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唐-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退一步,海阔天空。女皇顿时有了主意,而且此法还可以检验一下太子的处理国事的能力。心中有了定计,便对武柲说道:“皇儿且先去处理奏疏吧,让朕在想想。”
武柲不知女皇有了主意,便躬身告退。
在奚族领地的大山中,裴煜的部落最终还是搬到了山上,这里是太白山南麓,丛林茂盛,山高路险,对于这个汉人部落来说,便可以依险而守,不再遭受奚族人的骚扰。
看着族人在半月内筑成了简陋的山寨,裴煜黑黑的脸上挂着笑容,但眉宇间不时透出一丝忧愁。这丝忧愁被兰儿察觉到了,并告知了母亲裴氏。
母亲裴氏自然知道自己的孩子忧愁着什么,在外面见识了大城大世面,这穷乡僻壤的小山寨自然是呆不住的。而且自己孩儿跟他父亲一般有着强健的体魄,还有着一身武艺,如此在这山寨中,确实是浪费了。
好男儿,当志在四方。
裴煜这段时间,因见到娘和兰儿,还有弟弟妹妹们开心,但也因回到这里而忧伤。他不时想起了游历大半年的时光,那些个快意恩仇的绿林人物,还有那些侠骨柔情的侠女,还有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更有那义气豪爽的游侠儿。还有那大城里的繁华,那人来人往的热闹。
凡此种种,令他心绪不宁。母亲曾说,心绪不宁。便要找到根结所在,不然练武容易走火入魔。
裴煜感到,他有一种走火入魔的感觉,一边是娘和兰儿,这是割舍不了的亲情,而另一边,仿佛一个声音在召唤着自己,来吧,勇士。你不应该在这山寨中消磨了光阴,而应该在战场上获得应有的荣耀。
“裴大哥,我爹回来了,去了你家里,像是有重要事情禀报。”
裴煜转身一看,竟然是李二愣子。李二愣子排行老二,老大在三岁时被狼叼走。所以老李叔家里就李二愣子一个独苗,故而老李叔十分宠溺,但李二愣子调皮捣蛋,兼之善于奔跑,遂和裴煜十分对眼。
裴煜一听,便说道:“老李叔就不怕奚族人为难吗?”
“裴大哥你忘记呢?我爹曾救了一个奚族人。如今那奚族人是一个小族长,所以没有奚族人为难的。”李二愣子身材细长,两条腿格外修长,他踢掉了一块碎石。
裴煜心中一动,便起身说道:“既然到了我家,那肯定有事,你先等着。我去看看。”
李二愣子不怕爹,不怕妈,更不怕部落中的人,唯独怕族长裴氏,所以从小就不敢登裴煜的家门。
于是裴煜便回到了家中,蹑手蹑脚得来到了客堂之外。
课堂内,裴氏惊呼一声,道:“二十万大军就被三万契丹人给灭呢?”
一个中年汉子一身粗布衣衫,他坐于下首,说道:“那多伦族长就是这么说的,相信也是**不离十了。”
裴氏的脸上出现了一抹担忧之色,若河北被契丹人占领,接下来契丹人最大的可能就会攻入河东,那么闻喜裴氏她不担忧,她担忧的是父母。当年青春年少,自离家后,便再也没有回去过,如今近二十年了。
裴煜的心中则是义愤填膺,自小受母亲教育,读了不少春秋大义的书籍,所以当听到平州二十万大军覆灭后,他恨不得立刻入伍,到沙场上建功立业。
“哥!你在做什么?”
