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线将士的死伤,不断出现的疾病,大量物资的消耗,还有后方民夫的疲惫,这些都不是好消息。三十万大军,不扰民,不征粮,所需要的物资绝大部分都要从西南各省运送。崎岖的山路与安南叛军散兵游勇的袭击,西南各省的压力极大,不断有地方官员上报,请求减轻地方上的负担。
    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不断地被有心人送到了解缙的手上,本来就是反战派的解缙不甘心失败,慢慢地串联与组织反对这场战争的文官,准备联名上奏!大部分文官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可以强迫永乐帝停止这场无所谓的战争。
    这场战争真的是无所谓的吗?!王千军可不这么认为,无论是现在的安南,还是未来的云南都是东南亚的一头老虎,一头随时准备扑过来咬中国一口的老虎。在陈天平没有出现之前,安南虽然一直向大明纳贡称臣,可也不断袭扰大明边境,进攻边境上的地方土官,其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按照历史的进程,明军最终从安南撤军,安南复国,但这场战争也让安南向大明称臣两百年,直到明朝灭亡。
    解缙正在一步一步走进一帮人为他设计的陷阱,可他本人却依旧狂妄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还想说动太子,一起反对朝廷对安南的征讨。对解缙来说,前线将士的死伤,后方的困苦其实都跟他没关系,他只想证明一件事,证明自己是否可以发动百官,依靠太子与百官的力量挟制永乐帝。如果这事成了,他的政治声望与权力都将达到巅峰!
    至于王千军,解缙当然没有忘记。他一开始想要对付的是王丛云,可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为这事解缙亲自去拜访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表面上一向跟他客气的纪纲这一次却滑头了起来,怎么说都不答应,还跟解缙谈起了王丛云与皇上的关系,摆明了是不答应。气愤之下,解缙离开了纪府。
    对付王丛云没办法,那就只能对付王千军这个“无知小儿”,东宫是太子党的地盘,要对付王千军可就容易多了。从那天开始,每当王千军与皇太孙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一位官员在两个孩子的身边,这些官员都是太子詹事蹇义派来的,为的就是监视王千军。
    太子詹事蹇义,初名瑢,巴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因奏事称旨,语言诚实,洪武皇帝又喜其诚笃,为之更名义。建文帝即位,蹇义为吏部右侍郎。靖难之役后,燕王入继大统,蹇义官迁左侍郎,不久,进吏部尚书,永乐二年兼领太子詹事,深得皇帝、太子倚重,是太子党的二号人物。
    蹇义这个人为人朴实,待人以诚,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天生反冲,也许是理念上的不同,这位蹇义只见过王千军一面就很不喜欢王千军,既然对方不喜欢自己,那王千军就没有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的意思,那是犯贱。蹇义曾经两次进言让王千军不要再待在朱瞻基的身边,可因为王千军是永乐帝亲命的,又是道衍的关门子弟,太子都没有答应。
    如今,蹇义在解缙的建议下终于是对王千军采取了行动,看着身边监视的官员,王千军笑了,笑得很古怪。王千军可不在乎这些监视他的人,他只在乎皇太孙的感觉。越是聪明的孩子,接受越多的知识,就越早叛逆。皇太孙平日的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好不容易可以跟王千军在一起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还要被人监视着,皇太孙的内心当然会不满。
    当然,皇太孙与王千军也有自己的反击方式,因为来监视的就只有一个人,而皇太孙身边有很多伺候他的宦官。宦官跟文官,也是天生的反冲。文官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还要从最初级的官员干起,好不容易踩倒了身边相争的同僚进了六部,却发现想要见皇帝一面是那么的难。
    而宦官不一样,这些不识字的贫户子弟,身体有残缺的人,就靠着献媚与作践自己来获得皇上的好感,一下就成了天子身边的近臣,不仅有相应的官位,还有不小的权势。在读书人出身的文官眼中,这是对他们的多年辛苦的侮辱,也是巨大的讽刺,文官们怎么不可能嫉妒和敌视宦官,宦官当然也不喜欢敌视与嫉妒他们的人。
    皇太孙身边的小太监们当然知道他们该讨好谁,也知道谁平常对他们还客气,谁对他们不客气。就这样,在这群小太监的帮助下,王千军与皇太孙经常支走监视的文官,然后做他们喜欢的事。
    永乐四年十二月,眼看着就要到年关了,王千军再次来到东宫,早上上课的那位王千军不喜欢,教的正是程朱理学。看到王千军,一脸疑惑的皇太孙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千军,真的可以做到存天理,灭人欲吗?!”
