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匦的投书,圣上让下官交给中丞,让中丞彻查此事,一共是两百三十八份,中丞让人点点吧。”徐平缓缓说道。
吉顼随即喊来杂役和主簿,登记造册,并一一区分开来。清点完后,数目都对,吉顼这才盖了大印,徐平也赶紧回去用午膳了,再要耽搁下去,估计连汤都没有了。
徐平走后,吉顼这才坐下来,一一翻看。当看完第一份之后,心中顿时一惊,这到底是谁投的书,这不是添乱吗?随即一想到女皇让他彻查此事,到底是彻查投书之人,还是投书里面的人?
但不管是哪一种,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已经写好的奏疏也不可能不上,更何况。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的富贵都在魏王身上,既然如此,那么他这个马前卒就应该有马前卒的价值!
魏王府。
曹御医领了旨意,便来到了魏王府上,在杏林里,谁人不知魏王府姜妃的医术是何等高明,不说那望、闻、问、切的神技,就是对于病理的分析,也是独树一帜。大多数医者都是治标不治本,而姜妃却能根治标本,其深层次意义,就在于姜妃能够把病情分析个透彻。而且已经远远超出了历代医者,就是太医署的御医们,都经常光顾济世堂,跟姜妃探讨医术。而姜妃也不会敝帚自珍。按照姜妃所说,医术只有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应用,才能更进一步。
当然姜妃所说,其实就是武柲所说,而且还应该加上一句,最好的医术是用来济世安民的。最好的医者的心胸应该无比广大的,就如同白衣女神一般。
也正因为如此,姜出尘总爱穿白衣白裙,甚至就连那亵衣亵裤都是白色的。
如此一来,曹御医虽奉旨来到了魏王府,其实只能拜见姜妃,探讨医术。至于诊治魏王,他那张老脸还要见人呢。
于是,曹御医拜见了姜出尘后,只字未提诊治之事,便就伤寒的病理跟姜出尘探讨。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便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传至后世多有轶散,就如同华佗的《青囊书》一般。不过关于伤寒的医术流传至今,所以曹御医对此也有些研究,每次跟姜妃讨论,他都能收获良多。
姜出尘不知道曹御医来府中做什么,这些个御医一般可都是去济世堂的,很少有人来府中。在济世堂,因为穷人看病可以赊欠,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义诊,而且姜出尘也会坐诊一两个时辰,凡是神都的所谓神医和御医都会前去交流,久而久之,济世堂便开始有神医义诊,有御医义诊。
当曹御医问到伤寒之时,姜出尘顿时来了兴趣,她的医术能够超越前人,最主要的,还是自家有个“无所不能”的男人,他虽不懂医术,但一些医术思想却让她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多年研究之下,她的医术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而且等医学院一开,她这第一任院长将会名垂青史!她,一个乡野丫头,也能名垂青史,想起这个,都让她兴奋。
如此,便在杏林院内,二人探讨起了伤寒,也是这一次谈话,几年后,曹御医终于悟出真谛,在伤寒方面做出了显著成就。
梧桐院厢房内,高力士陪着一个老太监,正是送来珍稀药材的高老太监。
此刻,高老太监正在传授高力士一些经验,他曾服侍过高宗皇帝,所以身为太监,他的经验是很丰富的,如今高力士服侍魏王,而魏王如果不出意外,那便是将来的大周皇帝,那么高力士这个义子的价值就非同一般了。早早地搞好关系,总比等魏王入主大内之后再去培养感情好吧。
高力士也是非常感激高老太监,要不是把他送到了魏王府,他估计都已经饿死了。所以此刻他十分恭敬地听着高老太监的絮絮叨叨,脸上依旧是一副谦恭的面容。
此时正是午膳时间,高力士端来了魏王府的午膳,高力士是贴身太监,所以待遇比较好,故而每一餐都有肉食。高老太监看到饭菜,便问道:“力士啊,这魏王府每一餐都有肉?”
