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炼金大中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为不容易,所以在未来,金属之心和自然之心都被忽略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两个‘心’,便是用来制约炼金术士汲取金属元素上限的!
在可供吸收的金属原料充足的前提下,如果金属之心的体悟跟不上,那么,当你汲取到一定量时,金源便会进入休眠,任你怎么努力,都不会再吸收游离金属元素,也就意味着,金源不会成长。
只有等过了一段时间,当金源‘消化’了,才会继续吸收。
打个比方,拿大师兄微风来说,以他目前的金属之心,当他的金源能量数涨到400夸左右,其金源便会‘吃撑’,进入休眠,要等它‘醒来’,只有两个条件:第一,等半年,第二,消耗掉能量数,把数值跌倒400夸以下。
所以,对微风来讲,即便给他一百吨黄金,他也没办法一口吃成胖子,飞跃成炼金术师。
再者说,金属之心跟汲取效率也有关系,同样一公斤黄金,龙灏去吸收,可能能涨个3~5夸,而换作细雨,便只有可怜的0。1~0。3夸。
PS:别嫌啰嗦,继续求订阅。
请支持
【478】破釜沉舟
太浪费!
正因为如上原因,在未来,炼金术士极少会碰到‘吃不下’的情况,往往都是金源‘饿了’,要求进食……因此,金属之心在未来被忽略,也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了。
要提高‘两心’的体悟怎么办?
很简单,多吸收、多使用、多进行与炼金术相关的活动即可!
这一点听起来通俗易懂,但实际上,这不是龙灏得自前世的经验,而是在来到当代后,慢慢总结出来的。
提过无数遍了,当代与未来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当代拥有数之不尽的金属资源,而未来没有。
龙灏可以奢侈到用黄金来饲养金源,也可以奢侈到用黄金来培养门徒。
未来则根本做不到!
龙灏穿越前,金属之心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能量数增长到炼金术师的门槛前,不会有壁垒,而他在维也纳机缘巧合下又领悟了自然之心,这种壁垒就更是被推得老远了。
或许要等到他接近‘一万夸’的神之境界时,才会碰到。
因此,龙灏的体悟是在教导微风、细雨和小柯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他让微风多配制药剂,表面上是在‘压榨’他,但实际上,微风的金属之心在这个‘配药’过程中得到了极大提高。
当龙灏带着青玉龙艇选择离开时,便能放心地将一大笔黄金留给微风和他管理的足球学校。
在青玉龙艇里,龙灏‘调教’细雨和小柯,采取的也是以练代学的方式,唯一有些差别的地方在于:这一次,龙灏所能支配的黄金数量更多,多到简直可以达到‘吸一块、扔一块’的败家程度!
嘿,谁让海底的沉船,蕴藏的宝藏大都以黄金为主呢?
“体悟,怎么体悟啊?”
细雨挠着小脑壳。一脸迷茫。
“动用你的金源,来,抓起一条冰冻鱼,用金源去感受它里面的构造!”
