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但是,说完之后,王蓉双眼直直的看向顾同。她迫切的想要听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回答。
面对王蓉的勇气,顾同艰难的挪开了自己的眼睛。王蓉的样貌,不输于芸娘、师师等任何一个人,人也十分聪慧,可是顾同知道,他对她不是爱情。
顾同的沉默,许是最好的答案。
王蓉失魂落魄的笑了笑,却也没有多么的失望,对于这样的答案,她已经心中有数了。
王蓉走了,带着一丝惆怅离开了皇宫。只不过她并没有带走顾同心中的那分感慨,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王蓉离去的身影,顾同的心中也不由得难过了起来。
但是,他不会后悔,既然不爱一个人,那么就不要给她许诺,哪怕显得冷漠,也决计不能做一个滥施承诺的‘好人’。
深埋下王蓉突然到来在自己心间划起的几分涟漪,顾同重新将自己的精力和目光投向蔺文武这个人身上。锦衣卫的速度十分的快,不仅将山西阳谷蔺氏的几代人情况调查了一个清楚,还联合山西总督孟涛、山西兵马指挥使皇甫斌将阳谷县城蔺家的老宅予以了查封,这是顾同为了逼迫蔺文武现身的一个敲门砖。
果不其然,当锦衣卫联合山西兵马将蔺家老宅还有蔺氏银矿全部查封之后,躲在长安城中的蔺文武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漏了。
“少主,我们还是快点离开长安城吧,老宅被查封了,恐怕咱们的身份已经被朝廷获知了,我们走吧。”蔺府的大管家一夜之间想是苍老了许多一样,他现在只想着带领蔺文武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反正在这次的新币争夺战中,蔺家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钱财,依靠这些钱财,就算是去他国谋生,也绝对可以几世荣华富贵。
“可是我不甘心啊!”蔺文武内心之中呐喊着,他像是发疯一样的说道:“再说了,我们现在能够去哪里,那么多的银子,你以为顾同会让我们带走吗?他肯定已经布置下了天罗地网等着咱们呢,只要我们一动,他就会立即知晓我们藏身何处,三叔啊,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少主,不能再糊涂了‘‘‘‘‘”大管家跪在地上,几近泣血的劝道:“此时离开,方不失为上等之策啊!”
“你闭嘴,我现在哪怕是赔上这条命,我也要顾同,也要朝廷心痛。他抄我蔺氏家族,封我蔺家银矿,此仇不报,我就算是死,也不会瞑目的。”蔺文武大吼一声,然后就径直离开。
深夜,蔺文武一身劲装,看着眼前的一百多名死士亲卫,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各人的任务之后,就大手一挥,带着死士亲卫,往铸造局中而去。
既然不能击垮顾同,那么蔺文武就打算选择与关乎朝廷命脉的第二批新币同归于尽,就算是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死的有价值,蔺文武兵行险招,就是要让顾同明白,哪怕是击败自己,朝廷也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552章 天罗地网
夜,沉静如水,黑漆漆的夜空中,布满了璀璨的星辰,一轮满月,中空悬挂,在大地之上,铺满了一层晶莹。
蔺文武带着他的人,从藏身地出发,经过了几番周转,慢慢向铸造局靠近。
铸造局就在内城和外城的交界处,一面依托内城城墙,院落就在外城,因为是重点中的重点,是以越靠近铸造局,路上巡逻的队伍就越来越多,要不是蔺家死士一个个都是绝顶高手,只怕此时蔺文武已经暴露。
不过看着街道上严密的巡防队伍,蔺文武的内心之中却微微放松了下来。这么多的巡防队,足以说明朝廷并不知道他今夜的行动,是以,蔺文武对于今晚的行动,越加的有信心了。
死士队,一点点的向铸造局推进,可是越靠近铸造局周围,就有越来越多的军队在值夜巡逻。
看着这么多的军队,蔺文武的亲卫向其说道:“少主,军队太多了,我们现在每推进一丈,都有可能被发现啊。”亲卫此时都感觉到头皮发麻了,尽管蔺文武的命令是他的最高行动准则,但这也不意味着,他可以坐视蔺文武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蔺文武趁着躲避巡防队的空隙,一边急喘着粗气,一边往前面观察。
视线之中,铸造局距离他们不过四五百丈的距离了,可是就是这四五百丈,守卫铸造局的军队,就像是堆人墙一样,活生生的垒起了数道防线。
每一道防线,都有十几名将士,刀枪林立,让人看了,都不禁觉得一阵心寒。
不过,蔺文武并不打算放弃,他此时只想着一把火烧了铸造局,让朝廷去后悔,除此之外,他什么也不想了,“你,去那边,制造出一些响动,将军队引开,剩下的人,跟随我,一起往铸造局里面冲,冲进去之后,就立即给我纵火,能烧多少算多少,半刻钟的时间,时间一到,你们就撤离!”
