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夫当国-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军急于求成,如今西南阵地虽然危急,可毕竟还没有打下来,但日军这会儿就开始分兵进攻咱们的主阵地,摆明是心急想要一口气把我们打崩溃。既然如此,我料定日军的西路部队拿下咱们侧翼阵地后,不一定会夹攻主阵地,而是会趁势直逼城内。眼下,我们恰恰就是要把握好这一点。”过了一会儿之后,张鼎文语重心长的再次开口说道。
“唉,罢了。你说的对,现在沉不住气的是小鬼子才对。他们看到我们西南阵地主动撤退,十之八九会以为我们受不住他们强大攻势的压力,极有可能会趁势追击到城内来。张参谋,你现在亲自组织城中剩下的人马开始着手巷战布防。一旦准备的差不多了,我会下令西南阵地撤防。咱们就赌上这一把吧。”赵山河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最终做出了决定。
其他人虽然觉得很冒险,可是也没有任何人出言反对。既然是危急时刻,铤而走险是在所难免的事,更何况众人都很清楚日军急切进攻的心态,未尝没有把握。
随即,司令部这边马上着手开始行动。除了张鼎文外出去组织城中巷战布防之外,赵山河还安排了几名军官前往城内提前疏散民众,或组织民众参与巷战布防。一切都交代下去后,他又与第二师师部取得联系,通知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田文烈听说了消息后,惊诧之余竟亲自跑到第一旅司令部来见赵山河,再三要求赵山河不许轻易撤防西南阵地。第二师前前后后抽调前往西南阵地已经不下两个营的兵力,这会儿整个南边阵地都在吃紧,就这么选择撤退,还不如一早就不坚守。
赵山河无奈之下,只要又费尽口舌来晓以利害。哪怕最后田文烈仍然不答应,赵山河还是摆出一副坚持的态度,索性跟田文烈翻脸来谈此事。两边闹得不欢而散,然而田文烈也实在没有办法,大敌当前若是连内部都不团结的话,这仗才真是没办法打下去了,于是调派兵力协助盖州城内布防,不在话下。
一个钟头之后,盖州城内的布防尚且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考虑到西南阵地的撤防也是需要一些时间,因此赵山河按照计划派出三个传令兵赶赴前线下达命令,同时也接连派发了好几封电文到主阵地那边,要求主阵地的守军做好换防的准备。
只是传令兵和电报才刚刚发出去,西南阵地那边很快就传来消息,阵地已经失手。
驻防西南阵地的几个营受不住日军高强度的轮番进攻,肉搏战时消耗了大量了生力力量,而且陆续失守的堑壕成为双方杀伤最集中的地方,比起日军有熟练的作战经验,中国士兵大多也只能抱着必死的心态来拼命。
其实从下午开始,侧翼阵地这边的优劣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天色越来越暗,日军眼见占据优势,士气上是凶猛无比,相反中国士兵这边却是愈发显得低落。
随着西南阵地告失的消息传来,从西南先行撤回来的伤兵也陆续进程。
负责殿后的是前后六个营还能继续作战的散兵,由孙连仲负责组织起来,以一种递减形式来相互掩护来进行后撤。这会儿还算能起到一些作用,不至于一到阵地失守就全面溃不成军。等到伤兵都能撤进成内,可见这次撤退还算是很成功的。
赵山河急忙要求第二师炮兵部队向西南阵地提供火力压制,遏制日军汹涌进攻的势头。
炮兵团抽调了十门火炮转向西南方向,标尺瞄准到之前阵地的方位,进行了一连串的零散火力打击。炮兵的火力多少是起到了一些作用,而且在英国和德国外籍军事顾问的教导之下,炮兵部队也是清楚意识到阵地失陷之后的一段黄金轰炸时间。
到了晚上七点钟,天色几乎完全暗了下来。
西南阵地的失守一时间造成的最大压力,还是主阵地需要仓促的分兵来填补与侧翼阵地之间的交通通道。对于先是分兵驰援西南阵地,现在又正在与面临日军的正面强攻,主阵地上的官兵们处境不可不谓是十分困难。
