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侯渊见到身边好似有无数的刘备军队,他自己又被长枪兵给困住,只能不断的把刘备军冲撞开来,身边的李典也尽力的维持军队不要过于混乱。可是这一切都是于事无补,没有战意的士兵就算是再精锐,还是无法发挥出战斗力。
战事的发展过了一段时间,李典突然见到有一面较薄弱的地方,便带领着本部的士兵冲击,最后终于带领着军队冲开一条路,他大喊:“夏侯将军!从这边撤走!”
夏侯军像是抉了堤的河水,开始涌向那被杀开的一条道路,转眼间,夏侯渊的军队已经逃了出去。
一旁的山丘上,罗灵风淡然的看着眼前的这一目,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旁边的士兵赶来报告罗灵风道:“敌将已经冲开我们的军势逃跑了,我们走否追击?”
罗灵风微微摇了摇头,道:“这战我们能够获胜主要的原因就是火以及对方是骑兵,此薄弱的地方是麟故意留的,为的就是防止他们拘急跳墙,沉舟一战。别忘了我们的兵力。”
骑兵在没有冲击力的情况下,遇到了长枪兵,遇上了火只有碍事的份。罗灵风就是先消除了对方的冲击力,再用三将引诱夏侯渊调头,再用后攻引起混乱,再由树上的沙摩柯来个背后奇袭,利用马不能快速回身的特点,打了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刻意分兵以火制造混乱,造成被包围的假象。又刻意露出破淀,引发人特有的求生欲望,从而以极小的伤亡,发挥最大的功效。
不到片刻,战果就统计出来了。刘备军只有八十人阵亡,而夏侯军却至少死了两千以上的战士,其中烧死和被自己人踏死的占大多数。
战场清理完后,罗灵风等人来到了曹军的辎重面前。押送粮草的士兵早已经被消灭或吓跑了。只留下了这一车车的粮草辎重。
罗灵风指着这些辎重道:“看看这些辎重有多少是真正的粮食?”
士兵奇怪的望了罗灵风一眼,下去检查。不至片刻,双眼崇拜的望着罗灵风,恭声道:“回禀大人,只有头一车,尾一车是粮食,其余的都是沙子。”
罗灵风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道:“郭奉孝啊!郭奉孝啊!你怎么这么小气,才给我送了这么点粮食。”
当下清点战利品回城。
3…211中卷 第211章 许昌议事
“夏侯将军,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毕竟这不是我们的错,有谁会想得到没有一个人的树林会突然冒出了无数士兵。丞相不会怪我们的。”李典走到夏侯渊的身旁,发现夏侯渊正意志消沉的坐在地上,出声劝道。
“曼成,唉!”夏侯渊的回答,有点木纳。
“看来这场战役的失败,的确对夏侯将军的打击很大。”李典默默坐在了夏侯渊的身边。
“五千大军在瞬间只余下了一千五百人,而我们连对方有多少人都不知道,输得太窝囊了。”夏侯渊最难以释怀的就是这件事情了。
“就这样沮丧的坐着也无济于事,不如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如何完成任务,等丞相大军到来的时候,再为死去的将士们复仇。”李典轻声劝说道。
夏侯渊藉然道:“这些都是渊花了三年时间训练出来的飞骑,现在损伤过半,实在是令人不舍啊!”说着忽然长身而起,脸上阴霾一扫而空,点头道:“不过曼成说的不错,就这样沮丧的坐着还不如等丞相大人的大军到来时,为将士们报仇。”
李典笑了笑道:“夏侯将军能看开就好了。我们现在就来商议一下怎么完成丞相大人交给的任务。”
“好”夏侯渊应了一声,冷静的分折道:“今日一战,从一开始,我们就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激将计、惑敌计等计策。可见一点,罗麟的心思是如此慎密。不过有一点值得怀疑,为什么他不趁胜追击。以我军当时的士气来说,已经跌落进了谷底。这时,只要有一支千人队。几乎就可以让我全军覆没。为什么他不这么做?是不是他们没有兵?”
