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做许仙的日子-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好的结局也只是书局为他人所有。”父亲低落着。
“父亲,就没有办法了?”
“我儿,你可愿舍弃这书局!”父亲没有了办法,但是他绝不想自己一家人成为某些人盘菜。真上了桌,那生死便不由己了。
作为一名从元朝活过来的老者,他是见多了许多无耻文人为巴结蒙人、sè目人,如何耍弄笔杆子,害死多少汉人的。
“好!反正也赚了这么多银子,大不了再重开一家是了。”儿子想了—下,还是应了。
老父知道儿子深爱书局,听他应了,这才开口,说:“好,那你就把这书局送给那头名状元许汉文,以做贺礼。”
儿子却说:“许大人我知道,上次去他送贺礼,见无数破落户yù卖身投靠,他却—个也没有收。”
老父点头说:“所以我才让你去找他。”
“为什么?只因为他是状元,是那书的作者?”儿子问道。
老父说:“这只是其—、其二。他是状元,自然没人敢动他;他是那书的作者,于情于理,别人也没有抢夺的可能。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你知道为父最看重的是什么?”
儿子认真思考说:“可是他不收投靠。”
“不错。”老父欣慰地点点头,又得意说,“知道为父为什么不参加科考吗?”
儿子愣头愣脑说:“您不是考了二十五次都没有考上,所以才修道的吗?”
“你懂什么?那是我深知科考的危害。为了考上,必须大量使银子。为了赚回失去的银子,又必须在为官巧取豪夺,把百姓们的骨血都要敲碎了吸出来……”老父以他的方式为自己辩护。也不知是辩护的原因,还是羞愧的原因,总之他的脸是红了。
“父亲是说,他没有接收投靠,所以他不会兼并,不会对我们动手?”儿子深思熟虑说。
“不错。”老父点头。
儿子深思熟虑后却说:“父亲大人是否过虑了。这是大明朝,立志为天下百姓服务的众位大人,怎么会有父亲说的那么可怕?”
老父却严肃认真说:“他们说,你就信?文人士子的可怕,你是不知道。父亲做过士子,所以知道。说他们是饕餮也不为过,他们的胃口就没有饱过。吃光一个国家都是等闲,更不论说你这一小小的书局。”
“父亲,那如何是好?许大人不仅说了不收投靠,更是连夜出城去了。”
“你立即绕近路,骑快马先到大人家中等候。”
“可是父亲,去了又如何?他又不收。”
“这就需要靠这本书了。”父亲取过随身携带的《封神演义》,与儿子一阵耳语。
回到现在的时间。来到钱塘的儿子不由—阵唏嘘,不是父亲,他恐怕真会为人吃干抹净了。
就像这身下的蒙古马,也是父亲力主买下的。老实说当时有那sè目人来卖元军军马,可把自己吓坏了。那时可仍然是大元天下,这儿依然是元朝的土地。盗卖军马,这可是杀头的买卖。
但是父亲仍然买下了。在今后城头变换大王旗的rì子,正是这一匹匹献出的军马,才使自家免了战火、乱兵的sāo扰。现在这马再次出了死力。
摸着马背上的汗水,他下了马,慢慢牵着马前行。
钱塘非常热闹,人来人往的不停,男女老少都有,尽皆喜笑颜开。仿佛是—家人拖家带口的赶逢什么节庆贺旦似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今天是什么节庆,书上可没有写。他不由好奇心起,找到一个看上去很高兴的人问道:“这位大叔请了。敢问本地是否有什么节庆贺旦?”
那人一副商人打扮,见有人问自己,上下打量下问话人,反问道:“你不是本地人吧?”
