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览上前领罪道:“丞相,此次中计全是在下一人之错,麴将军是听了在下建议才领兵冒进的。”
“这事情怎能怪在你的头上,身为主将不能分辨真伪,亦难辞其咎,请丞相责罚。”麴义也是重义之人,不愿让高览独领罪过,便出言将罪名拉到了自己的身上。
曹操忙上前扶起麴义、高览,诚恳的说:“两位将军乃我军中大将,操安忍心罚之,不过军令如山,操不得不罚。”说着脸色一变,大发雷霆道:“在下原本打算利用四面围堵之计,将城中士兵全部擒获。可是你们檀自行事,虽然拿下了鲁山城,却中了对方的计策,虽然我军损失不大,但是你们却破坏了我与奉孝商议的生擒关羽,利用关羽诈开宛城的计划,该当何罪?”
曹操越说越怒,高声道:“来人,将二人拿下,每人重责军棍二十。”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曹操会让他们在关羽领败兵退入城中的时候,才进行攻城。尽管麴义、高览旗开得胜,但一没能全歼敌人,使陈到、魏延仍有万余残兵可在前方对峙;二没有生擒关羽,使其可以稳定军心,依旧与他们对抗;三又令他们撤出了他们的包围圈,使得曹操与郭嘉的计策化为乌有。
真可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在执法士兵的行动下,二将被按倒当堂仗责,只听见“扑”“扑”的声响。
听刑官报数到二十,曹操将手一摆,道:“搀起来。”
他看着二将,高声大笑起来,笑声中满是欢快之意:“两位将军虽是中计,但只是用了半个时辰,在伤亡极小的情况下,就为我军拿下了鲁山城,二位将军功不可没,功劳薄上有两位一笔,待回师之后重重有赏!”,
麴义、高览诧异的望着曹操,眼中充满了不解。
曹操笑道:“当赏则赏,当罚则罚。你们两人也并未犯太大的过错。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违抗军令之罪,也已经罚了,此番中计也非你们的过错,如果我是你们,我在不清楚情况下,也会把握时机,夺取鲁山。错就错在,操并没有将计策告之两位将军,两位将军之罪,操之过也。”
麴义、高览二人听得是热血沸腾,感动得无以复加,跪地泣声道:“丞相厚意,麴义(高览)愿以死报答丞相大恩。”
曹操大笑。
营门小校忽然来报:“主公,探马来报,关羽领军已经驻入安乐。”
3…192中卷 第192章 徐庶破计
曹操得知关羽已经驻入安乐城,又惊又喜,环顿众人,放声大笑:“关羽虽智勇双全,但战略目光却是短浅,他死期已到,真是上苍佑我!”
诸位将领不明所以,纷纷露出疑惑的目光。
审配知道曹操的意思,笑道:“安乐城与南阳一地相隔了一条育水,我方军只要顺势南下不过两日就可抵达安乐城。而敌军却是要渡过育水才能支援安乐,最快也要两日才可。只要我方领大军包围安乐城,再谴弓箭手守在育水口岸,以弓箭手拒之,安乐城矮墙薄,我军四门齐攻,关羽纵然有万人之勇,也无回天之力,四十万大军若是还不能夺取关羽的性命的话,那我们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眼下形势大好,就连向来稳重的刘晔也开起了玩笑。
众人皆为大笑。
曹彰急忙上前应声道:“父亲大人,请让孩儿领兵,前去攻打安乐。”
夏侯渊、夏侯惇也齐声向曹操讨命,道:“还请丞相将此重任交于在下,在下一定不负使命,将关羽的人头奉上。”
其余将士见三人抢先也不甘示弱的齐声请命。
曹操见了众人,顿时感到有些头晕,实在不知应当谴谁去才好,莫非人才多也是一种错。
他笑了一笑,将求助的目光望向自己最信赖的谋士之一郭嘉,岂料郭嘉好似并没有将他们的话听在耳中,一直在低头思索着某些事情。
曹操好奇问道:“眼下形势大好,奉孝为何愁眉不展?”
