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火帝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北方军能够出手的最重航空炸弹了,和B…24重型轰炸机使用的千磅炸弹是同一个级别,只不过B…24肚子够大可以一次性携带四至八枚。
三个中队的三十六架攻击机全都出动,这是Ju…87C攻击机一次性出动的最大规模了。相比较地面支援作战的Hs…123攻击机中队,对海作战的攻击机中队一直没有得到扩编,无论是人数还是飞机数都少得可怜。
攻击机轻轻一跃,顺利地携带着重型炸弹升空。
片刻之后,升空的攻击机排成三个中队的队形,爬升到更高的空域,掉头往东北方向前进,准备在营口上空会合护航的P…51B战斗机,然后转道西南海域搜索。
突然之间,指挥官的眼珠都要瞪出来了,左侧的空域赫然是三四十架明显是崭新出厂的Ju…87C攻击机,同样是明晃晃的重型炸弹,显露出一丝狰狞。
不可能呀,哪里来的Ju…87C攻击机中队,没听说其他地方还配备有海军攻击机中队呀?指挥官晃了晃脑袋,始终搞不明白。
一个沙哑的声音忽然从无线电中窜了出来,“哈哈,老兄,想不到吧,我也跑来开Ju…87C攻击机了。”
指挥官愕然,“你不是飞Hs…123攻击机的吗?怎么换岗位了。”
“临时窜岗了,大本营下令让我们回到葫芦岛的,满机场都是崭新的Ju…87C攻击机,估计不下六七十架吧。”习惯了双翼攻击机的轻巧,对Ju…87C攻击机显然有些不适应,同样是攻击机大队指挥官的飞行员不由低语抱怨了几句。
马上,更多的指挥官声音从无线电中冒了出来,叽里呱啦好一番嘈杂。
空中不断地有新的Ju…87C攻击机中队加入队伍,到了营口上空准备转向的时候,已经聚集起了超过一百的攻击机。饶是营口机场起飞的护航战斗机大队,看到如此庞大的作战机群,亦是大吃一惊,参与护航的只有两个中队二十四架P…51B战斗机罢了。
大本营如今的军火提供能力简直是匪夷所思,明显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原本提供如此多的崭新攻击机,至少需要整天时间,如今却只是一个上午罢了。甚至在下午的时候,军械库还向外运出了大批的萤火虫坦克和成堆的重炮炮弹。
难道是和前段时间丰满水电站提前南下输电有关吗?北方军高层有心人暗自猜测了一番,很快放入肚子里不了了之。
第二零一章 消耗
葫芦岛大本营,对于军械库异常轻松地一次性运出六七十架装备齐全的Ju…87C攻击机,北方军高层连连咋舌的同时,徐永昌等人觉得非常有必要和自己的大老板好好谈一谈了。
大老板手中永远处于绝密状态的神秘兵工厂,究竟能有多大的产能,对于北方军的战略部署是有极为重大的影响的。
原本这几年,徐永昌等人默不作声的估计了良久,兵工厂的稳定产能差不多已经被猜测出来。结果,这段时间明显失效了。铁路部门已经被日夜不停的运输计划快给逼疯了,全线都被输送原材料和运出军火的军列所充塞。
以至于北方军参谋本部紧打紧算的部署,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了。
对于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来意的徐永昌,陈安摸了摸鼻子,心里默算了一番。
虎子一听徐永昌的来意,顿时恶狠狠瞪了过来,满脸杀气四溢,明显是对于参谋本部想探究这一件被列为北方军最高等级绝密的行为非常不满。
徐永昌心中栗然一惊,真是见鬼了,虎子难道有着传说中的凶煞气势吗,怎么后背都不由自主冷汗直冒。