“那少主你‘‘‘‘‘”亲卫听到蔺文武不打算走,心中顿时急了起来,来的时候,大管家可是交代了,哪怕就是将人死光了,也必须得将蔺文武带出来。
“我的事情,不要同你们多管,我害的家族损失惨重,唯有一死,才能去见蔺家的列祖列宗。”保定必死之心的蔺文武,一面冷着脸指挥死士分头行动,一面在心中疯狂的呐喊道:“就算是死,我也要看着铸造局,也要看着上千万两银子,跟着我一起化作灰烬!”
就在蔺文武红着眼睛等待冲进铸造局的时候,负责吸引守卫铸造局的那名死士,成功的潜近铸造局的另一个方向,等到这名死士到位之后,他立即将一个火把向守卫军队扔了过去。
火光立即吸引了守军的注意力,看到敌人竟然敢这么猖狂,守卫将领大声喝道:“狗贼休要逃走,给我抓活的。”
守卫将军一开口,几十名部署在铸造局之前的将士,立即都朝着那名制造出动静的死士杀了过去,前者一看军队成功被引来,立即撒开退就往远处跑。
“好,老八做得好,只剩下铸造局门口的十几个兵将了,你们随我一起冲过去,乱刀将分他们砍死,然后就立即放火烧了铸造局。”蔺文武想也不想,挥手就打算行动。
“少主,还是等一下吧,奴才总觉得有些太正常了。”守候在蔺文武身边的亲卫,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面忽然升起了一种不安感,他按住将要起身的蔺文武,建议他稍等片刻。
蔺文武先是一恼,不过见到亲卫也是为了他考虑,是以他也就点了点头,有些不耐烦的嘟囔道:“等一等就等一等,正好,也让老八将那些狗官引得走远一些。”
按捺住心思,蔺文武和他麾下的死士,又耐着性子等了半刻钟的时间,略摸着老八将守卫军队已经吸引远了,蔺文武当即就立刻下令,让死士向铸造局发动冲击。
“杀!”
蔺文武当先抽出一柄长剑,大吼一声,就向铸造局门口的卫兵杀了过来。
蔺文武一声杀字,让卫兵们纷纷一惊,看着越来越近的蒙面武士,忠诚的卫兵,只有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使命。
铸造局对面的阁楼上,眼睁睁看着蔺文武以及他的手下,将这十几名忠诚的卫士全部杀死,顾同的心中,莫名的就一阵痛。
陪着顾同来参加这次剿灭蔺文武集团的李嵬儿和楼念慈,一左一右,拉了拉顾同捏的发响的手,温声安慰道:“陛下,不要伤心了‘‘‘‘‘”
尽管战场上已经将顾同的心磨砺的如同铁石一般,可是在看到自己的将士被自己故意‘出卖’,被人杀死,这样的感觉,顾同想着都觉得窝火。
“蔺文武,朕要你血债血偿!”顾同咬着牙齿转身又向陈季常询问道:“铸造局里面的人都撤走了没?”