郭嘉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抬头反问道:“丞相可知三足鼎立所谓何意?”
曹操虽然不解,不过此话出自郭嘉之口,却不得不深思熟虑一下,他知道郭嘉虽然行为不怎么端正,但也不会信口开河,郭嘉这么问,自然有他的道理。
众谋士也低头沉思起来。
荀攸想了片刻,回答道:“当今世上.曹孙刘三家呈三足鼎立之势。我军实力最强,刘备次之,孙家较落后点,但三家各有特色,倘若真正对拼起来,胜负难料矣。”
程昱也说出的自己的想法,由于不敢肯定,说的并不大声,只听他道:“三足鼎立乃三家相互牵制,谁强则必定会引起两家合攻,若一两家拼得你死我活,定会有一家乘虚而入,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程昱话一说完,曹操双眼一亮,忙对郭嘉拜道:“幸得奉孝提点,不然操即将犯下迷天大错也!”
郭嘉忙道:“丞相无须如此,出谋划策乃臣下的本份。”
曹军众谋士也逐一明白过来,心中对郭嘉的才智都赞叹不已。
曹军的众将士却没有什么战略远见,对郭嘉、荀攸、程昱等人的话,并不是很了解,见众人不再说话,又争了起来。
曹操笑道:“关羽杀不得,刚刚的计策取消。”
“为何?”众将士齐声道。
刘晔微笑的说:“刘备为人我等并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刘、关、张三人的义气,若是关羽被我军所杀,那刘备必然会倾全土之兵,为弟报仇,与我军一决生死,刘备军的实力很难估计,两军撕杀起来无论谁胜谁败,都会让孙家有机可乘,不管是孙权还是孙策,他们都是胸怀大志之人,必然会乘机而入在瞬间就可以成为第一诸侯。”
众人了悟,夏侯渊道:“那我们可以象在鲁山一样生擒关羽就可以了啊!”
程昱摇了摇头道:“鲁山只有一条平坦的路可通向四方,其余皆为山路、水路,遍于埋伏,只要用计就可将关羽生擒。但安乐却是四通八达,四周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计谋根本无法使用,关羽的骑兵在平原上非常便利,只要他将近两万兵力集合在一起,冲我军最薄弱之地,以其武勇,在不杀他的情况下,他突围的可能性很大,再则我军的目标是南阳和荆州,不宜拖延时间。”
议事厅一时间无语。
郭嘉突然道:“我有一计,或许可破南阳。”
“何计?”曹操问道。
郭嘉来到地图旁,指图道:“可让一员大将依照原来计划,领兵二十万,南下攻打新野。不过我们令其打着丞相的大旗,以虚张声势之计将二十万大军摆成四十万大军,还做出一副全力攻打安乐的样子,陈宫虽有谋略,但出计迟缓,守城可以,其余略差。只要陈宫闻四十万大军打算围安乐,必分兵救之,届时宛郡必然空虚,丞相亲率大军二十万,乘虚攻之,宛郡可破。纵然宛郡城高,我军也可先破郏下和安众,届时上可对宛郡实施包围之势,下可连接攻荆大军,以便相互支助。”
曹操大喜,立刻命军中第一大将夏侯惇领兵二十万依照郭嘉的计策行事。
郭嘉千算万算,独独算漏了一个人,那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徐庶之才不在诸葛亮等人之下,只是徐庶一直都在刘备身旁助他处理政务,便掩盖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
此时此刻,徐庶早已经在庞德、马岱及百名护卫的保护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宛郡。
宛郡议事厅。
陈宫慌慌张张的从议事厅外跑入,见徐庶正在研究地图,慌忙道:“元直,不好了,曹操已经在前日攻下了鲁山县,现在更是领大军四十万向安乐县赶去,我们快去领兵接应吧!不然关将军危矣。”
徐庶冷静的让陈宫将事情的经过说一遍。
陈宫急忙将事情说了一遍。
徐庶听完后低头思索良久,笑道:“公台勿忧,此乃曹操之计也。如果庶没有猜错,曹操真正的意图是在宛郡,他定是打算乘我军救援关将军时,对宛郡发起猛烈的进攻,就算拿不下宛郡也要将安众与郏下两县拿下,关将军神勇无双,统军有道,我们只要修书一封,用飞鸽前往安乐,让关将军烧毁一切带不上的军粮,火速赶往雀尾坡,再收集船只由安众驶往雀尾坡接回关将军,并让魏将军和陈将军各领万名士兵镇守安众与郏下两县,与宛郡结为犄角,就可保宛郡无忧,现下孟起将军的大军已经离宛郡还有三日的路程,只要我们在这三日不犯错误,就无需惧怕曹操的大军了。”