龙灏喝道。
别看细雨平常爱顶顶嘴,但关键时刻,也知轻重,一瞅见龙灏正色言厉。便立刻收声,老老实实地和柯幂彤去水池里捕冰冻鱼了。
小巧滑腻的鱼儿抓在手里,几十片鱼鳞一摆一摆,冰寒彻骨,一般人抓得久了,难免会被冻伤。
“金源灌输进去。先体会它吐出冷气的原理,再体会它寿命的流逝,最后,用心去感悟,这种炼金生物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一点点没关系,只要发现有一点点值得改进的地方,冰冻鱼就有可能会发生‘好’的变异……”
细雨和小柯闭上眼。双手捂住冰冻鱼,淡淡的金光在掌心间流转,而龙灏则在一旁,耐心地讲解,试图一次就把这两个徒儿‘领进门’。
其实,引导炼金生物发生变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然了,对普通人来说。自然是难的,但对已然入门的炼金术士来讲,只要愿意花费时间、花费能量数,种种变异,都能‘按部就班’地达成。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每个炼金生物,其实就像是一栋大楼。一栋由若干块砖头、钢筋和板材堆砌起来的大楼。
体会炼金生物‘特殊能力’(比如吐出冷气)的原理,就像是了解这栋大楼的构造,从实物,一米一米、一层一层。拓印到一张张的设计图上。
体会炼金生物‘寿命’的长短,就像是了解这栋大楼的设计寿命,以及什么样的动作会减少大楼的使用寿命,比方说地震、外力撞击、白蚁、内部爆炸等等。
最后,是感悟炼金生物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这就好比是在给大楼检修,看看什么地方需要加固,什么地方需要架设防火走廊,什么地方需要加装户外电梯……一次次改进,直到将大楼改造成符合‘新设计’的要求。
当然,这个改造过程,对大楼是有风险的,一个改造不合理,大楼可能就会裂缝、断层、甚至是倒塌!
一大水池的冰冻鱼,其实就是一栋栋可供实验的‘大楼’,细雨和小柯在了解了冰冻鱼的‘原理’后,对它每一次的变异改造,可能成功,也有可能造成大楼倒塌——也就是冰冻鱼死亡。
以上引导炼金生物发生变异的原理,不止是针对冰冻鱼,放任任何一个炼金生物,都是通用的。
改造的过程,并不需要有天才的灵感,针对每一个变异可能,尽力去尝试即可!
反正冰冻鱼有的是,补充金源能量数的黄金也有的是。
这也是为什么龙灏要让细雨和小柯来做这份工作的原因:如果由自己来做的话,简直太大材小用了!
而且,细雨和小柯在使用金源改造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金属之心的等级,算得上一举两得。
眼见细雨和小柯沉浸到了‘解剖’冰冻鱼的世界后,龙灏慢慢地带上门,走了出去。
……
海风在吹,铁路工人也在争分夺秒地建设,不过这一切,好像都与鲲鹏造船厂无关,因为它的这个船坞,与赡佚城之间早已建好了一条直达铁路。
别误会,这个船坞不在红日湾,并不是那个特斯拉下船时曾经看到过、戒备森严的地方。
当然了,红日湾那个厂区,也属于鲲鹏造船厂,不过,那里生产的都是见得了光的货轮,在那里工作的船工也大多是外雇的洋人船工,保密程度远远比不上这里。
因为,这里的这个船坞,修建的是战舰,用来称霸海洋、攫取海权的战舰!
船坞距离赡佚城40公里,但实际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因为前边说过,赡佚城是一个开放式的‘饲养’基地,要想准确框定‘城池’的范围,实在是件不科学的事。
这个船坞,叫做‘甲还’,名字是郑廷襄取的,约翰。霍兰曾经询问其意思,得到的答案却是半阙古诗。取其最后两个字,代表了‘一战功成,不肃清敌人绝不卸甲还乡’的决心!
霍兰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不过他和郑廷襄的决心倒是一样的,不把潜龙…1号量产,誓不罢休!
甲还船坞,一共拥有十个干船坞。其中有八个……是千吨以下的小型船坞,剩下的两个,一个是3000吨级,一个还在建。
这等情景如果被英国造船厂的同仁们看到了,一定会笑破肚皮:喂,现在的趋势是巨舰大炮。船坞越大越好,小于千吨级的船坞,造来干嘛?纯属浪费嘛!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八个小船坞,造价却高达80万美元,绝对不会比那些所谓的大吨位船坞来的差!
这些小船坞。都是卡内基钢铁集团援建的,它们虽然搬离了匹兹堡,有点伤元气,但其储备的技术力量,修建几个有‘特殊要求’的船坞,还是闭眼吃饭、轻而易举。
所谓特殊要求,自然便是按照霍兰的意思,以最大效率生产潜水艇的‘标准’来建造。这些小船坞,其它的先不提,单单里面一个高十二米、长宽均超过20米的透明水箱,造价和科技含量就着实不菲!