“回禀陛下,铸造局五百多工匠,悉数转移到城东的新铸造局里面去了,第二批铸币,也业已秘密转移进了府库之中,现在的铸造局里面,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陈季常毕恭毕敬的答道。
“好,今夜,朕要蔺文武有去无回,你下去,告诉罗通、符虎、哲别、沈复,今夜要是走脱了一个敌人,朕要他们的脑袋!”顾同这个时候真的怒了,一言既出,就是杀气四溢。
陈季常还是第一次听到顾同下这样的军令,他小心翼翼的点了点头,就立即下去给罗通等人吩咐去了。陈季常算是将今夜的情况看明白了,但凡是今夜走脱一个人,他这个右丞相说不定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季常将顾同的话带给罗通、符虎等人的时候,尚且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到朝廷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的蔺文武还在暗暗自喜。
顺利进入铸造局,蔺文武看着院落里面堆积起来的一个个装钱币的大木箱,桀桀的就一阵怪笑,“给我烧,将这里烧成灰烬,将咱们那位伟大的陛下的银子,给我烧成浓水,哈哈,明日早朝的时候,咱们的大皇帝,定然要龙颜大怒咯‘‘‘‘‘”
蔺文武狂笑着,率先将一个火把直直的丢进一处房子里面,然后就命令一道前来的死士,去各处放火。
就在蔺文武大笑着看着好端端的一个铸造局化作火海的时候,他的笑声,却突然戛然而止,“怎么回事在,怎么一个人也没有?”沉浸在烧毁了铸造局的喜悦之中的蔺文武,此时此刻,终于反应过来了。
“快奏,离开这里,我们中计了。”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个空院子,蔺文武要是还反应不过来,那他可就真的是猪了。
可惜,在顾同的眼中,蔺文武确实是一头猪。
就在蔺文武在死士的保护下才走出铸造局的大门的时候,铸造局门外,却已经布满了铁甲军队。弓弩手、火铳手、刀兵、斧兵、枪兵、盾兵,神武军各营算是悉数到齐。
看着一重一重的铁甲洪流,蔺文武的心,直接掉进肚子里面了。
已经官至枢密院枢密使的罗通,一身戎甲的打马走出,他看着死士保护下的蔺文武,大声叫喊道:“狗贼,让你的人放下武器投降吧,本官留你们一个全尸。”
“我呸,左右一个死,要你这狗官多言‘‘‘‘‘”就在蔺文武叫骂罗通的时候,忽然,一直冷箭,直直向蔺文武射了过去。
“少主小心。”忠诚的蔺府亲卫,用身体护住蔺文武,可惜,此箭乃是有着箭神之称的哲别射出来的,又岂是他所能抵挡得住的?
羽箭,深深的没入亲卫的后背,然后穿胸而过,箭头更是将亲卫身体之后的蔺文武的胳膊都射穿了。
“阿龙‘‘‘‘”看着随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卫阿龙就这样丧了命,蔺文武连自己胳膊被射中的疼痛都忘了,他现在,只抱着阿龙的尸体放声大哭,如果有选择,蔺文武一定不会来这里了。
不过,事情没有转机,也没有重来这一说,毕竟谁都不是顾同,可以穿越重生。
看着一箭落空,哲别有些沮丧的摇了摇头,然后就对自己身后的将士们下令道:“给我杀,但凡有抵抗者,一律乱刀砍死。”
“谨遵将令。”
好久都没有上战场杀敌的神武军各营将士,舔了舔嘴唇,活像一个个嗜血的魔神一样,挥舞着武器,向铸造局门口的蔺府死士就杀了过去。
蔺府的死士,倒也不孬,面对成建制的神武军将士,一个个都奋死拼杀着,想要保护蔺文武突围。