徐庶的猜测基本和事实相差不远,并已将郭嘉的计策破解,当然这并不是说徐庶就比郭嘉高明许多,只因徐庶刚到宛郡不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问题,自然看得更清楚一些,而且郭嘉也不知道在宛城又多了这么个奇才,以有心对无心,胜负自然不同。
陈宫擦了下头上的冷汗,对徐庶躬身一礼道:“元直公果然高明,在下差点就中了曹操之计,不过在下有一事不明,安乐城与南阳一地相隔了一条育水,若曹军顺势南下,不过两日则可抵达安乐,而我军却是要渡过育水才能对安乐做有效支援,若曹操大军包围安乐,遣弓箭手伏于育水口岸,则我救安乐困难极大,而安乐城矮墙薄,若曹操全力进攻,恐即使关将军有英布之勇,亦难以抵敌。如此好的形势,曹操又为何不先取安乐呢?”
徐庶又笑了笑,道:“公台且想,此刻正处于鼎足之时,而鼎足用灵风当年的话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今日的朋友,也许会是明日的敌人,今日的敌人,很可能就是明日的朋友,当然这促使成为朋友或敌人的关键就是——利益。曹操是个聪明人,绝对不可能在这鼎足之势时,做得太绝,不然百害而无一利,不过要是到了两家对决的时候,那才是真正恶战的开始。”
陈宫点了点头,也明白了徐庶的话中所指的正是——孙家。
陈宫在这时突然想起了罗灵风,不由好奇问道:“灵风去哪了?现在正是战斗最紧要的关头,襄樊一地,对我军关系重大,为何不见他的身影。”
徐庶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个问题你别问我,在前些日子,我、孔明、士元三人一起讨论过灵风的去处,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着什么药,脑中在想些什么。不过,我们都肯定了一点,那就是灵风摊牌之日,便是整个战局最大的变化之时,你、我的任务就是拖住曹操大军,使我军顺利拿下襄阳为上。”
陈宫点了点头,立刻去办正事了。
天下又有谁知道罗灵风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呢?有谁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真的是象他说的那样留在荆州是为了游玩吗?还是另有所图?每个人心里都有许多疑团,都想问个清楚,猜上一丝皮毛,但谁也不知道自己该去问谁,该如何去猜。
天下不仅仅只有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在猜罗灵风的踪迹。
荀彧、郭嘉、荀攸、周瑜……这些人何尝也不是在为了罗灵风的去处而苦苦烦忧。因为罗灵风失踪这件事实在太神秘,他们也动了好奇之心,不过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都知道潜伏在暗处的智者比明处的危险百倍。
3…193中卷 第193章 宛郡攻防战
却说徐庶识破了郭嘉的计策后,关羽顺利的回到了南阳宛郡。
曹操得到了这个消息也不由感慨道:“想不到刘备竟然偷偷把徐庶放到了南阳,那徐庶果然智谋之士,可惜不为我所用,宛郡难破也。”
郭嘉也是一脸的无奈,他知道徐庶的智谋不亚于自己,而且多智沉稳,选比陈宫更难对付,一般的计谋根本起不了效果,短时间内,自己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计策,叹了口气道:“还是分兵攻打襄樊吧!南阳恐怕在短时间内攻不下来的。”
荀攸肃然道:“奉孝之言甚是,明公,眼下还是分兵攻襄樊为上,至于宛郡就用‘霹雳车’来轰炸吧。”
曹操皱了皱眉,但很快就露出了的微笑,朗声道:“不错,眼下的局势对我军还算是有利,诸公且勿灰心,襄樊一地,乃荆州最富饶的沃土,大约有守军十余万,。就让元让领兵十五万攻打襄樊,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称善。
