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武后起身说道:“武清是本宫侄儿,本宫本应该回避这个事情,但本宫确实认为他有朝廷栋梁之材的潜质,而且皇上和列位臣工也有所耳闻,如此有才能之人,为何不能够为皇上所用呢。百官既然有些反对,那这样吧,皇上,教坊司设教坊使,就由武清担任,叫他总领教坊司事务,那清心馆就暂时不设官职,也由武清任馆主,总领清心馆事务,可叫太学、国子监、弘文馆、四门学等诸学的生徒,愿意去清心馆者等同生徒,他日武清若取得科举进士及第再定品级。皇上,您看如何?”
高宗皇帝心中一乐,还是自己的皇后聪明,于是便说道:“如此,甚好。诸位爱卿,你们看这样处理如何?”
“谨遵吾皇教诲,万岁万岁万万岁岁!”
。。。。。。
武清得了圣旨,闲来无事,自《三侠五义》写完之后,便没有动笔的念头了。
一者武大娘颇有怨言,毕竟不学无术在这个时代是很受人鄙视的,按照武大娘的意思想要让武清进入国子学或是太学去学习,但武清没有答应。
二者经历了这段时间事情后,武清的心思发生了一些转变,庸俗文学可以娱乐大众,但不能救大众,文学不能阻挡入侵,除了能把入侵者写死,依旧改变不了现实,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进阶的力量。如今他是武氏族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身份,利用好,自己将会引领大唐走向更加富强。
如今既然封了没品的官,但实权有了,就看自己如何发挥了,更何况教坊司归自己管了,那不是每天可以**下上官婉儿呢?想想都让人兴奋,能够**下大唐的女神,这是无数宅男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吧。
有了邪恶的念头,武清恨不得马上到光宅坊的教坊司,而且自己的清心馆也在那里,但清心馆貌似只有自己一人啊,这不是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这高宗,也太抠了,至少也得给几个手下啊。
此时的教坊司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门,属于太常寺管辖。不过很多时候太常寺不会管理,毕竟教坊司经常给皇帝和王公大臣们表演,实在是一个很特别的部门,再说谁家没个宴会啊什么的。所以教坊司虽然地位低下,但很受欢迎。
武清一身蜀锦所制的华服,头戴着逍遥巾,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教坊司的大门,却没看到一个乐工,也没看到云韶们,更没看到内人们。整个教坊司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武清沉思片刻,瞬间明白了,这尼玛是给老子下马威啊,看来“排外”从古至今都存在啊。
武清很纠结,以他这样的年纪做教坊使,确实有些不合适,但他有信心,而且这不仅是武后在考验自己的能力,更是武后对自己的信任。如果做得好了,说不定升官发财还是小事,要是封个国公当当,那就太值当了,现在那个什么县男,实在是太丢份了,他都不好意思想。
武清有了定计,当下气沉丹田,大吼道:“人都死光了吗?”




 第四十四章 用计谋初治教坊

“你喊什么?”
一个稚嫩却又颇有几分娇嗲的声音从一房中传出,而后一个明目皓齿,彩衣飘飘的女童走了出来。
这不是上官婉儿是谁呢?
“媳妇儿!”武清眼中一喜,因为看得出上官婉儿竟然略施粉黛,难道这是为了迎接自己?
上官婉儿欠身,道:“见过教坊使大人!”声音中颇有些不屑。
武清大为奇怪,仔细一想,便明白了,这教坊使可是新封的官职,没品没俸的,却又管着整个教坊司,这让这些教坊司的乐工云韶们如何看得起?
“呵呵,好啊,上官婉儿,本大人问你,这教坊司其他人呢?为何不来拜见本大人?难道怕本大人强行索取孝敬不成?”
