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惊呼一声,多少个夜晚,她都无数次梦到那只邪恶的手,如今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如触电一般,浑身酥麻,不禁一阵颤栗。而后,她便有了一股强烈的**,那种渴求,就如同烈焰焚身一般,但她依然如飞蛾扑火一般。纵身一跳。
随着武清的回到神都,武玲珑的婚事也提上了日常。前来提亲者络绎不绝。都是名望世家,都希望能够与魏王结成亲家。
武玲珑如今出落成了一个大美人儿,不知道有多少贵介公子看上了,但武玲珑每日里很淡定地习武看书,日子过得非常悠闲。
这一日,武清便把武玲珑叫到书房,看着这个少女,武清都一阵恍惚,这是自己的孩子吗?想到自己在西域睡了白伊娜。那个比自己女儿都小的少女,心中不禁大呼自己罪过。
“阿爹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如何把这个大女儿嫁出去吗?”玲珑俏皮地眨了下眼睛。
她拥有着裴柔的温柔,可多了几分俏皮和灵动,朝气蓬勃,自小受武清影响,对礼教似乎也不太看重。
武清站起身,张开怀抱。说道:“女儿长大了,来,让老爹再最后抱抱。”
武玲珑含笑扑入了武清的怀中,闭上眼睛,感受着武清的气息,武清轻轻地搂住。而后亲了下那白净的额头,说道:“自小我很少抱你,为父身感惭愧。”
武玲珑被武清大胆的动作吓了一跳,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父亲亲自己女儿的事情,不过感受到武清的慈爱,她终于放下了戒心。
“阿爹每日为家为国操劳,只恨女儿身不能为阿爹分忧。”
对于子女。武清是有愧疚的,但生长在官宦之家,这是无法避免的,生活优渥,但缺少了许多亲情。好在子女的教育他都规划好了,加上各自母亲的教导,至少还没有发觉有什么异常现象。
武清抚摸了下玲珑柔顺的乌发,而后拉着手,问道:“玲珑可有心仪之人?”
武玲珑忽然露出一抹羞涩,看到这个样子,武清顿时明白了,于是便笑道:“是谁家儿郎?说来听听,让阿爹给你参谋参谋。”
武玲珑羞涩地点了点头,说道:“是司宾卿豆卢钦望的长孙豆卢信。”
武清在武玲珑的琼鼻上捏了下,说道:“喜欢便是喜欢,害羞什么?我问你,你二人可是两情相悦,还是你单恋着人家?”
武玲珑扭捏道:“阿爹,你就这样看不好你家闺女?”
武清哈哈大笑,狠狠地拍了下武玲珑的肩膀,“好,好,改日你让豆卢信下聘礼便是了。”
武玲珑被拍地眼泪直汪汪,点着头,武清大叹,说道:“你也别难过,你长大了,阿爹高兴啊。”
呜呜呜!
武玲珑终于忍不住,扑在武清的怀中哭泣了起来。
翌日,豆卢钦望祖孙三代三人,在媒婆的带领下踏进了魏王府。
豆卢钦望家族在京兆一带算是名门了,家族子弟的名声都颇为不错。这也是武清看重的一点。
豆卢祖孙三人在客堂中拜见了公主和武清,还有裴柔,便分宾主坐下。
今日是豆卢家来魏王府提亲的,尽管武玲珑没有封号,但很显然,武玲珑是魏王武清的长女,其地位不凡,豆卢家祖孙三人亲自上门提亲。
双方由媒婆介绍后,便开始一番商讨谈论。
而这首先是要让太平公主和裴柔先对豆卢信进行评价,问话,看看是否有口吃、狐臭、身体是否残疾等等,总之提亲之时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武清看到豆卢信后,便笑道:“豆卢公子,可在何处为官?”
豆卢信一听是魏王问话,赶紧起身,躬身道:“小人在家中每日攻读诗书,不敢懈怠。”
武清皱了下眉头,站起身,而后走到豆卢信跟前问道:“你喜欢我家玲珑哪一点?”
