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共产主义运动缺乏基本的了解,谈不上有什么贡献,但却 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被赋予代表党中央指导内务人民委员部 工作的权力,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对基洛夫被害案的审判和莫斯科第一次公开 审判。实践证明,他比之雅哥达更能领会和贯彻上司的意志。他被任命为内 务人民委员本是意料中事。 叶若夫与其前任雅哥达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他在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案件的预审中已经表现出来的凶狠和残忍。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他 是一个没有人性的屠夫和刽子手。鲍里索夫教授曾向与叶若夫一块在内务部 工作过的人作过调查。“人们谈到了他的卑下的道德品质,明显的暴虐习性。
… Page 135…
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的妇女,甚至害怕在走廊里撞见他。”鲍里索夫认为 当时由这样一个人担任内务人民委员是合乎逻辑的事情,因为 “他所干的事 情,只有完全丧失良心和道德规范的人才能干得出来。” (13)后来,人们 把叶若夫任内务人民委员的年代称为 “叶若夫之乱”。这个用语从严格的政 治意义上讲并不确切,因为他当时多半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最高的策划者。 但对叶若夫而言,这个用语却是对他罪恶生涯的恰当概括。当然,他的深重 的罪孽并不能成为为他的前任雅哥达辩护的理由和根据,因为他们的罪孽只 有程度之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若拿他与比他更早的前任捷尔任斯基 和明仁斯基这样的人民政权的红色卫士相比,那就尤如人妖相比:前任是顶 天立地的英雄,而他不过是一条嗜血的豺狼。叶若夫的身高大约只有 154厘 米,他的知识像他的身材一样地低下。不久以后,叶若夫就因其残忍以 “嗜 血的侏儒”而闻名于世,成为苏联历史上杀人最多的最可怕的刽子手。 雅哥达在被免去内务人民委员之前的三四个月中,显得趾高气扬,不可 一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令人恶心的得意的笑容。那时,他已接近完成对季 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预审,并 “连带”上了列宁的其他一些亲密战友和学 生。后来,他又成功地组织了莫斯科第一次公开审判。为此,他捞到了国家 安全总政委这一相当于元帅的头衔,穿上了为他特制的元帅服,并且还得到 了在克里姆林宫内占有一套房间的殊荣。这意味着他进入了只有政治局委员 一级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的最高权力中心。当时,似乎克里姆林宫上空又升起 了一颗新星。这时的雅哥达根本没有感到危险已经临近他。他仿佛被吹足了 气,工作起来干劲特别大。他拼命美化内务部机关,要把它装修得更加光彩 夺目。他下令加快莫斯科—伏尔加运河的挖掘工程,希望这条主要由内务部 使用劳改犯施工的运河最终能用他的名字命名。他要借此与一直企图排挤他 的卡冈诺维奇争个高低,因为莫斯科的地铁是以后者的名字命名的。他还忙 着为内务部人员换装,让他们穿上有金银边饰的新式制服。他还制定了内务 部哨兵的换岗仪式,使它像沙皇御林军换岗时一样,要鼓乐齐鸣。他何曾想 到,他的红运就要结束。 1936年 9 月 26 日,莫洛托夫执行了斯大林的指示,任命叶若夫为内务 人民委员,这时他刚满40 岁。雅哥达调任邮电人民委员。当天,中央报纸登 出了叶若夫和雅哥达两位新人民委员的大幅照片。原任邮电人民委员的李可 夫被借机免职。李可夫就这样简单地离开政府,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936年 9 月30 日,雅哥达向叶若夫移交了工作。当天,贝尔曼被任命为副内务人民 委员,原内务部第二副人民委员普罗科菲耶夫调任内河航运人民委员部副 职。10月17 日,满脸横肉的凶狠的弗里诺夫斯基被任命为副内务人民委员。 他和贝尔曼此前都没有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工作过。贝尔曼是劳改营 管理局的头头,弗里诺夫斯基是一个边防军军官。除此之外,内务部暂时没 有重大调整。雅哥达的人马基本留任原职。不过,叶若夫以帮助首长工作为 名在各局安插了自己的人。这是因为叶若夫既需要控制内务部,又需要保持 内务部工作的连续性。往后我们就会看到,心狠手辣的叶若夫将如何收拾原 来在雅哥达手下工作的人。