武清一口一个“本大人”,自己说得暗爽不已,却让上官婉儿心中鄙视无比。
“还本大人,一个小人得志的样儿,切!”上官婉儿心中嘀咕一番,但脸上却表现地很欢喜,欠身道:“今晚东宫饮宴,李秋水大家带领乐工和内人还有云韶们去了东宫,如今就剩下我们这些新晋的云韶了。”
“李秋水?”武清心中突然一跳,他想起金庸大师小说里的人物,还好这是唐朝,于是便说道:“那教坊令和教坊丞呢?”
上官婉儿像是看白痴一样盯着武清看了半晌,没好气地说道:“你会不知道?”
武清郁闷,这妞现在对自己没一点敬畏之心,都怪自己一时逞了口舌之欲,但心中略一沉思,还是明白了。高宗皇帝设教坊使,这很明显是要抬高教坊司的地位,原来的教坊令和两位丞都是有机会升职的,可如今却有一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小屁孩抢了他们的饭碗,这如何让他们服气,更何况往后还得听这小屁孩调遣。于是便都纷纷装病,并留下了假条。
上官婉儿递给武清几张假条,武清数了数,足足有八个,这可是在教坊司所有有品的人啊。
下马威?任何时候都有!好,反正你们装病请假,是吧,那咱就将计就计。
武清心中有了定计,便说道:“那有多少人还在教坊司?”
上官婉儿想了想,掰着小手指头说道:“还有秋香大家,以及五位内人在,有十多个乐工,有二十多个云韶吧。当然还有我们这些新晋的云韶。”
武清心中一颤,便说道:“那好,你去通知大家,到演乐堂来见我!”
虽然不知道此秋香是否一样跟传闻中的“秋香”一样美,但武清有些急不可耐地想要见到。
“秋香,秋水,不知道这教坊司有几位大家呢?”武清可是知道的,能够称得上大家的云韶,那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他可不敢班门弄斧,弄巧成拙。
很快,教坊司还剩下的云韶们便来到了演乐堂,看到一个小屁孩一身华服,却没穿官衣,不禁有些奇怪,便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最后走进来的是一个二十五六的女子,只见她云鬓未开,步摇轻颤,耳铛轻摇,柳眉宛如新月,眼眸一望竟仿佛是一轮秋月高悬夜空,身着一身鹅黄色宫装,半抹酥胸赫然探出。
武清直勾勾地盯着那嫩白之处,一时间竟痴了,这算是自己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宫装吧,这可是冬天啊,不冷吗?
“秋香见过教坊使大人。”声音悦耳,如那清泉流淌心间,让人感到无比舒服。
武清惊醒过来,连忙说道:“姐姐,不必多礼。”
秋香欠身,而后问道:“不知教坊使招我等来是所谓何事?”
武清郁闷,这还能有什么事?于是轻咳一声,沉思片刻,说道:“教坊令和教坊丞,还有那几个乐正都生病了,既然他们都生病了,如今这教坊司也只有我一个管事儿的,可我也忙不过来,于是我便想,既然这样,那我得找人顶替不是?这样吧,这教坊令暂时就先不要了,教坊丞就由秋香和秋水两位大家来暂时担任,乐正吗,暂时不要了,就由我,以及两位大家临时兼任,我会上报圣上,另选乐正。”
教坊司属于禁内,教坊令和教坊丞还有乐正都是太监,当然还有一些杂役,也是太监,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太监。甚至有些人为了进宫,自己阉割了自己,以表心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畸形的现象。
反正最不缺的就是太监,武清怕什么,这些个死太监,居然给自己下马威,他实在受不了。
众人知道如今这教坊使官虽无品,但深受武后和皇上器重,更何况武清还是武后族人,故而也不敢违抗,毕竟她们这些人大多都是官奴入了乐籍,除非被皇上看中,不然这辈子都很难脱身。可如今的皇上身体状况不好,还有一个心狠手辣的武后把持**,谁还有机会呢?