身后传来了兰儿的声音,裴煜心中顿时一阵悲鸣,我的兰儿啊,你怎么能出声呢?但显然他已经阻止不了了。
兰儿喊道:“娘,大哥在偷听娘和老李叔说话。”
片刻,客堂内传来了裴氏的声音,“煜儿,进来吧。”
裴煜一巴掌轻拍在了兰儿臀瓣上,而后不理会兰儿羞红的俏脸儿,便硬着头皮进了客堂,给裴氏和老李叔施礼后,辩解道:“娘,孩儿不是有意偷听的。”
裴氏叹息一声,缓缓说道:“我儿见过世面,这小山寨自然容不下了。既然知道了大周朝的境况,这样吧,娘给你三天时间,部落的勇士只要他们愿意,随你带走,到沙场上建功立业去吧。”
裴煜一听,心中顿喜,但随即一想,这是娘赶自己走啊,于是便赶紧跪在地上,道:“娘,是孩儿不孝,不应该惹娘生气,求娘不要赶孩儿走。”
裴氏说道:“你啊,就别再守着娘了,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如今朝廷有难,正是你们这些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岂能躲在这山寨之中,快去准备吧,不然,娘可就变卦了。”
看到娘嘴上催促,但眼中那丝不舍还是流露了出来。只是裴煜早已想着沙场杀敌建功立业,所以也硬起了心肠,便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出了客堂。
三日后,裴煜带着三个青年告别了山寨父老,骑着战马,走出了大山,踏上了征程。
第四百四十章 帝王之路(十一)
翌日,女皇下旨,命太子魏王柲监国,除生死攸关大事,朝中诸事皆由太子决断,朝中一片哗然,唯有理学官员欢欣鼓舞,一改往日被压制的沉默气象,他们开始大议朝政。
武柲监国,他的心中是沉重的,就连跟妻妾的房事都没了兴致。监国虽是他所愿意接受的事情,但女皇又让杨再思和苏模棱任太子左、右庶子,这监视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女皇为了撇清责任,缓解压力,让他监国,但却不愿意看到武柲不在自己的掌控下处理国事,于是便把她一手提拔的两个走狗给弄到武柲身边,以辅佐太子的名义监视武柲。这番做法让武柲顿时警觉起来,看来女皇还依旧贪恋权力,除非她死了,不然他很难登上帝位。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成为皇帝的,哪个不贪恋权力呢?不贪恋权力的皇帝,那只是环境所趋罢了。
武成殿。
上官婉儿自得知自家男人监国后,便早早得来到武成殿,跟往日一样,把已经送到的奏疏分门别类,然后记录成册,好让武柲快速浏览。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批阅奏疏的效率。有时候一日便是上千份奏疏,若不如此,根本批阅不完,从而耽误了事情。今日一早送来的奏疏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份,上官婉儿快速浏览记录,便顿时笑了,这些个理学官员竟然明目张胆得上疏祝贺殿下,这不是要给朝中留下口舌吗。
如今,魏王武柲不再像过去一样很悠闲,自从批阅奏疏后,便没有了太多的时间浪费,要不是有上官婉儿这个“内相”,他估计每一天的奏疏都能把他给压死。更不要说,还要跟上官婉儿谈谈情做做那有情人之间欢乐的事了。
踏进皇城,早有官员来到,便远远地躬身行礼。如今武柲监国。虽不能算作是皇帝,但却行使着皇帝的权力,故而这些官员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打个招呼,或者是远远地避开,亦或是装作没看见。
武柲微微一笑,或点头,或还礼。很快便来到了武成殿,武成殿内上官婉儿已然在书案之后。职司太监一声,“太子驾到!”
