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户小娘子-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云泽的祝福(下)
孟云泽在萧家住了两日后,因急着要回京述职,任萧靖北如何挽留,他也执意要走。
临走之前,他解下身上的佩剑,送给萧靖北,“这次我来得匆忙,什么也没准备。这把龙吟剑是京城名师铸造,削铁如泥。宝剑赠英雄,萧四哥,这边境战乱频频,你务必要保重。这里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你也可以不用再像在京城之时那样束手束脚。为了你和你的家人,你只管放开了手脚去拼,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萧靖北接过宝剑,眼中光芒闪动。他深知这龙吟剑是孟云泽的心爱之物,但他更知道自己不能拒绝好友的一片心意。萧靖北看着孟云泽的眼睛,郑重道:“云泽你放心,这把龙吟剑到了我的手上,我定会好好发挥它的作用,绝不辜负你的期望。”
孟云泽重重点了点头,犹豫了会儿,还是真诚地祝福道:“虽然我不能喝你的喜酒,但我祝你和那宋娘子恩恩爱爱,百年好合,一起在这边境打下一片天地。”
萧靖北忍不住重重拍了拍孟云泽的肩,感激道:“云泽,谢谢你!”他见孟云泽眼中神色复杂,想到这两日他每每都是欲言又止,便还是问道:“你……三姐现在一切都好吧?”
孟云泽愣了下,犹豫了会儿,终是点了点头。
萧靖北便叹了口气,“一日夫妻百日恩,我毕竟还是对不住你三姐。她嫁给我一场,我不但未能给她安逸的生活,还与她中途和离……她没有选择和我们一起充军到这里,也有她的道理。我对她没有怨,只有愧疚……你回去若见到你三姐,请告诉她我们一切都很好,钰哥儿也很懂事很听话。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也祝她有更好的归宿。”
孟云泽沉默了会儿,低沉道:“这番话我会带到。萧四哥,我这就告辞了。”
孟云泽同李氏和王姨娘告别后,便准备去防守府向王远告辞。萧靖北自然要陪他一同前去。
孟云泽虽然只待了短短两日,却给萧家上下带来了无尽的生气和欢笑。分别之时,李氏不禁有些伤感,泪眼婆娑,钰哥儿更是哭着拉着孟云泽的衣袍不肯放。孟云泽狠了狠心,他弯腰抱着钰哥儿亲了亲,终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萧家。
孟云泽和萧靖北沿着小巷走了一会儿,离别在即,两人心情都有些低落,步伐也很缓慢。刚刚走到南北大街上,却见萧靖娴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喘着气道:“四哥……方才守城门的……士兵来家里找你,说是有急事,要……你去城门上一趟。”
萧靖北一愣,想到自己的确有几日未去城门,他毕竟是责任感极强之人,此时担心城门上有事情,便有些心急。他看着孟云泽,犹豫了下,还是道:“云泽,你先去防守府,我随后就来。”说罢急急去了城门。
萧靖北走后,孟云泽见萧靖娴低着头站着不动,欲言又止的模样,便有些心知肚明。他看向萧靖娴,面上似笑非笑,眼中却是一片清明,懒洋洋地说:“说吧,靖娴妹妹。特意将你的傻四哥支走,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萧靖娴涨红着脸,半垂着头,身子抑制不住地颤抖,她挣扎了半天,终于放下所有自尊,大着胆子抬头看着孟云泽,一双大眼睛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云泽哥哥,你带我回京城吧。”
孟云泽愣了下,转瞬又笑道:“那你说说我要如何带你回京呢?拐带女子可是要问罪的。”
“云泽哥哥,我……我是自愿的……我愿意跟随你。”萧靖娴低下头,有些扭捏地低声说。她心中忐忑不安,女子的矜持固然重要,但重回京城富贵生活的诱惑就在眼前,孟云泽又是知根知底、品貌均佳、前途无量的侯门贵公子,比张家堡里的那些贫穷粗俗的汉子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她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哦,那你要怎么个跟随法?你也知道,以你现在的身份,肯定是不可能嫁与我为妻。若为奴为婢的话,岂不是又太委屈了你。”
这两日,萧靖娴一有机会就往孟云泽身边凑,一个劲儿地问着京城里的人和事。他不禁有些叹息这小姑娘为何这么长时间都不能接受现实,还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想到她毕竟是萧靖北的妹妹,孟云泽便干脆将话讲的残忍透彻,以绝她的幻想。
“我……愿意跟随你,伺候你,哪怕……哪怕不能做正妻我也愿意……”
孟云泽再镇定,听完此话也不禁睁圆了眼睛。他忍不住为萧靖北有这样一个大胆无知的妹妹感到头痛。他沉下脸,冷冷道:“你愿意,可是我不愿意。我孟云泽只会有妻,却不会有妾。”
他见萧靖娴苍白着脸愣在那里,眼泪夺眶而出,嘴唇颤抖个不停,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他想到她从侯门贵小姐沦落到低贱的军户,也确实可怜,又想到她毕竟是好友之妹,便放柔了声音劝道:“靖娴妹妹,你我都是庶出身份,也深知做人妾室,这一生都抬不起头来,连带着子女都低人一等。你们家虽然现在条件十分艰苦,但相信以你四哥的能力,一定可以很快改善,你只管安下心来,以后自然可以寻一良人。京城现在对你们来说仍是是非之地,岂可贸贸然回去?”