高力士随口说道:“恩,每一餐都有,就是那些杂役,每隔七日都会有一顿肉食。”
高老太监心中顿时不是滋味,感情这魏王府的伙食比皇宫大内都好啊,像他这皇宫高品级太监,也就每个三日才会沾一次荤腥,每隔半月才会有一次肉食。
不过,这让他更加认定了魏王,魏王不是一般人,如此大度之人,登了帝位,也一定会对宫人好的。


 第四百二十二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三)

临仙殿内,值事太监把御史中丞兼凤阁鸾台平章事吉顼的奏疏小心翼翼地摆到了御案之上。
此时,女皇正在膳后小憩,这已经是女皇这么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宫女和太监们轮换守候在大殿,随时听候女皇差遣。这些太监和宫女中其实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上官婉儿为中心,一派则是以如今很受女皇宠爱的韦团儿为中心。韦团儿是后起之秀,但凭借着一张甜美的俏脸儿和一些逢迎手段迅速在宫中站稳了脚跟,再者上官婉儿可是清楚魏王跟韦团儿之间那点苟且之事,虽然起初让上官婉儿很不高兴,但她发现,韦团儿是伺候女皇衣食起居的宫女,如此一来,便对魏王也不无好处,遂慢慢接受了下来,也没有对韦团儿那些手段放在心上。
几年下来,韦团儿果然混得风生水起,如今就是连内侍监的大太监魏老太监的权威都比不过韦团儿,而且已经有取代之势。但不管怎样,宫内形成了两个中心,这对宫人并不是福,明争暗斗之下,必然有所损伤,只是由于两个女人都心属一个男人,故而才相安无事。
宫内尚且如此,何况是朝堂呢?
理学官员的突然崛起,让守旧一派陡然感到了压力山大,特别是理学官员那种朝气蓬勃的处事态度,让守旧一派感到自身的惰性之外,也感到了深深地挫败感。故而状告理学官员的奏疏就从来没有断过,而且因为两派的不和,使得在青楼妓馆中发生了不少传说,成为了神都一时笑谈。
武柲要登上皇位,不仅仅要取得理学官员的认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紧迫形势,他必须铲除异己!个中道理,自古皆然!
女皇小憩之后,让人煮来一壶茶,随后便坐于御案之后。看一下今天的神都周报和清心日报,刚拿起报纸,便斜眼瞧见御案之上一摞厚厚的奏疏,她不禁有些奇怪,今日上官婉儿到翰林院主持文学之事,故而一早把一些重要之事处理后便离开了这里。那这奏疏又是谁放的呢?
此时宫女端来了茶,是上好的云雾蒙顶石花。是蜀中贡品,天下间只有她一人才能享用。女皇尤其喜爱这种意境,享用此茶倒不是其味道有多么不同,而是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她曾在利州度过了几年的童年时光,对蜀中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
随即,便随手倒了盅,缓缓饮下,一手则翻开了奏疏,虽久不看奏疏,但她十分熟练地看了起来。并且速度很快。
吉顼的奏疏!在看完十来页后,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但由于眼睛昏花,她感到一阵烦躁。
“岂有此理!”女皇大怒道,她大袖一挥,推掉了御案上的茶壶茶盅。
“哗啦”一声,茶壶茶盅顿时摔了个粉碎。热气腾腾的茶水飞溅了一地。
宫女和太监赶紧跪地求饶,匍匐在地不敢起身。
“岂有此理!”女皇越加愤怒,随即又抬手扔掉了御案上的文房四宝,大殿内金黄地毯之上,顿时被墨汁玷污。
发泄一通,女皇的胸膛慢慢平复下来。随即命令道:“给朕传吉顼!”