又不是我自己想来的,徐永昌心中大吐苦水,参谋本部的黑锅只能是他去背了。
半响之后,陈安才粗略估计出军械库大致能够达到的年产能,刚抬起头来准备说话,就见徐永昌额头都是冷汗了。
“虎子,”陈安马上就明白虎子在欺负人了,赶紧应了一句,“参谋本部知道一些数据也是必要的。我估摸着,一般情况下,每月可以生产三万多吨的军火物资。”
陈安对军械库的产能倒不觉得需要极端保密,时间长了也看得出来。当然了,这个产能还是略微保守了一些的,毕竟装卸物资、输送原材料等,都是需要耗用不少时间的。
虎子嗯哼了一句,什么表示都没有。
听到这个数据,徐永昌亦是惊愕无语,有种晕头转向的感觉,马上就忽略了虎子刚才的无声威胁。
每月可以生产三万多吨军火是什么概念,比喻成萤火虫坦克生产的话,也就是一个月就可以向北方军提供超过八百辆的萤火虫坦克,而日本人年产坦克数量一直在四百辆左右徘徊。
萤火虫坦克毕竟是满身装甲的重量级家伙,如果只是生产轻了一个数量级的P…51B战斗机的话,那就是一个月向北方军提供超过五千架战斗机了,据说日本人去年也就总共生产了八千八百多架飞机。
在钢铁产量上,北方军政府辖区的产能确实还是远远低于日本人,但是钢铁产量和纯粹的军火产能是不能同题并论的。
平时都是镇定自若的北方军参谋总长徐永昌兴奋起来了,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老板,东北战事可以提前结束了。”
难怪老板这几天一直在念叨,飞行员培训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果然是有大变化呀,徐永昌忽然之间恍然大悟。
民国三十二年夏,北方军政府的军火产能,在至关重要的飞机、坦克生产数量上终于彻底压倒日本帝国,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场就开始重新谋划北方军战略调整的徐永昌,马上又接到另外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出击的Ju…87C攻击机群,在付出超过三十架飞机的巨大损失情况下,成功地击沉了日本海军凤翔号轻型航母,击沉另外两艘驱逐舰。
遭到如此严重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出击的大部分飞行员,原本都是驾驶陆上攻击机的,对海上攻击机的性能不熟悉,尤其是面对海上大范围机动的日军舰只难以精准俯冲,反而被四周的驱逐舰防空火力击落不少。
日军航母搭载的零式五二型战斗机,使劲了浑身解数,甚至不顾被P…51B尾随的危险,全力打击携带重型炸弹的北方军攻击机,更是使得Ju…87C战损剧增。
零式五二型舰载战斗机,换装了两门长管的新式20毫米机炮,威力射程都远胜于二一型上装载的机炮,这也是北方军攻击机大量坠毁的重要原因。至于零式战斗机另外配备的两挺7。7毫米机枪,面对增强的防护措施,显然是威胁大减。
真正取得战果的,都是原本一直进行海上攻击训练的那个Ju…87C攻击机大队所获得的,其损失亦是最少的。
当然,如果没有其他攻击机中队的英勇攻击,仅凭三十多架飞机,估计也很难对戒备森严的日军航母战队造成重创。
侥幸躲过沉没威胁的其他几艘日军驱逐舰,也是受伤不浅,捞起众多落水海军官兵后,紧急撤往远海。
“前方确定日本人的航母倾覆在海洋岛以南近海,而且还没有彻底沉没?”拿着手中的战报,徐永昌手都快抖起来了,几乎是咆哮着追问了。
送来战报的副官被吓住了,一副手足无措的表情。
陈安走上前来,拉开连连吃惊而有些失态的徐永昌,“你慢慢说,回来的攻击机部队确认战况了没有?”
