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招谏匦”。
西方是金位,主秋,为白色。故为素匦。秋是义的象征,以决断为本,用以接受“欲自陈屈抑”的投书,并命名为“伸冤匦”。
北方是水位,主冬,为玄色,故为玄匦。冬是智的象征。为谋略之本,用以接受“能告朕以谋智”的投书。并命名为“通玄匦”。
此为铜匦!
武太后又设置知匦使,由谏官系统负责,正谏大夫、补阙、拾遗,其中一人充使,每日接受投书,至晚上一并呈递。投书前,必须先验明投书者的身份,才能投入。设置理匦使,由监察系统负责。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一人充使,处理收到的投书。
自此,投书告密之风盛行!
首先被人投书告密处置之人,便是创制铜匦的鱼保家,被人投书,密告他曾经为徐敬业造反制作兵器,杀伤官兵颇多。武太后一听大怒。命已经因告密擢升为从五品下的武散官游击将军胡人索元礼推按鱼保家。制狱由此开始。
武太后深感天下有很多人秘密图谋着自己,她决定大开告密之门,除了铜匦等匦检制度外,还命令,凡告密者,所在官员均不准过问。必须以驿马,并供应五品官伙食,将他送至行在,安排住进官家客馆。告密之人到了神都后,无论是农夫樵人,武太后都要召见,若得太后赏识。当场赐官,若告者所言为非,也是言而无罪。
有了这样的制度,告密宛如铺天盖地而来,顿时如索元礼、来俊臣、侯思止等等无名小卒们蜂拥而至。
一些卑微小官也趁机而起,如周兴、万国俊、邱神绩之流,也是奋勇而起,如疯狗一般四处咬人不断。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是如鱼得水,大肆搜罗走狗,让其投书以密告。
武承嗣和武三思第一个扳倒之人便是宗室之人,他便是在平叛扬州中立功被封为云麾将军的李孝逸,被贬为施州刺史。
当然投书密告武清的书不知凡几,武太后命上官婉儿收入箱中。
而此时,远在同城的武清则对西域深表忧虑,他上疏加强西域兵力以防吐蕃突然进攻,然而至此也未得到回信。
时至三月,得到回师命令,于是便准备回归神都。武清命人叫来各族族长。
不多时,大帐内各族族长来到,武清命其坐下,等坐好后,武清说道:“时至今日,将士出征将至一年,士兵思乡情切,朝廷也以下达班师回朝的命令,如今同城中有同罗、仆骨诸族,希望你们好生训练,为大唐守好这一方水土,武清铭记于心。你等同为大唐边民,切莫再反。”
同罗、仆骨诸族族长手拍胸脯,说着蹩脚的唐话,“我等不会再反,请大将军放心。”
武清心中知道,这些个墙头草,但为了生存,这些人也是没有办法的,几族总人数加起来也有将近二十余万,东突厥怎么会不眼馋呢?
于是,数日后,正是冰雪融化之时,武清带着两个已有四月身孕的妹子,率领大军,并同将近八万女人和一部分牛羊缓缓出发了。
武清给武太后上了一份长疏,里面就这次出兵做了总结,并告知武太后,他为何不把这些女人给杀了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涉及到了大唐人口数量。武清言道,大唐到如今土地兼并严重,不管是宗室,还是皇室,甚至是有钱的商人,都不无买卖土地,导致自耕农日渐减少,大多成为了佃户、奴隶,这也是大唐的人口到目前为止涨不起来的原因。各州折冲府府军已经是不足三成。
按照武清的解释是,这八万突厥女人,里面有将近一万的汉胡混血,这说明汉胡通婚也未尝不可。而且他带来的是八万个可生养的自耕农,当然若朝廷无地封赏,他愿意以自己实封给这些人。若武太后不同意,他也将毫无保留地杀光。
武太后收到奏疏后,让上官婉儿参谋一番。上官婉儿是何等聪明,太后说是要她参谋,说明心中已经同意了,便说道:“太后,大将军这才是真正地为您着想。大凡一国,盛世之标准无不是人口与财富,如今大将军送来了八万人口,且是可生养的女人,这一个女人就算生三个,那将来要变成二十多万人口,这已经算得上是上县了。太后,大将军给您带来了一个上县啊。”
武太后不禁心花怒放,笑道:“你这妮子,就是懂朕的心,不错,他突厥人能掠夺我大唐人口,我大唐也一样能够掠夺。你觉得这八万女人应该安排在哪儿呢?”