    皇太孙的疑惑,正是大多数读书人的疑惑,将圣贤之言完全理想化的结果。
    “什么是人欲?的人欲望是无穷的,正是因为这样,程朱理学才将人欲视为大敌。可如果没有人欲,将士何以用命,天下如何一统?!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正是人所追求的,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了,那混吃等死算了,根本就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了。就说近点,皇太孙你可以不玩促织吗?”
    “不行!可那些人都禁止我玩!”朱瞻基以最快的时间进行回答。
    “是啊,因为他们那些人,无法严格的要求自己,就只会严格的要求别人。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为了流芳后世,不断地严格教导别人,要求别人,限制别人,束缚别人。对自己却总是用尽理由开脱,为的就是手中的权力,还有他们的名声。说穿了,现实就是这么的可笑。”
    王千军笑了,可皇太孙却更加的迷惑,但有一点他还是清楚的,那就是程朱理学那套,用来治民似乎很不错。
    朱瞻基继续问道:“那,到底该怎么做?!”
    “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当然,还要大明律法的监督,没有法家那套,朝廷的大臣们又有多少人能够经得住诱惑,不将手中的权力变成其他的东西!”
    “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嗯。”朱瞻基似乎懂了,其实也不懂。实际上,王千军也不怎么懂,他不过是借用了后世王阳明的儒家心学而已。
    沉默了一会,朱瞻基似乎轻松了许多,然后拿出一份简报,交到了王千军的手上,说道:“千军,安南前线的战报。似乎跟我们之前所演武差不多。”
    安南前线新的战报,安南叛军集重兵于多邦城内。在多邦城下,三军统帅张辅下令道:“安南所恃,莫若此城,此城一拔,便如破竹。大丈夫报国立功,就在今日,若能先登此城,不惮重赏。”将士踊跃应命。明军趁夜攻城,都督佥事黄中,率敢死之士数千人,越重濠,缘城而上,指挥蔡福等人奋勇先登,大军万炬齐明,随后跟进,安南兵惊措之下,矢石竟不得发,纷纷败走城下。明军攻入城中,安南兵驱大象出阵,誓死拒战,激烈的巷战中,明军几呈不支。张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明军追至伞圆山,尽焚缘江木栅,俘斩无算,终于攻克了坚固的多邦城。
    “没错,的确跟我们想象的差不多。只是,战场上的残酷,又岂是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上的人所能想象的。但不管怎么说,大明军赢了,攻克了多邦城,安南的东西二都也将不保。只是,还有一件事我觉得要跟皇太孙你说一下!”王千军欲言又止,他也是刚刚从道衍那边得到消息,却又不知道该不该跟皇太孙说。
    “说吧,有什么不能说的。在这座皇宫里,也只有你愿意对我说真话。”朱瞻基也快十岁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皇室的孩子也早当家,因为政治斗争的残酷,还有大臣的期望,强迫着朱瞻基快点成长。
    说出来,也不会改变大势,因为某人惹了一群不该惹的人。王千军点了点头,说道:“解缙要完蛋了!”
    王千军只说了一句,朱瞻基没有多问细节,他只是反问了一句:“解大人就这么招人恨吗?!”
    而王千军的回答则是:“不招人恨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对付他,连皇上都不喜欢他。不过,解缙的倒台也不会那么快,还有一段时间。”
   
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呢?”对于解缙的倒台,皇太孙有些在意,但让他更在意的是王千军对他说这些话的意义。
    “说句掉脑袋的话,生于皇室,不是幸运,而是不幸。因为要坐上那张椅子,太难了,史书上记录的也太多了。不过这些暂时都跟你我无关,我也希望今天说的话是你我之间的秘密。”
    伺候的小太监都不在朱瞻基的身边,正缠着监视的文官,文官反而帮了王千军的忙。那些小太监既是伺候皇太孙的人,也是宫中的监视者,王千军相信,他与朱瞻基的对话都被这些小太监记下了。
    “你以国士之身报我,我以国士之礼敬之。现在这里就我们两个,这是我们两人的秘密,呵呵。”朱瞻基的承诺,王千军也不知道该不该信,但也是一阵小小的感动,因为王千军的努力有了成效。
    “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得罪了一大群人了。得罪一大群人还不是致命的,因为官位越高的官员,越招人恨,政治斗争就是如此。可是,他不该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也就是皇上。一位大臣连皇上都得罪了,那他也就做到头了。不过这事后面也有很多推手,汉王、淇国公丘福、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宫中的某些内侍都对他极端不满,就算文官内部也有反对他的人。甚至因为我的关系,连老师都要出手。这位大明第一才子,真的很不会做人!”