这个透明水箱,是霍兰向卡内基集团订制的,它可以容纳一艘潜水艇,模拟其在海水里上升下潜的动态场景。并且对模拟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跟踪、优化!
一艘小船坞80%的成本,便是用在了这个透明水箱上。
这会儿,甲还船坞3号坞内,约翰。霍兰与郑廷襄。还有一大堆船业工程师,站在精钢铸就的铁架上,围着透明水箱缓缓地踱着步子。
3号坞的水箱,装的是龙灏留下的潜龙…1号,这是最标准的潜艇‘模型’,一些重要指标的实验,在经过多次预实验后,便会安排在这里进行。
霍兰和郑廷襄,与后边的队伍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俩边走边小声交谈,但从语气和脸色来看,两人的心情都不佳,貌似对这次实验,持悲观态度。
“这次的实验,你有多少把握,约翰?”
郑廷襄与霍兰合作快四个月了,从最初的不熟悉、有芥蒂,到得现在,双方彼此都已很了解了,郑大工程师对这位野路子出身的‘潜艇专家’,也心生佩服。
当然了,如果把郑廷襄换作正儿八经的白人,这种默契和融洽能不能这般快地形成,就难说了。
“预试验已经做了十二次,弄坏了五号和八号的水箱,但是……如果可以,我还想再做十二次!”
霍兰脸色严峻,盯着水箱里浸泡的潜龙…1号,仿佛那是他老婆子宫里的胎儿!
而自己,已经结扎了!
“也就是说,把握不大,对吗?”
“不超过三成!最理想估计。”
“咳,我以为你会说四成。”
“有区别吗?”
霍兰扭头,瞪住郑廷襄,那眼神,仿佛在拷问:那子宫里的胎儿不会有你一份吧?
“区别不大……”
郑廷襄‘羞赧’地撇开了头,喟然一叹。
“但形势所逼,我们不得不搏一搏了!”
“是啊,谁让龙少爷出了意外,而听说,这几个月来,华夏镇和旧金山的上层,更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
“政治方面的事轮不到我们操心!”
霍兰打断了郑廷襄的‘忌讳之言’,瞥了眼身后那一群助手:“不管上边的人是谁,三个月毫无寸进,你我都没有颜面再继续研究下去!”
“哎……”
郑廷襄张了张口,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憋了回去。
研制潜水艇,是龙灏‘昏’前交待下来的任务,十个船坞,大批熟练船工,从美国东海岸挖来的一群专家……可以说,霍兰和郑廷襄要什么,龙灏就批给了他们什么。
然而,谁让天有不测风云,击退了338E师后,‘大金主’龙灏居然落马昏迷了!
虽说其后‘主政’的梅丽莎,对下加的支持犹在,甚至还有追加,但这个‘支持’,已经变成了对整体下加产业的支持。
换句话说,原先研制潜水艇有专项科研资金。出不出成果,所出成果的多少和时间,都不重要,只需龙灏满意即可,但现在,专项资金一下子变成了‘竞争立项’,要用实际的研究成果来说话。那么,霍兰肩膀上的压力便忽然间无穷大了。
放着世界上流行的巨舰大炮不去研究,花钱弄什么小型舰艇(潜水艇依然是保密项目),这本身就惹来了不少不知情之人的非议。
再加上,当龙伯宣布华夏镇的行政班子拆分,那些‘高层’人物。每个人的心思都不尽相同,不说是有‘异心’吧,但至少是人心浮动,做什么工作都安分不下来。
想想可不是嘛,原先的职位没了,要想在‘北岛之国’里寻准定位,有一种东西是人人都渴求的……那就是:功绩!