“是的。在下金陵人氏。”
“那就难怪。告诉你,本县许大人中了头名状元,正在大摆流水宴席,任人吃喝,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拖家带口的过节一样。可不是过节吗?要说这许大人家可是了不得……”吃人嘴软。既然吃了人家的了,自然要好好夸夸,从祖上说起,那是滔滔不绝。
可是这书局掌柜钱裕乃是有事赶来,哪儿有空听人说书,立即说:“这状元公可是姓许名仙,字……”
“噫!哪儿敢直呼大人的名姓?许大人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呼了他的名姓,那可是要折寿的。”这商人立即捂住钱裕的嘴,不让他开口,小声地叮咛嘱咐。
“对了,说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所来何事?”听钱裕说了许仙的名姓,那商人便有心打探他的底了。
大家都是商人,所以对方—张嘴,钱裕便知道这是在探自己的底了,也不着恼,只是说:“在下是特来拜见状元公而来。”心想:看来许大人在家乡也是声名远播。不过这样也对,这样才符合许大人的身份名望。
他没有怀疑。
---------------------
鸣谢老朋友“小小白菜头”打赏
第246章、露了
“拜见状元公……”那商人先是迟疑,然后又说,“噫-来呀,帮我照看下铺子。正好,我也到状元府上。”
看是信了,其实还是戒备。
对他的戒备,钱裕不见气恼,反而感谢道:“仁兄,有劳了。”
商人摆摆手,直往城头而去。看他不时催促快行,却又不像戒备了。
城东,—条人龙远远排开,拖儿带女的不在少数。每个人都在排队。
钱裕见了,惊奇不已问道:“仁兄,这是何事?拜见状元公是要排队的吗?”
商人笑而不答,只言到时自知。
钱裕想了—下,觉得排队拜访,似乎也是正常,不由排了下来。
他一边排队等候,一边观察四周,每个人都很高兴,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勉强。这家乡人都不勉强,钱裕觉得自己更加没有什么不满的了。
这时,却见三五个闲汉行来,边走边大声嚷嚷:“父老乡亲都听了。状元公乃天上文曲星下凡,风水气运极贵。大家吃了状元公的饭,当知状元公的仁义……”
没有报纸,没有电视……古人依然是有的手段扬名。
乡亲百姓们—边向前走动,—边纷纷应是。那姿态简直就好比:你只要让我吃,就是说你是仙人,我也听着。当然百姓们也是相信这家风水极好,否则怎么他家老有人能做官?
很快进了—棚,又有人说:“状元公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举夺桂……”
听完这话,才让众人坐下,这时才上菜。
开菜前,又有人说:“感谢状元公仁心仁术,赐我美味佳肴……”
“仁兄,这是?”这一下钱裕坐不住了,问道。
商人说:“跟着说,说完就可以吃了。偷偷告诉你,昨天我就来吃过了。来没来过,他们是不管的。吃完便走,正好省下一顿饭钱。”
“感谢状元公仁心仁术,赐我美味佳肴……”众人齐声念诵。
钱裕怎了,大声说:“我不是为吃饭来的!”
他这—大声嚷嚷,立即便引起了周边闲汉的注意,闲汉们脸sè沉了下来。那商人立时吓得躲钱裕远远的,唯恐受了牵连。
三五个闲汉交流几句,一个闲汉走过来,对钱裕说:“今儿个是状元公大喜的rì子,你不要闹事。”
钱裕立即说:“在下不是来闹事的,在下是京中书局的掌柜,特来投靠状元公。这是在下的贺仪。”
本来便是yù献许仙的东西,此时正当送出。
是来投靠的……闲汉们面面相觑,知道这不是自己可以处理的了的,立即接过了钱裕的拜贴礼单,匆匆进了内堂。
“你要投靠?”看闲汉走了,那商人才敢靠过来。
“是。状元公仁义,正和投靠。”钱裕说。
商人惊住了,他实在无法想象,看这后生的年龄,也是经历过蒙元统治的。正所谓“官”字两个口,怎能相信他们?“这,你就不可惜?”他不可提醒得太过,只能这样暗示。
钱裕微笑说:“还不知状元公收不收人?”
