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保安团-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司令!”陈婉春给郑卫国敬了一礼,想起小桃刚才说的,脸一下子变得跟火烧似的,狠狠地剜了小桃一眼,吓得她直吐舌头。
郑卫国正在院子里数箱子,奇道:“婉春,你抬这么多箱子来干嘛?”
小桃忍不住插嘴道:“报告总司令,这些都是我们女兵队缴获的。队长说了,得让您看看!”
婉春见她胡乱插嘴,气恼地瞪了她一眼。
郑卫国倒没在意,笑道:“哦?缴获这么多啊,都是些什么东西啊?柱子,快打开看看!”
柱子忙带来几名士兵过来,刚打开第一口箱子,就让大伙儿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些箱子里面不是黄金就是白银,被太阳一照,光彩夺目,直叫人睁不开眼。
一名战士忍不住惊呼道:“我的老天爷,这得值多少钱啊,怪不得抬的时候那么沉!”
小桃躲在婉春后面得意地哼了一声,小脸扬得老高,好像在说:怎么样,我们女兵队厉害吧?
这时候程政委恰好从外面进来,见院内摆了这么多箱子,惊呼道:“我的天呀!这是哪儿来的?”
郑卫国笑道:“惊讶吧?老程。这是婉春她们缴获的!婉春,你向程副司令汇报一下,不然他这个财迷今天晚上肯定是睡不着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买卖
程政委哈哈一笑,摆手道:“司令员休要笑话我。我老程穷光蛋一个,是没见过这么多钱,难不成司令员你就见过?”
郑卫国嘿嘿一笑,没有回答。事实上他还真见过,而且是真正的大场面,远非院子里这几十口箱子可比。那是穿越的头一年,国家金库转移。郑卫国当时负责转场安全,并以副总指挥的身份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那个阵势,相信见过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当然,国家金库储量大不稀奇,女兵队能缴获这么多才让人感到震惊。毕竟冀中地方财政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就算是八路军总部或者北方局也不是想拿就拿得出来的。
小桃见他们说笑,忍不住探出头来,娇声道:“总司令,程副司令,这些金银都是我们女兵队从汉奸家里查抄出来的。”
郑卫国一愣,奇道:“哪个汉奸家里有这么多钱?”
陈婉春抿嘴笑道:“不只一家,这段时间我们一共查抄了四十多家吧,其中比较富裕的有七八家。这些箱子里面都是金条跟大洋,其它的像古玩瓷器、贵重财物都没有带过来。”
进入冀中之后,陈婉春闲不住,要求“以打代练”。恰好段双虎的三分区缺人,郑卫国就把女兵队派过去帮忙。
三分区在什么位置?前文曾介绍过,在永定河与清水河之间。再说得直观一点,就是北平、天津、保定三点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这一范围内的地主跟别的地方有所不同。称为商业型地主。
跟传统型地主只是放贷吃利,佃田收租不同,商业型地主主要是通过商业贸易来牟利,有些地主家的买卖还做得很大。传统型地主收上来的粮食再多,也只能烂在地窖里。商业型地主却可以换成现钱,然后又用这笔钱置宅购产,像滚雪球一样积累大量的财富。
河北游击军第七路孟阁臣所部曾在易县市头村查抄了一户叫范落印的大地主,光搜出的金条和银元就装了几十条麻袋,用十八头键骡才运完。
范家就是典型的商业地主,不仅在乡下广置田产。在北平、天津也有大量的钱庄货栈。仅天津的买卖铺子就被人称做“范家一条街”。要是搁现在,怎么着也是全国百强民营企业家了。
陈婉春率女兵队赶到三分区的时候,正值华北日军全面收缩,大部分县城都交由伪军和汉奸管理。所以当时三分区的主要作战对象是伪军以及汉奸地主家的家丁。
伪军一般比较好对付。这些人战斗意志薄弱(有胆量就不会当伪军了)。见势不妙就作鸟兽散。真正难对付的是那些大汉奸眷养的家丁,这些人里面有的世代在地主家里为奴为仆,对东家非常忠诚;还有的则是职业打手。常年舞刀弄枪,有很强的战斗力。
此外,那些大汉奸虽然臭名昭著,但往往对本村本族的人非常照顾。整个村子的人也很团结,排外意识非常强烈。派小部队去根本打不赢,派大部队又容易造成大量百姓死亡。
民国时期,北方地区的宗族势力很强。七里八村的,大多是亲族故旧,关系盘根错节,非常复杂。这些百姓都是抗日团结的对象,打死一个得罪一家,就会削弱抗日的力量。所以不仅要清除汉奸,还要尽量少杀人,否则加剧仇恨,不利于根据地的发展。
段双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感到左右为难。恰在此时,女兵队赶到了。陈婉春听说这个情况之后,就主动请缨出战。当时男兵们曾遍瞧不起女兵,认为她们体力弱,战斗力不行。几番请命之后,段双虎才勉强答应让陈婉春试一下。
让三分区各部瞠目结舌的是,女兵队第一战就大获全胜,干净利落地除掉了当地最大的一个汉奸。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接二连三“定点清除”几十户汉奸地主。吓得当地的汉奸、伪军头目连夜逃往北平、天津、保定等地,剩下舍不得逃的也纷纷向三分区请降。女兵队的名声也是这个时候传开的,就连大后方的老百姓都知道冀中有一队女兵,专杀鬼子和汉奸。
程政委奇道:“三分区的主力部队都没做到的事情,你们女兵队是怎么做到的?”
