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孙开也不需要知道,因为庞统的计谋就是一切。

3…357下卷 第357章 打破僵局

榆关也就是后世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曹操北征的大军就在此地歇脚。

辽东无大将一事人所共知,本来夏侯惇是打算速战速决的,可是,不料一进入辽西境内,就遭到了伏击,打了一个大大的败战。

开路的先锋军几乎全军覆没。

气得夏侯惇暴跳如雷,当即就将先锋官给斩了。而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收起了轻敌之心,在榆关里整顿起来,并遣探马四处探听情报。

“公达先生,公孙渊已经出兵辽西,向我们的方向赶来。”夏侯惇将探马刚刚探出的消息告诉了随军军师荀攸。

荀攸一楞,沉思了片刻,笑道:“公孙小儿,终于忍耐不住了。”

作为一个谋士,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对方的心态,再加以利用。而经过研究公孙渊的所做所为,荀攸发现公孙渊无才,但为人好大喜功,喜欢独断专行,不听人劝。

有了这一弱点,他就开始了对症下药,先锋军的失败,此刻对荀攸来说是一件可以利用的好事,这种真实的骄兵之策,是无懈可击的。

他一直就在等公孙渊的出战,他知道要想打胜战,大将和军师之间必须要和谐融洽,可对方却没有一点融洽的气氛。

如今,曹操军被前后夹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聪明人就会死守辽西,将曹操的大军拖住,让曹操无法一心对敌。公孙渊的军中有聪明人,因此,公孙渊在辽西按兵不动了十日。然而,公孙渊却不是个聪明人,他的独断专行注定了他不会一直听任别人的摆布。因而,他出兵了。

这一切,是他事先的猜测,当然从公孙渊出兵一事,已经大体上证实了他的猜测是正确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是孙开劝公孙渊出兵的,这点荀攸并不知晓。

夏侯惇见荀攸展露了笑脸,就知道对方已经有了计策,问道:“公达先生,这战怎么打,我听你的。”

荀攸自信道:“将军亲率二万大军前去迎敌,两军对阵,许败不许胜,随后将对方引入包围圈,如此,一战可平辽东之乱。”

夏侯惇听了立刻就醒悟到荀攸用的是骄敌之策,诱敌深入之计。畅笑道:“先生可否让别人代我出征?”

败战就是败战,无论是诈败还是真败都不好听,明知是败夏侯惇哪还甘愿去打的道理?

“不行!”荀攸坚决否认道:“对方军中有能人助阵,有很大的可能会被他看出破绽。如果筹码不够,不可能引起公孙渊的贪婪之心,那他也就不会冒险追击。不过,要是将军亲自出马的话,依照公孙渊那好大喜功的性格一定会禁不起诱惑,冒险出击。届时我军就可以一战而定辽东。”

“好!我败!”夏侯惇为了胜利,为了让曹操走出困境,此刻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大军向辽西郡开去,行了数日,到达了锦西县。众人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得报:“公孙渊领着七万士兵缓缓的向此地靠近。”

夏侯惇立刻整顿士兵前去迎敌。

两军在阵前相逢,夏侯惇所领的士兵都是精心训练出来的精锐。虽然他们没有上过战场。但那飙悍的气势,就足已让寻常士兵望而止步。

另一边就不怎么样了,这些士兵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平时也不注重训练,数量虽多,但是却懒散得很,真的交战起来,并不能取得很大的效果。

夏侯惇威风的上前喝阵。

可是,夏侯惇的神勇早已经传遍天下,公孙渊自然不会傻到和他进行阵前交锋。

孙开道:“敌兵精锐,但人少。我们应当取长补短,起全部兵力,围而歼之,让对方双手难抵四手。”

公孙渊也正有此意,望着夏侯惇想到:“我人多,你人少,我打不过你,可以让一百人一起打你,看看到底是谁强!”