赵山河和田文烈都很清楚,能够按照之前预计的计划来进行,关键还是要看主阵地上的部队是否能够挺过今明两天。于是无论是第一旅司令部还是第二师师部,这会儿都连续派发了多封电文到主阵地,要求阵地守军无论如何都要咬紧牙关坚守下来。
不仅如此,第二师还从东部几个压力不大的阵地上另行抽调了一些零散兵力,补充到主阵地这边,尽管这点兵力数量不多,但聊胜于无。
第96章,告一段落
入夜时分,营口统X战司令部这才收到盖州发来的电文,告知西南阵地已经失守,目前第一旅和第二师在盖州城内南郊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个消息并没有让袁肃感到惊讶,毕竟按照前线的战况,侧翼阵地的失守似乎是迟早的事情。对于他来说,自己现在更多的是感到失望。
他不知道盖州组织巷战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按常理来说巷战确实是拖延敌军进军速度的好办法,可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在于麾下士兵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巷战是需要高度灵活和变通的战术,也不知道第一旅能有多少基层士官可以带领麾下有效的组织迎敌作战。
“给第二旅和警备团发去命令,告知他们目前盖州的情况,让他们改变之前的增援计划,尽快与第二师或者第一旅取得联系,确定更合适的增援方案。”在放下电文后,袁肃暂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考虑到更切实际的问题。
一名侍从官记下袁肃的命令之后,立刻跑向通讯室安排传达工作。
几名参谋官正围在地图台周边,按照刚刚发来的最新消息来标记地图,只是这会儿每个人的脸色都比之前要更显得沉重。
“司令,盖州西南阵地失守,如果第一旅和第二师能在城中拖住日军,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就只怕失去一处阵地而牵动整个盖州防线,以日军这样进攻的速度来看,很难保证盖州防线还能坚持多久。”一名参谋官在看过地图上最新标注的情况之后,忍不住开口说道。
“实在太快了,这才两天的时间,盖州防线竟然被打击成这样的地步。起手就打成这样,还能拿什么向外界去交代?”另外一名参谋官补充的说道。
不得不说,这场战争一开始打的这么糟糕,无法向外界做出一个交代是很重要的一点。
就算袁肃没有寄希望于英法列强来向日本施压,但是很显然北洋政府自上而下的官僚们,多多少少是希望中央军在辽东这边打出一些样子来,最最起码不要打得太难看,然后才有底气在外交上做出一些博弈。
事实上哪怕丢掉整个盖州防线,对于袁肃来说也不会彻底失去希望。没了盖州还有营口,等日军打到营口时,梁家屯和哈达碑防线上的军队完全可以趁机主动出击,深入辽东腹地杀一个回马枪。到时候战况会变的怎么样谁也说不准。
关键就在于前期太快的失利,会在大局上给整个北洋政府造成重大压力。
日军之所以现在不敢轻易扩大战争规模,就是担心英法列强的干涉,如果辽东战事进展的够顺利,弄不好还会取得英法列强的默许,索性让日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这一点才是让袁肃感到更困扰的一点。
在赵山河发回到营口的电文里,简单阐述了巷战的作战思路。对此袁肃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但考虑到目前的情势,也是希望盖州防线的主阵地能坚守下来,等到营口这边的援军开抵之后,自然还有多坚守几天或者更久的希望。
想了一阵之后,他立刻安排了一通到盖州的电话,亲自叮嘱赵山河和田文烈无论如何要将盖州防线坚守下去,尤其是主阵地的防守,哪怕以人换地也要阻止日军前进半步。
这似乎是一个只有一时冲动而没有战术的命令,但事实上摆在眼前的战术,就是要坚守住盖州防线的主阵地,然后吸引日军绕道进入盖州城,从而才能执行巷战计划和利用双面战线来给日军的进攻制造更多的压力。
因此,营口总司令部这边也只能继续向赵山河和第二师各部施压!
