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结荡寇志-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登岸成功时,朱仝、雷横却率军退去。厉天闰整点军士,三千人马只剩一半,勉强向北行了二十里,朱仝、雷横又从背后杀出。厉天闰军掉转迎敌,前面又是一声炮响,柴进率军杀来。厉天闰见不是头,率军死命向东冲出,乱军之中,张韬被军士们勾翻马蹄,为雷横所擒。厉天闰只带了五百军突出重围,投浙西方七佛去了。
柴进与朱仝、雷横合兵一处,杀奔君山而来。厉天佑见敌众我寡,只得冒死出阵,意欲拼死斩杀柴进一将。柴进军中朱仝接战,与厉天佑大战三十回合,一刀将厉天佑斩杀。君山众军崩溃,投降的投降,逃窜的逃窜,柴进遂得君山。却有厉天闰副将张韬,宁死不降,柴进只好将其斩首了事。
本回死亡人物:司行方、祖士远、浦文英、包道乙、郑彪、夏侯成、厉天佑、张韬。
第十四回(上) 承遗训柯引掌明教 '本章字数:3317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02 18:37:04。0'
却说柴进连环用计,威震洞庭。数日后,娄敏中、王寅、白钦、薛斗南先后回了方台山,洞庭各处教众,十之**均已投降。柴进手下明教军,此时已达一万五千人,又新得沈寿、白钦、薛斗南三将,威势大振。柴进以一千人马,击破方台山两万叛军,明教上下都心悦诚服。娄敏中遂提议柴进即刻正式接任教主一职。于是方台山上灯火通明,上下万众一心,都唱道: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为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柴进便在方台山出任了明教第二十任教主,用的却是“柯引”一名,真名“柴进”就只有光明圣火会的将领们才知道了。接任仪式之后,柴进遵方腊遗训,娶金芝公主为妻,方台山上双喜临门!洞房之中,柴进才首次见到公主着女装的样貌,真是美艳不可方物,不愧为明教第一美女。当夜二人说不尽的郎情妾意、巫山云雨,不必多说。
第二日,柴进将明教光明圣火会的弟兄召集在一起,拿出浦文英的偈语,道:“浦天监以身殉教,却留下这句遗言。我明教这几日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倘若官军来攻,这洞庭地处天下正中,虽然有险可守,却极易被官军包围,那时便是瓮中捉鳖之势了。我有一侄柴桂,乃是广南西路邕州南宁小梁王。我等若去他处,才是东山再起的良策。况且我受当今天子大恩,实在不忍心叛他。若来日宋廷另立新主,我明教再反不迟。”娄敏中点头道:“明教属火,利于南,由广南之地复兴,北断南岭,进可攻、退可守。若敌不过大宋,还可西吞段氏大理,南并李氏交趾。”柴进道:“交趾李氏,却与我柴氏有世仇。熙宁九年,交趾人屠邕州,如今的南宁小梁王柴桂之祖,我的族叔,便殒于此役。我明教若以邕州为根基,先直捣升龙,取了越李朝交趾之地。再北据南岭,西吞大理。如此割据西南,疆域可比西夏。不仅明教可兴,我大周亦可复矣!”方杰道:“若教主当了大周皇帝,我明教又当如何?”柴进道:“我若能借明教之力复兴大周,那时即尊明教为大周国教。将大周明教合二为一,以教立国,如何?”众人大喜,明教遂定下了先下广西、南并交趾、西吞大理的战略。
