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有的人更是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第372章 除贼(二)
属臣与诸将的神情,吴曦一一收入眼中,本就心思烦躁的他,不由得更加恼火。
“咚!”
吴曦猛地将桌子一瞧,看着脸上明显有退缩之意的姚淮源说道:“给孤收起你们的心思,不要以为这个时候就可以弃孤而去,哼,慢不要说孤会不会放人,就是离开了孤,你们又能去哪里?金国?临安?还是正往这边开来的那位晋王?我想不管是哪家,都不会收留你们,相反,在随着孤造反的那天起,你们就没有退路了,除了死,你们就只能给我向前冲!只有杀退了顾同以及晋军,你、我,才能有出路!”
吴曦的歇斯底里般的呐喊,终究让宫殿之中徘徊不定的众人醒悟了过来。
是啊,自从当初选择跟着吴曦造反开始,他们这些人就没有了退路,大宋视他们为叛党,女真人更不会允许好不容易扶植起来的蜀王吴曦失败,但是鞭长莫及,失去了关中之后,女真人对于蜀地的影响力又能有多少呢?至于顾同,不是没有人去想,但是一些知道内情的人却都明白,哪里都可以去,就只有顾同那里不能去,因为晋王是出了名的嫉恨‘汉奸’,投降到顾同哪里去,岂不是自投罗网,自己坑自己?
明白了没有退路,所有人的心思反而开始安定了下来,于是,所有人开始衡量,开始思考,当他们发现只要击败顾同的军队,就可以出汉中,进入关中,将地盘扩大,不用受制于赵宋或者是女真人的时候,所有人,内心都开始燃烧了起来。
孤注一掷也罢,拼死一搏也好,所谓富贵险中求,可能正是这些人内心的最佳写照。
“王爷,此次顾同只率领了四万兵马,只要我们在散关将之击溃,那么我军便可以沿着晋军来时的道路,入主关中,等到我们拿下了关中,哈哈,女真人也好,赵宋朝廷也罢,可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再牵制我们了!”吴曦手下的猛将禄禧当先将窗户纸捅破,从他狂热的眼神之中,不难发现,对于这个计划他是有多么的在乎。
禄禧的话,引来了大多数人的附和,尤其是先前被吴曦指着鼻尖责斥的姚淮源更是兴奋不已的说道:“王爷,禄禧将军所言极是,晋军远道而来,精力疲惫,在加上人生地不熟,正是击败其的大好机会,只要我军运筹得当,说不定可以俘获晋王顾同,到时候只要王爷对他好言相劝,想必晋王一定会臣服于王爷,王爷啊,只要我们占有了巴蜀、关中、三晋,王爷岂不是就可以再进一步了?”
蜀王再进一步是什么,所有人都明白,只要吴曦称了帝,那么作为从龙之臣,自然意义非凡,是以,没有谁不被姚淮源的话所打动。
吴曦之弟吴睍虽觉得此举有些狂妄,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谨小慎微的他,也不禁开始动摇。
蜀王之位上的吴曦,心思也开始澎湃了起来,虽然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能够击败女真精锐的晋军意味着什么,可是一想到击败晋军之后,所能够得到的巨大收获,吴曦也开始兴奋不安。
“姚卿之言,虽然说有理,但是晋军强势,如何击败,却依旧是一个问题!”亢奋归亢奋,但是亢奋之后,吴曦又不得不面对如何击败顾同大军的现实问题。
吴曦的话,也让沉浸在击败晋军,进而地位再次抬升之中的众人心情一缓,面对强势如狼似虎的晋军,没有人心中不是沉甸甸的,哪怕是之前扬言要在大散关之前击溃晋军,活捉顾同的禄禧,此时此刻,都不禁闭嘴不言,发扬风格归发扬风格,对着吴曦喊喊口号可以,但若是真要将他派出去和晋军拼命的时候,他可就得好好想想了。
沉默,一如秋水一样,没有一丝的波皱,即使每个人因为紧张而紧促的喘气声也都能听得清晰。
吴曦的目光看向谁,谁就自觉的低下头去,生怕被吴曦点名领兵去前线拼命。
看来看去,吴曦不由得恼怒的重重的哼了一声,然后指着有虎将之称的王大中问道:“王将军,你可有对付晋军的法子?”
