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锵锵锵锵……”
    片刻之间,程普已经与对手拼上了二十余回合。他越战越心惊,身上的“玄铁鱼鳞甲”,已经多出了数处破损。对方虽然看上去年纪不过二十上下,可是施展铁矛的老练程度,“战炁”的深厚修为,都已经达到了大成的境界!
    而对方城头上的其他士卒,虽然能力不强,但是时不时发起的骚扰攻击,也让程普生出手忙脚乱的感觉。
    但最为不利的,还是对方的“战炁”属性。
    深黑色的水属性“战炁”,天生就克制了程普大红色的火属性。在交战的初期,这一点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战斗车持续,程普的“战炁”逐渐被全面的克制。二十余回合过后,程普破天荒的在一对一的战斗中,陷入了败局!
    ——可恶!某可是“马上将”啊!
    眼看着铁矛再一次精准的刺来,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的程普,心中不甘的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要不要撤下?
    程普弃刀,双手握住短柄蛇矛,奋起余力,格挡住这一矛,满怀疑虑的问道:
    “汝是何人?”
    对手攻势不减,又是一矛刺出,古井无波的脸上,冷冷的回答道:
    “泰山于禁!”
    这番强攻,让于禁的心情,变得前所未有的好。就在一日之前,于禁的武力,还远不是眼前敌将的对手。然而,一旦被主公“点化”,他的武力一下子就暴涨了一大截。即使强悍如这位北军“千人破”猛将,一样要在他矛下吃瘪!
    在这样的劣势下,程普心中想要撤退。但是,对手的难缠程度,依然在他的估计之上。程普发现,若是不吃上一招狠的,自己居然不可能成功撤下城头!
    勉强又招架了数回合,程普的“战炁”,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他在心中暗悔,自己过于托大。
    原来以为黄巾军中,被称为“第一高手”的管亥,也不过如此。其他杂兵,自然更是不在话下。没想到,在这小小的单父县城中,却是卧虎藏龙,还有着这样一个强劲的高手……
    “汝既然有这般技艺,如何却**从贼?”
    程普大声叫道,希望能让对手分一分神。
    然而,于禁闭口不答。
    于禁也不可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他只是用行动,展示了自己的立场。
    战到此时,还犹有余力的于禁,再次一矛刺出。那只矛尖,黑得几乎要滴出墨来,直奔程普的咽喉。程普想要招架,无奈手上无力,已是跟不上对手的动作了。眼睁睁的看着这片漆黑,一点一点逼近,程普在心中大叫一声:
    ——吾命休矣……
    ps:有个武将冒了个头,又要沉下去了。当然,大家应该知道,这是说的哪一个。
    想上新书榜。各位看书的书友,瞧在俺写书认真的份上,能支援一下吗?
    谢谢!



第30节 祖茂现峥嵘
    于禁再次一矛刺出。那只矛尖,黑得几乎要滴出墨来,直奔程普的咽喉。程普想要招架,无奈手上无力,已是跟不上对手的动作了。眼睁睁的看着这片漆黑,一点一点逼近,程普在心中大叫一声:
    ——吾命休矣……
    但是,于禁的这一矛,并没有扎下去。因为,他变招了。
    铁矛一横,“当”的一声巨响,于禁身体一震,双手几乎要握不住矛杆!
    这一切,只是因为随手的一刀。
    这把刀,名叫“松纹古锭刀”,长五尺,重二十八斤半,锋利而内敛。
    握刀的人,名叫孙坚,身高八尺,体型魁梧,全身笼罩在墨绿色的“战炁”之中。即使他只是随手一击,也让于禁感到难以招架。
    在被北军抢先登城之后,这一刻,孙坚终于登上了城头。
    “程德谋,快退下!”
    他一刀救下程普,更不迟疑,再一刀斩出,于禁身边一个想要助战的士卒,立刻刀断、人断,惨呼着一头栽下城垛。
    孙坚一出手,张狂在城楼上,就坐不住了。
    “子韧!该你了!”