上官婉儿脑中灵光一闪,说道:“白马寺到首阳山之间,大多为荒芜之地,且林木茂盛,又背靠邙山,何不建新县,就以理学教导新生孩童,如此一来,太后也可看看这理学到底与其他学问有何不同了。”
太后一愣,顿时露出笑容,大赞道:“都说婉儿是朕之内相,果然不凡,嗯,如此甚好,如今儒学攻击理学,理学渐有溃败之势,如此一来,倒也可以帮帮武清。那就依婉儿之言,你拟个章程出来,施行便可。”
不过,上官婉儿叹道:“可这样一来,恐怕密告大将军的投书越多了。”
武太后笑道:“朕知那孩儿的心思,既然能压下一次,便能压下一切。”
上官婉儿说道:“就怕大将军承受不住压力,辞了官,这可是太后您的损失啊。”
武太后也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且他也清楚到底是谁在投书,但这个节骨眼上,她也不想让帮助自己的人寒了心。半晌,武太后说道:“此事朕自有对策,你且拟旨去。”
一个半月后,武清领大军屯驻于武清县,一个连一间房子都没有县城。
武清得到圣旨,在白马寺到偃师县之间,邙山脚下,建立新县,武太后亲笔题名“武清县”,用来安置八万胡女,武清哭笑不得,也只好答应。如果可以,他将按照自己的思路,规划县城。
因为没有男丁,所以十万士兵暂时归武清统帅,但兵器马匹归还朝廷。朝廷拨付十万贯和一百头耕牛,武清无奈,这十万贯还不够发给士兵的军饷,还有阵亡士兵将近四千人,这要他如何做,所以,他只好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十万贯,用来安置这些突厥女人。好在军中帐篷并没有上缴,于是在武清县最中心,便搭起了将近两万顶帐篷。
翌日,武清命人统计怀孕的女人,和愿意留下来成为武清县的兵卒。最终统计显示,约两万女人怀孕,有三万士兵愿意留下来。随即武清便解散了其余七万士兵,发了军饷,并派人给阵亡的将士的家中送去五贯的抚恤金和十匹布。
下午,朝廷命令下来,武清以本官检校武清县令,武清县各官皆有武清推荐。于是武清立刻写信给王勃,叫张说领几名即将毕业而不愿意为官的学生到武清县报道,并给在自己产业上任管事的清心书院学生发去了指令,叫他们一个月内到武清县集合。
武清的命令是一道道发了出去。朝中似乎忘记了他这个出征的将军一般。依旧告密,依旧按鞫制狱。
但武清并没有沮丧,而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在他的手中一个全新的县城将会建成,这个县城,将会注进自己无限的畅想。县城有足够地方发展,从白马寺到首阳山,从洛河边到北邙山,有足够的土地让他发挥出他的灵感。
所以,他在自己的脚下,先画了一个房子。


 第三百零一章 太后微服而来

武清县,尽管是一座新的县城,但不可能没有其他原始住民。三日后,本属于这一带的十来个村的百姓代表、村正们来到武清的大帐中。
武清在大帐中接见了这些人,毕竟这些人手中有土地,外来十年的地租和劳役都是直接上缴给武清县县衙。认识一下,也是必须的,也方便于得到这些乡民的支持。
进帐的只有十三个村正,武清让其坐下,而后说道:“诸位的来意,本县令很清楚,你们放心,本县也不会收了你们的土地,这一点我也没想过,但你们该出的劳役还是要出,还有约束各村的男子,不要骚扰我本县之民,不然后果自负,本县不介意斩几颗人头。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就快说,本县每日十分繁忙。”
为首的村正说道:“县老爷,是这样的,我们这些个村呢,男丁比较多,光棍也比较多,听闻县里女人多,如果可以,村中的男丁有想入赘的,不知可否?”
