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个时候高逸是没有心情指责李遵顼一手推动让局势变得这样艰难,目前指责谁人错、谁人对,这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内斗已经让西夏在克夷门一战失败了,高逸不想让克夷门一战的结果延续。
抛开克夷门一战失败的根本原因,高逸直抵目前战局,言简意赅的向李遵顼说道:“大督主,目前甯子宁将军以省嵬城为凭,拦住了蒙古军队的步伐,这正是我们挽回败局的最佳时机,还请大督主发兵,增援省嵬城,只要将省嵬城守住,然后以省嵬城作为反击点,依托地形上的优势,我军完全有机会击败蒙古军队,收回北方失地啊!”
李遵顼似乎是被高逸的话刺激到了一样,目光阴沉的一如秋水一般,直视着高逸,然后一字一句的答复道:“高老将军,守住省嵬城,我来问你,省嵬城有什么条件值得防守?你要清楚,省嵬城不是克夷城,没有地形之险,蒙古军队完全可以绕过省嵬城攻打我中兴府,可是他们至今为何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围困住省嵬城?铁木真就是想借省嵬城来诱使我们出兵救援,要是我们派出援兵的话,只怕正中了蒙古人围点打援的奸计!”
克夷城失败让李遵顼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暗,尽管那个结果是他想要看到的,但是李承祯却失踪了,这就让克夷城的失守变得失去了意义。
是以李遵顼不能容忍自己有任何的失败,他不能做李承祯第二,哪怕战术上保守一些,他也不敢冒险,一旦对战蒙古军队出现失败,那么躲藏在暗中的李承祯完全是可能东山再起的!
高逸哪里料到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李遵顼的内心竟然还死死地盯在储君位置上,如果他要是知道李遵顼内心的这些想法的话,只怕早就和这个人一刀两断了。
眼见难以说服李遵顼,高逸只好寄希望在过一会儿的全体将领议会之上,自己一个人难以说服李遵顼,那么多一些人来说,肯定还是有希望的,高逸如此想到。
当高逸和李遵顼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御敌方案进入到议事厅的时候,议事厅内的大小将领们也正吵得气势汹汹,要不是有人看见李遵顼到达,只怕吵闹声还要大一些呢。
“啪!”
随着一只水杯落地带来的清脆声响,所有的吵闹声立即消失,众人看着一脸怒气的李遵顼,哪里还敢多说话,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乖乖的坐到一旁。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在刚才,有好几个消息都是说齐王故意使坏,让太子李承祯在克夷门兵败,以致丢了克夷城,对于这样的说辞,虽然众人不好多说,可是毕竟都在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李遵顼却也没有想到,竟敢有人将这些话带到他的大都督府里面说,这不是存心给他添堵吗?
可是生气归生气,李遵顼却又不能表现出来,至少不能表现出是因为这个事情生气,尽管他摔水杯确实是因为听到有人说是他故意陷害太子,才让克夷城成了牺牲品。
理了理心绪,李遵顼斜视了众人一眼,然后十分不满的训斥道:“国难当头,蒙古军队不日就到城下,尔等不思退敌之策,却在这里咆哮乱言,怎么,是不是都被蒙古人的刀枪吓坏了胆了!”
众将自然是不敢反驳什么,只得低头聆听训斥。
高逸看得出来李遵顼动了怒气,怕他为此坏了大事,是以连忙接过话头,对着众将介绍了一番目前军情,最后又说道:“目前甯子宁将军镇守省嵬城,阻挡蒙古军队南下步伐,我方才和大督主商议,要不要增援甯子宁将军和省嵬城,现在众位也都拿出一个提议来吧!”
