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男离殇-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兰建及时拉住堂兄。我等听此,倍感羞愧。三哥想辩解,却只得无可奈何。
丞相令堂兄献玉玺,堂兄还在泣不成声地斥责。兰建连连劝道:“陛下,忍一时风平浪静。我们献了国玺,说不准将来还有复国希望。”
堂兄含泪点头,不情愿地跪下,我等立刻随之跪下。堂兄高举玉玺,向秦皇献上,别无言语。
丞相笑盈盈接过玉玺,轻快地向秦皇奔去。秦皇大喜,赞道:“燕国的玉玺真乃上品,不知玉石取自何方?”
堂兄拘谨地一字一句回答:“回陛下,产自我大燕,不对,是燕地之辽东,名曰岫玉。”
秦皇抚玩着玉玺,啧啧称赞道:“如此上好的玉石,再加上巧夺天工的加工,举世罕见,远胜我大秦。”听闻此句,众臣有哗然征兆。
丞相立刻圆场道:“既然此玉甚好于我大秦现用玉玺,臣提议,将其打磨,成为我大秦新玉玺!”
此言既出,前排以苻宏为首的一批丞相亲信大赞甚好。而我们后排的燕国人长嗟短叹,却不敢言。好在八哥今日未到,否则会直接反驳的。而眼前的堂兄,掩面而泣,微微发声,不知所云。仿佛内心的不愿无比强烈,却不敢溢于言表。
我们感到似乎没希望了,也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玉玺磨灭了,铸成新的秦国玺,此般转换,甚为尴尬,倒不如放下。
正当我等相互示意,默认就此作罢之时,秦皇忽然让人紧张地笑了三声,尔后不紧不慢地把玉玺放好,愿望我们一群人,说道:“你们起来吧,这块玉玺材质甚佳,做工精良,朕亦不舍琢之。朕决定将其送至宫内司珍房收藏,没有朕的允许,谁也不能碰。”
我们顿时松了一口气,叩谢秦皇而起身。秦皇笑道:“我大秦海纳百川,普天之下的英雄豪杰汇集,如水之归下也。今日诸位前来,更添一派新来的精英。朕甚为珍惜,特此封慕容暐为邺城侯,除兰建将军羽林营参军一职。”秦皇还封了其他几位降将。
堂兄勉强拭去眼角的泪光,小心翼翼地问秦皇:“陛下还准臣回到邺城就封吗?”
大殿里传来低声的笑,像是在嘲讽。秦皇郑重地回答:“何必回去就封?在长安不好吗?朕已安排了一座府邸,专门送给你,我大秦的邺城侯爷。”
堂兄明晓自己已逃不出秦国的控制,虽然含恨投降,却也希望做一个乐不思蜀的侯爷,稍加盘桓便肯定地叩谢秦皇隆恩。
我等再行叩谢,秦皇十分满意,挥挥衣袖说:“你们从燕国来的,风尘仆仆,也想和家人一叙,先行退下吧。其余爱卿,有事起奏,无本退朝。”
殿堂之上局势瞬息万变,我等担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约而同地告退,除了三哥随着太子留下。出了大殿,本应神清气爽,却还若鱼鲠在喉。六哥安慰道:“我们没事了。”
这句话音刚落不久,身边一阵杀气袭来。只见堂兄剑拔弩张向我冲来,张牙舞爪地怒斥:“慕容鉴,我就知道一切都是你干的。你首先行巫蛊之术,咒我早死,你便夺位。后来失败,你母亲帮你顶罪。你心存不甘,又里通秦国,现在堂而皇之地与我在同列得赏。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不知如何应答,虽然我们有冤屈,迫不得已而降,毕竟还占理亏。六哥连忙护着我辩解:“请侯爷息怒,在下可对天起誓,我等本来皆无叛国之心,而是有小人背后恶意陷害。迫不得已才降。投降后,父亲酒泉赴任,远离前线,我等也在府内,绝无他心。天地可鉴。”
堂兄还在抽动着,兰建赶忙安抚。堂兄的激动久之方缓解,憋足一口气,斩钉截铁地宣布:“好汉不吃眼前亏,你们记着,我迟早要算账的!”说完便拂袖而去,兰建连忙跟过去。指路的太监倒落在后面差点跟不上。
我心惶惶不安,好在六哥还冷静,告诉我赶快回府,免得再遇不测或落人口实。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四十一节 赶考 '本章字数:2217 最新更新时间:2014…03…15 20:00:48。0'
回家后,我心几日不能平静,邺城侯府那边也久而不相来往。直到一日,圣旨突降:因朝廷财政困难,宾徒侯俸禄扣减四成,其军队粮饷扣除三成。其余无爵无位人等不再领取朝廷例银。
本来家里就不宽裕,如此正让我等逼上绝路。八哥立刻质疑:“其他人也如此吗?”
