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即,沙吒忠义便跪在了地上,诸老将一见沙吒忠义如此,随即都纷纷起身跪下,请求原谅。
武柲心中一顿,尽管当初也有一点撇下的意思,但如今见这些人如此诚恳,他也起了恻隐之心,便赶紧一一扶起诸人,缓缓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这不是让本王折寿吗?”
沙吒忠义红着眼,激动地说道:“殿下厚爱,老将没齿难忘,殿下一句话,老将这副老骨头就是您的。”
武柲笑道:“你这老骨头,本王拿去炖汤还是做什么?”看到沙吒忠义等老将微微一变,便知不能跟这些老将开玩笑。随即便说道:“好了,诸位,本王已然下令,大军明日出发,你等皆是沙场宿将,就为本王之侧翼,你们看,如何?”
沙吒忠义等人顿时一喜,便躬身道:“谨遵殿下安排!”
如此这般,武柲便各分三千兵卒于诸将,为左右侧翼,随时接应中军。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代帝王(六)

当夜幕降临,乌云笼罩着魏州城的上空,不见一丝月色。一个黑影肩上挎着一只包袱,大踏步想要跨进军营却被兵卒挡住,随即那黑影仿佛伸手掏出了什么,那兵卒一躬身,便让到一边。那黑影继续大踏步而行,向着中军大帐行来。
大帐内,数盏油灯挂在四角和帐顶,使得帐内彷如白昼,如此奢侈,也只有武柲才会如此用。有着前世经验的他,深知眼睛的重要性,在昏黄的灯光下只能干些其他事情,而他要处理军务,看些兵书,却只能多点些油灯,让眼睛更舒服些。
不多时,帐外有侍卫禀告,道:“殿下,殿下!”
武柲随即问道:“何事?”
“杨志谦来到!”侍卫回答。
武柲立刻说道:“让他进来!”
随即,帐帘一挑,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来到,说是年轻人,如今也已然到了三十岁。只见他立刻单膝跪地,低着头,道:“杨志谦拜见殿下!”
武柲看着杨志谦,缓缓说道:“看样子学到了不少东西,恩,起来便是!”
“是,殿下!”杨志谦的脸上,小眼睛微微眯着,一股精明而沉着的目光,缓缓望向武柲。
武柲也不想多废话,于是便指着桌上的铁盒,说道:“盒子里有这段时间的河北情报,给你一点儿时间,整理出有用的,明白吗?”
杨志谦看向铁盒,随即拱手道:“是,殿下!”随后,他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取过铁盒,而后便正要蹲在地上打开。
武柲说道:“到那边书案上整理便是!”
杨志谦躬身答应,便到一旁的书案之后,而后再次小心翼翼地放下铁盒,看向了铁盒上的密码锁,密码锁是武柲“发明”。是武柲根据前世记忆所设计的机械密码锁,每个州的密码锁密码都不一样。大周继承唐朝,共有三百六十州,所以共有三百六十条十三位密码,如果记忆力不好,那是无法记住的,当然还是有一定规律。只要找准了规律,自然容易记忆。
武柲给大周十三道编了编码。所以便是以十三道的编码为前缀再进行编码。如果不知道十三道的编码的话,除非把密码锁破坏,否则是无法得知里面的情报的,但一旦密码锁被破坏,里面的情报也就成为了废纸。
杨志谦经过两月的训练,十三道的编码他是知道的,所以此刻他正在极力想着这一个铁盒的密码锁密码,不过片刻,他便拨动上面字珠。只听得“咔”一声,锁开了。
铁盒内存放着近一个月河北的情报,数量至少要上百张,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杨志谦已然掌握了一些手段,很快,他便打开了第一张情报。
武柲也不理会杨志谦。如何处理情报,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他已经和颜如玉,还有宇文素娥,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法,颜如玉在后来还自己创出了一套方法。如此,武柲便命其编写情报处理的教科书,成为情报局精英情报员的培训课程。
按照武柲的理想,情报局未来的发展思路,就如同前世米国的中情局,当然,名字他已经想好了。就叫大周中央情报局。当然,这是后话。
足足过去半个时辰,武柲正要起身准备休息,杨志谦站起身,躬身道:“殿下,属下处理完毕,总共是一百三十九份情报,对此次河北之战有用的情报只有二十一份,从情报上看,契丹人进攻大周无力,但四处出击,破坏庄稼,劫掠百姓。”
武柲问道:“那你认为契丹人的目的何在?”