    汉军之所以这样轻轻松松的就攻上了城墙,一半是因为天平军缺少守城的经验,另一半,其实也是一个局,一个诱杀孙坚的局。
    在张狂的印象中,孙坚此人,勇猛刚烈,却失之于轻佻。历史上,他就是因为在战斗中冲得太前,结果死于敌方的箭矢之下。
    所以,张狂故意放任汉军登城。作为一个喜欢身先士卒的勇将,孙坚一定会率先冲上来。这时候,被张狂埋伏下的几员武将,就会同时杀出,围攻孙坚,务求在这一大好时机中,将其围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狂集中了以典韦为首,周仓、于禁、为辅,沈富在后方狙击,必要时张狂也将亲自上阵的狙杀阵容。如果孙坚知道对手为他准备的阵容,到底有多么强劲,只怕连耳朵上的汗毛,都会一根根竖立起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张狂没有料到,云梯架好之后,率先冲上城头的,居然不是孙坚,反而是另外一员勇武非凡的武将。
    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对张狂围杀孙坚的大局,产生了巨大的干扰。就在张狂犹豫要不要更改目标的时候,他欣喜的发现,武力大进的于禁,居然全面压制住了这员汉军勇将。
    眼看汉军勇将即将被于禁斩杀,让张狂等待许久的主角孙坚,居然在这个关键时刻,闪亮登场!
    这时,于禁由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形象狼狈。为了避开孙坚随后施展的刀招,已经消耗了大量“战炁”的于禁,不得不用出了“懒驴打滚”这样丢脸的招式。但是,任谁都看得出,这样下去,被孙坚追砍的于禁,已经撑不了几招了。
    所以,一柄沉重的精铁长刀斜刺里杀出,架住了孙坚的“古锭刀”。
    出刀之人,身高九尺,极其雄壮,脸上却带着些稚气,正是刚满十九岁的周仓周大丰!
    “好气力!”
    孙坚与周仓硬拼了一记,不由得将“古锭刀”交到左手。这个年轻的对手,力气大的出乎意料。孙坚用八成“战炁”灌注在“古锭刀”上,将将与对手的天生神力,拼了个平手。
    周仓将长柄大刀在空中舞了一个刀花,卸去剩下的反震之力,一运起身上的“战炁”,再次将退去了颜色的刀锋,染上了一层淡绿。
    “好战炁!”
    周仓情不自禁的夸奖了孙坚一句。对方“战炁”之深厚,还在周仓的预计之上。这一刀过后,双方对敌人的实力,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估量。
    ——对方力气大,但是刀势有些慢……
    孙坚凭借着丰富的交手经验,一眼就看出了对方武技的薄弱之处。他刀法一变,放弃了力量的凝聚,转而追求起速度来。下一个照面,孙坚的刀,就化成了一道闪电,直劈周仓的面门!
    ——好快的刀!
    周仓缩着脖子,闪过了这一刀。但是孙坚得势不饶人,一刀快似一刀,让周仓疲于招架。双方的刀锋偶尔相交,孙坚也立刻借着反弹之力,转入下一刀的攻势中。
    为了应对这样的快刀,周仓不得不使出无赖的两败俱伤之法,不管不顾,大刀直斩对方的身躯。但是,孙坚刀法精熟,纵使在腾挪闪躲之间,也不忘在周仓身上画上两道。
    若不是上次受伤之后,张狂特地从缴获的盔甲之中,翻出了一具镶铁甲,赏赐给周仓,这十个回合下来,周仓只怕身上已经挂上了三、四道彩。
    这时候,由于孙坚成功的在城头上开辟了一块阵地,城下的汉军,也开始源源不断的从云梯上攀登上来。冲在前头,紧跟孙坚脚步的,自然是孙坚最为信重的臂助,“猛虎义从”的首领,祖茂祖大荣。
    当今的大汉,如果说起“义从”两个字,人们多半会想起故太尉段煨的“羌中义从”,或是辽东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但是,只要是见识过孙坚在战场上英姿的人,都会对孙坚麾下的“猛虎义从”印象深刻。
    因为,这些“猛虎义从”,作战起来,可以说是不避生死,勇不可挡,与其说是“猛虎义从”,倒不如说是“疯虎义从”,或者“疯狗义从”(敌人的说法)!