武清听候一愣,沉思片刻,说道:“此事容本县想想,如今得先解决本县房屋问题,所以你们各村的劳役尽快到县里报到服役,说不定便能娶上媳妇呢,不是吗?”
村正躬身道:“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回去抽些劳力过来服役。”
等这些村正们走后,武清拿出了图纸,图纸上画着武清县布局图,这也是这三日里,武清不眠不休画的结果。
武清最终决定,取消里坊制度,依照前世县城布局,依邙山而建城,首先修一条连通官道的主干大街,而后把县衙放在正中,方便于办事。随后县衙旁边准备设立警备府,为全县捉拿盗匪,驻守全县士兵的总部。主街上武清一一画上了酒楼、客官、绸缎部等等。而后便是小街,小街两旁,规划了住在区,娱乐区,还有生态区。当然还有暗渠和明渠,务使县城排水通畅。房屋的修建,武清没有采用木结构建筑。而是用土石砖木四种材料。
张说等共十六人来到了武清县,武清勉励一番后。便积极投入到了建设和管理当中。
武清任命一名叫刘贵的青年做了户曹和仓曹,张说暂代县丞,高舍虎暂代县尉,其余高氏四虎分管四个区域的治安,分别为东、西、南、北四区,这八万胡女就分在了四区,每区两万,三万男人大多都是有了相好的,便分在了各区。
男人们每天要修筑矮墙。防止豺狼,所以武清不得不抽调一些胡女来充作巡逻兵。朝廷拨付的粮食还没有到达,武清催促几次无果,但扬州的粮食三万石缓缓运抵,一下子解决了每日喝粥的窘境。粮食都是配额供给,牛羊所剩不多,而且也没有好的草场。所以武清下令留下苗种,把老羊全部宰杀,腌制成肉干,所有的牛羊马匹集中饲养。他命清心书院的学生皇甫时为农场主暂代饲养,并让五百名胡女协助。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这些胡女也似乎任命了。而且她们不再游牧,不再逐水草而居。而且武清会命人教会他们学会耕作,学会唐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武清县县城在武清初步规划后,决定弄个长五里宽五里的四方城,先筑一圈简易的城墙,用以防止财狼。武清为了赶工期。命两万男子于四面分筑城墙,限期完成。
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武清不得不厚着脸皮向姜出尘求救,于是济世堂便在武清县的县衙大帐旁边搭了个帐篷,为济世堂分堂,姜出尘每日坐诊,有四名弟子和伙计分走四区。而且有数百名胡女接近临产,武清也吩咐要特别关照。
为了改善四个区的卫生条件,武清命人修建了五百个茅厕,而且男女分开,免得出现一些精力旺盛者淫辱女人。并严令乱搞男女关系,免得花柳病传播。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禁令,但还是无法杜绝违法之事,武清不得不用铁血手腕,一次性砍掉了三百个头颅后,再也没有听到有胡女被任意淫辱的事情。
武清让清心书院学生顾岩教授四区胡女唐语,结果不到一月,便跟一个胡女成了好事,好在两人也是你情我愿,最后结为夫妻。
诸如此类事件很多,有前来服劳役的许多年轻汉子,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求娶了胡女。
武清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待县城房屋建好后,再好好统计一下还有多少没有男人的,再来个集体招亲大会。
因为武太后的照顾,将作监和少府监也派来了人,而且少府监也送来铸钱模子,让武清自个儿铸钱。
武清愣了半晌,差点笑出了声,本来他就想着私自铸钱的,可如今被太后允许,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地铸钱了。大唐这个时代,由于铸造水平不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默许了私铸钱币的,成色好,便可和官钱一比一兑换,不好的话,有时候可达到一比五兑换。因此,百姓深受其害,但货币的流通量依旧很少。朝廷也不得不默许那些豪强大族们私铸。