于是,挥剑前指,下令突击。

孙开挥舞着令旗,传令三军分为三队,分别攻打夏侯惇的左路,右路和中路。

这就是人多的好处,可以以包围的方式大范围的攻击对手。但兵贵在精不在多,战斗力和士气才是取胜的关键。

两军相交,一眼就可以看出孰强孰弱,夏侯惇的军队已远胜对手的强大势力,将冲在最前头的部队撕开了一道裂口,要是他以往,他大可顺着裂口向前猛冲,将裂口冲破,打散对方的军队。

可是,现在却不行,他的任务是诈败而不是胜利。不然,即便是取胜也算是失败。

夏侯惇对打败战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出于打战的天分,让他懂得应该怎么打,一战即溃,这傻瓜也能看出问题来。但是先胜后败,就不那么容易看出来了。

如此一来,也正好符合逻辑。对方人多但不精,我方人少却很强。强者先占优势,而多者则后来居上。

随着时间的僵持,夏侯惇大军的攻击渐渐的减弱,以无原来那般凄厉,倒是公孙渊的军队却是越战越勇,充分的发挥了人多的优势。

远处,原本因为对方占优而急出汗来的公孙渊,此刻却是在“哈哈”大笑,很无知的嘲笑对方的无能。

孙开看着两军撕杀的战场,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他想不出这是为什么,他是有些小聪明,但领军打战讲究的是天分和经验,不是一点小聪明就能指挥得好一支军队的。

过了许久。

夏侯惇的大军已露出了不敌的样子。可撑了一会后,就败逃而去。

“哈哈,小样,和我斗,快,全军追击!”公孙渊充分的露出了他好大喜功的天性,兴奋的呼喝着。

“不可,大人。”孙开顿时想起了庞统传来的吩咐,急忙制止住了公孙渊的行为。

“军师,干什么?此刻不追,更待何时?”公孙渊有些恼怒,语气不觉的有点重,他对孙开是信任的,但是也是嫉妒的,原先的胜利都是出自于孙开的谋划,风头全被孙开给占去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满,如今孙开又来制止他,不让他有立功的机会,狭隘的心胸使他不由自主的想偏了。

孙开依据庞统的指示说道:“夏侯惇大将之才,身经百战,麾下的将士各个勇猛无比,曹军中最擅长练兵的是于禁,最擅长行军布阵的是已死的许晃,最擅长袭击的是夏侯渊。然而最擅长打仗的却是夏侯惇。夏侯惇擅达硬仗,两军交锋,数十年来从来没有吃过半点亏。就连惊才绝艳的罗麟也不敢在战场上和夏侯惇硬碰硬,每每胜出都是以计为主。原本以为只是谣言,可今番见到其人,才知道他的可怕,想想他刚刚冲锋时所产生的气势,都让人胆寒,心生无力之感。”

“哼!”公孙渊不以为然的冷哼道:“有什么厉害的,你没有看见我的大军,将他杀得节节败退吗?他以前的胜利是因为没有遇到我,不然他早就一败涂地了。”随着这到手的胜利公孙渊有些狂妄了。

孙开焦急道:“这可能是对方的诱敌之策,不能不防啊!大人不是夏侯惇的对手。”

“好了!”公孙渊这回真的生气了,喝道:“谁说我不是夏侯惇的对手,今天我就正式赢给你看!”

说着,公孙渊就气冲冲的挥军向夏侯惇追去,孙开冷冷的开着公孙渊的背影,紧随其后,向前奔行。

公孙渊一路尾随追击。而夏侯惇数次掉头于公孙渊交战,战了败,败了退,退了再战,战了再退。反正公孙渊被夏侯惇吃得死死的。

大约过了三个时辰,两军一直在练习着长跑,夏侯惇逃到了一处叫“六辰坡”的地方,这里也是早就商量好的潜伏地点。

夏侯惇到了“六辰坡”后,就喝令全军备战!