进入到正题上,众人也就不好闭口不言了,纵然很多人也说不上一个什么好的建议来,可是在增不增援这个问题上却都显得格外的一致。
“大督主,不管省嵬城能不能抵挡住蒙古军队步伐,可是于情于理我们都应当派兵增援省嵬城。只有省嵬城坚持的时间越长,咱们这里才会有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一员将领直直进言道。
此人说罢,又有人附议道:“大督主,尽管蒙古人做出围点打援的态势,可是末将看这却也是蒙古人想要以此来探明我中兴城内军情。如果我们不派兵增援甯子宁将军,敌人必定以为我军势弱,则敌军会直攻中兴府,反之,如果咱们在增援省嵬城一事上,态度越坚决,那么蒙古人肯定就会越忌惮,投鼠忌器之下,说不定会自行离去!”
此言尽管说的有些乐观,可是却也分析出了蒙古人的心态,更是让支持增援的将领信心大增,纷纷建议应当迅速调兵增援省嵬城。
李遵顼见到众将意见一致,却也不好说什么反对的话,到最后也就只好从善如流的点头答应出兵增援省嵬城。
就在李遵顼的决议才做出来,上苍就像是和他开玩笑一样,来自前线的最新军报却八百里急报送入大都督府。蒙古军队放弃攻打省嵬城,八万骑兵,悉数向中兴府开来。
第492章 兵临城下(二)
蒙古大军,弃省嵬城直攻中兴府,一日之间,西夏朝廷再起波澜。
从省嵬城到中兴府,似乎也就只是瞬息之间一样,消息才传入中兴府,国都之内的权贵富豪们纷纷加快收拾行装,打算往没有战事牵绕的南方地区迁移,路子多一些的行商,更是打算将家迁入到和中兴府几百里之隔的长安城,总之,对于西夏能否挽回败局,这个时候完全没有人在乎了。
李遵顼、高逸、高良惠等军中大将,不得不暂停军事会议,一面吩咐各路将领调兵遣将,进入中兴府防御,一面匆匆进入皇宫,面见李安全,向其禀明蒙古军队直攻中兴府的事情。
事涉重大,李遵顼也不敢多做隐瞒,不过在讲完蒙古人一路南下的局势后,李遵顼还是不忘提了提他的应对之策。
前番听到克夷门失守,太子李承祯下落不明的消息之后,李安全的脑袋就像是被人猛猛的敲了一下一样,昏昏糊糊的,这次又听到蒙古大军指日就会到达中兴城下,李安全是彻底的乱了心神了。
对于目前的局势,他是想不出任何的应对之策,是以只好借口身体不好,将抗击蒙古大军的任务悉数交给李遵顼来负责。
被李安全许以国事,李遵顼心情也是十分的复杂,尽管这份荣耀他是梦寐以求,可是这个时候得到,无疑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八万蒙古铁骑,可不是动一动嘴就可以击退的啊!
但是让李遵顼阻绝,那是更不可能的,虽然击退蒙古军队很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在当初将李承祯那个蠢货送到克夷城的时候,他就做了最坏的打算了,击败蒙古人,李遵顼的内心之中是有底牌的,只是那张底牌,在没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祭出的。
辞别了皇宫,回到大都督府,李遵顼命令南方诸州和各个军司的兵马火速进京,同时又派遣使者往黑水城调动黑水镇燕军司的兵马,打算从蒙古人的身后搞一次偷袭。
且不说李遵顼的诸多打算,就说在中兴府乱作一团的时候,位于城南的嵬名府这个时候却是气氛俨然,丝毫看不到大战之前的那份紧张。
当然也不是没人紧张,只是在两个乱嚼舌根的下人被嵬名令公处死之后,就没有人敢乱说话了。
乱世之中,对于这些委身在权贵之家的下人来说,主人家的心情就是他们的心情,除此之外的所有情绪,都是多余的,甚至是要命的!
整个嵬名府,唯独有一处小院落显得不一样,和其他地方的敢怒不敢言不一样,这里的清幽和雅致却是发自骨子里的。
一阵琴声响起,婉转动听,似乎弹琴人的心情也分外的好,当然,对于府中的下人来说,这却也不是什么隐秘,每个月的这个时候,小院中的琴声都会响起,自从当年嵬名令公父子从克夷门回到中兴府几乎就没有断绝,对于在府上待得日子长久一些的下人们来说,自然知道的也更加多一些。
“长安城又送来书信了吧?”