副官缓过神来,重新立正答复,“大都督,消息已经得到再三确认。”
陈安和徐永昌马上对视一眼,满眼都是希冀的神采,不约而同的说道,“一定要搞到手。”既然当年曾经千辛万苦从近海捞起驱逐舰,现在搁浅在自家门口的航母,没有理由不搞到手,即使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也是必须的。
心中大喜的陈安,直接就越过了身边的参谋总长,向副官发布命令,“已经前出的驱逐舰支队,在搜救落水飞行员的同时,立即派出强力部队登陆那个什么岛屿,并设法夺取日本人遗弃的航母,驱逐舰要始终警戒四周。”
“同时命令空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航海洋岛空域,确保破损航母遭到日军进一步空袭破坏。”徐永昌马上加上一句,这才想到北方军现在还没有夜间飞行能力,不由的愣了一下。
陈安却点点头,“追问一下尼森公司,北方集团在美国预订的那一款夜间战斗机到了没有?如果到了,第一时间送到葫芦岛大本营。”
眼见两位大佬没有其他意见了,副官立正敬礼,大声回复,“是,长官,马上下达上述命令。”
半个小时后,大本营再次追加了两条命令,北方军地面部队同时对通化外围和金州南山防线发起试探性进攻,海军的潜艇部队也全体出动,封锁从天津到大连,甚至北上到朝鲜西海岸的海域。
后续的侦察机发回的电报,说明倾覆的凤翔号轻型航母,只有一丁点甲板斜露出海面,也没有发现附近日本海军活动。
说不定日本海军弃船后,并不知道凤翔号被海流推了一段距离导致并没有沉入海底。
要让日本人的注意力,从那艘该死的航母上移开,北方军大本营为此不惜发动了地面进攻。
只是负责进攻金州的邓宝珊,显然是得到了参谋本部的授意,根本就是正式启动辽东半岛战役。
邓宝珊调动了多达二十个炮兵营的火炮,使用了105毫米的le。FH18榴弹炮、122毫米的M30榴弹炮、155毫米的K16加农炮、240毫米的M1榴弹炮,以及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牧师自行火炮等近二百五十门火炮,冲着早已被空袭和炮击搞得千疮百孔的金州南山防线就是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火力准备。
这种长时间炮火准备的战术,就是邓宝珊学习苏俄红军反击德军的战术,相同点在于尽可能在用炮火摧毁前沿障碍物和杀伤一线兵力,不同点在于苏俄红军还会计算上迫击炮的攻击,而北方军只统筹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支援。
在北方军作战条例中,无论是PM38重型迫击炮,还是34型轻型迫击炮,都列入步兵营及以下火力支援武器,并不由师以上级别统一安排。
苏俄红军在欧洲战场上,在使用各类火炮、迫击炮和自行火炮进行炮火准备水平简直是如火纯情,经常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数小时的火力准备时间,耗费的弹药亦是极其夸张。
北方军的火力准备,在威力上丝毫不逊色于苏俄红军的大炮兵战术,但是规模上却逊色不少。邓宝珊一个半小时的炮火轰击,也只是发射了将近两万发各种类型炮弹而已,发射炮弹总重量也不过近五百吨而已。
苏俄红军在莫斯科保卫战后期的反击中,一个昼夜发射炮弹总重量超过三万吨。
昔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平均毙伤一名敌军,要消耗掉二千发以上的枪弹。而在苏德战场上,苏俄红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据说要消耗炮弹30发、枪弹1300发、手榴弹9枚,以及航空炸弹230千克。
在火炮数量剧增的战场环境下,各类口径的炮弹,已经成为杀伤敌军的最有利武器。尤其是最初突袭的五分钟急速炮击,杀伤效果最为显著。
火力准备结束后,240毫米榴弹炮依然没有停止轰鸣,步兵营携带的重型迫击炮和加强的坦克部队,携带着重磅炸弹的轻巧双翼攻击机,紧接着就登场成为了主角。