片刻,公孙渊也赶到了此地,只见夏侯惇的士兵各个列着整齐的队伍,紧握着兵器,如恶狼一般的瞪着公孙渊的大军。

而公孙渊的大军却是因为训练不精,军纪不严,长时间奔跑下就连队型都整理不好,掉队,拖队的比比皆是。

夏侯惇摇头苦笑,败给这么一个人真是自己的耻辱。

公孙渊却毫不知觉,在马上高声喊道:“夏侯小儿,逃不动了吧?识相些,快快束手就擒,在下可饶你不死!”

夏侯惇顿时啼笑皆非,世上居然有这么无知的人物,喝道:“公孙傻瓜,你先看看四周再说吧!……击鼓。”

随着战鼓声“咚咚”响起,潜藏在附近草丛里的士兵冲了出来。

本来,公孙渊听了夏侯惇的话后,就觉得有些不妙,这回见左右两侧突然杀出这么多人,立时慌了神,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军师孙开的身上,他低声叫道:“军师,军师,你在哪啊,你在哪啊?”

孙开无奈的上前道:“这回我也没辙了!”

公孙渊面如死灰。

夏侯惇已经等待不及了,挥师向公孙渊攻去,四周的伏兵也全部都冲了下来。

夏侯惇这回是真的发挥了他王牌悍将的实力,麾下士兵所冲杀之地,无一不是哎声遍野,残肢一地。

公孙渊的军队毫无士气可言。

公孙渊更是东躲西窜毫无半点原来的得意。

夏侯惇的士兵越来越神勇,公孙渊的兵士,越来越没用。逃的,降的,哭的,喊的,叫的,随处可见。

夏侯惇冲入了敌方的腹地痛快的撕杀着,荀攸微笑的看着战场,一片轻松自在。

最后关头往往就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因为,胜利的人都快放松了,夏侯惇已经不再对支离破碎的敌军进行分割,只是在享受着强烈的快感。荀攸的脑袋也静止了下来,一个已经必胜的战斗不需要再花费他的脑力。

可是,战场上瞬息万变,往往不会按照常理来走。

就在夏侯惇的大军快要锁定胜局的那一刻,一阵马蹄声响起了。

“的哒,的哒,的哒”

大地渐渐的为之震动。

一队骑兵从远处出现了,骑兵的速度非常的快,转眼之间就到了眼前,旌旗上写着“讨虏将军”“马”字的旗号。

夏侯惇,荀攸等人诧异的望着这不速之客,不知道对方是敌还是友?

“公孙将军莫怕,马超,马孟起来也!”马超依旧是一副西凉贵公子的打扮,潇洒过人。

马超来了,援军到了。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公孙渊的军队沸腾了。

公孙渊的脑中闪过了三个字,那就是“得救了”。这时,他已经来不及多想马超究竟上怎么出现在自己的后方的,满脑子都充满了生的喜悦。却不知死神已经开始向他招手了。

“将军,你怎么了,没有事情吧?”孙开突然扶住了兴奋不已的公孙渊,焦急的大喊。

而公孙渊却被这一扶,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只是在孙开手扶过的地方多了一个小孔,小孔里藏着一枚细细的毒针。

马超率领着“天罡军团”冲入了夏侯惇的部队里,长枪呼啸,带出片片血雾。

夏侯惇惊慌了,他根本就无法重新组队,所有的将士经过长达两个时辰的杀戮,从而疲惫异常,队行也乱成了一团,无法指挥。

没有列队的士兵绝对无法抵御骑兵那无敌的冲击力,虽然这些从幽洲各郡收来的两万匹战马没有西凉战马的出色,但对付夏侯惇那以马下士兵为主的步兵还是绰绰有余的。

战况开始向另一方倒去了。

夏侯惇不错,很厉害,可惜他也难逃失败的命运。他的士兵已经开始不听从他的指挥,渐渐的混乱了。对此,夏侯惇无可奈何,这就是老兵和新兵的差距,要是他麾下的是原来阵亡在淮河上的士兵的话,那他还有可能打出一个漂亮的反击,但这些不是,虽然这些同样是他精心练出来的精锐之师,但新兵就是新兵,他们无法抵御心中那对死亡的恐惧。