少府监的人给武清建设铸钱工坊,将作监则是按照武清的规划,帮忙设计和建造县衙。
因为武清要求是砖石土木结构,所以有建筑过塔楼的工匠便开始设计,不过三天,县衙的建造图便设计出来了。
也是同一天,来自北方的石灰也运抵在洛水岸边建设的临时埠头。武清大喜,先是挖了大坑,倒入几担石灰,而后注入清水,命人分往四区,用石灰水喷洒一遍,如今夏季来临,若不消毒杀菌,容易发生瘟疫,而且胡女大多不喜欢洗澡,这让武清很头疼。所以只好以这样的方式来消毒了。
建造县衙的地基已经挖好并夯实了,石灰到来,便可以开始建造了,以石灰砌墙,更加牢固。
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设计到建造,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如今有将作监的专门负责建造宫室的人建造,他也放心了许多。而且为了让胡女住上房屋,武清从长安和洛阳以及偃师等周边地方招来了民间建筑工匠,并按照图纸,分四区开始建造。
这一日,武清正在建筑工地上验收了暗渠修建,跑来一名太监,低声说道:“大将军,太后微服来了。”
武清一身粗布短褂,脸皮被晒得黝黑发亮,活脱脱一个庄稼汉子,听到这消息,他赶紧跟随太监,来到了大帐中。
只见一个身着布衣的妇人坐于圈椅之中,看着他,武清赶紧躬身行礼,说道:“末将见过太后,末将自到洛阳城外,不得召见,不敢进城,请恕臣之罪。”
武太后笑道:“你都来了一月有余,却不曾回家,太平多到宫中问询,今日正好朕到白马寺进香,顺便到你这里来看看。”
武清见太后并无不愉之色,心中便安心了许多,看来那两个胡女到旁边的帐中去了,要是被武太后给碰到了,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但见武太后面色红润,显然心中是愉悦的,想到白马寺,不禁想到了情报中显示的白马寺主持薛怀义,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进宫做法事。武清想到,看来传言是真的了,武太后终于有了第一个男宠了。
武清摒弃杂念,躬身道:“县里刚起步,什么都没有,微臣要从无到有,实在是举步维艰啊。”
武太后看着肤色黝黑的武清,不禁笑道:“不知太平见了你,还认得出来不,真活脱脱一个田舍汉。”随即便喊道:“太平,驸马来了,怎么不出来见见。”
武清心中暗道不好,这后帐中可是有胡女和姜出尘的衣物啊。
但见太平一身布衣,作村妇打扮,若不细看,倒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皮肤白嫩的村妇罢了。
看着武清黑黝黝皮肤,太平公主眼泪打了个圈,说道:“驸马,你都瘦了。”
武太后笑道:“好了,朕也该回宫了,太平,你就留下来照顾驸马。这武清县可是才开头啊,等建成之日,朕再来看看。”
随即便起身,踏出了大帐,武清和太平赶紧恭送。直到太后上了马车,缓缓而去。
等二人再进了帐,太平扑到武清身上,突然变了脸,哪有几分悲戚的样儿,一脸的妖艳,问道:“想我没?”
武清狠狠地连亲带咬,说道:“想得都疯了。”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听出尘说,你带来了两个胡女,还说想我,明显骗人。”太平一边亲着,一边埋怨着。
武清心中埋怨了下姜出尘,这妞什么时候站在她们一边了,这个现象实在不是很好。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武清抱起太平就往后帐走去,说道:“我没洗澡!”
