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ㄉ虾眉柑欤济挥腥巳ダ砘帷6扔腥酥沼谧⒁獾秸夥饨艏本榈氖焙颍醋员苯幕锉丫ё×肆僮统堑囊唤恰G嘀莨倮裘钦馐焙虿诺玫秸趴窬缶偃肭值南ⅲ缘梦疵庖丫倭恕
    “那张狂,难道真的能够洞察天机吗?”
    田丰一死,张狂的骑兵就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杀到临淄城下。如此事实,让本来就对张狂心怀忌惮的袁谭,彻底相信张狂会神机妙算。要不然,他怎么能每一次都在最好的时机里,用最省力的方法,让他的对手陷入最糟糕的局面?
    对于主公袁谭的疑问,郭图也无法回答。他平日里自恃与田丰的能力不相上下,可是到得这等关键时刻,郭图却觉得,如果田丰还在的话,他一定能提出一个拯救局势的方法。
    就在君臣两人开始新一轮的沉默相对之际,一个侍从慌慌张张的从室外跑进来,大声喊道:
    “主公,大……大事不好!北贼进城了!”
    “什么!”
    “什么……”
    听到这个大大出乎意料的消息,袁谭从榻上一跃而起,两眼瞪得大大的。而郭图却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不由自主的就向着地上瘫去。
    “是谁!是谁将北贼放进来的!”
    袁谭可不相信,全是由骑兵组成的张狂前锋。能够如此轻松的就攻下临淄高高的城墙。他们若是能够如此轻易的进城,显然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
    ——有内应开城,放他们进来的!
    不过,关于这一点。那随从就无法回答了。他压根儿不知道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当袁谭和郭图还在推测城陷落的原因,与此同时,郭汜正大声呵斥着部下的骑兵,要求他们快速的通过城门,进城抢占各处交通要道,以免敌人见势不妙,悄悄溜走了。若是那样,攻克临淄的功劳,可就要缩水不少了。
    “快!给老子再快些!哪个兄弟抓住了袁谭那小子,主公肯定不会吝惜重赏的!”
    在张狂手下呆了几年。郭汜已经不再是原来那副披头散发的习惯模样了。他身穿精心打造的明光铠,一副大将的气派,丝毫看不出原来沾染上的胡人风俗。
    投靠到张狂麾下之后,郭汜倒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在张狂的特别介绍下,郭汜荣幸的娶了巨鹿张氏的族女。也就是张狂的堂妹为妻,如今也算是半个张氏的嫡系大将。
    而且相比起同在凉州军的老伙计李傕,郭汜这等缺少宗族拖累的光杆将领,显然也能够更快的融合到张狂的军事系统里去。
    不过,这次郭汜能够在兵临临淄城下以后,迅速打开城门进入,功劳倒不都是是他自己的。在他身后的那个看似文弱。面貌还有些丑陋的年轻人,才是这一切事件发生的幕后指使者。
    这个面貌不佳的年轻人,便是张狂近年来大力提拔起来的州牧府新贵之一,颍川大族郭氏的旁支子弟:郭嘉,字奉孝的那位。
    如今郭嘉的官位,依然是当年张狂安排的军师祭酒。但是他的官位俸禄。却从二百石,一路加到了六百石。若是下一步在青州攻略当中表现出色,郭嘉毫不怀疑,张狂会直接给他加到千石的俸禄。
    当然在郭嘉眼里,区区千石百石俸禄。都是小意思。以郭嘉狷狂的性子,他常常能够在支取俸禄后的三天当中,将一个月的俸禄统统花光,然后回到张狂的州牧府去蹭一个月的饭。
    甚至还有,哪怕张狂特地为他在张氏宗族中找了一房妻室,郭嘉这个花间浪子,也依然没有停止出入某些花街柳巷。而这更是郭嘉让他人诟病不已的一点。
    郭嘉的浪荡行为,显然不会讨同僚们的喜。州牧府的长史郭缊,便多次上疏弹劾郭嘉这个同姓。就连远在并州为张狂主持西域攻略的军师程昱,也在信中劝过张狂罢斥郭嘉这等有碍官品的家伙。其他州郡官吏,多目郭嘉为州牧身边的幸臣,觉得张狂看人,居然也会有出错的时候。
    只是,深知郭嘉本领的张狂,却又怎么会因为他身上的这些小毛病,就将一位精通谍战用谋的高手给免职呢?