荀攸命人敲响了撤退的金钟,黯然的撤退。

夏侯惇败了,败得很惨,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3…358下卷 第358章 杀手锏

此战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就是刘备军。

公孙渊好大喜功,喜欢独断专行,不听人劝这一事情,荀攸能探听得出,庞统自然也能知晓。

一个好大喜功,独断专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自负,自以为是。

而曹军此刻已经陷入了不复之地,想要增加脱困的机会,就必须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平定辽东之乱。

然而,对付公孙渊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他的弱点,加以引诱,随后围而歼之,荀攸用的就是此计。这荀攸能想出来的计策,才智不弱于他的庞统也想到了这点。

假如和公孙渊对战的是庞统而不是荀攸的话,那么庞统也会用这一招来对付公孙渊。

因此,为了快速平定辽东,庞统已经料到了荀攸会出诈败诱敌之计来对付公孙渊。

为了让公孙渊中计,庞统还刻意让孙开去激他,让他的自负心发作,失去了理智。

最后,再让马超出其不意的出现,锁定了战局,并且还秘密的暗杀了公孙渊。

如此一来,辽东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拥有十万大军的庞统自然就成了实力最强的老大。

另外,马超在战场救了的三万余战士,在有心人的挑拨下,也感激的拥戴起了庞统。

至此,幽洲的辽西,辽东,带方,乐浪,玄菟五郡都已经全部落入了庞统的手中。

***********

官渡水寨。

罗灵风在黄河边眺望远方,心下有些黯然。曹操,郭嘉都不是等闲之辈,延津一线,被他们守的是固若金汤,对此他自己竟毫无办法。

无论他怎么诱敌,怎么出计对方都不会上当,甚至,有一次,罗灵风突发奇想,带上了几个手下,在黄河上兜了几圈,在曹操的眼皮底下转了一转,曹军都毫无反应,要知道那时,罗灵风的身旁才不过十五人。

从那时候起,罗灵风就明白了曹操,郭嘉等人死守的决心。放弃了计取延津的想法,转为强攻。

不过,延津是曹操大军的主要防守点,那里聚集了不下两千辆的“霹雳车”,强攻的部队,一进入射程,立刻就被漫天飞来的石子给淹没。

船终究是木头做的,即不灵活,目标也大,根本就躲避不了从天而落的石子,石子一落在甲板上,必然就是一个大洞,就连铁甲船也无法抵挡飞石群的威力。

再加上这些士兵并非久经征战的“乘风”“破浪”两大水师,根本无法突破对方的海上防线,更别说是靠近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调开了“乘风”“破浪”两大水师,不然就算这两支水上的蛟龙能够突破曹操军的海上防线,也不可能拿下延津港口。

因为曹操军士在登陆点设下了无数陷阱和弓箭手,贸然登陆只会面临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水军各个都是将来对付司马懿的宝贝,就让他们死在这里,那真是太划不来了。

“军师,前去进攻的部队又被打退了,要不要派兵增援?”赵云一脸的愤怒。

张辽也恼怒道:“军师,就让我去吧!这才我一定要杀入曹贼的营地去,端了延津港。”

他们几员大将轮番出击,损兵折将不说,竟连攻入对方腹地都没有过,这对身经百战,无往不利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不说脾气急噪的庞德,就连性子温和冷静的赵云,张辽都生出火来。

罗灵风淡淡的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传令下去,全军歇息!”