为了加强一线部队的火力,邓宝珊居然将装甲师的三个坦克营兵力,分拆开来配属负责进攻的九个步兵营,分成了三个梯队,昼夜不息地发动了进攻。
这一回,邓宝珊是铁了心,宁可彻底打废了所有火炮,摔掉所有攻击机,或者是所有坦克营彻底被打残,也要夺下金州的南山防线,只要能降低人员伤亡的办法都用上去了。
第二零二章 数据
入夜时分,金州一带依然是炮火轰鸣,战火始终未能停歇。
相比白天的激战,晚上只不过略微少了在空中不停翻舞的攻击机轰炸罢了。不紧不慢的榴弹炮群,轮流着保证对南山防线的巨大压力,既能大量杀伤向前线增援的日军,也能持续破坏障碍物,防止日军派出敢死队趁着夜色恢复。
时不时还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犹如冬日里的巨型烟火,顷刻间照亮了阵地的一隅。那是北方军临时组建的爆破小组,在火炮的掩护下,同样趁着黑夜摸上未能在白天被重炮或重磅炸弹摧毁的火力点,使用炸药包进行人工爆破。
白天明显受到北方军强大火力压制的日军,到了晚上同样也在拼命。
后方的火炮竭尽全力向阵地前沿进行阻断炮轰,堡垒的机枪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开火,子弹仿佛雨点一般覆盖前方,几处白天被北方军夺取的阵地更是遭到日军反击部队的多次决死反击。
邓宝珊有些焦灼地看着远方火光四射的战场,阴沉着脸,三天时间了,进攻所受到的阻力简直难以想象,部队伤亡尤其是战斗损耗都是与日俱增。
叹了一口气,邓宝珊坐在了桌子旁,决定亲自写一封急电给大本营。
“战况惨烈超出预计,尤以弹药损耗为甚。双方炮火都十分集中,加之对方利用地形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为了消灭关东军一个中队,平均要集中三十门榴弹炮,发射约上万发炮弹。”
按照关内军事部门的粗略统计,关内中国军队平均毙伤一名日军,大约耗费炮弹16发,子弹2100多发,手榴弹26枚以上,换算成弹药吨位大概为0。3吨左右。而苏德战场上,苏俄红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大约耗费0。7吨弹药。邓宝珊的电报,说明北方军在攻坚条件下,毙伤一名日军,大约要耗费超过1。5吨弹药。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
很简单,关内中国军队为了抗击日军侵略,付出了超过三百万的部队伤亡,远远超过自身所毙伤的日军数量,伤亡比超过四比一。
而在苏德战场,初期的猝不及防致使苏俄红军伤亡惨重,与德军的伤亡比高达五比一。进入第三个年头后,苏俄红军的兵力兵器迅速增强,耗费弹药大量增加,伤亡比逐渐向二比一接近。
在太平洋的瓜岛血战中,美军平均毙伤一名日军,所耗费的弹药吨位为3吨左右。美军总共伤亡近一万二千人,而日军伤亡总数超过五万人,其伤亡比高达一比四。
由此可见,弹药消耗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双方伤亡情况,进而决定高层的战役决心和战略部署。当然,这种伤亡情况与各方采用的战略战术有很大关系,人海战术的伤亡,肯定是要大于火海战术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战役战术指挥官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弹药辎重数量,同样影响着他们对战术的选择和应用,有时候甚至是无奈的被迫选择。
明明占着极为有利的地势,也只能打上五枪就必须发动冲锋,或者干脆扛起大刀往鬼子头上砍去,都是这种无奈选择的结果。
美国人的战术,就有些奢侈了。
几乎是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能力,让前线的美军官兵差不多忘掉了节省弹药这种概念,除非是处在包围圈中,又恰好雨雪天气致使空军无法出动。
混杂着德军战术标准和美军战役要求的北方军,就精打细算多了,平均毙伤一名日军,耗费1。5吨弹药显然是相当划算的事情,同样也造成了一比四的伤亡比。
