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支援军的战力,张狂虽然不是十分清楚,却对他们颇有信心。只要那支援军能够及时赶到。巨鹿城就不可能被攻破。到那时,就连乘机击破袁绍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当然,想要等到那支援军到达,张狂必须在巨鹿城中先支撑个把月。毕竟,那支援军屯驻的地方,确实是有些远。
巨鹿城在九年前的“黄巾之乱”中,经历过黄巾军和汉军的激烈攻防战。后来,皇甫嵩为了将太平道斩草除根。在城外堆砌了一座“京观”。几乎一举杀掉了城内的七成居民。即使历经冀州刺史王芬的大力恢复。如今的巨鹿城里,居民也不过两千余户,一万多人。
至于巨鹿的城防。倒是被后任的冀州牧韩馥好好修整过一次。而且,由于听信田丰关于“并州军惹来瘟疫”的说法。大战一起,冀州人出于对并州军的厌恶,居然没有多少本地人逃向巨鹿躲避。
这等局面,坏处是张狂从城中居民中抽调不出多少丁壮,用以辅助守城虽然这些冀州人由于谣言,其实很不可靠。好处是城中的人口少了,军粮可以支撑更长的时间,而城中就算有袁绍的内应存在,由于居民不多,他们也很难掀起太大的波浪。
张狂自穿越以来,身经百战,却多半是以进攻为主,从未正儿八经的守过城。而城中的几员大将当中,也没有哪个有过守城的经验。因此,在城防安排上,张狂只得请教一些冀州投降过来的低级军官,根据他们的建议,安排守城的器械和人员。
大汉内地安逸了上百年,各种原有的攻城、守城器械和技巧,多有散佚。而边郡一般对付的是胡人,也用不到这些攻防器械。不过,一些基本的守战技巧,还是在军中有所流传。
巨鹿城城墙为夯土制成,高约四丈,地基宽五丈,顶部向上收缩为三丈半左右。在城墙的顶端,砌有一道七尺高的女墙。女墙上有垛口和射击孔,可以掩护守军向下发射箭矢反击。城墙的外面,还有一条三丈余宽、一丈余深的壕沟。
根据自古流传的守城方法,张狂让人每隔五丈,就用浇上水的木板和竹片搭建一处战棚;每隔二十丈,就在城墙上搭建一座两丈左右高度的木质箭楼。至于守城用的木立牌、篦篱笆、插板、暗门、槎牌、塞门刀车、木女头、木女墙、叉杆、抵篙、撞车、铁撞木、檑木、坠石、狼牙拍、水囊、麻搭、唧筒、飞钩、铁提钩、绞车、拒马、鹿角、金汁等等,也尽量赶制。
特别是在城池最为关键的城门处,张狂还根据自己的那点儿历史知识,在争夺最激烈的每座城门崇楼的后面,临时赶制了低矮的瓮城,以应对城门被敌人攻破的可能。
守城最忌死守。有鉴于此,在袁绍大军开始试图围困城池的时候,张狂便让部将带兵出城挑战,以威慑和干扰袁军的围城活动。
奉命带兵出战的,是位身材魁梧,神情彪悍的年轻小将。任何人见过这员小将一次,都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员小将的两条眉毛,居然完全是白色的。
此人,自然是张狂悉心培育七、八年,从太平道年轻一辈子弟中“点化”出来的“十六雏鹰”之首,号称“白眉鹰”的殷罡。
当然,如今的“十六雏鹰”,其实只剩下十一人了。半年前的下曲阳之战,颜良、文丑便斩杀了三名“雏鹰”。此后,周仓攻略赵国不利,一名“雏鹰”丧命于审配的诡计之下。而数日之前,袁军奇袭列人,关羽的副将,也是雏鹰之一,被淳于琼的亲卫义从“雷神之锤”乱锤打死。
开战半年多的时间,张狂损失的兵将,也已经是一个足以让他肉痛不已的数字了。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袁绍的强大和难缠。
殷罡自从半年前被文丑重伤,一直在后方修养。此刻袁绍兵临城下,殷罡的伤势正好复原,立刻跃跃欲试,要在袁军面前,报之前被文丑重伤的仇。
“巨鹿殷罡在此!袁军鼠辈,可有敢来一战者!?”