“回殿下,契丹人的目的就是破坏大周的民生,拖累朝廷不断向河北运送粮食,如果可以,这样的事情会持续几年,直到契丹人休养完毕,并完全吞并奚族等周边部落。还有就是,让依附大周的藩属国看到大周的疲弱,从而掀起一股反抗大潮,若我大周果真疲弱,那么天下再次陷入动乱,他契丹便有机可趁。更何况,如今漠南几乎无大的势力,他们发展的空间不可谓不大。”杨志谦缓缓地说道。
武柲心中表示赞许,其实在早先的情报中,武柲已然看出契丹人后劲不足,无法攻取河东,武柲就想到,或许如此快灭了后突厥也不是好事。如今看来,也确实如此。但如今后突厥已灭,那么能否一战而平契丹,就要看两支奇兵了。
当武柲就寝之时,一个身材纤细的小兵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水,径直入了帐篷,亲卫丝毫不敢阻拦。
看着这个小兵,武柲心中一阵无奈。本来伺候自己的人要好几人,出征在外多有不便,一般带个小太监或者谁也不带。但这一次,李仙蕙的要求让武柲无法拒绝,跟武柲待了一段时间,李仙蕙也仿佛摸准了武柲的脾气一般。加之武柲本就迁就李仙蕙,当李仙蕙说出要随军出征时,并且说了一大堆理由后,武柲也就没有拒绝。这个小娘面似柔弱,可心里却很坚强。
这让随时回忆起前世初恋的武柲不得不越加迁就,如此这般,武柲只好让其跟随,当然军中不允许有女人,所以李仙蕙只能以小兵打扮跟随左右,服侍武柲生活起居。
一路而来,要不是武柲拒绝替自己更衣之类的事情,估计早就成了好事。因为他深信一件事情,那就是,男人被女人一摸,准完蛋!
所以一些肌肤相亲的事情,还是他自己来做得了。
此刻,看着李仙蕙端着一盆热水,他在犹豫,要不要让其洗脚。但显然,李仙蕙没有这个意识,自从二人睡过那一张床后,她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往后看武柲也不再躲躲闪闪,也不再害羞低眉。
“殿下,让奴给您洗洗脚吧。”李仙蕙柔声道。
李仙蕙的声音很软,却又不同于如蜜汁一般的声音,总之让武柲很受用。他微微笑道:“你为郡主,如今如何能让你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我自己来吧。”
“殿下!奴在殿下面前,从未想过身份,对于奴来说,那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李仙蕙娇嗔道。
武柲微微笑道:“恩,有进步,封号也不过是符号,姓名也不过是符号,其实,若以宇宙的角度来看,你我也不过是一只公……”。
说到此处,武柲顿时说不下去了,他发散得有些多了。但李仙蕙却听得颇有道理,便追问道:“殿下,你我也不过是公什么?”
说这话儿,便握住了武柲的脚,去了鞋袜,而后放入热水中,武柲感到一阵舒服,可是忽然想到,这妞动作也太快了吧!但回答问题,就免了,说出来有些挑逗的味道了。
轰隆隆!
忽然,一阵响雷,李仙蕙顿时钻入武柲的怀中,把头埋在了武柲的胸口,而后惊呼道:“殿下,奴怕!”
“这……”,武柲抱也不是,推也不是,这孩子,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
但一道道闪电,一声声雷鸣,让李仙蕙越发贴得紧了,武柲也缓缓搂住,感受着她瘦弱纤细的身体。他不禁发出疑问,这样盈弱的身子,如何承受得住某个男人的体重呢?