柴进便将梁山八个好汉召入,道:“我明教不日将南下广西,弟兄们有何打算?”朱仝道:“我等奉吴军师之命,来洞庭湖创业,自然要留在洞庭了。”柴进对明教众人道:“明教复兴,我这些梁山兄弟出力甚多。不如让明教中在洞庭一带新招募的教徒退出明教,随梁山众兄弟在此立业如何?”明教众人都赞同此议。于是柴进将明教一分为二,三千名洞庭籍贯的教众,随梁山好汉留下;其余一万二千江南籍贯的教众,则随柴进南下。那些洞庭籍的教众得知可以留在家乡,都心甘情愿的成了梁山的属下。
宣和三年十一月初一日,柴进率明教一万二千教众,将领金芝公主、娄敏中、方杰、杜微、王寅、庞万春、雷炯、计稷、沈寿、白钦、薛斗南十一人南下广西投小梁王柴桂,看官于此处牢记话头便是。
只说裴宣、朱仝八人,领了三千明教旧人,在洞庭扎下根来。裴宣见方台山四面皆山,不临洞庭水,遂提议将本寨迁往君山。教张青、孙二娘乔装了,去岳州郊外开了一家酒店打探消息。由朱仝、雷横操练陆军,三阮操练水军,从那三千明教旧人中提拔出两人,协助裴宣主政。那两人,一名钟相、一名杨幺。裴宣怕梁山八人的名号会无故招惹官军,表面上便尊钟相为首,杨幺为副。官军果然以为是一般水贼,遂不予理会。
裴宣尝问钟相洞庭壮大之策,钟相道:“等贵贱、均贫富。”裴宣然之,遂以此语蛊惑洞庭百姓,于是洞庭基业日盛。一日,想起了深入淮西的宋公明,便教杨幺前往王庆处打探宋江、吴用的消息。
且说当日縻?、袁朗、戴宗、黄信四个,先行到南丰去见王庆。王庆得知营救事成,心中大喜,赏了縻?、袁朗,将戴宗、黄信两个好酒好肉的养了起来。数日后,李助只身从汴京逃回,王庆见两千精兵损折殆尽,反添了一份忧闷。
等到西京统军奚胜将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带回南丰时,李助见算上戴宗、黄信两个,梁山只来了十二人,淮西却为这十二个折损了两千精兵,勃然大怒,道:“宋公明原来毫无信义,我大楚倾力营救你等,你等堂堂梁山好汉竟如此报答吗?”吴用道:“李丞相好不脸红,这救我梁山好汉的,只你大楚一家吗?我梁山好汉分头报答,有何不可?”縻?、袁朗道:“宋公明,你昔日曾经答应我等,之后情愿归附楚王,以效犬马。这话言犹在耳,难道你竟忘记了吗?”吴用道:“说此话的,只我宋公明哥哥一人。那日卢员外别了众家兄弟,两位将军也看在眼里。梁山已亡,众兄弟之中有些人心存异志,不愿继续追随我公明哥哥,我哥哥又岂能强人所难?”
王庆却道:“吴学究好一张利嘴!孤却不管这许多,你等若能给孤献一份见面之礼,孤即赦你等无罪,如何?”吴用道:“楚王要城池,还是财宝?”王庆道:“学究有何高见?”吴用道:“楚王已据六州之地,地广兵多,的确是淮西大国。但不知楚王还有没有胃口?”王庆道:“有便如何?”吴用道:“若还有胃口,楚王既得西京、山南,不如索性攻取宛州,以连接二处。”王庆道:“吴学究的确见识高明。宋公明,如今我留你两个兄弟在此为质,拨与你五千精兵,以两个月为限。若你能取得宛州,你我便尽释前嫌,如何?”
