。若是这时候,有一支精锐前来偷袭,只要有五十人,就足以让这些家伙全军溃散。
——怪不得渠帅对我这么重视。想来,他对这群乌合之众,也是大为恼火了?
王果的目光,转向了篝火中心的何老四。他心中暗自疑惑。刚才的动静,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神人赐福?这个家伙,是否又真的得到了力量呢?
对于外界的喧哗,何老四一概不觉。有黄巾力士将同袍拉住,大声说道:
“何老四肯定正在领悟呢!咱们别吵扰了他!等会儿他醒过来了,再让他展示展示!”
“是啊是啊!都先散了!”
周仓从大帐里出来,对其他黄巾力士们说道。他在黄巾军中的威望甚高,这一开口,大多数黄巾军战士都散去了,只剩下少数人,还坚持守在何老四身边。
大约一刻钟之后,何老四的脸上,终于动了动。这时,已经恢复了几分的张狂,也从大帐中缓缓走出。他来到何老四面前,问道:
“你掌握了多少力量?”
何老四睁开双眼,脸上满是狂喜:
“渠帅!俺有‘战炁’了!”
伴随着这句话,何老四举起双手,这双满是老茧的手上,居然裹上了一层薄薄的宝蓝色微光。若是在白天里,这点光芒,怕是难以被人看清。
但是,就是这样一点在黑夜中才能被看清楚的微亮之光,却在典韦、王果,以及那些后进的黄巾军战士心里,激起了滔天大浪!
那是“战炁”!是真正的“战炁”!是天下无数的武士们,辛勤练习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欣喜的练成的“战炁”!
有了“战炁”,人的战斗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初级的“战炁”,一经施展,就能够让人的力量、敏捷大幅度的提高。
若是修炼到了中级,“战炁”不但可以在身体上流动,强化身体。而且,还可以灌注到身上的武器盔甲上,增强武器和盔甲的品质。拥有这种本事的武者,最差也能在汉军中,混一个“百人斩”的称号。
至于高级的“战炁”,除了对身体和武器的进一步强化之外,最大的效果,是“战炁”恢复速度的明显增加。与较低级的“战炁”只能短促爆发不同,到了高级,已经可以持续的施展“战炁”,在战场上来去纵·横了。
这个原来没有练过武学,没有学习过最基本的吐纳方法,甚至连对什么叫做“炁”,都是一知半解的家伙,居然好运的拥有了“战炁”?!
即使是在等级森严的汉军中,一个拥有了最微弱“战炁”的士卒,起码也能捞到一个什长的职位。就算是王果自己,要论起“战炁”来,也不见得比这个幸运的家伙更强大。
想到自己十数年的苦练,也就抵得了这厮一夜间的奇遇,王果的心,那叫一个百感交集啊!
典韦的心里,则更多的是惊喜。既然这个渠帅,真的有能力“点化”他人,那么这位所说的话,可信度就被大大提高了。
——这么说来,某家还真的命中注定,是他手下的左膀右臂?
此时的典韦,对这番话语的相信程度,已经有了七、八分。
“很好!如今你实力大增,以后就更要为我太平道的大业,努力拼搏!”
何老四万分激动,再次五体投地,对天起誓:
“俺何老四,从现在开始,这条命,就不是自己的啦!渠帅只要有命令,俺赴汤蹈火,绝不推脱!”
见到眼前人的满腔忠诚,还有一旁典韦、王果等人的惊愕表情,张狂的心中,就像是吃了人参果似的,有着说不出的痛快。
——典韦,已经到手!
——真不枉我花费这么多真气,来导演这一幕!
ps:金手指终于出现了。各位不会觉得出现得太晚了?
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
第二天,张狂继续带着手下这四、五百人的队伍,向着长社所在地前进。
由于昨晚的神奇现象,张狂在整支队伍里的威信,持续上升。就连那些刚刚加入队伍的前汉军士卒,也想要尽快的融入到这些黄巾军中去。虽然由于三十余辆辎重大车的拖累,一天不过前进了四十里地。可是这个速度,已经比前一天提高了两成。
被拜为“军师”的王果,毕恭毕敬的跟随在张狂的身边,对上司的提问,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狂虽然由于昨晚的装神弄鬼,身体内的“太平真气”没有完全恢复,感觉有些虚弱,却还是仔细的询问王果,努力了解着当地的黄巾战情。
据王果这个地头蛇介绍,当前地界属于豫州“陈国”,国王名叫刘宠。
这位汉室宗亲,可不是一位寻常人物。虽然东汉末年的刘姓王,往往受到许多的限制,通常只是有着一个头衔罢了。但是这位陈王刘宠,却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威严。
陈王的威严,来自于他的强悍实力。据说,陈王宠善用强弩射击,曾经在百步之外,十发十中,射在同一个点上,将一棵一人环抱的大树,给生生射断!