殷罡带的兵,都是身材长大,装备重铠的悍卒。这些人战力雄浑,就是移动力不算高。所以,面对被袁绍征发来修建攻城营地的民夫,殷罡没有主动出击,只是将民夫们吓退了事。
两军交战,士气为先。殷罡不用追求多杀伤敌人的炮灰,只要将敌军的士气给打压一下便可。
面对殷罡的挑衅,占据优势地位的袁军,当然不可能示弱了。不过,殷罡虽然在并州军中号称“雏鹰之首”,被目为军中后起之秀中最强的一位,可是由于缺少著名战绩,在天下武人当中,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厉害。在袁绍军中,也就是将殷罡当做是一般的无名下将。
至于被文丑打得半死差点儿不治的战绩?
好吧,就不要埋汰人了。就算文丑很厉害,却不能说明文丑的手下败将也很厉害。殷罡总不能每看到一个人,就解释一下自己可是缠住文丑打了很久的吧?
袁绍部下,最有名望的武将,当数淳于琼和麹义。不过,淳于琼位高权重,近年以来,已经基本上不会亲自出手。麹义则远在北方,对抗并州名将于禁。
淳于琼和麹义以下,便是“河北四庭柱”。只可惜颜良、文丑已死,张郃在麹义身边为副将。如今的袁军大营里,只剩下一个排在末座的高览。
只是,区区一个无名之辈的挑战,袁军就要出动高览这等天下闻名的大将,那岂不是显得袁军军中无人了?
考虑到这些,袁绍最终派出去应对殷罡挑战的,是军中偏将,任军司马一职的勇将吕翔。
吕翔与兄弟吕旷,都是青州平原郡鬲国县的豪强。后来袁绍派长子袁谭攻略平原,吕翔和吕旷便主动归附袁谭,成为袁绍军中的司马。此次袁谭回援冀州,吕旷和吕翔便跟着进入冀州,到袁绍帐下听用。
鬲国吕氏以武功传家,算得上是郡中一个小小的将门。吕翔、吕旷两兄弟,将家传的武技练到大成,实力也踏入了“千人破”一级。若非他们两投靠袁绍的时间短了些,说不得也能够在袁绍手下混上一个校尉。
敌将带兵不过五百,袁绍自恃身份不凡,又要激发军中士气,不肯以多欺少,也让吕翔只带五百精兵出战。当然,为了稳妥起见,吕翔的兄弟吕旷领着一千精兵,在后面给吕翔压阵。万一并州军暗中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吕旷便要及时出手,救援吕旷。
点兵完毕,自信的袁绍并没有亲自前去观战,只是让军师田丰前往督战。五万多的大军,行动可谓不易。军中那一桩桩的事情,袁绍必须要理清楚才放心。
过了小半个时辰,袁绍总算是将案几上的文书都批示处理了,这才有闲心倒了一杯花露来喝。忽一眼瞥见军师田丰的身影,袁绍也没有多想,张口问道:
“元皓,贼子都打发了?”
田丰面色如铁,行了一个礼,恨恨的说道:
“主公,属下无能,吕司马被贼将斩杀了!”
袁绍意外的“哦”了一声,放下手中的花露,问道:
“居然如此?是哪一个吕司马?”
听到袁绍的问题,即使以田丰的心性,也不由得迟疑了一下,才沉声回答道:
“两位吕司马,都被贼子给……”
听到如此意外的回答,袁绍的表情突然凝固住了。
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
“吕翔和吕旷兄弟两,居然都死了?”
面无表情的袁绍仿佛是咀嚼了一下这个消息,才镇静的开口:
“莫非,蛾贼里又冒出个‘万人敌’来了?”
“那倒不是。”
田丰解释道:
“根据降兵所言,出战的贼将殷罡,为西贼中‘十六雏鹰’之首。以某之见,此贼距离‘万人敌’,尚有一线差距,可算是‘千人破’中的巅峰。不过即便如此,二吕也远非其敌手。主公,某战前见事不明,未能查清敌人详情,以至于二吕白白送命,还请主公责罚!”
听到田丰自责的话,袁绍摆了摆手,温言安慰道:
“责罚你做什么?若说见事不明,吾才是最有错误的啊!日前仲简淳于琼于列人袭杀的那只‘雏鹰’,不过是‘百人斩’一级。吾以为西贼吹嘘的‘十六雏鹰’都不过如此,却还是小看了张狂此贼的用人啊!”
听袁绍主动揽过决策的责任,田丰心里松了一口气,大声恭维袁绍道:
“主公心胸广阔,田丰何德何能,竟得主公如此宽宏?”
袁绍笑笑道:
“你我君臣相得,何来那么多顾忌?只要是人嘛,但凡做事,难免会出错。你是能干的,犯错也难免。倒是像孔北海孔融那般,现在什么也不敢做,当然没有错误了!”