盖州的战火直到深夜一点钟时才渐渐停息,日军进攻西南阵地的部队在拿下阵地后,便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快速的收拾阵地并规避中国炮兵的零散炮火制压。而进攻正南方主阵地的另外一路日军,则断断续续发动了好几次最后的抢攻,最终还是在主阵地强大的重机枪火力压制下去,无可奈何的撤退下拉。
当电报发送到营口时,袁肃这边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来日军这一天的强攻也消耗了不少元气,再者深更半夜的冲阵作战十分不利,索性也就放弃了。
不光是营口总司令部松了一口气,整个盖州防线也都艰难的松了一口气。
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无时无刻不是面对高伤亡的作战,每一个被调往前线支援的士兵,无一不是鼓足了百分之两百的勇气才能站到火线上。当然,其中也不乏有懦弱胆怯者,要么想要逃跑,要么哭爹喊娘。赵山河下令处决了三名情节严重者,这才稍微稳定了一些军心。倒是第二师这边老兵居多,此类情况不算太严重。
袁肃一直忙到凌晨三点钟才勉强卧下休息了一阵,然而盖州这边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休息时间。一天的艰难鏖战留下许多烂摊子要收拾,不仅要抓紧时间来布置巷战的防线,同时还要重新整顿整个前沿阵地的布防,确保主阵地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绝不能让西南侧翼阵地的日军截断盖州城与主阵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除此之外,最困扰盖州防线的反而是后勤因素,一天作战下来的伤亡人数直线飙升,别说有许多伤员没能来得及转移回来,要么是被日军俘虏,要么是被自己人的炮火误杀。只说已经撤退回来的伤员人数已经是一份极大的负担。
中央第一兵团在战地医疗体制上已经算是全北洋军中最完善的部队,袁肃是花了极大的经费和人力来打造战地医疗系统,虽然原来计划每个营级单位都要配置一个战地救护所、团级单位要配置一个战地医院,这个指标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全部实现。但在军医培养和团旅级战地医院建设方面,还是有了一定成效。
即便如此,相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战地救援体制,袁肃麾下的部队还是相隔有一定距离。
盖州城后方聚集的这一大批伤员,使得第一旅以及麾下各团的战地救护资源一下子达到了饱和。更无奈的是田文烈的第二师尽管是老字号北洋军,却也没有完善的战地医院制度,因此不少第二师的伤兵同样要转移到第一旅这边来安置。
因此医疗资源的匮乏,许多大型的抢救手术只能改为快速简单的治疗,以至于本来可以治愈的伤势会留下后遗症,本来能够保全的肢体创伤却要直接采取截肢。
赵山河实在是抽不出多余的人力来输送伤员到营口,也只能等到营口派遣而来的援军抵达后,由援军分出一部分后勤人力来协助第一旅这边转移伤员到大后方。
第97章,日军困境
对于日军第五师团而言,这一天下来的作战同样是不算太顺利。
当然,这个所谓的“不算太顺利”还是相对于战前对进攻进程的预想而言。自从前天发起进攻,到今天已经过了两天时间,第五师团费了许多功夫、付出了超出预想中的伤亡,也才仅仅只有取得了战场上一点的进展,实在是大失所望。
在集中优势兵力轮番进攻中国守军的侧翼阵地,通过短程掷弹筒和抢攻战壕主动发起白刃战,对侧翼阵地的中国守军确实造成了不少打击。既然是集中火力进攻一个焦点,第五师团自然是早就做好了交叉杀伤的准备。
利用今天一点的进攻,在侧翼阵地这边正面击溃了中国守军好几支援军部队,成功制造了生力上的杀伤,也适时的分散了其他阵地上的兵力。本以为可以利用这个契机,直接一鼓作气抢攻中国守军的主阵地,却没想到再分散兵力之后的主阵地,依然有极其强悍的反击火力。面对中国炮兵不在乎炮弹的轰击,以及许多阵地重机枪阻击火力,日军对主阵地的进攻复出了极大的代价,并且同样因为之前分散兵力而未能撼动主阵地分毫。
不得不承认,抢攻主阵地的临时决定是一个失误的判断,也是一次失误的决定。在整体作战上或许给中国守军造成了一阵极大的压力,但从长远角度上来说,此次作战先是集中兵力在侧翼阵地,之后又调动后备兵力抢攻主阵地,结果未能到达预期效果,反而使得全军上下因为昨天一战而疲惫不堪。
从长远角度来说,抢攻主阵地非但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相反拖累了全军作战的计划。
并且因为抢攻主阵地而造成的人员伤亡,集合进攻侧翼阵地的人员伤亡,合计的总数量根本是得不偿失。
远在金州的第五师团临时司令部里,师团长大谷喜久藏看完副官送来的伤亡统计报告,眉宇间的皱纹愈发明显了起来。今天一天的作战伤亡,算上第一天进攻的伤亡,到目前位置已经有了五百八十人的阵亡,将近两千人的受伤,这个数字实在太惨重。
他自然是知道中国军队很希望在一开始就能打出漂亮的防守战,如此一来也好向北洋政府和国内以及国际上做出一个交代,让中国在外交立场上获得更多的资本。但是他却不能确定,花了两天的时间、付出两千五百人的伤亡代价,却仅仅只攻破盖州防线一角,这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究竟应该算什么意义?