上官婉儿等宫女太监齐齐躬身迎候,武柲袍袖一挥,道:“免礼!”便坐在了御案之后。
上官婉儿取过已经登记好的奏疏递给了武柲,武柲接过,不过片刻,便笑道:“这帮人啊,这样吧,命诸宰相。还有各部尚书、侍郎,到武成殿议事。”
自有殿中太监去传令,武柲则快速翻开奏疏,那些溜须拍马的奏疏全部扔进了废纸篓中,而仔细批阅正待解决的急事。一些重要的大事,则需要一会儿议事的时候提出来。
既然已经监国,那就在这段时间。尽最大的努力培植自己的人马,必要的时候,一举发动政变,铲除异己,以雷霆手段登上大宝,再慢慢励精图治。
一炷香后。各部主要官员齐齐来到,他们躬身施礼,武柲不能大意,便微微还礼,便给年长者看座。
武柲扫视了一下诸位重臣,便说道:“今日是本王第一次监国,必然有谬误之处。诸位大臣都是我大周朝的股肱之臣,还请不吝赐教,本王一定会虚心接受。”
杨再思拱手道:“殿下言重了,殿下久居中枢,对政事的处理极为通达,皆是我等臣子的楷模。”
杨再思被百官暗地里唤做“两脚野狐”,便知其狡猾异常,如今他身为太子左庶子,名义上辅佐太子,但他是何人?一边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女皇,此时又拍着武柲的马屁。那就是告知太子,您是太子,您做什么他杨再思是不会管,您就把我当成不存在就是了。
武柲微微一笑,道:“本王非圣贤,孰能无错?诸位大臣就不必自谦,本王也不是凶神恶煞,本王有什么缺点,有错误之处,指出来,或是上份奏疏,好让本王知道本王的缺点,以便加以改正。但是……”
武柲的脸顿时阴沉下来,诸官一阵紧张,即使坐着的娄师德、杨再思、苏味道等人都感到了一股煞气扑面而来,他们心中骤然一紧,果然这“屠夫“之名真不是传说。
武柲说道:“但是若在私底下非议本王,若让本王知晓,本王定要问你个‘为什么’!本王坦诚相待诸臣,也希望诸位大周重臣能够坦诚相待本王,本王有过,本王改之,但私下非议,便是伪君子行径。”
娄师德等几位老臣起身,躬身道:“臣等惶恐,谨遵殿下之令。”
武柲说道:“几位宰相都坐下来,不必如此拘礼。本王只是把丑话说在前头。”
几位宰相躬身谢过,而后再次坐了下来,其余诸官也都在心中思量一番,理学官员如姚元崇、宋璟等人则是心中欢喜,他们看到了一个中兴之主慢慢成长起来了。一个不惧怕改错的帝王,其优良品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于是,姚元崇便出班奏道:“殿下之言让微臣铭感肺腑,微臣有一谏言,不知道殿下和诸位臣僚有何看法。”
武柲对姚元崇等人是十分满意的,他们在自己的官位上已经作出了让人艳羡的成绩。于是他便问道:“元崇说来听听。”
姚元崇躬身道:“自圣上天册万岁年以来,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外,朝中便不再设置早朝,致使百官颇多懈怠,甚至一些官员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故微臣建议,自殿下开始,恢复早朝,让天下看到朝中新气象。”
姚元崇如此一说,武柲心中也是一顿,若如此一来,那么他在臣民和百官的心中无异于皇帝,时日一久,那么结果会怎样呢?于是,他看向豆卢钦望和娄师德等宰相,问道:“内史、侍中以为如何?”
娄师德动了下他那肥胖的身体,缓缓说道:“姚尚书说的确实是如今朝中百官懈怠的重要原因,老臣认为此势在必行。”
豆卢钦望是内史,尽管他依附于的武柲,但该表态的时候那也得必须表态,于是便说道:“重开早朝,利于朝廷,臣赞同。”
如此这般,早朝的事情便先定了下来。
接下来武柲缓缓说道:“今日叫诸位重臣过来议事,主要有三件事情,但可以归为一件。第一件事情是魏州、涿州一带河北难民涌入,使得粮食匮乏,朝廷必须在一月内调拨粮草,此事就交由地官处置,本王也会跟进。第二件事便是招募兵卒之事,此事本王思虑再三,就由夏官和大周武院处置。第三件事情便是河北军情,如何平叛契丹,还边境安宁。这三件事是如今朝廷急需解决的问题。请诸位大臣各抒己见,我们一一解决。”
PS: 今天有点儿累,就这么多了,谢谢你们
第四百四十一章 帝王之路(十二)
武成殿朝议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丽春台,女皇听完后,也没说什么,便让那太监继续去探听。
三件事情可以归结为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平叛。若契丹一平,这些事情都会一一解决。诸位重臣也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朝议十分积极而热烈。
但最后,不管是一件事,还是三件事,都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不得不提的问题,那就是钱!