于是,这样一个惊天的消息传到了教坊令和教坊丞的耳中,也传到了武后和高宗皇帝的耳中。
武后大为赞赏,拍案而起道:“真不愧是我武家儿郎,如此便轻易解决了难题,当真是有谋略之才。”
高宗皇帝不禁笑道:“皇后啊,你可别忘了,咱家还没封过女官呢?而且没了那些乐正,武清如何排演,这元日可是要到了啊。”
武后妩媚一笑,说道:“皇上,您可别小看了那武清,你不也说过,那《三侠五义》虽是世俗之物,但里面不也有可取之处吗?看那包公断案,我朝何不借鉴。”
高宗皇帝这么一想,便说道:“朕阅遍古史,也没看到过有那样的事情啊,皇后,你家侄儿的脑中可是有着千马行空的想象啊。”
“那是,皇上,那可是我武家的儿郎,皇上,你曾经不也觉得我很有想象力的吗?”武后娇媚地依偎在高宗的怀中。
高宗皇帝感叹一声,想起和武后初相遇之时,那种心惊胆颤,那种欲罢不能的情思,抚摸着武后的丰满的身体,说道:“皇后,一定要把培养成我大唐的栋梁之才啊,这样吧就让弘文馆、太学、国子学、四门学各抄录收藏,也让生徒们有阅览的机会,还有让武清到哲儿府上做个陪读吧,也能好好接触下咱家的人。”
武后心想,这样一来,清心馆将会逐渐被朝廷百官接受,若将来武清再中了进士,她便可以派北门学士指导一番。于是便说道:“一切但凭皇上您定夺,臣妾听命就是了。”
“听命,是吗?那咱们早些安寝吧。”
“皇上,这可是大白天,而且你身体刚好啊。”武后双眸含春。
高宗大笑,直接翻身压了下去。





 第四十五章 教坊歌舞显盛世

教坊司演乐堂。
武清自诩对音乐方面还是有点天分的,前世k歌的时候,那是模仿情歌王子王杰的高手,那沙哑的声线,听着为之悲伤,为之流泪。也正是这一点,他曾经泡了个妹子。
于是,武清让李秋香大家先唱一首歌,一来欣赏下大唐歌舞,二来也想了解下这些云韶们的具体水准。
不过大多数云韶们去了东宫夜宴,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因为例假,武清无语,只好让上官婉儿这将近二十个新晋云韶来演奏伴舞,毕竟她们已经学习了将近半年,也差不多了。
于是一群彩衣小萝莉加上一个成年的李秋香踏着《和风柳》的曲子,翩翩起舞。一时间彩衣飘飘,古风徐徐。琴瑟琵琶,笛箫管笙和谐美妙,如有几分仙乐之感。
“和风细柳渭水边,烟波渺渺唱渔舟。。。。。。”
李秋香声如黄莺,婉转如梦似幻,仿佛杨柳风吹拂,柳絮飘扬,又仿佛一对**漫步于渭水之滨,你情我浓,好不叫人**悱恻,飞向云端。
一曲罢了,云韶们也都收舞而立,等候武清发话。
武清依旧魂游天外,却不知道歌舞已经停歇。
“教坊使?”
声音如线,钻入了武清耳中,武清惊醒过来,刚才飘飘欲仙,让他大作白日之梦,实在是太丢人了。
“啊,完了啊,嗯,非常好,我大唐之音乐,我大唐之舞蹈,我大唐之艺术,尽在这一曲一歌一舞之中。”
武清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夸得这些云韶们都低下了头,乐工们也是面红耳赤,秋香姐姐那洁白的双颊飞上了两片红云,娇艳地让武清恨不得咬上一口。
武清看着还在站立的云韶们,说道:“大家都坐下来,我有话说。”
云韶们都到一旁的席子上坐了下来。
武清正襟危坐,面色有些严肃,说道:“如今得蒙皇上和皇后娘娘信任,让我这一小孩执掌教坊司,想来你们有所不服,但既然我执掌教坊司,便不会瞎掰胡闹,更不会惟利是图,也不会贬低你们,你们有何意见,直接对我说便是。但有一条,那就是绝对服从命令,若有不服,剔除出教坊司,武某说到做到,别以为我只是一个七岁小儿就好欺负。”
“奴婢们不敢!”