宋江以目视吴用,吴用道:“我只要三千精兵,一月为限。事若成,楚王须再答应我一个条件。”王庆道:“说来听听。”吴用道:“我梁山众兄弟,刚刚死里逃生,便又各奔东西,在下委实痛心疾首。可这里的十二个,都是誓同生死的好弟兄,宁死也不愿分离。我等若取下宛州,楚王不仅要尽释前嫌,还要准我等兄弟,今后自为一路兵马,为楚王守郡县也好,攻城池也好,只听调、不听宣。如取不下宛州,我等要杀要剐,任由楚王处置。楚王意下如何?”王庆道:“且容我细思一下。”便与李助一道退入了后堂。
李助道:“大王不如只给他三千老弱病残之兵,谅他不能成功。事败之后,却赦免其罪,明里笼络其心,暗里拆散其党,如此梁山好汉仍能为我所用。”王庆道:“倘若宋江竟侥幸成功,那岂不是便宜了他们?”李助道:“倘若事成,楚王准他们听调不听宣也无妨。我大楚日后却只教他东征西讨,不教他镇守城关。如此他们便绝无坐大的可能了。”王庆点头,出堂对宋江、吴用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宋公明名满天下,想还不至于哐我。”吴用道:“楚王爽快,我便留下戴宗、黄信两个为质。就我这十个弟兄,楚王的三千精兵,一月为限,双手献宛州于楚王。”于是宋江、吴用在王庆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次日清晨,李助果然拨了三千老弱病残之兵与宋江、吴用帐前听用。众好汉大怒,几个性急的早已按耐不住,叫嚷起来。吴用道:“大家稍安毋躁,虽只得三千老弱,吾料宛州仍为我所取。只是一切须由我来安排,决不能声张滋事,违我令的便不是梁山的兄弟。”众好汉只得诺诺,退在一旁。公孙胜道:“前日我等从西京来时,我曾借土遁去打探过宛州的形势。得知前些日连天暴雨,宛州境内的粮食来不及收割,全部毁于雨中。如今宛州正闹饥荒,百姓苦不堪言。”吴用道:“三千老弱病残之兵,虽不比三千精壮之士。却易于混入宛州。”宋江恍然大悟,道:“军师想让这三千都扮成乞丐?”吴用点头,道:“要真是三千精壮之士,扮成乞丐也无人相信。李助这招,反倒弄巧成拙了。何况这些日宛州厢军忙于赈灾,城门四开,我等极易得手。”
公孙胜道:“不如我再助上一场大雾,杀官军于懵懂之间。”宋江道:“那我再适时露一露面,教官军分兵来捉拿我这朝廷重犯。”吴用拈须微笑。
忽然张顺道:“我等以这般手段得了宛州,岂不被世人唾骂。”吴用道:“张顺兄弟多虑了。前日暴雨,黄河两岸灾情连连,朝廷不能分头兼顾,所以拨到宛州的粮食,想也不多。淮西则不同,王庆治下无受灾之地,若得了宛州,再以淮西之力赈济宛州一州灾民,灾民所得,定比之前更多。如此一来,我等反是救民于水火了。日后,宛州之民感激王庆,也自然少不了我们一分。”众弟兄纷纷叫好。
于是宋江、吴用发兵宛州。先用两千羸卒扮成饥民混入宛州,再教宋江、燕顺、欧鹏现身,惹得宛州守将分兵来追。公孙胜又祭起了大雾,吴用引刘唐、李逵、张横、张顺、鲍旭五条大虫,水陆并进,夺了宛州。此战胜得十分轻松,宛州守将又是无名之辈,我也不必赘述了。
第十四回(下) 怀鬼胎吴用赚宛州 '本章字数:3143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05 04:35:01。0'
十月二十日,宋江、吴用到南丰,向王庆献了宛州官印。王庆不好食言,只得同意宋江等梁山好汉自成一军,还将那三千羸卒送与宋江作为嫡系军兵。王庆本要按李助的计策,继续指使宋江东征西讨。无奈淮西一带,天降大雪,道路阻塞,无法出兵。李助献计,教宋江全军于南丰休养过冬。那王庆在南丰根基甚厚,宋江这一冬虽然得了不少的赏赐,却也失去了暗中招兵买马的机会。不过于宋江众人来说,这一冬比起去岁在梁山孤城里的日子,无疑已是天堂了。