    听到那么多人对解缙不满,朱瞻基也不得不摇了摇头,承认解缙真的做人很失败。如果说是因为才学和皇上的宠信而招人嫉恨,绝对不会惹来这么多功勋大臣。
    “解缙是有才,可是他太没有政治智慧了。这段时间,解缙一直在串联众多的官员,准备联名反对朝廷对南安的战事,原因是对安南的征讨造成了内地百姓的负担还有前线将士的死伤。也不知道他是真的爱民如子,还是自认权势滔天了,总之他正在这样做,而很多人则在等着他继续做下去,等着他自己跳进陷阱里去。”
    解缙正在行动,自认为稳操胜券,即便皇上不听,也能证明他号召百官的能力。只是,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很多人已经在磨刀霍霍了,准备除去他这颗眼中钉。
    “那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想不清楚。虽然,我也不喜欢解缙这个人。”朱瞻基还是有点不明白,王千军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很多理论,朱瞻基都懂,可碰到具体情况,就有点迷糊了。
    “解缙,是大明第一才子,也是当今第一文臣,更是太子党第一号人物!汉王之所以要对付他,原因再清楚不过了。一旦解缙倒了,这对你父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解缙倒了,挡在太子面前的墙也就倒了,汉王就可以直接威胁到太子。这就是现实中的储位之争,即便你父亲被立为太子,争斗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那么,我们可以……”听到事情的严重,朱瞻基有些着急了,皇位争夺的失败者,下场都是悲惨的。只是,他才刚说出口的话却说不下去了,因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谁也救不了解缙。
    “皇爷爷一旦厌恶一个人,那这个人就彻底完了。皇爷爷之所以还在用解缙,因为皇爷爷要修书,那本书对皇爷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皇爷爷曾经很开心地抱着我,告诉我他要修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那是旷世杰作,所以皇爷爷在忍耐。二王叔向来不服父亲,皇爷爷其实也不喜欢父亲,所以父亲与二王叔之争还会继续,那我该怎么办呢千军?”
    朱瞻基在询问王千军他该怎么办?虽然很多事情他现在都做不了,可如果太子被废,他也完了。此时小太监们跟文官都回来了,抱着一堆书回来。这一次朱瞻基支开文官的借口是要看书,让文官跟小太监们去选书。
    “好好读书吧!”这就是王千军的回答。
    只有这么一句,但朱瞻基已经完全明了了。他点了点头,回了句:“是啊,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也是一种讨好永乐帝的方式。永乐帝对朱瞻基的疼爱,朱瞻基很明白,就是因为他很聪明。既然如此,那就该好好读书,让永乐帝看到大明三代的繁荣。这就是朱瞻基现在所能做的。
    前线对安南的战事继续进行,明军在攻下多邦城后士气达到了顶峰,一鼓作气猛攻安南的东西二都,而后方的南京城,此时也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风暴。
    解缙并不笨,要大闹一场也要看准时机,这个时机解缙选在了大年初二!过年时,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皇帝也是人,皇帝也需要休息,也需要在过年的时候跟皇族中人好好聚聚。
    大年初一,百官要齐集上朝给皇帝拜年,皇帝再给予各种赏赐,到了大年初二才正式办公。过了一个年,皇帝当然是心情舒畅,朝廷内也是其乐融融。所谓新年新气象,解缙就选择了在初二正式办公的这一天,联名百官送出去奏折。在解缙看来,此时正是皇帝心情最好的时刻,一些所谓的忠言也听得下去。而且,朝中大部分的靖难功勋也都在外,轮人数的话,解缙这边占优势。
    解缙联合百官的折子,主要内容就是指出远征安南的种种不利,前线将士的死伤,后方百姓的困苦。解缙还直接提到,皇上与百官可以合家团圆过年,可前线的将士还有运送物资的民夫却不得不在外风餐露宿。解缙更指出,安南正是洪武皇帝规定的不征国,请皇上遵守祖制,见好就收。
    三军一动,岂是说退就退的。那么轻易撤兵的话,那之前战死的大明将士不就白死了,之前消耗的大量物资也都扔水里了。永乐帝当年以祖训起兵,却不喜欢别人用祖训教训他。更要命的是,解缙的小动作永乐帝早就知道了,纪纲向永乐帝汇报了解缙这次串联的所有细节,其中还包括解缙与心腹官员的秘密对话。不仅是锦衣卫,魏岳这位内侍也通过手下的监视,也向永乐帝汇报了解缙的所有动向。