值事太监连忙起身,答应一声退出大殿,朝皇城小跑而去。
翰林院内,今日有文学之士齐聚,加之有如今“大周内相”之称的上官婉儿主持,来的文学之士非常多,几乎在神都所有的文学之士都来了。毕竟翰林院是属于皇家。由女皇亲管,凡是能够进入翰林院的文学之士都有可能被大周内相看中,并推荐给女皇。加之上官婉儿姿容清秀,可不是一般的才女。不说能够一亲芳泽,就是靠近嗅嗅那股淡淡的香味,也足以蕴藉平生。
此时翰林院正殿内坐满了文学之士,坐不下来的,便站在了四周,此时刚由上官婉儿点评完一个文学之士的一篇赞美梅花的赋。众人一片叫好声,随即便让如今有些占据文坛北斗的李峤登台赋诗。
李峤如今为鸾台侍郎,并凤阁鸾台平章事,入政事堂为副宰相,所以如今可谓是志得意满,不仅官场得意,情场也是春花遍地开,只是让他颇为遗憾的是,他对上官婉儿表现出的情意,上官婉儿丝毫不觉,让他有一段时间里特别失落。
不过李峤还算是洒脱之人,兼之如今他有执天下文学之牛耳趋势,可谓意气风发,年届五十三岁的他面皮白净,一副洒脱之气度,顿时让殿内文学之士为之钦佩。
他拱了拱手,折扇“啪”一合,殿内陡然安静下来,李峤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而后轻吟道:“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观风昔来幸,御气今旋跸……”
顿时,便迎来了一阵喝彩。李峤也不禁看向了上官婉儿,看到上官婉儿很仔细地听着,心中便有一丝酸意,如此女人,不能一亲芳泽,真的是人生一大憾事啊。
突然,一人厉声问道:“谁是李峤?”
顿时,大殿内一阵安静,随即一阵嘈杂,诸人转身看向了说话之人。当看到来者是千牛卫朗将之时,顿时没了声音。
此时,那朗将领着十多个千牛卫士兵进了大殿,便再次厉声问道:“谁是李峤!?”
李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如今是宰相,些许莽夫兵卒还不放在眼中,便整理了下衣袖,缓缓说道:“本相便是李峤!”
那朗将随即厉声道:“圣上有旨,带走!”
随即两名兵卒上前,捉住了李峤的双臂,夹着李峤便走。李峤大怒,道:“我为宰相,岂容你们如此放肆!圣旨何处,拿给我看!”
那朗将丝毫不理,继续厉声问道:“谁是韦巨源?”
随即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站起身,道:“老夫便是!”
“圣上有旨,带走!”朗将厉喝一声。
韦巨源冷笑一声,道:“老夫自己还能走动,不用你们这些小崽子搀扶。”说罢,便起身拱手道:“诸位,老夫先走一步了。”随即便大踏步走向殿外。
紧接着,那朗将又一连念了几个人的名字,随即在众人的惊惧中,都被兵卒带出了大殿。
而此时,在皇城各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一个个朝官被金吾卫士卒和千牛卫士卒捉出了官舍。
大抓捕行动彻底展开!
武懿宗异常兴奋,他被女皇姑母叫到身边,并让他实施抓捕行动,他领命之后,回到金吾卫后,便迅速下达了命令,所有右金吾卫士兵在半个时辰内归营,不然军法伺候。
金吾卫本就是一波世家子弟组成,但武懿宗的毒辣他们也是知晓的,得到命令后,一些喝花酒的赶紧掏了钱,便直奔金吾卫,一些在家休息的,放开了侍妾,赶往了金吾卫。
当金吾卫集合到七七八八后,急不可耐的武懿宗顿时宣读了圣旨,而后由长史分配了任务,随即由各朗将、队正带领分往各处,进行全面的抓捕行动。
武懿宗兴奋得哇哇怪叫几声,他亲自带了一队右金吾卫士卒赶往了右羽林卫校场。他今天要亲自把李千里踩扁在脚下,要在李千里的眼前,把他女人给睡了!