而且,他所修炼的“战炁”,不是常见的货色,而是流传自上古大英雄“后羿”的“落日诀”。这种奇门真气,如果用于近身战斗,效果极差。但是,它却是极其少见的,能够附着在箭矢之上,大幅度提高箭矢杀伤力的几种“战炁”之一。
在半月之前,豫州黄巾军的“彭脱帅”所部,曾经聚众围攻过陈国。陈国王刘宠,亲自率领数千郡国兵前往迎敌。
在都亭城下,陈王刘宠面对十倍的敌军,从容自若,亲自引强弩射击,在百步之外,将举着大盾的黄巾甲士,连人带盾一起洞穿,无可抵御。一连被射死十名精锐甲士之后,彭脱部士气大丧,不得不解围而去。
在这一战之后,陈国的民众,畏惧陈王刘宠的射术,再也不敢反叛。所以,现在的陈国境内,已经是官兵占了绝对的上风。
张狂这支部队,喜得是只从陈国的边境上经过。若是敢深入一些,只怕就算有“千人破”一级的猛将,也难以落下什么好处。
听到王果的介绍,张狂心中暗暗咋舌。如此威猛的强者,还是远远的躲开些比较好。同时,他心中暗中思量,这般猛男,怎么在罗大的《三国演义》里,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呢?
谈话之间,王果旁敲侧击的问起,要如何才能得到“点化”的资格。张狂见这位“军师”身材中等,武技走的是“快、准、狠”一路的军中刺杀术,心中暗暗摇头。
他这个莫名其妙的获得的“点化”术,其实作用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么大。究其根本,这个“点化”,也只是将人体本身具备的潜能,充分的诱导出来。
就说已经被成功“点化”的周仓,不过刚刚成年,无论是身体,还是武技,都有着很大的提升余地。所以,在张狂为他“点化”之后,周仓等于是提前十多年,进入了自己武力的高峰期。
要是形象点儿,用电脑游戏中的数据来比较,原来的周仓,武力属于七十出头的水平,只算得上三流。
但是在“点化”之后,周仓的武力,一下子达到了巅峰期的八十到九十之间,算得上是天下间的第二流强者。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周仓看起来,自然有了如同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至于典韦,他目前也就是二十出头,同样离自己的巅峰期,相去甚远。如若用电脑游戏数据来形容,数值大约不到九十。外加上他现在的武器不是太顺手,周仓这才能与目前的典韦相抗衡,只是略输一筹。
但是,如果典韦被张狂“点化”了,就能一跃成为日后那个,被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的超级猛将。这样的一流强者,用数值表示,那是相当接近武力一百的存在,就不是周仓能够抗衡的了。因此,对于典韦的“点化”,张狂才会那么期待。
所以说,“点化”很有用,但不是万能的。要是遇到身体正处于巅峰期的吕布、赵云之辈,张狂直觉的感受到,“点化”的效果,将趋近于零。
因此,张狂在一开始对其他人,公布自己的这项异能时,就先埋下了一个伏笔。
他声称,只有在过去的十世前生中,与自己有过“善缘”的人,才有着“点化”的效果。如果一连十世,都与张狂无缘,张狂也只能无奈的宣布:阁下无法“点化”。
如此一来,已经过了武力巅峰期的王果,自然成了这套推托之词的又一个受骗者。
当然,饱经风霜的前汉军屯长,是不会被这个小小打击,所击倒的。王果心里在想,是不是把自己老家的儿子接出来,看看和这位年轻的渠帅之间,有没有缘分?
有了王果这个地头蛇带路,张狂率领的这支黄巾军,一路上的前进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一截。为了表明自己的真心,王果还自告奋勇,带上一支换上汉军服装的小队,骗开了途中一座小型坞堡,为队伍里已经空掉了一大半的辎重车,重新填满了米粮。
当王果指挥搬运米粮的时候,还借机探查了一下,在车队中保管得最为严密的两辆大车。当他看见车上的事物时,不由得使劲擦了擦眼睛。这个动作,让负责押运车辆的黄巾力士,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车上的东西,并非王果所以为的金珠钱财,而是大堆大堆,看上去没有什么用处的竹简和帛书。
自此以后,王果对张狂的态度,就更加的恭敬了。因为,当年开国汉相萧何进咸阳的故事,他也是听过的。能够跟随一个有大志,有远见的首领,未来的前途,无疑会比较的光明。
十天以后,张狂看着远处的路途,心满意得的哈哈一笑。再向前二十里,就是长社。从波才大帅营地里,派出来的斥候小队,已经接触过他这支远来支援的小队伍。明天中午之前,张狂就可以见到那位,名声威震雒阳的黄巾军大帅了。
“长社的大火,既然还没有烧起来,那么,等我来了,就再也别想烧起来了!”