传圣旨的太监说:“如今僧多粥少,自然大小官吏俸禄都得缩水,至于程度,自然有所不同。”
三哥不在,六哥接旨。八哥还有问题,太监却不予理会,转身飞速而退。空留一家人嗟叹。
六哥宽慰道:“自古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燕国亡了,我们在此毫无意义,秦皇放我们一条生路,也算宽厚。”
八哥忿然反驳:“这也叫宽厚?这岂不是变相地借刀杀人?我猜其一定是王略搞的鬼。”
我蹙眉而言:“小弟以为是堂兄,他说过狠话,要报复我们。肯定是他和兰建一起,向秦皇和王略进了谗言。”
大嫂叹道:“倘若真是如此,我等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六哥貌似甚为烦闷,不停捋着下巴,而他的髭须已经有两寸长了,也许是操心过多。我等也都沉默了。
良久,六哥抬起头,略有遮拦地说:“我倒有个想法。”众人抬头齐问有何想法。
六哥回答:“丞相王略崇尚儒学,每年十一月初举行一场考试。考试达标的人即可在各部任职。九弟,如今就看你的了。”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于我,我感到压力倍增,自从逃到秦国,我就在步步惊心中,远离了我曾经的诗书。我犹豫着回答:“哥,经过了折腾,我忘得差不多了,恐怕很难合格。况且,我才十六岁,去官府任职貌似还为时过早。”
六哥微笑道:“于此,你大可放心。还有一个月左右,回忆起来,应该不难。而年龄也不是问题,若是你成绩优异又年轻,你可去太学院就学,那里可是天堂。你讲见到举国难觅的鸿儒,对学问大有长进。重要的是,还有津贴。两年学成后,你十八了,去当个小吏,毫无问题。”
六哥说得天花乱坠,我不觉动心,再加上兄嫂皆在期待,我带着剩余些许疑惑回答:“此番甚好,弟将一试。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不敢保证我能达标,也不敢保证能拿到津贴甚至将来担任职务。”
六哥拍拍我肩膀说:“事在人为,你的运气也向来较佳,哥相信你。”
我又看见六哥的脸上显出几分老成,给我些许安慰和信心。我头脑空白,勉强点头答应了。
众人喜,六哥轻声说道:“哥也会想办法帮你弄到一些可靠消息的。”
我只能郑重地谢过兄嫂,准备开始应考。
那些儒学经传,我幼时通读。感觉其为艺文之末品,而时政之先务,故长成后偏爱风花雪月,略有冷落。而经过前一阵浩劫后,印象依稀。
我花了数日才回忆起几篇,将其默写出来,却不知其是否有纰漏。