“我现在就要!”太平嚷道。
武清三两下除去了衣服,抬起太平的**,举枪而入,太平死死地搂住了武清。。。。。。
一个如饥似渴,一个忍耐多时,两下里**,偏又如久旱逢甘霖,绮丽画面、美人娇喘、情绻意浓,直教人**到几时。
武清以为,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果不其然,当武清累趴下的时候,太平公主酣战正浓。
果然是干旱日久,武清竟然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
要不是两个胡女挺着大肚子送来饭食,武清都不敢保证他第二天能否下床。


 第三百零二章 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第二日,武清依旧早起,先练习枪术,而后洗漱之后,吃了早膳便上了工地,四个区域同时建设,武清要居中统筹调度,以期在尽快的时间里安顿下来。
所以他的银子是不要命地往里面砸,但武清心疼并快乐着,因为这是他的城,一座里程碑将会在他的手中出现。更何况,这也是太后所允许的。
各方情报定时传给武清,如今理学被儒学压着打,大有溃败之势,所以武清也不得不停下手中事情,写了一篇叫《论儒术》的文章,文章对自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进行不留情面的批评,称董仲舒就是华夏文明的罪人,更是对其“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的思想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其曲解孔圣儒家思想之真谛。文明发展,文化的进步,不无说明,单一的思想,只会让天下人思想僵化、顽固,只会固步自封,毫无作为。先祖发明了养蚕、织布、改进生产工具,儒学做了什么?儒学让天下文人变成了一群腐儒,一群只会追求名利的粪坑蛆虫。
总之,因为儒学的蛮不讲理,让武清彻底愤怒了。他直接指出了如今的儒学是伪儒学,是寄生在大唐沃土上的蛆虫,不断吸食着民脂民膏。
这篇文章在见报数日后,半月内疯传天下,就连一些老儒都坐不住了,纷纷拿起了手中笔,开始撰写文章。为儒学正名,为天下儒人正名。
自有报纸之后,也纷纷出现了一些中立报纸,上面不时发表一些对儒学和理学的看法,以及一些民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唐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竟然开始写些有趣的小故事刊载上面。
报纸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大唐上层士大夫们的生活方式。每日一碗茶一份报纸,都要在茶馆中坐上那么一会。
如此一来,便推动了茶馆文化。说书的,看报的,唱曲的,都涌向了茶馆。市井之中异常热闹。
武清的文章递到了武太后龙案上,武太后刚刚送走了薛怀义,昨夜过得快活,早上又来了一次。所以面色依旧有一抹潮红,心情愉悦。看到龙案上的神都周报,难得地看到了武清的文章,《论儒术》,看罢之后,大叫一声好,说道:“武清此论,真的是发人心省啊,如醍醐灌顶一般。看我今日大唐,便是采用各家之长。才有了今日之繁盛局面。若让一群腐儒治国,便只能偏安一隅之地了。”
上官婉儿心中有所思,便说道:“大将军此言倒是说得通,可也未免太过无礼了,毕竟文学之士大都是名望之人,却比作蛆虫。”
武太后笑道:“你没看那些儒生的文章,要是我被逼急了。也会如此大骂的,真的是大快人心啊。”
“前日,武清上疏举荐狄仁杰入朝为官,说此人有宰相之才,河源军经略使娄师德也举荐狄仁杰,去岁右肃政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言狄仁杰治下宁州,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今朝中宰相才能不足,婉儿你觉得呢?”