张狂自信满满的指点江山,仿佛看见了黄巾军的大旗,插在了长社的城墙上一样。
至于现在,张狂要做的事情,就是:
——好好睡一觉。
等养足了精神,英明神武的张狂张渠帅,明天才好去提醒那个粗心大意的波才大帅啊。
在这一路上,王果的积极性相当高涨。有着张狂的全力支持和带头服从,现在的张狂部黄巾军,在军队纪律的执行上,比起原来,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打个比方,那就是从一群乌合之众,进化到一群游兵散勇的地步。
当然,这里边,张狂的功绩不小。为了给王果立威,他与王果合谋,让周仓出面,演出了一出苦肉计。于是,王果抓住了周仓的一个错处,当众抽了他五鞭子。有了这个例子,王果这个名义上的军师,实际上的军法官,才算是在队伍里建立了一些威信。
这不,在营地扎下以后,王果这个闲不住,又将一群黄巾力士们聚集在一起,开始讲解军中的“五十四斩”。
其实,在“太平道”原本的起义计划中,每一处教众聚集的“方”中,都安排了一些在汉军中服过役,通晓军事的高级教徒。当起义发动时,这些前汉军教徒,就会担任黄巾军里的中高级军官,帮助每一“方”的渠帅,有效的训练和指挥手下的黄巾军。
按照这个计划,在张狂的这个“方”里,至少应该有两、三位担任过什长的太平道教徒,来辅佐张狂。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因为叛徒唐周的出卖,黄巾大起义不得不提前进行。结果,本来应该到来的军事参谋没有到来,原来就在队伍里的那位前汉军什长,也突然生了急病,一命呜呼。
这样一来,才导致了张狂手底下,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军事人才。也因此,给了王果这位降将,足够的发挥空间。
——什么时候,才能够将这些兔崽子,训练成“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难知如荫”的强军呢?
正暗自思量着,突然,身后的周仓向前一步,一指西方的天空,疑惑的说道:
“主公,看这边!”
张狂回头一看,却见如墨的夜色中,突然透出一股红光。那红光,透过昏暗的大地,直扎进张狂的心底!
——难道?……
张狂呆立一旁,细心观察了半晌。只见那股红光,隐隐扩散,不多时,居然连成了一条红线。张狂支起耳朵静听,隐隐约约的听到一些嘈杂。他叹了口气,转身对周仓说道:
“大丰,叫何迁过来。”
“诺!”
周仓转身离开。张狂心中,恨不得马上狂吼一声,来发散这口怨气。
——贼老天,不带这样玩人的?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长社的火,终于还是烧起来了!
这一刻,张狂甚至恨不得在王果身上咬上一口。
——若不是这厮拦路,我就可以早到一天,这把火,也就烧不起来了啊!
ps:人物——刘宠
陈王刘宠,也是三国前期风云一时的人物。作为汉室宗亲,刘宠的能力相当不错。这位强人,依靠手下的数千张强弩,盘踞在陈国,不但将黄巾军尽数驱逐,就连后来的曹操和袁术,也不敢招惹他。
不过,刘宠的最终结局有些憋屈,居然被袁术派人刺杀。大概是这个原因,《三国演义》里就没了这位的出场。可见,一个人的运气,还是相当重要的。
“萧何入咸阳”的故事,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入咸阳,诸将都去争抢金帛财物;萧何却独去抢收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藏之宝之,后来楚汉逐鹿,沛公具知天下地理形势户口强弱,在斗争中占尽先机。
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
这一刻,张狂甚至恨不得在王果身上咬上一口。
——若不是这厮拦路,我就可以早到一天,这把火,也就烧不起来了啊!
当然,被怒火和憋屈冲昏了头的张狂,这时自然想不起来,若是没有王果的领路和帮助,他的黄巾军只怕还要多花上两、三天,才能到得了这里呢!
当然,迁怒于人,不是张狂一贯的风格。稳了稳心神,对王果歉意的笑了一下,张狂大叫一声:
“何迁!何迁在哪里?”
“主公!老四来了!”
何迁就是何老四。由于得到了“战炁”的传承,当上了军中的副屯长,何老四嫌自己的名字不像话,于是就求张狂给他取了一个新的名字。不过,在那帮老同袍口中,何老四始终还是何老四。
“你带上两个骑马的好手,赶快去西方,探察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如果是大火,你就派一个人回来回报一声,然后好好的盯住路口。若是有溃兵出现,你再回来禀报!”
何老四自从被“点化”之后,不知怎么的,骑术突然无师自通,精湛无比。就连张狂这个原来特意练过马术的老手,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队伍里最好的几匹战马,就被交到了何老四的手里。现在,这个黑夜打探消息的任务,也就只有他最适合了。
听到渠帅说的郑重,何老四沉稳的点了点头,应道:
“诺!先看看是不是着了火,再看看是不是有人来。”
等何老四的快马出发了,张狂只觉得胸口气闷得紧。然而,这个时刻,他不能停下来发脾气。还有重要的事情,来等着他去布置呢!
“全军集合!”
由于有了这几天训练的底子,张狂手下四百多号精壮黄巾军,只不过花了半刻钟的功夫,就成功的完成了集结。闪动的火把,映得张狂的脸忽明忽暗,让这些手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没有人出声。几十个挨过王果鞭子的例子,教会了大家,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
“兄弟们!现在,我太平道的大业,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张狂的声音并不太响亮,却能让在场的黄巾军将士们都听清楚。这份能耐,正是修习“太平真气”小成,所带来的好处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