功绩分两种。一种是实打实的功劳,比如说生产了多少粮食、缝制了多少军衣、开发了什么新产品;另一种就是指出缺陷,比如说哪个矿区人员冗余、哪个体系保密工作不到位、哪个研究项目是滥竽充数诓骗资金……
很不幸,潜水艇这个‘销金窟、无底洞’,就被人盯上了。
对方提案,要求霍兰必须尽快给出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至少是阶段性的,要不然。划拨的科研资金便要砍去三分之二!
实话实说,这个提案并不算太过分,霍兰研究小组拥有最好的条件,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不拿出一点成果来展示一下,总会让人以为他们是‘骗钱的’。
是,潜水艇的威力和重要性。梅丽莎等高层核心都心知肚明,但毕竟,龙灏‘昏迷’了,梅丽莎等高层也担心霍兰会因为少了‘监督’而懈怠。
另外。梅丽莎初为‘遗孀’来主政,一碗水端平,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不能别人努力工作了、也拿出了卓越成果,可拿的经费却少于‘神神秘秘’的霍兰小组吧?
所以,种种压力下,约翰。霍兰和郑廷襄不得不匆匆地从千机城赶到了甲还,亲自主持3号坞的实验。
“要不再考虑一下,约翰?”
郑廷襄思忖了片刻,终究还是担心,“其实,我们对潜龙…1号的外型和内部构造都已完成了复制,只要钢铁和机械零件保持供应,我们完全可以达到月生产六艘潜水艇的规模呀!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交待么?”
“这不是交待!复制?随便找一个大学毕业的,拿着尺子,拿着描红本,就能完成!郑,这证明不了我们的价值!”
霍兰的眼眶有点红:是啊,模仿潜龙…1号的外壳和内在,难度太小了!小到后边那一堆助手,随便拎出三个,花上一周时间就能搞定!这,说服不了高层不削减经费。
“没有动力,‘蚣蝮’就是垃圾,连鱼雷艇都比不了!”
“可是,动力的选择是龙少爷给我们定下的,约翰,你擅自作出改变,风险太大!”
霍兰情绪激动,郑廷襄的火气也提了上来,他揪住霍兰的前襟,压低嗓门厉声喝道:“你要记住,潜龙…1号只有一艘,要是在这次实验中坏了,我们才是彻底的完了!”
蚣蝮,是郑廷襄给仿造潜龙…1号修造的潜水艇取的‘名号’,蚣蝮,龙九子之一,取名神兽,乃是郑廷襄希望这批潜水艇能发挥潜龙…1号的威力,在大海中如蛟龙出没,所向披靡。
“潜龙…1号的动力舱是我们一同撬开的,里面的电动机,是我们亲手拆卸的,郑,你告诉我,那个电动机有什么不同?它在美国市场上,随便花800美元就能买到!它就是一台普通至极的电动机,没有了伯爵的手段,那样的电动机,就是装一百台,也没法让蚣蝮在水下航行!”
霍兰拨开郑廷襄,咬着牙低嘶着,脖子上青筋毕露。
“没有伯爵的手段,嘿……这就是你改变初衷,选择内燃机的理由?”
“我也不想的,但是,DMG的红火势头,你又不是没见到!”
霍兰惨笑下:“郑,上头就是在拿我们和DMG比较,他们的汽车两周出一个新品,一个月换代一次发动机,照这样的速度,他们宣称的‘可供单人舒适驾驶’的汽车,明年一定可以上市去卖了!而我们呢,还在为电动机发愁,熬出黑眼圈,掉光头发,天天脑袋发疼得睡不着……却想不出半点突破性的IDEA!经费,我们要是被cut了经费,潜水艇的研制就彻底完了,郑,你还可以回去造你的大桥,造你的大楼,而我呢,就是死路一条!不搏一搏,我不甘心,我死不瞑目!”
话说到这份了,郑廷襄晓得再怎么劝都是多余!
“所以,你就向DMG求助,让他们制造了一个内燃发动机给你?”
“没错,DMG的戴姆勒还是不错的,这个内燃机系统,加上了我的防水设计,要是运气好,未必不能通过这次成果审查!”