终有一日,六哥拿着一本皱巴巴的书给我,告诉我:“多年战乱,晋室南迁,中原书籍所剩无几。但王丞相在大秦复兴儒学,派人收集各类经传。找得到原本的就买下来,找不到的就找能背诵的人,请他们默写。还想办法去晋朝借。丞相把搜集的经传藏于一馆,命名‘弘文馆’。这本书是哥找太子求丞相从弘文馆借的,把几部儒学经典合集一本,据说对考试大有裨益。”
我惊讶地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的纸页。原来此书包含《孟子》、《尚书》、《礼记》等数本我曾耳熟能详的典籍。
六哥请我好生温习,莫要懈怠。我顿时感到责任之重大,向六哥起誓:决不辜负太子的鼎力相助和众兄弟的殷殷期盼。
六哥满意而离开,我仔细翻着此书,感觉如虎添翼。忽而发现其中一篇上划了红线,此文是《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
我对此篇记忆犹新,如今一看更是觉得朗朗上口,不觉读了数遍,仍意犹未尽。
我再翻翻后面的书页,发现还有两篇也划了红线,分别是《礼记·檀弓下》和《尚书·尧典》,此两篇我并不熟悉。但透过生动的文字,我大致领略了个中意味。前者强调苛政猛于虎,后者彰显家和万事兴。
有了此书,温习变得十分轻松,再加上兄嫂的鼓励,我仿佛看到了所谓的津贴和职位。
十一月初八,长安小雪飘落。正是考试的日子,丰盛的早餐后,六哥亲自借来太子的马车,送我赶考。
想着一家人的期望,我义不容辞地踏上赶考之路。万籁皆静,辰时三刻终赶赴考场。
组织监考的正是丞相王略和益都侯姚苌,赶考的人虽多,倒也秩序井然地排着队。
忽而有人插队,直入前排,王略和姚苌带着监考官竟集体向该考生致意。如此受见待的考生让我等都甚为惊讶。而当他回头,露出其一张年轻气盛的脸时,我们才明白,他就是四皇子苻宏。
苻宏未经过繁琐的程序,直接进入,果然不同寻常。我等皆为此威所伏。可王略拱手而称:“诸位可以看到,我大秦一向纪律严明,皇族也不徇私,所以皇子也和尔等一同参加考试。诸位应当庆幸。”
如此说来,苻宏刚才在我等心里摆出的架子倒逊色不少。我们才有了一丝平等的感觉。
队伍向前推进,逐渐贯入大厅。快到门口时,六哥忽然拉着我的手说:“相信自己,题目万变不离其宗。”我此时心中已是一片空白,只好勉强点点头,在催促声中六哥松开手,目送线断鸿飞。
进入了大厅,才发现秦国考试何等严格,私人物品统一地放入柜子里锁着。姚苌带着兵士对考生搜身。为了避免夹带,兵士甚至要求脱衣搜。
好不容易通过检查,进入考场。见眼前整齐地摆放着二十五副桌椅,据说此次共五十人参考,分两个考场。
兵士引我等各自入座。每人桌前放着一个信封。姚苌说:“试题在信封里,答题的纸马上发下。但直到巳时,外面传来锣声,方可开封答题。午时有一锣声,午时三刻的锣声是催促的,午时末考试结束!”