    就如现在,祖茂手持两口大刀,带着两个手下,对着城头上的敌人,没头没脑的就是一顿乱剁。守城的天平军,其实数量上还具有优势。然而,在祖茂等“猛虎义从”的乱刀之下,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在孤立无援的面对无数的敌人。
    这,就是祖茂刀法的奇特之处。以极快的速度,挥舞双刀,造成对手的心理压力,从而消弱对手的斗志。而双刀的舞动,看似无序,其实暗中遵循着一条玄妙的线路。
    沿着暗藏的线路挥舞,不但可以大大减少消耗的体力,还可以有效的增加挥刀的速度,从而提高刀锋的杀伤力。
    这套刀法,诡异中透露出大气,即使是孙坚,也对它颇多赞誉。刀法起源,可以追溯到祖茂的数代先祖之前。
    当年“定远侯”班超,以三十六人而定西域,祖茂的先祖,便是其中之一。他观看了西域流传的波斯“拜火教”的“祭火舞”之后,心有所动,才创造出了这套奇特的刀法。
    后来,经过祖茂历代先祖的完善,又得到刀法宗师孙坚的指点,在祖茂的手上,才算是趋于大成。
    为了配合快速舞动的刀法,祖茂还特地,重金购得了一对,由百炼钢打制的软刀。
    柔软的刀身,在挥动时高速颤抖,可以产生无数的残影。而锋利的刀刃,切割力强大,可以对敌人造成重大的伤害。在对付武功不高的小兵时,祖茂的攻击力,甚至连孙坚都要自叹不如。
    于是,在周仓被孙坚打得手忙脚乱之时,守卫在城头的天平军士卒们,也在以祖茂为首的“猛虎义从”疯狂的攻势下,死伤惨重,濒临崩溃!
    “看招!”
    一个浑厚的声音,在周仓的身后响起。
    一只沉重的短戟,架住了“古锭刀”的急攻。棕黄色的“战炁”勃然发作,与“古锭刀”上的墨绿“战炁”拼了一把。虽然在属性上有所克制,但是,孙坚仍然有着,一刀砍在一座大山上的感觉。
    一刀砍在一座大山上,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岿然不动!
    孙坚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半路杀出的丑陋大汉,心中突地升起一阵危机感。虽然对方的“战炁”是土属性,恰好被自己的木属性所克制,然而孙坚依然隐隐感觉到,对方的实力,还在自己之上!
    ps:人物——段颖。
    段颖是凉州三明之一,在凉州与反叛的羌人作战多年,战功赫赫。此人属于本书的背景人物之一,不会出场。但是,以后将会有不少场景,提及这位大汉的前一代军神。



第31节 水火腾刀浪
    孙坚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半路杀出的丑陋大汉,心中突地升起一阵危机感。虽然对方的“战炁”是土属性,恰好被自己的木属性所克制,然而孙坚依然隐隐感觉到,对方的实力,还在自己之上!
    ——此地的猛将,何其多哉!
    “小子!这厮交给某家!你且去收拾那些汉军!”
    典韦的大嗓门响起,周仓的心情骤然一松。他对自己的实力,有着清晰的认识,从来不会去做那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现在,有典韦接下这个难缠的对手,周仓也如释重负,大吼一声,向着“猛虎义从”的方向,杀了过去。
    也许,这就是周仓,始终达不到第一流猛将水准的一个重要原因。若是心中无一点傲气,怎么能冲破武道的限制,晋入第一流?