此时,雷声渐弱,雨声渐渐响起,拍打在大帐之上,发出杂乱的声响,武柲缓缓说道:“我们一起洗个脚吧!”
PS:  今晚就这么多吧,谢谢大家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一代帝王(七)

人生本色,这个词拆开来便是“人生,本色”,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味道,也由此可见,老夫子也或许就是此道中人。
对于男人,有人喜欢女人的脸蛋,比如瓜子脸什么的等等。有人喜欢女人的身材,比如水蛇腰什么的等等。也有人喜欢女人胸脯,最以把玩硕大“胸器”为嗜好。也有人喜欢女人的臀,那紧翘的臀瓣儿总能让男人发出野兽一般的嘶吼,这一点,武柲深以为然,他曾经一度痴迷于韦团儿的臀……当然,更有人喜欢女人的脚,或许称之为恋足,小而巧如粉雕玉琢的小脚儿,足以让男人痴迷。
武柲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恋足癖,但昨夜和李仙蕙一起洗脚,让他终于明白,前世那些小说中所描述的恋足癖好是如此让他感到真实。没错,李仙蕙有着一双十分好看的小脚儿,加之白嫩细腻,那修剪极为细致的趾头儿让武柲恨不得含入嘴中,但想到那样做有些“那个”,所以他压抑住了心中的**,好好欣赏了一番。
时至今日的他,对于美人已经不再予取予夺,他更多的是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品读,甚至他有些喜欢这种欣赏的感觉。他不会破坏心中的美好,也不愿意别人去破坏,所以,昨夜一宿,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李仙蕙跟着他。
雷雨湿润过的清晨,让魏州的干燥的空气,有了清新而湿润的感觉。武柲早早地起身,打了一套拳脚后,便有些贪婪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
空气是清新了,可给行军带来了不便。昨夜雷雨,使得道路泥泞不堪。这让武柲极为头疼,这个时代的不说道路,就是大街,也都是夯实的土路,只有一些重要的街道才会用青石或者青砖铺路,以作为门面。至于官道。那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行军颇有些难度,武柲准备在北方七月雨季来临之际结束河北战争,所以,给他的时间确实不多。
如此一来,武柲不得不调整战略步骤,于是他命诸军带足三日干粮。等拿下冀州后再休整。
于是,大军依旧轻装而行。武柲坐镇中军。
临行之际,狄仁杰等诸官前来饯行,武柲拉住狄仁杰的手,轻拍一下,道:“狄公啊,魏州是我大军屯粮之地,我走以后,定要严加看管,切莫疏忽大意。我大军之后勤粮草便托付给狄公了。”
狄仁杰的心中也是颇为感动,能够在卸任魏州刺史之前,做这样一件事情,让他感到太子殿下对他的倚重,对他的看顾,如果不能完成此任务,他狄仁杰还有什么脸在官场混呢?
于是。他深施一礼,斩钉截铁地道:“殿下此去平定契丹,若魏州有闪失,微臣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武柲微微一笑,道:“狄公严重了,只需小心谨慎便是。生死是大事,可不能乱说。”
“殿下厚爱,微臣没齿难忘。”狄仁杰躬身道。
武柲心中苦笑一番,狄仁杰如今算是站在自己这边了,他为有如此一位能臣而高兴,但他更需要一位智慧型能臣。于是,武柲嘱咐一番。便下令大军开拔。
如此,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冀州进发,绵延数里。
在河北地界,有四大名门望族,一为清河崔氏,二为范阳卢氏,三为博陵崔氏,四为赵郡李氏。这其中博陵崔氏是从清河崔氏分出的一支,赵郡李氏是从陇西李氏分出的一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都以各自成为了名门望族。
自有李唐以来,寒族士子的大举入朝,使得这些名门望族颇受打压,但入朝为官为相者,这些名门望族占据多数。而寒族士子,以攀附这些名门望族为荣,不过,这些名门望族自视甚高,虽被不允许相互通婚,但却更加让这些名门望族看重了门第。
行军数日后,当武柲来到冀州城外时,前军薛讷部已然拿下了冀州城。武柲看着城头飘荡的大周龙旗,他想着,往后若改革,是否把这旗子也给换呢?但要改旗易帜,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龙旗代表着皇帝,代表着帝国至高无上的荣耀,就如同草原可汗的金狼头旗一样,那是一个帝国的标志,是皇帝的标志,神圣不可侵犯!
