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霸主-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作践者,并皆斩首,擅自掳掠人财物者,并皆诛戮,王法无亲,宜当遵守,仰居民勿得惊疑,不许流遗他界。”
第1卷:叱咤三国 第74章:丞相之言,谁敢不从
第74章:丞相之言,谁敢不从
因此,一路之上的百姓们都望尘遮道而拜,口中皆称颂曹操圣德,于民无犯,凡官军经过麦田,并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只怕麦倒在路上。
这一日,曹操行于麦中,忽然惊起一鸟,曹操胯下之马当时就惊了,窜入了麦中,践倒其麦无数,曹操当即唤来行军主簿张煜,拟自己践麦之罪。
主簿张煜道:“丞相之言,令也,谁敢不从!”
曹操道:“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伏众乎?”遂拔出自己随身所佩之倚天剑欲自刎于众人面前,以行自己所制之法令,众文武一见,急忙救之。
郭嘉上前道:“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将,岂可自残害耶?”
曹操道:“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暂记过。”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上道:“割发权代首耳!”万军悚然,沿道之民,秋毫不犯。
此时张绣早已闻知曹操引兵又来,急发书报知刘表,使为后应,乃遣雷叙、张先二将出城迎敌,令新投谋士徐庶守城,两军相拒,阵势排成,张绣出马,指曹操而骂,曹操大怒,令徐晃出马,张绣令麾下大将张先出马迎敌,仅仅只战了三合,徐晃杀张先于马下,张绣军大败,曹操引军赶张绣至南阳城下。
张绣败入城中,闭门不出,曹操围城攻打,城上擂鼓不绝,炮石金汁弩箭其下,城壕大阔,水势尤深,急难近城,曹操令军士运土填壕,又用土布袋并柴薪草把相杂,来城边作凳梯,又立云梯,窥望城中,曹操自骑马绕城而视,如此三日,传令军士于西门角上堆垛柴薪,会集将士,就那里上城。
张绣不知曹操为何如此,便问道:“曹操此是之意?”
徐庶答道:“某在城上见曹操绕城观看三日,他见城东南角上有二色新旧不等之故鹿角,多半朽烂,意在此处容易进城,却虚去西北上积草,诈为声势,尽掣我城中之兵去守西北,今夜黑必扒东南角而进也。”
张绣问计道:“若是如此,如之奈何?”
徐庶笑道:“此极容易,日间尽拨百姓穿军衣号,虚守西北,令精壮之兵食饱轻衣,尽归东南屋内,夜间只教百姓去西北角上呐喊,任他扒城,一声鼓响,伏兵齐起,吾一人可当一百也,此可破曹矣!”张绣用徐庶只计,尽教百姓穿军衣,于城上呐喊。
云梯之上只望见西北上有人马,将其报入中军,曹操闻听,大喜道:“中吾计也!”
次日,曹操将精锐之兵都留存帐后,预备锹钁扒城器具,日间只用军攻西北角,城外城中呐喊不绝,至二更,乘夜引精壮之兵来东南角上,扒过壕去,砍倒鹿角,军人一齐扒到城中,城里亦无动静。
恰在此时,只听得西北角上喊声大起,东南缺内火把齐明,曹操军杀入,两下伏兵齐出,曹军的兵士急退,背后张绣亲自催马舞枪杀来,则见东南二门齐开,精兵突出,曹军大败,一拥而退,城外壕皆填满,杀到五更,曹军败走数十里,张绣收军马入城,所夺车马辎重极多,曹操收败军,查得折军五万余,吕虔,于禁俱各被伤。
徐庶见曹操败走,急发书去教刘表绝曹操后路,刘表得书信欲起兵,恰在此时,有人来报:“说孙策兵已屯湖口,因此未敢动兵。”
蒯良道:“孙策之兵已屯湖口,乃是曹操计,故借疑兵也,近日曹操新败,若不乘势剿灭,后患必然无穷,明公乘兵势之胜一击,曹操亦可破也。”
刘备令蔡瑁、张允统兵坚守各处隘口,率骁将吕公进兵安众,以绝曹操之后路,而令一面会张绣,张绣闻知刘辨已起兵,同徐庶引兵去袭曹操。
曹操军缓缓而行,行至襄城,到了淆水,曹操于马上大哭,众将问其故,曹操道:“吾思去年将吾典韦在此折了,不由不哭耳!”众皆留下眼泪。
曹操令就此屯兵,吊祭亡魂,宰牛杀马于淆河之上,祭享典韦,曹操再拜,大声痛哭,昏绝于地,众皆扶起,大小军校无不下泪,次祭曹安、曹民,末祭长男曹昂,又祭“绝影”宝马,次祭末于此处军士,祭奠完毕,营中军士皆哭声不绝,留连不忍便行。
忽荀彧差人来报:“刘表助张绣,兵屯安众,以绝归路!”