“可不是,这都五六年的时间了,当年小姐被老爷带回府上后,这每个月都会有书信送来的‘‘‘‘”
“我听管家老爷前阵子说,小姐的那位意中人现在都快要做皇帝了,你说他要是将小姐迎过门,会不会封一个贵妃做一做啊?”说这话的小丫鬟一脸的羡慕,显然是对自家小姐的这份感情十分看好。
不过小丫鬟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回答。
五六年的时间了,尽管有尺素传情,但是那位名满中原的顾大人心中对于自家小姐的感情还有多少,这真的让她们这些看着小姐受尽了苦难的下人们唏嘘不已,在她们看来,要是那位顾大人要是真的有心,何不上门来提亲,何不将这桩姻缘结束,也省的小姐整日凄苦‘‘‘‘
就在丫鬟们为了小姐的感情哀叹的时候,李嵬儿却像是一个即将见到爱郎的怀春女子一样,满脸潮红的凝望着书信,双眸之中,尽是泪水。
六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可是昔日的祁连郡主,却似乎并没有受到时间太多的侵蚀。容貌娇美,更胜从前,当然,哪怕是她最欣喜的时候,眼眸深处的那抹冰冷还是让人心悸。
那是决绝一样的冰冷,是拒人千里的冰冷,可是这份冰冷只有在看到顾同每月通过锦衣卫送来的亲笔信的时候才会融化一些。
木青璇无奈的摇了摇头,李嵬儿和顾同通信的事情,并没有瞒过谁,事实上满朝权贵,都知道当年顾同炮轰克夷门的真相就是为了祁连郡主李嵬儿,为了李嵬儿,顾同也甚至在李遵顼出使金国的时候,迫使李遵顼答应将李嵬儿下嫁给他。
或许对于别的女子来说,这一切,足以感动一生,但是作为李嵬儿的闺蜜,作为见证李嵬儿感情的好朋友,木婉清的内心于此却是万分悲痛的。为了一个顾同,李嵬儿苦苦独守闺房六年,六年之间,未曾踏出嵬名府一步,这份情谊,又有什么可以补偿?
就算他日顾同真的做了皇帝,册封李嵬儿一个皇后,木青璇都觉得不够。
“那个负心人又给你说什么甜言蜜语了,又骗的你这么多的眼泪,嵬儿,都六年了,难道你还打算这么等下去吗?”木青璇看着沉浸在顾同来信中的李嵬儿,眉头微蹙,没有好气的对好友提醒道。
木青璇不看好自己和顾同的感情,李嵬儿何尝不知道?
六年时间以来,木青璇无数次在自己面前都说过这样的话,六年以来,李嵬儿也曾动摇过,是的,六年的时间不是谁都可以拿自己的青春去等待。
可是每个月来自情郎的书信,又让她知道他的内心和自己一样的煎熬。
在信里面,顾同会给她说近来的心情变化,会给他说昔日二人在一起曾经许下的海誓山盟,当然也会提及他对她的思念以及无时无刻不在的愧疚,六年的时间以来,李嵬儿都觉得自己可能终此一生都要和爱人用这样的方式渡过。
可是‘‘‘‘‘
“三郎说,说很快他就会带我走!”
对于木青璇,李嵬儿没有丝毫的掩饰,尽管她知道木青璇可能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李遵顼,但是此时此刻,李嵬儿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她需要将自己的快乐和好友分享。梦寐以求的那一刻,终将要到来,她又怎么能抑制住内心的欢喜?
“这?”
木青璇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李嵬儿,往日李嵬儿也会将顾同来信上的一些事情念给她听,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她还是头一次听到顾同写信来说要带李嵬儿走。
“这怎么可能?”