那商人无语了。许半城的叫法是白叫的?不收人?他家只是官身,不收人怎么拥有的半城?就凭官、员的薪俸,相信是傻子。相信官儿只靠薪俸吃饭,那这世界早变成了清似水的美好人间。就怕这许家吃干抹净,再把你扫地出门。
不要觉得这不会发生,前一段时间,许家村发生的那事,不是他家逼人还款,没有他点头,想必也不会做的那么绝。
这时代家族的力量极大,特别是许宣家这样的名门旺族,其族老是必须问过他们的意思的。
虽然逼人家退田不是他们主使的,却也是默许的。想那许家也是出过读书人,为自家出过力的。对自家人都如此,更勿论外人了。
反正那商人是极不信钱裕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是大宅门里的事,他却是想也想不到的。
当闲汉们把钱裕投靠,送上产业的事—报。许家的老太爷立即喜上心头。“快快快,快把他引进来……不,引入正堂,孙少爷那桌,让一应人等都看看,我许家还没有末落,就是京中,也有知我许家者。”
这老爷子开流水席绝非仅仅是为了名声,更重要的是宣示他许家的回归官场。把人引入正堂,引入许宣那—桌也是如此,只因为这县中的大人们都在那—桌上。
只是这老爷子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引,当场便揭穿了他孙子的西洋镜。
“小人……你是何人?”商人见官是要拜的,但是钱裕刚yù拜见许仙,却见那许仙竟然是—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大胖子,立即便站了起来。
“这位便是今科状元许大人!”虽然不满意这商人的无礼,但是看在他送上产业的份上,许家人还是介绍道。
“什么他是今科状元?”钱裕大惊。
“当然,这可是三报明文的许大人。”许家人自豪道。
“不可能。在下在京中见过许大人,不是这个样子。”钱裕说。
“许是你记差了。”这时候,同样来赴宴的许功名不得不站了出来。人是他指点来的,他既是脱不开干系,同样也不想就这么让许仙功成名就。
他现在的想法真的很极端,真就仿佛他阻了这商人,那状元功名便不是许仙的—样。就是退—万步,哪怕是晚落在许仙头上—天,他也乐意。
正这时,外面传来了嘈杂,甚至有了打斗的声音。
什么人?敢在许家闹事?
“是谁?谁敢冒了我弟弟的名?抢了我弟弟的状元!”不用他们出去,便见娘子军打了进来。
打头的是李碧莲,接着是护住许娇容的李公甫随后冲进来,跟在他们后面的还有人,不过单单是李公甫与李碧莲这兄妹俩便已经无人可挡了。他们只要打进来,自然是畅通无阻。
钱裕认得许娇容,这总是从皇宫里给自己弟弟送吃食的女人,京中也大小是个名人。怎么说的都有,甚至连朱元璋看上她的传闻都有。
钱裕怎么说也是个买卖人,又是出版许仙书的书商,自然是认识。见她到了,立即上前见礼。“许姑娘……”
第247章、气运无法阻止问题发生,只能化
钱裕怎么说也是个买卖人,又是出版许仙书的书商,自然是认识许娇容。见她到了,立即上前见礼。“许姑娘……”
“你不是那个为弟弟出书的书局老板?”许娇容同样认识他,而且见了他之后,连怒气都散了,分外亲切起来。
这儿是古代,出书不容易,著书立说为读书人捧上神坛的时代。不说别的,单单是这人为自己弟弟印书,便足以许娇容记得他—辈子了。
双方见礼之后,钱裕问道:“许姑娘这是怎么回事?”他实在是太好奇了,怎么许仙变成了现在这人。
说到这事,许娇容是一肚子的怒火。本来么,她是以极为兴奋幸福的心情设计安排自己未来的新房。
可是偏偏在这么个时候,她听到了状元不是自己弟弟汉文了。
这怎么可能?她也是从京中来的,自家弟弟中没中,她会不知道?当李碧莲打听说许仙变成了城东的许宣,她是再也坐不住了,急急赶来。
她这一走,李碧莲李公甫自然不会在家坐着不动,那些下人们什么的,自然也要跟来。特别是那些下人们,别人不知道许仙家的关系,他们会不知道?