德军以MG34通用机枪为核心的战术,更强调防御的坚韧性。而美军以M1半自动步枪为核心的战术,更擅长进攻的流畅性。从伤亡角度讲,在有效造成敌军相同损失的情况下,前者自身伤亡还是小于后者的。
但是从战役角度讲,德军的战役后勤补给从来就没有达到过计划要求,而美军的战役后勤补给从来就没有出现供不应求。自然而然,前者的战斗伤亡,还是要大于后者的。
因此,北方军在金州战场上,只耗费了美军弹药消耗的一半标准,就达到了差不多的战役效果,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邓宝珊继续写道,“B…24携带的重型炸弹,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性打击,但是因为多为中高空水平轰炸的缘故,往往需要240毫米榴弹炮进行补炮,或者由爆破小组突进使用炸药包,才能彻底摧毁永备性工事。建议调用海军的Ju…87C攻击机,携带重型炸弹进行俯冲精准攻击,进一步加强火力打击力度。”
北方军手中能够携带千磅炸弹或500千克炸弹的飞机不多,除了编列空军重型轰炸机的B…24之外,也就是隶属海军的Ju…87C攻击机有这个能力了。
俯冲轰炸是在水平轰炸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精确轰炸方式,攻击机从空中接近垂直冲向目标,然后投掷炸弹,在惯性的作用下近乎直线下落,命中率大大提高。
只是因为原本的Ju…87C攻击机中队并不多,所以一直没有投入到地面轰炸,而是用于戒备海上敌舰来袭。
B…24重型轰炸机的长项是地毯式轰炸,而不是极为精准的定点轰炸,所以在面对密布山间地头的坚固堡垒时,即使是用上了重型炸弹依然效果欠佳。
“三天战事下来,我军团突进速度缓慢,最差的一天,只在主要地段推进二百八十米,远远低于战前评估。除了敌人的顽强之外,105毫米榴弹炮对坚固堡垒措手无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持续地进攻势头,基本上是靠重型炸弹、240毫米榴弹,以及爆破小组突击才能完成。”写道这里,邓宝珊苦笑了一下。
事实上,美军在瓜岛血战时,就碰到了这些问题。
北方军在接连受挫后,紧急向参加过瓜岛战役的美海军陆战队求教,这才临时组建了步兵营甚至步兵连的爆破小组力量,就连炸药包都是在工兵部队中全力搜罗来的。
但是美国军官提供的另一个兵种,北方军却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新编组,那就是背着两个罐子的喷火兵。
这玩意太危险了,虽然对敌绝对强悍,但是对自己也简直就是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只要喷火兵在战场出现过两三回,绝对敢肯定后面的敌军第一时间想尽办法要摧毁任何出现在眼前的喷火兵,尤其是那两个罐子实在太明显了。
没有人愿意担当喷火兵,只要进入战场,生存几率是很低的。
理论上圆滑的钢瓶可以挡住一般步枪子弹的射击,但估计没有人转过身去尝试的。另外,在一击不中的情况下,笨拙的喷火兵几乎无路可退,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同样是理论上而言,喷火兵只有一击的机会。
爆破小组就不然了,有效性上丝毫不逊色,灵活性上就远远超过喷火兵了。
虽然伤亡依然无比惨重,但是只要后方的火力支援到位,尽可能封锁掉敌人火力点,哪怕只是一下子,爆破小组就有机会将恐怖的炸药包送到敌人工事面前,然后插上雷管引爆它。
北方军为了遴选爆破小组的突击手,唯一的两条就是不怕死,办法多。
扛着炸药包不要命冲上去的突击手们,面对突发的战情非常多,有时候甚至完全没有预料到,在这个时候就考验突击手的智慧了。在千钧一发的一两秒内,突击手要作出是扔手雷进地堡,还是用铁锹扬土遮蔽敌人视线,或者点燃炸药包,亦或者干脆自己冲上去堵抢眼等等关键性决策。