张辽见罗灵风已经发话,也不再强求,领命退了下去。

张辽,赵云走后,一旁的贾诩说道:“战争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胜利,付出一些必要的牺牲再所难免,妇人之仁,只会白白丢失战机,以至后来死伤更多的人。”他明白罗灵风的想法,此战真正的攻击点不是延津,也不是幽洲。

四人的任务早已经在暗中吩咐好了,罗灵风和关羽分别领大军在官渡,东郡吸引曹操的主力,而庞统则在北方牵制曹操的注意力,然而,最不起眼的诸葛亮却是这次攻击的主要力量。

他的任务就是拿下并洲,只要并洲一落陷,曹操就失去了一切的屏障,壶关,延津,白马,幽洲这几处地方都将是主攻的地点。曹操兵少,面对百万大军的重大攻势,一定可以让他手忙脚乱,出现兵力不济,粮食不足等等现象。更何况,并洲是曹操的一大产兵地点,只要并洲落陷,曹操军中至少有一部分的士兵会出现士气低落,从而使得军心不稳。

但是此计策要想骗过曹操,必须要花上很大的心思,尤其是不能让曹操看出破绽。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以强攻的方式来吸引住曹操,不让他怀疑,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两万士兵在吸引的过程中被曹操歼灭,这一点让罗灵风很是难过。

他虽然知道这是必须,但他却无法向贾诩那样无动于衷,将这两万条生命看成是毫无价值的白纸。

此刻罗灵风的心情相当的复杂,有喜也有愁,说到:“谢谢了!”他忧的自然是一些不应该死,却不得不死的将士,喜的却是和贾诩之间的关系渐渐有了好转。罗灵风是何人,岂会为了一点点的不忍,而放弃胜利,从而造成更大的悲剧?

贾诩那洞察心机的能力,岂能不知罗灵风的忧纯属于本性的善,并非是优柔寡断,不会为了一些不忍,而改变计划,贾诩怎么说,不过是在安慰他自己而已。

心肠如铁的贾诩会安慰人了,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时王剑快步从远处赶来。将一个蜡丸交给了罗灵风,道:“这是从辽东那里传来的消息!”

罗灵风见蜡丸无损,便取出了里面的细薄绢丝,认真的看了起来,见庞统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忍不住惊叹道:“好一招趁火打劫,好一招一石二鸟,如此一来,幽洲的大片土地都在我军的掌握之下了。士元真不愧是‘凤雏’。”

罗灵风忍不住大声称赞,庞统的胜利就意味着计策成功了一半,更何况庞统打得那么出色。

他将信递给了贾诩,再对王剑道:“王老大,你立刻前往孔明的军营,持我将令,命诸葛亮火速进军并洲,等等……”他不放心张飞,解下腰间刘备赐于他的配剑,道:“将这柄剑交给孔明,他知道怎么做的。”

由于曹操境内只能进,不能出,所以这消息是用船只从青州运过来的,因此,诸葛亮并没有得到这一情报。

贾诩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战报,见一个醉熏熏的酒鬼竟如此出色,不由想到:“刘备军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看来我没有选错。”想着,情不自禁的想到了战前见到的邓艾,姜维,叹道:“老将未衰,新将又冒,如此人才辈出的军队,魏公哪还有胜利的机会。”

罗灵风淡淡一笑,面上露出了少许的得意,假若不是他,刘备也许还在和孙权结盟吧?

********

郏港。

张飞,诸葛亮的十万大军停泊在此地,隔着黄河和曹操的三子,曹彰对峙于两地。

张飞在营中暴跳如雷,喝道:“该死的曹彰小儿,向一只缩头乌龟一样,就知道缩在龟壳里,气死老张了。”那声音可谓惊天动地,震得诸葛亮,陆逊两人的耳朵“嗡”“嗡”直叫。

两人无奈,相视苦笑。

诸葛亮道:“三将军别骂了,你再叫曹彰也不可能出来呀!”

张飞怒道:“就骂!不骂难消老张心头的火,这个小乌龟和他老子那只大乌龟一样,没胆。”

张飞见诸葛亮不愿意听他漫骂,便气冲冲的走了出去。

诸葛亮苦笑:“看来曹彰进步了许多啊,比以前稳重多了!”