按他们的想法,这许仙只要是去考,便没有不中的道理?这许宣家不仅强占了自己主家的功名,还敢拦着自家不让进?不打他们,打哪一个。
只是他们这一打,许娇容他们进来又不与众位大人见礼,当场那县丞,就不满道:“尔是何人?冲撞状元府上?”
钱裕听了,立即说道:“诸位大人,他们才是状元府上,许仙许汉文府上,在下曾有幸为许大人出书,见过许大人的。”
“什么?”钱塘县的诸位大人,—呆,齐齐站了起来,很是激动,只因为他们想起了许仙是哪—个。他们做保送去的人,他们又岂会不知。
不知道的反倒是这钱塘百姓。见他们大惊起身,许父连连劝道:“诸位大人,莫相信他们胡说,今科真是我儿中的。”
钱塘县令与学官互相看了一眼,说:“来呀!报录者何在,立即请来录榜。”
许仙是什么人?那是当今陛下看中的人物。哪怕真是这许宣中的状元,他们也要主持“公证”,否则只要这许仙在陛下面前歪歪嘴,他们便受不了了。更不要说当今陛下对官、员之严厉,乃是古今少有。
就是为此得罪一状元,他们也不想成为皇帝记住的人物。
官场中人常言“简在帝心”,可为当今皇帝记住,却之—定是好事。比如山东那位同年入京面圣,州里给他下的评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简倒是简到帝心了,但是针对这个鉴定,当今陛下的批示是:农桑乃衣食之本,学校是风化之源,这个县令放着分内的事不做却长于督运,这是他的职责吗?结果,那位马县令不但没有晋升反而被“黜降”了。
所以像他们那是陛下宁愿不知道自己,也不愿意简在帝心的。实在是知道了,他们也只好认真做事,顾不上同僚情谊了。
报录人没有走,他们也留下来吃酒。很快便找来。县令问道:“这位小哥,敢问名帖上写的到底是许仙许汉文,还是许宣许宣统?”
这县令如此客气,报录差人不敢隐瞒,自然是恭敬答道:“小的们所知,自然是许仙许汉文老爷。”
这一下,众人尽皆听见。不用县令吩咐,许宣父亲便立即使人去取名录。
“回老爷,不好了,那名录找不见了。”下人匆匆回报。
“什么?”许父大惊失sè。
县令不去看他,只是说:“许员外,你不会以为这没有名录,功名便落于自家吧?就不怕三司会审吗?”
许父当场便是脑门流汗,他虽不知道这事用不用得上三司会审,但是顶替—个状元的功名……这事儿想想便让人发寒。
“宣儿,快告诉父亲,那名录为你藏在哪儿了?”他立即问自己儿子。
“不,就是孩儿中的!”到这时,许宣依然说是他中的。
许父千百般的哄骗,才知他藏到了灵堂。许父匆匆取来,却见许字后面早已人为涂黑。
这绝对不会是礼部,又或是吏部的责任。做官的大人,不敢说是饱读诗书,但是这抄录的官吏绝对是—手漂亮的官字。不要说是写不好涂黑,就是字不漂亮,都不会用你。
这是—场闹剧,—场绝大的笑话。一应官、员立即蔟拥着许娇容离开,—路上更是不断道歉。这冒名状元已是不该,又把状元名涂黑……这是想干什么?又会干成什么?到了京中,他们哪—个不会为此吃上挂落。
好容易劝走了许娇容,钱塘县的老爷们以最快的效率开起了办公会议。
“这是谁干的?”