    张狂不但坚定的力挺郭嘉,他甚至顶着众人的劝谏,给了郭嘉一项权力,允许郭嘉每月支付三万钱的“胭脂费”,免得这位手下老是拖欠应该支付给别人的夜宿钱。
    遇到张狂这样信任他的主公,郭嘉当然是感激涕零,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张狂倒也没有在郭嘉身上看走眼。
    不知是不是由于在花街柳巷中练出来的眼力,这个喜欢混迹花丛的浪子,在对人心的把握上,堪称一绝。就如此次出兵南下的时机,正是在郭嘉的强烈要求下,才比一开始推迟了十五日。
    若是按照原定的计划,袁谭在得到冀州大举南下的消息以后,肯定不会敢在这等关键时期拿下田丰。田丰若无事,必定可以从容指挥青州军,全力应对北军南下。有田丰的指挥,张狂军就算初期能够凭借内应和马速拿下几个县城,但一定不能顺利渡过黄河——要知道,在黄河边有一支田丰信任的部队,时刻警惕着张狂大军的南渡。当田丰一下狱,黄河戒备军就自行解散了!
    而当郭汜听说过临淄城中刚刚所发生过的大事以后,他两只眼睛都瞪得老圆,完全不敢相信。因为,郭嘉在出兵的时候,就料到袁谭怕是要对付田丰了。如今郭嘉的预言得到论证,郭汜对自己这位同姓,不由得从心里升起了一股深深的敬畏。
    ——这种鬼神之谋的人物,是万万得罪不得的……
    连带着,那个轻松驾驭住郭嘉这等“鬼才”的主公,自然便成了郭汜心中高深莫测的存在。
    临淄城的陷落,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但是事后细细推究,却也在情理之中。
    田丰的突然下狱,紧接着又被杀,让整个青州官场都为之剧烈震动,吏民惶恐不安。官吏们无心理事,让北军南下的消息,传递速度大大拖延。这是丧失了人和。
    北疆机动骑兵出人意料的强大机动力,在临淄城的吏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兵临城下。如此一来,青州一方层层布防的防御优势,也为之烟消云散。这是丧失了地利。
    南边的强援吕布为泰山臧霸吸引住,西边的强援曹操忙于迎接天子东归,都无法在此时及时的出兵救援。这是丧失了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三项兵法要素都不在青州一边,再加上张狂军的实力本就远远的超过青州军,又是以有心攻不意,双方一开战,便打出如此夸张的战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袁谭和郭图这两位临淄城的主事,临危调度不当,也是临淄在敌军兵临城下区区两天之内,便陷落人手的重要原因。
    哪怕是遭到突然袭击,临淄城中的守备军队数量,其实比郭汜的攻击兵力还要多。但在这种关键时刻,袁谭就是不敢相信那些非嫡系部队的忠诚,严词命令所有他信不过的军队,乖乖的呆在兵营里,无令不得外出。如此一来,就造成了袁谭手下捉襟见肘的用兵状况。
    而袁谭为了稳定城中的局势,居然还将最可靠的五百人派上街面,弹压城中的不满。这直接让袁谭连四座城门的守军都凑不出来,只得让某些立场不够坚定的骑墙派把守城门。
    ——至少,这些骑墙派不会突然起兵造反……
    袁谭是这样想的。
    袁谭想的不错,骑墙派确实不会突然起兵造反。但是,他们却很有可能突然投降敌人。
    南门的守城主将,便是这样一个骑墙派。
    这名军司马本是冀州豪强,在数年前袁绍从冀州败退时,率领族人跟着袁绍逃到了青州。不过,由于能力平平,这位军司马既不被田丰重视,也不被袁谭重视,幸运的避开了青州乱局的相互倾碾环节。袁谭见他行事还算老实,在此等关键时刻,果断决定让他来守卫南门。
    在袁谭的心里面,既然此人是从冀州逃来的豪强,与张狂有着深刻的仇怨,必然不可能投靠张狂的。
    不过,袁谭没有想到,张狂军中还有一个郭嘉随军南下。而郭嘉既然人称“鬼才”,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郭嘉曾经在袁绍手下混过一段时间,颇结识了不少袁军中下层官吏。在发现南城守将是谁以后,郭嘉居然当场决定,夜访这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故人”。
    郭汜对郭嘉的决定并不赞成,觉得他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一件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不过,在张狂的力挺下,郭嘉的向来身份超然,属于自成一体,郭汜可管不到他这个本家。然后,随后的结果自是让郭汜大吃一惊:
    郭嘉居然当真劝降了那名南城守将!