王大中看着十分彪悍,和他的外表一样,为人以武力著称,并没有什么智谋,因而听到吴曦的问话之后,王大中掷地有声的回答道:“末将没有什么对敌的法子,但是,只要王爷需要,末将自当另一路精兵,出散关,于秦岭古道截击晋军,将那顾同小儿一并擒获了送到王爷帐下!”
“好好好,不愧是孤的爱将,王将军,我现在就加封你为护军将军,着你领兵五千,出散关由秦岭古道截击顾同大军,另外,散关守军也一并交由你节制,就是退守到散关的那些女真人,也不用给他们面子,有需要到的地方,你直接用孤的名义去做就是!”吴曦欣然一叹,就将调兵的符印授予王大中,着其领军退敌。
领了军令,王大中也不在乎其余将领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他,相反,护军将军的名号,轻而易举的获得,着实让他欣喜,再加上此番领军在秦岭古道截击顾同大军,占有地利优势,且麾下将士较之晋军更加熟悉地形,是以虽然只有五千人马,但是王大中犹有信心将顾同的军队彻底的葬送到茫茫秦岭之中。
王大中的想法不可谓不好,而且依仗地形优势,五千人确实能做出比三四万大军更加大的成绩出来,可是,他却不应该将晋军看作一般的军队。因而不久之后,王大中就要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王大中领了军令,下去前兵调将,出散关接敌,但是犹不放心的吴曦,最后还是觉得应当多做几手打算,再和手下的一应幕僚商议过后,一个‘耗敌’之计便跃然于纸上。
按照这个计划,除开已经派出去的王大中一路人马之外,另外还应当派遣重兵,把守大散关,然后依据地形之险,消耗一部分敌人兵力,然后徐徐放晋军南下,通过一路的截击,让晋军消耗越来越惨重,等到晋军到达汉中城下的时候,便可以一举击败。
当此计划成形的时候,吴曦着实高兴了好几天,因为只要这个计划顺利实施的话,确实会做到败敌之效,可是就当此计划才成型,他还没有来得及派遣军队驻防大散关的时候,奉命出关迎敌的王大中所部,全军战败的消息就传回到了汉中城,闻听噩耗,吴曦顾不得为损失几千兵马和一员虎将而伤心,就看到已经出了秦岭古道的晋军,已经陈兵在大散关之外。
消息传回,汉中震惊,那些之前还活在侥幸之中的一应叛臣叛将,终于明白了己方军队和晋军的差距之大,相应的,面对事实,所有人也都对于能否守得住大散关不再抱有信心。
黑夜之中,无数的官员开始准备细软,命家眷悄然准备,等着天亮之后就立刻逃命,包括吴曦本人,也是暗中做着逃命的打算。
吴曦之弟吴現进到蜀王宫的时候,看着宫中四处忙碌准备财物的宫女和太监之后,不由得对于自己这个兄长更加的失望,可是,失望之后,却也不得不抱着一颗破釜沉舟的心去劝谏吴曦。
“蜀王,您这是准备逃命?”吴現看到吴曦的时候,丝毫不留情面的就出言讽刺。
“咳咳,孤这不是担心族人安危吗?”吴曦不敢面对吴現的目光,只好顾左右而言其他。
哐的一声,吴現突然跪倒在地,对着吴曦说道:“当初蜀王您答应女真人,以割去关中四州而投靠金国称王于此的时候,吴家一族人的性命,其实就已经绑在了您的身上,现在晋军陈兵散关之外,不日就要叩关攻城,情形危急之中,蜀王不思整军备战,却思考着逃命于何方,蜀王况且如此,麾下兵士又有何想法?蜀王,你可明白,只要你逃出这个宫殿,我敢打赌,您连汉中城都走不出去,就会被手下的将士活捉了去献给顾同,您实在糊涂啊,当今之际,谁都可以出逃,就是您不行,况且,你有想过,您可以逃到什么地方去吗?”