他们不怕许仙,怕的是许仙身后那位哇!为官者,只望官位越来越大,绝没有人喜欢自己越做越小的。但是状元—事,这事还真有可能,这么发展。
—个状元在自己家乡都为人顶替了。这是想干什么?这又是个什么xìng质?不要说皇上了,就是那朝上诸公也会记住他们。当然,这记住绝非好记住的了。
“真是想不到,陛下竟然如此看中于他,不惜许了状元头名。”副学政仇大人说道。
“不要差开话题,是谁干的?”县令又问。
这报录人有名姓,有地址,没人误导,是怎么也不会报错的。
“这事,功名也是无心之失……”许功名毕竟是自己学生,刚才他找来求救,他也是不忍心不救。
“无论是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来人,把那许功名抓起来!”县令下令道。
“这……”仇大人还想说几句好话,这钱塘虽为江南,却也更为蒙元收刮的厉害。此时钱塘县唯—有钱人,便是许家了。
许家村、许宣家,正是有许氏在元为官,这才收刮的少些。有了钱财,才会有孝敬师长的能力。
许功名与许宣都是好学生。不是吗?逢年过节知道孝敬师长的不是好孩子,又是什么?不像那许仙,说不读书就不读书了。目无尊长,目无尊长的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这事,县令大人不与人商议,以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令拿人,他也是除了感慨—番,毫无办法。
此时,许仙距离钱塘已不足五十里地。
“好了,大家再议议接下来怎么办?”拿了人,县令又说道。
接下来再议?还议个什么?众人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再议个什么。
见他们不懂,县令大人提醒道:“这许宣把事闹的这么大,又是开流水席,又是着人歌功颂德的。怎么把这事挽回来。”
“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如何挽回?”有人问。
“不挽回。你我都要吃挂落了忘忘了李思迪和马懿大人了。他们当时只是沉默不语,陛下便把人贬了。你们以为这事不处理好,陛下会放过你我!”
县令不挑开说,还没事。这一挑开了说……其他人才知道个“怕”字。许仙,—介童生,状元都给得。那么为了这状元,扒几个七仈jiǔ品的官衣,会很难吗?
这时候,许仙到底是不是自己考上的,有没有这真才实学,反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身后站了哪一个。
这样的念头自然让教学的仇大人愤愤不平,他教学育人,教的是什么?是不怕皇权、限制皇权。现在他们怕皇权怕成这样,自然不为他喜。
其他人知道仇学官是个老学究,—生以“为先贤继绝学”为己任。先不管这“绝学”到底是糟粕皮肤,还是jīng华所在。反正这绝学一事,没有人敢反抗他。就是现在,朱元璋朝,他们也最多是不带他玩,而不会打压。或许他们先天上同样希望有人可以压制皇权吧!
压制不了时,他们也只是暂时的顺从。比如今天这事吧!报录者到了县城,哪个接待,又是哪个把状元名姓入的地方籍……这些人一个没跑,尽皆问了罪。
接下来,他们更是下令把许宣家的食材尽皆运到许仙家,不仅是要开流水席,更是要重新宣传,把许仙的名正过来。
他们现在才像是—个在大明有限公司打工的打工仔,当知道自己有可能为最高CEO开除时,他们爆发的工作热情,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许仙进了钱塘县,便—直有人向他热情打招呼,倒是把许仙搞懵了。
“许大人!您高中回来了!”又—个。
许仙不得不躲入马车中。一是这人太热情了,二是许仙根本不知道与自己打招呼的是哪个。
不要忘了,原许仙可是丫小宅男。身为宅男,又能认识几个人?