第12节 张合亦烦恼
    事后流传出来的消息称,郭嘉是这样劝服临淄南城守将的:
    “青州之兵势不如我军远矣,青州之主公不如我军远矣,青州之财富不如我军远矣,青州之智谋不如我军远矣,青州之勇胆不如我军远矣!试问,如此之青州,可抗我军几日?”
    据说,听完郭嘉的话,那守将当场拜伏于地,表示愿降。至于实际情形是否当真如此,郭汜倒也没有兴趣去探究。反正结果是确定的,临淄城南门大开,放入郭汜大军。
    郭汜率军入城,意味着临淄的陷落。在得到北军已经入城的消息以后,袁谭惊慌失措,当即就要逃跑。反而是郭图,此时倒显示出了几分气节。他一边让亲兵护送袁谭悄悄的离去,一边假用袁谭的名义,紧急调动所有能够动用的兵力,反击入城的郭汜军。
    骑兵在城市中作战,其实并不太适合。郭汜一时不备,不小心被郭图一个反击,折损了百余人。但这也惹得郭汜当场勃然大怒,亲自带兵发动冲锋。在郭汜这名“万人敌”级别猛将前面,郭图那帮士气低落的部下,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当第三名自恃勇武的守军军将,被郭汜一矛刺死以后,郭汜的马前,便没有了胆敢阻挡他的敌人。
    只是一个冲锋,郭汜就成功的击穿了郭图的抵抗阵营,直接冲到郭图面前。不等郭图反应过来,郭汜已经将这个胆敢螳臂挡车的家伙一矛捅穿,高高挑起在空中,以警告那些还在继续顽抗的敌人。
    郭图战死,意味着临淄守军士气的总崩溃。随后,城中的抵抗迅速消失。一批批垂头丧气的青州将士,乖乖的举起双手,跪倒在地,当起了俘虏。袁谭若非跑得快,又有郭图为他争取了一刻钟的时间。说不定就来不及逃出临淄城了。
    只用了两个时辰,拥有近万守军的临淄城,在郭汜所部数千骑兵的攻击下,陷落!
    当郭汜将攻克临淄。阵斩郭图,袁谭落荒而逃的战绩写成露布文书,派出专门的信使,向张狂案几上全速传递的时候,张狂正率领大军主力两万人,打到安德城下,压制住青州军排位第二的大将张郃。
    经过几年的磨砺,张郃的武力,据说已经成功的突破“万人敌”的关卡,成为青州当前勇武第一的大将。而他在田丰的安排当中。便是用于负责平原郡北面防御的主将。此外,张郃所部还肩负着为淳于琼军团把守后路,提供粮秣的重任。若非安德城的存亡关系重大,田丰也不可能让青州排名第二的重将来担任守将。
    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张郃自幼也曾熟读经书。文字水准并不比平常士子差。而他对发生在临淄城中的一举一动,都极为关注。被他秘密安插在临淄城内的心腹家人,会定期将临淄城里发生过的大事快速传到安德,好让张郃在面对青州高层的变动时,可以及时得到可靠的消息。
    所以,临淄城中所发生的几件大事情,在还没有传到张狂耳朵里的时候。就已经被张郃收到了。
    张郃收到田丰下狱被杀的消息时,正在接待一位访客。那时候,临淄城刚刚陷落的消息,正在路上快速的传开,还要两天才会传到安德。
    “什么?!田公居然下狱而死?主公这是疯了吗?”