任谁都知道,去岁的赋税早已分到各部,至于剩下的一部分,便是右藏的钱帛,那是宫中和皇室的一部分。更何况女皇用度和赏赐都十分奢侈,所以这一部分钱是不需要考虑的。
如此一来,那么钱该怎么办?
武柲看向了地官侍郎宗楚客,如今地官尚书暂缺,宗楚客便是最高长官,而且他也进了政事堂成为了副宰相。
“宗侍郎,如今地官财赋预算还剩几何?”武柲缓缓问道。
所有的官员也看向了宗楚客,宗楚客是宗秦客的弟弟,曾因宗秦客贪赃和三弟宗晋卿流放岭南,不久宗秦客死去。其母是女皇堂姐,求情之下,便又让宗楚客兄弟回到了神都,如今由少府少卿升任地官侍郎,可谓是沾了皇亲的便宜。
但宗楚客为少府少卿时,修建宫室挥霍浪费,让武柲深为厌恶,如今又为地官侍郎,且进入政事堂,他即使十分厌恶,也丝毫没有办法,当然武柲也可以做些小动作,但以武柲如今的身份,那不是太显得幼稚呢?
宗楚客不敢在武柲面前放肆,所以赶紧躬身道:“回殿下,度支早已上奏朝廷,今年的朝廷用度都已经上奏,缺口还在两百万贯上下,若有余钱。还请殿下问问司府寺。”
听到宗楚客明显有推脱之意,武柲忍住了心中的怒气,而后便转向了司府寺卿武敬宗。
武敬宗是女皇大伯的孙子,如今年届五十,养得白白胖胖的,一脸和善像,他虽是宗室。但就女皇一支过于遥远,只封了个国公。由于曾为商人。所以家资殷实,女皇改朝换代后,便让其担任司府寺卿,掌管金珠钱帛的出纳。每一年赋税、厘金等等收上来后,由司府寺再呈报给地官,由地官度支统计并分配朝廷各项用度,交由司府寺出纳。
武柲是武氏往后的依靠,所以武敬宗很早便站在了武柲一边,他赶紧躬身道:“殿下。司府寺掌管金珠钱帛不假,可一切用度也出自司府寺,去岁光几场战争就耗去了两成,致使本应该拨付江南修整河道的款项便没有拨付。而且圣上的用度也不能少,所以真的是没有了。”
看着武敬宗垂下的脑袋,武柲心中也是一叹,大周的国库空虚。河北若再不平息,如此几年,这朝廷也会垮掉。
于是,武柲便说道:“没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诸官下去后集思广益,有什么见解,有什么好点子,明早朝议时,说给本王便是。”
如此,一次原本激情高昂的朝议,因为“钱”的问题。最终不欢而散。这令武柲感到一阵憋屈,他心中长叹一声,如此接手这个帝国,他将从何处着手呢?
随即,武柲踏出了武成殿,缓缓出了皇城。
上官婉儿看着武柲的背影,心中也不是滋味,平日里离开的时候男人总要亲她一下,今日却连声招呼都不打,只是朝议的整个过程她也知晓,她虽不懂为何没钱就不能办事,但显然“钱”是关键。随即,她收拾了御案上散乱的奏疏,便朝着宫中走去。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偌大一个朝廷,一个帝国。并不是武柲没钱,而是这个帝国没钱。并不是武柲不愿意拿出钱,而是这不符合游戏规则。一旦他拿出那么多钱,那他该如何解释?他武柲虽为太子,但食邑也不过一万户,那也是边功所得。至于吴王和梁王,他们也只有五千户而已。
大周朝每年铸钱两百万贯左右,由于多年干旱、洪涝、战争,使得物价上涨,自大周建立以来,斗米最低的时候就是一百二十文,最高达到过三百文。即使武柲从海运运来天竺粮食,也依旧不能平抑粮价。
如此这般,朝廷每年的用度也就比之永徽之年增加了三倍不止,但铸钱炉只增加了不到十炉而已。加之北方战争、旱情,南方洪涝,税赋就减了不少。
如果自己不拿出钱来,还有什么办法解决如今急需解决的事情呢?武柲一路行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府门前。
“阿郎,要撞门了!”一个女人的声音提醒道。
武柲一顿,抬头一看,随即便停下来,而后看向女人,不是太平公主是谁呢?