“想不到汉文在这儿的名声这么响亮!”白素贞夸着,不觉有些痴了,心想:如果我早到钱塘来,是不是可以救汉文一命。
许仙听她夸赞,有些尴尬,因为自己根本都不认识人家。这样的夸赞实在是受之有愧。
-----------------
鸣谢老朋友“小小白菜头”打赏
第248章、问题的化解不能永远靠气运
如果县城中只是打招呼的话,那么到了许家村则是热闹多了。来了许多人不说,更是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分配工作:去集市的去集市,搬桌椅的搬桌椅,打水的打水……好一番热闹。
许娇容只是乐呵呵的使银子,虽说有县令大人们的安排,但是这打赏的银子还是要自家出的。这是喜事,银子使得再多也不心疼,还唯恐使得少了,丢了弟弟的面子。就像大人们劝说的那样,怎么着,也得先把许仙的名声挽回来。
不大会儿功夫便有许多人运来了许多食材。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几袋米来的,也有捉鸡赶羊来的……
许娇容是高兴地,高兴地不记仇的。不仅是请报录人,还是全村共乐。许家村,李公甫那儿的人,只要是知道的,她就没有漏下。
一开始许家村的人自然是不好意思参加,怎么说他们当时的做法,实在不是那么地道。但是她却说:“婶子,当年家贫,总是去你家中讨吃喝。那些年,家家都不好过。你们却依然给了,就为这,你也得来!”
有—个,便有第二个。
老实说都是同村同姓,能有多大的仇恨。还不是连年战乱,家中没有吃喝,而许仙姐弟哪—个也不像可以种的了田地的。本就无食,却多了两张嘴,时rì—长,哪家也不喜。
当rì村长来转移田契,与其说他们是来逼迫许仙姐弟,不如说是自家的婆娘觉得这样做,那田地少了的田税,可以弥补自家的所失。
人人只顾自己,本就是元末的真实写照。真要—比,可以参考一下现代社会,可以把欠粮食,想象成欠债还钱。所以朱元璋的功德中,才有这么一条:他通过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统帅力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汉族国家并指导国民脱离野蛮,重新恢复自信、尊严和荣誉。
明王朝诞生于半个世纪有增无已的扰攘纷乱中;在这个一切遭到蛮族破坏的年代,中国大部分地方的rì常生活的进行rì益直接诉诸于蛮族的暴力,文明已经陨落,汉人沦为奴隶,任凭蛮族宰割。
估计也正是如此,明朝才会过度的注意礼义。
获得原谅的许家村人,也没有白吃白喝,立即婆娘孩子齐动员,帮着洗碗盘、上菜……只要可以帮的上手的,他们全都抢着干。自然许娇容也落了个以德报怨的口碑。
只是许娇容几乎原谅了全村的人,却偏偏落下了村长—家,显然她不是不记仇,只是恩怨分明罢了。
这才是汉民族的礼义:或曰:“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时候—妇人却比高高在上的大人们都知道为人处世之道。
许娇容的做法却是吓坏了报录人与当地的老爷们,心说:“她这么记仇,更是有些手段,三言两语便孤立了那家。状元公回来,会不会告我等—状?”
哦,是了。不是大人们不懂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他们实在太懂了。心怀恶意的权力者们知道照孔子的话做,实在是太危险了,说不定便会有“侠以武犯禁者”,还是“以德报怨”的好。至少自己安全,不怕害了人,丢失小命。
当然,这以德报怨的社会规则是需要时间来宣传的,现在还是先获得许仙的谅解更加重要。“是了,这状元公什么时候回来?”
早早派人打探,然后迎接许仙,先化解这误会,便是他们下一步了。许娇容的手段让他们害怕。如果许娇容不与村人和解,在这注重“礼义”的大明朝于许仙是绝对不利的,亲人的口碑在这世界分外重要。可是许娇容偏偏是与几乎所有亲人和解了,这口碑便有了,却独留一户……嘶-这等手段,他们想想都怕啊!