看着城门口并没有太过激烈的战斗,武柲便看向了出城而来的薛讷。薛讷带领诸将纷纷下马,躬身道:“殿下,薛讷迎接来迟,请殿下责罚!”
武柲说道:“你已经多次‘来迟’了,本王要是责罚,你那屁股都估计被打得开花了。”
诸将轰然一笑,薛讷的脸红得如同猴屁股一般。
武柲看着薛讷的窘样,便说道:“好了,命大军城外驻扎,其余人等随本王进城再说!”
于是大军城外驻扎,武柲在亲卫的护卫下,便来到了冀州刺史府,刺史崔巍是博陵崔氏人,如今刚从地牢里放出来,见军士簇拥着一人来到,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一旁的兵卒说道:“殿下驾临,还不恭迎?”
崔巍顿时一惊,感情是太子殿下亲征了,于是便赶紧跪于一旁,大呼道:“罪臣博陵崔巍乞请殿下,治臣之罪!”
武柲早已看到崔巍,便问道:“崔刺史,你有何罪啊?”
崔巍痛哭道:“殿下,罪臣无能,让冀州失守,致使契丹攻破城池,掳走了百姓,抢掠了府库,罪臣该死啊!”
武柲一阵烦躁,既然如此该死,那你为何不去死呢?但武柲自然不能如此说,这样的话他只能在心中想想,他叹息一声,说道:“你起来便是,丢失城池,可是大事,本王自会给你一个公正的判决。但冀州之政事,你暂且得担当起来。明白吗?”
崔巍不是一个糊涂人,自然明白,这是殿下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自己连这个机会都抓不住,不说自己官爵不保,恐怕也会牵连家族。
如此,崔巍大礼参拜,以谢殿下恩德。
随后,武柲命还活着的冀州官员取来府库账簿,还有户籍名册,随意翻看之后,便让其尽快统计出冀州现存人口户数。
如此,武柲便命士兵在冀州休整两日。同时命于清河一带游戈的张九节两日之内,向冀州靠拢。下一个目标,便是定州,在定州一带,是博陵崔氏的天下,只是不知经历了契丹人数次劫掠,如今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武柲可以肯定,这些个名门望族必然有其防备手段。不然,早在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中便烟消云散了。


 第四百七十章 一代帝王(八)

在定州东南,原本有一座大城,唤作博陵邑,后来几经变迁,如今也只是一座小城,但即使是小城,却依旧远近闻名。原因无他,因为它是博陵崔氏的本家所在地,就如同河东的闻喜裴氏一样,闻喜也不过是一个小城而已。
崔氏在博陵有着绝对的权威,可以说,崔氏就是这方圆百里内的王,一切都由崔氏说了算,大周律法在此地也变得不再适用,因为崔氏就是这里的王法。
好在崔氏乃是名门望族,倒不曾听闻有什么为祸乡里的事情发生,而且崔氏在定州一带的威望是相当高的,每逢大旱洪涝,崔氏都会拿出粮食来赈济本县乃至附近百姓,久而久之,博陵一带的百姓只知道有崔氏,不知道有皇帝。
如今的崔氏家主,便是不久前朝廷大清理中被罢官的崔晔,如今已然有六十岁了。
此时,崔氏家主崔晔登上城头,看着这一片山清水秀之所,他轻叹一声,一旁的一个中年人随即问道:“大哥何以如此叹息?“
“要变天了!”崔晔随即说道。
“变天?”中年人一愣,“大哥,你是说太子?”
“二弟啊,你不在朝中,所以便不知道这太子可非比寻常太子,他的思想跳跃,处处让人捉摸不透,仿佛在他的身上笼罩着一层迷雾一般,但你我都清楚,他自幼贫穷,后被李绩看中,收为弟子,可也没过多久李绩便死了,往后我等便知道他原本是那个女人的子侄。可一个孩子再聪颖,即使是神童,也不应该如此吧,真的是堪称妖物!”