“少主,快走,再不走就走不了了。”一个死士,用身体替蔺文武挡了一刀,临死之际,犹不忘将还沉浸在痛苦之中的蔺文武推开。
但是蔺文武已经没有心思逃走了,他也知道,就算是今夜他长着七八对翅膀,也休想从顾同给他布置下的天罗地网里面走脱。情知结局已定,蔺文武也不想白白牺牲人命了,他无力的对着还在抵抗中的死士下令道:“放下武器,投降吧‘‘‘‘‘”

   

第553章 喧嚣落定
“丢了武器,都投降吧‘‘‘‘‘”蔺文武的声音,夹杂着几分叹息,久久的回荡在夜空之下。
有了蔺文武的一声号令,众多死士,无不悲伤,他们都世代接受蔺家供养,此时看到蔺家将要这样走向灭亡,众多死士的心里面,一种悲戚之感,油然而生。
有些死士,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蔺文武和蔺家死亡,他们纷纷引刀自裁,也算是用生命,捍卫了他们当初对蔺家先祖的承诺。
顾同远远看着蔺文武弃剑投降,不由得对于此人更加鄙夷,他到宁愿看到蔺文武用武器战斗到最后一刻,“走吧,回宫吧,该结束的,终将结束。”
原本打算和蔺文武说几句话的顾同,此时连和蔺文武对话的心思也没有了,一个只会耍一些小聪明,一个只懂得贪图利益,一个被金钱污浊了眼睛的人,实在不值得他多费什么口舌。
顾同走了,陈季常等人却分头行动,该抓捕蔺文武其他同谋的继续抓捕罪犯,该指挥灭火的就指挥灭火,该回府邸写奏折的就回去写奏折了,蔺文武,就像是一条死狗一样,被拖进了刑部大牢之中,那里,曾经关押了帝国的敌人,此时,诺大个牢狱之中,却只有他一个人独享。
次日早朝,百官跪拜之后,陈季常当先就将昨夜的抓捕行动,向顾同禀报:“陛下,阻挠新币推行,阴谋破坏帝国利益的山西蔺氏少主蔺文武昨夜已经抓捕归案,蔺氏一族,合计七十余口,悉数关入了京兆府牢房,其余犯案者,也正在抓捕‘‘‘‘‘蔺氏一族,前番共计从府衙卑鄙兑走的上百万两的银币、三百余万贯铜钱,也都全部查获,另外,在蔺文武藏身地的地窖之中,发现旧钱一百余万贯,白银一百七十余万两,臣已经让户部派人前去查收‘‘‘‘‘”
通过陈季常的讲述,蔺氏一案的经过,总算是水落石出,听到但只从蔺家查获的银钱就有这么多的数量,朝中的一些大臣们,脸上都不由得浮现出了几分笑意。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不仅第一批新币悉数收回,就连蔺府的巨额财产,也悉数归于朝廷,呵呵,此番之后,朝廷也算是一下子有了三四百万的收入了,臣这个户部尚书,再也不用当得那么寒酸了。”从五月初一直被新币之争纠缠了近三个月时间的张嘉贞,此时一脸笑意的说道:“陛下,臣记得当初你许诺,说等到铸造出新币之后,就要给我们户部拨一批专用款项,嘿嘿,此事,陛下可不能忘咯!”
“还有臣,关中水利,各处驰道,继续修复,陛下,您可不能让臣赤手空拳的去修路治水啊!”作为工部尚书的胥鼎,也一脸焦急的站了出来,生怕张嘉贞这厮将库银给全部折腾完了。
兴修水利,重建几处要道,都是国之重事,顾同自然不可能就这样一直拖着,于是当众就答应了胥鼎的请求,并且要求他一定要将关中的治水和兴修水利以及修复通往太原、洛阳、成都的驰道几项任务做扎实。
答应了胥鼎,面对其他衙门的合理请求,顾同也一并答应了下来,反正现在朝廷有钱,此时不多用一些,将银子放在府库之中,也是浪费。
在支出了大概有两百万贯铜钱的数额之后,顾同看着群臣都面带激动,他不由得就为之一笑,“众爱卿,朕想问问你们,朝廷之所以可以取得新币一战的胜利,原因何在?”