陈婉春想了一下,解释说:“那些汉奸躲在村子里面,就像苍蝇飞到了饭碗里,用棒槌砸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更精准快速的打击手段。”
女兵队在三分区就是采取的“扑蝇战术”,首先派人进入目标盘踞的村庄侦察,确定目标位置,画出敌人的布防图,找到防御漏洞,然后据此制订行动方案。最后挑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执行“斩首”行动。
相对于男兵而言,女兵确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比如在侦察环节,一个男侦察兵往往刚进村子就被村民们识破。女兵则不同,就算村民们看着面生,一般也不会产生警惕。
加上女人天生是演员,乞丐、红娘、接生婆、戏班子,扮啥像啥,进出村庄如入无人之境,有时候甚至能直接进入汉奸家里“踩点”。
再比如说进攻环节,男兵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导致行动暴露。女兵则不同,一般警戒的士兵听到有女人声音,大多会好奇地过来查看一下,而不是选择第一时间鸣枪示警。
程政委听了很高兴,对陈婉春说:“陈队长,你们这次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司令员,我们军区是不是应该给予嘉奖?”
郑卫国点头笑道:“必须的,那几十箱子金银就能顶咱们一年的军费了,这可是解了军区的燃眉之急啊!”
程政委连连点头,呵呵笑道:“不错。要是不打大仗,应该还能长一些。”
小桃突然冒出了一句:“其实三分区还有好多大户呢,要是全部查抄得多弄多少钱啊,可惜段司令员不让咱们动手。”
陈婉春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斥责道:“胡说什么!我们抄的都是汉奸,那些没当汉奸的怎么能查抄?要是谁有钱我们就抄谁,岂不是成土匪了。”
小桃撇撇嘴,不高兴地说:“现在没当,迟早也会当的,现在不抄。到时候这些钱就全落到鬼子手里了。”
程政委没想到小桃竟然敢当正副司令的面儿顶撞上级。打趣道:“这名女同志还挺厉害的嘛,跟一只小豹子似的。”
小桃最喜欢别人夸奖,高兴地说:“程副司令,您也觉得我说得对?”
程政委看了郑卫国一眼。摇头说:“你说得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我们却不能那样做。”
小桃郁闷地说:“为什么呢?”
郑卫国解释说:“第一是不能违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第二。无理由地对大地主动手会引起根据地富裕阶层的恐慌;第三么,有可能把一些人逼到日本那边去,不利于根据地的稳定。”
小桃吐了吐舌头。崇拜地说:“总司令您可真厉害,一下子说出这么大道理来!您快教教吧,队长说了只要我好好学习就让我当分队长。”
郑卫国笑道:“讲大道理我可比不过老程,你要想学的话,跟程副司令学吧!”
程政委嘿嘿一笑,没有理会这茬儿,又建议道:“司令员,看来女兵在某些特定场合还是很有优势的。我看女兵队的规模可以再扩大一下。一分区和二分区遇到的问题也不少,派女兵部队兴许会有奇效。”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可以适当增加人数,不过近期可能不行。”
程政委疑惑道:“为什么?”