中年人是博陵崔氏的家主的二弟,崔升,崔氏的具体事务皆由他管理。而且管理家族有其一套方法,使得博陵崔氏有超越清河崔氏之势。加之他本身就是一名对儒学深有研究之人。对崔氏家学十分看中,一度以崔氏家学为荣。直到理学的出现,理学的出现,几乎彻底打破了世家门阀对于教育资源的垄断,这不仅让博陵崔氏感到无奈,就是各大世家也有如此之感。
在那些小家族纷纷投入理学怀抱的同时,崔氏等儒学世家依旧坚守着他们的传统。
崔升说道:“或许就是他被先帝流放润州的那五年发生的变化!”
崔晔点头道:“以前让你派人去润州打探。有什么消息没有?”
崔升叹了口气,道:“崔四儿在上元县呆了半年。半年里,他几乎走遍了上元县,但有人提及太子,便是说不尽的好话,就是百姓家中都供了长生牌,恩,还有一件哭笑不得事情,据说那些烟花之地的女子也供奉着……据小弟所知,太子似乎从未去过烟花之地吧!”
崔晔忽然嘿嘿笑道:“你没在洛阳呆过。自然不知坊间流传着一个趣事。”
崔升笑道:“大哥还跟小弟打起机锋了!”
崔晔这才说道:“你也知道,大凡尚了皇族公主的驸马,是没一个敢纳妾的,就是偷偷摸摸都不敢。可你看看太子,不仅得了洛阳牡丹,而且据说往后纳的妾,也个个是美貌如花。传言所纳之妾不下百人。”
“竟有如此之多?”崔升倒吸了一口凉气。
崔晔微微一笑,道:“其实,这还不算,坊间流传,太子那活儿比驴的都大……”
崔升一愣,随即叹了口气。道:“若果真如此,那你我这一世算是白活了!”
崔晔叹道:“你说的又何尝不是?太子能够创立理学本就是开创盛世之举,是圣人降临之兆,生于这个时代,是我辈文人的悲哀,却也是一大幸事。”
“大哥的叹息难道只是因为如此吗?”崔升熟知大哥脾气,所以便再次问道。毕竟前段时间的朝廷大清理对于世家门阀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他生怕大哥想不通,从此抑郁。
崔晔苦笑一声,随即从袖兜中取出一个信封,递给崔升。
崔升接过,见上面无字,便打开信封,取出一张拜帖,他又打开拜帖,只见上面字迹雄浑有力,气韵天成,自然有一股王者霸气仿佛在字间流转。
拜帖的末尾,写着一行字,“晚辈清心书院院长武柲拜上!”
没有写大周太子,也没有写大周天策府上将军,也没有写某某驸马都尉,却写了清心书院院长,而且以晚辈自称,这是要做什么?
崔升再一次仔细看了看那拜访的时间,是在三日之后,他便看向了大哥,说道:“大哥是为此烦忧?”
崔晔说道:“前段时间的大清洗,不管是清河崔氏,还是我博陵崔氏在朝为官者,凡七品以上者都被罢免,可以说我世家与太子之间只有新仇。如今他奉旨北征,一来到河北,便来拜访,二弟,你说,他的目的何在?”
崔升顿了顿,说道:“太子并没有以其皇族身份拜访,而是以清心书院院长的身份,且以晚辈自称,由此可见,他应该是想交流学问。”
崔晔摇了摇头,道:“你啊,太小看太子了,不过数年之间,他能够几乎彻底掌控大周军队,又能让娄师德、狄仁杰等重臣臣服,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此次来我博陵,不管是以什么身份,总之,你要记住,来者不善!”
崔升想反驳大哥,可话到嘴边,便忍住了,他不在朝堂,不能只听传言便下结论,但能够一睹理学创始人之风采,不是一件幸事吗?
