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更好地训练士卒,武清也住进了军中,每当夜晚降临时,亲卫便会把源初静子接到帐中。
武信也被李奉孝邀请到了教坊使,如此一来,他更加不知道,每当夜晚降临,源初静子都去了哪里。


 第三百二十八章 征西域(一)

这段时间,右卫将军李安静因为不尊武周之制而被诛杀,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也被牵连诛杀,司礼卿兼判纳言事欧阳通等四十余人被诛杀。此案延续了武长倩和张虔勖之案,全部由来俊臣等人按鞫,为大周最大的案子。
不久,鸾台侍郎并同章事傅游艺因为梦到夜游湛露殿,告知亲属,结果被告发,遂被来俊臣下狱,当夜自杀身亡。
如此一来,百官又感到了如芒在刺。
于此同时,狄仁杰拜为地官侍郎兼判尚书事,魏元忠再复启用任右肃政台侍御史,不久为御史中丞。女皇希望他能够牵制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左肃政台的权力,但显然她低估了来俊臣,也高估了魏元忠的能力。
武清请奏任命恒安王武攸止为千骑中郎将,女皇允许后,他便抽调了八千左羽林卫,以及南衙诸军共十万士卒,开赴凉州与武威军汇合,准备来年开春之后,攻打安西四镇的吐蕃。
于是,在天授二年腊月,武清率军前往凉州。女皇也给予了武清最大的权限,军中但有违令者,可先斩后奏。身为亲王,权力也算是大到了顶点。
在前往凉州的道路,武清的中军大帐内有一个身材略小的亲兵,每每夜晚便进入军帐,天亮才出去。细心的人发觉,这个小兵前凸后翘,非常不一般,除了亲兵外,谁人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女人,当然樊梨花除外。
大军冒着风雪,艰难前行,等到凉州时,也已经快到了年关。
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带领诸将迎候武清,武清勉励一番,便在凉州城外安营扎寨,武清则是进入城中歇息,但武清拒绝了饮宴,领军期间严令饮酒。
因为近日刮风下雪。所以天气有些寒冷,大街上不见行人,偶尔几声犬吠,说明那里是一户人家。北方因为寒冷,大多都是用黄土夯实的土坯房,所以走进房间后,屋内燃烧着炭火。顿时便觉得温暖了许多。
要是有火炕就好了,可以搂着源初静子美美地睡上一觉。源初静子穿着厚厚的棉衣,长长地睫毛不停地眨动,小脸儿因为寒冷有些发红。
武清笑道:“让你不要来,你却要来,如今知道寒冷了吧。”
源初静子成为武清女人之后,夜夜欢好,几乎离不开武清了,所以便跟着来到了军中,每日里穿着皮甲。扮作武清的亲兵,晚上则做着大胆而奔放的动作。
武清发觉,这倭女脸面上看似无比害羞,当一旦上了床,却能爆发出唐朝女人无法企及的激情,就如这源初静子,她会全身心地投入。就像把自己奉献了一般。令武清大为刺激,欢好如此之久,他依旧乐此不彼,“女神”的身体实在是奇妙无穷啊。
看着有些瑟瑟发抖的源初静子,武清再看了看床榻,说道:“我们做做运动吧。一会儿就热乎了。”
源初静子看着这个俘虏了自己的男人,便站起身,说道:“殿下好兴致,平日里都是殿下伺候奴家,今夜,就让奴伺候殿下吧。”
武清心中一动,便知道这倭女一定有绝招没施展。随即便答应了下来。
果不其然,源初静子玩出的花样,竟然比之皇宫中一百零八式都奇妙,武清也不禁大叹,在男女之事方面,这倭人还真有独特的天赋。也让武清终于见识了什么叫“玩”!