这一下子让在场之人瞬间一愣,哪有未来岳父问女婿如此问题的,这有悖于伦理道德,而且竟然如此直白。
里间的武玲珑噘着嘴,也是呆了呆,但觉得父亲这话是实话,她也想听听。
豆卢信不卑不亢地说道:“小人喜欢大小姐的善良和勇气。”
豆卢钦望赶紧说道:“信儿,魏王面前,不可胡言。”
武清摆摆手,说道:“能说说具体的吗?”
豆卢信躬身道:“前年重阳去洛水边游玩。一个孩童落水,无人去救,正是大小姐跳入水中救了那孩童。小人就是喜欢她的善良和勇气。”
武清点点头,或许这就是豆卢信所缺少的性格,才对他产生了吸引力。这实属性格互补的类型。
豆卢钦望担忧地看着武清,想说点啥,可没敢说出口。
武清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孩子们都两情相悦的,我这做父亲的没什么意见。柔儿,你呢?有什么要求就说说吧。”
裴柔是生母,本来也没资格到这里,但这里是武清的王府,便有了资格。她已经满意了,这几年她一直对武玲珑的婚事有些操心,如今倒放下了心。便说道:“奴家也无甚多要求,只希望你能厚待玲珑,她有时候爱使些小性儿。发些脾气,你要多担待些,我便知足了。”
豆卢信躬身一礼,说道:“请夫人放心,豆卢信,此生只会对玲珑好,只听玲珑的话。”
如此之话。让豆卢钦望父子俩脸上火辣辣的,心中不禁暗骂这个不肖子孙。但不管怎样,能够交好魏王是很不错的。
不过办喜事没有肉食,没有鸡鸭鱼肉,这该如何办啊。
其实武清也在想,没有肉食。这样的喜事还是喜事吗?让人看着都寒碜。
太初宫,丽春台。
梅花内卫都尉在给女皇汇报着什么,女皇不时地皱着眉头,显然颇为忧愁。有什么事情让她犹豫不决。
高月退了出去,留下了女皇和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仔细地整理着奏疏,但她也能从眼角的余光中。便能看到女皇脸上的愁容。
女皇站起身,缓缓踱步,直到来回踱步十余次后,她停了下来,而后缓缓说道:“婉儿,拟旨,第一条,严禁百官和民间私蓄丝绸锦缎;第二条,天下灾害不断,天下之民可捕鱼狩猎;第三条,凡自荐官皆要通过天官审核才能试官。即可颁行天下。”
上官婉儿内心也是叹了口气,女皇虽有妥协,但还是太固执了,米价涨高,应该开含嘉仓来平抑粮价。不过这么多年来对西北用兵,粮草耗费极为严重,加上灾害不断,恐怕含嘉仓中的粮草也不是很多了吧。何况吐蕃一直虎视眈眈,东突厥一直袭扰不断,谁知道战争什么时候能停止。
不过,身为女皇的内相,上官婉儿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她不会傻乎乎去问,她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职责。
此时宫人来报,说道:“圣人,薛师来了。”
女皇厌烦地一挥手,说道:“就说朕身体不适,让他回去吧。”
“是!”宫女躬身退去。
要不是薛怀义献得什么烂策略,怎么会闹得民怨沸腾,饿殍遍野呢,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女皇此刻才真正意识到,在她的身边,除了阿谀奉承之辈外,还真没有几个能说上话的,能够给她治国谏言的。她有些怀念狄仁杰、魏元忠等人了,至少这些人不会谄媚逢迎,更不会鱼肉百姓。
可是,这些都念着前朝,念着李唐。
懦弱的皇嗣,献媚的武承嗣和武三思!