尽管这么说有些不礼貌,但是木青璇却惊诧的看着李嵬儿,意思是你难道不清楚顾同到达中兴府意味着什么吗?
李嵬儿当然清楚顾同的话意味着什么,顾同要来,自然不会一个人来,顾同要带她走,自然也不会偷偷摸摸带她走,不然的话这些年来就凭保护她的暗卫和锦衣卫的手段,小小的中兴府尤其能留住她?
一想到自己的男人要风风光光,隆重万分的将自己迎娶回去,李嵬儿的内心就再次兴奋了起来。
见此情形,木青璇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说什么李嵬儿都听不进去了。事实上,在经过最初的惊诧之后,木青璇也知道,顾同要到中兴府这件事情只怕是板上钉钉了。
顾同从来不是一个轻易许诺别人的人,既然他敢对李嵬儿说这番话,那么定然就是有了安排。
想到目前中兴府乱哄哄的局势,木青璇不禁感到担忧万分。如果这个时候顾同又要兴兵前来,只怕这台戏会越来越乱。
木青璇离开了李嵬儿府上,回到家中,却又始终坐立难安,最终,她还是将这份消息带进了大都督府,将其告诉给了李遵顼,直觉告诉她,这件事情或许能够帮助李遵顼。
李志远和尹志平一直看着木青璇走进了大都督府,这才收回了监视的目光。
坐在临街的酒楼上,李志远十分不解的对尹志平问道:“师兄,师弟我在中兴府奉命等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你一来就让我放手,这娘们十有**肯定会将主公意欲告诉给李遵顼,你这是打的什么算盘啊?”
面对李志远的疑问,尹志平淡然一笑,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按照顾同的安排来做,至于顾同这么安排却又是为了什么,尹志平却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你啊,还是保护好嵬儿郡主,其余事情,自有主公和各位将军安排,哪里需要我们在这里瞎操心!”尹志平打趣了李志远一声,于此兵临城下之际,从他二人脸上却是丝毫看不出战争即将到来时的紧张。
相反,不管是经历了数次大战的尹志平还是一直都在西夏奉命守护李嵬儿的李志远,两人皆都是一脸的期盼,等到顾同君临中兴府的时候,这一切,一定会变得相当有趣。
第493章 兵临城下(三)
“顾同的来信上真的是这样说的?”
李遵顼一脸玩趣的看着木青璇,眼底深处的惊疑,却是丝毫不加掩饰。
木青璇点了点头,她自然清楚李遵顼的疑虑在什么地方,事实上这突如其来的一封信,她也看不明白。
目前的局势,不管是西夏、蒙古还是相对于置身度外的宋朝,都是牵一发、动全局,顾同要动,要来中兴府接走李嵬儿,尤其是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其中的意味,实在是太考量人的智慧了。
李遵顼大脑急转,他也在分析。
按说当下的局面,对于顾同来说是最好不过,西夏、蒙古两国交战,最后难免不会落得两败俱伤,到那个时候作为强邻,顾同自然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的那个人,但问题是这么粗浅的道理,顾同为什么偏偏要弃置一旁?
加入到西夏、蒙古两国大战的这个乱局之中,对于顾同又有什么好处?
一连串的疑问,在李遵顼的心间徘徊了起来,他总觉得,这个消息似乎是顾同故意通过李嵬儿的手传递出来的一样。
就在李遵顼绞尽脑汁在思考顾同这一步究竟是何目的的时候,在西夏、宋朝交界的杀牛岭前线,这个时候顾同正在率领一大批的军中将领勘察地形。
杀牛岭属于陇山余脉,阻梗在关中平原的西面,将强劲的冬季寒冷气流全部挡在了陇山以西,是以造成了陇山以东地区相对温和的气候。
不过积雪皑皑之中,顾同还有陈平等人,却都没有心思去探讨陇山的地理意义。
厚厚的积雪,让杀牛岭披上了一层银色大衣,积雪之下,也是有十几年几十年光景的乔木落叶,积雪加上落叶,让地面显得有些松软,人走在上面,难免深一脚、浅一脚,要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一脚踩空,从积雪坡头滚落下去。
亲身走在杀牛岭之中,顾同这才对边地将士们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了解。事实上像大雪覆盖之下,将士们还能忠诚的守护在这方圆百里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单只这份辛劳,就不比参与战争的士兵们少。
“陈平,现在你是西北军军统使,要想办法改善一下这一带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刚才的几个哨所,你们也都看到了,好些将士手脚都有了冻疮,长久下去,如何得了?”