曹操答荀彧之书:“吾虽日行数里之遥,但已知贼来追吾,吾今策度已定,若到安众,必破张绣、刘表之军,君等勿忧。”率大军遂至安众地界。
刘表军已守险要,张绣随后引兵赶来,曹操令众军黑夜凿险开道,暗伏奇兵,天色微明,刘表,张俊军会合,见曹操兵少,疑曹操遁去,两军俱入险路击之。
曹操纵奇兵出,破刘表,张绣之兵,曹操得脱安众隘口,于隘外下寨,刘表与张绣各整贼兵相见,刘表道:“何期被曹操之奸计!”
张秀道:“容再图之。”
荀彧探知袁绍欲起兵犯许都,急发书报知曹操,书曰:“近人自冀州来报,说许攸和袁绍说:今将军粮足兵强,曹操南征未回,宜早乘虚以袭许都,奉迎天子,号令海内,此为上策,若不乘机破之,终被他擒,虽悔无益也。袁绍听之,却迟疑未决,彧请丞相还都,别作区处。”曹操得书心慌,即日整兵启程。
得知曹操率军北归,张绣、刘表起兵追袭,徐庶连连阻拦,张绣、刘表不听徐庶之言,引军追击曹操,结果被曹操设下的伏兵伏击,大败一场,两人引败兵而回,半路遇到徐庶,徐庶主张重整败军,再去追击曹操,刘表不信徐庶之言,为肯轻动麾下,张绣听从徐庶之言,重整旗鼓,率军追击曹操后军,曹操后军果然大败而走,张绣军小胜了一场,张绣对徐庶信服不已。
刘表见张绣果然打了胜仗,也都徐庶佩服不已,经徐庶一番高谈阔论,两下结为攻守同盟,唇齿之依,张绣据宛城,兵驻襄城,以御曹操率军来犯。
第1卷:叱咤三国 第75章:十败十胜论
第75章:十败十胜论
后军大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曹操处,曹操心惊不已,知道张绣军中必有高人,急引众将往后军,正逢后军的败军,败军中有一副将,来到曹操近前道:“丞相,若非有一路不知何处之军截住中路,我等尽掳矣。”
曹操慌问道:“救军者何人也?”
闻听此言,那人搠枪下马,来见曹操,曹操见此人生得身躯瘦健,筋骨轩昂,样貌堂堂,完完全全乃是一副儒将之风,大喜之余,更是生出喜爱之情。
咱们书中暗表一句:此人姓李名通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河南信阳西北)人也,以游侠名闻名于江汝地区,和同郡人陈恭起兵于朗陵,曾破黄巾曾立大功。
曹操问道:“姓字名谁?汝从何而来?”
李通道:“末将姓李名通字文达,近守汝南,闻丞相破张绣、刘表,特来接也。”
曹操欣喜地道:“赏金银三百,拜振威中郎将,守护汝南西界,以防刘表、张绣。”
“谢丞相。”李通谢而去。
曹操率军还许昌,荀彧等率众出迎,曹操入见天子刘协,言孙策破袁术有功,封为讨逆将军,赐爵吴侯,更遣使赍诏江东去,令孙策率军破刘表。
曹操下殿回归自己的府邸,众官皆聚于此,荀彧问道:“丞相到安众,何以知其必胜也?”
曹操笑道:“彼退无归路,必用死战,吾宽暗以图之,此孙子之玄妙也,吾以是知其胜也。”
“丞相高论。”荀彧拜服而去。
不一会儿,郭嘉入见,曹操道:“公来何暮也?”