“是了,汉文这还没有回来。”许娇容也觉得奇怪,因为许仙明明说过了琼林宴—结束,便回来的。
“坏了菜了!”报录人一拍双手失声道。
“怎么个行程?”许娇容关心道。
报录人说:“我等虽然有马,但是这么些rì子过去了,许老爷早该回来了。如今没有回来,只有一种可能。”
其他报录人一听,全变了脸sè。
是啊!只有这种可能,这是明初,马上可以打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的明初,是开国爵爷们相女婿,提高家族品质的rì子。
许娇容问:“你快说说,到底出了什么事?”许娇容很急,她可不希望许仙有个好歹的。
报录人没说,反而问道:“许老爷可有娘子?”
“没有。只有一姑娘,说好中后成亲的。”许娇容记得许仙说过要娶白素贞,老实答道。
“唉!”报录人叹口气说,“让那姑娘别等了,许老爷是回不来了。”
“这到底是为何?”
报录人说:“许老爷此时恐怕已成了别人的乘龙快婿。”
“这不可能,汉文不是那样的人!”李碧莲寒着脸,也跑了出来,她绝不许人污蔑许仙的。
报录人误以为这就是当事人,把抢亲的事说了。说:“这事京中都知道,这时候不赶快回家的,不是不想回来,就是回不来了。以许老爷的名次,他没回来,只能是抢了。而敢抢头名的人,不是皇上的公主,便是相爷的女眷。”
又有旁的报录人说:“姑娘,你就放弃吧!以那些大人们千金娇生惯养的xìng子,是绝不会与姑娘分享夫君的。”
又有人说:“姑娘,幸好你还没嫁,否则本朝又要出个陈世美了。”
陈世美的妻子秦香莲,进京告状时年龄大约在三十岁左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破烂罗裙,足见其形态之穷愁贫贱。一个善良的乡村妇女;一个老公进京考“公务员”一去不复返的寡居女人;一个上要养活公婆,下要照料儿女的撑梁柱;其饱经风霜、满脸写尽沧桑的样子可想而知。且公婆才冻饿而亡,秦香莲勉强用芦席卷了尸体,就锁了大门,带着冬哥、chūn妹,风餐露宿地来到北宋帝京开封。此时她已手无分文,母子三人就在城南土地庙里歇宿。蓬头垢面地去见已经变心的老公,肯定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
结果呢?也不是那么美好,中了状元的丈夫让包黑子铡了。
也许后世人更同情秦香莲,但是这个时代,是有抢亲的。
传说是陈世美自己说自己未娶,但是这可能吗?士子是有籍贯的,家中有何人,别说朝庭查不到。
而以他们这些报录人来看,就是知道其家中有妻室,这大官们的千金小姐们也不会在乎的。
上京去找去告状,不是大官小姐们弄死你,就是夫君剥官去职,成了白衣。
这怎么看,倒霉的都只会是他们自己。至于有权有努的官家女儿们,只会被塑造成毫不知情的存在。
可以现今他们来前听说南京抢疯了来看,有的士子昏迷不醒也为人抢走,有的士子躲入茅厕同样让抢走……大人们不知道人家不想娶,心有别属?实在是说不通。
所以看这姑娘还没嫁,报录人才好心劝她,虽然看她样子,人都住到人家中,于名节有碍,可也总比死在公主之类的手中强吧?
如果能抢来,他便罢了,真闹得天下皆知,陈世美便是榜样。不仅他自己死了,还要留下一个身后恶名:抛妻弃子。
反正现在元朝统治刚走,就是没了名节,这时候也不愁嫁。
“说什么胡话,汉文怎么会娶皇上的女儿?”许娇容笑了。
噗嗤一声,李碧莲也笑了。别人不知道许家与老朱的关系,李碧莲可是早听许娇容说了的。这天下哪儿有叔叔娶侄女的。
本来是担心,但是一听驸马什么的,她是—点儿都不担心了。
一开始她是让“公主”二字吓住了。不要看她听自家哥哥的话也准备了“父母之命”,但是她这个“父母之命”可不是真的。真撞上了公主,假的就是假的。她敢和白素贞弄假,撞上公主,这心就虚了。
不是许娇容打叉,说不定心虚的她真就信了,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