霍兰的嘴唇都咬破了:“就算经费被CUT,只要不被CUT四分之一以上,就是胜利!未来,我们还能改回来,重新研制电动机,你说对不对,郑?”
PS:订阅不理想,但我依然在坚持,你们还在坚持看盗版,坚决不给订阅和票票吗?
嚯嚯~求支持啊!
【479】实验失败
“哎,你都决定了,我还能说什么?毕竟,我是有后路的,造大桥么……”
郑廷襄自嘲一笑,“但我最后一次提醒你,约翰,科学是不青睐运气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次实验,我不赞同,等会,我会在实验征询表上填写no的,你不要怪我。”
“我不怪你,你填no,但这个实验,依然会进行下去!”约翰。霍兰手指颤抖,嘴唇却坚定无比。
实验征询表,是3号坞独有之物,但凡在潜龙…1号上做实验,这张表都不可或缺。
原因大家均心知肚明,潜龙…1号太重要了,重要到容不得半点闪失,而一旦‘闪失’出现,实验征询表就成了‘免责表’和‘问罪表’。
有资格签字的一共有十几人,约翰。霍兰排在最后一个,当他在潦草的字母a后敲上了一个句点,亦是说明,实验征询表……征询结束。
霍兰扫了眼:“九个a,三个d,我宣布,3号坞第17号实验,五分钟后开始!”
a代表agree,d代表disagree,略让霍兰出乎意料的是,郑廷襄画上了a,选择与他站在一边。
霍兰心里一暖,肚中笑骂:这个家伙!
实验步骤是早就操练过的,因此五分钟后,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硕大的透明水箱开始灌水,而吊着潜龙…1号的铁索也在逐个解开,五名操作人员,掀开舱盖,钻了进去……整个过程,郑廷襄都没有搭手,而是站在离霍兰比较远的地方。倚着精钢栏杆,抱着手,口中用京剧调子不断地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水位15米,停止灌水!”
“发动机启动,开始下潜!”
“下潜5米。开启旋转舵!”
“自转频率3。5,请指示,是否增加?”
“1号发动机组功率达到极限,请指示,是否启用2号发动机组?”
……
一条条实验现场播报,从观察员嘴里紧张地传出,这些数据,有些是直观可见的,有些却是通过潜龙…1号上延伸出的管子得到的。
透明水箱里灌注的是海水。潜龙…1号也下潜到了5~10米区域,其状况,完全是模拟海洋环境。
局限于水箱大小,潜水艇是无法航行的,替代办法就是令其自转,自转频率与航行节数,有一个正比例函数关系。
理论上讲,只要自转频率合格。航行节数也就达标了!
约翰。霍兰给这个‘17号’实验的‘达标线’是:自转频率7。8!
“增加自转频率,2号发动机组。开启!”
霍兰眼睛一瞬不眨地盯着标有度数的仪表:频率4。1,太低了,还差、差得远咧!
1号和2号发动机组,是霍兰小组这四个月来研制的电动机,此前的实验里,两者共同启动。获得的最好成绩不过是5。3,离7。8,确实还差很远。
“明白,启用2号发动机组!”
“自转频率上去了,现在是4。5……5。1……5。6!”
“好。5。9了,马上突破6……还是5。9,现在是5。8,掉下来了!”
……
在观察员一阵急促的报数中,霍兰心内喃喃:“5。9,便是极限了么?”
5。9,比此前的5。3已然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啊!
霍兰瞟了眼远处依然在摇头晃脑、哼着京剧的郑廷襄,一咬牙,下令道:“启动3号发动机组,里面的人员,撤出三个来!”
3号发动机组,就是霍兰托dmg研制的内燃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功率是高,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假如进水,整个发动装置都会瘫痪,潜龙…1号浮不上来,里面的人也会有气闷的可能。
“是,潜龙…1号,上浮!”
“人员撤离完毕,关舱,下潜!”
“达到指定深度,启动3号发动机组!”