抓捕宰相的任务交给了左千牛卫,左千牛卫将军武攸宁也丝毫没有手软,按照名单,把姚璹、王及善、李元素等宰相一一请进了右肃政台。
如此大的抓捕行动,顿时让神都百官心中胆寒,要不是豆卢钦望等宰相安抚,估计都有可官员逃官的可能。
总之这一次突然行动,让百官似乎感到了酷吏时代的再次来临,而素有“来索之亚”的武懿宗顿时让百官颤栗,他们才记起,索元礼和来俊臣都死了,这还有一个名符其实的酷吏武懿宗还在啊。
这一日,注定是让神都颤栗的一日,注定是让百官夜不能寐的一日。数年没有过如此大的行动,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心惊胆颤。
右羽林卫校场。
这一日,薛讷轮休,不在右羽林卫,主事之人,便是同样是将军的李千里,或者叫武千里,但不管怎样,他曾经都是女皇的宠臣,故而才能执掌非常重要的右羽林卫。即使如今薛讷分了大多数权力,而且经过一番整顿之后,李千里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打压,权力严重缩水,但依旧有一千士卒是李千里掌握的,由其亲信带领。
此刻,李千里依旧在官舍内喝着茶,看着今日的神都报纸,如今神都的报纸可不止有神都周报和清心日报,还有一些如东篱小报,素心小报等等,都是一些写生活和诗情的报纸,发行量不大,但颇受一些人的喜爱。而李千里就喜欢素心小报,小报上刊载一些生活中的小诀窍,比如一些生活常识,还有一些关于如何保养的小秘诀。
突然,有人闯进了官舍,李千里本想发怒,抬头一看,竟是自己的亲信司马严,便问道:“如此毛毛躁躁的,发生了什么事?”
司马严急忙低声说道:“今日朝廷大动荡,到处抓捕,殿下还是赶紧躲避一下吧。”
李千里心中顿时一愣,但随即笑道:“女皇信任于我,躲了,反而不美,不用管了,你再去打探打探风声吧。”
李千里话音一落,只听到官舍外,一个恶狠狠粗陋不堪的声音传来,“李千里,圣旨到了,还不出来接旨!”


 第四百二十三章 庐陵王风波 (完)

武懿宗!
李千里就是死了,埋葬在坟墓中千年万年也不会忘记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的声音。武懿宗不仅贪财,而且嗜色如命,糟蹋致死的少女不知道有多少,在神都的贵妇圈中,他有一个名号,“少女杀手”!而且此人可是皇族中的酷吏,由于其身份掩盖,使得很多百姓和官员都忽略了。
但是,李千里是李唐宗室之后,是李世民之子吴王李恪的长子,岂能不知武懿宗大杀宗室的隐秘?
此时,武懿宗在外嚎叫,李千里心中厌恶,但却不得不出去接旨,只是圣上若有圣旨,应该是以太监为使者啊,心中顿时一惊,警惕的他,便给司马严说道:“你且去看看,武懿宗可是捧着圣旨?”
司马严是李千里一手提拔的郎将之一,也是李千里的心腹之一,随即便悄悄地走到门边,偷偷往外望去,只见武懿宗领着一队士卒堵住了校场门口,显然来者不善,再仔细往武懿宗和其身边的人望去,却不见有谁捧着圣旨。司马严顿时一惊,于是便赶紧来到了里间,低声对李千里道:“殿下,武懿宗带着一队兵卒堵住了校场门口,手中并无圣旨,殿下,来者不善啊。”
李千里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难道他的私密之事被发现呢?但他随即摇了摇头,不可能,那些事情只有他知道,就是自己的妻子慕容氏都没有告知,但武懿宗此来明显不善,加之司马严所说朝廷大动荡,他一时间不知如何做呢!
司马严见李千里默不作声,便说道:“殿下,躲避吧,等风声过了,再向圣上请罪也不迟。”
此时,武懿宗又是阴狠得喊道:“李千里,圣旨在此。难道你不接了吗?”
武懿宗的声音仿佛催命符一般,李千里一咬牙,便说道:“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躲避一阵再说。”
于是便赶紧换了身普通小兵的军服,快速地化妆起来。司马严则小跑着出了官舍。向着校场门口跑去。
武懿宗一连喊了数声,却不见李千里出来。便顿时生疑,莫不是这家伙不在,不对啊,于是便命令道:“直接抓人,搜!”