郑卫国转过头对正在清理财物的柱子说:“柱子,你派内卫部队把这批物资送到后勤部去。”又对程政委和陈婉春说:“老程,婉春,你们两个随我进来。”说着就向作战室走去。
小桃嘟着嘴巴问道:“总司令,那我呢?”
郑卫国想了一下,笑着:“这是机密会议,你暂时还不能进来。”
女兵队最初是郑卫国亲自指导的,训练方法跟特种兵基本相同,但训练强度减半。后来,郑卫国逐渐发现自己那一套不适合女兵,因为女兵在体力上天生不足,再怎么苦练也不过是战斗力略强一点的部队,甚至还不如普通部队的尖刀连。
这样的话,花大力气训练女兵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同样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男兵身上,足以带出两个战斗力不错的连队出来。
就在郑卫国考虑将女兵队转为民兵部队的时候,部队在一次行动中抓到了一名日本女特务,就是樱子的表姐,一个华裔日本人。这个女特务表示愿意合作,郑卫国便让她在女兵队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教官。
不得不说,日本训练特务的手段还是很不错的。一番整训之后,女兵队的战斗力迅速得到了提升,就是部队作风显得散漫了一些。因为特务属于特工的范畴,跟军队有很大的区别,加上平时经常要化装成平民,军人的痕迹要尽量掩盖。
随着女兵队的发展,这一情况越来越明显,像小桃不过是一名士官,当着郑卫国和程政委的面都敢插嘴,这在其他部队是绝对不允许的。
到了作战室,郑卫国随手将酸梅汤放到一边,对他们说:“你们渴了就自己泡茶,我就懒得动手了。”
程政委嘿嘿一笑,说:“司令员可不能太抠门了,我早就闻到味儿了,缸子里面是酸梅汤不是?赶紧的给我们来一杯。”
郑卫国笑道:“算你鼻子灵,不过我刚才是抱着缸子喝的,你们要是不嫌弃我就倒。”
程政委满不在乎地说:“相当年我长征的时候,马尿都喝过,还怕这个!”
婉春瞪大眼睛,惊讶地说:“啊,那怎么喝啊?”
郑卫国笑道:“你别听他瞎吹。下次他要说这话,你就端一杯马尿过来让他当场喝下去。”
程政委打个哈哈,笑骂道:“去,成心给我添堵不是?”说着举杯一仰而尽,喝完之后又把杯子伸了过来,催促道:“快,再给我满上!”
郑卫国说:“等一下,我先给婉春倒一杯吧。”
婉春摆手笑道:“总司令,这汤是芷兰给您熬的吧?我就不要了。”
程政委一愣,有些不好意思,说:“算了,我就喝一杯吧!”又对郑卫国说:“司令员,您把我们叫来有什么吩咐?”
郑卫国将缸子放到一边,解释说:“冯锟从天津传来消息,说最近打算干两笔大买卖,要求我们紧急增派人手。”
程政委忙道:“什么买卖?”
郑卫国走到窗子边上看了看,又将房门打开,低声道:“正金银行和日军在天津的物资仓库。”
“啥?”程政委吓了一跳,惊得站了起来。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双赢
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早期设立的外汇专业银行,于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成立,主要经营对外汇兑、贴现等业务。
随着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强大和清政府的日益没落,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这个侵略是全方位的,不仅有军事、政治层面的,还有经济金融层面的。其中,横滨正金银行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金融机构。从1893年在上海建立分行开始,横滨正金银行陆续在中国开设了大量的分支行,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正金银行配合日本侵略军控制沦陷区的金融,摧残中国民族工业和金融业,扶植日军控制的工矿企业和伪组织银行。这是一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其危害程度远远超出一个精锐师团。
1937年,日本侵占华北以后,天津海关和北四行先后落到了日军手中。存在这些地方的大量黄金和白银来不及运出,全部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而据可靠情报,目前这批贵金属就存在位于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80号)的正金银行天津分行。
郑卫国上一次去天津的时候就打算将这家银行给抢了。可惜当时时间太紧,准备工作又不充分,就没敢贸然行事。之后这几个月冯锟一直在想办法,特别是听说日本有意将这批贵重金属运回日本,他们不得不冒险加快了行动步伐。
程政委疑惑道:“在天津抢银行只怕不太容易吧。何况还是在英租界?冯锟他们制订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郑卫国解释说:“他们在正金银行附近租下了一套房子,然后借市政公司的掩护挖了一条地道,据说目前已经非常接近银行的位置了。不过单凭他们的力量很难把东西运出来,所以才紧急向我们求援。”
程政委想了一下说:“即便有地道恐怕难度也不小,别的不说,光金库的大门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打得开的。而且天津有日军重兵把守,一旦行动失败,行动队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是啊,确实非常危险。但风险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只要这次行动成功了。那我们根据地至少三年的经费就有保障了。如果分摊到整个华北,最起码也能用上一两年。”
程政委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么大一笔财富确实让人无法拒绝,哪怕牺牲再大。又问道:“司令员。那日军在天津的军火仓库又是什么情况?”