    然而即使是第二流的猛将,对正在被“猛虎义从”们压迫着打的天平军战士来说,无疑也是极大的救星。
    一名四十余岁的“猛虎义从”,正一脚将一个受伤的天平军士卒,踢下城头,见到敌方的猛将踏步上前,不敢怠慢,提刀持盾,严阵以待。
    周仓的大刀更长,在进入对手的攻击范围之内以前,周仓就一刀斩出。这一刀,没有什么名目,只是又快又准罢了。
    然而,那个老成的“猛虎义从”,却丝毫不敢大意。他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简简单单的一刀,其实是在上万次反复挥击的练习之后,达到熟极而流的一刀。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却以这一刀的速度和力量,断绝了自己闪避的可能。
    唯一有效的应对,便是硬接!
    老成义从左手红光一闪,已经发动了压箱底的“战炁”。盾牌虽然正对着大刀,却故意斜着摆放。这样的姿势,可以让刀锋砍在盾牌上时,与盾面错成一个锐角,从而不用硬扛敌人的力道。
    “哐……”
    老成的义从计算果然没错。这一刀斩在盾牌上,刀口一划,就沿着盾牌的上部,斜着被架开。然而,老成义从此刻的心情,却毫无喜悦之情!
    即使卸开了六分力道,这个义从的手臂,依然一痛,感觉像是被一柄大铁锤,重重的砸过似的。老成义从心中骇然:
    此人的力量,居然强大到这样的地步?
    还没等他再想下去,周仓忽的飞起一脚,重重的蹬在对手的盾牌上。这一脚出的隐蔽。那老成义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身体就腾云驾雾一般,飞在了半空中,“嘭”的一声,和城垛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若不是单父县令在修整城墙时,监督的严格,说不定那个义从,就会和这块摇晃中的城垛,一起掉下城外。
    踢飞了拦住视线的家伙,周仓的眼前豁然开阔。周围的战局,一下子展现在他的眼前。
    天平军的形式不妙。“猛虎义从”的战斗力,是天平军这些新兵们,所无法比拟的。就比如说周围一段城头,居然就有三、四名天平军战士,同时陷入了危局!
    周仓只看了一眼,跨过几步,来到一名性命危急的天平军士卒身边,手中长刀一扫,便解除了那名士卒的灭顶之灾。
    与那名士卒放对的,是一名十八、九岁的“猛虎义从”。他师从祖茂数年,已经学得祖茂刀法的六、七成,手中双刀舞得是花团锦簇,煞是好看。不过数回合的交手,这名年轻的“猛虎义从”,已经在对方士卒的简易麻布甲上,撕开了两、三道伤口。
    如今,虽然见到一个极其雄壮的敌将,向自己冲过来,这名义从也毫无惧色。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手中双刀,如弹奏琵琶般,密密斩出,只是一瞬间,就在周仓的大长刀上,斩落了四、五刀。
    但是,周仓的大刀,丝毫不受敌人出招的影响,呼啸而来,只一刀,已经削掉了这个年轻义从的一只手臂!
    ——怎么会……?
    年轻义在心中狂喊。然后,师父曾经多次对他说过的一句话,突然从心底深处冒出来。那是对他迷恋刀技,而忽略了其他练习的郑重告诫:
    ——一力降十会!
    他突然心领神会,顿悟了武学当中的一个瓶颈。即使现在只剩下一只手,他也有信心,能将武功练到比原来更加强大,甚至达到师父祖茂的地步。一个新的武学天地,正在向他招手……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够在周仓的刀下,顺利的活下来。
    “住手!”
    祖茂喊出这句话的时候,周仓已经手起一刀,将那名不知高低的年轻义从,从头劈到了脚,分成两片。眼见到心中最看重的徒弟,就这样内脏流了一地的惨死眼前,祖茂狂怒了!
    “纳命来!”
    一击斩断一名天平军士卒的大腿,祖茂迈起大步,冲锋而来。他手中的双刀,飞出一片刀光,在半空中笼成一片乌云。这团乌云,突然间又化作一道骇浪,劈头盖脸的向着周仓卷过来,似乎要将周仓一口吞下!