女皇忽然发觉,这个世界,她只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相信,这个人就是武清。武氏唯一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有勇有谋,能够不时地给她建议,能够告诉她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天下。
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非常不好的现象,她不喜欢这样,不喜欢有人比自己睿智,比自己更具有智慧。
其实,早在多年之前,她就不喜欢拥有智慧的人。没错,没一个皇帝会喜欢非常拥有智慧的人。要不是他姓武,恐怕也早已凶多吉少了。
女皇的诏令很快就下达到了天下各州,百姓相互欢呼奔走相告,神都也沸腾了。南北两市的肉铺开张不到一个时辰,便被疯抢一空。有的人没有抢到肉,冲进了店铺里,直接扔下一袋银子,便抱着活猪活鸭活鸡就走,如同强盗一般。
总之,不到半日,神都的肉类被疯狂的百姓们搜刮地干干净净,就是从洛水中打捞出的鱼儿,不论大小,打一网便被疯抢一网。
神都疯了,天下疯了,百官疯了,百姓疯了。肉食,在被禁食了一年之后,终于能够吃到了。
因为疯抢,在诏令公布的第一日仅仅在神都便发生了三百六十三起踩踏流血事件。甚至有人为了一块肉,都要撕扯半天,为了一只活鸡,被撕扯成了几块。
据事后有记者统计,这一日卖出的肉量是过去五年的总和,按照神都一百五十万人口算,每人一年二十斤肉,那么这一日的肉量至少是一亿斤以上。这一日被活活撕扯而死的鸡鸭猪都达到了一个历史罕见的数字,鸡为八百五十一只,鸭为七百九十三只,猪为四百二十头。
总之,这一天,大周百姓为了“肉”,创造了几个历史记录。
当清新日报摆在女皇龙案上后,女皇是目瞪口呆。她忽然发觉,自己果然被自己亲信的人愚弄了。这件事,对女皇的影响是很大的,没人去强求女皇做什么,也没有强求她思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女皇在思考。


 第三百三十六章 灭灭酷吏的威风

抢肉事件之后,魏王跟豆卢家结成亲家一事也成为了神都热议的话题,女皇也赏赐了不少东西。
总之,在抢肉事件之后,武玲珑的婚事也就提上了日程,至于整个过程自有太平等人搞定,武清则把目光盯向了酷吏。既然女皇不愿意做,那就让她看看她养的狗狗们是怎样的不堪。
在大周革命之前,为了确保酷吏们的安全,金吾卫常保护一些重要酷吏,自丘神绩被斩首后,便没有了此例。但如来俊臣这个如今最大的酷吏则有手下仆人保护,如侯思止等小卒则没有了。根据颜如玉传来的情报,侯思止积蓄了大量的锦缎,每日都要往城外的田庄转运一车。
于是武清把此消息透露给了右肃政台侍御史胡元礼,此人虽无甚建树,但还算是一个没有污点的官吏。当然这样让胡元礼风闻奏事也是不行的。还需要发生一些事情,于是武清亲自谋划一番。
这一日,一辆青色马车缓缓从敦化坊中驶出,便朝着长夏门驶去。随即便有几辆装着柴禾的牛车尾随其后。与此同时,几辆装有石灰和石炭的牛车从长夏门排队进城。
赶车的都是庄稼汉子汉子,而在城门口则有兵卒象征性地检查,看有无携带兵器等等。因为是上午,所以进城赶集的人比较多,出城办事的人也非常多。如今肉价高昂,所以前来神都贩卖鸡鸭的商贩也是很多的。
青色马车到了长夏门后,便被堵住了,车马排成了二十来丈的长蛇一般的队伍。马车内坐着一个小妇人,打扮地花枝招展的,颇有几分妖艳,她探出头颅,问道:“吴管家,你问问什么时候出城,平日里可没这么堵啊。”
吴管家依言下车去询问守门兵卒,小妇人则有些烦躁。如今正是三伏天,马车内十分炎热,特别是身周被一匹匹锦缎包裹着,要不是最近朝廷下了私蓄锦缎的禁令,她也不会如此麻烦地往城外庄园里转移。
此时此刻,武清坐在茶楼之上,望着那辆青色马车。露出了笑容,经过三日观察。每到这个时间,侯思止的小妾马红儿就会出城,如果所料不差的话,那马车中全部是锦缎,看着那几辆柴车已经把青色马车无形间包围。而且城外的石灰车和石炭车也都缓缓地开了进来,并缓缓朝着青色马车靠近。
突然,一辆装着石灰的牛车发狂,冲向了青色马车,顿时引起一阵大乱。牛车撞向了青色马车,嘭地一声,石灰车倾倒,那头牛也倒地不起,口吐白沫。石灰洒向青色马车,扬起白烟,青色马车被撞。马匹受惊,发力狂奔,却被牛车挡住,顿时倾翻在原地,掉出几匹锦缎。
石灰迷人眼,周围的百姓纷纷躲避。马红儿在马车中被锦缎淹没,吴管家赶紧惊呼救人,百姓这才把马红儿从马车中拉了出来,但显然只剩下半条命了。
守门队正看到此景,早就向洛阳县令报案,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县尉唐绍赶紧带着衙役奔跑前来。看到一马车的锦缎后,不禁大皱眉头,遂上报县令,并命人请郎中给那妇人医治,但没有救活。
唐绍高声问道:“有人认识此妇人是谁吗?”