“卑职见过河内郡王!”司马严出了官舍,远远地拜道。
武懿宗最恨的就是别人称呼自己“郡王”,郡王比亲王低了一个等级,所以这让他非常不满,熟悉武懿宗的百官。一般都唤作“河内王”。司马严这么一叫,顿时让武懿宗火冒三丈,大踏步走到跟前,举起马鞭,劈头盖脸地抽下。
司马严虽是李千里的亲信,但也是武将,颇有些武艺。见河内郡王不问缘由,便劈头盖脸得抽来,心中顿时一怒,随即侧身避过。
“恩?”武懿宗一鞭子抽空,脸上一惊,他愣愣得看着眼前这个郎将。再揉揉了由于用力过猛而甩疼的右臂。随即指着那郎将道:“给我砍死他!”
身后士卒都知道武懿宗性情残暴,不敢怠慢,顿时拔出横刀,砍向了司马严,司马严惊惧中,躲闪不已,被一刀劈中臂膀。身上的皮甲系带顿时被斩断,伤口处白骨森森,血流如注。
司马严大怒,喊道:“兄弟们,金吾卫造反了!”随即狂奔起来。
此时,李千里扮成小兵准备外逃,见武懿宗动了手,心凉了半截,这武懿宗今日是来要他命的,既然如此,那就别怪他不义了,随即冲出了官舍,大喊大叫起来,“金吾卫造反了!”
“金吾卫造反了!”
呼喊声传入了李千里掌握的一千士卒耳中,再见郎将司马严被砍成了血人,顿时取过长枪,呼喊着冲向了武懿宗。
武懿宗顿时大惊,他没想到右羽林卫竟然敢造反,竟然敢污蔑自己,但眼见着右羽林卫嗜血的眼睛,他心中胆怯了,随即一声呐喊,“快逃!”
武懿宗的马在校场之外,平日里又多玩弄女人,沉湎于声色之中,身子早就被掏空了,没跑几步,便上气不接下气,随即感到后心一凉,他转身一看,直见一个右羽林卫小兵快速收了弓箭,身影一闪,便不见了。
而与此同时,右羽林卫士兵长枪齐下,顿时,把武懿宗扎成了马蜂窝。
此情此景,恰巧被玄武门城楼上巡视的千骑中郎将武攸止看到,他惊骇得望着城下右羽林卫营寨中的混乱,看着武懿宗等几十人被扎死在校场内,他不敢怠慢,随即敲响了玄武门城楼上的钟声!
急促的钟声从邙山之下传来,穿过宫苑,传进了女皇的耳中,女皇大惊之下,差点从藤椅上摔了下来,她急忙命太监前去玄武门查看,随即便不知所措。
上官婉儿已经从翰林院回到了临仙殿中,正准备向女皇汇报,却不想玄武门钟声响起,她看到焦虑的女皇,便说道:“圣上,玄武门钟声响起,必然发生大变,请圣上早作准备啊。”
女皇被上官婉儿如此一说,却顿时安下心来,干脆再次坐在了藤椅之中,缓缓说道:“朕对天下无过,朕今日要看看,谁人造反!”
随即又命令道:“传高月,速派人让魏王入宫!”
魏王府,梧桐苑,书房。
此时,魏王武柲正在书房的密室内欣赏着他的珍藏,很多都是战利品,比如第一次出征之时,斩获的狼头旗,后来歼灭徐敬业等叛乱后所得兵器,还有击败论钦陵的吐蕃军旗等等,当然这些只是拥有纪念意义的,还有那些传世名剑名刀也有不少,只可惜三国时期的刀兵并没有一件。作为一个穿越者,这些癖好,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忽然,书房外传来了高力士急促的声音,“殿下,圣上派人来了,有十万火急之事!”
武柲顿时一惊,随即便出了密室,合上门,便出了书房,只见高力士身旁,有一个劲装女子,看那腰间装束,武柲顿时一惊,梅花内卫怎么来呢?
“梅花内卫石倩,见过殿下!”来人躬身行了军礼。
武柲问道:“发生了何事?”
石倩随即便说道:“玄武门钟声长鸣,右羽林卫反了!圣上让殿下回宫。”
武柲心中一惊,今日是发难的日子,难道是李千里?他还真敢造反?但武柲脸上依旧非常镇定,缓缓说道:“你且先回禀圣上,些许反叛,翻不起什么大浪,平叛之事,就交由臣下来做,圣上自安坐宫中等候便是!”