郭嘉提议:“襄阳蔡瑁、张允等虽碌碌之徒,然蒯良实乃智谋之士,曾以伏击一策大败孙文台,主公不可不防。”
刘晔接口道:“奉孝之言甚善,元让虽明兵法,但为人性急,易轻敌冒进,丞相当谴智谋之士辅之,方为万全之策。”,
曹操点头道:“二位言之有理。”说着便以目视荀攸。
荀攸会其意,上前道:“攸不才,愿随夏侯将军前住襄樊。”
曹操大喜道:“有公达前往,吾何忧哉。”
当即下令夏侯惇领兵十五万,以荀攸为军师,于禁、乐进、李典为副将,出兵襄樊。
********
曹操虽然知道兵法中的攻城是下策,但在必要的时候,攻城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清晨的阳光透射过云层,照耀在荒凉的大地之上,照射着宛郡内外无数士兵的盔甲上,反射出阵阵夺目的寒光,风雷震动,旌旗四起,战鼓轰鸣,单单只从旁处观察战前的场面,就已经令人莫名兴奋,神经自然而然的出现紧缩现象。
经过宛郡军民数年的精心构筑,无论是城墙高度和厚度,还是在曹操大军强大的气势面前,仍体现出的从容不迫,都显示出当前的宛郡已不逊于大汉任何一座坚城,宛郡就如同一只身形庞大的蛮荒巨兽,静悄悄的爬在那里,虽然身处防御的角色,但獠牙却依然带着致命的凶猛。
虽是面对如此坚固的宛郡,曹操对战争还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也是曹操的优点,无论多艰难的战他都打过,袁曹大战中他被袁绍强大的军事曾经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可是他最后依旧取得了胜利。从那时起,他就学会了一点,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用必胜的信心来看待问题。
宛郡是曹操的大军南下后遇到的最坚固的城市,为了这一战,他特意从泰山调运了大量的木材,制作了六千架云梯,三千架折叠云梯,一千辆箭楼,六百架霹雳车,近百辆巨角冲车,并且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二十五万大军,这等精心的准备,这等庞大的阵势,在大汉数百年的战争史中,都是少见的。
这也足够征明了曹操的决心。
曹操在阵前将自己的目光放眼望去,十万精兵,各个训练有素,战意高昂,他们只等待着自己一个命令,就将扑向对面的城市,用身体去撕开宛城的防线,占领这荆州的门户,曹操此刻面带微笑,显然非常满意士兵门的状态,久经沙场的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更加相信这些由各大将领精心训练出来战斗力极强的士兵。
“咚、咚、咚……”震耳欲聋的鼓声惊天而起。
空气中弥漫着霹雳车、巨角冲车、云梯等大型攻城器械被拖动时的“轰轰”声,还有士兵走动时甲片互撞的“沙沙”声。
十万名曹军士兵,冲出了自己的阵营,在曹操的亲自指挥下,缓缓的推进着队伍的前进速度,在没有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前,这样的速度既能保持自己的队形,又可以给宛郡的士兵造成心理压力。
万名士兵,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大地上,雪亮的战刀闪着夺目的光芒,沉重而坚定的步伐,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无时无刻都散发了夺命的气息,云梯,箭楼,巨角冲车,一辆辆都宛如野兽。
徐庶静静的看着城下的曹操大军,发现无论是前进的节奏,还是严肃的军容,都显示出了这支军队的强悍实力。
徐庶冷静的分析着每一个细节,他知道在攻城战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给对方带来巨大的伤亡,曹操军的伤亡是他最喜欢见到的,曹操大军多死一人,那宛城就少一分危险。
“徐军师,曹军已经进入了‘轰天雷’的射程,是否可以发射?让这些无知的曹军见识见识。”刚刚巡视完城防的庞德手提着大刀来到城墙上,望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曹兵,对着徐庶说道。