一个女人说道:“她是侍御史侯思止的二夫人!”
唐绍大感头疼,如今神都之人谁不识侯思止啊,这人可是得罪不得,这可如何办呢?县令明显要躲避这样的案子,如今敢私蓄锦缎的,不是那帮人谁敢啊。
不过,很快,唐绍就露出了笑容,因为右肃政台侍御史胡元礼带着人风风火火地来了。胡元礼是个中年人,满脸胡须,显得有些苍老,因为为官还算耿直,又不会钻营,使得官职一直升不上去。不过如今胡元礼看到了散落一地的锦缎,却是义愤填膺,也不管死去的妇人,命书吏记录锦缎数量,杂役保护好现场。他便骑马进宫面圣。
武清看着飞奔而去的胡元礼,在颜如玉的腰间掐了下,说道:“走吧,这里不用我们看着了。”
颜如玉狐媚的眼睛顿时染上一抹雾气,最近几日每天和武清在一起谋划这件事情,让她欢喜无比,可心中总觉得空落落的,不知原因。但她依旧挽住了武清手臂,像一个妻子一般。
如今武清不得不蓄了胡须,一者胡须是这个时代的时尚,二者也更显得成熟稳重些。也正应了那句“嘴上有毛,办事牢靠”。
再说胡元礼进了宫中,上奏侯思止私蓄锦缎,人赃并获,请女皇下旨缉拿侯思止,并查抄其家。
女皇一愣,私蓄锦缎的禁令才发出去不足一月,便有人不听话,而且还是自己的狗腿子,这让女皇有点转变不过来,她曾赐予侯思止府宅,侯思止都义正言辞地拒绝,如今私蓄锦缎,这到底是何故?
“胡元礼,你所奏可是事实?”女皇问道。
胡元礼已经抓住的把柄,自然不肯放松,更何况这样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不抓住就是傻子了。于是躬身道:“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女皇这才说道:“你去把侯思止抓来,朕亲自问问,你去他府中好好查看一番。”
胡元礼心中大喜,“微臣领命!”而后徐徐退去。
不过半个时辰,侯思止被胡元礼从例竟门的制狱中拉了出来,并命人去搜查侯思止府宅。
侯思止来到丽春台后,便跪伏在地,不敢说话。
女皇看着侯思止,厉声问道:“大胆侯思止,竟然私蓄锦缎,你可知罪吗?”
侯思止的脸色瞬间惨白,大呼道:“圣上饶命啊,圣上饶命啊。”
女皇大怒,她没想到,这侯思止竟然敢当面承认,这样的人不杀,还能杀谁呢?但转念一想,侯思止也曾有大功,若就此杀了,那么其他人必然寒心。不理会侯思止的求饶,女皇却深思起来。
不过半个时辰。洛阳令董文上奏,侯思止在府中私蓄锦缎五千三百多匹,据管家交待,侯思止在城外庄园内,已经转移了九百多匹。
这一疏直接让女皇放弃了侯思止,于是便命凤阁侍郎并平章事、检校右肃政台御史中丞的李昭德按鞫。
李昭德命人押着侯思止进了朝堂,对朝官说道:“往年来俊臣贼劫王庆诜女。已大辱国。前不久此奴又请索李自挹女,复辱国。如今。更是私蓄锦缎六千余匹,实为国之窃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来人了,给我拖出去,杖杀了!”