馆驿之内,一间馆舍内传出一阵嬉笑之声,官舍之外的侍卫,随即侧耳细听,却是除了一阵阵嬉笑之外,别无其他一丝一毫地异响。片刻之后,侍卫的脸上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官舍内。
一只木盆中,四只脚丫子交缠在一起,相互抓挠,而盆中的水几乎洒满了一地,所剩无几。一双明显是男人的大脚,而另一双,却是极为细嫩白皙,仿佛羊脂玉一般,让人觉得如此一双小脚儿怎么会能够被大脚玷污呢?
“殿下,别挠了,奴实在不堪忍受。”李仙蕙想笑,却又不敢出声,忽然,终于憋不住,便咯咯笑个不停,露出那整洁的牙齿,随即她用那小手儿捂住了嘴,憋得眼泪汪汪,好不让人怜惜。
而在一侧,武柲一脸邪气地盯着那双小脚儿,用脚趾头想法设法地挠着那小脚儿,听到李仙蕙之言,便知再闹下去就不成体统了,于是起身,便穿了木屐,蹲下身,捉住那双还在不停扭动的美脚,取过布帕擦拭起来。
李仙蕙惊呼一声,道:“殿下,奴怎敢让您如此呢?”想要抽回,却被武柲一只大手钳住。
武柲欣赏片刻,赞叹道:“真的是一双美脚啊!”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代帝王(九)

不日,张九节率军前来冀州汇合,武柲赞扬了他一番,命其领本部两万军士为右前锋,走沧州进攻平州。以薛讷为左前锋,向涿州进发,争取与李多祚汇合之后,一举荡平占据幽州的契丹人。
于是,当左右前锋相继出发后,武柲坐镇中军,也缓缓向涿州进发。
这一日,大军抵达定州境内,武柲便问向导,说道:“此去博陵该走哪个方向?”
向导是魏州商人,常年往来于魏州和定州之间,所以对于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于是便说道:“若沿官道,则要先到定州,再转而向东,估计两日便到。若走商路,一日便到。”
武柲想到自己发往博陵崔氏的拜帖上写的是明日,便问道:“那从博陵可否有去涿州的大道?”
向导躬身道:“殿下请放心便是,博陵数百年前可是大城,自然有通向各处大城的通道,虽说年岁日久,道路有些不平整,但依旧还是大道。”
武柲点头道:“恩,传令下去,走商道,前往博陵!”
于是,大军转而向东,踏上了前往博陵的道路。
一路看着平坦的大地上,田野上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正在茁壮成长,但当到得跟前,却发现庄稼地里是凌乱的马蹄印,还有那倒伏折断的田苗,甚至有的地方都是成片成片地被破坏。武柲的脸上顿时出现一抹寒霜,这契丹人实在可恨!若此次不能剿灭,将来还得担心袭扰。心中随即便对契丹人判了死刑!
广袤的平原,让武柲的视野大开,若不是心中有事,他真想赋诗一首,于是便跟身后诸将,说道:“如此广袤平原,若水利齐全,又有良种。就此地所产粮食都足够河北一地百姓食用,怎会发生饥荒?你等都是军士,虽有朝廷供养,但其实质是百姓供养着你们,你们更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方能做出一番伟业!”
诸将顿时拱手答道:“殿下教诲,末将永记于心。”
如此这般。不过三个时辰,便来到了一条大河边上。只见大河缓缓流淌,河面甚宽,武柲极目远眺,却不见有桥,于是便对向导说道:“此河可有名字?”
向导躬身道:“禀殿下,此河唤作潴龙河,相传曾在远古时期,河中有猪化龙飞升,又因猪乃畜生。不便与龙相配,便唤作潴龙河。”
武柲点头,这些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或者说只是一个猪美好的愿望而已,化龙一说,或许是自古以来神怪之说罢了。作为一个穿越者来说,只能半信半疑。只要不妨碍自己的宏图大略,管他什么猪,什么龙。
但潴龙河挡在前方,十余万大军不能前行,却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便说道:“此处可有桥通过?”