众云韶有些惶恐,她们这才明白,皇上和武后派来的这个教坊使可不只是小孩儿那么简单。
李秋香微微皱了下眉,便说道:“教坊使,如今元日将近,每年皇上都要教坊司在宫中伺候。”
武清一愣,心中默算一下,距离元日还有十天的时间,不禁问道:“秋香姐姐的意思是?”
秋香对这个“秋香姐姐”的叫法一愣,平日里教坊司里的人都管她叫大家,但还是马上说道:“每一年都排演的曲目都一个样子,也不过翻来覆去变换了下顺序,去年除夕之夜,皇上和皇后都有些不满意。如今教坊令和教坊丞,还有八位乐正都不在,这将如何排演,还请教坊使示下!”
武清目光陡然一沉,看来这教坊令几人真还没安好心啊,这不仅仅是给自己下马威啊,这是要赶自己走啊,为了赶自己走,竟然不顾高宗和武后的感受,甚至这些云韶们都有可能被杀头。在古代不管是官奴还是其他奴隶,那是说杀就杀,怎么死的,也不过是只是一道命令而已。
妈的,看来哥哥我不出名都不行了!
武清站起身,袍袖一摆,在广阔的演乐堂里来回走动,忽然,他停下脚步,心中便有了定计,转身说道:“排演之事就交给本大人吧,你们今日便好好休息,顺便想想你们可有什么奇思妙想,等明日一早再告诉我,而且,从明日开始,教坊司没有我的允许,将不再为王公大臣们出演,违令者,剔除出教坊司!”
“诺,奴婢们知道了。”众云韶被武清这小屁孩唬得一愣愣的。
“好了,你们散去吧,上官婉儿留下!”
众云韶散去,只留下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不知所措,看着这个以前无良少年,如今却有了官身,而且是武后的侄儿,而且还是能管着自己的,这变化,让她幼小而骄傲的小心脏有些承受不了。
武清邪恶地一笑,萝莉啊,真的有三好吗?
“嗯,那个,婉儿。”武清还是没法太邪恶,对这个让人心生爱怜的小女孩子,他只能轻柔地问道。
上官婉儿显然没有准备,小脑袋垂得很低,低声道:“大人叫奴婢做什么?”
武清笑道:“媳妇儿,你在这教坊司几个月了,相信在这里你也知道些事情了,你能告诉我一些我应该知道的事情吗?”
上官婉儿一愣,什么是你应该知道的事情啊,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啊。只见上官婉儿脸上显出一抹迷茫之色,问道:“奴婢不知该如何回答!”
武清也不管,便走上前,想要拉住上官婉儿的小手,却被上官婉儿躲掉了,武清尴尬了下,说道:“这教坊司有多少云韶?有多少乐工呢?”
上官婉儿这才说道:“教坊司除去那些打杂扫洒的仆役,大概有云韶三百,有乐工一百,有内人三十,有大家两人。”
武清粗略一算,人数应该够了,于是便说道:“如此甚好,媳妇儿,我这便走了,你且去休息吧。”
上官婉儿答应一声,忽然问道:“大人不去看看您的签押房吗?”
武清一愣,说道:“不去了,以后再看,我还得去看看清心馆。”
上官婉儿露出失望之色,因为武清的签押房可是她跟小姐妹们摆弄了好些时间才收拾妥当的。
武清不知道这些事情,便告辞,出了教坊司,朝着隔着一条街的清心馆走去。在这之前,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清心馆的具体位置,只是他想不通的是,他一个光杆司令,叫他怎么进行做事啊,再说一个小孩子哪有那么多精力。搜集民间雅俗之物,说得轻巧,你们这些达官贵人们可知道民间的好东西有多少吗?