李典性格稳重,略偏多疑。思索片刻说道:“这个典也不太清楚,今日一战。典只知道四周都起了火,四面八方也都有敌军。人数应该不少。至于为什么不追击,确实值得怀疑。不过,典倒认为罗麟似乎故意放走我们,让我们觉得他们兵少。而后在出其不意的给我们来个致命一击,这也说不一定。”
夏侯渊点了点头,道:“曼成所言亦不无道理,我看不如这样。全军的力量过于集中目标大,不好探得有利的情报。不如我们化整为零,分头打探消息。这样既不引人注意。又可以探听到一些有用地东西。你觉得任何?”
“不错。军队的目标太大,不利于探察。化整为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李典点头同意了夏侯渊地计策。
夏侯渊笑了一笑:“既然曼成同意了,那就这么办。”
“明白!”李典应了一声。
***********
荥阳偏厅。
罗灵风、孙策、周瑜三人正在品茶聊天。
孙策啜了一小口,笑道:“三弟啊!没想到这茶品起来也这么够味,一点也不比酒差啊!烈酒入口辛辣醇香可以让人热血沸腾,而这茶入口徽苦。下喉后不久,丝丝甜味反窜回口中,其中滋味,回味无穷。真可谓‘苦尽干来’大有清香扑鼻,余韵丰足之感。”
中国——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历史悠远,据史书记载,我国利用茶叶地历史,已有四千七百余年。而作为“杯中物”的酒与茶,在“饮、食、起、居、行”这五大要素中,将“饮酒饮茶”列为首位,每逢节日喜庆、亲朋聚会等活动,都离不开茶、酒两大饮料。从文化角度而言,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两大主流,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的历史悠久,古今名茶数不胜数。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自唐代开始,茶叶地品名就已上千达万种之多,实际上古代贡品极胜之时,就已经有四千余色了。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饮茶蔚然成风。茶,可以说是到了一种“人家不可一日无”地境地。不少地区“斗茶”成为风气,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名茶的品鉴水平。
茶,能够流传至近五千年之久,而且长盛不衰。自然有他的独特魁力。
孙策自从在不久前喝了罗灵风泡的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喝茶、饮酒就成了现在孙策每天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也许是嗜好相同,就连周瑜也喜欢上了喝茶。
罗灵风微微笑道:“那是大哥心里已经平静下来了,懂得留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周瑜也笑道:“现在心里没了负担,想起一些事情来,往往也比以前长远,比以前快了。”
“那是因为二哥现在是一个局外人。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二哥现在的心境远远高于我,想起事情来。三弟自然无法与二哥相比了。”罗灵风微笑的解说道。
周瑜“呵呵“一笑,问道:“现在三弟如何打算骗夏侯渊上当?”
罗灵风将自己的计划总结起来说了八个字:“风声鹤喉,草木皆兵。”
周瑜微笑道:“原来三弟想打攻心战术!这个计策不错,夏侯渊乃大将之才,但行事略徽有些急噪。李典稳妥,行事小心,但稳妥小心之人必然会有些多疑,此攻心计,恰中夏侯渊和李典的性格,成功率相当的大。”
孙策这时道:“三弟,将你的想法说一下,我们三兄弟一起讨论讨论,千万别出差错了。”
罗灵风微笑的将自己的计划一说,三人又在一起讨论起来。
**************
许昌城。目前是曹操的大本营,建筑于豫州平原之上。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曹操便是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正式争雄天下。
许昌城丞相府邸议事厅中。弥漫着一份严肃气氛,会议堂上的两旁位列着于曹军举足轻重的文臣武将,议事厅的堂上,则可以看到一个人坐在那,此人便是目前统领着北方一地,天下第一霸主——曹操。
曹操双眼正直视着夏侯渊的脸,过了一会儿,问道:“妙才,罗麟有多少军马?”
夏侯渊见曹操没提战败一事,不禁松了口气,恭声道:“最少有两万吧!”
旁边的文臣武将听到夏侯渊这么说,但感到不可思议。心中想着:最少有两万。那真正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曹操眉头微微一皱,听出了夏侯渊口中的疑虑,问道:“能确定吗?”
曹操此刻的心里也有些不信,毕竟两万士兵要想深入腹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能确定,虽然这些消息都是渊和曼成亲自探听来的,但是可信度不大。”夏侯渊回答得有些犹豫。
曹操听了以后,睁大了眼睛,问道:“为何?”