吴現的话,譬如一把匕首,不断的刺击着吴曦的身心,直到最后那句何处可逃的时候,吴曦才发现,事到如今,最没有退路的那个人,原来是他自己。
“王弟教我,当如何迎敌?”没有了退路,吴曦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战场上。
“杀掉那些准备逃命的墙头草,整军备战,增兵大散关,并派大将指挥,蜀王您也应该做好最坏打算,于汉中城囤积粮草,调派兵马入驻汉中城,做好防守准备!”吴現平静的看着吴曦,其实心中已经万分的焦急。
沉思许久之后,吴曦深知事到如今,也只能按着吴現所言去做,是以便派吴現主持杀死那些准备逃命的臣子,然后他自己亲自选将,增兵大散关,于此同时,连下数令,将各处兵马聚集在汉中城里,打算于此和晋军拼个你死我活。

   

第373章 除贼(三)
驻马立足大散关之前,顾同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了陆游的那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千古名句来。
眼望的宋金对峙百年,有数十次战役于此爆发,想到无数英烈洒血于此,顾同即为此感慨万千,也为吴曦背弃祖宗先人,投靠女真人的无耻之举感到羞愧。
“没有想到啊,当年吴玠吴麟两兄弟,屯兵于此,大败女真人多番进军,不到百年时间,吴家后人之中,竟然出了这样一个不肖子孙,也罢,今日,本王就为两位将军清理门户,也好还一个忠烈之家出来!”临关凭吊,顾同言辞恳切,倒是真正想为死去的吴玠吴麟两人做一些事。
虽然吴玠吴麟之名没有岳飞那样显赫,但是有一点却不可否认,若是没有吴氏两兄弟于富平、和尚原、大散关等地于女真人连番苦战,蜀地怕是早已经落入到了女真人手中了。
知晓这段历史的张复亨看着大散关城头之上,金国和吴曦的旗帜一同飘扬,也很是感慨的说道:“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宋军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收拾残兵,屯据和尚原,与金军对峙。当时有人劝吴阶移屯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吴阶当时却对诸将说道:‘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是此一役,吴玠吴麟两兄弟领军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金兵。次年五月,金国设立郎君和别将乌鲁折合,分两路入寇,准备谋取蜀地。设立出凤翔,乌鲁折合自阶、成、凤州出大散关。当时,吴军乏粮,兵无斗志。吴阶与弟吴璘召集诸将,以忠义相激励,并歃血而誓,使兵众感奋。乌鲁折合兵先至,在和尚原北列阵,宋军更战迭休,大败乌鲁折合。这时,设立郎君正攻箭关,吴氏兄弟选兵奋击,使金兵两路不得会合,设立郎君大败而去。建炎五年十月,完颜宗弼(金兀术)自熙河移兵窥蜀,引兵众十万人,从宝鸡造浮桥渡渭来犯,吴派吴璘、雷仲等人,将劲兵迎敌。并用骑兵断完颜宗弼粮道,双方大小战役共计三十多次,最终完颜宗弼中箭,金军而败退。想那时,吴氏兄弟因为得保蜀地平安,蜀中上下,莫不感激他二人,时至如今,吴璘之孙吴曦,却卖国求荣,举巴蜀之地投靠女真人,实在是此一时、彼一时,却不知道九泉之下,吴氏兄弟听闻之后,会作何感想!”
随着顾同和张复亨一道观察大散关地形的贺胡子直着性子说道:“吴曦不忠不孝,让两位老将军名声蒙羞,我等自当要让他以死谢罪,去向二位将军请罪去。”
顾同一笑,看来诸如贺胡子一样想法的将士并不在少数,至少关中籍的士兵,对于吴玠吴麟二兄弟的事迹还是有所了解的,于是顾同就让贺胡子在战前将吴玠吴麟二人的事迹在宣传宣传,同时也要让士兵们知道吴曦的不忠不孝,最好是派几个嗓门大一些的士兵,在散关之前连番大骂,让敌军士气败一败,然后再来攻城。
领了顾同的命令,贺胡子不仅找来了十几个嗓门大的士兵,自己更是亲自捉到上阵,骑着马,跑到散关城下历数吴曦的不忠不孝之举,又言说吴家军世代忠良,怎么此一时,就会出现这么多的叛逆?