谁都没想到,顾同这个时候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都沉思了一会儿之后,齐声回答道:“朝廷可以胜,自然是因为陛下的英明领导‘‘‘‘”
眼看着群臣又是一通锦绣似花的马匹拍了上来,顾同连忙摆手道:“打住打住,朕要听干货,要听实在的。”
众人被顾同呛了脸色一红,不过都是久经官场的老人了,一个个脸皮厚的和城墙一样,瞬间,脸色就恢复正常,活活像圣人君子一般,一个个开始认真的回答顾同的问题。
“陛下,臣觉得,朝廷取胜,还离不开百姓的信任与支持,离不可地方州府的积极响应,这场胜利,可谓是我帝国之胜利,万民之胜利,臣为陛下贺,为苍生贺!”老臣何方,当先说道。
顾同微微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人,他指着主持政务的副相赵枢说道:“你来说一说。”
被顾同点了名,赵枢却也不露怯,其实他对于此次新币之争可谓是感慨甚多,只听赵枢说道:“陛下,臣觉得除了何大人说的这几点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我朝廷上下齐心,始终都不曾动摇,比如我朝建立之后,独有的信息通报渠道,比如天下纷乱之后,民心思定,思稳等等,当然,不能忽视的是,绝大多数的商贾、豪绅,都希望可以有一个南北统一流通的货币,如此,对于他们营生都方便许多。”
“赵爱卿讲得不错,尤其是这最后一点,看得通透。”顾同也不隐瞒群臣,他回想着当初在利人市坊门口看到的那一幕说道:“你们知道嘛,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之前,真就一直担心,担心豪绅阶层会全部站在朝廷的对立面,可是让朕欣慰的是,商人们并没有被些许蝇头小利蒙蔽了眼睛,事实也证明了,绝大多数的富人是有担当的,他们选择了朝廷,选支持新币,踊跃的将家中的旧钱统统拿来兑换新币,朕要感谢他们。”
“张嘉贞,宋巩。”顾同点出张嘉贞二人,语重心长的说道:“朕要你们将这场新币之争记录成档案,供后人阅览,同时,朕要你们,商议制定新的律令,要将经济、货币、市场等等有关的问题悉数写进新的律令中去,朕还要你们,在新律之中,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士农工商,皆为国本。”
“陛下‘‘‘‘”一些士人出身的大臣听到顾同竟然说出这样‘逆天’的话,纷纷一惊,想也不想,就要反驳。
不过顾同并没有给他们大放厥词的机会,他沉声说道:“朕知道你们要说什么,的确,农业是本,可是,你们要看到,目前商税已经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重点,农税不过是一小部分,倘若我们还要像前朝那般,约束商人商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将会是逆水行舟,不仅会耽误了朝廷和国家,也必将拖累了我们这个民族。”
知晓社会发展走势的顾同,站起身,斩金截铁的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断言道:“未来的天下,定然会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国家,士农工商,皆为国本,才是我朝万世昌盛之根基。”
多年之后,当顾同一手创建的帝国高度发展的时候,后人们回忆着太祖顾同在朝堂上那一声划破天地的呐喊,纷纷为之钦佩,一位史学家更是忍不住的为此写下:正是太祖皇帝倡导士农工商,皆为国本之策,才是真正让我中华统治世界之基石‘‘‘‘‘
后世种种,顾同自然不得而知,在确定了新的国策之后,顾同给自己放了一个假,和芸娘等人,回到大同府参观了当年的故居,然后又转道以前的金中都也就是当下的燕京城,慰问了一番东北军将士,然后顺着燕京到洛阳的驰道,到洛阳犒劳了一番正在翻修从洛阳到长安城水陆通道十万民夫,当顾同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已经是建元元年十一月末。
从八月初到十一月末,总共三个月的时间,太子顾长生也第一次被以储君的身份留在了长安城学着处理政务,当然,多数都是陈季常、何方等人处理,顾长生在一边学习。
三个月的时间之中,牵扯到蔺文武一案之中的数十家豪绅,按照涉案之深浅,一一问罪,有的被处死,有的则阖家被流放到岭南或者大理,以充实那里的汉人比例。
至于首犯蔺文武,则是受了千刀万剐之刑,蔺府上下,不论男女,都没有逃脱,全部在长安城问斩,此案,也可谓是建元元年的几宗大案之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案。