夏侯渊平静的回答道:“在下在三日前中了罗麟的计策,五千精兵损失过半。后来我们觉得人数众多,便化整为零乔装前去暗查。渊和曼成乔装为路人在荥阳,汜水关一线打探情报。由于城门被封,我们很难打听到城内的消息。不过城上守兵每一个时辰一换,一换就是大约三百余人,并且四城门依次更换。荥阳南城外半里处,有一军寨,寨中守卫极严。为了得知寨中情况渊潜了数名优秀的探马前去查看,结果都是一去不回。不过,每日到用餐时,渊就可以看见军寨中的炊烟,炊烟稠密,应该有两万余人马。”
这时程昱对着曹操开口道:“主公,夏侯将军说的话不无道理,可是只是炊烟,并不能代表什么。”
厅中众人都点了点头,觉得夏侯渊的理由不够充分。
李典答道:“通过种种手段,我们只能知道了大概,模模糊糊分不清楚真假,探来的消息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我等办事不利,请丞相责罚。”
这时,郭嘉上前说道:“不合理就对了。罗麟不是普通人,他想干的事情。外人根本就很难猜透。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果将罗麟的士兵探得清清楚楚的话,那一定是假的,他不可能犯大的错误。”
荀攸这时也道:“奉孝说的不错,罗麟才智过人,心思不可能轻易就被我们猜中,我看还是尽快出兵荥阳,夺回虎牢关,支援雍州为上策。”
“不可!”说话之人正是主薄司马懿。
众人望着司马懿,纷纷露出了怪异的神色。如果不是由于司马懿出的馊注意曹操根本就不会在襄阳失利,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现在他又出来献计,各个都露出了不相信的神色,尤其是武将为最。
不过曹操不这么认为,毕竟司马懿的计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然他也不会依照他的计策行军了。他微笑的说道:“仲达有何异议?”
“咳”司马懿清了清嗓子,道:“眼下罗麟镇守虎牢关,此关险恶,非奇谋不可破也。那罗麟诡什多瑞,若有两万以上士卒,胜之颇难。且司州已经与我军断绝联系,此地已然不保。懿觉得应该配合孙权,由淮南寿春攻打襄樊。那荆州庞统必然首尾不顾,此地必克。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其作用远大于司州。”
“司马主薄此言差异,荆州乃孙家心病。当年孙策过江东之初,其谋士张纮就为其谋桓文之业:‘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警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佯于桓文。’可见,江东对荆州也是早已虎视耽耽。孙权反复无常,我军极难与其联合。还有即使取得荆州一地,刘备大军一路由白帝城,一路由上庸,一路由宛郡,三路大军齐出,襄樊如何守之,此计不可行也。”程昱立刻出声制止了司马懿的抉择。
曹操摇了摇头,道:“此乃险计,眼下我军处于弱势不可用此计谋。”
曹操的话给足了司马懿的面子。
司马懿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再言语。
逢纪接口道:“纪觉得应该出一队轻骑火速前往虎牢关,纪不相信罗麟真的可以将大军潜入我军腹地。”逢纪的语气中充满了妒忌,显然对罗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非常的不满。
郭图等诸谋士又齐声赞同。
程昱厌恶的看了逢纪一眼,冷声道:“莫要以己不能而度人不能!”
程昱的意思说的非常的明显,摆明的说出了逢纪没有这个能力,就嫉妒别人有这个本事。
逢纪眼中露出极度仇视的目光,冷哼一声,不在说话。一颗邪恶的种子已经在心中落地发芽了。
郭嘉抖了一下衣袖,朗声道:“依嘉之见,罗麟此举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围魏救赵,利用我军后方空虚,拿下虎牢待机夺取颖川和许昌。其二、就是以西面虎牢关,南面宛郡,北面函谷关形成三围之势,将司州包围起来,意图吞并司州。”
说到这里,郭嘉卖了一个关子,扫视了厅中众人一眼,语破天惊的说道:“依嘉之见,应该放弃司州回兵攻打宛郡。”
众人哗然,曹操也不禁一愕,问道:“为何?”
郭嘉道:“如果嘉没有猜错,此刻宛郡的大部分士兵应该已经北上攻打洛阳,宛郡城中必然空虚。他们不可能料到我军会去而复返,即可出其不意拿下宛郡。”
荀攸上前反对道:“不可,司州乃我军西方之要塞,如果司州被刘备军占领,那我们即将意味着什么你们想过没有。是迁都,来董卓一样被迫迁都。如果不迁都那只要刘备出两路大军,许昌危矣!”