孔融是天下大名士。自从他执掌北海郡之初,由于眼高手低,被黄巾军管亥部打得落花流水之后,便是每日高宴饮酒,不理政事。于酒酣耳热之际。孔融不免指点江山,臧否人物。袁绍固然名气高绝一时,孔融评价起来依然是毫无顾忌。
袁绍是个干实事的人,对孔融这等不会做事,只懂得大言欺人之辈,心里自然不会有多少好感。而且孔融的评价里多有偏颇,对袁绍而言。有些话很是不利。这不,日常谈吐里,袁绍忍不住还是免不了讥讽孔融几句。
“不过,西贼军中之猛将,还真是多啊!”
说到最后,袁绍还是对张狂手下的猛将数量,表示由衷的惊叹。
之前,张狂蜗居并州的时候,袁绍虽然对其颇为提防。心里免不了将张狂低看一眼。一群出身黄巾贼的草寇,能够强到哪里去?
典韦能够击败颜良,当然武力不俗。臧霸与麹义交过手,按照麹义的评价,当属于“万人敌”一级的末座。可那些关羽、赵云之流,多半也就是自吹自擂出来的。
别的不说。那关羽据说最早是刘备的手下,后来被张狂俘获而投降的。一个堂堂“万人敌”,可会轻易的就被一战而擒?
至于赵云。那可是张狂的小舅子。光凭这一点,其余并州将领就要抬举他几分。这厮“万人敌”的威名,还不知道是怎么吹出来的呢!
当然,以上评价都是过去式。经历过丢失半个冀州的大战过后,袁绍对张狂的部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典韦阵斩颜良,关羽袭杀文丑,足以说明他们的武力并没有参杂什么水分。而赵云这厮在冀北多次与麹义部交手,成功的击伤麹义军团中的头号猛将张郃,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万人敌”。其余如徐晃、鲍出等人。亦在过去数月当中,纷纷用袁军将士的尸骨,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事实证明。张狂在认识将才这一块,当真是慧眼如珠。袁绍即使成功的利用流言,还有冀州豪强之力,将张狂围困在巨鹿城中,张狂手下的那些猛将,依然让袁绍忌惮不已。
而且,并州军最让人讨厌的一点,是你根本搞不清他是不是暗中打了埋伏。拥有“点化”之能的张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给他的敌人一个突然的“惊喜”。袁绍虽然在必要时也会弄险,却不喜欢意外。因此,他对张狂的忌惮,比对公孙瓒的忌惮还要高出一倍。
哦,对了,公孙瓒已经死了,袁绍已经不用忌惮他了。
“元皓,贼将如何动手的?我军伤亡几何?”
袁绍消化了败仗的结果,开始询问败仗的过程。
其实,这一战单看过程,完全是乏善可呈。由于双方是为了提升士气而战,根本不好玩什么花样。吕翔带着部下,与人数相当的并州军,在距离巨鹿城墙两百步开外各自列好阵。紧接着,但听一阵鼓响,两军就面对面的发动正面攻击。
然后,吕翔与敌将大战三、四个回合,不支被杀,余众溃散。吕旷为了替兄长报仇,带领本部兵马冲上去,结果同样战不三合,也被敌将斩杀。好在敌将兵少,不敢追杀,大半袁军才得以顺利逃回本阵。
袁绍一方计点过后,损失约一百四十人,负伤八十人。这点儿伤亡,对五万人的大军来说,当真不算什么。
但是,此战过后,袁绍军中的士气受到一定的打击,不复前些天攻城略地时的高昂。而袁军的围城工作,也受到士气下降的影响,还有并州军不时出城干扰,进度变慢了不少。
对于这等局面,完全是技不如人,袁绍也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加派人手,加紧建设过程。
袁绍下令修建的,是一座攻城营地。
为了防止城内敌军的无谓袭扰,但凡攻城的一方,绝不会试图将己方营地直接修筑在城池附近。一般来说,距离敌城五里左右,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个距离,可以让敌人出城偷袭时,难度大为增加,确保攻城一方的驻扎安全。
但是,大军在发起对城池的进攻时,若是直接从己方营地出发的话,对士卒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就会有点儿大。直面敌城,行进在没有防护的旷野里,士卒们的精神必须时刻保持紧张,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守军突袭反击。这对攻城士卒们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为此,攻城一方在正式大举进攻之前,都会在主要大营前,修建几个攻城营地。这些攻城营地,通常极为接近敌城,以方便对敌城的监视。
在攻城营地到主营之间,则通常会用简易的栅栏和壕沟,围出一条长长的安全通道。行走在栅栏里,可比行走在旷野里安全多了。敌人就算要发动突袭,也必须先克服栅栏和壕沟的阻碍。有了这些阻碍,处于行军状态的部队足以及时展开部队,转换成战斗状态。这种结果,绝不是突袭者想要面对的。
如此一来,当攻城正式展开时,攻城一方便可以直接从工程营地发动进攻,而无需浪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在路上。
至于敌人会不会乘虚进攻这些攻城营地?