郑卫国解释说:“这个仓库里面存放的并不是日军自己的武器。而是开战以来缴获的**武器。这些武器和日军的制式武器口径不合,后勤供应无法保障,所以一直收在仓库里。”
程政委打趣道:“难不成这里也挖了地道?”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不是!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我慢慢说给你们听。”
自打惦记上这批武器,郑卫国和冯锟一直在想办法,为此绞尽脑汁,后来还是冯锟在天津打听到日军有意在绥远新建一批伪蒙军,就建议郑卫国伪装成日军驻蒙疆代表前来搬运。这样可以正大光明地将武器运走,甚至还能借用日军的运输车队。
程政委置疑道:“我怎么听着像是天方夜谈?这恐怕比抢正金银行还难吧!伪装成蒙疆代表起码要有相应的证件和公文,这个证件和公文怎么伪造?只要有一处漏了马脚就会前功尽弃。好吧,就算这个可以搞定,天津方面难到不会向蒙疆的驻军求证?也就是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报的事情。”
郑卫国嘉许地点点头,说:“你分析得很对,所以我得知这个计划以后立即发电报给120师,请贺师长出面帮忙。同时又跟刚到绥远的傅作义将军取得了联系。”
120师的大青山支队就在蒙疆,并通过内蒙古人民党的关系在伪蒙军内部安插了不少钉子,和伪蒙高层暗中也有来往。伪造一份证件和公文对他们来说再容易不过了,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因为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但郑卫国考虑地更加周全,直接花钱策反了一名叫李承元的伪蒙高官,承诺事成之后给他一大笔钱,并护送他到国统区或者干脆出国。
当时日军在蒙疆的政策十分残酷,就连伪蒙高层都感到非常不满。伪蒙领袖之一的德王曾抱怨说:“就算是傀儡政权也没有搞得这么明显的。”所以在郑卫国的金条攻势下,李承元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之后,李承元向上峰请示从天津筹集军火,以便扩编部队,并主动请缨。德王做梦都想扩充自己的势力,看到这份计划之后立马就答应了下来,还给李承元一大笔活动经费,让他到天津之后多弄点儿武器。
当然,德王并没有权力擅自扩充伪蒙军,必须要先征得蒙疆派遣军的同意。好在日本当局这次很好说话,同意由德王自行筹备武器。一方面是看在德王掏出的大洋的面子上,另一方面伪蒙军李守信部势力太大,蒙疆派遣军希望能借助德王的势力牵制一下,免得李守信脑袋发热。
李承元得到公文之后迅速向天津赶去,并在途中直接拐进了八路军根据地。在事情圆满结束之前,他必须在根据地呆上一段时间。至于证件和公文则火速送往冀中,估计这两天就能送到郑胡子的手上。
程政委听完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大笑道:“好,好,有司令员这番布置,我总算是放心了。”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程政委还在晋察冀。所以还是第一次听说。
陈婉春却皱了皱眉,疑惑道:“总司令,这两个行动似乎都不太适合我们女兵队。”
确实,抢银行是个体力活,别的不说,光搬金条就得把女兵们累趴下。智取军火库就更不能带女兵去了,否则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郑卫国赞许道:“你果然细心!在这两次行动中你们女兵队只是承担辅助任务,行动完成之后我打算让你们长驻天津,执行一些特别任务。”
陈婉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声道:“我明白了。”
程政委感到有些担心。说:“日军的作风败坏。派女兵队去天津会不会有危险?”