郭嘉道:“适来袁绍使人致书上丞相,欲出兵攻幽州公孙续,求借粮借兵。”
曹操笑道:“吾闻绍图许昌,今知吾归,欲图公孙续,又向吾求粮索兵。”
袁绍使者呈上书信,曹操看书中之意,极骄极傲,令袁绍的使者且归馆驿安歇,随后问郭嘉道:“袁绍如此骄傲无状,吾将讨之,恨力不及耳。”
郭嘉道:“刘、项之不敌,公所知,汉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被汉祖擒之,惟智胜也,如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
“讲来。”曹操道。
“绍兵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失政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而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惟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惟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之士,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十胜之德,绍安可望也?”郭嘉道。
曹操大笑道:“如公所言,孤何德以勘之也!若此,绍可图也。”
郭嘉道:“徐州吕布,实心腹之大患也,今绍北征公孙续,利益牵扯左傲冉,其必然去攻袁绍,乘此二人远去,不若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冉,未为晚矣,若先图绍,吕布必来救援,许昌为祸不浅矣!”
“嗯,正当如此。”曹操道:“奉孝,你退下吧。”
“是。”郭嘉走了。
当天夜里,曹操便召荀彧入后堂,问道:“汝知袁绍动静乎?”
荀彧道:“今日有使至,不知何事?”
曹操将书信给荀彧,令其看之,荀彧看毕道:“绍辞语大不逊也!”
曹操道:“吾欲兴兵讨之,恨力不及耳,奈何?”
荀彧道:“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必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惟袁绍耳。绍外貌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心。公明达不拘,惟才所宜,此度胜也。绍持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仗义征伐,谁敢不从?袁绍之辈,何能为用哉!”
曹操道:“卿颂吾德,何以当之?然此可兴兵征伐!”
荀彧道:“未可!今吕布尚在徐州,常怀不仁,欲伐袁绍,布必乘虚,不如以书安袁绍之心,加绍显官,许粮千斛,乘彼有事于公孙续之时,先灭吕布,中原十有六也,然后绍一举可擒也。”
曹操抚掌大笑道:“奉孝之机,文若之智,虽陈平、张良,何可比也!”
曹操下东征吕布之意,荀彧道:“可先使人往刘备处,计会为内应,待其回报,方得动兵。”
次日清早,厚待袁绍之使,奏加袁绍为大将军、太尉之职,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更密书报:“公可讨公孙续,后当应之。”遣其使而回,袁绍大喜,遂议进兵讨伐公孙续。
并州晋阳左府。
左傲冉刚刚回到并州的家,家人便告知,有汉室宗亲之后刘基引两名文士求见,还有以身故的名士许劭之兄许虔带着弟之子求见,更有吴郡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求见,已经在驿馆中等候多日了。
第1卷:叱咤三国 第76章:凡对吾主不敬者死!
第76章:凡对吾主不敬者死!
得了家人的禀告,左傲冉就开始寻思起来,严白虎不是应该死了吗?怎么跑到自己的地盘来了?王朗不就是那个被诸葛孔明骂死的老人家嘛!被孙策打败之后来投自己?嗯,有可能,毕竟他的好友华歆在自己这,可惜许劭死了,否则若是他来,必定能为自己来带不小的名声,刘基是刘繇的儿子,自己好像和他没有什么交情啊!?来拜访自己干什么呢?不想那么多了,见了也就知道了。
“蒋义渠啊!你去将王朗、严白虎和刘基请来,在引着许虔到后堂,我一会儿就去见他。”左傲冉吩咐道。
“是。”蒋义渠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有人引着王朗、严白虎、刘基和两名文士来了,各自施礼之后分宾主落座,刘基第一个起身,向左傲冉施礼道:“小侄刘基,久闻叔父大名,今日特来拜见,这两位是先父的谋士,是仪、孙邵两位先生。”
是仪和孙邵一齐起身施礼道:“见过左元帅。”
“两位先生请坐。”左傲冉微微起身还礼道。
“严白虎见过左元帅。”严白虎起身道。
“下官会稽太守,见过左元帅。”王朗也起身道。
左傲冉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道:“几位要见我左傲冉,不知所谓何事啊?”
“我与孙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却率军攻我乌程,杀我兄弟严舆,冒昧拜访元帅,乃是希望元帅能够主持公道,或是借些兵马于白虎,白虎要于孙策决一死战。”严白虎道。
左傲冉轻笑了一声道:“严白虎啊严白虎!你盘踞乌程,聚众万余,自称东吴德王,乃是反叛朝廷,孙将军讨伐于你,那乃是理所应当,若换做我,我也伐你!”