攻城者只会巴不得他们来进攻呢!
自古以来,防御就比进攻容易。若能够将守城者引诱到城外来解决,可比强攻防御森严的城池要好多了。所以,对守城者一方来说,反击敌军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反击,反击敌人的什么地方,却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考虑的大问题。
别看之前殷罡带兵斩杀二吕,阻挠了袁军一方攻城营地的修建,实际上他这一战除了振奋士气以外,真实效果并不算太大。袁绍的攻城营地建设,因为殷罡而拖延了一天,却依然在两天后顺利完工。
当袁军有了基本的防御工事以后,即使典韦亲自出动,也别想像之前殷罡那样成功的击退袁军。
顺便提一句,经过几个月的修养,典韦的伤势也基本消失,实力不减当年。
当然,袁军能够将巨鹿城四周的营地都修好,也是付出了相当代价的。比如东侧的围城营地,就曾经被张狂部将太史慈带领骑兵发动突袭,一战斩杀袁军一百六十人,俘获两百余。大将蒋奇也在反攻时,被太史慈射伤手臂,一个月内上不得阵,算是退出了巨鹿之战。
也许是由于被俘虏的袁军,都是些干苦力的辅兵,不值什么。两天后,张狂居然很大方的将这两百余俘虏尽数释放。
虽然按照张狂派出使者的说法,是因为杀俘不祥,而养着这群无用之人在城内,一是浪费粮食,二是浪费看守,还不如直接归还给袁绍。可是袁绍并不相信张狂的解释,依然觉得这其中有些古怪。
不但袁绍这么想,军师田丰也是如此想的。
为此,田丰在接收回这匹俘虏以后,将他们一个一个的分开来讯问一番,以探查其中是否有诡计。不过,这些俘虏除了控诉并州军俘获他们之后,强剥了他们的军服,还不好好的管饭,每天只给一点点口粮外,倒没有发现别的东西。
查不出古怪,又看不出俘虏们有被收买的迹象,即使以田丰的智谋,也只得放过这些俘虏。毕竟,这些都是自己人,不能对他们太苛刻,以免挫动军心。只是为了安全起见,田丰还是将他们打散建制,重新编制从军。
当然,事后对这些被俘士卒多加监视,也是应有之义。不过,负责这一块的是审配,那可是个能人,不用田丰操心。
虽然有着种种事故,对袁绍军的围城行动进行了制约,可到了十月初七,袁军依然利用己方的兵力优势,成功的完成的对巨鹿的四面合围。
这个时间,正在田丰的预计时间点上。
第41节 攻城需汗血
一条高度大约六尺,基座宽度大约三尺的土墙,在距离城池约四里地的位置,将巨鹿城完整的包围起来。土墙的外围,则是修建土墙取土而形成的,宽八尺,最深三尺左右的一条壕沟。
有了这样一条长壕,巨鹿算是基本被与外界隔离起来。
另一方面,各种大型攻城器械的制造,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云梯,计划建造两百具,现建成一百四十具;五梢抛石机,计划建造六十具,现建成五十六具;七梢抛石机1,计划建造二十二具,现建成十七具;冲撞车,计划建造八十具,现建成三十八具;巢车,计划建造十六具,现建成十一具;井欗,计划建造四十具,现已全部建成;轒辒车,计划建造六百具,现已全部建成……
也就是说,以袁军目前的准备工作而言,已经可以发动前期的进攻了。剩下的那些攻城器械,大可以边打边造。只要能够弥补上前方的战损,维持住对攻城的需求,攻城器械到底早一天建造好还是玩一天建造好,那都是不大的问题。
话说袁军之所以能够轻松的制造出如此众多的攻城器械,一来是由于袁军进攻迅速,并州军连坚壁清野的工作都没能完成,让袁军得到了充足的材料。二来由于冀州当地豪强厌恶张狂的统治,积极的出人出力,为袁绍踊跃效劳。三来,也是袁军缴获了并州军之前为了南下进攻袁绍,在列人城里所准备下的不少战具和木材。
用并州军的资财,去进攻并州军的城池,这就是兵法当中所谓的“因粮于敌”。对于这个成果,袁绍表示非常满意。
十月初九。经过充分的军事整备以后,袁军的大规模攻城活动,终于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出动的,是上百辆轒辒车。这种简陋的四轮带顶盖式人力推车,担任的任务,便是将泥土运送到城下的壕沟里,填平这些攻城的障碍。
夹杂在轒辒车中间的。有一些高度达到五丈以上的巨大木车。这些被称为“井欗”的木车顶部,有一个简易射击平台。平台上搭乘着十名左右的精锐弩手,用他们精准的箭矢,威胁城墙上的守军,掩护着担任填平壕沟任务的袁军民夫。