    饶是以张郃的修身功夫,听到田丰“瘐死”狱中的消息时。也忍不住脱口批评起主公袁谭来了。
    田丰是青州的顶梁柱。他代表了整个依然追随袁氏的冀州士人豪强集团。田丰的死,无疑意味着冀州士人权力集团在袁谭手下的全面失势。
    这件大事的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呢?
    “袁谭……主公这是……自毁长城啊!”
    听完这个不幸的消息,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的张郃,痛心疾首的顿足叹息道。在此事发生之前,张郃便有听到些风声。说是颍川系不满冀州系独掌权柄,想要夺回部分青州州政权柄。这没什么,对于权柄这种好东西,大家肯定会你争我夺的。但颍川系居然采取了如此激烈的手段来夺回权柄,难免让张郃心中不寒而栗!
    如果粗粗的划分袁谭手下的重臣派系,大约可以将其分为颍川系、冀州系,还有青州系等几个大派系。而每个大派系之下,又有若干个小派系不提。
    其中,颍川系的代表人物,便是淳于琼、郭图、荀谌、辛评、逢纪等人。这些人多半出自颍川一郡,也有来自颍川附近如南阳的逢纪等人。由于资格较老,颍川系又被称为“元从系”。他们在袁绍入主冀州之前,便追随在袁绍身边,对袁绍的大业出力颇多。
    冀州系则是袁绍入主冀州以后,收罗冀州的人才而形成的派系。最早的冀州系,核心是沮授。后来沮授被张狂俘获,不屈而死,田丰便借助袁绍的遗言,跃居冀州系主脑的位置。其核心成员,包括了崔琰、张郃等人。
    因为同属于冀州系的颜良、文丑、高览等纷纷为了袁绍的大业而战死,冀州系便以忠直闻名于世间。借助这种名声,以田丰为首的冀州系,成功的攫取了青州的主要权柄,其实力不在颍川系之下,甚至隐隐超过一些。
    青州系又叫做本土系,以州牧府贼曹从事王修为代表。这一派虽然人多,但却多是在袁谭进入青州以后才加入的。由于在袁谭手下的时间较短,青州系大部分都只是担任低级掾吏,少有进入中高层的。
    另外有一个许攸,虽然也是南阳人,但向来身份超然,独立于众人之外。还有一个审配,性情刚直,不喜欢拉帮结派的专营,所以他固然身为冀州人,却不为冀州系所看重。
    如果光是田丰被罢职,张郃觉得凭借自己手中的军队,依然足以保持在青州的地位。可田丰的身死,崔琰的罢职,显然让整个冀州系面临着大清算的风险。特别是当北面的张狂已经大举南下的时候,临淄居然还来上这么一出,不由得不让张郃感到有几分绝望。
    “这他娘的是什么事啊!”
    想到这里,张郃忍不住又开口骂了一句。他整日里在军中带兵,可没少骂过人。忍不住的时候,连袁谭也在私下里骂过好几回了。
    很显然,颍川系既然做的如此之绝,冀州系也不能就这样干受着。特别是一想到会客室里的那位来客,张郃心中就有了对颍川系最佳的报复手段。
    又低头仔细想了一阵,张郃计议已定,这才慢慢的走回会客室。见到张郃脸色灰败的样子,来访的客人显然也有些奇怪,问道:
    “大兄莫非学会了‘变脸’的戏法?怎么如此垂头丧气的?”