武柲问道:“这个时候出去做什么?”
自从武柲成为太子后,太平公主的社交生活越发频繁,武柲也懒得去过问,只要不给他带绿帽子,一切都好说。
太平笑道:“怎么,今日怎么问起我去往何处呢?担心我呢?”
武柲随口说道:“你出去了,我自然担心,既然出去,那就早些时候回来。”
说罢,也不理太平公主,便踏进了府中。
太平公主是聪明的女人,看到自家男人心不在焉,加之最近似乎没去过哪个女人的房间,便知其一定有心事。随即便上了马车,出了积善坊,朝宫中行去。
武柲怀着一种无法解说的心情,来到琴园,这个时候她需要静一静,当然府中很多女人都会弹琴,但此刻他想到了裴柔,这个温柔的女人,总能够让他焦躁的心平静下来。
走进琴园,便看到武崇秀在练习着拳脚,这是一套基本的健身拳术,适合三岁以上孩童练习,用以增强体质。看着那小胳膊小腿的,却也有模有样,武柲会心一笑。
转身看到武柲来到,武崇秀连忙停下了动作,整理了下衣袖,躬身行礼。道:“孩儿见过父亲。”
武柲蹲下身子,问道:“练拳脚累不累?”
武崇秀说道:“回父王,孩儿练拳脚只是为了增强体质,所以不比哥哥们修炼武艺,一点儿不累。”
武柲心中顿时一喜,问道:“那你将来准备做什么?”
武崇秀想了想,说道:“孩儿想成为父亲一样的人。能够教导万民,能够发扬理学。”
武柲不知怎么的。发觉这孩子实在是太像自己了,其实他小时候不也有如此豪言壮语吗?他微微一笑,道:“有了梦想,那就好好去实现吧,但是你更应该有自己的天性,为父不要求你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为父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帝国有用之材,那为父也就欣慰了。”
武崇秀躬身道:“孩儿记住了。”
此时,裴柔已然出了屋子。站在门口看着父子俩,她的眼中出现一抹感动。很小的时候,她就曾想过,她要嫁的郎君,应该是父慈子孝,不一定是这个世上富有的人,不一定是功勋卓著的将军。也不一定是权势赫赫的朝官。她只需要跟男人白头到老,只需要看着父子和睦。
如今,她终于看到了这一幕,她流下了眼泪。
武柲鼓励了一番武崇秀,便站起身来到了裴柔的身边,看到裴柔眼角的泪痕。便说道:“怎么呢?我不过几日不曾过来,这便哭过呢?”
裴柔嘴角露出笑容,道:“奴是高兴,阿郎且先坐,奴让奴仆做饭去。”
武柲笑道:“不用了,让魏厨子送过来便是了。”
看着裴柔,武柲不由得想起了那个看似娇蛮。实则心地善良的少女,裴盈!如今时隔多年,她也应该变成了老女人了吧,只是不知她身在何处。
“阿郎,想什么呢?”裴柔轻轻地贴在了武柲的背后,两只胳膊箍住了武柲,俯身问道。
裴柔很少如此主动靠近,今日不知为何如此,但武柲的心中实在没有多少**,若在往常,过了如此之久,早就把裴柔压在身下了。
裴柔抚摸着武柲的胸膛,脸儿缓缓蹭着武柲的耳朵,那两团柔软紧压在肩上,武柲心中一叹,难得女人如此主动,还是给她吧。随即他站起身,抱起女人,向着里间的床榻走去。
不多时,里间传出了粗壮的喘息声,和那极为让侍女面红耳赤的声响。纵使已经听过不知多少次,但侍女依旧面红耳赤地在偏房听着,一会儿还要进去伺候呢。当然孩子们早已在武柲进入房间后,便被带到了别处。
在琴园用了晚膳,武柲便出了琴园,来到了一旁的天策府,如今这里不论是安全措施,还是守卫都十分严密,武柲也更愿意住在这里。更何况书房也搬到了这里,尽管晚上没有那个柔弱的少女,但武柲依旧能够闻到那股残留的少女香味。
那应该是一种处女的幽香吧,随即,武柲苦笑一声,自己还真是骚情,这香味明明是熏香,只不过跟李仙蕙身上的香味一般罢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武柲全部的生意总额达到了六千万贯,但所有的成本都翻了三倍,故而盈余只有不到两千万贯,为此他批复了四个字,“限期自查!”随着情报系统的肃整,那么新一轮的店铺和生意的肃整清查也要开始。这个任务武柲想再次交给玉漱,随即便喊道:“来人!”