武威军有万人,如此整个大军便有十一万人驻扎在凉州。武清便派出密探穿过西州向安西打探情报而去。
第二日开始,十一万大军将开始在严寒中训练,每日一顿肉,并配有石炭取暖,所以士兵们虽辛苦但也没有以前的艰难和饥饿。武清把十一万军分出了五个万人大军,王孝杰率领武威军,郭知运率领一万,薛讷率领一万,高舍鸡率领一万,樊梨花率领一万,李多祚率领一万押运粮草及器械。武清自领六万大军为中军,其余各军为前锋侧翼,并命阿史那忠节率五千领族人为异军。
大军每日操练不休,熟悉新的环境,大军粮草也悄悄运往西州,西州刺史唐休璟非常有能力,处理地井井有条,这让武清发现了一个人才。
跟吐蕃大战,自然只能用骑兵,本来武清很想把陌刀兵训练出来,可是只有半年的时间,武清除非是神仙,不然肯定是训练不出来的。所以武清只好以骑兵为主,并用上了大型床弩,还有改良后的羽箭,因为吐蕃士兵的铠甲制作细密,用普通弓箭很难穿透。这也是唐蕃之战中,大唐胜少败多的原因。
武清要不是得知吐蕃的铠甲跟大唐的有些不同的情报,也有可能就不会改良羽箭了。故此他命军器监制作了三十万支特殊羽箭,那就是把箭头做成细长如针尖一般,这样一来,每只箭喂上毒药,只要接触皮肤,那么吐蕃兵至少会失去战斗力。
为了能够拿下安西四镇,武清的准备还不止于此,比如床弩,武清重新改进,改为三连发,并在床弩身下安装了带着木轮的底座,以方便运输。还携带了秘密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西域战争随着春风来到玉门关内,而渐渐拉开了序幕,十一万大军缓缓踏出了玉门关。
往西域有三条道路可走,北、中、南三道。北道由瓜州开始,经伊吾、庭州、伊利,到达碎叶。中道由玉门关开始,经高昌、焉耆、尉犁、龟兹、姑墨、疏勒,直到大宛。南道由阳关开始,沿着沙漠南缘,经鄯善、于阗,直到葱岭。
武清选择了西出玉门,也是为了稳扎稳打,而且也可以防止东突厥的突然偷袭。大唐在高昌故城建立了西州,全部粮草都已运抵西州,所以武清早就想好了打法。
就是步步为营,以强大的后勤力量,耗死对手,这也是前世美帝的一贯作风。如今大周有这个实力,粮草充足!
玉门,原名小方城,后来从于阗的玉石运往中原,经过此处。才有“玉门”之称。不管怎么样,武清看着玉门关外那荒凉的戈壁摊,上面还覆盖着一层薄雪,心中顿时觉得有一种苍凉之感。突然脑中灵光一闪,一首诗便出现在脑海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总之。这首诗最能表明武清的心境,所以便盗用了。此诗意境高远。不是心有感触,是无法写出来的。
魏王的诗,随即便被录事记录下来。
看着将士们都露出了愁容,武清也觉得,这样非常影响士气,于是便说道:“本王教你们唱首歌。”
武清想着前世军训时,那些十分攒气的歌,于是便大声吼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当然武清改了很多词。什么民主、什么法西斯之类的,这个时代是没法懂的,只有换掉,但是曲子不能换。
短短不过十来句,简短而有力,不过片刻,诸将都已经学会。不过半个时辰,整个大军都会唱了,于是武清一声令下,十一万大军,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
那激情昂扬的词,一个个吼出来。山河为之震动,气势扑面而来。黑子吼得震耳欲聋,武清很无奈地捂住了耳朵。
这就是气势,一连吼了几遍后,士兵们的脸上终于出现了坚毅的神色,再也看不到悲观和失落。
武清大叹,革命先辈的歌曲。就是振奋人心,看来往后得多学学。大唐的军歌不是很多,而且都没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歌曲。还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那几首军歌。
吐蕃人显然也已经发现了大周军队,于是于焉耆城外屯兵三万,准备和大周打骑兵战。
武清早就得到了西域探子禀报,所以心中有数。他命大军缓缓而行,斥候放出三十里,以武清中军为核心,四军仿佛四肢一般缓缓行进,每日前行百里,一者让士兵保持体力,二者也可以让吐蕃焦躁,三者后勤也能得到保障。焉耆城外只有三万骑兵,可以想见,吐蕃是想用延缓之术,来调集吐蕃本土骑兵来参战。武清倒是很想速战速决,但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结果就是他赶走了安西四镇的吐蕃兵,结果被吐蕃援兵给灭了。
武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作战计划,让很多将士不明白,但是军令如山,谁敢违背?