宣和四年春,冰雪初融之时,王庆早已迫不及待,便问宋江、吴用道:“如今风和日暖,大楚不能坐以待毙。以公明、加亮之意,我大楚当取何处?”吴用道:“我大楚已有安德、东川,不如索性去取云安军。那里的守将罗戬,忠勇可嘉,却欠缺谋略。如得了云安军,便可紧扼川口,进可取西川之地,退可防西川之兵了。”王庆道:“那孤便烦劳梁山诸位英雄再辛苦一趟了。”宋江道:“既然已为大王之臣,宋江自然不辞劳苦,去取来云安献于大王。”王庆大喜,又假意拨了宋江些军器、马匹,只是不添一卒。于是宋江、吴用离了南丰,先取道东川,再向云安进发。
宋江于路上问吴用道:“军师看我们如何去取这云安军?”吴用笑道:“云安不比宛州般好取,我们手下仍然只是这三千羸兵,他却又没有赈灾这种良机可乘,如何取得?”宋江道:“军师难道无计?”吴用道:“哥哥真要替他王庆去取云安?”宋江愕然。吴用道:“哥哥今天取了云安,明天他又让你去取巴州,哥哥取了巴州,后天他又让你取成都府。我梁山好汉早晚都得为他王庆捐躯,自己的复兴大业,何时能偿?”宋江道:“可如今已然骑虎难下,怎生是好?”吴用道:“一个‘拖’字诀足矣。”
吴用续道:“于王庆而言,我梁山是友,朝廷才是敌。可叹那李助却认错了敌友,只顾着算计我们,连大敌都忘了。我去年提议攻打宛州,其实是将王庆推入了死地。若真为王庆打算,倒是应该先取这云安军才是。”宋江道:“军师此话怎讲?”吴用道:“宛州地邻汴京,如何能瞒过天子?那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之流,又如何能坐视不理?我料官军不久必然发兵攻打王庆。如若官军征讨淮西,我们只要在云安城外,与那罗戬拖上三五个月,便可避开朝廷大军的锋芒,保存我军实力。那王庆苦于与官军作战,又能耐我何?”
宋江道:“难道这三五个月都不作为?”吴用道:“非也,哥哥自管在此与那罗戬周旋。小弟还要潜回宛州,去那里为哥哥招揽一支人马,同时还可相助宛州守将刘敏对战官军。”宋江道:“军师还要帮助王庆?”吴用道:“官军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皆是我切齿死敌,此次虽不能与官军正式对决,也要助王庆斩他几将,稍报我梁山血海深仇。总之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意。日后官军大战王庆,我再趁机为哥哥拉拢一些王庆的将领、兵士为我所用。”宋江点头,又道:“军师去宛州,不带几个弟兄么?”吴用道:“我只带张顺兄弟前去。哥哥别忘记,时常让戴宗兄弟联络消息即可。”宋江应允。于是吴用带了张顺,暗中潜往宛州。
且说当日,朝廷于汴京失了宋江等梁山贼寇,便立即悬赏重金,全天下缉捕宋江等人。十月,宋江于宛州一带出现,朝廷便得知宋江确在王庆之处,无奈此后风雪连天,不能发兵征讨,只得先按下此事,继续赈济黄河两岸灾民。此时徽宗又准了张叔夜的奏章,教云天彪、毕应元、范成龙、孔厚在山东一带盗贼出没之所,诸如梁山、枯树山、麟山、紫盖山、对影山、二龙山、白虎山、清风岭、桃花山、秦封山、望蒙山、天长山、登云山修筑寨栅门关、土?城郭、炮台?煌,设营建卫以防日后贼寇盘据。四年正月,云天彪回京,将其《春秋大论》一书刊刻刷印,徽宗览后龙颜大悦,张叔夜、贺太平、盖天锡、陈希真都赠以序言。于是徽宗以蔡京之宅赐云天彪、同日以童贯之宅赐张叔夜、以高俅之宅赐陈希真。从此,徽宗宠信云天彪,对其言听计从。
宣和四年春,朝廷正在盘算征田虎,抑或征王庆时,却得了条天大的消息。原来那个出使金国的赵良嗣与金主签了密约后回朝,密约约定于宣和四年四月,宋金两国合力攻辽。北路由金人攻取辽国中京大定府,南路由大宋攻取燕云十六州。灭辽之后,宋金两国即以旧长城古北口为界,永世交好。