“我军团需要更多的炮弹、坦克,以及炸药包。截止目前,每天有数十车皮炮弹运至,勉强保证了前线需求。但是坦克奇缺,投入一线担任步兵掩护的六个坦克营超过四百辆坦克,已消耗一半以上。炸药包更是不足,要不是今夜紧急运来一批,明天的攻势都要暂缓。”
“如能得到以上充足的供应,预计半月之内,我军团可以突破金州防线,推进至旅顺要塞前沿。”想了片刻之后,邓宝珊慎重写下了这一军令状。
坦克顶在前面,这是北方军减少伤亡的一个重要法宝。无论是萤火虫坦克的十七磅坦克炮,还是M4中型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都难以对日军主要堡垒造成摧毁打击,但是却掩护了步兵分队的突击,尤其是爆破小组的攻击。
也正是如此,冲在最前面的北方军坦克基本上都被层出不穷的日军火力点给摧毁了,或者是疯狂的日军敢死队员带着炸药包冲上来炸毁了。
耗损之大,就连北方军军团高层也是瞠目结舌。
但是只要能够有效减轻步兵伤亡,损毁掉上百辆坦克也是值得的。坦克被击毁后,坦克手们大多成功逃回来不说,就是那些坦克残骸也恰巧成为步兵分队下一轮进攻的掩护点。
至于拿下旅顺要塞,大本营给的时间,是三个月,而不是几天,毕竟那里是号称远东第一要塞,实在太难啃了。
大本营的反应非常迅速,次日下午,紧急抢修通车的营口铁路线上,一列满载一百多辆萤火虫坦克的军列就已经到达。
第二零三章 意外
葫芦岛大本营当然不可能半天生产出如此多的坦克,这批物资原本是压制通化的南部军团的战损补给。
因为所有军列都被紧急用在了葫芦岛大本营以及营口方向,一时半会没来得及将这批萤火虫坦克送到抚顺东面的南部军团驻地。邓宝珊的中部军团一告急,大本营干脆就将这批物资扣了下来,送到了营口。
可惜即使如此,邓宝珊军团的坦克装备缺口,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反而又多出了高桂滋军团的坦克装备缺口,这还没有算其他四个野战军团满编情况下的坦克需求。
参谋本部倒是不以为意,只要不发生两线甚至三线作战,大本营军械库可以提供的军火产能,暂时足够北方军的战役消耗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从来都不喜欢将希望寄托于别人的陈安,对于参谋本部的这种打算非常不满。虽然参谋本部的估计也不是没有道理。
东北的战事,北方军已经占据优势。南边的驻印军,此刻正在修整,等到美国新的补给到达后,发起对缅甸南方的进攻。西边的北方军两个军团,现在反而无所事事,毕竟苏俄红军还在和德军拼命,哪有空理会远东。
北方军大本营为了保证总体战力水平,甚至秘密将驻守阿拉木图和北疆的两个野战军团下属部队,整营整师的对调至东北参战的军团麾下。
科瓦尔再次北上吉林。这回带去的专家,不仅有北方集团下属的,还有国内其他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从美国高薪聘请来的技术专家。
丰满水电站建设虽然是日本人顾问一切的伪满洲国启动的,但是并不是日本专家设计,而是中国人自己的专家设计的,只不过后续的实施在日本人的手上完全变了味,残酷剥削劳工不说,偷工减料的事情也没少做,最后才造成如此多的安全隐患。
此次科瓦尔再上丰满水电站,直接就把原来的设计师孙继超请去了。
两天详细考察后,中外专家在激烈争辩的情况达成初步意见,只要完成进一步的加固整修,扩大丰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还是可行的。
当初孙继超设计的时候,实际上要求安装了十个压力钢管,其中有八个已经安装上了八台大容量发电机组,另外两个则是预留的。因此,扩充两台大机组毫无问题。原来安装的八台大机组都是6。5万千瓦装机容量,新扩充的两台大机组完全可以换装成7。25万千瓦装机容量。
同时,为了保证大坝安全,有必要在岸边开挖一条泄洪放空洞,而这条泄洪洞也可以进一步改造增加两台7。2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大机组。
如此一来,就可以增加丰满水电站29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当然,除了预留压力钢管可以很快改造外,泄洪洞的建设就耗时耗力了。