十天后,吃了不少沙子的武清大军,终于看到了矮小的焉耆城,武清从单筒望远镜望去,只见焉耆城城墙倒塌了不少,而且吐蕃士卒似乎精神不好,但他们纷纷上马,朝着武清大军杀来。
武清一愣,这吐蕃兵就这水准吗?随即他下达了防御阵型,床弩准备!
这就是望远镜的好处,比之人眼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就这望远镜的造价,足足十万贯!可谓价格十分高昂,因为要磨出水晶镜片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整个大唐,就只此一只。为武清专用。曾在茶楼上用来看大唐美女,后来因为自己美女太多,也就束之高阁。如今出征,便再次拿了出来。
士兵因为一直保持着体力,所以精力很好,很快便架起了简易木板围墙,而后把床弩藏身木板之后,并作了固定。等一声声马蹄声奔涌而来的时候,只见远方扬起了一片黑色的沙尘。这便是吐蕃的骑兵!十分彪悍!
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惧,武清大喝,“团结就是力量!”
于是紧张的士兵开始大声吼了出来,不过片刻,歌声满军营。
远方正在疾驰的吐蕃将领不禁大惊,这是大周军队的咒语吗?打仗时候还要吼一嗓子?
但是,当吐蕃军越过三百步线的时候,鼓声大作,随即一声“放”!士兵们抡起锤子,敲下了床弩的卡簧。
嗖嗖嗖!
无数声弩箭激射出去,粗大的弩箭贯穿了吐蕃兵马的身子,一时间人仰马翻。但是吐蕃士卒的凶悍也在这一刻表现而来出来,他们踩踏过尸体,继续向大周军冲刺而来,速度丝毫未减。
大周士兵终于意识到,吐蕃兵不简单!
但是武清这次带来的是三连发床弩,一锤便是三支箭,总共将近三千具床弩,分三段发射。所以床弩几乎不间断发射着弩箭。
一刻钟后,吐蕃兵依旧被压在了两百米线左右,丝毫不能寸进!
诸将也终于意识到,武清的床弩之战,竟然能够发挥如此效果。试问谁人敢用床弩在旷野上对付骑兵呢,也只有武清,这个谜一样的男人。
源初静子手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战场,她从未想到天朝的战争竟是如此波澜壮阔。就跟这无垠的戈壁滩一样,让她有了一丝兴奋,须臾间,她竟然有了一种想要欢爱的感觉。她从未想过自己来了天朝竟然变得如此淫荡,难道是因为那个男人吗?而且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下!
吐蕃兵的尸体铺满了前方的戈壁,大周的士兵也开始从容对待,不再显得慌乱,往往大吼一声,便落下锤子。发泄心中的恐惧。
武清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吐蕃兵颤抖的身体和惊恐的眼神,所以他大声命令道:“樊梨花,听命!”
樊梨花能够出征,也是武清向女皇求的情,毕竟樊梨花喜欢军旅,所以他这个丈夫必须得圆了她的梦想,故而此开局一战。便由她来打。
“末将在!”樊梨花一身专门为她而打造的光明铠,身后是一件红色披风,十分性感,她单膝跪地。
武清沉声说道:“带领所部兵马,从侧翼袭击敌军,务求歼灭之!不然打屁屁!”
顿时诸将一阵轰笑。樊梨花白了眼,眼中有些怒气,站起身便领兵去了。
武清颇有些尴尬,但依旧沉声命令道:“郭知运听令,带领所部人马,绕道奔袭焉耆城,我大军到达之时。我要看到焉耆已经在我大周之军手中。!”
郭知运领命,而后补充问道:“大都督,您不会打末将屁屁吧。”
武清大怒,“滚!”