荀攸说的不错,那时候只要刘备一路出兵占领了黄河南岸的渡口,一路由宛郡攻打许昌,那时候,许昌就会有两面夹击之险。
这时,作为曹操军中的首席谋士,文臣之首的荀彧上前做了总结:“奉孝的计策虽好,但是若是司州一失,宛郡则为孤城,陷入了夹击中,此刻不可行也。彧觉得稳妥起见,仍须出大军攻打虎牢关。并让并州大公子前往大阳县和箕关增援司州。绝对要保怔几位将军的安全。”
郭嘉微微一笑,暗赞荀彧老谋深算。天下以人为本,曹仁、曹洪、钟繇、满宠、尤其是贾诩这些人的价值远远高于司州和宛郡。
郭嘉点头道:“文若公之言堪称老成谋国,望明公从之。同时为保许都无忧,亦需留重兵驻守,以防宛城可能的突袭。”
荀彧、荀攸、程昱皆道:“奉孝之言甚是。”
曹操点了点头,采纳了荀彧、郭嘉的建议,下令出兵荥阳。
3…212中卷 第212章 空城之计
十一月,荥阳县城。
“公子,曹操大军已经出发,其先锋大军已经开始进中牟县城,看来曹操要发动攻击了。”拓跋无双一大早就给罗灵风送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看来对方是调整好了进攻的步调了。”罗灵风知道曹军既然一出兵,必然就会发动强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荥阳、汜水和虎牢。不过由于自己手头的士兵太少,他也没敢贸然出击。
“对方的先锋军大将是夏侯惇吗?”
“走的!”拓跋无双回答道。
“看来曹操打算不计较后果,全力攻打荥阳、汜水和虎牢。”罗灵风猜着曹操的想法。
夏侯惇乃曹魏的第二人,由于罗贯中的极力渲染,复侯淳成为《三国演义》诸风云人物中的一大反面形象,只是罗贯中的渲染,夏侯惇从历史上一个智勇双全的悍将变成了一个非凡猛将的形象。
正史上,夏侯惇是一条凶猛的苍狼,悍勇暴烈,作战疯狂。但他有着出色的统兵能力,乃曹军第一人,三国前期夏侯惇次次为曹操的先锋大将,以其出色的本领屡战屡胜。只不过后来被曹性射伤了一只眼睛,才由战前转为战后。不过他的内政也非常出色,兴修水利,率军屯田,度过了大旱和蝗虫肆虐的自然灾害。曹操对此很满意,又让他以建武将军兼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惇又负责后勤保障。
现在历史已改。夏侯惇一目未瞎,自然也就成了曹军中攻城掠地的第一人选。
“对方有多少人马?”罗灵风问道。
曹操一共动用了一十五万大军,对方的先锋军有两万五千人。”拓跋无双勇猛不失机警,罗灵风就将疾风交给了他来打理,对于情报的掌控巳经不必罗灵风操心了。
“事情看来比较麻烦啊!”罗灵风撇了撇嘴,道:“去把文远,子龙叫来。”
“军师,有何吩咐?”张辽、赵云快步来到罗灵风身旁,恭声问道。
罗灵风随口道:“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两人。”
“请军师吩咐!”