不管中国怎么来考虑这个问题,运气好的话,第五师团这一天的强硬攻势或多或少让中国守军感到了严重的威胁。可即便如此,身为师团长的他还是对自己的此次作战很失望。
放下伤亡统计报告,大谷喜久藏来到参谋作战室,表情和语气都很凝重的说道:“支那人能打出将近一比一的伤亡比率的防守战,这实在是让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作战下去,以支那人在辽东这边部署的兵力来看,哪怕是硬磨也能完全拖垮我们。”
总参谋长福田雅太郎脸色低沉,语气同样不轻的说道:“根据情报显示,支那人在盖州的布防,算上前后支援的后续部队,已经超过了两万人的兵力。而且我相信支那人经过今天的重创,一定还会从营口继续向盖州增援。若是以一比一的伤亡来继续作战,我们的的确确是耗不过支那人。但是我相信前期的高伤亡只是一时的事情,只要我们打开盖州这个缺口,后面的作战一定会比现在更加顺利。”
第五师团前期作战计划全部是出自福田雅太郎这位总参谋长之手,说起要承担作战不利的责任,这位福田雅太郎总参谋长自然也是难逃其咎。不过早在做出这样的计划之前,他是有自己的盘算,而且自己的盘算与师团长大谷喜久藏更加深刻。
对于攻防战来说,进攻部队能冒着敌人强大的火力和阵防优势,还能以一比一的伤亡来占据优势,这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情况。
在此次辽东作战上面,他是一点都没有低估中国军队的防守能力,所以就目前的战损来说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相比较而言,他反而认为大谷喜久藏更偏重于作战带来的政治意义,所以才会如此斤斤计较战场上的得失,同时也才会如此急于求成。
就在这时,一旁的参谋副官大久保公治缓缓叹了一口气,意味深远的说道:“若是我们以这样惨重的代价才打开盖州这个缺口,那接下来哪里还有足够的底气进攻营口和鞍山呢?我认为我们应该调整一下目前作战的思路,不应该在跟支那人在正面上硬磨消耗,这样于我们实在不利。”
大谷喜久藏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其事的说道:“我们还是太低谷支那人的防守能力。如果想要尽快击溃支那人,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教训,或许我们确实应该立刻改变作战的方式。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应该只局限于我们第五师团来出击作战,更应该说服十八师团和朝鲜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眼下第十八师团还在旅顺待命,仅仅是派遣了部分炮兵、侦察兵和辎重部队的支援,实在是大题小做。”
大久保公治沉思了片刻,迟疑的说道:“可是,十八师团还得为进攻青岛来做准备,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青岛,而不是辽东。哪怕我们在辽东攻克再多的城镇,等到在外交谈判桌上开始谈判时,这些地方最终肯定还是要退还回去。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却得不到应得的利益,这始终是不划算的作战结果。”
这番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第五师团是为了一时意气,并且捍卫大日本帝国亚洲强国的地位,所以才会冒着极大的风险发起这场战争。
说到底,第五师团所进行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是在为第十八师团来做嫁衣。
在座众人都很明白很明白大谷喜久藏和大久保公治的意思,前者是希望策动第十八师团来一起发起进攻,后者表面上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显而易见同样是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调集更多的兵力来打这一场战争。
“司令阁下,总参谋长阁下,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求十八师团提供正面战场上的作战支援,而不是一些后勤上的支援。哪怕调派两个联队前来助阵,也会加快我们在前线的作战步伐。”
“是的,我也赞同这一点。非常之事当行非常之手段,只要我们能尽快重创支那人,一旦结束战争之后,还会有充足的时间给十八师团进行调整。”
“再说了,更何况现在中德正在进行青岛主权交接,说不定德国人很快就会撤出青岛。到那时候,对青岛的作战实际上的威胁并不大,甚至完全只需要从中国人手里进行外交移交手续即可,十八师团也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
众参谋官和师团司令部的一些部官纷纷发表看法,他们的看法不约而同的都是一致赞成大谷喜久藏的意思。
“司令阁下,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尚且不宜调动十八师团。且不说神尾阁下对此次出兵辽东有诸多不满,再者中德的确在进行青岛主权移交,可也没有进一步确定德国驻军何时撤离。抛开这一点不说,单单我们才开战两天时间就需要额外的增援,于国际声势上必会有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提防支那人会从其他防线上主动出兵,到时候还需要十八师团来进行策应和保障才是。”面对众人一致的意思,总参谋长福田雅太郎掷地有声的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
【多谢各位大大的打赏和支持。关于更新方面,目前能够确保的是一日两更,毕竟这本书的情况与上本书大有不同,写作心态上确实很有影响。不过我也会继续努力。另外目前与编辑商议正在筹备新书,新书开头在反复斟酌修改,所以也需要分散一些心力。还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见谅,也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继续支持!】
第98章,登陆作战
“支那人怎么敢主动出击?如果他们把事情闹大,照样没办法向英法两国做交代!”