此等军国大事,我不得不多说上几句。宣和三年时,金国欲一举灭辽,便派了使者来宋,请求夹攻辽国。辽人见危在旦夕,也派了使者来宋,请求助辽抗金。徽宗本已诛戮了童贯、王黼,断了约金攻辽的念头,当时却被云天彪的一纸密奏所动,一时间举棋不定,便向林灵素请教。灵素道:“金远辽近,不如只派使者通金,就算签了夹攻密约,一旦后悔,也可重拾抗金援辽之策。金人与我隔了一个辽国,纵然怪我毁约,也奈何我不得。”徽宗遂派赵良嗣为使者,出使金国。当然赵良嗣行踪在汴口渡头被樊瑞得知,乃是旁枝末节了。
如今密约已成,徽宗知此事重大,便宣辽疆经略府经略种师道回朝相商。师道回京后,徽宗专门开了内廷,教二品以上重臣来商议此事。种师道曰:“今日出师,譬如盗入邻家,即不能救,又欲与盗分赃,诸位尚以为可行么?”云天彪道:“目前辽已将亡,我若不取,燕、云必为女真所有,中原故地,从此无归还日了。正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种师道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金人,豺狼也!且今时不比往日,当下金强辽弱,若与金夹攻辽国,辽国必亡。辽亡之后,金国必起异心,如何肯与我安守各自疆土?此非远交近攻,实乃引狼入室。不如倾我大宋之力,助辽人守土,如此辽人必感恩于我,永为我大宋屏藩,胜得燕云十六州多矣。”
云天彪道:“若是如此说,辽人何尝是我族类了。经略难道忘了澶渊之事乎?辽与宋,世仇也;金与宋,则毫无怨恨。王师攻伐燕代,正是吊民伐罪,光复汉土的正义之举。以顺讨逆,无有不成。”种师道曰:“辽人立国二百余年,习我华夏礼仪,尊我华夏先贤,与我大宋百余年来相安无事。治下契丹人、汉人各依风俗,和睦相处。乃是夷狄中的华夏。金人刚脱蒙昧,实是夷狄中的夷狄。国家大事,必须利、义兼顾,岂能作此儿戏之语?”云天彪道:“若论利。如我袖手旁观,燕云十六州必为女真所取;如我助辽抗金,便是默许辽人盘据燕云,金人一旦退却,燕云也再不好向辽人索取了。我非为一己之私,实乃为中原故地着想。”
种师道与云天彪廷辩多时,那云天彪毕竟是饱读文章,著书立说之人,数回合下来,种师道便难以招架了。于是徽宗道:“云爱卿所言极是,如今朕意已决,与金夹攻辽国,一举收复燕云。”种师道见事已至此,只能心中暗叹了。
徽宗却道:“种经略愿为大宋出力攻辽吗?”种师道曰:“既是廷议已决,臣便不再多言,为国鞠躬尽瘁便是。只是攻辽一事,委实马虎不得。我大宋腹地,有两处不得不防。”张叔夜道:“种经略莫非在说田虎、王庆?”种师道点头,道:“田虎据壶关天险,又邻近辽邦,我大军攻辽之时,那田虎或东出太行扰我大军左翼,或南渡黄河威胁汴京,都是我大宋祸患。那王庆已夺宛州,一旦东进突破许郑一线,则汴京危矣,亦是大宋祸患。”陈希真道:“与其屯兵防御汴京,不如索性主动出击歼灭二贼。”云天彪点头赞同,道:“不如我大宋兵分四路,两路攻辽、一路攻田虎、一路攻王庆。四路齐出,暗含我大宋扬威四方之意。”徽宗大喜,道:“张、种二位经略、云、陈二位将军,正好每人来领上一路,如何?”种师道低头不语。张叔夜道:“种经略久居边疆,自然是领兵攻辽了。”陈希真对张叔夜、云天彪道:“我三人当日一同荡平了梁山贼寇,不如抓阄,来看天意怎样?”徽宗好奇心起,便教人写下三个阄子,张、云、陈三人对天拈取。张叔夜阄得辽邦,云天彪阄得田虎,陈希真阄得王庆。徽宗便教领殿帅府太尉张叔夜拨派人马,又封张叔夜为河北经略使,云天彪为河东经略使,陈希真为淮西经略使,定于四月四日四路军马离京,征伐辽邦、田虎、王庆。
兵势一交,岂能骤解?