另一些高度还在井欗之上的巢车,则距离城墙要远些。上面搭载的士卒,皆是眼神奇佳的机灵人。他们呆在高达七、八丈的空中小屋内,仔细观察着城内守军的分布和调动情况,还有战场第一线的各种变化。一有动静。士卒就要随时准备向下方的将校们回报。
至于抛石机之类的高级货,第一天攻城,还不急着用出来。等城外的壕沟被填平,就是抛石车发威的时候。在将城墙砸的差不多以后,云梯接着便会登场。那时候城中守军将会大量登上城头,又可以让抛石机有一次大威力的爆发。
别看整个攻城的过程看起来有条不紊。其实,袁绍的心中可是相当着急。
并州军虽然被袁军借助流言传播和地方豪强之力,暂时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可是其总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害。以最近被袁绍任命,专门负责并州军情报的许攸所言,如果必要,张狂短期内在并州,至少可以再动员出三万经过一定训练的大军。
还有北方的鲜卑人,也与并州军势力关系密切。如果张狂开口向鲜卑人借兵的话,只要一两个月,袁绍就要面对数万来自草原大漠游牧骑兵的威胁!
张狂被围困的消息,现在想必已经传到了并州北疆。张狂手下的头号重臣程昱,对张狂忠心耿耿。必然会全力以赴的前来救援。如果在一个月之内,袁绍没能攻下巨鹿,只怕就要遭到并州军的里外夹击。
所以。袁绍可以用来攻城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二十天。二十天以后,若是巨鹿依然没有被攻下,袁绍就必须果断考虑撤军的问题。
只是,越是紧要的时刻,袁绍就越是能够沉得住气。在攻城这件事情上,心急是没有用处的,只会徒增伤亡。按部就班的发动连绵不断的攻势,才是效果最好的做事方法。
随着太阳西斜,第一天的攻城作战结束了。十月份的夜晚,已经有了相当的凉意。连夜攻城,对士卒的体力和精神恢复不利。就算心中着急,就算袁军兵力充裕,袁绍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放弃了这种打算。
一天的作业下来,巨鹿城南面的壕沟,基本上已经被填平。袁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三百多辅兵的死伤。而利用井欗进行反击的袁军强弩手,也让城头的并州射手,付出了至少八十人的伤亡。
这样的死伤数字,听起来不是太大。但不要忘记,那只是一个开始。而双方也只是隔着十多丈的距离,相互对射而已。
当壕沟被填平,城墙被摧毁,双方在损坏严重的城头,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时,有时候一天之内,死伤人数就会突破千人。那样的战斗,基本上几天就会有结果。守城者胜利,则攻城一方不会有余力和士气继续强攻,就剩下长期围困一条路。攻城者胜,则城市就被攻克了,守城者一方一般会全军尽殁……
在袁绍的计划中,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袁绍虽然出身大汉最顶尖的世家,可是作为一军主将,也必须及时的抚恤士卒,鼓舞士气。平时就罢了,如今正是袁绍用人之际,他当然要尽量鼓舞部下的作战意志。
所以,首日战斗以后,袁绍很快带着亲兵,出现在今天参与攻城的辅兵队伍里,和蔼的巡视着参战官兵,还常常停下与部下们说上两句。
在士卒们的欢呼声中,袁绍一个屯接一个屯的视察过去,不时对士卒们发表一些鼓舞的话语。为了显示他与士卒同甘共苦,避免士卒心生怨言。袁绍还特地随机选了一个屯,与屯中的小兵一起围坐在火堆边,享用同样的饭食。
已故的名将皇甫嵩那一套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做派,袁绍哪怕没有亲自见过,却也听说过。此时被袁绍拿出来用一用,效果倒也不坏。
有些粗粝的面饼,虽然让袁绍感到磨牙。但并不妨碍他就着咸咸的干菜和清淡无味的汤水,大口大口的吃下去。吃完之后,袁绍还特地鼓励该屯中,曾经被并州军俘虏过的两名士卒,奋勇杀敌,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
什么,要问世家贵族子弟袁绍,怎么吃得下这等粗粝的食物?