    “变脸”是从冀州牧张狂府邸的“百戏团”中传出来的一个百戏节目,据说是张狂亲自设计的,在冀州颇为有名。来访的客人随口说出这么一句,显然是见过变脸的节目,并且印象深刻。这也从另一面暴露出了来客的身份——他是从张狂控制下的冀州来的。
    这位冀州来客,担任的任务倒也明确,那就是劝降张郃。按照张狂事先的叮嘱,张郃愿意投降当然最好,若是坚决不降,倒也不用多费唇舌。而来客也并非擅长口舌的人,心中对劝降张郃一事并无多少把握,只是凭着与张郃的旧交情,来尽一尽人事罢了。
    这位与张郃有着不浅交情的客人,便是当年威震河北的冀州二栋梁之一,常胜将军麹义的侄儿,“麹氏九子”中唯一尚存于世的一员,麹亮。
    当年袁绍病故前,由于担心儿子袁谭驾驭不住性情桀骜的麹义,便让心腹老友淳于琼于军前借故斩杀了麹义。至于那些个从对抗公孙瓒之战中,逃得一条性命的“麹氏九子”们,也被淳于琼干脆的一并处决。只有这位麹亮运气好,事发时不在大营中,才得以在张郃的暗中纵放之下逃得一命,随后投奔冀州张狂去了。
    要说张郃与麹义的关系,可谓是亦师亦友。张郃的领兵技巧,多曾得到麹义的指点。而麹义对颜良、文丑等人都看不太看得上眼,与淳于琼更是几乎成为冤家,偏偏对张郃的统兵本领有几分欣赏。因此,麹义之死,让张郃心中对袁氏产生了不小的愤懑。
    这份愤懑向来深埋在张郃心间,又有几年时间的淡化,其实倒也不算太强了。麹亮此次来劝降,也就是尽一尽人事,并没有成功的打算。但若是结合另一个张郃刚刚收到的消息,期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麹亮劝降的结果,可就大是难料了。
    面对麹亮的玩笑华,张郃一本正经的说道:
    “好了,你回去之后,就说张郃不才,侥幸得张冀州看重,自当大开城门,前去拜见张冀州。”
    “某家明白了,大兄也是当世……什么?大兄,某家没听错吧?你要大开城门,前去拜见主公?”
    麹亮的脸上,一副活见鬼的模样,让心绪不佳的张郃也有些忍不住想笑。
    “没错,等你回报张冀州以后,我也准备停当,便出城拜见张冀州。”
    “这……太好了!大兄,你果然是个明智人!”
    麹亮兴奋的从草席上一跃而起,对张郃说了一句话,就大步向外走去。
    “大兄,某家这就去给主公报告好消息去!哈哈!”



第13节 日暮途已暗
    看着麹亮那小子狂喜的离去,张合心中百感交集。
    作为一个武人,不战而降显然不是什么好听的名声。但是,大厦将倾,他也独木难支。而且袁谭的行为,让张合感受到来自头顶的那把快刀。在这等情形下,从来不属于愚忠之辈的张合,改换起门庭来,倒也没有太大的心里压力。
    反正,张合也不是第一次改换门庭了。要知道,他最早可是韩馥的手下呢。
    张合愿意降服的消息,让城外正在准备攻城事宜的张狂,很有一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作为一个三国迷,张狂对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评价着实不低,自然也做好了充足的攻城准备。哪怕张狂养气的功夫已经极为深厚,依然对这个消息感到极为惊奇。
    “不战而降,绝非张儁乂的性格。其中必然有些我们不知道的内情。”
    张狂是这样对他的“军师”说道的。
    “只可惜,我们精心准备的那些宝贝,看来又要推迟一段时间,才能够在天下人的视线中露面了……”
    张狂半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这便是他对张合降服的第一反应。
    张合的投降,避免了冀州军数千将士的伤亡,也为青州战事的大势,定下了最后的基调。作为回报,在接见前来拜服的张合时,张狂也不小气,直接给了张合一个杂号将军的官位。