罗灵风严肃道:“子龙,你领两百精兵骑上由夏侯渊那里缴来的良马由左路骚扰夏侯惇大军,文远,你领两百精兵骑上由夏侯渊那里缴来的良马由右路骚扰夏侯惇大军。记住此战打的是骚扰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是”两人领命而去。
“无双!你立刻召集拓跋兄弟。领着一百暗杀勇士前去夏侯惇大军捣乱。杀人、放火、烧粮这个都可以。反正就是要让夏侯惇大军鸡犬不宁,一个安稳的觉也睡不好。”罗灵风也给辽东十八骑下了一道命令。
命令下完后,罗灵风低头沉吟,想道:“三将军的轻骑要在数日后才到。曹操的大军离这里还有一天,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支持到三将军的到来。希望计策能够成功。不。不是希望,是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活着回去见家人。”
就在罗灵风胡思乱想时,孙策、周瑜走了进来。周瑜微笑道:“曹操的大军已经快到了。三弟打算怎么办?荥阳小县,这是个弹丸小城,易攻难守。更兼兵力的差距太大,不可能守得住的。”
“确实如此!”罗灵风点了点头,道:“所以我打算将荥阳县城里的百姓全部撒离,带回虎牢关。”
“这怎么可以!三弟,我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靠百姓。可是荥阳县是曹操的百姓。先不说百姓是否会跟我们走,万一百姓中出现了几个曹军的内奸,进行煽动。那三弟的近千人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周瑜觉得罗灵风有些草率,连忙出声劝道。
罗灵风笑道:“二哥有所不知,黄河自古被称为‘母亲河’,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孕育着黄河两岸的土地和所有居民。不过黄河的脾气很大。经常发大水。而我父亲就是在豫州发家,父亲大人经常出资修水利,济灾民。两地的百姓,对麟的父亲无不感恩戴德。荥阳县也是水患严重之地。这里的百姓没有少受麟父亲的资助。也正是因为如此,麟占领此城后,城中百姓并无多大反感,反而还有些欢喜。麟在中间选出体格健壮之人,聚齐了三千民兵,现在正由高顺将军训练,野战或许不行,但是守城战,射射弓箭,推推云梯还是绰绰有余。不过能这么顺利,还是托了父亲大人的鸿福。”
周瑜此刻也露出了丝丝笑意,说道:“那我们就快些行动吧?刚刚在路上我们遇见了赵将军、张将军和拓跋无双,想必灵风已经让他们去拖住曹操的军队了。”
罗灵风含笑地点了点头。
经过了一番劝说,荥阳县城的二万百姓各个都愿意跟随罗灵风撤离。
城中百姓各个收拾行装向西门撤离。
忽然十几匹马飞跑进城来,马上士兵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报告:“夏侯惇亲率二万大军,已向荥阳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什么?子龙、文远怎么没有拖住夏侯惇。”虽然罗灵风脸色未变,但是其语气却充满了吃惊。
这时,赵云独自一人飞马赶至,忙说道:“云无能,没有完成任务,请军师惩罚!”
罗灵风急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赵云苦脸答道:“本来计策十分顺利,可是突然夏侯惇加快行军,直接向前冲,拼着牺牲几千人,甩掉攻打两翼的我们。直逼荥阳县。云将部队交于文远,便前来禀报。”
罗灵风心中一格登,夏侯惇在行军打伏上的天赋实在是太好了,不愧是曹家的第一大将,这战场的微妙直觉足以破掉任何计策。
此刻,罗灵风身旁就连五百名士兵都不到,新召集起来的民兵在平地上和百姓没有两样。根本无法作战。
四周的百姓,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明显。战不能战,逃也逃不掉,再加上辎重行李多,马匹车辆少,逃不出几里,就会被魏军铁骑追杀殆尽。
罗灵风也十分紧张,忙登上城楼向外望。果然。西北方向尘埃冲天蔽日,已隐隐有大军奔走声如沉雷般动地而来;尘头起处更不时闪现魏军旗号,招摇挥动。
这时。周瑜走上城墙,沉声道:“三弟,瑜有上、中、下计可行。”
“那三计?”罗灵风虚心问道。
“下计、放弃计划,召集将领撒离;中计、乃叔詹奇计;上计,丢下百姓,迅速向虎牢关撒离。”周瑜一口气说了三计。
下计、稳妥,用此计百分之百可以活命,但会留下。弃卒而逃的骂名。上计,有一些风险,不过丢下百姓,撒离的速度可以加快数倍,也可化整为零,让对方不好侦察。只是会失信于百姓。
上、下两计皆关系到刘备军的声望。罗灵风也不愿担此骂名。于走就选了与自己想法一致的叔詹奇计。
叔詹奇计就是‘空城计’。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
这时,郑国上卿叔詹出了一计,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此计骗过了楚国公子元,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后来援兵到来,救了楚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罗灵风不假思索的说道:“就用中计。”