吴军之中,大多都是父子相传的兵勇,被贺胡子带着人这样大骂一番,那些被父辈的故事一直激励着的将士们,也都面带羞愧,不敢再上城头与晋军对战,而城下的晋军,却恰恰相反,士气高涨,非同一般。
如此一连三天,当大散关内,吴军士气越来越低落的时候,请命增兵驻守大散关的吴曦之弟吴現却发现了几分诡异和不正常。
“禄将军,按说晋军休息也休息好了,可是三天来,他只与我军对骂,也不派兵士攻城,着实奇怪,你可能看出来,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没?”吴現从城头之上往对面连绵十几里的晋军大营望去,心中越加迷惑。
禄禧却也是个志大才疏之辈,那里有什么真本事,被吴現问道,推推嚷嚷了一阵子之后,才嘟囔着说道:“可能是晋军想要不战而胜,通过对骂,让我军失去战志,然后在兴兵攻城,到时,不费些许精力,就可以拿下大散关。”
吴現点了点头,抛开禄禧的庸碌不谈,只是这番见解,却是深合他的心意的,另外一方面,吴現却也觉得不能再让晋军这样骂下去了,吴玠吴麟也是他的祖宗,天天被人抬着祖宗大骂不孝,谁会不生气?为此吴現已经心中怒火燃烧不止,只是苦于没有退敌之计,是以才一直没有出兵,而是据关而守。
“禄禧将军,放任晋军喋喋不休的骂下去,我军士气定然要受挫,是以,我军必须尽快做出一次反击,让晋军吃一亏,如此亮他也不敢在来骂城,之后,我军就严防关隘,现在天寒地冻,过些时日,大雪一降,晋军粮草困乏,必定退军,等到他退军之时,我等在领军出大散关,从其身后追击,秦岭古道之上,定了将兵士疲困的晋军击败!”一瞬间,吴現的心思就全部打开,几个计策,也都瞬间涌上心头。
禄禧明明知道,这些话不过是吴現诳他出兵的幌子,不过心中再次一想,却也觉得吴現说的有道理,目前己方军队占据着地理优势,有散关横档身前,只要小小的试探晋军几次,让其不在天天骂城,等到大雪降临,晋军必然退兵,届时‘‘‘‘‘‘禄禧不由得又想起了前些时日,众将齐聚吴曦宫中的那次谈话。
击溃晋军,俘虏顾同,夺取关中,霸占三晋,拥立吴曦称帝,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让禄禧心中大喜连连,而他现在要做的,不过是领军试探试探晋军。
聊想着只是试探,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禄禧连忙对吴現说道:“等到今夜子时,我亲自带领两千士卒,出关偷袭晋军大营,虽然不能保证能一举击溃晋军,但是也一定能让城下这帮子疲懒明日不在骂城。”
禄禧表态,吴現大喜,褒奖了禄禧一番之后,吴現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禄禧身上,可是二人似乎自然而然的忘了,之前也扬言可以在秦岭古道将晋军一举击溃的王大中是什么样的下场了。
只能说,在功名利禄面前,总会有些人,忘记一些事情,总会有一些人,心神疯狂,不自量力!