蔺文武和他的同谋,就这样成为了朝廷推行新币的过程中的祭礼,当朝廷三轮新币全部发行天下的时候,举国响应,有了蔺氏一门被灭的例子,谁就是在不想兑换新币,也不得不掂量掂量,和朝廷做对的下场。
回到皇宫之中,顾同听着顾长生板着一张小脸将三个月来的大小政务一一呈报,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几分笑意,看着儿子总算是被熬住了性子,不像以前那样做事情毛毛糙糙的,顾同的心中,也不禁长长的出了口气。
“长生,这三个月来,幸苦你了。”顾同摸了摸长生的脑袋,由衷的说道。
体会到做帝王不易的顾长生,却向顾同长长鞠了一躬,看着顾同,顾长生无不钦佩的说道:“父皇,您为了天下万民,做了那么多,真正辛苦的是您,您放心,儿子长大之后,一定会为您分担,为您解忧!”
欣慰的看着长生越来越懂事,顾同的心中比当初灭了蔺文武还要开心,正所谓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纵算贵为帝王,顾同也不能例外。

   

第554章 恩科状元
不过顾同的舒坦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因为秋试之后,尚有取得建元元年恩科进士身份的一众学子们,等待面见圣颜,参加殿试。
所谓恩科,就是非规定之中的科考。因为帝国建立之前,宋金西夏,科考并不同时,为了为帝国招揽贤才,同时也是为了将今后科考时间统一,是以建元元年秋天,才特设秋闱,科考取士。
礼部省试(中书省)结束,已经获得殿试资格的士子们,终于将皇帝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的盼到了,是以在顾同回到皇宫没有多久,礼部衙门就昭告天下,建元元年恩科殿试,将于建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皇宫崇政殿之内举行,但凡省试合格者,一律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此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发端于唐高宗,但并未形成定制,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始为常制。
有的史书上说,殿试始于武则天,其实不然。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高宗皇帝李治就亲自在皇宫之中开科取士,此为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不过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即将称帝的武则天,亲自在洛阳聚集万民考生考试,殿试一连几天,正是因为此次殿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映象,是以到了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干脆抹杀了高宗李治的功勋,将殿试创始之名给了武则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更远的《旧唐书》中,却清楚的记载了高宗李治主持的殿试,一代名相张九龄也正是那次殿试的五名及第者之一。
翻看着唐宋两代科考史,顾同不得不暗叹一声有些写史的人的春秋笔法害死人,事实上顾同以前上学的时候,学的书上也确实写的是殿试自武则天开始,要不是他后来潜心看过《旧唐书》,此一段还真的可能不清楚呢。
其实不仅是殿试创始人的问题,看了唐宋殿试并无三甲之说,只有金国对参加殿试的士人有上、中、下三甲的划分后,顾同又不得不叹一声后世的电视剧害死人,娘的,一些唐宋剧中,动不动就殿试三甲,殊不知,殿试一甲、二甲、三甲的叫法,是从元顺帝开始的,到了明清两朝不过是沿用元制罢了。
一边看着史书记载,顾同的心中,一面想着此番殿试的题目,殿试考试,一般考的都是时务策,不过这也正和顾同心意,他也想看看,这些书读四书五经的士子们,究竟本事如何。
‘‘‘‘‘‘
建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元帝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场殿试正式举行。总计一千五百名取得殿试资格的士子,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之下,黎明入宫,经点名搜身之后,又散卷、赞拜、向皇帝行礼,一应礼节完毕之后,即由顾同亲自颁发下策题。
“以士农工商,皆为国本为题,叙古谈今,试以策论之!”