听到武太后有如此一问,便知道武太后已经同意了,说道:“狄仁杰专司律法,不是儒家的,也不是理学的。倒是可用,而且他能够在当年与先皇据理力争,是个人才。”
武太后笑道:“那就宣他进京,先任个冬官侍郎,协助武清把武清县建好吧。”
上官婉儿答应,而后去拟旨。
武太后则拿起了另一本书籍,只见封面上有三个大字“罗织经”,此书由胡人索元礼发起,跟来俊臣、万国俊编著的。到此时,由索元礼、周兴按鞫制狱牵连之人多达千余家,这些人不是被杀,就是全家被流放边疆,遂称之为“流人”。
此书中虽只有数千言,但所设刑罚花样之繁多,令武太后大开眼界,诸如“死猪愁、突地吼、定百脉、凤皇晒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等,总之每一种刑罚都有一段解释,让武太后不得不承认,这些最近提拔起来的人,确实有些本事,够效率。
但最让武太后看中的是开篇中的一句,“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
随即便准备升来俊臣为侍御史,接掌铜匦投书。周兴便由文昌台都事升为司农少卿,与索元礼共同推按制狱。
这索元礼可是薛怀义的干爹,曾救济过穷困的冯小宝,后来冯小宝成为了武太后的面首,改名薛怀义后,便向武太后举荐了他的干爹,专门在洛州牧院设制狱,按鞫被告密之人。到此时凡人听到索元礼、周兴之名,无不胆颤心惊。
索元礼、周兴之流暂时也不敢对武氏动手,所以武清纵使被儒生们骂得体无完肤,但还是安然无恙的。
一个多月后各地各行各业的清心书院学生们也逐渐赶到,总共将近三百名,武清命张说把这些人分门别类,把胡女及其男人按五百户为一村,选其中一男或一女为村长。每十村为一镇,总共分十六个镇,这十六个镇的镇长由清心书院适合做管理的学生担任,为武清县最初十六位镇长。分四区,每区四镇。十六个镇长,处理每镇的日常事务。包括教育、生育、建设、卫生等等,而治安则由武清亲自监管。其他清心书院学生,也都投入到了各个部门,张说也由代县丞转为武清的助手,县丞由清心书院今年及第的进士叫颜元孙的担任。
颜元孙,进士及第,其高祖为颜之推,后来家道中落,自幼孤贫,寄居在舅父殷仲容家中,后来清心书院开馆,便千里求学来到了清心书院,潜心学习理学,十年来以清心书院为家,武清也一直颇为照顾,到今年才考科举,一举中第,前不久刚跟表妹殷丽成婚。给武清写了书信,希望能到武清县做事,武清曾是吏部侍郎,给天官尚书韦待价去了封书信后,颜元孙就被封为武清县县丞。
颜元孙非常称职。也把自己这些年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管理上,处理公文等事比之张说快了很多。
不久冬官侍郎狄仁杰回京,他知道他能够重回朝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武清,所以狄仁杰过了偃师后便直奔武清县而来。此时武清县县衙经过一个月的工期,也建设完毕,武清等县衙班子在里面处理事务了。
每日里整个县衙异常忙碌,狄仁杰一路风尘仆仆而来。穿着打扮跟个农夫没啥区别,但县衙守候兵卒并没有轻看于他。
“这位先生。您到县衙贵干?”
听到兵卒是在问自己,狄仁杰捋了下胡须,心中不禁赞叹,就连这门口兵卒都如此知礼,可见其人便如何了,便说道:“我想见武县令。”
那兵卒一愣,低声说道:“这武县令可叫不得,你啊,最好喊声大将军。”
狄仁杰一愣。问道:“这又为何,莫非这武清县县令不姓武?”
那兵卒埋怨道:“你这人,县令才多大点官啊,大将军虽不介意,可大伙儿吃他的饭,怎么着喊声大将军也能让他高兴高兴。你可知道吗,大将军自从漠北归来。就没回过家,吃住都在这里。我可是从第一天开始,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县城就这么建起来了。”
狄仁杰不无感慨,他如今看到的到处是忙碌的人影,却无法想象当初一片荒芜的情景。
“你先等会儿,这会儿大将军正在休息呢?”士兵补充道。“哎,大将军每日只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千万别打搅。”
狄仁杰一阵无语,能得兵卒爱戴,这做将军的也就值了。“嗯,老夫知道了。”
“还有啊,一会见了大将军。可别妄自称大,不然惹将军不喜,别怪我没告诉你。”士兵又说道。
狄仁杰一愣,问道:“大将军不喜欢老人家?”