郑卫国解释说:“从我们上次去天津的情况来看,当地的治安还算良好。天津毕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日军多少要顾虑一下国际影响。当然,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婉春你们去了以后一定要多加小心。”
事实上。在日军稳定统治的区域。他们还是能够约束军纪的。以便维护统治的稳定性。只有在游击区、根据地,小鬼子才会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用这种残暴手段震慑民众。削弱反抗力量。
陈婉春上次也跟着去了天津,心中多少有底,忙应了一声,表示没有问题。
郑卫国见她没有异议,就说;“那好,你先回去挑选去天津的人选,人数不宜太多,十人左右就行了。另外,在行动之前一定要绝对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许提起。”
陈婉春忙道:“是,总司令!”
郑卫国点点头说:“那你去吧!选完之后我会亲自来看一下。”
陈婉春走之后,程政委想起后勤部那边还有一大笔横财没处理,也没心思跟郑卫国多聊,就急匆匆地赶过去跟杨教授分账去了。这笔钱数目巨大,地方上肯定是要分上一笔的。至于是三七分还是五五分,就要看杨教授和程政委的本事了。
晚上,程政委一脸疲惫地赶了回来,却很兴奋地说:“多亏了女兵队,我和晋主任(指后勤部主任晋梦奇)总算不用为部队的经费发愁了。”
郑卫国笑了笑,问道:“那明年呢?”
程政委信心满满地说:“有一年的缓冲期,我就不信到时候筹不到钱。”
郑卫国摇了摇头,反驳说:“如果不打仗当然没问题,只打小仗问题也不大,可一旦日军大规模扫荡呢?到时候根据地的经济和民生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才是。”
程政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看来还真得去天津的正金银行走一趟?嗯,扫清黄、赌、毒的行动也该准备妥当了。我再去催催杨教授,争取早点儿把这事儿解决了。”
郑卫国突发奇想,笑道:“这个需要杨教授把情况摸清楚了才好动手,暂时不要急。其实根据地内部还有一笔财源,就看咱们手段如何。”
程政委一愣,说:“根据地内部?”他猛然想起今天小桃提到的那些大地主,恍然大悟,惊呼道:“你是说根据地内部那些有钱的财主?这可不行,是要犯纪律的!你刚才不是还批评小桃了吗,怎么自个儿却犯起浑来了?”
郑卫国解释说:“老程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说派人去查抄,而是要拉他们入伙做生意。”
程政委一愣,疑惑道:“什么生意?这兵荒马乱的,万一赔了算谁的?”
郑卫国笑道:“这个生意是稳赚不赔的。”
晋梦奇主任曾提议在冀中建立商社和银行,但当时根据地并没有启动资金和有经验的人才。郑卫国刚才突然想到,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钱做生意呢?
如果不能赚钱,绝对控股权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这个生意有钱可赚,郑卫国甚至愿意把经营权也让出来。
比如说冀中银行,发钞权当然要控制在行署,而商业放贷行为则可以放开。还有商社,行署方面只需要派人监管就行,董事长完全可以让财东们来担任嘛。
程政委听得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弄明白:“司令员,您要跟那些大财主合伙做生意?这恐怕不好吧!”
郑卫国笑道:“有什么不好的?财东们出钱,负责日常管理,我们只需要在行政上给予帮助,然后坐地分钱就行了。”
程政委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吃干股?财主们又不是傻子,凭什么白分咱们钱呢?”
郑卫国解释说:“怎么是白分呢?比如说商社,整个根据地的进出口贸易(指进出根据地)都交给他们去打理,这一年下来得赚多少钱?”
程政委一拍脑袋,说:“好像是这个理儿啊!听你这么一说,我又感觉是财主们占了便宜,咱们反而吃亏了。”
郑卫国笑道:“我们一分钱都不出,吃什么亏?而且根据地紧缺的物资也可以交由商社去办,给地下活动的同志减轻负担,降低风险。这就叫做双赢,大家一起发财!”
第三百三十章 新的麻烦
郑卫国没兴奋多久,猛然发现冀中根据地想要办银行和商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商社还好说,毕竟**内部倒卖物资已经不是新闻了,像鸦片、军火、粮食,还有药品,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卖的。
银行就不同了,尤其是拥有发钞权的银行,几乎是一个独立政权的象征。更过分的是郑卫国要发行的还不是法币,这让奉行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常凯申委员长情何以堪?