“是啊!”陆逊赞同道:“原先在育水河畔的时候,他还有着一股冲劲。上次的战败让他沉稳了许多,要是还是原来的性格,听见我们辱骂曹操,早就蹦出来和我们交战了。”

诸葛亮道:“他越谨慎,对我们就越有利。曹彰个是将才,并非帅才,他的目光仅限于战场上,并不能抬眼四望。只要他不莽撞,就不会发现我军的异样。毕竟,此战关系到曹家的兴亡,曹彰只能憋气死守。如今,只有等辽东方面的消息了。”

当真是说情报,情报就到。

这时,就听外人来报罗军师的使者来了。

诸葛亮立刻请他进来。

王剑走进大帐,对诸葛亮微微行了一礼,道:“大人让在下传他将令,命你立刻动身,出兵并洲。”

诸葛亮闻之大喜,立刻就明白了庞统已经成功的取得了辽东,一切的计划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朗声道:“诸葛亮领命!”

王剑交出剑,道:“这是大人让我交给你的,让你自己处理!”

诸葛亮接过剑,对外传令道:“来人,传令下去,‘陷锋军团’所有将士即刻整理行头,准备出征。”

接着,诸葛亮将刘备配剑交给了陆逊,道:“我们的计划你也清楚,三将军虽是大将之才,身怀统军之道,但为人太过暴躁,往往未动脑之前就被别人给惹恼了。此次关系到我军是否能够破曹的关键,我走之后,就由你来看住三将军了。”

陆逊忧心道:“逊资历尚浅,恐怕看不住恼火后的三将军!”

“哈哈,”诸葛亮笑道:“这个你就放一百个心,三将军天不怕地不怕,惟独能治他的就是我们主公。无论三将军的火再大,只要主公一放下脸来,那三将军势必比小鸡还要温顺三分。只要你有主公配剑在手,三将军绝对对你必恭必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满。”

陆逊接过剑,点头道:“军师放心,我会看着三将军的,决不让曹彰小儿看出丝毫破绽。”

当夜,诸葛亮就领着高顺,吕蒙,张巍,马忠,张南等将向西方遁去。

夏阳古渡,原名少梁,战国时曾属魏,后又归秦,改名夏阳。夏阳古渡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侯韩信在平叛魏王豹时,曾佯攻临晋,暗渡夏阳亦俘虏了魏王豹。

今番,诸葛亮就是要效仿古人,明攻风陵渡,暗渡夏阳古渡。

不过,到了夏阳古渡后,就进入了曹操的腹地,可以算是万分惊险。此刻,夏阳古渡并非罗灵风暗渡徐州,取许昌一样。那时,没有任何人可以想到罗灵风的大军会出现在徐州,因此,罗灵风可以出其不意的渡过徐州。可是,夏阳古渡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曹彰不可能不派兵镇守。

因此,贾诩当时就想出了一个计策,此计为,佯攻风陵,虚使围魏救赵之策,背地却是实攻风陵。

此计拗口,却可以从字面解释。罗灵风等人一听贾诩此计,立刻就拍案叫绝。

计策很简单,就是计策连环混合起来使用。

明里强攻风陵渡,吸引曹彰的注意,暗中却渡过夏阳古渡,渡河后,直逼并洲首府晋阳而去。

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引起曹军的注意。曹彰虽然知道这是围魏救赵之策,但是晋阳兵少将微,绝对禁不住刘备军的攻势,这时的他也只有调兵回援一路可走。

我军则以逸待劳在一处险要地和曹彰军对峙,拖延住曹彰的大军。

如此一来,对方的注意就会被吸引。

这时,再使出杀手锏,再次渡夏阳,奇袭风陵渡。

陆地和水军两军里应外合,齐心攻打风陵渡,胜后再北上支援吸引曹彰注意的军队。

没有了黄河天险,试问,这些曹军新兵如何能抵挡刘备军铁骑的践踏?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一个智者脑中属于自己的战场,在实际行动中是否能取效,那就拭目以待吧!