诸将轰笑,如此这么一闹,战场上诸将竟然感到了轻松之感,发射床弩更加得心应手。
当樊梨花带领的一万大周精锐撞入吐蕃兵的时候,吐蕃兵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逃了!
樊梨花手持梨花枪,枪如电蛇,迅猛急刺,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便把吐蕃兵分割包围,这正是骑兵战术!
诸将看到樊梨花杀得如此狠辣,也不禁心下掂量着自己的实力,于此同时,也不禁猜测大都督是怎么降服的这个女人。
倒是薛讷露出了笑容,毕竟二人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的有名无实的夫妻。这一次武清能够点将他,让他也颇为意外,不过他的武艺却是一直没有落下的。而且他也喜欢在军中呆着。薛家三子都在军中效力,这也是武清走的门路。
如今大周缺兵少将,这样的人不提拨还提拨谁呢?女皇为了能够重夺安西四镇,一切应允。
看到樊梨花大军开始有了伤亡,武清单手一挥,大军缓缓碾压过去。不过半个时辰,吐蕃留下了将近一万多尸体和几千俘虏后,便彻底溃散了。
斥候放出三十里,命人打扫战场。樊梨花领属将前来复命。
武清笑着勉励一番,而后问道:“统计没有,损失了多少士兵和马匹。”
樊梨花道:“死三十余人,重伤五十人,轻伤三百人,损失战马八十匹。”
武清沉思了下,这样的损失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可这是几乎一边倒的战争,结果还有这样的损失,看来战斗方式有问题。
“你先去休息,等回到了焉耆城,你写一篇感想出来,好好分析下得失。明白吗?”
其实樊梨花很想说不明白,但也知道自己这夫君总是有些古怪,所以便答应了,趁着其他人不注意,便低声说道:“你不打我屁屁?”
武清嘿嘿一笑,没有回答,樊梨花将近四十岁,这个年纪可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啊,他可不敢轻易招惹,而且万一中枪了,还是有些麻烦。西域大业要紧!
樊梨花没有得到信息,所以有些幽怨地退去了。
几个时辰后,当夕阳快落山的时候,武清大军开到了焉耆城外,城头已经插上了大周赤旗。
随即武清下令城外按四象扎营,营寨之间必须以木桩隔开,以防吐蕃夜间偷袭。
武清很遗憾的是没有调黑齿常之来,黑齿常之极为擅长夜战,可惜琉球周边海盗频繁袭击,黑齿常之领兵抵抗海盗卓有成效。而琉球又无大将之人,便只好留下了黑齿常之。
夜晚的西域很冷,可以说寒风刺骨,还好有后勤保障,石炭供应充足,不然非得冻死在戈壁滩上。
当夜晚降临,中军大帐内,不间断地传出打夯之声,当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后,一个小兵出了大帐,而后端着食物进了帐中。
樊梨花已经写好了“感想”,她走到军帐之外,亲兵拦住了,说道:“樊将军,没有大都督军令,您不得入内。”
樊梨花一愣,便猜到那倭女在帐中,不禁问道:“你们可知我是谁?”
“您是樊将军啊?”士兵说道。
樊梨花知道,这俩亲兵定是左羽林卫的,故而不认识她,便耐心地说道:“你们可知我跟大都督的关系?”
俩亲兵还是摇头,但帐中传来了武清的声音。
“好了,让她进来吧。”


 第三百二十九章 征西域(二)

樊梨花走进内帐后看到那一脸纯真却又稍带春意的源初静子,她正在喂武清吃干牛肉,而武清则是一脸满足,盖着被子,躺在榻上,慢慢咀嚼着。
“末将见过大都督!”樊梨花身着军服,自然要以下官之礼拜见。
武清睁开眼睛,看了眼樊梨花,说道:“你听过有下官进入上官内帐的事情吗?”