… Page 136…
3。再设刑堂 赫鲁晓夫后来这样概括叶若夫上台后的表现:“在叶若夫于1936年主管 内务人民委员部之后,镇压行动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厉害了。一场名 副其实的大屠杀开始了,大批大批的人被送进了 ‘绞肉机’。”(14) 叶若夫控制了内务部大权并初步调整了内务部的人马后,立即开始了莫 斯科第二次公开审判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未来的主要被告皮达可夫、拉狄 克等人的秘密审讯。在预审中,皮达可夫及其同案犯被宣布为是托—季反革 命集团的 “后备中心”。“后备中心”的提法显然是公开审判的策划者的精 心发明和创造。 “后备中心”之说含有这样的意思,即这个中心是托洛茨基 —季诺维也夫中心的预备队。它可能给人以一种假象,即这个中心还没有正 式投入使用,至少是活动不积极,其主要使命是要接替托—季中心,完成它 没有完成的任务。既然如此,那么它的罪行可能并不严重,不像托—季中心 的成员那样,因此这个中心的人大概不会被判处死刑。 “后备中心”的提法 有助于麻痹人们包括高层领导人的思想,克服侦讯工作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在内务部的大楼里,侦讯工作在加紧进行。 本来,只要指控后备中心从事暗杀和恐怖活动,就足够置后备中心的全 部被告于死地,就像对待托—季反革命集团那样。因为根据刑法,有阴谋暗 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罪行的人是要判处死刑的。但是,当内务部已经按照这 一模式,轻车熟路地登上征程后,内务部领导有一天突然下令中断一切审讯, 等候新的指示。有的侦讯人员推测,是不是第一次莫斯科审判引起了世界舆 论的谴责和嘲笑,类似的审判将予以取消。过了几天后,在叶若夫参加的由 保留原职的莫尔恰诺夫召集的内务部紧急会议上,下达了新的指示:除了强 迫被告承认恐怖活动罪外,还要强迫他们承认企图借助德、日法西斯的力量 夺取政权,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这就是说,他们不仅是暗杀者、破 坏者,而且是一帮无耻的间谍。这种惊人的提法甚至超出了一般侦讯人员的 想象。或许叶若夫相信希特勒所谓的谎撒得越大越有人相信的信条吧。但是, 当我们研究了当时的材料后,我们看到这并非是愚蠢和凶狠的叶若夫的个人 发明和创造。 1936年 9 月 29 日,联共 (布)中央政治局以征询意见的方式,通过了 《关于对待反革命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分子的态度》的决定。该决定由 斯大林签署后执行。决定内容如下: “关于对待反革命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分子的态度的指示已正式批 准,内容如下: (1)直到最近,联共 (布)中央委员会一直把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恶 棍们看作是国际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组织上的先锋队。 最近的事实表明,这些先生们要堕落得多。现在,需要把他们看作是欧 洲的法西斯资产阶级的特务、间谍、捣乱分子和破坏分子。 (2)因此,必须镇压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恶棍们,镇压的范围不仅包 括已经被捕、其案件的侦查工作已结束的人,不仅包括处于被侦查状况的人, 如穆拉洛夫、皮达可夫、别洛博罗多夫等人,其案件的侦查工作还未结束, 而且还包括以前被流放的人。” (15)上述两点指示十分明确地表明,将要 组织另一次大规模的公开审判,这次审判的被告的罪行要比以前公开审判的 被告的罪行广泛和严重得多。他们不但是谋杀中央领导人的恐怖分子,而且
… Page 137…
是法西斯的间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 “平行中心”的被告就是这样被毫无根据地打成了法西斯间谍。1936年 10月4 日,斯大林在翻阅索科利尼科夫的审讯记录时,看到了索科利尼科夫 与英国记者塔尔博特谈话的交待,便在旁边批注道: “那么,他到底谈到了 杀害联共 (布)领导人的计划没有呢?当然,他谈到了。” (16)在审讯记 录的最后一页,索科利尼科夫坚决否认他知道塔尔博特与英国情报机构的关 系。斯大林作了如下批语: “当然,索科利尼科夫向塔尔博特透露了有关苏 联、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国家政治保安局,有关一切的情报。因此,索科 利尼科夫是英国情报机构的情报员 (间谍情报员)”(17)按照斯大林的指 示,这份审讯索科利尼科夫的记录于 1936年 10月22 日发至联共(布)中央 委员会委员。 