“是啊,他们从一开始就摆出防守的姿态,如果真的有胆量进攻,那就在开战之前就应该有所行动了才是。”
“支那人一旦主动开始进攻,那这场战争的性质就彻底改变了。胆小的北洋政府根本不敢把事情闹大,他们从一开始就害怕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军事制裁。”
其他参谋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他们大部分人眼中,几经波折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昔日令人畏惧的天朝上国,相反已经变得毫无斗志和信心。这不仅是中国X政府的写照,更是中国自上而下民众的写照。
就算不计较这些因素,现如今日本是协约国的成员国之一,第三舰队正在组织赶赴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只要中国单方面把事情闹大,打破这层窗户纸单凭协约国的同盟协议,无论如何英法俄三国都必须做出一个交代。
“诸位,连中国人不会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西方列强上面,难道我们大日本帝国还会蠢到考虑这一步吗?”福田雅太郎大声的呵斥道。
待见福田雅太郎如此严肃的模样,众人不禁有些吃惊,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大谷喜久藏只是拧着眉头沉默不语,一时没有做过多的评价。不过在他的心理却还是隐隐约约的觉得,福田雅太郎是在为之前部署的作战计划的不如意而做掩饰罢了。
福田雅太郎是论年纪和资历虽然要比大谷喜久藏差一些,但是早年是参加过甲午战争,之后一段时间尽管没有参加日俄战争,但也是在德国军事学院进修并且于大使馆担任武官。相对于那些常年只把目光局限于亚洲的老牌将领们而言,他旅居欧洲多年,在视界和大局观上自然要显得更为全面一些。
在他看来,既然开战那就一定要坚持这是一场战争,至于什么“局部冲突”、“外交压力”、“国际背景”什么的,全部都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所以从始至终他并不是很在乎伤亡情况,只在乎作战的进站和整个战局的影响。
不过即便他一个人这么认为,然而整个师团上下却都心急想吃热豆腐,自己也无能为力。
虽然大谷喜久藏没有多说什么,福田雅太郎还是能从对方的脸色上看出一些端倪,于是他随即又说道:“即便要改变作战方式,我们目前尚且还有优势,无非就是希望能更快的完成作战目的。如此的话,我倒是有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
大谷喜久藏不动声色的问道:“说说看。”
福田雅太郎正色的说道:“我们大可采取十八师团进攻青岛的办法,全面利用第二舰队的海军援助,发动登陆作战,直取营口。第二舰队海上的炮火之强,绝非支那人能够应付,到时候只要有一支部队在营口登陆,配合第二舰队的密集火力和盖州这边正面的进攻,支那防线根本无从承受这双方面的压力。”
听完福田雅太郎的话之后,大谷喜久藏沉思了片刻,他承认这个作战方式是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一点,毕竟登陆作战是十八师团的预备进攻青岛的战术运用,更何况相关的物资也都在十八师团掌握之中。既然现在策动十八师团驰援战场有诸多麻烦,倒不如借用十八师团的物资发起登陆作战,出其不意兵临营口城下,确实要比正面死磕要强的多。
在一旁的大久保公治若有所思的说道:“登陆作战的确能奇袭制胜,我也相信支那人在这边方面欠缺足够的防备。以盖州目前的情况,营口必然会分兵支援,所以可以说营口的防守已经很薄弱了。但有一点不得不考虑,准备登录作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前前后后的筹备工作,抛开一些冗余程序不算,最快也要五、六天。这……”
默然许久,大谷喜久藏没有再考虑那么多,直接说道:“今晚将登陆作战的方案拟定出来,明天开始抽调部分部队返回旅顺,进行登陆作战的前期筹备,务必在四天之内完成所有准备。我要在第五天清晨发动对营口的登陆作战。”
对于这项命令,多少是有些让人吃惊,没有任何站前预估和讨论,直接便确定这一项高难度的作战,其中肯定会有让人不放心的地方。不过考虑到目前盖州这边已经占据了一定优势,完全有多余的兵力空出来,索性做两手准备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随即,大谷喜久藏又正式开始着手安排登陆作战的各方面人事任命,既然是由福田雅太郎提出的策略,那自然由福田雅太郎本人亲自来负责整个登陆前后的操作。