樊梨花饶是一员武将,杀敌丝毫不畏惧,但听到此话,却是脸色一红,“大都督,‘感想’写好了。”
武清微微一笑,便伸出了手,让樊梨花放到手中,而后看了起来,武清不禁大皱眉头,但也无奈,毕竟要做一个会研究战情,能够总结经验的将帅之才也是很难的。像樊梨花这种自幼便读各家兵法的人,打仗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识很强,但要其写出一篇战后总结,却不一定能够写得出来。
看到武清的脸色,便知道他不满意,便说道:“我去重写。”
武清摆了摆手,说道:“算了吧,今夜来了就别走了吧。”
樊梨花顿时露出了一抹喜色。
焉耆国自贞观年间被郭孝恪攻破后,王室几经更换,再到三废安西后,因为吐蕃的横征暴敛,王室消亡殆尽,城池破败,百姓大多都逃逸去了。
好在焉耆城地处交通要道,因为天山雪水流进入焉耆城境内,而且还有白杨河等流入,使得焉耆城外形成了一个大湖。水草颇为丰美,算是一片超大的绿洲。虽经历吐蕃摧残,但依然保持基本的原貌。
武清第二日从帐中出来后。脚步虚浮,他深刻地体会了什么叫如狼似虎,占有欲的女人是真的惹不起啊。武清在亲卫的跟随下进入了焉耆城,并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巡视方圆百里。
他准备让大军休整两天,养足了精神才能取胜不是,更何况他就是要稳扎稳打。耗死吐蕃!更何况接下来的龟兹可是安西四镇之一,吐蕃屯有重兵,将会是一场硬仗!
焉耆城的百姓在这一日也慢慢走上了大街。看到大周军队竟然军纪严谨,也终于安下心来,焉耆王启西多匍匐在了武清的脚下,希望能够得到大周的谅解。并献上了年仅十三岁的王女伊琳娜。
武清心中悲叹。焉耆国曾经也强盛一时,要不是经过汉武那么强大的对手以及太宗皇帝的打击,一国之王怎会如此卑微。他扶起焉耆王,说道:“焉耆王不必如此,王女年纪尚小,将来应该嫁给大周的勇士,本都督只希望你体恤百姓,做好城中政务。务使商路贯通。”
启西多如何不明白,满脸堆笑答应下来。并在陈旧的王宫内款待武清等诸将。并让子女们为武清跳舞助兴。武清知道要是自己再不看舞蹈的话,那焉耆王肯定心中不安。
昔日的王室,就这样沦落到了如此地步,让武清内心唏嘘不已。
两日后,斥候来报,龟兹城外吐蕃调集了近十万大军,并在沿途阻击,斥候遭到了袭击,损失近三十人。武清意识到,看来此次吐蕃大将不简单。
武清遂命王孝杰前来商讨军情。
曾在当年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时王孝杰和刘审礼一起被俘虏,刘审礼因为伤势太重而没有救活。吐蕃赞普芒松芒赞见其相貌酷似其父,被尊为上宾,直到几年后,王孝杰回到了大唐,一直担任武威军总管,所以他对吐蕃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王孝杰面色赤红,但不失威严,长须梳理地颇为整洁,进了大帐后,单膝跪地,拱手道:“末将王孝杰拜见将军。”
武清缓缓起身,看着案上的地图,赫然写着“西域图”三个大字。
“起来说话。。。。。。你在吐蕃多年,你给本王说说看,吐蕃兵有什么特异之处。”
听到武清是来谈论军情的,王孝杰起身说道:“回大都督,吐蕃如今的赞普是器弩悉弄,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十岁即位赞普,但军政大权皆在论钦陵四兄弟手中,如今随着赞普长大,论钦陵与器弩悉弄的关系慢慢变得紧张起来。而论钦陵此人文武双全,而且善于谋略,当年薛仁贵将军兵败大非川,很大程度上也是论钦陵和其弟赞婆谋略。这些年,吐蕃兵随着不断扩张和征战,战斗实力很强,而且据说论钦陵为了缓和与赞普之间的矛盾,亲自镇守西域。”
武清结合自己所得情报,也明白了在龟兹布了大军的人一定就是那论钦陵了。没想到他还能与这样的名将名相交手,他感到了一阵兴奋。
随机用手划着地图,而后最终指在了乌垒州的轮台县!