很明显,斯大林要把 “平行中心”的被告们打成法西斯间谍。内务部执 行了斯大林的指示。为了使侦讯人员在改换说法后不至于在被告的面前为 难,莫尔恰诺夫命令他们互相交换了受审人。这样,他们谁都可以不必为过 去的提法和许诺负责了。 “平行中心”罪过的升级当然不是无缘无故之举。当时,当苏联报刊大 肆宣传镇压托—季反革命阴谋集团的伟大胜利时,国外舆论界许多人却认为 审判不过是一场拙劣而荒诞的闹剧,是最高领导人公开报复和翦除政敌和潜 在政敌的行动。从法律上看,审判中牵强附会的举证,赤裸裸的事实伪造和 武断的结论,已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其中,最大的丑闻就是布利斯托里饭店 会面之说。在国内,虽然诚恳善良并因不明真相而容易轻信的人们,轻易地 相信了某些人盗用党和政府的名义强加给人民的东西,或者即使怀疑而敢怒 不敢言,但并非人人都是阿斗。残暴的屠杀虽具有威慑作用,但同时激起了 人们对被镇压者的同情,因为他们本不该受到镇压。许多人为自己过去过激 的表现感到懊丧,有的人甚至用非法的手段表达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雅哥达 曾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反映,莫斯科某些工厂的墙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 “打 倒杀害十月革命领袖的凶手!”“真可惜,他们没能干掉这个格鲁吉亚恶棍!” (18)从立意镇压反对派和一切异己力量的审判组织者的立场看,为了保证 未来的审判的可信性,平息人们隐蔽的不满,发明新的可以激起民愤的罪名 确属必要。而卖国的罪行是最能激起民愤的。 受到秘密审讯的两个主要人物是皮达可夫和拉狄克。 尤里 (格奥尔吉)·列昂尼多维奇·皮达可夫是最有天赋、最受尊敬的 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之一。列宁在其“遗嘱”中,把布哈林和皮达可夫称为“最 卓越的力量” (在最年轻的力量中),说“皮达可夫——他无疑是个有坚强 意志和卓越才能的人”。 (19)皮达可夫1910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随即投 入艰苦卓绝的地下革命斗争。十月革命爆发时,他只有27 岁,便担当起基辅 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人的重任。可能正是因为他的才干,1918年左派共产主 义者甚至打算推举他担任全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当年,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 他主动请求列宁免去他的国家银行第一政委的职务,到乌克兰领导反抗拉达 的地下斗争。乌克兰革命胜利后,他被选为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第一任 主席。国内战争时期,他作为工农红军的创建者和优秀将领之一,先后指挥 过第 13军、第 16军和第6 军,还参加过苏波战争。当然,他的最突出的才 干是领导经济。国内战争结束后,燃料缺乏成为最尖锐的问题,列宁把扩大 顿巴斯煤矿开采量的任务交给了他。他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接着他担任
… Page 138…
了全俄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和苏联国家银行 行长的职务。由于他这样的人在经济建设方面杰出的领导和组织,苏联胜利 地完成了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在党的第十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皮达可 夫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次代表大会上 被选为中央委员。皮达可夫作为担任领导经济工作的中央委员,经历了 20 年代复杂的党内斗争。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他曾是 “左派共产主义者” 的领导人之一。在党的十五大上被作为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骨干开除出党。1928 年,他呈递了关于脱离反对派的声明,同年恢复党籍。由于他曾参加托洛茨 基反对派,1931年被降职任命为重工业部副人民委员,担任正直、热情的革 命家奥尔忠尼启则的副手。他立即全心全意地投入了重工业的计划、组织和 领导工作,成为重工业部的实际领导和国家工业化的灵魂。奥尔忠尼启则热 情地支持他的工作,对他的才能、威信、人品和作风心悦诚服。