    一帮子人,就等着解缙上钩,永乐帝大发雷霆呢!丘福更是在大殿之下带着留下的靖难功勋对解缙破口大骂。可是,永乐帝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夸奖了解缙,说他关心民间疾苦。但也没有同意撤兵,对南安的征讨继续进行。同时永乐帝还转变话题,继续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夸奖解缙修书的功劳,此事就这么过去了。
    没有扳倒解缙,汉王回府后雷霆大怒,砸了好几件瓷器。水叶先生一直在旁边微笑不语,发泄了一阵后,汉王猛然望向水叶先生,手中的茶杯盖猛砸向水叶先生,却被水叶先生手中的铁扇挡下了。
    “解缙一点事都没有?!经过此事,朝廷百官必视他为领袖,因为朝廷百官也在害怕父皇,害怕父皇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而让他们抄家灭族。如此一来,太子一党的声势将达到顶峰!这就是你给孤出的好计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孤现在就可以杀了你!”
    汉王的愤怒,水叶先生可以理解。所以他只是微笑,胜券在握的微笑,一点都不把汉王的威胁放在眼里。水叶先生摇着铁扇,淡淡地说道:“还没完,因为有一个最不能惹的人还没有出手,他一旦出手,解缙必倒。其实汉王千岁也不需要如此急躁,以皇上的性格,怎么会让百官所胁迫,当今皇上马上得天下,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只是,还不到时候,皇上要修的是一本旷世未有的巨书,现在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还不能动解缙。解缙也千不该万不该,去惹了那个人!呵呵。”
    那个人是谁?!水叶先生没说,可汉王却猜到了。一猜到那个人,汉王终于是坐了下来,松了一口气说道:“是啊,道衍!这个人,不好惹,连孤都忌惮他三分。修书之事与他也有很大的关系,父皇对他也是言听计从。可笑那解缙竟然不知道,他的命就掌握在道衍手上,还主动去惹道衍的关门子弟,真是找死。可是,孤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远了,不远了。只需要等到大典将成,道衍大师认为再也不需要解缙的时候。所以,还请汉王再忍耐一段时间!”水叶先生最后的话终于是让汉王满意了,汉王脸上的怒容也终于是消失了。
    一想到解缙最终要倒台,汉王转怒为喜,笑道:“那好,孤等着。刚才孤失态,多有得罪,还请先生见谅。孤这就命人设下酒宴赔罪!哈哈。”
    “不敢当,不敢当,呵呵。”汉王的脾气暴躁,这是整个南京城人所共知的,所以刚才发生的事,水叶先生也不会放在心上,最重要的还是,在汉王身边,水叶先生才能一展所学,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第十五章 解缙倒台(上)


    解缙最终还是倒了,给予致命一击的正是道衍,就因为道衍的一句话:“《文献大成》将成,贫僧一人足可收尾!”
    道衍的学问,并不下于解缙,明初的第一学者就十分欣赏道衍的才华,只是道衍的学问主体并非儒家,而大部分的书籍都是以儒家为主,这才需要解缙这个儒家学士来支持大局。如今《文献大成》的大体已经完成,就剩下收尾了,当然也就不需要解缙了。
    永乐帝等的就是这句话,既然《文献大成》也就是《永乐大典》就要修完了,那永乐帝也就不需要解缙这个可以统帅百官的人在身边了。至于罪名,当然不能是解缙串联百官反对安南之战,更不能是因为《文献大成》快修完了,永乐帝要卸磨杀驴,皇帝也要好名声。
    罪名,不用永乐帝想,他知道有人会把罪名送上来的,他的二儿子在想什么,做父亲的当然知道。永乐五年二月,解缙以“试阅卷不公”的罪名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逐出京城。
    一时风光无限的解缙就这样倒台了,从权力中央被扁到了地方,还是一个贫穷混乱的地方。当时的广西地处偏远,野兽众多,更要命的是此起彼伏的小规模叛乱。解缙的心一下就凉到了谷底,但他还是不甘心,而很多人就等着他的不甘心。
    解缙离开京城时,即便风光不在了,但依旧有几十位的朝中官员前来送行。虽然不是百官相送,但也算是不小的轰动。看着远方真诚相送的感人情面,王千军笑了。
    了空不知道王千军在笑什么,但他还是感慨地说道:“解大人落魄了,但依旧有这么多官员来送,情意深厚啊!”