被顾同点了名,陈平心情却是十分复杂,按说这个时候如果能向顾同伸手讨要一批专项资金,自然一定会通过,可是一想到今年财政消耗巨大,来年‘新政’的几项大事也都要落实,他就不好向顾同提要钱的事情。
看了眼一脸复杂之色的陈平,顾同也就猜到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语气和善了几分道:“你能考虑到朝廷的紧张,这很好,但是也不能因为朝廷用度紧张就让将士们在这天寒地冻里面受苦受罪吧,这样吧,以后每一年,我都会想办法让户部腾出来一笔银子用于边防将士们的防寒事物上,这笔银子,要切实拿来为将士们置办御寒的衣物、防止冻疮的药材,要是让我知道那个人敢将手伸进这笔银子里面,我一定会将他放在冰地里活活冻死!”
听到日后会有专门经费用来改善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陈平这个西北军军统使立即喜笑颜开,并且表示会将这笔银子一定全部用到每一个战士身上。
“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怎么样,从平凉府到杀牛岭西夏军营这条线路你也走了一遭,有没有信心在这大雪天里面打通这条路,将兵力投送到杀牛岭以西?”
改善边防将士的生存条件,不是此次顾同带领众将勘测杀牛岭一代地形的主要目的,走这条线路的头号任务是要趁着蒙古军队开进中兴府之前,将囤积在平凉府的西北军军力投送到杀牛岭以西。
只有打通了从陇山以东到陇山以西这条生死通道,那么西夏这盘棋就算是下活了。到那个时候,趁着蒙古军队和西夏军队交战之际,夺下陇西乃至整个银川平原也未尝是不可能的。
顾同想的很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既然铁木真想要在西夏开疆辟土,那么索性他也参与进来,从蒙古人口中夺下这口肉,尽管吃相难看,可是这也好过让铁木真占领西夏的好。
没有了西夏这条南下的路线,蒙古军队只有向西,这也是顾同为铁木真留下的最后一条路。
陈平回想了一下方才走过的路线,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实事求是的提出:“主公,要说将西北军投送到杀牛岭以西,占领西夏军营,这不是什么难事,西北军的弟兄们大多数是这方圆百里土生土长的汉子,对于这里的地形再是合适不过了,可是末将就不明白了,这大冷天的,将十万将士投送到西边,目的何在?”
顾同一笑,断没有想到这厮竟然套起自己的话来了。进攻西夏这件事情他还没有对底下的将领谈起过,这件事情到现在也就只在他和陈季常、张复亨几个人之间知道。
暗自笑了一声,顾同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陈平啊,你也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既然你都猜到了,我也就不多瞒你。如果朝廷将进攻西夏这件任务交给你,你有几分把握大胜这场仗?”
“进攻西夏?”
随顾同一道前来的哲别、燕宁、陈锋等中央军区的将领们纷纷一惊,如杜谦、三娃子等人,更是吵着说道:“主公,这么大的一件事,交给西北军怎么能行,难道中央军就不出动吗?”
杜谦、三娃子都没有赶上宋金大战,是以看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又要落到西北军陈平头上了,不能不心急啊。
诸路将领们的心思,顾同都只是淡淡一笑以应之,他看着陈平,继续问道:“有把握没?”