萧靖娴见孟云泽语气柔和,以为还有挽转机会,便抬眼望着他,眼中充满了期盼,“那以后有机会了,你能不能带我离开这里?”
孟云泽一愣,忍不住冷下脸来,“你也曾是侯门贵女,还是长公主的血脉,岂可自轻自贱。这两日来,我见你们家除了你之外,萧四哥、你母亲、姨娘,连钰哥儿都能够正视现实,接受这里的生活,只有你,始终念念不忘京城。这里虽然是边境,但也有着大把的好儿郎,你以后若有中意之人,堂堂正正的嫁给他为正妻,总比在京城做见不得人的人下人要好。靖娴,我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吧。”
孟云泽冲萧靖娴拱了拱手,“靖娴妹妹,告辞了!”说罢,头也不回的迈开大步离去,留下萧靖娴愣愣站在那儿,良久,才掩面痛哭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 在大年三十的这一晚,更新一章“祝福”,也献上对各位亲爱的们最诚挚的祝福: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喜气洋洋,扬眉吐气,洋洋得意,羊年发洋财!!
☆、萧靖北的迎亲(上)
“哎哎哎,出去出去,你们这群小捣蛋鬼,出去玩去。”许安慧穿着一件簇新的银红色袄裙,梳着高高的发髻,发髻上还插了金钗银簪,打扮得很是隆重。她面带喜意,连推带抱的将齐哥儿、大妞妞和荀哥儿等一众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推出了房门口。又笑着对荀哥儿道:“荀哥儿你是小大人了,就领着这帮小家伙们在院子里玩,别到处乱跑。你姐夫他们的迎亲队伍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你们可千万记得关门,别让他们轻易地进来了。”说罢,又掩嘴笑了笑,转身进了芸娘的厢房。
厢房里,芸娘已经穿戴整齐,她挺直了腰背端坐在炕上,身旁围了叽叽喳喳说笑的十几个女子。芸娘穿上了大红的嫁衣,虽然没有凤冠霞帔,但她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盘成高高的发髻,插上了几支金饰。正中间插着萧家聘礼中送的一直凤口衔珠金钗,展翅欲飞的金凤凰口中衔着一串红宝石吊坠,落在芸娘光洁的额头,分外雍容华贵。最精美俏丽的要数钱夫人送的那两支金累丝镶宝石蝴蝶簪了,两只蝴蝶并排着簪在发髻上,纤薄的翅膀随动作微微颤动,好似在发间翩翩起舞。除了几只金簪,发髻上还簪了一朵精美的红色绒花,取“荣华富贵”之意,显得既端庄又喜气。
房间里或坐或站地陪在一旁的几个女子,除了许安慧之外,还有钱夫人派来的秋杏等几个丫鬟。钱夫人虽然没有前来,但是将她身边最会装扮的几个丫鬟派过来帮忙。此外,还有芸娘在女子战兵队中结识的几个好友和相熟邻近人家的几个女孩。此刻,十来个女子正在叽叽喳喳的聊着天,十分热闹。
刚才,许安慧和秋杏等丫鬟围着芸娘忙碌了半天,许安慧作为儿女双全的全福人,亲自为她绞面开脸。秋杏他们则帮着描眉涂脂,将芸娘的一张小脸涂抹得红红白白,平时清丽的面容顿时变得分外艳丽,又将她一头秀发全部盘起,梳成了精致的发髻,插上了精致的发饰,最后才为她穿上嫁衣。
宋芸娘面色绯红,不知是脸上过浓的胭脂还是内心的紧张所致,她坐在炕上,只觉得心跳地厉害。许安慧和秋杏等一帮小姐妹们正笑嘻嘻地聊着天,可是芸娘却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她藏在宽大袖子下的一双手紧紧绞在一起,尽管正值数九寒天,可是她只觉得浑身燥热,后背、手心都是汗。
昨日,作为“全福人”的许安慧和张家堡另一个同样儿女双全的“全福人”一起去萧家为新房铺床。回来后,许安慧笑嘻嘻地告诉芸娘,那萧家很是大方。新房里连一件旧的家具都没有,全是重新置办,连炕都是拆了重新搭建,新房里也布置得干净整洁。看来,李氏他们的确是花了血本,很费了一些银两和精力装修新房、筹备婚事。
李氏他们搬去新家时,芸娘曾经去过一次,当时既忙乱又仓促,所以也没有仔细打量过他们的新家。后来,遵守着宋思年婚前不能见面的嘱咐,芸娘更是一次也没有去过。昨晚听许安慧说得夸张,芸娘心生好奇和向往之余,又有些埋怨萧靖北太过于铺张浪费。