二人不但是 融洽合作的同事,而且很快变成了坦诚相见的朋友。皮达可夫素以廉洁奉公 闻名于党内外。很长时间,他只有两间陋室。他从不享受特权,全靠工资过 活。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意地避开党内政治斗争。他从不关 心自己的生活。1929年,当他担任国家银行管理委员会主席时,有一次对几 位反对派骨干成员说: “现在唯一使我感兴趣的是,我能够保证让国库里有 足够的钱。” (20)由于他忠心耿耿地工作,完全脱离反对派,托洛茨基曾 把他当作逃兵。托洛茨基的儿子谢多夫有一次在柏林偶然遇见他,曾当众侮 辱他。但是,实际上他并未讨好和屈从斯大林。他认为斯大林是个毫无才气 的人,也不是那种能够领导全党的人,但他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诚恳地接 受了斯大林的领导,埋头于经济建设,不关心政治。斯大林为了使用他,为 党的总路线的核心工业化出力,确实对他比对别的反对派成员温和得多,甚 至有时迎合他和讨好他。1931 年的一天,斯大林趁皮达可夫夫妇上班之际, 派人将他的家搬到了一所宽敞的住宅。对此,皮达可夫并未表示感谢,而是 无动于衷。他几乎没有私生活,每天上午 11点以前上班,一直到凌晨3 点才 离开办公室。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每周只能吃上两三顿午饭。由于工 作紧张和营养不良,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加上几根稀疏的淡黄胡子,看 上去很像个俄国的唐·吉柯德。他总是穿一身廉价的西服,袖子短得可怜。 有一年他去德国谈了一笔大买卖,但自己却在一家小旅馆的便宜房间下榻, 使德国的经理对这位手握财经大权的苏联要员的举止困惑莫解。由于他妻子 不大管理家务,他出差或出国,常常找不到一件干净的衬衫,只得到自己的 秘书和朋友莫斯卡列夫那里去借,而且借了常忘记还。像皮达可夫这样忠诚、 杰出和不关心自己荣辱得失的业务领导干部、一个坦诚的实干家,根本不存 在什么想成为最高领导人的思想,根本没有觊觎权柄的想法。从实际情况来 看,他也不具有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那样的地位和名望。那么, 这样一位忠诚献身于现政权的人为什么受到了怀疑、打击和被捕,甚至于可 能被杀害的不公正的待遇呢?问题就出在他的杰出才能和他埋头工作献身于 现政权的表现上。他既然当过反对派的领袖人物,积极反对过斯大林的领导, 现在又忠心效命于他,那么他也可以效命于别人,如果斯大林被推翻的话。 因此,他可能被认为,支持现政权不是出自内心,至少是有保留的,因为在 20 年代他曾为斯大林地位的上升而感到懊恼。这样的人,如果再具有杰出的 领导才能,那将是危险的。当然,即使他没有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杰出 的才能,也照样会被搬开和消灭,因为他曾是反对派的一位领袖人物。在反
… Page 139…
对派被彻底地消灭的年代,他这样的人是在所难免的。况且把他打成阴谋集 团首领还能收到另外的效果,即可以把30 年代初工业冒进中出现的事故、挫 折、失败的责任推到他这个原反对派领袖人物身上,让他这样一个勤勤恳恳 为社会主义建设卖命的 “傻瓜”充当错误政策的替罪羊。 在三次莫斯科公开审判的所有被告中,可以说拉狄克是一个最富戏剧性 的人物。这样说,不仅是因为他的性格和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而 且还因为他在被捕前后的表现。 卡尔·帕恩哈多维奇·拉狄克是一位老资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 1902 年他加入了波兰社会民主党,1904 年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8 年,他积极参加了德国左翼社会民主运动,曾经参加了社会党的齐美尔瓦尔 德、肯塔尔和斯德哥尔摩的国际代表大会。因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 森堡一起反对改良主义,在大战前被开除出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此期间,拉 狄克与列宁经常接触,受其很大影响。1917 年 11 月,他成为俄罗斯苏维埃 联邦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部的负责人之一。1918年,德国爆发革命后,他秘 密潜入德国,作为苏维埃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德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参加了 德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被德国当局逮捕。