陈平听到顾同最后的坦白之后,内心是既惊又喜,惊的是进攻西夏一事,实在是牵扯太大,喜的是这件事情要落到他的西北军身上了。要知道大军出动,这可又是一件灭国之功,不知道一场仗打完了,有多少将领会因此升迁。是以在经过了瞬间的出神后,陈平连忙坦声说道:“主公放心,西北军一定不负众望!”
“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顾同一声长笑,然后当场下令道:“西北军军统使陈平听令,自即日起,西北军做好战斗准备,五日之后,从平凉府出发,翻过杀牛岭,趁着西夏军队撤回到中兴府参战的机会,我要你在十日之后,夺下西平府,如何?”
从平凉府到西夏的西平府,间距不下四百余里,抛开前五天的准备时间,实际上留给陈平进军攻打西平府的时间只有五天,不可谓不紧张啊。
可是决心已下,陈平焉会临阵害怕,当即他就单膝跪地,领了军令,并且拍着胸脯保证,十日之后一定让顾同坐到西平府,坐看西夏人和蒙古人的战斗。
“你这厮,等你的兵马翻过了杀牛岭,要是蒙古人和西夏人能打起来,就怪了,还是好生将战事安排好吧!”顾同笑着说道。
如此,当顾同决心介入到西夏、蒙古之间的战争之时,西北军也就立即动员了起来,此次顾同不仅下令西北军十万精锐尽出,同时也让中央军区的十余员猛将悉数参与战事,如此,既能让大多数将领见识到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同时也能缓和中央军区这些闲得发慌的兵痞们的求战之声。
顾同回到长安城中做最后的战争动员的时候,举朝上下,也都知道这一战是避无可避了。好在经过了几次较量之后,朝堂上也没有几个人敢质疑顾同的决断了,如陆从权这样坚定的反对派,这时也只能在一旁说两句‘穷兵黩武’一类的风凉话,更不要提其余官员对于参战的看法了。
不过好在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动员的也只是西北军一军,对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国家大局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波动,是以朝堂之上具有话语权的各方大佬们,也都点头同意参战。
丞相府内,上上下下的也都忙碌了起来,谁人都清楚,这次对西夏之战,自家老爷可不仅仅是要去西夏皇宫里面灭西夏皇室,还要从西夏皇城里面迎娶那位西夏郡主呢。当然,这样的话下人们也只敢在心中说一声风流,其他的话,他们可不敢乱传。
倒是顾府的夫人们,在这件问题上看的十分通透。尤其是顾家长妇芸娘,摆出夫人的架子,让顾同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将李嵬儿带回长安,不然日后就不要进门。对于夫人的耳提面命,顾同自然是欣喜不已,只好在出战之前,努力用行动证明自己再多一个老婆也绝对不会亏欠家中的夫人们。
道不尽的一夜风流,顾大人在闺房之中,上斗天、下斗地的时候,得到宋军参战的消息后,西夏、蒙古两方却是心思复杂,不知高如何应对了。
第494章 兵临城下(四)
“大汗,这个时候顾同出兵西夏,明摆着是要横插一杠,这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得知宋军十万兵马越过杀牛岭,正一路攻城掠地往中兴府这边杀来,号称蒙古三勇的速比来当即怒气冲冲的来到铁木真的汗帐,表示要提一路精兵,前去会上一会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宋朝军队。
“速比来将军请息怒,宋朝此番统兵的乃是顾同麾下的猛将陈平,此人一向稳重,你若贸然前去,说不定会中了他的奸计,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木华黎从旁加以劝阻,目前宋军摆出来的架势是对着西夏的,要是贸然进攻宋军,岂不是引火上身,自讨苦吃?
铁木真也正在为顾同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子恼火不已呢,可是恼火归恼火,他还没有不明智到故意去拉仇恨,将宋军的攻击矛头引到自己这边。
“木华黎说得对,宋军来势汹汹,不可轻视,况且他们的进攻方向乃是西夏,如果贸然将其惹怒,害的宋人和西夏人联手对付我们,那可就是太不明智的一件举动了,还是等一等,等一等再说吧!”