不过地方独立发行钞票并非没有先例,江西的苏区就不说了,像东北、山西、云南都曾发行过自己的货币。特别是山西,阎老西儿在曾三发“省钞”,其中最后一次就是1938年5月间开始的,一直到1940年因百姓激烈反对才作罢。
在1935年的法币政策实施之前,除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四行以外,全国有发行权的银行和银行机构共三十家,发行总额达三亿元。至于地方银行发行的钞票和各种工厂、商店、钱庄或其它非金融机构所发行的私票,更是混乱已极。
实施法币政策之后,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管制,虽然发钞银行还有四家之多,但这四家(即上面的提到的中、中、交、农)无一不有国家背景和江浙财团的身影,实际掌舵人就是传说中的“四大家族”。
郑卫国和冀中根据地现在的地位非常尴尬,论独立性不如阎老西儿。所以老西儿敢肆无忌惮地办银行,发省钞。常凯申不仅不敢发火,还得小心笼络,生怕这老汉一怒之下投了日本或者八路。事实上,郑卫国跟河南的商震、绥远的傅作义有些类似,只有军事实力,缺乏政治和经济等软实力支撑。
论亲厚又跟真正的中央军没法比,或许之前委员长还存着“招安”的心思,但随着郑卫国在东北军内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这个想法恐怕早就抛到爪洼国去了。当然。就算再亲厚。常凯申也不会把金融权交到郑卫国手上的。
可不办银行也不行,因为华北日军已经开始发行伪币了,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联银券”。由于日军大肆印刷,联银券发行后不久便急剧贬值。北平有民谣“孔子对天坛。五百当一圆”进行讽刺。(注:联银券上面印着孔子和天坛的画像)
伪币虽然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但依靠日伪当局的强力推行必将在华北大肆流通。如果各根据地不采取切实办法加以应对,那整个华北的金融都将被日伪军控制。所以,不仅要办银行。发钞权也得拿到手。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取得武汉方面的谅解,郑卫国担心因为这件事情影响跟军委会的关系。要知道现在很多方面第四十一集团军都离不开军委会的支持,比如说跟德国的军火交易。
周参谋长显得有些乐观,劝解道:“总司令您不用多想,这件事情委员长肯定会支持的。不过按您说的直接发行冀中币可不行,我们必须表现地灵活一点儿。”
郑卫国对官场上的事情不太懂,奇道:“怎么灵活?是请中央财政部的人下来指导,还是直接花钱贿赂?十万元以内都可以考虑。”
周参谋长呵呵一笑,说:“都不用,您直接向军委会请示就行了,但这个新币种不能叫冀中币,更不能叫人民币,还是得叫法币。”
郑卫国一愣,说:“发行法币?这不是跟中、中、交、农四大银行的地位一样了吗?委员长怎么可能答应?”
周参谋长解释说:“跟四大银行当然不能比,我们只要保证这种货币仅在华北流通就行了。换句话说,还是一种地方币种,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资质。只要不影响大后方的金融,我想委员长是不会为难咱们的。”
郑卫国还是没弄明白,疑惑道:“那不还是冀中币吗?”
周参谋长笑道:“不一样!您换个名字,委员长就会认为您是在主动维护中央权威,心里一高兴事情就好办了。您要是不给这个台阶,委员长可能也会答应,但心里落个疙瘩,说不定哪天就会翻脸。”
郑卫国总算有点明白了。说白了,还是实力的问题。随着东北军向郑卫国靠拢,他已经不是普通的集团军总司令或者战区副总司令了。委员长心里就算再不满,也不会轻易跟他翻脸。当然,如果想要长期合作的话,还是需要一点儿政治智慧的,比如说给委员长一个台阶。
想通了之后,郑卫国就把事情交给周参谋长去办。依他对国民政府和军队的了解,这点儿事情应当不在话下。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好,总司令请放心,银行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不过八路那边还得由您出面解释。毕竟筹积准备金和物资调度的事情还需要他们配合。”
郑卫国说:“嗯,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办吧!”
这等大事确实要得到延安方面的支持,否则免不了有后遗症。好在延安方面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因为晋察冀边区已经抢先把银行办起来了。不得不说,在金融方面,gc党比国民党要专业得多。
早在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就在山西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开幕营业了,同时还发行了一元和五元的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有趣的是,这种钞票跟陕甘宁发行的边区票一样,都是“粮本位”的。
当然,即将成立的冀中银行跟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有区别的。比如说股本,冀中银行是由民间集资的形式来完成的,有商业银行的性质。边区银行纯粹是一家“政府银行”,相当于边区的央行。
对于冀中这种“新举措”。延安方面并非没有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