但不管怎样,清心馆总算是名正言顺了,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他还不信就整不出个结果来,未来大唐文学和政坛走向必须有清心馆的一份。




 第四十六章 清心馆初授课

走进清心馆,武清倒是很满意清心馆的门楼,有一种书院的感觉,自己杜撰的那副对联:说不尽人间佳话笑我痴狂,道不完世间奇谈看吾不穿。赫然刻成了桃符挂在了两边。
武清知道大唐虽然有桃符,也有往上面刻字的习惯,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对联,对于自己这样一副对联,长安的读书人们也不以为然,故而当初也没刁难武清学识浅薄。
走进清心馆,除了一些正在清扫院落回廊的杂役外,便看不到其他人了。武清郁闷,问清楚了自己的书房,便朝着暗香阁走去。
暗香阁位于清心馆中央,是一座三层木结构阁楼,院墙角落里种了几株腊梅,此时腊梅盛开,一缕缕清香浮动。
武清心中一动,吟唱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好诗!”
只见一个二十左右的儒生和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从暗香阁中走了出来。
那儒生大礼参拜道:“学生李奉孝见过老师。”
武清一愣,呆立原地,这是拜师?而后大笑一声,说道:“甚好,甚好,不必多礼。”而后看向了一旁的身材矮小的中年人,问道:“敢问您是?”
那中年人用半生不熟的大唐语言说道:“学生是日本国信皇子,希望能拜老师为师;学生不胜感激。”一个九十度躬身礼,而后便保持这个姿势,等待武清答应。
这尼玛是日本人,大唐时期不叫倭国吗,怎么叫日本呢?武清不知道的是自高宗皇帝平了高丽打败倭国之后,倭国天皇便以“日出之国”更名为日本。这一次遣唐使来大唐也献上了国书,并来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等等。其中这信皇子便是天皇**信的皇子之一。
只是没想到,这信皇子自来大唐后,对大唐的繁华震惊之外,也有些不想回去的意思,而且他还听过武清的说书,对武清更是崇拜已久。
武清思前想后,觉得这一时期的日本应该没有后世**,这个时期的日本那是对大唐向往已久的。而且有些日本人也在朝中为官,被赐姓李。也好,先答应了再说。如果有可能买下那几个盛产白银和黄金的荒岛,那自己这辈子也不用辛辛苦苦地去做生意了。
“嗯,信桑,大唐与日本是非常友好的国度,既然信桑你愿意拜我为师,那就以后跟着为师学习吧,也好把我大唐的文化传到你们日本,让日本的百姓也能沐浴到我大唐的雨露。”武清厚颜无耻地说道。
日本人大喜,又大礼参拜,激动之下竟然说几句“日语”。
武清走进自己的书房,看到在书案上放着两匹蜀锦和两块金光闪闪的东西,武清一愣,定睛一看,尼玛竟然是黄金!
武清指着那些东西,问道:“这是?”
李奉孝拱手说道:“这两匹蜀锦是学生孝敬老师的,这二十两黄金是信皇子的。”
武清心中大喜,这就是所谓的拜师礼吗?但脸上大怒,说道:“你们这是贿赂我吗?让我颜面扫地吗?”
李奉孝忙说道:“老师,这是高祖皇帝规定的啊,进入弘文馆、太学、国子学的生徒都要有拜师礼品啊。”
武清一愣,心中笑了,没想到高祖皇帝还是体谅读书人不易啊,以这种方式给老师们增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事情。武清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接下来便问了下他们的情况。
李奉孝是陇右渭州人,算是关陇李氏的旁支,是四门学生徒。自觉在科举明经和进士上没有希望,便转到了清心馆做生徒,一者他喜欢武清所创之清心馆,二者他也看到武后和高宗都比较器重武清,若将来武清入朝拜相,那他也能跟着沾光不是。武清不知道的是李奉孝的子孙中有个叫李朝威的,写了部传奇小说《柳毅传》。
至于这个日本的信皇子,则是仰慕武清之才学,更想把武清之学传到日本,武清没想到的是信皇子的孙女紫姬写出了闻名日本的《源氏物语》。
此乃后话。
既然有两个学生了,那就得教授了,好在那日本人在日本时也学了唐字和唐话,教授起来不难。
当下,武清也不罗嗦,于是便让两个学生在书房坐下,并让仆役们烧上了三座炭炉,实在是有些冷。武清很不明白大唐的达官贵人们冬天还穿绫罗绸缎,而且那些贵妇妹子们都露出半抹酥胸,就不冷吗?不怕冻坏呢?