侯思止大惊,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天会死,而且是被杖杀。
何为杖杀?就是用木棍击打后背或臀部,直到活活被打死,在这其间。被杖杀者要经受无比的疼痛,骨头断裂,血肉被打烂的痛苦,最终在无限痛苦中流血而亡。
在杖杀的历史中,有的被打为了肉泥,有的被敲碎了骨头,有的脏腑流出。总之是极为可怕的。深知这些刑罚的侯思止已经屎尿皆流。
侯思止被按在了地上,两名壮汉举起了水火棍,重重地敲下,侯思止惨呼一声,如杀猪一般,惊天动地。
李昭德厉声道:“侯思止。想想被你诬陷而死的百官,你就安心上路吧!”
侯思止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在惨呼中大叫道:“来俊臣强娶了王氏之女,私蓄锦缎数万匹,为何只抓我侯思止一人?”
李昭德笑了,开心地笑了,随即。他站起身,朝着宫内走去,身后留下了侯思止的惨呼之声。没多久,侯思止并没有被打成肉泥,但依旧被活活打死,血流了一地,蔚为可怖。
丽春台。
李昭德把侯思止招出来俊臣私蓄锦缎之事说了,女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还是说道:“既如此,就把来俊臣拿来问问吧。”
李昭德领命,即可命人捉拿来俊臣,并搜查来俊臣府宅。很快来俊臣得到了消息,便赶紧到女皇跟前自首。
李昭德在来俊臣府中招出了各类锦缎一万五千多匹,立刻报往女皇。
而女皇在来俊臣自首后,看着来俊臣跪伏在地一声不吭地等待着她的裁决。她心中有了恻隐之心,于是便说道:“朕赦免你,你就去任个同州参军吧。”
来俊臣感激涕零,当李昭德查抄锦缎数量的奏疏上到龙案的时候,来俊臣也缓缓退出了丽春台。他看着等候在丽春台外的李昭德,诡异地嘿嘿一笑,李昭德一凛,来俊臣放声大笑,而后便出了皇宫。
翌日百官上朝,殿中监宣读了贬来俊臣为同州参军。
顿时百官心中大喜,但都不敢溢于言表。不过昨日李昭德杖杀侯思止之事,还是大涨朝臣之心。李昭德随即升为内史,胡元礼为右肃政台御史中丞。
其实武清很想派人暗杀了来俊臣,但随即一想,要是暗杀了来俊臣,那么其他酷吏必定自保,女皇也会起戒心,会认为朝中仍然有谋反之臣,那么任用酷吏在所难免,思虑权衡后,最后还是决定,等到某日,再一网打尽。
时间一晃便到了九月,武承嗣领五千人表请女皇加尊号金轮神圣皇帝。女皇接受,大飨万象神宫,大赦天下。并作金轮等七宝陈于殿堂。
女皇即位之初,就说是弥勒佛转世之身,与佛有大渊源。在佛教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天空中出现轮宝,预示他将来力量无穷。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感得金轮宝者,为金轮王,乃四轮之首,领东西南北四大洲。而且,金轮还被喻为太阳。
女皇能够接受此封号,其意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她要威服四方,要天下成为她的土地。
武清则很少进宫,一者为亲王,没有担任朝中要职,统兵大都督也只是虚衔而已。
随着武玲珑婚期的临近,魏王府也变得忙碌起来,当然每日里武清陪陪武玲珑,希望弥补下这些年的遗憾,顺便跟这个大女儿探讨一下人生哲学,教会她一些人生原则。至于她能听进去多少,武清也不会管太多。
跟武玲珑下了几盘象棋,最终还是认输了,象棋太久不下,也就生疏了,何况他心思也没放在这上面。看到父亲心不在焉的样子。武玲珑心思灵巧如何看不出来,便问道:“阿爹有心事,何不给女儿说说,让女儿为阿爹分忧。”
武清拍了小武玲珑的肩膀,笑道:“我在想,你这么小,又这么任性。这么早嫁人会不快乐的。”