那士兵笑道:“那倒不是,大家私下里议论,大将军又要操心县里建设,又要跟那群腐儒骂架,所以大家觉得他应该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倚老卖老。”
狄仁杰心中苦笑,但还是点头答应。
不多时,那兵卒说道:“好了,我该去休息了,你跟我来吧。”
只见另一名兵卒接过长枪,站在了门口。
狄仁杰问道:“你们站岗多久一换?”
士兵笑道:“大将军规定,我们不是禁军,所以一个时辰一换。”而后指着衙门里头,“大将军就在里面,你进去便是。”
狄仁杰便一人前往,等进了官舍,这才看到,县衙的高脚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武清正在伏案疾书。
“贤侄,忙着呢?”
武清一抬头,便看到是狄仁杰,于是起身行礼,大笑道:“狄公啊,有失远迎啊,快坐快坐。张说,上茶!”
狄仁杰说道:“看到贤侄如此忙碌,狄某都不敢打搅了。”
武清笑道:“如今这里确实忙碌,朝廷让你做了冬官侍郎,我估计啊,用不了多久就会进入政事堂,以狄公才能,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了。”
狄仁杰心中叹息一阵,虽然武清大军路过宁州时,他曾设酒款待,但也只是出于道义,如今他却是欠下了情了。
“那就承大将军情了。”狄仁杰说道。
对于狄仁杰,武清还是非常尊重的,他是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官员。这样的品质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少见的。
在跟狄仁杰聊了一盏茶的时间后,狄仁杰便告辞了,他还得去朝中报道,觐见武太后等等。
武清也确实很忙,一边要关注腐儒们的骂战,一边还要搞武清县建设。但好在有清心书院的加入,以王勃、卢照邻、杨炯等文才之士的加入,使得清心书院暂时稳住了脚步。武清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武清县的建设中。
与此同时,武清县的第一批新生儿也一个个呱呱坠地,而只有十多名胡女没有丈夫,武清大笑一声,全收为义子。第一批新生儿中有两百一十五名男婴,一百二十三个女婴。
武清给这些胡女送去了慰问,而且也让这些家庭先住进了已经盖好的房屋。有了这样的政策,那些还没有怀孕的胡女,和自家男人开始了疯狂地造人运动。每当夜晚,保不准走到某个角落里,就会有一男一女正酣战不休。


 第三百零三章 薛怀义的痛与乐

薛怀义自当了白马寺主持后,从每月初一十五进宫做佛事,变成了每十日进宫,后来便每五日进宫,如今更是每三日进宫。而且行为由原先的谨小慎微,变得肆意妄为。他网罗了一批混混,皆剃度出家,每日里喝酒吃肉,唯独不敢碰女人,起初倒觉得没什么,可日子久了,精力过剩的他开始胡作非为。
对那些小媳妇小寡妇不敢动手,却对男人们毫无顾忌,他知道武太后不喜道教,于是便把道观中道士抓了剃度出家,道观告到州府,州府也无可奈何,是人都知道薛怀义是谁的人。
这一日,薛怀义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城,想着今晚在床上用什么姿势,不经意间便来到了朝堂前,正好碰到内史苏良嗣,薛怀义平日进宫也遇不到宰相,不想今日正好碰到,想到他自己都是武太后的人,还怕他个鸟,斜眼一瞪苏良嗣,冷哼一声,大摇大摆地向禁宫走去。
想那苏良嗣身为宰相,而且世代为官,为人刚烈耿直,十分注重法治,向薛怀义一介僧徒,竟然见了宰相不行礼也就罢了,竟然如此无礼,不禁大怒,命左右抓住了薛怀义。
薛怀义本就孔武有力,如今又是太后唯一男宠,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