3…359下卷 第359章 破风陵渡

贾诩此计的关键就在与诱和守,吸引曹彰的部队必须在敌军的腹地里抵挡曹彰的攻势,因此,此人必须有勇有谋。根据恰当的时机申时度势,随时随地的改变战法来配合后续部队的攻势。

诸葛亮选择了吕蒙,在攻南郡时,他就充分的了解了吕蒙的能力。当时,若非吕蒙投降,诸葛亮岂能轻易拿下南郡。这个任务交给吕蒙是再好不过了。

吕蒙领军两安轻装度过了夏阳古渡,避开了汾阴,北上直奔晋阳而去。

这个过程当然免不了被曹军发现,汾阴的太守即可派小股士兵阻截,骚扰。不过,吕蒙像是铁了心要袭击晋阳一样,毫不理会这些小股部队,依旧快速行军着。

汾阴太守不敢怠慢,兵力不多也就不能出击,只好派使者向风陵渡的曹彰求援。

此刻,曹彰正在严密的安排着守卫和布防。正如诸葛亮,陆逊两人说的一样,曹彰确实起了很大的变化。至少,那好战的脾气收敛了许多,为人也渐渐沉稳了起来。

原先,他从来不干的巡视军营,如今,却要天天巡视,生怕有什么意外。当然,这也不能怪他胆小,只因敌方势大,数倍与己,曹操已经输不起了,并洲若失,也就象征着曹操灭亡的开始,这也难怪曹彰会变得如此谨慎。

当他收到汾阴太守求援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一得到消息,立刻就想起了历史上围魏救赵的典故,思索之余,便招来了一直伴随他左右的毛玠,问道:“孝先,对方是在效仿齐国兵家孙膑攻魏救赵的计策,你说我们应该如何是好?”

毛玠沉思片刻。道:“对方此举一定是因为拿不下风陵渡,从而想出折中的方法。是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让我军前去救援。从而减少风陵渡的兵力,使此地陷入兵危的状态。以便让他们的主力部队好轻松的攻取风陵渡口。不过,晋阳是并洲的首府,绝对不能落入敌方之手,不能不救,不如这样,三公子自领一支精兵北上,借助附近守将的兵力,将来犯的敌人打退。这里的一切就让臣下和李典替三公子镇守吧!有这一千‘霹雳车’,又有李典将军在,量他们也无法靠近风陵渡。”

曹彰沉思片刻,也知道只有这个方法行得通,当即下令:“从此刻起,军中一切大小事情皆由毛玠,李典两人打理,若有不从者,以犯上之罪论处。”说着,就将配剑取下交给了毛玠。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自我节制,但很难改变。

曹彰在防守风陵渡的时候,由于需要,他不得不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干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此刻要到进攻的时候了,他那风风火火的性格又开始沸腾了起来,斗志也逐步上升。

有些人喜欢财宝,有些人喜欢美女,而曹彰喜欢的却是战场,只有战场才是他的归宿,只有到了战场他的热血才会沸腾起来。

曹彰麾下的新兵仿佛感受到了自家主将身上的那熊熊战意,也不由自主的觉得原本有些害怕的心里,变得信心百倍起来,大有初生之犊不怕虎的精神。

建平四年(公元二一五年)五月十三日。

曹彰和吕蒙的第一次对决开始了。

双方的兵力相差很大,曹彰只带了二两军士,路上又聚集了游击斥候和城防士兵,共计三万人,而吕蒙却只有一万战士。

战场是在上党附近的一处宽敞的地域,按照常例来说,吕蒙本应该选择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来拖延时间,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只是在并洲平原地一处高地上,建起了简单的防御攻势。

曹彰列队在高坡下,看着已经列队待战的吕蒙军,面上露出了愤然之色。

“好你个吕蒙,够狡猾的啊!”他有些忿忿不平,出谋划策他不在行,但行军不布阵之道他却了如指掌。

双方都没有骑兵,步兵交战,第一合的士气最为关键,吕蒙居高临下的冲锋自然是大占便宜。

当然,如此一来也存在很大的缺点。第一,非常容易被敌方包围。第二,敌方可以断绝山上士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