为今之计,于铁木真而言,也只有坐等局势变化,否则让他就这样退兵回草原,他也会不甘心。
“大汗说得对,宋军此来,最着急的我想一定不会是我们,此刻中兴城里面怕是坐立难安吧,哼,说不定我们可以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坐看西夏人和宋人先打起来,到那个时候我们成为渔翁也未尝不可啊!”木华黎轻轻一笑,宋军来势凶猛,是危险,却也是机会,如何趋利避害,变不利为有利,对他来说才是最有挑战的事情。
“你可有什么妙计不成?”听到木华黎有了计较,铁木真当即向其询问道。
“大汗何不与西夏皇帝写一封信,说我们此来只是求金银财宝,只要他肯给我们足够的财富,我们蒙古人愿意退兵,将战场留给他们和顾同,呵呵,我想依照目前的局势,西夏皇帝一定会同意这个提议,等到咱们拿到西夏给的金银,就可以先且暂避一旁,等着西夏军队和宋军大战,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那个时候我们重新围困中兴府,您说,西夏焉有不灭亡的下场?”说完,木华黎从旁一笑,似乎是在笑自己计谋的高超。
“妙啊,木华黎你不愧是我的智囊,好,就按照你说的办,我们先拿到西夏国库里面的金银,在来灭西夏皇室。”早一时、晚一时,于铁木真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的,有着克夷城内的粮草还有即将到手的金银财宝,这场仗对他来说已经够本钱了。
西夏朝廷之内,谁也没有想到蒙古人竟然显得这么‘识趣’,只提出索要黄金十万两,白银两百万两的退兵费就愿意退兵,可是对于面临宋军不日就会攻打到中兴府的西夏来说,似乎蒙古人走不走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西夏这艘破船来说,多一个人围城少一个人围城,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督主,陛下怎么说的?”
见到李遵顼走出宫门,高逸、嵬名令公等军中将领一下子就都围了上来,询问李安全的意见。
“陛下说,一切都由我们商议着看,还说,除非中兴城破,其余事情,都要我们不要去打扰他养病。”李遵顼苦涩的叹了口气,怎么也没有料到,到了这个时候做皇帝的竟然先不管事情了。
“啊?”
听到李安全竟然在国难当头之前,撒手不管事了,高逸、嵬名令公等人莫不气愤,可是对方毕竟是皇帝,君臣有别,在是愤怒,也只能在心里面骂几句。
皇帝不管事,众人只好将目光放在李遵顼身上,事实上随着李承祯消失,李安全不理国事,西夏国政都落到了李遵顼的身上,所以危难当头,李遵顼也算得上是半个皇帝了。
见到众人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李遵顼心情也是相当复杂的。如果是其他时候,朝中大臣们都能这样对他即以厚望,他自然是满心欢喜的,可是面对蒙古、顾同这两个虎狼一样的敌人的攻击,这个时候让人推到台前来,怎么说都感觉有几分顶缸的意思。
但是可以不管吗?
答案是否定的。想要做皇帝,如果连这点担当都没有的话,将来朝中文武会怎么看?
这是最坏的一个时间,却也是一个最好的时机。失败,固然会身败名裂,可是一旦成功,则朝中威望,一定会盖过李安全,到那个时候,就算是代尔取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如此一想,李遵顼将心一横,沉声对众人道:“国难当头,陛下龙体欠安,我乃皇室宗亲,大都督府督主,当责无旁贷,替陛下和社稷分忧解难,诸位可否愿意听命于我,和孤一道击退贼人?”
若是他时,这番话定然是诛心之言,可是放在此时,却又显得合情合理,是以高逸等人也不想其他,纷纷点头答应了李遵顼,并且表示一定会尽心辅佐李遵顼,帮助他击退蒙古和宋朝的军队。
即得到朝中文武的认可,李遵顼也不迟疑,分析了一番目前的局势之后,李遵顼对着众人说道:“蒙古人固然凶残,然其乃方外蛮夷,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