武清看到两个学生正襟危坐,轻咳一声,说道:“我清心馆之宗旨,便是‘清新优雅,明心净道。’希望你们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深刻体会。圣上令我清心馆收集民间雅俗之物,说实在的,为师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集。民间何其之大,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北有突厥风土,南有岭南人文,西有西域吐蕃民俗,东有吴越文化。如此之多,非我一人能够做到。而是要靠千千万万的我辈之人才能收集或许才能完成。”
李奉孝问道:“先生之言故而有理,可我等如今该如何做呢?”
武清笑道:“自然是有的。首先你们要明白,我清心馆不是那执掌礼教的弘文馆,也不是执掌儒学的国子学,也不是书学、算学、律学,而是大家之学。各方学说,清心馆都可以采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清心馆所用。无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甚至佛学,都可为我清心馆所用。”
武清描绘出了一个巨大的蓝图,而后也不理会李奉孝的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我清心馆不仅仅只关注以上学问,更要关注百姓之生活,吾谓之‘民生’,故而清心馆要注重于农耕之发展,水利之发展,交通之发展,商贸之发展,医药之发展,以及其他杂学之发展等等。有了这些,我清心馆才算是包罗万象,尽收天下奇人异士,为皇上治国作出可行之道。才能使我大唐长盛不衰。”
李奉孝被武清说得热血沸腾,一张英俊的脸上涨的通红,这样一个伟大的构想,一旦实现,那将是光耀千古的伟业,而他也将参与其中,李奉孝说道:“学生一生将追随老师左右,为老师之宏愿而奋斗。”
日本人也很高兴,只是他现在还为要不要回日本而纠结中。
武清喝了口茶,差点没吐出来,这些奴仆,不知道他的口味,竟然放了香料,忍住恶心感觉,便说道:“往后的道路很长,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我还有你们。我所写《三侠五义》可让你等仔细阅读抄写,顺便我传授你等说书之道。”
李奉孝和日本人相视一笑,眼中露出了惊喜,二人都是来学习说书之道的,本以为要经过艰苦卓绝的考验后才能得偿所愿,没想到,竟然如此快就可以学习了。
武清心中一笑,就知道你们是来学习我的本事的,不过说书人多了,这娱乐文化不就丰富起来呢?自己这评书鼻祖,是不是又要加上一个头衔,伟大的评书家?
“你们可别高兴太早了,我虽然允许你们说《三侠五义》,但你们也得学会创作,只有自己创作无数的作品,才能使我清心馆走上壮大之路。不然,或许用不了几年,便要关门歇业了。”
“学生谨遵教诲。”




 第四十七章 忽闻敏之犯错

给两个学生讲述了下“小说”这种新的文学体之后,已经天色渐黑。这冬天的白天就是短,无奈之下,武清只好离开了清心馆,这两个学生倒是可以住在清心馆的学舍里,只需要缴纳些银子。
武清在关坊门之前,便已经回到了平康坊。好在已经开始习武,身体状况良好,也不觉得疲累。给荣国夫人杨氏和武大娘请了安,便回到了梧桐院。
武清不知道的是就在下午,武大娘被封为晋国夫人。
梧桐院,顾名思义,这一座院落里有将近十棵梧桐树,而且都非常粗壮,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此时夜幕笼罩下的梧桐树光秃秃的的,没有丝毫生气。书房中灯光依然明亮,武清奇怪,这个时候是该吃饭的时候了,怎么书房中会有人?
武清悄悄地推门而入,一个颇有些紧张的声音传来,问道:“是谁?”