……
一声声口令,潜龙…1号在透明水箱里浮浮沉沉,而当一阵剧烈的震动发生后,霍兰面色一凝:3号内燃机,开启了!
自转频率在稳步上升,没用三分钟,就超过了6这个极限关卡,看得旁边的人员,欢欣鼓舞。
“破6了!3号发动机组,果然可以!”
“我早说了,放着好好的内燃机技术不用,非弄电动机,这方向不对,南辕北辙嘛!”
“嘘,小声点!危险还没过呢,一旦过了7,渗水的风险就无限大了。”
“应该没问题,今天我出门算了卦的,万事皆宜、百无禁忌呢!”
霍兰对旁边的议论充耳不闻,他只是盯着仪表,看着那指针一点一点地向前移,自然,水箱里的潜龙…1号自转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6。9,7!好,破7了!”
“7。3……7。5……7。8,再来一下,破掉它啊!”
“行了,8了!给力啊,这下破8了!经费要保住了!”
“……不好,压力表在变动!快看水纹,还有气泡!不好啦,换气装置进水了!”
欢呼的声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恐慌,是惊叫,是乱窜!
内燃机与电动机不同,它需要换气装置,需要与海水有交互,饶是霍兰做了一系列的防水准备,但现实摆在面前:这些准备都是无效的!
“不要慌!都不要慌!”霍兰嚷道:“听我指挥,启动b计划!”
“吊索放下去,钩住潜龙…1号!”
“水箱排水,匀速排水!”
“大家动作都迅速点,不能让海水灌进潜龙…1号太多!”
海水灌入,会损坏潜龙…1号内许多元件,不仅内燃机保不住。其它装备也会受损,更为重要的是,里面还有两名操作员,如果出了人命,那这次实验的灾难等级还会上升。
霍兰承受不了这个结果!
b计划是有,但执行的效果显然不理想。大约是在众人心里,根本没有b计划会派上用场的思想准备!
3号坞内,开始乱哄哄起来,水箱内、水箱外,精钢铁架上、铁架下,人们就像断了头的苍蝇,嗡嗡来、嗡嗡去,毫无章法。
吊索钩了几次都钩不住;
水箱的排水口也堵上了;
透明水箱里的潜龙…1号,开始倾斜。海水翻腾,气泡混浊,犹如大厦将倾般,骇人之极。
郑廷襄止了调子,脸色僵硬:“这下完了,旁观人群里就有审查会的人,出了这样的大乱子,那些人更有借口了!”
霍兰腿脚发软。瘦瘦的身子仿佛一吹就倒,斜斜倚靠在栏杆上。喃喃道:“完了,错了,我错了!我不该冒险的,不该采用内燃机的……”
坞内形势大乱,好比地震现场,霍兰周边直径五米。一个人都没有。
他就好像变成了瘟疫,大家都唯恐躲避不及。
“你是错了,不过,冒险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忽然,一个平稳的人声。在霍兰耳边响起。
好熟悉的声音啊?!
霍兰抬起无神的双眼,只见一个带着帽子、身材极高的人,施施然走到了他身边。
“你是……龙,龙少爷!”
霍兰瞅清了帽子下清秀的面庞,惊讶如山崩海啸般袭来,脱口而出:“您,您不是昏……”
“那是障眼法!”
龙灏轻轻一笑,拍着霍兰的肩膀:“先收拾残局吧,排水口堵上了,你就不会敲玻璃吗?”
说完,龙灏抛出一只瓶子,恰好砸在透明水箱的玻璃围壁上,淡红色的液体一闪而没,那围壁,赫然多出了一个大口子!