徐庶回首望了庞德一眼,笑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乃世之豪杰,定然知道这个道理。‘轰天雷’笨重,体型巨大,曹操大军的情报网极为广阔,没有理由不知道我军有‘轰天雷’一事,不过,‘轰天雷’的性能、攻击距离、威力等就只有我军的中流砥柱清楚,曹操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知晓。以我之见曹操此次攻击乃试探攻击,想试试‘轰天雷’的射程和威力。”
“军师所言极是,曹操军行军缓慢,虽有无边战意,却无攻城时的紧张气氛。”马超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出现在了城墙上,他认真的说道。
徐庶诧异的望了马超一眼,说道:“盂起说的不错,不管曹操的想法到底如何,我们的‘轰天雷’就是为了对付曹操的‘霹雳车’,在‘霹雳车’没有出现之前,‘轰天雷’的射程绝对不能让曹操知晓。”
众人相继点头。
徐庶见曹军以入弓箭手射程,即刻停止了谈话,镇定的发布着命令:“弓箭手上前,准备射击。”一声令下,宛城仿佛一只准备迎击对手,全身倒刺竖起的刺猬,千万支弓箭,瞄准了曹操的大军。
“咚、咚、咚……”又一阵鼓声响起,此鼓与前先的略哼不同,要说前先战鼓是震耳欲聋,此时便是震天动地。
曹操军也在这阵鼓声中,变成了一个个不要命的野兽,前头一军敢死队冒着箭雨,什么兵器也不拿,就是拎着沙袋、木板,有的更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填宛郡城下的护城河。
此刻,城上马超、庞德也不由为之震惊。
马超、庞德由于身在凉州和羌族,一生中虽身经百战,但异族并无大汉这般城墙,其参于过的守城之战却是寥寥可数,现见如此疯狂的军队,叫他们怎能不为之震惊。
徐庶感慨道:“曹操帐下的敢死队果然名不虚传。”
“什么是敢死队?”马超听徐庶一说,忙接口问出心中疑虑。
徐庶望着一批批冲入护城河的士兵,道:“敢死队是曹操军中最恐怖的兵种,他们各个都是死囚和不要命的亡命之徒,曹操将他们聚集起来,给上好吃好住,并加以严格的训练,攻城战时,就让他们扛着沙袋等物品,冒死填充护城河。”
马超又问:“这摆明就是送死,为什么他们还愿意干?”
徐庶摇了摇头,道:“死囚本来就是要死的,亡命之徒也没有把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他们本就不怕死,而只要在一场攻城战后存活下来的人,将会受到很好的待遇,体壮者送入虎豹骑、次之便送入青州兵,余下没有被挑选中的也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奖赏,至于阵亡的人,其家属就会受曹操奉养三十年。不过前提是必须在护城河中找到死者的尸体。”
马超倒吸了口凉气,冷声道:“曹操好厉害,怪不得这些士兵一受到箭伤就毫不犹豫的跳下了护城河。”
护域河在敢死队的冲锋下,护域河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口号,敢死队们用尸体和沙袋、木板堆积出了数座浮桥,保证了曹操军可以顺利向城下挺进。
护城河一通,曹操大军也加快了进攻的脚步,其军以步兵开路,吸引城防的弓箭和阻击,紧随其后的是大量的云梯,箭楼,巨角冲车组成的三角冲击阵型。
城上的弓箭手们也熟练的射出了手中的箭枝,遮天蔽日的漫天箭雨从赤城之上倾斜而下,鲜血随着一个个身体的倒下而激发四射。
与此同时,曹操部队隐藏在后方的霹雳车也不甘示弱,被运上了城墙,近百枚巨石向着宛郡呼啸而来,岩石碰撞,石屑四溅,宛郡城墙瞬间添加了大大小小的各式伤迹。
城上的士兵们看到投石,纷纷寻找着掩体躲藏自己,一时之间,猛烈的弓箭减弱了不少。而曹操的大军,更是趁着这个空当,拼命的向前挺进。
此刻的徐庶早已经进入了城阁中躲避,作为北城城守的马超,亲自上前,不顾天空中呼啸而来的巨石,利箭,向着士兵们高声喊道:“天罡军团的将士们,你们都是西凉的勇者,难道面对这些石头,你们畏惧了吗?有不怕死的,立刻站出来,拉动手中的利箭,随我天威神将军一同迎敌,让曹贼见识一下我军的厉害!”