正当禄禧准备夜袭晋军大营的时候,晋军大营之中,顾同也正在部署进入大散关的一应事宜。
是的,自始至终,顾同都没有打算强攻大散关,之所以派出贺胡子令人叫骂,也更多的是想麻痹吴军的神经,让其不能察觉到他的真正意图之所在。
“今夜子时,李好义、李好古两位将军,将会联络义军,打开城门,届时,萧成领一万人马,先行进关,进入关城之后,立刻控制住各处要道,封锁通往汉中的道路,坚决不能让一人逃脱,萧成之后,陈平再带五千人马进入大散关,将一应敢于反抗者全部杀掉,至于扔掉武器准备投降的,则关押至一处,等候我的处决!”顾同对着萧成和陈平略作吩咐,就回首对从大散关秘密潜出的锦衣卫密探悄悄说了几句,让其将话带给城中已经做好准备,以为晋军内应的李好义、李好古二人。
大散关之中的军营里面,李好义和李好古行色匆匆的从领军大将禄禧的帐前走过,李好义看了一眼,见禄禧没有在,微微点了点头,又装作什么没有发生一样,带着李好古就又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守卫禄禧帅帐的卫兵,并没有发现李好义二人的异常,因为军中到处都弥漫着沮丧的气息,是以也不会有人去理会李好义兄弟两人。
回到营帐之中,李好义、李好古两人秘密商议了一番晚上起事的事情之后,就连忙准备将计划通知到已经联络好的那些将士们手中,可是没有等到他们二人离开,就被禄禧的卫兵拦了下来。
李好义、李好古两人大惊,以为是密谋败露,正当二人准备拼死反抗的时候,忽听得卫兵传令命他二人准备兵马,晚上随禄禧一道出营夜袭晋军大营。
李好义二人心思一松,可是禄禧突然而来的命令又让他们不得不修改之前的计划。
“兄长,我倒觉得没什么,只是要将计划稍作改变,其余各处照旧,夺城门这件事情,咱们只需要吩咐心腹晚上一道随禄禧出城,等到禄禧开城门之际,咱们就立刻夺下城门,迎接晋王大军入城。”李好古心中稍一思虑,就将计划改动完毕。
李好义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二人分头行动,准备夜间的起事。
禄禧此时尚且不知,看似平静的大散关之中,居然已经暗流涌动,一个密谋,正在一点点的形成,而一切,都将时间定格在了深夜子时。

   

第374章 除贼(四)
顾同也没有料到禄禧以及大散关主将吴現居然想连夜偷袭军营,正在担心李好义、李好古二人能否其实成功的他,在收到情报之后,就立即改变计划,将萧成的兵马该做等待禄禧领兵出关之后,李好义兄弟起事之时,则立即率军接应,夺下大散关城门,然后陈平领军入关,夺取要塞,贺胡子领军,攻打将军府擒获吴現等人,石抹明安、蒲察官奴二人,分别带领两千人马,包围大散关军营,只围不攻,争取将这部分吴军全部吞并。
诸路大军各有计划,一直被顾同视作尖刀的哲别和草原骑兵军团也没有被忘记。
看着大散关的地形图,顾同指着散关之后通往汉中的一条要道说道:“哲别将军,大散关的形势已经尽在我军掌握之中,晚上子夜时分,城关必破,为了防止散关失落的消息被吴曦知道,然后让此贼从汉中逃脱,我这里有一重要任务需要你去完成,但是此事危险万分,你可有胆量去做?”
顾同一脸打趣的看着哲别,其实心中已经料到答案。
果不其然,被顾同用言语轻轻一激,早就看着其他诸将人人另有任务而自己却没有的哲别,立刻心急的向顾同请命道:“主公,哲别别的没有,只要一颗虎狼之胆,慢不要说此事危险万分,就是十万分的危险那又如何?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哲别自当提枪,为主公征伐四方,主公,请下令吧!”
哲别跪倒在地,一脸殷切的看着顾同,心中的焦虑,已然溢于言表。
顾同敲打着地图,看了看汉中城,然后抬起头,很是严肃的对哲别说道:“大散关拿下,吴贼必定震惊,若是他收到消息,弃城而去,不管是南下成都还是另作打算,都对我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不利,为长久计,必须要尽快堵住吴曦逃离汉中的通道,是以,我要你领军连夜通过大散关南下,全速奔袭,围住汉中城,那边沈复沈大人已经提前去了,他也会为你提供一定帮助,我这里,等到散关形势平定,自然也会尽快遣兵调将增援你,不过,至少的有一天的时间,面对吴曦聚集在汉中城里的五万大军,你可有把握?”