第十五回(上) 乱天下徽宗分四路 '本章字数:2646 最新更新时间:2009…07…27 21:59:25。0'
却说徽宗决议四路齐出。种师道回府,对其幕僚闻焕章叹道:“天子轻信云天彪之言,我大宋祸不远矣。”闻焕章道:“事已如此,叹息也是无用。不如尽力夺了燕云,占了燕山地利。日后纵然金国叛盟,我等也不至措手不及。”种师道曰:“可惜我手下良将无多,去年又将王进、康捷荐给了张叔夜,如今只有党世英、党世雄二人,堪称万夫不当之勇。”闻焕章道:“我向经略推荐二人,一个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护驾将军丘岳。一个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周昂。这两个将军,累建奇功,名闻海外,深通武艺,威镇京师。”种师道大喜,便向徽宗求此二人,不久二人来见师道,丘岳道:“经略如果真乏人,不如教十节度前来相助。”师道猛省,遂想起十路军马,乃是:
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
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
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
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
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
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
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
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
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
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
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的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师道便请徽宗着中书省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会集汴京。那周昂又向种师道荐了一名水军统制官,此人唤做刘梦龙,善知水性,手下二人,一名牛邦喜,一名叶春,那叶春又善造海鳅大船。此一路水军,种师道用来作为辅翼,从桑干河进击燕云。
宣和四年四月四日,大宋四路大军齐出,是日风和日丽,徽宗告了太庙,种师道、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四名经略受了兵符印信,满朝文武官员随送出城。只见天上复又庆云聚集,五色缤纷,竟结成“天下大乱”四个金字。徽宗大惊,几乎跌下龙座,无奈覆水难收,只得教四大经略,催动兵马离京。
第一路,辽疆经略使种师道于东路进击燕云,随行精兵十五万,将佐一十八员:
闻焕章党世英党世雄王焕
徐京王文德梅展张开
杨温韩存保李从吉项元镇
荆忠丘岳周昂刘梦龙
牛邦喜叶春
第二路,河北经略使张叔夜于西路进击燕云,随行精兵十五万,除原有将佐外,另点两员良将、八名都监,共计将佐二十五员:
张伯奋张仲熊贺太平盖天锡
邓宗弼辛从忠张应雷陶震霆
金成英杨腾蛟韦扬隐李宗汤
王进康捷酆美毕胜
段鹏举陈翥吴秉彝韩天麟
李明王义马万里周信
韩世忠
第三路,河东经略使云天彪征剿河北田虎,随行精兵十万,除原有将佐外,另点归化三庄将领三员,梁山降将三员,共计将佐一十八员:
傅玉云龙刘慧娘风会