我的心砰砰跳动,不知接下来眼前的试题是什么。据说各个人的不尽相同。
答题纸发下了,我却丝毫没感觉,头脑在云雾间幻想。直到一阵锣声划破长空,姚苌下令开封。我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迫不及待将试题展开。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四十二节 高中 '本章字数:1928 最新更新时间:2014…03…16 20:37:03。0'
映入眼帘的竟是“苛政猛于虎”;正是选自《礼记·檀弓下》。此篇我已温习数次,烂熟于心。试题旨在分析此句,并谈论对当下形势的看法。
灵感如潮水般在我头脑中奔流,不可遏制。短暂的构思后,是如有神助的下笔。我首先赞同此句,否认苛政,推举仁政,引用“君轻民贵”等孟子名言。
然而第二步笔锋一转,写过度放纵的危害。同时提及《齐桓晋文之事》中“杀牛衅钟”的故事。旨在说明,仁政应当有其法、并有其度。
接之,我阐述孟子对“天下大同”的憧憬。此思想源于孔子,但实践发扬于孟子。孟子提“七十者衣帛食肉”为“王道之始”。又要开“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义”。最后达到的境界即为天下大同。
最后,我将视线转向秦国,提倡恩威并重,既要强大军队,实现统一,也要用恩泽让天下万民服从。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午时三刻的锣声响起,姚苌提醒考生快完卷。而在我面前,洋洋洒洒近两千言跃然纸上。还有一刻钟,我又通读全文,检查句读、书写和文法,略加修改润色。
当终场锣声响起时,我泰然自若地将答题纸扣在桌上,等待姚苌带着兵士来收卷。我环顾四周,发现有些考生还在颤抖着手赶着写,似乎还有很多没写完。也有考生,胡须拉碴,徒自叹息怀才不遇。
收我卷时,姚苌特意问我:“九公子感觉如何?”我谦逊地说:“还算顺畅。”
考场上不宜太多言语,姚苌点点头后,马上收上答题纸。待收卷完毕,姚苌考官宣布考生退场。我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大厅取回包裹。只听见耳畔议论纷纷,或喜或悲。而我不愿交头接耳,径自出门。
没想到六哥带车等在门口,一手撑伞,另一手里还提着食盒。我拘谨地说:“哥,你对我期望这么大,我都担心会不会让你失望了。”
六哥将伞凑过来,接我走去,淡淡笑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回家再说,你在车上将就着吃。”
寒雪中,六哥的胡渣都沾了数片雪花,却让我倍感温馨。我欣然谢过上车,马车疾驰回家。
到家后,众人簇拥着迎接我,六哥又去东宫还车。我嘱咐他把那本借来的书还过去。
步入客厅,大嫂和慧兰殷勤地张罗,端茶送水。八哥已迫不及待,问我考得如何。
我看到如此多人关心,微窘中,回答:“我也没底,发榜日期是七日后。到时候即见分晓。”
八哥听后倒不急了,挥手而言:“罢了,现在急也没用。静观其变吧。”
这七天也是如此漫长,拖得我不停怀疑自己在答题纸上写的内容。究竟能否通过,我心里没底。
十一月十五终于到了,六哥带我去看榜。七日的等待加剧了我的紧张,以致于在路上我双手打颤。六哥安慰我:“试卷都是密封好名字再改的,以免徇私。所以没必要害怕;哥相信你的能力。”
六哥如此一说,反而让我愈发紧张。我知道,五十个人中只有八个人会被太学录取或谋得一官半职。
榜还未张贴,观榜的人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了,我们好不容易挤进去。这是一对士兵推搡着进来,扛着浆糊和一张黄纸——想必就是榜了。
我又开始呼吸加速,心提到嗓口。我期待结果赶快出来,不要再这样折磨我的心脏。六哥温暖的手握住我,让我暂时安定。
士兵倒是雷厉风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墙上涂好浆糊,展开皇榜,抹平贴上去。人群随之簇拥过去,士兵将人群抵开,勉强维持秩序。人们看到了榜上的文字,几声叹息和呼啸顿时发出,让我心弦一紧。
还未来得及思考,我就瞟到了我的名字,在那条红线右边,写在最下面。换言之,我排行第八刚好达标。心上的巨石瞬时挪开,我竟激动得开始咳嗽。而我还发现,第九名居然是苻宏!