    别以为张狂的做法小气。要知道,在汉朝末年,将军的名号还没有如后世那样泛滥。如“杂号将军”这等级别,已经是张狂部下最高级的武将级别了。
    至于张合的那些部下,张狂自然要先整编一下,才放心将他们派上战场。所以,在接下来的青州攻略当中,张合军是没什么机会露面了。
    解决完张合,张狂率着大军继续东进。一直杀到平原城下,与从清河回师抵抗入侵的淳于琼军进行对垒。此时,南下的机动骑兵军团终于将几天前郭汜所部攻克临淄,阵斩郭图。袁谭狼狈逃窜的战报传过来了。
    张狂仔仔细细的将战报反复的看了两遍,这才相信自己的确没有看错。而他的这幅古怪表现,也让一直有着“军师”之名的程昱有些奇怪。
    程昱是第一位投靠张狂的顶级谋士。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不但谋略过人,而且也擅长治政。由于投靠张狂的时间够早,张狂以师礼事之,给了程昱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权限。
    结果,程昱在谍报,后勤,理民。治军等方面都干过,几乎算是全能型人才。在张狂攻略并州的时候,他还多次担任州郡要职,独当一面,算得上是横跨军政两方的大佬级人物。论起地位来。在张狂部下的文武系统当中,并无一人可以与之比肩,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然,由于脾气刚毅,程昱和不少张狂部下的文武官吏关系都不算好。可是这一点,却正好合了张狂的心思。
    张狂相信程昱的忠诚。程昱的长子程武,如今也在张狂手下出仕,担任了一个县的县长。双方关系如此紧密,张狂不认为程昱会有别的心思。但是,作为威望资历仅次于张狂的军政两方第二号人物,还是一个与同僚们谈不上关系和睦的程昱。更能令张狂放心。
    “无忌,有古怪么?”
    “先生看过就明白了。”
    张狂双手将战报递过。程昱接过来粗粗一看,也是“咦”了一声。
    “这……袁本初还真是虎父犬子啊!”
    程昱好歹也曾经是党人中的一员,对于“天下楷模袁本初”,心中自是有着一份特别的感觉。这份感觉并不会让程昱对上袁绍的时候。有任何手下留情的举动,却不妨碍他事后感慨一句,怀念一下这位已故的老朋友。
    “田元皓是青州屏障。有田元皓在,我军攻克青州,还要有些反复。既然田元皓死于其主上之手,袁谭小儿不足为虑,青州必然到手了!”
    张狂得意的用手指敲击案几,满脸笑容的说道。虽然他的养气功夫已经很不错了,但平白就几乎无损的得到一个大州的地盘,任谁也不能无动于衷吧?
    “岂止青州,眼前的淳于琼,如今也是一鼓可下矣!”
    程昱虽然年纪大了,可精神依旧旺盛。他直起身体,侃侃而谈:
    “淳于琼虽然难缠,毕竟只是部将。如今连他的主公都丢掉了,消息传出去以后,不信淳于琼的部下还能有战心。无忌,此事必须大肆宣扬,让对面所有士卒都明白,他们后援已断,根基不在,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程昱的建议,正好也是张狂的想法。淳于琼这些年以来,虽然没有给冀州找什么麻烦,可是由他扼守住清河郡,却让张狂下一步的扩张受到很大的限制。能够拔掉清河这个大障碍,显然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
    “主公,捷报!青州捷报!”
    两人正说话间,又有一个小校风风火火的冲进大帐。张狂看过新的军报以后,眉头弯成了一个笑眯眯的形状。
    “袁谭被俘了!”
    听到张狂的话语,就连程昱都忍不住从草席上站起身来。
    “是谁立下的功劳?”
    “李稚然李傕!”
    “好!这下,青州定亦!清河定矣!”