闻达哈兰生毕应元欧阳寿通
庞毅孔厚唐猛哈芸生
沙志仁冕以信呼延绰马元
皇甫雄杨沂中
第四路,淮西经略使陈希真征剿淮西王庆,随行精兵十万,除原有将佐外,另请召家村将领五员来助战,只是女将陈丽卿于去年七月怀孕,如今已几近临盆,不便出征,共计将佐一十五员:
刘广祝永清苟桓栾廷玉
祝万年栾廷芳真祥麟刘麒
范成龙刘麟召忻高梁
史谷恭花貂金庄
前三路,种师道由沧州水陆北上,攻取辽国的蓟、景、檀、顺四州;张叔夜由河间府北上,攻取辽国的涿、易二州;最后二路合攻幽州,即辽国南京析津府。云天彪由泽州北上,攻取田虎盘踞的威胜军、汾州、隆德府、晋州、太原府、辽州、平定军。至于山后妫、儒、新、蔚、武、云、应、寰、朔九州,则有待云天彪荡平田虎之后,由代州北上;种师道、张叔夜由幽州西进,合力攻取。此三路,错综复杂,且又路途遥远,容我先按下不提。
单说这第四路陈希真,自阄得王庆一路之后,自思手下将才不足,便教范成龙去召家村,请召忻等人前来相助。那召忻本已决意归田就隐,无奈盛情难却,加之陈希真的确乏人,便带了妻女、史谷恭、花貂、金庄,一齐到了东京陈希真府上。那召忻、高梁之女,已有一十三岁,闺名叫做召风儿,能使一根风火棍,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武艺。召忻夫妇疼爱女儿,这次便将他带来东京,留下与陈丽卿作伴。
四月三日晚,陈希真在自己西大街辟邪巷旧宅内的箭园摆设家宴,来和女儿话别。那陈丽卿此时已是大腹便便,故希真除自己、祝永清外,只请了刘慧娘、高梁、召风儿这些女眷前来,尉迟大娘、桂花、佛手、玫瑰、薄荷等随从、丫头则在一旁招呼。当晚新月如钩,箭园内开了满园的桃花,别有一番景致。众人一边赏月赏花,一边吃酒。那丽卿身子不便,不能在众人面前一展神箭绝技,便让桂花等四个丫头下去比箭,给众人解闷。召风儿见了,也嚷着要去射箭,高梁只好让他下去,和桂花四个一起玩耍。
高梁问陈丽卿道:“妹妹的孩子,可曾有名字了?”陈丽卿道:“嫂子不说,我倒忘了。”便对祝永清道:“玉郎你这一去,一时半会儿不见得能回来,是不是给孩子先取个名字?”祝永清正和陈希真、刘慧娘一起商议出征之事,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对陈希真道:“长者为尊,这起名之事还是要烦劳泰山大人了。”陈希真寻思半晌,道:“贤婿可还记得那日宁陵金?箭之事?先是丽卿那枝金?箭踪迹不见,再又是你那一金?箭射中了大兴客栈的招牌之上,最后我在乾元宝镜中圆光,反反复复得到的都是一个‘金’字。”祝永清道:“我也想起来了,那日金?箭射在大兴两字之间,连起来就是大金兴三个字。”陈希真道:“如果丽卿怀的是个男孩,就叫他祝金兴吧。”祝永清道:“好名字!”丽卿问道:“倘若是个女孩呢?”高梁在一旁插道:“女孩就叫他祝云儿,好和我那风儿做一对。”希真道:“若是女孩,就依你高梁嫂的话,叫祝云儿吧。”陈丽卿道:“金兴、云儿,听来不错。不如让秀妹妹来替我卜上一卦,看看这名字吉凶如何?”刘慧娘拗不过他,只好拿了六枚铜钱,算了一课。
谁知这卦弄得刘慧娘又惊又喜,对众人道:“虽说天机不可泄漏,但如今这卦,却教人难以忍住不说。”陈希真道:“贤甥女但说无妨。”刘慧娘道:“我就金兴云儿四字入卦,按卦中所显,卿姐姐此次怀的竟是一对龙凤胎。”陈希真知刘慧娘神算无差,心中大喜,道:“不想竟是这般两全其美的结果。”众女眷们都去祝贺丽卿,丽卿又羞又喜,双颊红的似那桃花一般。祝永清则心下畅快,就着那月色、桃花,去亭中舞了一回剑,吟诗一首曰:
人生无百岁,朱颜能几何?
斗酒争芳夜,清光摇婆娑。
感叹古豪杰,俱已归山阿。
当其曜质时,自命一何多。
拔剑击大荒,开边厉长戈。
经纶捷雷雨,法术奠山河。
更有岩居子,独寐发寤歌。
金筋并玉骨,岁久终消磨。
何如天上月,亘古扬清波!
众人齐声喝彩!箭园之中,一片团团圆圆的祥和气氛,只是可惜了天上的一轮弯月。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