周瑜一笑,他早就料到了罗灵风选的就是中计。
罗灵风望了望远处的尘土,暗自捏了一把汗,稍一沉吟,马上传下命令:“把城内所有旗帜全放倒,藏匿起来!城内百姓,各自隐在驻地房舍、围墙内,不许乱动乱叫,如果违令不遵者,立斩!”然后又下令:“大开城东城门,遣二十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不许神色慌张,举措不当。如果魏军冲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内,仍要一如既往。”
先锋夏侯惇到达荥阳县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
当下他就带着李典、于禁两位副将飞马跑到城下,远远观望。
空旷的城门对着想要侵略自己的敌人们大大的敞开,似乎在欢迎他们一般。狂风卷起尘土,划过了只有几人的城门口。荥阳县城里寂静得没有丝毫的声音,仿佛里面没有任何人存在一般。
突然一曲激动人心的“阮咸”悠然而起。(注:阮咸就是琵琶的一种,在汉朝琵琶叫阮咸,它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
“空城计?”夏侯惇在惊讶之中已经失声脱口大叫了起来。
夏侯惇额上已经闷出了滴滴汗珠,咬紧下唇不发一言,眼睛只是死死的盯着城墙上那一个飘逸轻灵的身影。
在天下混乱的春秋时期,上卿叔詹地‘空城计’可以说是独占熬头,历年来无数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的名将,面对着这样胆大狂妄却又不得不叫好的计策均都心服口服。
夏侯惇当年读史书时,就对叔詹的‘空城计’给了极高的评价。佩服之余,也惋惜此奇计只能出一次。
他从来没有想过,‘空城计’居然有再度被运用在战场上的一天。也从来没有想过,注定会被人识破的计策居然也有人敢运用在今日的战场。并且计策的另一方是他自己。
空城计这一招只要认真读过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计谋。可是,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能识破这个计策,所以当运用出来的时候更是让人无法可想。
他皱着眉头疑惑的问身旁的副将李典和于禁:“曼成、文谦,你们看这是何意?”
李典怪异的望了望城中,说道:“会不会是诱敌之计?罗麟狡诈不可不防!”
“我觉得不象,罗麟此举乃效仿春秋时期叔詹的‘空城计’,其城中定然无兵,我们应即刻冲杀进去,活捉罗麟!他分明是故弄玄虚,此城肯定是座空城。”于禁善于用奇,行事大胆,见有此机会,便高声提议。
李典忙劝道:“将军不可,兵法有云: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实而示实。罗麟故意学习‘空城计’,显出这是座空城,让我们误会,他却反其道而行。这里就肯定有埋伏,是个骗局!我军若贸然轻进,必中其计。再则,典虽然不懂乐理,但还是听出了这曲中的肃杀之气。”
夏侯悼性子虽然有些急噪,但并不卤莽,曹操早在行军之前,就吩咐过他万事要小心行事,不可大意,遇事三思而后行。他对曹操的话还是非常遵从的。
百般思量后,决定以稳为主,撤军一里,等候曹操的大军。
此刻,城墙上的罗灵风不由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
3…213中卷 第213章 计中之计
“夏侯惇这次不愿意冒险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他相信夏乐渊和李典所获得的错误情报的关系吧?不然以夏侯惇的性格一定会出兵一战的。”孙策一语中地的指出了关键。夏侯惇相信夏侯渊说的话,相信罗灵风有二万以上的大军,再加上李典的多疑才令夏侯惇放弃了自己的风格。
罗灵风摇了摇头,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的原因应该还在于曹操吧?”
周瑜立刻就明白了关键,点头笑道:“三弟言之有理,夏侯惇善于攻城掠地、夏侯渊善于千里奔袭。要论领军之道,夏侯惇犹在夏侯渊之上。不过这两兄弟性格都有一些急噪,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此次他们要对付的是名震天下的麒麟军师——罗麟。曹操为了防止夏侯惇过于急噪,怕他中了三弟的计策,临行前一定会叮嘱夏侯惇处处小心行事,这也无可厚非。也许正是因为曹操的叮嘱,才让夏侯惇会如此的沉稳,以至于反而中计,哈哈哈哈。”
“没错,真正能让夏侯惇有所顾及的恐怕是曹操的命令了,殊不知,曹操的谨慎小心却是造就‘空城计’成功的关键。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曹操。”罗灵风笑了笑。
“不过这个计划确实是险,当年的叔詹就是抓住了楚国公子元多疑的特点,才能够成功。而我们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