水流激涌喷出。
龙灏的出现,仿佛给霍兰打了一针强心剂,接下来,他振作起精神,花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3号坞的情况控制住了。
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潜龙…1号内的两名操作员,只是进水过多而休克,经过抢救,已无生命危险。
霍兰派人收拾3号坞残局,自个则叫上郑廷襄,躲进一间房子商量去了。
在旁人眼里,这是应有之意,做实验做出这么大一个事故,不商讨后续应对事略,才叫奇怪呢。
闭上门,霍兰和郑廷襄绷紧的脸都是一松,露出难以抑制的喜色:“少爷,真的是您?!”
龙灏坐在椅子上,自个沏了壶茶,边喝边笑:“怎么,见到我没事,你们好像不大相信?”
“不是,怎么可能!”
“龙少爷,您没事,对我们来讲,是最大的福音,我是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啊!”
龙灏好端端地坐在那,就意味着‘北海伯爵昏迷’一说是谣言,龙灏在,潜水艇的研制自然会得到保障,什么削减经费,都不再是急愁霍兰和郑廷襄的无解难题!
“我这次是秘密前来看你们的,要保密,知道么?”
“知道!”
“明白!”
霍兰和郑廷襄都不是傻子,别的不说,只看龙灏的装扮就知,他清醒的事,还没到公布的时候。
“我呆的时间不会太长,但今天一来嘛,你俩就给我了一个老大的‘惊喜’啊!”
龙灏放下茶杯,饶有深意地道。
霍兰晓得龙灏所指,他涨红了脸,道:“伯爵大人,更换发动机,全是我的主意,您要怪,就怪我好了,与郑无关!”
郑廷襄也马上说:“龙少爷,事出有因,是这样的……为了不被削减经费,霍兰先生才会临时改用内燃机的,其实,他已经很努力了,1号2号都是电动机组,功率也比四个月前提高了3。5倍!这次实验,我也同意了的,征询表上有我同意的签名,您要怪,连我也一并责罚了吧!”
两人互相扶持、低头认错,竟是一副有难同当的架势。
“谁说要罚你们了?”
龙灏呵呵一笑。
不罚?
霍兰和郑廷襄双双抬头。
“在特殊情况下。能勇于做出改变,勇于冒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
龙灏脸上浮着淡淡的笑意,但两只眼睛里还是一片上位者的冰寒:“不过,约翰。霍兰,你对我的信心仍旧不够坚定。所以才会做出这种改变,对吧?”
霍兰一愣,正欲辩驳几句,可龙灏随后的话,便让他无话可说。
“你若对我信心足,便不会相信我落马昏迷。”
“你若对我信心足,便不会担心削减经费。”
“你若对我信心足,便不会在研制电动机遇到瓶颈时,想到的方法是用内燃机代替。”
“总归一句话。约翰。霍兰,你仍不太信任我,才会酿成今日的事故!”
理由虽有点霸道,但蕴含的几分道理,却让霍兰欲辩无言。
“可是,我们也确实努力了,动力舱我们也拆开了……”郑廷襄还在力图解释什么。
“拆开后,结果发现只是市面上普通的电动机。很失望,对吧?”
“呃。嗯……”
“我早就说过,潜龙…1号是我用特殊方法制成的实验舰,要想将它量产,关键问题就在于电动机!”龙灏的话变得有几分严厉,用杯盖敲着桌面:“可你们呢,四个月了。找来了几个电力专家?又找了几个动力专家?或许,在你们心里,就抱着一个想法,存着一条退路,等到有一天研制电动机遇到瓶颈了。再去拿其它的动力源代替,对吗?”
科研这档事,有时最怕‘两面三刀、心存退路’,唯有抱着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才能达到目标!
“哎……”
霍兰和郑廷襄对视一眼,有点惭愧地叹了口气。
龙灏的话说到骨子里了,霍兰和郑廷襄的确没有请来几个电力、动力方面的专家,他们的预算,都拿去聘请了船体、机械方面的人才,电动机的研制,说白了,就是霍兰这个半桶水,领着几个二流的助手在‘胡捣瞎干’,没有计划,纯属研究到哪算哪!
“好了,都别叹气了!”
龙灏站了起来,“我刚才说话算话,这一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