士子们算是做足了准备来参加殿试的,可是当看到皇帝亲口办法下来的策题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心里面为之一惊。漫不要说士子们,就是陪着顾同一起监考的朝廷诸位大臣,也没有想到,顾同竟然将几个月前在朝堂上的话用在今日的殿试取士上来,众臣既觉得难以理解,又觉得自家皇上,可真是有几分可爱。
顾同到没有在乎臣工们的神情变化,在出完题之后,他就看向低头苦思的一众士子,看着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此策题之中的含义,顾同不由的就摇了摇头。
他之所以在思考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之后,出这样的一道题目,其实是有双重含义的。一者,诚如朝中大臣猜测,就是要这些即将走向官场的士子们,牢牢记住‘士农工商,皆为国本’这一国策,其二,确实想考验一下这些士子们有没有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因为这道考题,本身就已经流转了出去,但凡关心国家大事,不难得到,得到之后,如果能够深思一番,那么近日殿试,必然可以说的上是得心应手,不会有一点儿的难度。
可是‘‘‘‘‘
陈季常看着顾同一脸不高兴的坐回到主考官的椅子上,当即就陪着笑上前说道:“陛下,您可真的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了,这些士子们一直都在努力备考,哪里知道朝政变化,纵然听说了国策,可是又哪里有心思去思考,嘿,您就不要苛求了。”
礼部尚书,此次恩科考试的主考官张行简也在一旁帮说道:“陛下,您看,那不是有几个人已经下笔如有神了嘛,看来,还是有士子将您的话思考进心里面去了。”
张行简紧张的抹了抹脸上的汗水,他还真的怕,自己主考下的第一批恩科士子,不入皇帝的法眼。
看着陈季常和张行简的样子,顾同也不能继续黑着脸了,堆起几丝笑意,顾同无奈的说道:“好了,你们四处走走看看,发现有好的苗子了,给朕说一声,去吧。”
‘‘‘‘‘‘‘‘
殿试考试,自辰时开始,到巳时结束,一共两个小时之中,士子们或多则两千字,或少则三四百字,纷纷对策题进行了阐述,不管说的合不合顾同的心意,至少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子们,都算是尽力了。
殿试一结束,所有试卷,悉数被密封、誊抄,并将抄卷送到礼部衙门,着从长安书院挑出来的师长们,分批阅览,不过三天时间,一千五百份试卷,悉数批阅完毕。
按照顾同的要求,礼部又将其中优秀者一百五十人的试卷原样呈到御书房,由皇帝亲自定夺此次恩科进士及第者。
不过顾同觉得金国的三甲制度还是相当不错的,于是就打算分一、二、三甲,分批取士。一百五十份卷子,看起来,还是着实让人头疼的。顾同自然不会傻到一个人去看,他将朝中的几位丞相,全部请到御书房,同他一起批阅。
应了伟人说过的那句人多力量大的明言,七八个人一起批阅,等到次日天明的时候,统共一百五十名人,高低优劣,全部都被划分完毕。
顾同将众人评议的一甲三名的试卷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发现三人的回答,虽不尽如他心意,可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观点,比之那些千篇一律的锦绣文章,不知道好了多少,尤其是第一名的试卷上,详实的举例说明,工商比例在国税之中增大,士农却又是治国、强国之根基,此番言论,就算是朝中大臣,也不一定说的出来。
“不错,就将此三人,定为一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其余人等,取二甲四十五人,赐进士出身,取三甲一百零二人,赐同进士出身。着礼部明日开榜,同时让吏部也尽快将这建元恩科的一百五十名进士的去处安排出来。”对着一夜未眠的陈季常吩咐完事情,顾同就打着哈恰说道:“这下可以拆开试卷,让朕看看,朕的第一科状元的名字了吧?”
顾同笑着,用小刀将糊在试卷上面的纸挂掉,然后就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