片刻,高力士来到,他躬身道:“殿下请吩咐。”
武柲一愣,不是让高力士安心学习吗?但他也没多想,便说道:“悄悄去把玉漱夫人叫来。”
高力士顿时明白,随即躬身答应,这段时间,殿下不曾在女人房里歇息,今夜既然要求夫人们侍寝,自然要“悄悄”的了。
武柲没有注意到高力士的神色,他开始思考如何清查生意,徐小樱和阮香凝依旧在江南一带主持生意,每年都要回府中两次,以至于二人都给武柲生了三个孩子,孩子在府中由姜出尘和宇文素娥带。
但不管怎么样,久居在外,便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尽管只是传言,但武柲心中是不舒服的,更何况江南的生意占据了五成,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江南船行更是武柲的心病,因为它的前身便是长江帮,尽管长江帮覆灭,但留下的一部分虽是苦哈哈的长江边上的汉子,但多少带了些绿林气。当初权宜之计下便接纳了下来。此时的弊端便凸显不已。
那么整肃江南船行,就绕不开董小宛、徐小樱和阮香凝,这一点让武柲非常无奈。
当初以女人分管生意的做法看来真的是不合适,当时只是权宜之计,但后面应该有更强力的措施,来改变一些出现的问题。只是自己一直忙于征战,而忽视了这些小问题,使得他不得不每隔几年便要清查一次。
书房外传来了脚步声,不多时,玉漱进了书房。
武柲看着玉漱,只见她一身月白襦裙,那胸前高高隆起的白腻几乎裸露在外,头发湿漉漉的,显然是沐浴了的,即使隔着老远,他便闻到了玉漱身上那抹特有的味道。
如此打扮,不是诱惑人吗?
“过来,做到我怀里来!”武柲轻喝道。
玉漱看着武柲的眼神,身子不由得一颤,但遂一欠身,便盈盈地走了过去。
第四百四十二章 帝王之路(十三)
翌日。
清晨的阳光洒下了春的温暖,但武柲丝毫没有感受到,即使是女人那如温柔似水的身体,也无法使他欢乐起来,而且在近乎疯狂的欢爱之后,他更加感到一种颓废,他的心中依旧想着钱的问题。
钱,他有的是,可该如何拿出来,或者另想办法呢?但另想办法,在这样一个经济极为不发达的时代,能有什么办法?多开铸币炉?显然已经不现实。
洗漱之后,武柲便出了天策府,正要登上马车,却见太平公主快步而来,到了武柲跟前,她先朝天策府里面看去,没看到什么,脸上闪过一丝惊异。
武柲问道:“太平,大清早的你跑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往里面瞅什么?”
太平这才欠身道:“臣妾听说昨夜有女人侍寝,臣妾便想来看看,我家阿郎多日不近女色,是否真的养精蓄锐呢?”
武柲心中一声感叹,女人的直觉永远是非常敏锐的,他微微一笑,道:“好了好了,别看了,今晚我来你房间便是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罢,武柲便要登上马车,太平公主仿佛想起了什么,轻呼一声,道:“阿郎,若朝中需要钱,何不把咱家那些地拿出来卖了,也应该足够了。”
顿时,武柲心中一惊,随即便大笑三声,说道:“令月,你真是我的好妻子!”