武玲珑这才明白,原来是父亲担忧自己。心中暖暖的,便说道:“阿爹不用担心,就那小子,他胆敢对我不好?本小姐可不是吃素的。”
看着武玲珑这个样子,武清心中只有苦笑了,但愿豆卢信能够好好对待,如果不行,他宁愿养着这个女儿。也不忍让她受苦受难。随即,武清站起身。说道:“晚上好好陪陪你娘。”
“知道了。”
武清想起了一件事情,便从怀中掏出一个碧玉镯来,说道:“在西域的时候,买了不少,选来选去,觉得这个你会喜欢。”说着话儿便把碧玉镯戴在了武玲珑的皓腕之上。
武玲珑面色一红,但还是说道:“谢谢爹爹。”
其实这个时代。送镯子还是代表了一定的含义,但很少有父亲送女儿镯子的。
数日之后,武玲珑出嫁,武清第一次把女儿送出了府,他感到一种离愁别绪,仿佛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取走了一般。一个人在书房中呆了半日。
武玲珑的婚事并没有太大的排场,但武清要求要办得温馨而精致,而且武清的嫁妆也不少,店铺酒楼就陪嫁了六家,总之,比豆卢家的聘礼要多了百倍。
武清之所以陪嫁这么多,一者这些店铺只会在武玲珑的名下。二者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至少生活上无忧无虑。
因为有了闲暇,武清也开始把《三国演义》的剩下的一半写完,并和裴柔等诸女创作乐曲《历史的天空》。旋律是由武清根据记忆哼唱出来,并由裴柔和夏侯梦婷编曲,武清作词,再由姜出尘等女唱了出来。
有人说魏王开始堕落了,有人说这是寄情于声色,也有人说这是魏王在感受人生。
但每日里琴箫不绝于耳,各种音乐在魏王府中上演,太平等女都是才华之辈,舞姿曼妙,歌喉圆润,总让人沉浸其中。
百官自然乐得看到魏王如此,武承嗣和武三思斗得越来越厉害,武清寄情于声色,更令他们安心不已。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武清开始着手完善理学的治国理论,他不会有“乌托邦”之类的理论,更不会有“共产社会”的理想等等,因为人类是有**的,有了**便有了私欲,理想之国是无法建立的。所以理学理论是治国思想,在于寻求一种让国家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并不会有文明毁灭、全面战争的痛苦的道路。以国家强盛,人民富有为最高奋斗理想目标。并能够致力于消除贫富、消除阶级的两极分化研究。
这就是武清要完成的重要著作,他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理论能够实现,能够带领帝国走向繁荣,能够引领民族走向昌盛。当然取消帝制在如今是不现实的,而且帝国需要一个精神领袖,需要一个能够带领百姓,带领人民走向辉煌的领路人。
魏王府中,总有卢照邻、王勃、杨炯、刘知几等人的身影,这些人除了刘知几外,其余人都没有官职。所以也没有引起百官的注意,更何况这些人也是理学一派,在一起还不是探讨学术,就跟和尚一样,在一起探讨佛法。
当然在闲暇之余,以这个时代的文人脾性,是需要吟诗作赋一番,更何况是几大才子聚在一起呢?而且王勃的赋更有味道了,让人读来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
但武清钻研于音律,就比如说武清和裴柔合编的古典交响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让人缠绵悱恻,哀婉流殇。当然还有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万马奔腾》等等,总之,武清是剽窃了个遍。但是让自己快乐了不是,让大周的才子们如痴如醉了不是?