向导似乎想到什么,便说道:“沿河往下十里。有一个渡口,但渡口船少,恐怕一时间大军难以通过。”
武柲也没有责怪向导,于是,再次看向河面,便说道:“行军至此,不能折道而返。命诸军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然后铺设浮桥,明日渡河!”
诸将领命,各回本部,武柲便领侍卫来到了潴龙河边,此时太阳已然西斜,河面上波光粼粼,他每每看到河,便会想起前世村头的那条黄泥河,浑浊的河水,带着一声声嘶吼向东流去。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痛恨那条河,因为浑浊,使得那条河毫无用处,而且小时候,也阻断了上学的路,每每大雨,就得赤脚过河,冰冷的河水,使得他有些轻微的关节炎。
此刻想起那条黄泥河,武柲是多么怀念,只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自己那家如今还是荒野之地,那条黄泥河还没有出现。如果有机会,他或许会到那里看看,或许他应该把自己的陵墓选在那里。
“殿下?”
“殿下?”
武柲忽然听到有人喊自己,转身一看,小兵打扮的李仙蕙惊异得望着自己,便问道:“怎么呢,仙蕙?”
李仙蕙说道:“殿下,您的眼睛,您流泪了!”
“啊……是吗?”武柲顿时伸手抹去,却发现眼中早已一片湿润,他讪讪地说道:“是风迷了眼睛。”
李仙蕙心中顿时一愣,这哪里有风呢?随即便想到,殿下如此威严的人儿,看来心中定是有难言之隐,想着想着,她的眼中一片柔情。伸手便要挽住武柲的手臂,却听到武柲说道:“停住,此乃军中,本王可没有龙阳之好!”
李仙蕙顿时想到,低头看看自己的衣着,不禁笑道:“殿下可是怕军中士卒的闲言碎语呢?”
武柲真想敲打下李仙蕙的脑袋瓜子,他说道:“什么闲言碎语的,本王是不怕的,但本王已非往日,一言一行都会载入史册,都会传向民间。如果今日本王与你这小兵拉拉扯扯,还不知那坊间会流传成什么样子了。”
李仙蕙脸儿一红,低下头,嗔道:“谁跟你拉拉扯扯的了,尽瞎说!”
翌日。
博陵城外的驿亭外站立着一群衣着光鲜的人,领头之人,赫然是博陵崔氏家主崔晔,一旁是二家主崔升,身后是各房的当家人,在后面是一群年轻人。
此时,年轻人中,有一人面色阴沉,一张俊脸也因此变得有些邪气,他便是崔湜,本是进士出身,累迁至左补阙,可结果在朝廷大清理中,以德行有亏,直接被免官。
“大哥,今日太子来拜访,我们是不是?”
说话之人衣衫华丽,脸蛋十分俊秀,但眼中却有一股狡猾之色。此人乃是崔湜的四弟崔莅,在家中排行十三。
崔湜眼中一愣,便问道:“四弟,你是说……”
“大哥,四弟,不可鲁莽,太子殿下驾临,若招待不周,不是你我能担负的起的。”说话之人一脸沉着,一张国字脸显得成熟稳重,只不过他才二十岁而已。若不熟悉他的人,还以为三十岁了。
“崔老九,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说话之人是崔湜的二弟,崔泌。
“够了,再如此吵吵闹闹,就给我滚回去!”
顿时,诸人低下头,一阵沉默,因为这是他们的父亲崔挹,崔挹原本是地官员外郎,也被大清理中扫地出门,如今心中也是不舒服,所以听到诸子说话,不得不喝止,以免大事发生。
此时正午时间,艳阳高照,远远的官道上,只见出现了仪仗,渐渐的,整个队伍便现出了原貌,浩浩荡荡的大军只见头,不见尾。
崔氏家主崔晔深吸一口气,轻声说道:“都给我精神点,别让太子殿下瞧扁了我崔氏门风!”
“是!家主!”诸人一声答应,打起了精神。
PS:  感冒严重,就这么多,谢谢亲们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一代帝王(十)

大军距离博陵城三里之外便停了下来,武柲命诸将安营扎寨,随即换了身儒袍,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