    ——这是吴郡“富春祖氏”的绝技,从西域“拜火教”的“圣火舞”中,延伸出来的“巨浪吞”!
    ——源于火,却发于水!
    祖茂今年虚岁三十,与孙坚同年。他自十岁开始练习祖传的双刀术,苦练二十年,曾经修习过这一招八十七次,成功五十二次。但是,这一次,祖茂感觉到,出招时动作流畅无比,福临心至之下,这一次的威力,已然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次练习!
    ——原来,这一招的要诀,就是将自己的怒气,化作滔天巨浪!
    在出招成功的那一刻,祖茂心中若有所悟。
    那么,周仓又如何应对呢?
    周仓的应对很简单。只是一刀。
    一刀横扫。
    但是,在刀身上泛出的明亮绿光,却说明了这一刀,并不是真正的简单一刀。为了对付敌人裹在刀光中的“战炁”黑潮,周仓已经将全身还剩下的七成“战炁”全力调动!
    这一刀下去,胜负立分。
    其他在旁边厮杀的士卒,不分阵营,都惊讶的暂时停止了打斗,眼睁睁的看着这一次刀锋的碰撞。许多年以后,某些士卒依然对亲眼看到的这一幕记忆犹新,在含饴弄孙的时候,绘声绘色的吹嘘着亲眼见到的景象。
    祖茂的刀锋,是巨浪,是狂风。
    周仓的刀锋,是横舟,是大树。
    巨浪卷起横舟,上下翻滚,仿佛要将它整个击沉。狂风刮起树枝,摇曳如草,似乎要将它连根拔起。
    但是,无论巨浪有多大,无论狂风有多强,横舟始终不沉,大树始终不倒!
    祖茂发出的飞旋刀轮,在周仓的蛮力破解之下,居然无功而返。
    不过,所谓的“绝技”,如果能够被这样简单的破解,那就不配叫做“绝技”。
    祖茂如同暴雨般,击打在周仓刀锋上的十数击,竟然统统是惑人耳目的虚招!
    刀锋每一次被对方弹回,就等于在对方的兵器上借了一点力道。被祖茂借过来的力道,在空中转了一个圈之后,又会再次击中周仓的刀锋。当祖茂感觉借来的力道已经无法控制的时候,他的身体猛然一个三百六十度大回旋,非常利落的发出了最后一击!
    这一击,祖茂的双手,只挥出了一柄刀。
    但是,这一柄刀,却是由两片刀锋合聚而成。
    没有人想得到,两柄可以化作绕指柔的百炼钢软刀,合在一起,竟然会变成一柄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宝刀!



第32节 两败未俱伤!
    这一击,祖茂的双手,只挥出了一柄刀。
    但是,这一柄刀,却是由两片刀锋合聚而成。
    没有人想得到,两柄可以化作绕指柔的百炼钢软刀,合在一起,竟然会变成一柄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宝刀!
    黑气一闪,周仓凄厉的大叫一声,身体平平的向后飞起,掉下了狭窄的城墙,“嘭”的一声,砸在一个搬运物资的士卒身上,当场将那个倒霉的小兵,压得骨断筋折,七窍流血,口中只有出气,没了进气。
    然而,那一刻,周仓的脑中,没有疼痛,只有对方那一刀,如何合成,如何斩来的场景。在周仓的脑中,对这样的一刀,只有两个字:
    ——惊艳!
    ——致命的惊艳!
    若不是身体自发的反应,将大刀的刀柄架在胸前,周仓此刻,只怕已经被当胸切开。能从这样一刀中逃得一命,周仓在事后,依然觉得,真是幸运之极。
    ——周仓败了!惨败!