六哥欣喜赞道:“秦国考试还是挺公平的,四皇子参加考试居然还未达标。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回家了,不久丞相会有均旨,召你面谈,妥善安置你。”
久之我才恢复平静,笑道:“现在尘埃落定,我们都可以放心地回去了。”
我们一路小跑回家,暖阳透过云层,驱散多日的雪霏霏。当全家人知道此喜讯,个个欣喜。大嫂激动地说:“多亏了我日日祈祷,你居然如此幸运,刚好压线而过。”
我也说:“题目不难,可录取的人少,我真没想到还这么难考。不过苍天有眼,我居然中了。”
大嫂大方地令慧兰出去买菜,说今日一定要好生庆祝一番。我看到兄嫂的欢心,长期以来的忧伤荡然无存。
果然,次日有官差来府传信,说丞相王略召见。官差还说:“丞相还令贵府六公子、八公子一同前往面谈。”
八哥敏锐地感觉到机遇将至,问官差:“丞相这是要顺势提拔我们兄弟吗?”
官差笑道:“这个小的不知,不过丞相召见,是无上荣光。总之,定是好事。”
六哥和八哥相顾而笑,激动无比。大嫂也告诉我们:“见了丞相,多说说好话。本来他对我们家有所忌惮,但经过上次婚宴作对子,这次九弟高中,相信他也能刮目相看了。我们要乘胜追击。”
我们肯定地答应,便随官差而去。丞相派来的车马果然非同寻常,金丝绕车盖,黄金络马头,连车夫都衣冠楚楚。我们小心翼翼地登车,厢内更是绸缎锦簇,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都感到几分自惭形秽,刚刚坐定,马车起驾,向相府奔去。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四十三节 相府做客 '本章字数:2102 最新更新时间:2014…03…17 20:03:11。0'
一路上,三兄弟一起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向丞相汇报。我们一致认为,把功劳分给越多人越好,让大家都来沾沾光。
快到相府时,我撩起帘子一看,觉得对比九月十五丞相大婚,今日相府门前冷清不少。我问六哥这是为何,六哥不假思索回答:“也许是因为上榜的人太少,丞相一个个召见,故而没有拥挤的人潮。”
我们没多想,车轮轱辘戛然而止,官差在外面请我们下车。
我们有序地下车,两旁的官差和侍卫礼貌地打开大门,请我们进入。我们笑着回礼,感到无上荣光。
官差引我们入相府内书房,向丞相通报。王略从卷宗中抬起头,笑指着右侧的三张红木椅说道:“三位少年才俊请入座。”接着令人看茶。
我们谢过丞相入座。官差告退,王略开门见山道:“九公子的文章,本相看过一遍就爱不释手。当时我看见此文,还以为是我的学生四皇子,为了避免徇私,所以刚好放在第八名。没想到拆封后发现竟是你的,四皇子居然刚好名落第九。然名次已定,不容更改,只可作罢。”
六哥奉承丞相道:“看来大秦的考试如此公道,真乃吾辈之幸也。”
丞相挥挥手道:“非也,九公子完全可以名列前茅,可惜了。”
这时仆人端上了茶,拜访在我们面前,告退并关上了门。王略介绍说:“此乃产自大巴山的紫阳毛尖,诸位请慢用。”
我们谢过开饮。八哥一饮小半杯,烫得赶快吐了出来,还不停吹气。然后窘迫地连连为自己失态道歉,王略笑赞:“无妨,果然是良将之子,如此豪爽。”
我欣悦着微微吹凉,沉浸在清香中,微微抿了一口,仿佛沐浴在氤氲墨香,心旷神怡。
而六哥待茶微凉,轻吹后饮。王略见状,又赞道:“果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八公子是刚毅果敢之人,九公子温文儒雅,六公子深谙养生之道。一杯茶水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们连连谦称:“丞相过奖,我们皆是碌碌之辈,还望大人指点。”
王略听了,放声一笑道:“老夫尚自愧不如,何德何能来指点?只可重用。譬如此番考试,你们居然能猜中试题,老夫佩服啊!”说完迫近我们,做了一个大揖。
两位兄长莫名其妙,我顿时想起,考试的题目在六哥给我那本书上,还画上了红线。更要命的是,我引用的几处材料都是书上划线内容。我为何会如此?是哪般思潮让我毫无顾忌地写了那么多书上的内容,这下要引火烧身,难以避嫌了。
我还是赶快辩解:“丞相大人误会了,小人才疏学浅,只记得几段儒学经典,便凑巧碰上了。”
王略阴阴一笑道:“九公子,如果老夫记性还没衰退的话,你六哥通过太子找藏书馆借了本书,此书上面有较多内容划了红线,正巧就包括考题材料和你所引用的经文。此般作何解释?”