哲别咬了咬牙,一脸肃穆的将这件着实危险万分的事情揽了下来,不过纵然如此,顾同却依旧觉得让哲别带着本部七千人马对战拥有汉中城五万人马的吴曦,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不过散关形势,又不容大军尽数南下,是以此任务,只好让哲别去完成。
哲别面色凝重的离开了顾同的帅帐,就带着亲兵,悄悄动员七千草原骑兵,此一役,继续担当尖刀任务的他们,所要承受的,必定是艰难于以往十倍的战斗,脑海中稍微一想,也能明白,当夜晚离去,日光再次照耀大地的时候,汉中城下,会是多么的惨烈。
防备吴曦弃城而逃,虽然着实紧迫,但是摆在眼前的却是大散关的雄伟壮阔,拿不下大散关,其实后面的事情也都是白白担心,因而在做好了对哲别的动员之后,顾同就将目光再次转向晚上的战斗之中。
星月交替,当黄昏散去,黑夜笼罩大地的时候,空气之中的紧张气氛,不由得再次一紧。
不管是城中收到禄禧命令准备夜袭晋军大营的一应吴军,还是准备趁着禄禧出城之际就夺门而入的萧成所部,都是人心突突的跳动着,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其实最为紧张的却还是要数担当内应,准备星夜起事的李好义、李好古二人。
“兄长,城中已经确保万无一失,你说,晋王真的能够将禄禧击溃,夺城门而入吗?”李好古看着李好义,脸色之上,满是惶恐不安,虽然剿除吴曦叛贼,是他的心愿,但是在两万多人防守的大散关前起事,不管是谁,都难免要心思惶惶。
李好古也同样不安,不过已经准备就绪的他,还是有一些决断的,望了眼窗外的夜色,李好古说道:“事到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吴曦叛贼,卖国求荣,实在是儿皇帝第二,亏得吴阶、吴璘两位老将军一世的英名,全让他毁了!今夜,你我兄弟兴起义兵,替天行道,城外又有晋王大军作为策应,夺城之事,焉能不成功?二弟且安心准备,今夜我随禄禧出城之后,城内的事情,可都要交给你了。”
按着事先的商量,李好义要随禄禧出城,准备‘袭营’,实则是要在城门口举事,为晋军入城制造机会;而留在城里的李好古却也同样任务繁重,等到禄禧领军出城之后,李好古不仅要继续联络士兵尽可能的将吴現的退路截断,另外,还要保证散关军营之中余下的一万五千多将士不会趁着夜色闹事,是以对于李好古究竟能否控制住局面,李好义还是相当的担心。
为了让兄长放心,李好古尽可能的让自己平静下来说道:“兄长放心就是,城中也已联络到的兄弟都已经翘首相盼了,只要晋王大军入城,则大势定矣!”
李好义点了点头,又对李好古说了一番,然后就起身,带着百余名心腹,往禄禧营中走去,子时时分,李好义将率领这些人随着禄禧出城‘‘‘‘‘‘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而去,当沙漏将时间流逝到子时那一刻的时候,宁静的大散关突然有响动了起来。
禄禧一马当先,率领着精挑细选的两千余名士兵,悄然离开军营,就准备星夜出城偷袭晋军大营。
随着‘吱嘎’的一声巨响,大散关紧紧关闭了数日的城门终于又打了开来。
一个个士兵,随着禄禧,鱼贯而出,不多时,两千余人的队伍,就全部离开了城门。
就在守城的士兵想要关闭城门,以防备晋军偷袭城关的时候,突然,走在夜袭队伍最后面的李好义,打起了一个手势。
守兵尚且没有搞明白李好义突然转身是要做什么,可是接下来,随着一声‘动手’,就看见跟随在李好义身边的一百多号人突然返身,只快走几步,就将城门堵实。
守兵再傻,此刻也明白了李好义要做什么,可是他一句‘有人造反’还没有喊完整,就被李好义一刀了断了性命,其他守护城门的将官,也没有逃脱此劫,在一应深明大义的义军攻击之下,瞬间,就全部结伴共赴黄泉了。
“李好义,你要做什么?”闻听后方喊杀声一阵一阵,本打算悄悄咪咪的偷袭晋军大营的禄禧,拨转马头,就看到了他这辈子影响最深刻的一幕,是的,因为至此之后,他的全部记忆,就全部停留在了这一刻。
“杀!”