福田雅太郎当仁不让的接受了任务,并且迅速调集人员开始安排相关的电文通传。
作为一个执着于战争本质的将领,他相信自己要比大谷喜久藏更能掌握目前的战局。像大谷喜久藏这样的老牌将领,有太多是持功自傲。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接连告胜,让许多老牌将领和新锐将领信心膨胀到极点。也只有像他这样处于老牌和新锐之间的将领,才能很好的保持理性。
这也是为什么两年之后,福田雅太郎能够接替大谷喜久藏成为第五师团师团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
福田雅太郎,1884年入陆士旧9期,1887年7月21日授予陆军少尉军衔,任步兵第3联队附。1893年11月30日毕业于陆军大学第9期。甲午中日战争任第1师团副官。后历任参谋本部第二局员,赴德国留学,参谋本部编制动员班长兼陆大教官兼大山严元帅副官,奥匈帝国公使馆附武官。日俄战争中历任第1军作战主任参谋,第1军参谋副长。第3师团参谋长,奥匈帝国大使馆附武官,参谋本部外国战史课长,步兵第38联队长,步兵第53联队长。1911年9月6日晋升陆军少将。步兵第24旅团长,关东都督府参谋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长,参谋本部附(欧洲出差),第5师团长,参谋次长,台湾军司令官。1920年11月1日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1921年12月19日晋升陆军大将。军事参议官兼关东戒严司令官。1925年5月25日编入预备役。1930年4月18日任枢密顾问官。1932年6月1日去世。曾获三级金鵄勋章。
第99章,中方态势
随着辽东的战事一天比一天激烈,北京做为中华民国的首都,理所当然成为了全国舆论趋势的代表。再加上以北洋政府为首的许多官方喉舌,从宣布取回青岛主权开始,便一刻未停的开始擂鼓呐喊,煽动全国上下一致来针对日本。
各大报纸对辽东战事每天都在追踪报道,许多大报馆派出许多记者奔赴前线,实况记录中日作战的情况。不过现如今的战况还没有到达无限制的对外开放,不仅是考虑安全的因素,同时也是对作战本身需要一些政治上的掩护。因此大部分派到前线的记者,实际上都在鞍山、奉天一带,极少数人才能到达营口。
中国方面的报道自然要将战况加以渲染。这种渲染不一定是弄虚作假,而是适时的报道出对中国有利的新闻。哪怕盖州战线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在开战才刚刚两天的时间,就让日军夺取了侧翼阵地,但这也不算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在蒋百里特意安排之下,几份倾向北洋政府的大报纸很快撰写了好几篇副文,一方面强调目前中日双方作战伤亡的比率近乎一比一,中国守军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日本方面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再一方面则是大肆抨击日军作战的野蛮行径,比如在强征辽东地区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为民夫,并且掠夺这些老百姓的家产、粮食以充军资,再比如任意迫害反抗的中国老百姓,甚至在攻占中国阵地后屠杀俘虏和伤员。
这些内容有的是事实,也有的是故意夸大,倒是只有少数是妄加捏造出来的假消息。
其实对于征用民夫,营口总司令在开战之前同样是下达过诸如此类的命令,也有一些民夫是不情愿的,但是迫于威胁和压力不得不参加。但是相对于日本而言,中国军方的动员自然更为名正言顺,而且大部分老百姓依然是满怀报国之心积极相应号召。
不管怎么说,这一系列针对日本军队的负面新闻报道,就是要将日本军队渲染成残暴不仁的野蛮军队。不少报纸还很合时宜的翻起旧账,将十多年前日军占领旅顺时屠杀中国百姓将近两万人的恶迹再次给了沉重的笔墨。
也就在这开战之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国上下的情绪一天比一天激动。
人们不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