武清一看,竟然是公主太平,原来在伏案读书,此刻却有些紧张地望着门口。
武清走近问道:“公主,您怎么在下官的书房中呢?”
“噗嗤!”
太平公主在昏黄的灯光下,笑脸如花,说道:“表哥,你可真会开玩笑,还下官呢。”
武清一愣,暗骂自己糊涂,看来自己内心深处对皇家是颇为敬畏啊,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于是轻咳一声,正了正衣衫,说道:“太平表妹,你怎么在我的书房中呢?”
太平笑道:“我本来是找你玩儿的,谁知道你去了光宅坊。我只好看看你这里有什么好玩的了,找来找去,就这还对我胃口。”
武清拿起卷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三侠五义》第五十八回“五鼠闹东都”。这小妮子,果然有眼光啊,当下笑道:“嗯,我自认为这一回是我写得很不错的一篇。”
太平显然还沉静在“五鼠闹东都”的故事情节中,但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便说道:“表哥,我忘记跟你说了,父皇已经下旨让国子学、太学、弘文馆、四门学抄录《三侠五义》,以备生徒们阅览。”
武清心中震惊,这不是把自己放在了跟那些文学大师同一个高度了吗?难道这是武后的主意?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今有了两个学生,就不怕不来第三个,第四个。。。。。。
其实太平公主来找武清,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武后已经告诉太平公主,她将在成年后便要许配给武清。太平虽然不懂得情事,可婚配嫁娶还是明白的,今日来主要还是观察下自己的未来夫婿的,心中总体来说目前还算满意。如此,太平公主便告辞了。
此时,荣国夫人身旁的侍女晴枝也来请武清赴宴。
武清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封了官,那荣国夫人杨氏摆的酒宴。这个酒宴还真得去,就是不知道武敏之在不在。
到了饭堂,看到荣国夫人在武大娘的陪伴下听着丝竹,观看着舞蹈。武清知道这里在座的大多都是武氏家族旁支的女眷,而武后同父异母的兄弟嫂子们全家都被武后给流放了。当然在座的还有杨氏的娘家杨氏家族的女眷。看到武清来了,荣国夫人一挥手,那些乐姬们退了下去。
荣国夫人笑道:“孙儿快来,今日专门为你准备了好吃的,你可得多吃些。”
武清谢过,便和太平分坐左右,自有侍女端上吃食。武清很喜欢大唐的这种分食就餐的风俗。最大的好处就是干净,谁得了流行感冒了,也不会轻易被传染,更不要说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了。
好在武敏之不知道哪里鬼混去了,武清乐的眼不见心不烦,如今武敏之深受杨氏**爱,再加上武后的容忍,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自己实在不是对手。
武清便问道:“奶奶,敏之哥怎么不来就餐呢?”
忽然,饭堂里空气为之一凝,太平眼眸中仿佛有怒气,但没有说什么。
杨氏笑道:“今晚东宫夜宴,赴宴去了。”
武清还是察觉到了杨氏脸上的不自然,虽然一张老脸有皱纹遮掩,但依旧挡不住武清那智深似海的眼睛。
宴会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
“来,我们先为我孙儿能够在弱冠之年成为朝廷的命官,先满饮此杯。”荣国夫人端起倒满果酒的酒杯说道。
众人起身,都朝向武清,武清无奈,也只好端起了酒杯,浅尝辄止,可喝了一口,便觉得这果酒很好嘛。很潇洒地脖子一仰,一杯便下肚了。
“孙儿好酒量,长大了一定是一个真英雄。”荣国夫人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武清只好谦虚一番,可心中不禁嘀咕,大唐的贵族真的是太腐朽了,除了开宴会吹嘘一番炫耀富贵之外,还能干什么?
都是空洞的祝福,武清话语不多,但也一一谢过。
一场酒宴下来,武清感到昏天暗地,武清只记得,自己是被春兰和秋菊背回梧桐院的,而且还摸了秋菊胸前那两只小白兔,此后的事情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武清像是被蛰了下,噌地起身左右一看,还好昨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