出狱后,于 1919年 12月返回俄 国,后来担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书记、东方中山大学的校长、 《真理报》和 《消息报》常务编辑。1919—1924年,他是俄共 (布)中央委 员。1918年,他是 “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参加了托洛茨 基反对派。在党的十五大上作为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骨干被开除出党。1928年 1月至1929年5 月,他被流放。1930年 1月,由于他递交了关于脱离反对派 的声明,恢复了党籍。1932 年至 1936 年被捕前任联共 (布)中央国际情报 部主任。 拉狄克作为国际共运的活动家,其功绩和影响不容忽视。不过,我们在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与他被审讯的有关情况,而且主要介绍他的弱点。拉狄克 性格弱点中最显著的一点是喜欢吹牛皮,说大话,自我炫耀,装腔作势。无 论是发言还是作报告,他总是天南海北地夸夸其谈一通,极力显示自己是个 重要人物。同时为了哗众取宠,特别爱穿插一些低级的、并不总是文雅的笑 话。然而,他确实知识渊博,富有才气。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和他的博采广闻, 使他能够随时抖落出有关任何一个国家、政党、事件和政治家的大量情况。 在国际关系领域,他是公认的权威性专家,他提出的有关对外政策的意见, 常被政治局所采纳。1919年,拉狄克曾建议列宁不要进攻波兰,认为这样做 将引起波兰包括工人在内的广泛的抵抗。事后,列宁承认说,政治局犯了一 个大错误,那就是没有认真听取拉狄克对形势所作的精辟分析。但是,拉狄 克真正的天才是办刊物和写文章。列宁深刻了解拉狄克的长处和短处,始终 认为不能将真正重要的党政职位交给他,其主要原因是他缺乏踏实严谨的工 作作风和能力。当时,政治局主要把他当作一个天才的记者来使用,让他担 任一些与外交部业务有关的职务。 当党内出现所谓左翼反对派时,拉狄克经过一番犹豫参加了托洛茨基反 对派。1927年底反对派失败之后,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这里,起初他表 现得真有些不同政见者的骨气,以他措词强硬、笔锋犀利的书信和声明,鼓 励反对派成员坚持斗争。1928年,当他得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向斯大林 投降后,立即咒骂他们二人,并表示自己要永远说真话。但他仅仅在西伯利 亚呆了一年半,便因害怕无限期的流放而决定向斯大林缴械以换取自由。从
… Page 140…
此,作为独立的思想家和政论家的拉狄克不存在了。他作为天才的记者的才 华,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在咒骂托洛茨基时用词之尖利,在吹捧斯大林 时用词之肉麻,都为同行们所望尘莫及。因此他受到原反对派成员,甚至与 反对派没有牵连的老布尔什维克的鄙视。拉狄克已经不能求得反对派的宽 恕,只有死心蹋地在媚事领袖、鼓吹个人迷信的道路上走下去。由于拉狄克 立下的新功,他重新获得了走进克里姆林宫的殊荣,甚至得到了长期通行证。 他又开始在斯大林的办公室甚至别墅中抛头露面,得意非凡。1933年,拉狄 克以其特有的文学才能,写了一本名为 《社会主义的建筑师》的小册子。在 这本书中,他以后人追忆的形式,通过某位20 世纪60 年代或 70年代的著名 历史学家的回顾,塑造了斯大林作为变革人类社会的伟大天才的光辉形象。 他的这本书得到了极大的成功,被作为全国所有党支部的必读物。拉狄克的 命运之星也增添了新的光辉,他被任命为 《消息报》主编和政治局对外政策 的高级顾问。他还成为 《斯大林宪法》的起草人之一。1927年曾亲自逮捕过 拉狄克的雅哥达,现在对这位过去的 “阶下囚”也变得毕恭毕敬。当时,一 位老布尔什维克说: “您瞧瞧那个拉狄克!哼,如果没有参加过反对派那段 历史,他今天绝不会如此官运亨通!” (21) 拉狄克和皮达可夫与托洛茨基反对派决裂以后,积极参加了反对托洛茨 基主义和托洛茨基本人的斗争,根本不存在他们与侨居国外的托洛茨基藕断 丝连和暗中来往的情况。1936年8 月21 日,皮达可夫就“托—季联合中心” 的公开审判,在 《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 《无情地消灭卑鄙的杀 人犯和叛徒》。文中说,他无法用言辞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愤懑和厌恶之情。 这些人已经丧失做一个人起码的尊严。应当将他们消灭,就像消灭污染苏维 埃国家清新空气的尸体一样。