轮台县曾经是乌拉泊国,自被李广灭亡后,置轮台,唐征服西域之后,属乌垒州。县城之外是乌拉泊,一个大湖!地处沙漠北缘,天山南麓,水草丰美。为通往西域诸国的交通要道,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通往龟兹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军事重镇。不过自龟兹设为安西四镇后,这里也逐渐萧条下来。
王孝杰看到武清指在了轮台的位置上,顿时便明白了,如果他是论钦陵,那么他一定会在轮台打上一场,先试试对方实力。
武清命令道:“击鼓聚将!”
不过片刻,鼓声响起,大小将领近三十余人来到大帐中。
见礼之后,武清沉声说道:“斥候来报,吐蕃大军于龟兹城中屯兵十万,与我军兵力相当,所以诸将不可轻敌,以为我们有床弩便可对付。可你们要知道,床弩也有损坏的时候,前日一战,损坏床弩十余架,若按照这个速度损坏下去,我们能打多少次?更何况此次若本都督所料不差。那领兵之人,定是吐蕃论钦陵,相信大非川之败以及整个西域被攻占的将领就是此人。你们应有所耳闻吧。希望尔等不要轻敌冒进,必须谋定而后动。”
“谨遵大将军之命!”诸将齐声答道。
随机武清便一一分配任务,诸将这才散去。
次日,大军向轮台进发!在此之前,武清向论钦陵书信一份,并送上了礼物,粟米和稻米各一袋。
龟兹城中的王宫内。论钦陵收到了武清的书信和礼物,论钦陵年届七十,虽满头白发白须。但精神矍铄,面色赤红,但双目中有着几分睿智,几分威严。
他先打开了礼物。不禁一愣。而后伸手抓起一把粟米,黄色小米粒如同金沙一般,黄澄澄,煞是好看。再抓起一把稻米,白嫩嫩如同婴儿的肌肤一般,闻着便有一股香味。这些东西都是吐蕃所没有的。吐蕃只有青稞,只有牛羊马匹。
自古传说,汉人的智慧就是因为吃米长出来的。而吐蕃只能狩猎游牧,所以也永远没有智慧。但他论钦陵不信这个邪。所以以他为主导,几度夺取安西,攻掠陇右,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他已经垂垂老矣,还能有多少日子可活呢?吐蕃人大多活个五十岁算是长寿了,可如今他已经七十岁了,他还依旧担负着沉重的担子。可小赞普却不明白,以为他把持军政是为了架空他。如果不是他,想必大唐早已打到拉萨(或为“逻些”唐代发音为“la sa”)城了吧。
但是对方将领为何要送这些呢?论钦陵缓缓打开书信。
只见上面用很直白的话写道:“论钦陵阁下,吾乃大周魏王武清,总督天下兵马。今送阁下一袋粟米,一袋稻米,供阁下品尝。想必吐蕃虽黄金满屋,但也无此二物享受。粟米可熬粥,佐以腐乳酱汁,味道极美。稻米可蒸煮,若炒一两碟小菜,伴以米饭,想必比那肉食香甜可口。我等先民皆发源于黄河,我大周以正统天下,今你吐蕃虽兵强马壮,但我大周强盛于你太多,何不趁此认祖归宗,共享天下美物。还望将军三思。武清敬上。”
说实话,论钦陵看到此信后,并没有愤怒,而是有一种深深地担忧,对于吐蕃曾经的历史,他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吐蕃的雪山之间,是不会诞生族群的,而且吐蕃的历史也少得极为可怜。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定他们与汉人诞生于黄河边上呢。
不过,作为吐蕃的宰相,他如何看不出这个大周魏王的野心。他不仅要夺取西域,还要夺取吐蕃。而且,他也知道魏王武清的事迹,一个儒将,很有智慧。与这样的人交手,是他最不愿意的事情。他更不愿意让这样的人上位,但是显然他已经无法阻止。或许不久的将来,吐蕃将会归为大周的一个州吧。
“大哥,探子来报,周军出了焉耆城,向轮台开来。”进来一个五十余岁的人,他身形高大,面容一样地赤红。
论钦陵笑道:“赞婆,不用大惊小怪的,你且下去吧。”
此人正是论钦陵三弟,赞婆,武艺和权谋也一样出众。他看到桌上的两袋东西,不禁问道:“大哥,这是何物?”