“兄弟们,快点动手!”
“杀掉吴曦叛党,决不允许放走一个!”
四面八方的火光,瞬间而起,一阵阵叫喊声,更是让禄禧慌了神,等他回身再来看的时候,却发现,四面八方,却已经是穿着晋军装备的虎贲之士,手中拿着亮晃晃的刀枪,往城门口冲过来。
“快守住城门,不要让晋军进城。”禄禧一看,也心中着急了,催动坐骑,就往城门回赶,口中更是催促麾下兵马回防。
但是出城容易,想要再进城却变的困难重重。
先不说狭小的城门根本不可能瞬间让两千人通过,就只说已经控制了城门的李好义以及聚集在他身边的一百多号人此时此刻,就成了要命的阎王,想要往前走一步,没有十几条性命来换,那是决计不可能的。
你推我堵,一通厮杀,心思焦灼的双方,就这样耗在了城门口。
拥有人数优势的禄禧,指挥着军队,与守城的士兵里外合击,逐渐开始取得优势,而李好义一方,虽然占据着城门洞子的地理优势,但是人手毕竟只有一百多人,到下一个,就少一个,尤其是在急于回城的禄禧的攻击之下,不多时,就只剩下五十余人,还在战斗着。
李好义看着麾下士兵人数越来越少,内心也变得越加的焦急,就在李好义越来越不安的时候,萧成率领着五千余名士兵终于及时赶了上来。
晋军善战,只一个回合的冲击,禄禧被砍杀在地,堵在散关城门口的一应吴军士兵,也都被冲散了开来。
看着盼望中的援军终于出现,李好义心中顿时长长的出了口气,然后,抽刀转身,沉声呵斥道:“城中的守兵听着,晋王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所有人放下武器,晋王必定既往不咎,如果还是执迷不悟,想要跟着吴曦反贼造反到底的,哼,那么就被怪兄弟的刀不认人了,杀!”
萧成于大军之中,看着李好义这一番说辞和动作,也不由得点了点头,以示赞许,然后,同样挥刀,大声喊杀,就往大散关之内杀了进去。
如果此时的天空之上,有一把巨大的火把照耀着的话,就可以看见,李好义和萧成,就好比两把尖刀一样,领着巨大的洪流,涌入到了大散关内。

   

第375章 除贼(五)
大散关城门失守,晋军杀入城中,散关守将吴現收到战报之时,惊得吐了一口血之后,就急忙吆喝士兵,准备行囊,星夜逃路,打算将大散关的惨败消息报告给汉中的吴曦,此时此刻,吴現一丁点儿的信心也没有了,甚至连这场战争具体的经过他都不想去了解了,晋军强猛的攻势,让他已然心思大乱。
吴現欲逃,可惜天公难遂人愿,等到他拨马出府,就看到李好古正带着秘密联络起来的一千多名义军向将军府杀来。
情势危急,吴現现在才明白,进军顺利进城,原来是有内应,可惜,醒悟之时,已经为时晚矣。
月光的照耀之下,李好古远远的看着战马之上,准备逃命的吴現,立刻就对着身边的一应义军喊道:“兄弟们,杀死吴現,晋王有重赏,杀!”
等待许久的义军将士,将战刀亮出来的刹那,胸腔之中对于吴氏兄弟造反的愤懑就难以遏止了,人人奋不顾命的一边喊杀一边对着被精锐卫兵护卫着的吴現发起了悍不畏死的攻击。
一刀一枪,每一次砍杀,都会激起一朵血色的浪花,在明月的照耀之下,显得分外的冷艳,不过对于急于逃命的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