同一天,拉狄克在 《消息报》上发表了一篇题 为 《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法西斯匪帮及其首领托洛茨基》的文章。在文中, 拉狄克称托洛茨基为 “嗜血的小丑”和“法西斯的总头子”。托洛茨基及其 儿子谢多夫也逐渐对拉狄克和皮达可夫完全失去了信任。自 1929年起,他们 就在报刊上指名斥责拉狄克。1932 年,谢多夫派自己的一名亲信去苏联时, 特别指出: “在前反对派成员中,投降主义者有两股潮流,其一是拉狄克一伙,已 经与托洛茨基彻底决裂。在任何情况下,他 (指被派去的人)都不应与这股 势力建立任何联系 ” (22) 但是,皮达可夫和拉狄克等与托洛茨基前反对派的彻底决裂和以后多年 的忠诚工作,也无法使他们避免内务部非人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和必然被消灭 的命运。 1936 年 10 月,内务部遵照中央少数人定下的调子,对 “平行中心”的 被告开始了新的一轮审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当政以后,对这一次秘密 审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审查表明,这一案件的侦讯工作是加速进行的, 是不客观的,是以极其粗暴地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方式进行的。” (23)赫 鲁晓夫形象地描述叶若夫办案的方式,即 “闯进住宅,抓住人的衣领,拖进 监狱,在那里进行拷打,打出供词,并根据这样的未被任何旁证证明的供词, 对其进行审判。” (24) 1961年,直接参加了这一案件侦讯工作的苏联内务部前工作人员A ·加 佐夫、R ·约里什、A ·沃罗宾,回顾和揭发了当时侦讯的情况。他们说,内 务部领导要求侦讯人员必须像对待人民的敌人一样对待托洛茨基分子等前反
… Page 141…
对派分子,要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敌对活动搞清楚。为了搞出需要的材料, 侦查员们采用了劝说、讹诈和威胁的手段。拷打、体罚、夜审、 “车轮战”、 长时间的罚站等,是普遍使用的手段。 所有的侦讯手段都可以使用,只要能达到一个目的,即从精神和肉体上 摧毁犯人的意志。前内务部副人民委员 M ·弗里诺夫斯基1938年被捕后供认 说,负责对 “平行中心”的被告进行侦讯的人,通常是采用肉刑的手段,直 到犯人同意作出强加于他们的供词。在犯人认罪以前,一般不作审讯记录, 不安排对质。有时候,多次审问,却只有一次记录。有的时候审问记录是犯 人不在场的时候编写的。先由侦讯人员编好犯人的审讯记录,然后由内务部 干部加工后,重新打制一份,让犯人签字。对于供词中犯人的申辩以及供词 中的明显的错误和矛盾之处根本不作调查和分析。 “平行中心”的大多数被告对这样的审讯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拒不认罪。 穆拉洛夫被捕 7个月零 17天后才认罪。谢列布里亚科夫是3 个月零 16天后 认罪的。拉狄克是2 个月零 18天,图罗克是58 天,诺尔金和利夫希茨是51 天,德罗布尼斯是40 天,皮达可夫和舍斯托夫是33 天。但是,由于内务部 对犯人的长期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使用 1934—1936年各种审判中得到的所谓 揭发材料对他们进行讹诈、劝诱和胁迫他们为了党粉碎托洛茨基的需要,以 及以党中央的名义给予不杀的许诺,最后他们都先后认罪并交待了罪行。 就连被认为认罪态度好和“揭发”别人有功的拉狄克也受到了严刑拷问。 他对斯大林的忠诚效命换来的是被捕和刑讯的奇耻大辱。这样的刺激使他变 得异常地顽强。为了 “加工”拉狄克,内务部投入了一大群侦讯人员,其中 包括以残忍出名的贝尔曼和小克德洛夫,甚至对他施用了 “车轮战”,即连 续几个昼夜的体罚和攻心。使侦讯人员十分惊奇的是,他居然挺住了。无论 侦讯人员如何侮辱他的人格,他都能默默忍受,拒不承认是托洛茨基在国内 的秘密代表。甚至有一次在莫尔恰诺夫夜审他时,他居然敢于以反讹诈对付 莫尔恰诺夫。事情是这样的: 当莫尔恰诺夫步步进逼时,拉狄克突然狂怒地用拳头捶着卓子说: “好 吧!我这就签字,要我签什么我就签什么!我承认自己曾企图杀死全体政治 局委员,还想把希特勒扶上克里姆林宫的宝座。但我必须在我的供诉中补充 一点,一个小小的细节,即除了你们强加于我的同伴之外,我还有一个同党, 这个人姓 莫尔恰诺夫 是的,一点不错,就是莫尔恰诺夫!”拉狄克歇斯底 里地狂喊起来: “听着,既然您认为必须要有人为党的利益去牺牲,那就让 我们两人一块去牺牲,去死吧!” 莫尔恰诺夫的脸色顿时变成了一张白纸。他的狼狈样儿使拉狄克非常满 足。 “您可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吗?”拉狄克继续说道,“我在想,如果我 真的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