六哥顿时猜出了王略所指何事,也赶快辩解:“大人明鉴,书已归还,可去查证。我们真的只是才疏学浅,故而只能引用上面的文字。至于那红线,本来就在上面,此事真的与我们无关。”
王略佯装不解,问道:“那这难道是巧合吗?我问你们?此书是你们找谁帮忙借到手的?”
六哥回答:“是太子。”
王略蹙眉起立而问:“既然如此,那就是太子知道了试题内容,划在上面以提醒你们考点的?”
我们面面相觑,八哥激动得站起来辩解:“不是的,太子品行端正,绝不会泄题的。况且试题不是丞相大人和益都侯姚大人负责保管吗?太子也没法拿到啊!”
王略垂手叹道:“我也希望如此,可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得不让老夫怀疑了。现在牵扯面越来越大了,太子和益都侯都牵扯进来了。”
六哥猜出王略的意图了,也起立辩解:“恳请大人不要胡乱猜疑了。相信大秦秉公执法,连四皇子参加考试都不徇私,试题又何以泄露?”
王略怅然道:“可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调查又何妨?清者自清,老夫还是相信三位青年才俊是清白的。你们觉得,益都侯和太子,究竟哪个更有可能泄题?”
我感觉王略将愈发咄咄逼人,赶紧也起立辩解:“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切勿胡乱猜疑。最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王略严肃地摇摇头说:“如此大事,岂可儿戏?”
我还想争辩,忽而感觉眼前一阵眩晕,仿佛在海船上遇见大风浪,全身平衡失调,摇晃起来。
身旁的六哥立刻明白,喊出:“丞相大人,你在茶里下了**?”八哥喝的茶少,六哥懂得养生,故而药效不及我明显,而我此时使劲瞪大眼睛却已躯体麻木,只能勉强挪步。两位兄长立刻扑过来扶起我,告诉我:“九弟挺住,哥把你救回去。”
这时“唰唰”声耳畔响起,一群侍卫冲进门内,拔刀相向。八哥临危不惧,腾出右手飞快抢回一把刀,向侍卫挥去,并大喊:“让开!”
侍卫略有迟疑,王略见状,拍案而起,吼道:“他们要反了!把他们三个抓起来!”
侍卫一哄而上,八哥竭尽全力用刀逼退侍卫,六哥也腾出脚猛踢开两个侍卫,我被架在中间,强睁开着双眼目睹这一切,却如僵硬的木头人。
六哥也抢到了刀挥动着。我从未相信两位兄长的膂力尽如此强劲,刀光剑影间,我们已经冲出书房,来到大厅,庭院在望。
可忽然我感觉两旁的支架一阵发软,我们集体停滞了。最坏的结局还是来了,两位兄长也中了**,我们三人一起如酩酊大醉般在向前飘动。
我们迅速被侍卫保卫,他们在眼前入幽灵般,扭曲着狰狞的面孔,口里不停念着:“倒!”