石倩面色一动,此话说来,叫她顿时放心了不少,于是便躬身行礼退去。
顿时,武柲目光如炬,道:“备马备甲!”
高力士领命,大声传令。
一时间奴仆们纷纷行动起来,宇文素娥等女人来到了书房,给武柲披上的了战甲,亲卫们很快集结完毕,等候在府门之外。
不过片刻,武柲提枪上马,便领着三百亲卫冲向了宫城,不过盏茶功夫,沿着夹城便很快来到了玄武门外。
看到玄武门城楼上千骑士兵严阵以待,却没有战乱,武柲的心顿时安了下来。随即武攸止被城头吊了下来,他连奔带跑得来的了武柲马前,单膝跪地道:“末将武攸止见过殿下!”
武柲沉声问道:“右羽林卫发生了何事?”
武攸止这才把武懿宗等人被右羽林卫砍死的事情说了一遍,当说到有大批右羽林卫士卒占领了圆壁城。
圆壁城是玄武门之外的夹城,是宫城的最外围防线,背靠北邙山,看来他们是想逃入北邙山中了。于是,武柲略一沉思,便说道:“你且继续坚守玄武门,不可懈怠!”
武攸止没有挨骂已经万幸,所以便赶紧躬身领命而去。
武柲便转向了左羽林卫校场,左羽林卫九千精锐如今是彻彻底底地掌握在他手中,当武柲一声令下,便快速地包围了右羽林卫,把右羽林卫剩下的数百伤残兵卒缴械看押。
武柲在右羽林卫的李千里官舍中,让士兵搜查一番,结果在储衣柜中,找到了李千里的官服,他心中冷哼一声,便让人在右羽林卫中一一辨认查找。
不过片刻,李千里没有找到,但找到了一个被砍成重伤的朗将,武柲命郎中紧急包扎一番,才知道此人叫司马严,是李千里的心腹,但自己将死,却被李千里抛弃,而且还被后心补了一刀,要不是一口气怨气在,他早就见阎王去了。
如今司马严见魏王在,便知李千里造反不可能长久,便说出了李千里诸多隐秘。右羽林卫士卒大多都是被裹挟而去,剩下的伤残者都是不愿意被裹挟,而被砍死砍伤的。
随即武柲便上疏一份,言:“反贼李千里杀死河内王武懿宗后,领兵占据圆壁城,是要逃往北邙山,可令各州各县封锁城池,凡有怪异举动者一律抓捕审查。他武柲将先攻下圆壁城,徐徐搜捕,请圣上放心!”
李千里之事,大大出乎了女皇意料,但李千里造反,这让她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传位于武柲,只有传位于武柲,才能保证她的安全,若今日没有武柲,那玄武门会不会被攻破?她一代女皇会不会被叛兵所杀?想到这些,女皇都不由得浑身发冷。即使温暖如春的大殿,也依旧驱不走这种发自心底的寒意。
既然叛乱由魏王平定,那么她也要做些事情,那就是肃清李唐旧臣!
“来人了,传诸宰相来见朕!”