    “情意深厚吗?!也许吧,最起码现在送行的这些人,算上仁人君子吧。只是,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只会害了解缙,让他死得更快!”
    王千军的笑是冷笑,了空明白了。只是,为什么会害解缙死得更快,了空不明白,但他也不问。因为此时的了空注意到了另外一些人,这些人也在城外看着解缙离开,在那书生的周围都是高手。
    出现了高手,就不知道是哪家的势力,但王千军的安全是了空最关心的。了空警戒地盯着那些人,对王千军说道:“小师弟,咱们还是走吧。来者不善!”
    那些人,王千军也注意到了。最吸引王千军注意的正是被保护在中间的那位中年书生,那个大冷天还摇着扇子的人。像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自大的傻瓜,就是绝对有智慧的人。看他身边保护的高手,王千军可以肯定他的身份绝对是谋士。但具体是哪家的谋士,王千军还要想。
    “师兄,那些人中,你有认识的吗?这样的高手,一般人家可养不起。”了空可是南京城里的高手,也许会有认识对方。
    但是,了空的回答让王千军失望了,了空回答道:“不清楚,南京城里的高手太多了。靖难功勋身边的亲兵家将都是战场上千锤百炼的人物,能活下来的都是高手。像这样的高手的确不是一般人家养得起的,但城内的靖难功勋的人数也不少。”
    靖难之役三年打下来,除了锻炼出了一群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功勋将领外,也锻炼出了一群精兵,强兵。很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高手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封赏也就不愿意继续待在军中,靖难功勋们开衙建府也需要信得过的人。结果这帮高手全成了功勋的亲兵家将,成为功勋家中的食客。看对方的打扮与站姿,了空就知道那些人都是战场锻炼出来的高手。
    “那就算了,也该回去了,没什么好看的。南京城,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呵呵。回去的路上,顺便去试试新开的那家羊肉馆,听说味道不错。”王千军就这样跟了空回去了,只是他的离开也受到了对方的注意。
    水叶先生看着王千军的离开,脸上的微笑一直没有消失。每当水叶先生微笑时,正是他思考计谋之时,作为汉王身边最受信任的谋士,汉王身边的这些亲兵当然不敢打扰水叶先生的思考。
    “解缙,好对付。只是这王千军,意向未定!一想到他身后的那位人物,本人还真是不想惹!算了,就先这样吧,徐徐图之,只能先对付眼前的人物。实在不行,那就冒险一回好了!”
    打定了主意,水叶先生分别下达两道命令:“马上禀告汉王,解缙离开时有众多官员送行,按计行事!”
    “你,马上去准备一些礼物,然后以我的名义送去王丛云家,就说是送给王千军的。同时打探清楚王千军平日的行程,准备好人手,不要军中的,只要江湖中人!”