每当武清夜深人静之时,抱起二胡,拉上一曲《二泉映月》,总能让他泪流满面。这个时候,世界宇文素娥总能出现在他的面前,而后把武清搂在怀中。
因为武清的无耻剽窃,使得大唐的音乐,一改奢靡之风,顿时变得有棱角起来,比如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所作《雁落平沙》等等。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小说文人们也尝试着写三国人物传,比如《赵云传》、《五虎将》,而张切戳瞬俊鄂蹑看芬皇奔浞缑艺龃筇啤⑿侣蓿罄幢蝗毡狙д叽搅诵〉荷稀5批|因为多写**之事,三年前被免官,好在有武清在清心书院成立了文学研究所,便被收留,专职研究小说,并不定期写上这么几篇,发于报纸之上。
大周虽然有酷吏,有灾祸,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文学和音乐的发展似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守孝

自酷吏侯思止被杖杀,来俊臣被贬为同州参军后,酷吏的嚣张气焰为之一滞。朝廷似乎恢复了生气,但因为提拔了许多文学之士和低素质之人,百官开始享乐,女皇也开始享乐。
神都一片歌舞升平之景象,而且开始营造宫殿、寺庙等等。
武玲珑嫁入豆卢家后,豆卢钦望升为内史,豆卢信也在夏官做了司城主事。如果按照武清的话,让其从军中小兵干起,但女皇显然要给武清一个面子。
这一日清风真人来到梧桐院,看到武清正在练习枪术,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便走了进去。
武清感觉到有人进来,回头一看,竟然是师父,于是便收枪而立,随即把长枪放回兵器架,而后躬身拜道:“徒儿见过师父,不知府中奴仆可伺候得好?”
清风真人微微一笑,也不回答武清所言,看向武清说道:“我有东西交给你。”
武清赶紧道:“请师傅到书房说话。”
师徒二人便走进了书房,在方桌旁坐下。清风真人看着满屋子摆放地整齐的书籍,不禁叹道:“岁月不饶人啊,不想二十多年过去了,徒儿也长大了。”
武清心中也是一阵感叹,他记得儿时为生存奋斗的时光,彷如昨日一般,真的是太快了。
不过武清却能感受到清风真人话中有话,便说道:“师父今日来恐怕不是来闲聊的吧。只要师父所命,徒儿尽力完成。”
清风真人摇了摇头,说道:“为师大限将至,特来把师门传承交给你。”
随即便取出一把钥匙,递给武清,说道:“敦煌有一座通天观,便是咱们这一门的藏经之地,你去之后,报上你的名字,自会有人领你进入。为师也没多要求。咱们这一门断绝也好,延续也罢,但里面的珍藏却要好好保存。你可明白?《百鸟朝凤枪》第九式就在藏经之地的石碑上,你如今三十岁,还是有希望突破的。只可惜为师看不到了。”
武清心中闪过一道悲伤之意,接过钥匙,缓缓说道:“师父好好在府中休养。徒儿还不曾在您身前敬孝呢。”
清风真人笑道:“我一生游历四方,逍遥自在。于国无功,于民无利,对你们的教导也有限,可你们能够如此成长,让为师心中欣慰,我也知足了。”
武清鼻子一酸,要不是清风真人教习武艺,他或许有今天的富贵,但绝无今日强壮体魄。更没有今日之胆量。所以对于清风道人,在心中是非常感激的。他起身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说道:“师父的恩情此生难报,如今徒儿家中富贵,请师父万不可说些丧气话,让徒儿心中悲伤。”
清风道人依旧微笑着说道:“为师也活得够久的了。大限来了,也看得开了,你不必伤怀,你应该替为师高兴才对。”说着话儿,不禁看向武清,顿时一愣。便说道:“徒儿,你的魂魄和肉身竟然没有融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武清心中巨震,难道将死之人都能看到这一点吗?武清疑惑地问道:“师父,什么魂魄和肉身?”
清风道人有些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武清魂魄和肉身分离,明显是将死之人的征兆。便说道:“你魂魄和肉身并没有融合,这种状态只有将死之人才会出现,按理说,你已经死去了,可为何还活着呢?”
武清更是大惊,难道神鬼之说是真的吗?他一直以来对这样的事情讳莫如深,有些东西尽量不去碰触,比如灵魂穿越之说,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被清风道人看出,他也只是惊讶,可说自己已经是一个死人,他便不能淡定了,更何况他已经不能离开这个家了,这么一大家子,自己死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不敢肯定,但自己那些家财会成为祸乱的根源。
到了今时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