说实在的,要不是男女大防,他真想此刻便在马车里便把太平公主给办了。
自家的地有上万顷,随便拿出来卖个几千顷也足够解决燃眉之急了,而且还能捞取名望。但这件事得换个方式办,直接拿出去卖,估计也卖不上好价钱。
武柲也不顾仆从在侧,便搂住了太平公主,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下,太平即使是久经“战阵”。一张美艳的脸儿都变得通红,低下了头颅。
武柲快速地在太平公主那肥臀上捏了一把,轻声说道:“快回去洗剥好了,等着我哦!”
说罢,武柲沉声道:“皇城!”撩起车帐,便钻了进去。
马车中,武柲苦思冥想。该如何卖地呢?
“拍卖!”
忽然这个词如同穿越时空一般,钻进了武柲的脑海中。顿时,他再次大笑三声。引入拍卖,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太过新鲜,因为大周的奴隶市场上,还有一些拥有极品花魁的秦楼妓馆,一般都会有一个类似于拍卖的竞价。
比如花魁,在每年一度的花魁斗美争艳中,会对花魁的容貌、身材、品质、特长等等做一个评估,而后会有一个默认的价钱。虽然整个过程并没有专业的人员评估。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完全是依靠花魁个人的人气而定。但依然有了竞价拍卖的影子。当花魁所值默认的价钱确定后,便有人会竞价,花魁会根据出价和出价者本人的人品相貌来决定是否成事,最终虽然不一定是价高者得之,得依然让好事者乐此不彼。也正因为如此,每年的花魁大赛是非常热闹的。
马车驶入皇城。当停下之后,武柲便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武成殿内,诸官已经到齐,当然也只是各部主官,以理学官员居多。
“太子驾到!”太监如同公鸡一般的声音随即唱道。
武柲从偏殿而入,在上官婉儿一番整理后。这才进了武成殿。随即,诸官躬身见礼,武柲也微微还礼,这才让年老者就坐。
等坐定之后,武柲微微笑道:“诸位臣工可是有解决的办法呢?”
诸臣顿时低下了头颅,大殿内一片静默。
片刻,姚元崇躬身道:“殿下。臣建议凡六品之上官员依品级捐出一月俸禄,当可解燃眉之急。”
武柲摇头,说道:“一月俸禄或许对于家资殷实之家不算什么,可毕竟朝中六品以上官员也并非都是家资殷实者,就比如你姚元崇,家中老母每日服食汤药,若捐出一月俸禄,那老夫人该怎么办呢?此法断不可取。”
姚元崇眼中有些湿润,他母亲多年操劳,以至于积劳成疾,导致如今几乎半瘫在床,每日必得以汤药喂之才能延续寿命。而且魏王也时有接济他,但他又不是神仙,不能点石成金,他只能出此下策。
“殿下体恤臣下之心,微臣铭感肺腑!”姚元崇深深一拜,而后便退回原位。
武柲叹了口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周的股肱之臣,为我大周尽心竭力,本王如何忍心这般做,如此做法,那只不过竭泽而渔罢了。既然诸位没有办法,本王倒有一个办法,若能实现,军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请诸位臣工参谋参谋。”
娄师德起身道:“殿下但有所命,臣上刀山下火海也去得。”
武柲笑道:“娄相不必如此,没那么严重。且请坐下来。”
随后,武柲便说道:“本王十余年来征战四方,圣上多有赏赐。本王想问诸位,一个五口之家有多少亩土地便能生存?”
大殿内,诸臣不知武柲为何有如此一问,但都低声商议起来,姚元崇躬身道:“回殿下,若是在南方,一家五口有二十亩地便能完全养活,且地里产出,还有盈余。若是在北方,一家五口要能养活,则需要六十亩地才能养活,若是在丰年,则有盈余,若是遇到灾害,则或许还需要官府赈济。”
武柲点头,说道:“我府中有五百余口,按每五人百亩来算,也不过只需要万亩而已,算来也只需要百顷地。”他顿了顿,便问道:“诸位臣工做了官一定置办了良田,那本王想知道,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