    将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是水叶先生最经常做的。宫里被汉王收买的太监传来消息,永乐帝对王千军似乎很感兴趣,再加上道衍本身的影响,还有王丛云靖难功勋的身份,日后的王千军很可能成为永乐帝的近臣,一个在永乐帝身边说得上话的侍卫与谋士。如果王千军是太子一党,那事情可就有些难办了。
    但水叶先生并不想惹道衍,因为他没有把握,不想冒这个险。而王丛云靖难功勋的身份也能影响王千军,因为绝大部分的靖难功勋都是支持汉王的,其中就包括了众多与王丛云称兄道弟的好兄弟。所以水叶先生才要送礼,送礼的目的很简单,试探王千军的政治站位,如果王千军不收礼物,或者说出一句让水叶先生敏感的话,那王千军就死定了。也因为王千军之前与解缙的矛盾,暗杀王千军之事绝对不会有人怀疑到汉王与水叶先生这边。
    “水叶先生是哪位?!”看着汉王手下送来的礼物,王千军第一个当然要问的是水叶先生的身份。
    “水叶先生乃是汉王千岁的贵客。”送礼的人就说了这么多,却已经很明了了。
    “那就多谢水叶先生的好意了,日后必有回报。”就说这么多,由王丛云亲自将来人送出门。
    看着桌上的礼物,王千军有些头疼,让人惦记上可不是什么好事。惦记他的人,还是汉王身边的谋士,那就更糟糕了。将礼物一一拆开,燕梓跟刘雪沁点算着礼物的价值,最后燕梓感叹道:“将近两百贯宝钞的礼物,汉王身边的这位水叶先生还真是大手笔。千军,我们家一时还拿不出等价的回报哦。”
    王千军点了点头,回答道:“水叶先生看重的是日后,儿子日后会亲自解决的,还真是麻烦。父亲,你怎么看?!”
    王丛云也不笨,当然知道王千军的意思,但他只能说道:“太子与汉王之争,我无可是从。一切就看皇上的圣意如何了!说实话,我等靖难功勋都希望汉王千岁能够成为太子。当年在战场上,太子远在后方,只有汉王千岁与我等出生入死,生死与共!可是,儿子,你当初说的话,我还记得。”
    王千军当初的跟道衍谈论的立储大事王丛云绝对忘不了,所以他也两难。不管是太子还是汉王,谁都得罪不起。
    “先这样吧,其实这些暂时都跟我们家没关系。只是这位水叶先生不简单,布局长远,的确厉害。看来最近我不能单独行动了,如果换成是我,我也喜欢将为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虽然解缙倒台了,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太子一党还是占据极大优势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跟那群文官严重对立,相信靖难功勋们也不希望继续支持汉王。要知道,支持汉王谋夺太子之位,其风险只比造反差了一点而已。这是在拿身家性命与政治前途来赌,赌输了虽然不会要命,但也是前途渺茫。如果王千军的身份换给其他人,相信这些人一定早早跳出来成为太子党,以此来获取政治资本。
    但是,王千军并非这个时代的人,他来自未来。他知道后面会发生的事,所以他也不敢得罪汉王,这个时候跳出来成为太子党,那是在找死。因为在日后,汉王的步步紧逼会让太子一党损失惨重,太子党中除了少数几人外都不能幸免。王千军可不想跳进去一起倒霉,跟三杨之一的杨溥一样,在牢里读书一待就是十年,王千军会疯掉的。
    “少爷,水叶先生所送的礼物中有很多随身可用之物,少爷不妨随身带上,也请夫人与二夫人也将这些礼物用上。”就在全家人有些无话的时候,李虎涵的建议让王千军笑了。
    高兴的王千军拉过李虎涵,并将桌子上的一个粉红香包拿了过来,亲自放在了李虎涵的手上,笑着说道:“好涵儿,真是聪明。来,这是给你的奖励。”
    接过了粉红的香包,李虎涵害羞着将香包放在身上。而明白了李虎涵的用意,燕梓也拿过一根漂亮梅花的簪子,插在了刘雪沁的盘发上。
   
第十五章 解缙倒台(中)


    既然礼物收下了,当然要用,更不能马上送出回礼,因为这样做很危险。可如果做到这个地步水叶先生都不满意的话,王千军也不怕鱼死网破。绑好水叶先生送的腰带,在了空的护送下,王千军再次来到了东宫。
    因为解缙的倒台,东宫大乱。怎么说解缙都是拥立太子的第一功臣,更是太子一党的首领,解缙被逐离京城,太子党的一众官员都要想办法让皇上收回承诺。
    只是,接下去的变化让太子党一众阵脚大乱,因为解缙才被贬出京城没几日,永乐帝再次下旨,贬解缙为贬安南;命督饷化州。更让一众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弹劾解缙的,竟然是太子党内部的官员。
    礼部郎中李至刚,明洪武初荐侍懿文太子,初授礼部侍郎。因事谪戍边关,不久召回,工部郎中。再补河南参议,又调任湖广参议,后因罪下狱。永乐帝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参与等修纂《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永乐二年,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一同进讲。解缙主修《永乐大典》,李至刚亦多所裁定。后被人弹劾,弹劾者与解缙又关,李至刚降为礼部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