    但是,祖茂也算不上获胜。
    发出了令对手都感到惊艳的一刀,祖茂的身体,一下子贼去楼空。他急忙向城头的垛堞上一靠,才算是逃脱了不支倒地的结果。
    “大丰!……”
    “大荣!……”
    张狂和孙坚几乎同时厉声高呼。
    刚才,典韦与孙坚,正面相对,交手十多个回合,恶斗正酣。对典韦来说,张狂一开始布置的“四人围杀孙坚”计划,不够直接,很不合典韦的性子。所以,当张狂的计划,被意外所破坏,变成了典韦一人独斗孙坚之时,典韦这才精神大振,欣然出手。
    二人略一交手,就陷入了僵持。
    对孙坚来说,对方的“双铁戟”,就如同两座山峰,遮架在他的刀锋面前。无论孙坚的“古锭刀”如何变化,都无法突破这两座厚实的山峰。
    而对典韦来说,对方的精钢长刀,犹如一条青木长龙,在山岭间穿梭自如。无论典韦的“双铁戟”如何勾拿,始终锁不住对方的凝实刀锋。
    两人的兵器每一次相遇,棕黄色的土属性“战炁”,都会被墨绿色的木属性“战炁”消去一块。
    但是,这点儿损耗,对于已经成功进阶为“万人敌”的典韦,就像是在大山之上,挖去了一筐泥土。
    而孙坚虽说也是“万人敌”一级的强者,“战炁”的属性还隐隐克制住对方,却依然被对方的浑厚力量,反震得异常难受。
    十多招下来,孙坚虽然还仿佛占据了上风,心中却清楚的明白,自己在这个强大得异常的壮汉面前,怕是讨不到什么好处了。
    ——《兵法·军争篇》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今局势不利,吾当暂避锋芒……
    正在暗中思量应对策略的孙坚,突然听到一阵炒豆般的连击声。他斜眼一看,发现心腹亲将祖茂,瘫软的倚靠在一片垛堞上,似是随时有可能倒下。
    孙坚心中一激动,大叫一声“大荣!”,卖了个破绽给典韦,转身就走。恰好典韦瞥见周仓,从两丈余高的城墙上飞出去,生死不知,也无心恋战,轻轻放过孙坚,探头去看城墙脚下的周仓。
    还好,周仓在下落时,正好撞到了一个垫背的小卒。有了这条人命的牺牲,周仓虽然还是难免被摔得七荤八素,性命却是无恙。
    但是,在他的胸口,有一道长达一尺多的恐怖伤口,鲜血直冒。如果不是身上那件镶铁甲质量不错,恐怕周仓的内脏,都会从胸腔中溜达出来,见见世面,透透气。
    如今,虽然周仓的伤口,看上去恐怖,其实只是皮外伤。以“太平道”的高超医术,只要他修养上一、两个月,就又能活蹦乱跳了。
    相比之下,祖茂的身体,更是没事。他不过是用力过猛,一时脱了力。只要睡上一觉,就能恢复大半。
    ——当然,城头上可不是休息的好地方。
    一手扶住祖茂,孙坚一手挥刀,击退了于禁趁机刺出的长矛。孙坚心中暗恼,这个敌人着实无耻,一只玄铁长矛,招招不离毫无反击之力的祖茂。又架住了一记冷箭,孙坚担心刚才那个铁塔般的大汉,也前来夹击自己,急忙大叫一声:
    “猛虎义从!撤退!”
    就在刚才的那阵短暂厮杀,“猛虎义从”以击杀二十余人的战绩,将天平军好好教育了一番。但是,面对作为代价所付出的三死六伤,“猛虎义从”们觉得,这一仗,简直是亏大了。
    虽然有不少义从,心中不甘,还想作战。但是,既然首领已经下令,“猛虎义从”们也就毫不犹豫,掉头就走。片刻之间,已经登上城头的二十余人,走的是干干净净。
    只留下几个死里逃生的天平军士卒,对着从城墙下补充上来的己方增援士卒,面面相觑,犹自不敢相信。
    “《孙子兵法》云:‘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坚带兵,当真有他先祖的风范啊!”