严白虎一下子就傻了,王朗其忙起身,一拉身旁的严白虎,笑呵呵地道:“左元帅所言极是,然那孙策目无王法,就连我这个朝廷任命的会稽太守也要一起讨伐,此实乃孙策之过,罪不可赦啊!”
左傲冉再次轻笑一声道:“你王朗包庇反贼严白虎,孙将军率众伐你,更是理所以当,若非看在子鱼的面上,我早就把你送进大牢了。”
王朗一听左傲冉话,当时也傻了,他万没想到,左傲冉会有这般说辞,一下子就把自己说成了反贼一伙,而那孙策却成了堂堂正正的天朝之师了!
“哈哈哈!!!”是仪突然起身大笑道:“吾曾闻一言,今日终得证也!还请元帅赐吾等项上一刀,只求元帅能够赠我等每人一具棺材,足矣!”
左傲冉还没搭话呢,孙邵也起身道:“昔日闻左元帅何等为国,今日一见,不过如此尔!我孙邵在此说句不敬的话,实乃我家少主眼瞎,竟来投你左傲冉!”
“既然左元帅视我等为反贼叛逆,不愿与虎踞江东的孙氏为敌,那我等只好就此离去,另求明主投效,以灭逆贼孙策!”王朗也被二人说通了,当即插言道。
“嗯!王太守说得极是,吾曾问曹丞相求才若渴,不分贵贱高低,均可录用,我等不如去投曹丞相,省得在此碍了他人的眼!”严白虎起身道。
“怎么?!”左傲冉把眉毛一挑,一对虎目一瞪,注视着几人道:“你们将我左傲冉的府邸当成什么了?是扬州刺史的府衙,还是会稽的王府,又或是乌程的贼寨?!难道我左府就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菜市口嘛!?!”
左傲冉发火,可谓是非同小可啊!府内的卫兵“呼啦”一下子涌进了大厅,蒋义渠更是举着一对巨锤,站在门口大声的喝喊道:“凡对吾主不敬者——死!”
在场的众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锤啊!都被吓傻了眼,王朗急忙解释道:“左元帅请息怒!左元帅请息怒!常言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嘛!元帅不要动怒才是,动怒伤身啊!”
左傲冉挥了挥手道:“谁让你们进来的,没看见我在谈事吗?都给我出去,别看你随我征战十多年,立下的功劳能够写满一本功劳册,但下次在敢闯进会客厅,我依然定斩不饶,自己去领二十军杖!”
“遵命!”蒋义渠愕然地抱拳禀手道。
“小侄刘基乃是汉室宗亲,家父更是扬州刺史,当初孙策还在反贼袁术麾下助纣为虐,便征伐我父,我父奋起反抗,然兵微将寡之下,我父是屡败屡战,最终病逝,小侄无力维持扬州基业,只能到此求助于大汉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子金梁左叔父您,还望左叔父能够为小侄主持公道。”
“哈哈!”左傲冉大笑道:“好!好一个屡败屡战!贤侄的文采绝对不亚于贤侄你的口才,我左傲冉随于汝父无有交情,然刘公却是汉之宗亲,吾亦乃皇亲国戚,焉有不伸援手之理?不过染指江东,非一日之功啊!但不知贤侄与众位愿意在我左傲冉麾下效力否?”
“正题!这才是今日之正题啊!”是仪道。
孙邵亦道:“左元帅说来说去,还是有一统大汉之心啊!”
“长绪先生此话何意?”左傲冉问道。
“咳咳!”孙邵咳嗽了一声,看着左傲冉笑道:“你我之心皆知,何用明说乎?”
“我之心意汝知乎?哈哈!可笑!可笑!可笑至极啊!”左傲冉扶案道。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策有虎踞江东之意,袁绍占据二州之地,皆有一统天下,取汉而自立之心,然元帅身居高位,更是皇亲国戚,手中掌控重兵,占据京师洛阳,又有先帝长子皇子辨在手,一扫天下群雄,只是时间问题,难道元帅就没有别的心思吗?”孙邵饶有兴致地看着左傲冉道。
“难道长绪先生认为我会做董卓第二?”左傲冉看着孙邵道。
孙邵本想在说些什么,却被是仪拉了拉,孙邵看是仪摇了摇头,知道是仪这是让自己不要再往下说了,孙邵只要轻叹一声道:“我孙绍之才可为丞相,然元帅若无一统天下之心,邵不会拜元帅为主公,只能口称将军。”孙邵说完此话,当下深深一拜。
“仪亦是如此。”是仪也深深一拜道。
“狂妄!”王朗心里暗暗道:“这两个人真是狂妄到了极点,一点自知自明都没有,就连自己也不敢这么说,你们俩竟然如此的自负,真是千古难见啊!”