别忘了,袁绍可是曾经在父母墓前。完美的达成过守孝六年战果的强人啊!六年的艰辛生活,他都能够忍受,吃一餐粗粝的饭而已,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光是从这一条来说,袁绍这个“婢生子”,可比一贯奢华无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纨绔子”袁术,更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统帅。袁术那位大少爷,别说是与底层士卒们同甘共苦了。就算他平日里所喝的水里没有加上些蜂蜜,他都会大声的抱怨不已,然后重重的责罚负责的仆役。
安抚完士卒,袁绍回到主将大帐内,已经快到亥时了。此时,大部分士卒已经睡下。可袁绍还不能休息。就在过去的一两个时辰里,又有好几封军情文书,堆叠到了袁绍的案几上。好在这次的军情文书里,并没有什么坏消息。袁绍看完以后,笑着对跟在身边的从事陈琳说道:
“孔璋。孟德的援兵,后儿就能到了。”
陈琳做过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何进身死之后,他便避难逃奔冀州。袁绍起兵反董之时。陈琳也得到袁绍的邀请,加入了袁绍的幕府,成为“书记从事”,专门为袁绍起草命令。这份职务,虽然品级不高,却相当于后世的“领导秘书”,非贴心人不能为之。
听到袁绍的话,陈琳本来木然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孟德也算是不忘本了。他在内黄扼住西贼东援的道路,压力不小,还能够派大将前来支援,果然堪称国家忠良啊!”
袁绍这次突袭并州军,可不是孤立的动作。在安平国,他命令麹义务必牢牢拖住于禁军团;在魏郡,他敦促兖州刺史曹操全力发动,一方面威胁邺城的臧霸,一方面不让河内的谢逊军团东进。在赵国,他派出崔琰和牵招两位能干的部将,带着小部队潜入,牵制周仓军团的动做。
曹操的兖州刺史,是得到袁绍大力支持,才得以上任的。在曹操临危上任之初,袁绍对他可是要兵给兵,要粮给粮,支援了曹操整整十万斛粮草,还有一员大将朱灵所统御的四千精兵。
若是没有袁绍在背后的大力支持,曹操当初接任兖州刺史的时候,面对一个前任刘岱留下的,残破无比的烂摊子,凭什么能够力挽狂澜,一举击破数以十万计的黄巾贼?
所谓“投桃报李”,曹操得到袁绍如此强力的支援,才得以割据州郡以自立。那当袁绍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麻烦时,曹操出人出力,为袁绍奔走效劳,也就不足为怪了。
曹操这次北上支援袁绍,一共动员了三万大军。其中,两万人由曹操亲自率领,屯驻在内黄一带,用以对抗臧霸和谢逊。另一万精兵,曹操则交给从兄弟夏侯惇带领,北上支援袁绍,攻克巨鹿。
ps:
ps:1中国古代抛石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纯利用人力的人力抛石机,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炮梢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个炮梢装在一个炮架过,需250人施放。这东西与西方的配重式抛石机(帝国时代2里面那种)原理截然不同,算是我国古代比西方落后的少数技术之一。
另,本节中有一个伏笔,关系到后文的一个神转折。
第42节 伐交显谋略
对于袁绍抓住巨鹿不放的战略,曹操表示可以理解。并州军之所以能够从一支黄巾残兵,发展到当前这等庞然大物,大半归功于张狂的前瞻性领导。而且,张狂年纪不大,儿子又太小。只要除掉了此僚,并州军内部,根本无人能接替张狂的位置。那样一来,并州军必然四分五裂,也就不足为惧了。
至于曹操为什么如此大胆,居然敢放着后方不管,带着三万主力北上,而不在意袁术的威胁?
对此,袁绍当然是有安排的。他在曹操出兵之前,事先让谋士荀谌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往南阳游说袁术。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袁绍此次全力反扑张狂,在“伐谋”上算是大获成功。而对“其次”的“伐交”,可也没有少下功夫。能够让曹操全力来援,便是袁绍的谋士们在“伐交”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荀谌带去的亲笔信里,袁绍对袁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