马超面对着巨石纷飞、箭羽漫天有如死亡地狱一般的战场,依旧毫无畏惧,高大的身影如一道无敌的铁壁一般屹立在宛郡的城墙上,众天罡军团的战士,见主帅有如天神一般,纷纷为自己怕死的行为感到可耻。
众人各个离开了刚刚躲避巨石的城垛,怀着必死的决心再次拉动起弓等,刚刚暂停了一刻的满天箭雨,又一次在曹操攻城士兵的头上出现。
此刻,城下的曹军已经越集越多,凶狠的曹操大军,一次又一次的架设着云梯,打算冲上城墙。
马超见城下的数不胜数的曹兵,便下一道准确的命令:“沸油,三菱钉、巨石依次抛下。”
沸油、三菱钉、巨石逐一抛到了城下,城下士兵先被沸油烫得‘哇哇’直跳,后又被无多无少的三菱钉刺穿了脚心,失去了行动能力,随即无数巨石当头落下,士兵们无力闪躲,血花立时崩溅,惨叫声连片。
曹操大军的攻势立刻减缓。
马超见了心中对罗麟这个妹夫更是佩服无比。
原来,马超正是根据罗灵风所编写的《守城要诀》来下达命令的。三菱钉本是诸葛亮对付曹军骑兵时用的特珠用具,可罗灵风用它来进行防守,其效果不会低于对付骑兵,尤其是这种沸油、三菱钉、巨石连环抛下法,更是可以让城下的士兵,在一定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成为城上士兵的箭靶。
远处一直注视着战况的曹操,手指城墙上那巨大的身影,问道:“那人是谁,竟然将俊义(张郃)、公明(徐晃)这两位大将稳稳的抵挡在城下,半日之内,居然无一人登上城墙,就连昔日面对比宛郡更为坚固的邺城也不至于如此。”
“据探子探听来的消息,宛郡中共有关羽、马超、庞德三员大将。关羽绿甲龙刀、庞德是黑甲魔刀,唯有马超一位是银甲神枪,此人必定是西凉马孟起无疑!”在曹操身旁的郭嘉微笑着说道。
曹操握拳叹息道:“狮盔兽带,锦马超果然名不虚传,刘大耳帐下能人为何如此之多?大耳贼不死,吾寝食难安也!”