科瓦尔很快就根据专家们的意见,拟订了一份加固扩容方案,向大本营发去了电报。只是非常奇怪,平时批阅这些文件都比较利索的大本营迟迟没有回复。直到吉林也开始紧急动员起来,科瓦尔才大惊失色,日本人居然在通化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攻势,奉海铁路已经被截断了。
北方军参谋本部的高官们,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通化以西有个小山村,名叫三棵榆树,多条河流在此汇聚冲刷出一个较为平缓的山谷盆地,是通化往西连接奉海铁路的必经之路。北方军重炮旅抽调参与通化战斗的一个重炮营,就布置在过山村的公路两侧。
关东军在通化堡垒地区的重心,是以玉皇山为核心,东有大顶子山,北有大龙山,西有圆顶子山,南依庙沟山和冬佳河。其防御圈的外围,就是六道江、八道江、大泉眼、英额布一带。
英额布防线的对面,就是三棵榆树一带了。
北方军压制通化关东军的兵力部署,围绕着几条必经之道展开。一个步兵师沿着三棵榆树到新宾堡一线展开,另一个步兵师沿着大泉眼到恒仁一线展开,再一个步兵师沿着伊尔哈里范山龙岗一线进行布防,临江则另有一支部队据险死守挡在八道江以西。
最麻烦的是,通化关东军往南还有一条经过缉安的线路,可以连通鸭绿江两岸,利用黑夜的掩护,始终保持了关东军和朝鲜军的相互联系和物资供应。北方军空军多次轰炸,依然未能彻底截断这条交通线。
三棵榆树山村,大清早的,四五辆全副武装的桶车已经集结待命,准备出发到英额布对峙前线。
大本营直属重炮旅指挥官赵寿山,提前坐在了桶车上,一边眯着眼打量着左近部署的重炮营,一边等待参谋军官检查出发情况。
原本是要去吉林的赵寿山,经过新宾堡时,临时决定到自己手下中唯一一个部署在通化前沿的重炮营看一看。新宾堡驻防的北方军步兵师,突然见到大本营高官前来视察,大吃一惊之余,赶紧增派了一个步兵连,护送赵寿山到三棵榆树阵地。
赵寿山的重炮旅总部还有一个直属连,本来就一直跟着。两个新到的步兵连,一下子都涌进了不大的小山村里,加上原本驻防在这里的一个步兵连,和赵寿山的一个重炮营,超过一千二百多人的庞大队伍,将村子周围挤得满满的。
再往东走就是交火对峙的最前沿了,昨夜听完重炮营汇报的赵寿山决定干脆到前沿观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能再兴师动众,只调动了十几名警卫和联络军官。
零星的开火声,不时在远处响起,山村里的官兵都早已习以为常。
但是久经沙场的赵寿山觉得今天很不对劲,前沿的交火都非常短暂,而不是往常的较长时间,明显不符合关东军的嚣张气焰,彷佛受到克制似的。
抬起头眯着眼,看了一会儿云层低垂黯淡无光的天空,赵寿山自言自语,“看来今天中午之前就要下雨了,不是飞机出动的好天气。”
“长官,可以出发了吗?”参谋军官检查完毕,跑过来请示。
那种不可言喻的危机感依然存在,赵寿山冷静地分析了片刻,“不去了,下车回指挥部。用我们的名义,立即发报给南部军团,问一下战区有无异状。”
参谋军官不明所以,但是依然回答,“是,长官。”
还没等南部军团发来回电,三棵榆树指挥部的作战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走进指挥部的赵寿山,刚好看到重炮营的值班参谋接起电话。“重炮营吗,我们看到一架日本人的运输机坠毁在了你们北方的山谷里。”急促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了出来,是前方的防守阵地观察哨。
值班参谋莫名其妙,“日本人的运输机?”
“哦,不,不是一架,应该是两架,另外一架也着火了,再往下掉。”话筒对面突然一阵惊呼。
“两架?你们防空炮打下来的吗?”值班参谋大惊,终于觉察到不对劲了。
话筒里面嘈杂不断,似乎前哨也在争论,很快有个声音切了进来,“不是我们打的,好像,有可能是他们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