    检查过周仓的身体,总算是放下心来的张狂,这样评价着敌人的行动。
    孙坚部队撤退的极有条理。在程普部北军的弩机掩护下,居然将两辆结构完好的云梯车,都拖回了己方营地。
    看到这样一幕,张狂周围的部下们,虽然心中憋屈,却无法反驳他的评价。
    ——“江东猛虎”,果然名不虚传……
    ——今日算是撑过去了。却不知明日,又会有多大的损失?
    见到汉军列阵回营,张狂心中压抑,这样不安的想着。就连向来最大大咧咧的典韦,也没有发表对敌人的不屑。
    明天,会是刀光血海般的一天吗?
    ps:提示一下,祖茂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在周仓之上。如果综合评价,可能周仓的武力,还要略微超过祖茂。
    作者想要描写的战斗,并不是谁的武力高,就可以通吃其他人。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武力相近者,战斗的最后结果,还要看双方的临场发挥,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希望这样的写作风格,能够让大家接受。



第33节 客来意带殇
    第二天,张狂早早起床。朝肚子里胡乱塞下两块面饼和一块羊肉,他就急急的赶到了城楼上,观看敌人的动静。
    天已经亮了。敌人开始在营地外砍柴汲水,营寨中升起了袅袅炊烟。一队汉军大模大样的来到距城池不远的地方,开始日常操演。不时有骑马的信使,在营地里进进出出。
    但是,张狂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有发现,敌人有出兵攻城的迹象。
    ——莫非,孙坚在养精蓄锐?
    张狂乐得轻松。
    不过,在内心的深处,他总是有些不踏实。
    当天晚上,张狂又梦到了前世。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广告遍地,美女如云。
    梦醒时分,张狂忍不住双泪长流。
    别了!前世的种种……
    次日清晨,张狂又早早登上城楼,观察敌阵。身边的亲卫和诸将,见张狂脸带倦容,都以为是因为忧心战局所致,倒是劝解了他几句。
    但是,这一日,孙坚所部汉军,依旧没有动静。
    战局的发展,让张狂有些看不懂了。这样僵持着,有什么意义?
    浪费粮草吗?
    好歹你围城也要有个围城的样子?就这么聚在西门外,难道不知道东门在昨天,还有一家大户,趁着黄昏时分,运了两大车的粮食蔬菜进城吗?
    当然,张狂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小看孙坚。无论是他看过的历史中,还是玩过的游戏中,孙坚这人都不但有勇,亦且有谋。若不是因为孙坚太喜欢身先士卒,不小心中了冷箭,挂了,说不定孙氏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而今之际,只能静观其变。
    张狂定下了调子,将心放下一半,开始调整部下的人员和装备,同时加强士卒之间的小范围配合。
    昨天在观看“猛虎义从”的进攻时,那些义从们的小范围配合,给张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平军身在城中,面积狭小,大型的军事阵型训练施展不开。张狂也只能将就着,磨砺一下部众的单兵能力。
    第三天,汉军的行为,更是让天平军诸将一头雾水。
    孙坚居然就这样当着城上天平军的面,慢条斯理的整理行装,收起营寨,然后……
    全军撤退了!
    ——太古怪了……
    这是天平军诸将共同的心声。
    以孙坚为人之坚毅不屈,绝没有知难就退的道理。但是,孙坚偏偏就这么做了。
    ——想不通……
    要不要趁敌人撤退的时候,派兵追击呢?
    城头诸将分成了两派,开始争论。
    王果、周仓、于禁、沈富、何迁是一派,主张稳重行事。这些汉军的战斗力相当可观,如果正面交战,天平军即使全军出动,也不见得是敌人的对手。在不知道汉军的撤退,是否为诱敌计策之前,他们一致认为不能轻易的追击。
    典韦虽然只有一个人,嗓门却压倒了其他人的反对。按照他的想法来说,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