过了许久,曹操又换上了副兴高采烈的表情,笑道“如此密集的霹雳车,宛郡都无反应,看来轰天雷并不能克制霹雳车,探马探听到的消息定是徐庶惧怕我军的霹雳车刻意放出的,今日暂且收兵,休息数日再战。”
3…194中卷 第194章 贾诩毒计
新野之战暂时以守方获得了优势,不过这个优势并不是很大,同一时间内在进攻雍州一线的诸葛亮,也遇上了曹仁大军的疯狂抵抗。
且说诸葛亮领‘天雷军团’、‘天虎军团’、以及黄叙的三千‘神箭营’火速出函谷关直逼洛阳的门户弘农而去。
由于‘天雷军团’、‘天虎军团’的军团长已经被罗灵风叫去执行秘密任务,因此这两军的军团长暂时由徐盛、黄忠暂代。
一出函谷关诸葛亮就摆了镇守弘农一线的曹仁、贾诩一道,利用‘指东打东,声东击东’的计策以讯雷之势拿下了庐氏县。
不过贾诩也不是等闲之辈,礼尚往来,立刻就根据自己熟悉路线设计了一条方案对付诸葛亮。
弘农议事大厅。
曹洪怒气冲冲的拍着面前的案几,大叫:“好狡猾的诸葛村夫,在短短的数日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我军的一个小县,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子廉勿恼,诸葛村夫确实诡计多端,是我们大意了,幸亏庐氏县离弘农甚远,还不至于威胁到弘农,以后小心一些就是了。”曹仁知道曹洪性烈,对他的反应并没有多大的反感,反而在一旁耐心劝说。
其实他的心中也是一心的不忿,不过他为人冷静严谨,办事密不透风,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曹洪望了曹仁一眼,点了点头。
曹仁看着一旁正在观看地图的贾诩,突然想起临行前,曹操对他说的话,不由问道:“贾先生,主公在临行前曾经对仁说‘凡是需要三思而后行,大小事物多多与先生商议。’现诸葛亮六万大军已经直逼弘农而来,我军只有四万还不到的战士,弘娱也不算是坚城,情况危急,请先生赐计。”
贾诩摇头,叹道:“诸葛亮出计之稳,天下少有,自从其领军出了函谷关后,一切动向,皆是天衣无缝,很难从中找出破绽,以诩之见,还是等斥候的消息再说,不然贸然进兵,得不偿失也!”
说斥候,斥候到。
正在这时,一名斥候来报:“禀报曹将军,诸葛亮在弘农以南十里处扎寨,并无任何异常举动。”
贾诩思索良久,道:“从片面上看,此乃诸葛亮的‘掩人耳目’之计,其表面上是一副攻打弘农的模样,其意在曹阳。要知曹阳乃我军之后,只要曹阳一落,我军士气必然大降。”
曹洪急道:“好个诸葛村夫,居然将主意打到了曹阳,子孝让我领一军去镇守曹阳。”
“不可!”贾诩断然拒绝道:“子廉将军此去必中诸葛亮之计也。”
“为何?先生不是说诸葛亮意在曹阳吗?”曹仁满脑子的疑惑,不解的问道。
贾诩神秘一笑:“这是从片面上看,庐氏一役吾已知诸葛智在吾先,所以在下能看穿的,他也一定能看穿,如果这次我猜的不错,诸葛亮真正的意图是想诱我大军奇袭他的营寨。”
曹仁现在是一脑子的迷糊,问道:“那我军应该如何去做?”
贾诩再次露出诡异的笑容,道:“既然诸葛亮愿意请我们去其寨中一逛,我们怎能不去,就随他意吧,今夜我们就前去截营。”
曹仁更是迷糊,对于贾诩的话,他是一句也没有听懂。
贾诩轻声在曹仁耳边说了几句。
曹仁闻言,不由一阵毛骨悚然,犹豫不决的说:“这个计策实在是太……”最后一个毒字,曹仁说不出口。
不过贾诩岂能不知其意,望着曹仁坚定的说:“只要计策一成功,就可将他们救回,再说刘备一向仁义治军安民,绝对不会屠杀俘虏。”
曹仁想了良久,便微微点了点头。
当夜,曹仁亲自领大军前去截营,曹军三千人躲过诸葛亮军队的前方视线,绕至诸葛亮大军的西方。
趁着夜色,三千曹军蜂拥而上。
正如所预期的那样,三千曹军一入诸葛亮大营就被诸葛亮大军团团围困。
于此同时,一员身穿金甲的大将,领着三千曹军冲入了诸葛亮大营的北门。
一入北寨,就闻一声爽然的大笑:“曹仁鼠辈,你这区区小计还想吸引我军的注意力,诸葛军师早已经料到了,闻你武艺高强,吃我黄忠一刀。”
黄忠宝刀一闪而过,曹仁立刻就被分为两断。
敌人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军中的诸葛亮也大感意外,全军因而士气大振,将士们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弘农,但身为全军统帅的诸葛亮给驻扎营地的众将下达了指令,“不许檀自出战!违令者,斩。”同时还哼一句.“另严令各门加强防护!”
因为,他也不相信,如果凭借的是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