随即便伸进袋中,抓出一看,竟然是粟米和稻米,不禁说道:“这是那对方将领送的?”
论钦陵微微一笑,并不答话,而是拿起了毛笔,准备写信,见赞婆问话,便说道:“你且让人把粟米熬成粥,稻米蒸为干饭。”
赞婆不知二哥意思,便依言提了米袋出门而去。
论钦陵这才开始回信,他思考良久,写下了“致大周魏王殿下云云”。
武清大军正在安营扎寨,突见一吐蕃使者飞奔而来,命人带进来。
那吐蕃要求要见魏王,武清便说道:“我便是魏王,你有何事?”
那吐蕃士兵掏出书信,说道:“这是我家大相给您的书信。”
亲卫接在手中,武清说道:“赏赐一贯,让他回去。”
武清走进大帐,却不拆开,源初静子会意,拆开一一闻了闻。说道:“殿下,并无毒药浸于其中。”
武清这才说道:“你念给我听。”
说着便把源初静子揽入怀中,不多时。源初静子一边念着,屁股在扭动着,仿佛研墨一般。
论钦陵长篇累赘地说了一大通道理。
源初静子声如黄莺,缓缓念道:“。。。。。。小鸟虽众,为一鹰隼之食物。游鱼虽多,为一水獭之食物。麋鹿角虽多,岂能取胜。牛角虽短。却能取胜。松树生长百年,一斧足以伐倒。江河纵然宽阔,一叶之革舟即可渡过。青稞小麦长满大坝之上。却入于一盘水磨之中。星斗布满天空,一轮红日之光,使之黯然失色。一星焰火足以烧光高山深谷之所有果木树林。一股泉水源头爆发山洪,足以冲走所有坝上的果木树林。满地土块之中。若使一石滚动。请观此一石破碎,还是巨大土块破碎?。。。。。。大周之军旅实如湖上之蝇群,为数虽多,不便于指挥,与山头云烟相似,对于人无足轻重也。吾之军丁岂不是犹如一把镰刀割刈众草乎?牦牛虽大,以一箭之微,射之难道不能致死乎。。。。。。”
总之到了最后。武清要不是进入源初静子身体里的分身,早就昏昏欲睡了。相较而言。源初静子则是对论钦陵的雄辩之才,而感到兴奋,这一兴奋,便越发动得厉害。不过片刻,武清决定尝试一下新的不泄记录。
而这个记录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时辰差一刻,源初静子也彻底累得趴在了案上。
武清非常愉悦地站起身,思考起大军部署之事,此地离轮台不过五百多里,数日便至。但一定要布置好,不能让论钦陵小看了他。
要到轮台,只有一条道路,当然除非进入沙漠。但不到万不得已武清不会考虑这一条。沙漠行军,变数太多。
如果没有奇招,那么久只有“平推”一条方法。但这需要排兵布阵,而排兵布阵正是自己的弱项,要是师姐在或许还好点,但不管怎么说,对付吐蕃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吐蕃是骑兵,不会避长扬短而去守城,所以他们只会前来决战。武清思虑再三,决定以床弩和弓箭压制,再以武威军为箭头,直接冲击吐蕃大军,他再领左羽林卫八千精锐冲杀,他不信就不能杀得了吐蕃兵。更何况十万大军为了征讨西域,苦练大半年,是时候发挥战力了。
于是便定下了轮台之战策略。大军每日行军百里,士兵和战马都得到了充分休息,精力非常充沛。
而武清也教会了将士们另一首军歌,“咱当兵的人”!当然歌词改了很多。
听着这激情洋溢的歌声,武清感受到一股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在滋养着这十一万士兵。他相信,如果能够把土地兼并问题解决了,当兵成为了义务,那么大周军队将会爆发出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甚至可以征服整个欧亚大陆!
论钦陵喝了碗小米粥,吃了碗白米饭,虽不习惯,但这两种食物,比青稞面和小麦面要好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