左傲冉也是轻笑了一声,心里暗道:“还丞相之才呢?你们俩难不成还有诸葛孔明之才?我倒要看看,你们俩到底有多少才学。”想到这里,左傲冉道:“那本帅便子羽、长绪两位先生有何大才了?”
“任凭将军调度!”孙邵、是仪一齐道。
“好!我就等两位先生这句话呢!”左傲冉挥手道:“来人啊!”
从屋外转出了何仪,来到左傲冉的近前,跪在地上道:“主公有何吩咐?”
第1卷:叱咤三国 第77章: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第77章: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点齐三百护卫军,明日一早护卫两位先生至长安,以后长安的民政全归这两位先生,李文侯就和彻里吉一同掌管军政,不久以后我在…嗯?王太守啊!你愿为本帅效力吗?”左傲冉的令刚下到一半,突然问了王朗这么一句。
王朗怎么说也算名士,还能听不出左傲冉话中的意思吗?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同意,很有可能就有掌控长安的整体军政大权,那长安可远胜会稽数十倍啊!当即王朗就道:“朗此来便是投效元帅,当然愿意在元帅麾下效力了,怕的只是元帅不肯收。”
“明日一早点齐五百护卫军,先送孙邵、是仪两位先生至洛阳掌管民政,再送王朗大人到长安掌管民政,李文侯和彻里吉就全心掌管军政吧,两地最后的军政大权掌管者我会尽快决定的,好了,三位下去歇息吧,明日还要远行呢。”左傲冉挥了挥手道。
“是。”何仪起身离去。
孙邵、是仪、王朗三人施礼道:“我们下去了。”
三走后,刘基起身道:“小侄非背后多嘴之人,孙邵、是仪先是劝我投刘表,后又劝我顺孙策,途径兖州的时候有让我投曹操,过冀州时有让我投袁绍,每每必以言语激我,若非我与子义交厚,子义又常说左元帅之事迹,恐小侄早就投了他人了。”
左傲冉微微一笑道:“贤侄看得不明啊!此二人若是真有心他归,早就离贤侄而去了。”
“左叔父的意思是,他们二人在试探贤侄?”刘基惊异地说道。
左傲冉点了点头道:“正是!”
“先父尚在时,常说此二人有大才,却不为其所用,如今看来是真的了。”刘基黯然地说道。
“此二人是否真的有大才,用不了多久我就会一清二楚。”左傲冉自信满满地说道。
“若果真有真才实学呢?”刘基问道。
左傲冉呵呵一笑道:“我便重用此二人!”
“左叔父刚刚没有真的动怒,是吧?”刘基试探地问道。
“当没有了,哈哈!”左傲冉微微一笑道:“方才闻听,贤侄说与子义交厚?”
“是的,小侄的一身武艺多是从子义那学来的,若不是我父身染重病,笮融、薛礼叛乱,子义也不至于被困泾县,而又被孙策所擒,若有子义在,小侄何惧孙策!”刘基感慨地说道。
左傲冉问道:“如今子义如何了?”
“已经投效孙策了!”刘基无奈地说道。
左傲冉打了个哀声道:“可惜!可惜啊!”
“子义昔日尚在我父军中时,常常说起左叔父之光荣事迹,特别是子义他亲身经历的北海解围,先是一战挫敌之锐气,而后查知地方缺粮,以一句之身入敌营,说十数万众来归,这是何等的壮举啊!只可惜贤侄没有亲眼见证啊!”刘基道。
“此等小事儿,若贤侄还想亲眼见证此等事情,可随我左右,他日兵锋直指江东时,贤侄可为先锋大将!”左傲冉郑重的说道。
刘基起身抱拳道:“敢不效命!”
“何曼啊!送刘贤侄下去歇息吧!”左傲冉道。
“小侄告辞!”刘基起身告辞,由何曼领着下去歇息了。
最后这个大堂里就剩左傲冉和严白虎了,左傲冉品着香茶,悠然自得,最后严白虎终于忍不住了,起身抱拳禀手道:“严白虎乃山野走寇,入不得左元帅法眼,今日就此告别!”