 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的缺点

朝廷的海捕文书下达得十分迅速,各部的办事效率达到了一个空前,仅仅半日,捉拿反贼李千里等一众人的公文便出了洛阳城,向四方散去。
此时玄武门之外,武柲骑着火焰驹,一双细长眼微眯,望着圆壁城城门,圆壁城是北夹城,城门略低于玄武门,目的就是在于即使有强兵来犯,士兵可以退守玄武门,在玄武门城楼上往圆壁城里抛石射箭。
武柲自然不可能损失左羽林卫精锐去攻城,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地理优势,更不想让那些城头不断探出的士兵投降之类的,他有他的目的。
随即,他便直接调集了三十架投石车架在了玄武门城楼上,命各部杂役充当苦力,搬运巨石、抛物。当挠钩、云梯等攀城器械一切准备就绪后,便一声令下,玄武门城楼上顿时向圆壁城抛下了巨石,仿佛下一场巨石雨一般。顷刻间,圆壁城头那些个士兵被砸死砸伤一大片,惨叫连连。
一连半个时辰的巨石雨,崩毁了十多架抛石车后,武柲又是一声令下,左羽林卫士卒架起了云梯,以极快的速度开始登城,城头只有稀疏的箭矢,对右羽林卫造不成多少伤害,不过数息时间,第一波士卒便登上了城头,只见城头一片狼藉,但死伤士卒却是不多,很快便肃清了城头的反抗士兵,随即打开城门。
武柲骑马缓缓进了圆壁城,脸上阴沉,丝毫没有愤怒,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李千里能留多少兵力断后,他一点都不担心。当然,李千里是否能逃脱,他也不担心,有这件事情,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这件事情。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武懿宗的参与,更没有想到的是,武懿宗居然被李千里杀了!如此绝妙的结局,让武柲心底里真真正正地乐了。当年武承嗣和武三思派武懿宗到上元县杀他,却差点被自己给做了,这个仇虽说随着这么多年而慢慢淡化,但要让武柲去喜欢一个仇人那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武懿宗的人品确实不怎么样。更何况身为宗室却充当酷吏角色,清算。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
不管怎样,武懿宗的死,无疑会让女皇更加明白,若传位李氏,那么将来武氏的下场,就会如同武懿宗一般,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就是她,还不一定能够安稳地进入陵寝。
至于如今。两个儿子都改姓武,但任谁也知道,那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至于女皇,能够执掌一国的人,没有超越常人的权谋,怎么可能从儿子的手中把皇位夺了过去?如此一来,女皇如何会不知道她的两个儿子对她的仇恨呢?尽管这仇恨只是因为短暂的弱势而隐藏了起来。
当然。除非女皇彻底年老昏愦,不然是不会顾念武氏而传位于李氏,但即使如此,当朝中无一李唐旧臣,那又作何为?这就是武柲的后招。
先剪除朝中李唐旧臣,再徐徐谋夺帝位。此谋略武柲也是学习了女皇不是。女皇登上帝位,不就是重用自己的亲信,剪除反叛的朝臣,等朝中全部是自己的人后,那么改朝换代也就顺其然而为之了。
武柲不会制造那么多的神佛怪诞之事,更不会装聋作哑得整什么仙佛临世。但他必须要有个合理的继承方式,这个方式自然来自女皇。只要确定了他也是继承者之一。不管是将来篡位还是政变,都将是合法的!
更何况,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而天下百姓,也只会记得胜利者,至于谁做了皇帝,关他们何事?
圆壁城内。
不出武柲所料,李千里早已开了城门,向北邙山中逃去,武柲并没有立刻搜山,而是命人取过洛州地图。
当亲卫取来地图,武柲在地图上盯了片刻,便在邙山周围的几个点上,缓缓地点了点,说道:“留三千左羽林卫驻守宫城,其余将士,命各朗将领其所部,备齐七日干粮,进山中搜索。传令下去,各州各县,务必严加盘查出入城门人口。抽调五千玉钤卫,分赴邙山各要道关隘严加盘查,命薛讷快速统计右羽林卫损失情况,以及上报兵卒名册。十日之内,至于李千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若敢有懈怠者立斩不饶!”
魏王虽语气缓和,但话语里透出的杀意,顿时让手下亲卫心寒,于是赶紧躬身答应,传令而去。
圆壁城被砸毁,自然也要尽快恢复,但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事情,自有冬官和将作等部门处置。在下达了命令之后,武柲命人抬着武懿宗不成样子的尸体,用大周龙旗覆盖,走夹城复道来到了皇城。
女皇听到武懿宗被李千里活活戳死后,心中一寒,随即便领百官来到了则天门城楼上,看到兵卒抬着大周龙旗覆盖的武懿宗,她留下了眼泪。要不是她让武懿宗去执行圣旨,武懿宗恐怕也不会如此死于非命。
顿时,女皇哭泣道:“懿宗,今日死于非命,是朕之过也!”
百官看到女皇哭泣,便纷纷劝道:“圣上请节哀,河内王是被反贼所杀,魏王殿下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