尽管两位兄长还在奋力挥刀回击,却是一场扑空。刀应声落地。两三个侍卫在身后对我们一人踢了一脚,我们就如嫩草被风吹折,跌落在地上跪着。两位兄长还在挣扎,而气若游丝的我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闭了眼,一道黑幕垂直而落。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四十四节 酷刑 '本章字数:1979 最新更新时间:2014…03…18 21:30:23。0'
我是被泼来的一瓢冷水弄醒的,看着四周阴森的墙壁,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两人架起按在了一把椅子上。两人不由分说,将我绑在椅子上。
我前面挂有一块幕布,后面是什么,我有些害怕。两人接之拉开幕布,眼前的景象顿时令我震惊:两位兄长被扒去上衣,绑在刑具架上,散乱着头发,嘴被布袋死死封住,在沉重地**。
王略从右边甬道诡异地出现,阴笑着告诉我:“九公子请放心,老夫是不会为难你的。你只要作证,是益都侯姚苌和太子苻丕偷到了题目,然后在书上做记号,我就立刻放了你们三个。当然如果你执意否认,我也不会打你,但你的两个哥哥就要受皮肉之苦了。”
要眼看着兄长受难,我心如刀绞,可作伪证绝非我们所可为。我犹豫着,两位哥哥拼命摇头,凄厉的眼神尖锐地插进我的眼中,提示我千万不要答应。
王略冷笑道:“你们两个也想说什么吗?好吧,九公子年轻无知,你们若能做出正确抉择,也可以。”说完令人解开两位兄长嘴上的布条。
一解开封条,八哥就吐出一口唾沫斥责道:“你们这群居心叵测的宵小之徒,自己心里有鬼还想嫁祸别人。告诉你,我们绝不可能与你合作来作伪证。”
六哥喘够了憋了很久的气说:“丞相大人,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您还是不要强人所难吧。”
王略挑挑眉毛,阴阳怪气地说:“看你们如此年轻俊俏,老夫打你们还真有点不忍心。可你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做个证明,一切好说话。”
我们都明白,若是做了伪证,太子和益都侯都会被王略扳倒,我们在秦国也将变得无依无靠。两位兄长频频以目示意我,万不可答应王略。
八哥心直口快地回答:“你就放肆地打吧,我们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王略忿然怒斥:“你们真是骨里犯贱,好,老夫成全你们。来人,大刑伺候!”
两位狱卒拿着长鞭走近,仔细看每根长鞭上还带着几根小刺。两位兄长无所畏惧,可我却甚为担心,连忙请示:“丞相大人,参加考试的是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求您放了我的两位哥哥。要打就打我吧!”
王略向我迫近,脸庞近乎重重地压在我面前,咄咄逼人地说道:“你觉得我会那么傻吗?用这鞭子打你,没打几鞭你就晕过去了。严重一点,会弄掉你的小命,到时候就算死无对证了。现在打你哥哥,你是个深明孝悌大义的人,自然会同情你哥哥,从而被迫招供。此般方为上策。”
我哑口无言,只恨王略此招甚为阴险。八哥赶快说:“九弟不要答应王略,哪怕我们被他打死!”六哥也警告我:“你要是招了,哥定将饶不了你!”
我感觉掉入了一个幽谷穴罅,动弹不得。阴笑间,王略下令开始打。
狱卒挥舞长鞭,各打一人。随着剧烈如刀割般的撕扯声,两位兄长的腹部各出现一道长长的伤疤。不知所措的我拼命想挣脱身上的绳索,却无济于事。
眼看着一阵急如狂风密如雨的鞭打,两位兄长的胸部、腹部和胳膊上布满了犬牙差互的伤痕。两位哥哥咬紧牙关,忍受着难以名状的痛苦,还互相安慰着。
眼前的惨剧让我想起从前很多事,我们兄弟从小情深,打在他们身上,我的心里也随之撕扯般疼痛。
挣扎间,我把椅子绊倒了,我只好背着椅子,跪在地上,一步步挪向兄长。从两狱卒之间穿过,利用微微松开的右腿稍稍立起,想用背后的椅子挡住鞭打。兄长看着我,深情满怀,既有痛苦的哀愁,也有倔强的忿恨。
狱卒毫不含糊,一脚把我踢开,我毫无招架余地,鞭打丝毫未减。
王略忽然示意暂停。两位兄长得以喘息。王略神秘地吩咐狱卒几句,狱卒暂离开。王略走向兄长,用手抚摸着六哥的胸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