在严白虎看来,左傲冉是极度的看不起自己,原因无它,刘基乃是汉室宗亲之后,王朗乃是会稽太守,孙邵、是仪更是名士,而自己呢,乃是一山中之盗匪,左傲冉这个堂堂大元帅当然要“另眼相看”了!
“哈哈哈!”左傲冉大笑道:“严白虎啊严白虎!看来你是不知道我左傲冉是靠什么气得家啊!”
“此话何解?”严白虎站住了,转身问道。
左傲冉看着严白虎道:“想要我重用你不难,只要你肯真心投效,我必让你声名显赫,位居王侯之列,你信也不信?”
“我严白虎无德无望,只是一小小山贼头目,若元帅看得起,必然效死力,哪怕是肝脑涂地,也再说不辞,只求元帅能够为吾弟报仇,兵锋直指江东时,使白虎引一军,白虎之愿足矣!”严白虎跪倒在地道。
左傲冉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让你韬光隐晦八年,你愿意否?”
“愿意!”严白虎毫不犹豫地道。
左傲冉拿起笔,在一张纸上一顿乱画,完事后交给了严白虎,而后道:“明日我派人送你到人间地狱,你到兵符印信坊制造龙凤两块印信,一块自己戴在身上,一块交给我,你在从自己组建一支三千人的部曲,我命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或是西厂,你为锦衣卫总指挥使,麾下人马有你自己统招,但我要告诉你,一年之内招齐,两年之内训练完毕,我要他们各个都是以一敌十的料,哪怕是百人将亦可,你明白吗?”
“明白!”严白虎道。
“组建完毕之后,你便率众隐匿于府中,位居三总管,你的麾下成家丁,但见凤令现,无论是何人手掌此物,你都要完全的听命于他,你就是我左傲冉最后的王牌,你明白吗?”左傲冉看着严白虎道。
“明白!”严白虎激动地道。
左傲冉挥了挥手道:“好了,你先下去歇息吧!”
“遵命,主公!”严白虎道。
徐州。
曹操与刘备以暗使想通,使者却被陈宫所捕,得知此事的吕布大怒,先使陈宫、臧霸二人结连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四人,东取山东兖州诸郡,高顺、张辽取沛城攻刘备,宋宪、魏续西取汝、颍之地,其自总中军,为三路救应使。
陈宫、高顺、张辽等出徐州,有人早入小沛报知刘备,刘备急聚众人商议,孙乾道:“可先告急于曹公,其后主公坚守城廓,以待曹丞相之援兵。”
刘备问道:“谁可去虚度告急?”
阶下一人走出来道:“某愿往。”
此人非是别人,乃是刘备的同乡,此人姓简名雍字宪和,简雍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简雍慷慨飘逸,善能舌辩,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有劳寇和了。”刘备道。
孙乾起身道:“徐州本是主公之基业,被哨小之徒吕布窃之,今又引虎驱狼,恐豺狼吕布亡,徐州又被恶虎曹操所得,到时主公仅仅是为他人再做一次嫁衣,空欢喜一场啊!”
“公祐先生何有妙计?”刘备问道。
孙乾直言道:“主公可写一封书信,派人送往并州左元帅处,左元帅与主公交善,更是主公之师弟,必然引兵来击吕布,虽为远援,却可震慑曹操,只要在曹操击退吕布之前到达徐州,主公便可安然做领徐州牧。”
刘备点了点头道:“此计可行啊!那就劳烦公祐先生走一趟!”
“此计乃是乾所出,乾自当往之。”孙乾道。
简雍、孙乾离开小沛,刘备就开始整顿守城器械,白寿、丁立、苟璋守南门,马玉、阎芝、毛仁宣守北门,关羽、邓铜、韩暹守西门,张飞、波才、彭脱守东门,其自为四门接应,因糜竺以妹糜贞嫁与刘备为次妻,便以家僮十余人,金帛粮食资给用费,刘备与糜竺有郎舅之亲,故令糜竺和其弟糜芳守护中军,保着老小。
第1卷:叱咤三国 第78章:夏侯拔矢啖睛
第78章:夏侯拔矢啖睛
许虔叔侄俩在左傲冉麾下发挥不出他们的热量,左傲冉便写了道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