    要说李傕也是运气好。他与乐进、太史慈、郭汜等四人,按照之前的战略安排,采用的是轮流充任先锋,交替滚进作战的方法。乐进打第一阵,太史慈为第四阵,李傕与郭汜在中间。攻到临淄城下的时候,是郭汜打头,得了夺城之功。李傕心中羡慕,自然不愿意落后,于是连临淄城都没有进,就直接驱兵向前追击临淄的逃兵。
    可怜袁谭虽然也会骑马,毕竟养尊处优的久了,哪里比得过李傕手下那些一天能够突进百里的迅捷骑兵?
    在被一支百人队发现以后,袁谭的亲卫很快就被乱箭射杀大半。发现自己无法摆脱追兵,袁谭为了保命,不得不向后面的追击者投降。如此一来,李傕便轻松到手了大功一件。
    “既然青州轻松平定,是否要趁机南下,将兖州和徐州一并吞了?”
    待到情绪平静下来,程昱开口询问张狂的下一步战略意图。
    “这个……”
    被问到的张狂沉吟起来。
    这次青州攻略,张狂本没有一举平定中原的打算。在他的计划中,趁着曹操西去的空挡,若是能够顺利的在三个月之内,吞并整个青州,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但是,眼下青州攻略的顺利程度,却是出乎张狂意料之外的顺当。袁谭自废武功,将重臣田丰铲除,也让青州一下子变得人心惶惶。有了这位“大功臣”的大力帮助,预计在一月之内,张狂就能够顺利的掌握整个青州。整个过程中,冀州不但没有什么损失,反而可以通过收编青州降兵,将实力壮大一番。
    并且,从青州缴获的粮秣辎重,外加张狂之前为这次大战准备的物资,足以让他继续发动一场十万人规模,维持三个月的战事而不感到吃力。无论怎么想,张狂都觉得继续打下去是可行的。
    不过,张狂并没有就此草率的做出决定。
    “先生意下如何?”
    听到张狂的请教,程昱用手抚了抚颌下的三尺长髯。由于年纪大了,原本的青须染上了不少花白。不过,程昱的精气神并不比过去要显得差了。
    “曹操精通兵法,手下猛将谋臣也不缺少。其固守兖州,城防坚固,并非轻易可下。而且,此次曹操东进迎接天子,已经与孙坚联系上。孙坚为当世虎将,就算吕布也多有不如之处。两者合兵,纵然胜不得我军,却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吕布武力过人,天下难有敌手。不过,此为匹夫之勇,对大军无能为力。而且徐州豪强林立,各自为政。吕布虽名为州牧,却不过据有一郡之地。但徐州豪强排外,虽然内斗不休,面对外敌却能一致对敌。我军若攻击徐州,显然是帮助吕布统合州中兵权。”
    程昱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张狂见程昱不说了,问道:
    “按照先生的说法,岂不是两处都不适合了?”
    “仆可有此言?”
    见程昱否定了自己的话,张狂安静的等着,等程昱的解释。
    “青州一战,胜在一个‘快’字。然而,经历青州战事之后,机动骑兵马力衰竭,若是继续作战,怕是不复当初之神速。而且,见我军攻取青州,无论曹操还是吕布,必然已经反应过来,调兵遣将,做好迎战我军准备。此时进攻,无疑是与对方硬碰硬。”
    “以仆之计,兖、徐可攻,但非是当下。一来青州新得,需要稳定地方,安抚百姓。二来机动骑兵马膘尽去,须得将养。”
    “但我军可以大张旗鼓,宣扬攻势,却只以偏师虚晃一枪。等曹操吕布全力动员之时,我军便偃旗息鼓,悄然退去。当敌人略有松懈,我军再亮起攻势。如是者再三,当敌人疲敝不堪,我军再出其不意,以轻兵长驱千里,迂回敌人后方,正面则以大军压境。如此正奇相合,敌人必然无法抵挡!”



第14节 时穷节乃现
    程昱对未来战局的安排,可谓是中规中矩。这个谋划不算出色,其最大的优点,便是足够稳健。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以己之不败,待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