她知道,这次王防守虽然奖励了萧靖北一些银两,可也不能随意花费。前些日子萧家送来了聘礼和聘金,除了丰厚的各色聘礼,聘金居然也给了五十两银子,这在张家堡普通军户家里,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当时,宋芸娘本想用十两采买嫁妆,二十两留下作为私房钱,剩下的二十两留给宋思年。可是宋思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还激动得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没有用,他都没有为女儿备下丰盛的嫁妆,哪能要女儿的钱。他又不是卖女儿,怎可收女儿的聘金。
芸娘无奈,只好收回了银子,心中却暗自打定主意,开年后,她便送荀哥儿去靖边城的书塾念书,她来负担荀哥儿的学习、生活等一概费用。想到荀哥儿,芸娘不禁神色一振,挺直了腰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生活充满了希望。
许安平上次归来,虽然给宋、许两家带来了不小的波动,但是他带给宋思年的那个关于军户除籍的新规定,却好似在漆黑的小屋上开了一道天窗,让灿烂的阳光照耀到宋家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规划。
宋思年已经和柳大夫展开了一番长谈,两人一致决定,让荀哥儿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不再继续学医,而是以念书为主。
柳大夫在张家堡围城之战中更加出名,王远已经免了他的税粮,让他不必受制于成日种田,而是让他全力辅助胡医士,正式重新开始他大夫的生涯。柳大夫虽然不舍聪明好学的荀哥儿,但是为了荀哥儿的前途,他还是忍痛割爱。同时,为了让荀哥儿不记挂自己、安心读书,他还挑选了两个机灵的少年做学徒。
荀哥儿没有了要袭替军职、不能科举的顾虑,为了不辜负宋思年和柳大夫的期望,这些日子以来,他更加发奋,常常通宵达旦地念书。宋思年便有了送他去书塾接受正规学习的念头,唯一的困难就是办完了芸娘的婚事之后,家里的余钱不够多。
宋芸娘自然深知家里的情况,所以决定自己出资让荀哥儿念书。她心想,付了荀哥儿的学资之后,剩下的银子一定要好好谋划用途,决不能像萧靖北一样随意花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她暗下决心,过了门之后,务必要将萧靖北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给制止掉。
虽然前几天下了雪,但是这两日天气晴好,宋家院子里的积雪早已清除掉,所以院子里可以摆下三桌酒席,正房里还摆着两桌,已经坐了一些街坊邻居和好友,此时正在说说笑笑,热闹非凡。
前来道喜的军户们有的是宋家的近邻好友,有的是曾被柳大夫诊治过的病人,还有的则是冲着萧靖北的总旗身份,想借此机会打好关系。他们送的礼大多并不厚重,有的是几尺布头,有的是几钱银子,主要都是那份心意。
他们大声地祝贺着宋思年和柳大夫,这个说:“宋老弟,你家芸娘有福气啊,虽说耽误了几年,但现在一嫁就是嫁了个总旗。我看这萧总旗年轻有为,以后只怕还有更好的造化呢。”那个道:“柳大夫,你义女和那萧总旗真的是郎才女貌,十分登对呢!”
宋思年和柳大夫两人都穿上了新棉衣,笑容满面地站在院子里招呼客人,一一和他们答着话。柳大夫容光满面,宋思年喜悦之余,却还是有些不舍。转念想到芸娘毕竟嫁得不远,之前萧家搬家时,他也跟着前去看过,那小院比自己的住所的确好上很多。他想到萧靖北已是总旗,凭他的能力,以后只怕还会大有作为,芸娘总算可以苦尽甘来,他便有些欣慰。
厨房里,几个妇人正忙的不可开交。宋思年专门请了几个善厨艺的妇人前来帮忙,他们昨日已经在宋家忙了小半天,准备好了各色菜肴的材料。现在锅上架好了蒸笼,冒着腾腾的热气,里面的菜已经蒸好,随时准备着开席后端上餐桌。
张氏和田氏也在厨房里帮忙。张氏的心情最是复杂。前几日,许安平已经让人带话回来,今年不回来过年。张氏自然清楚许安平不回家的原因,但是,她再心酸,在芸娘成亲之日,也仍是强作笑容过来道喜。毕竟她一直将芸娘视作女儿,从心里疼爱她,此刻便也忍住心酸,笑嘻嘻地去厨房帮忙。
可是许安文却留在家中没有过来,他心里毕竟有着一根刺,一直对宋家人别别扭扭的。在宋芸娘的大喜之日,他想到自己孤零零一人在外的二哥,便越发气闷。
“来啦,来啦,是花轿!花轿来啦!” 随着院子里小孩子们激动的欢呼声,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欢快喜气的唢呐声和锣鼓声。
坐在屋内的芸娘听到萧靖北居然是用花轿来迎亲,心里又是喜悦又是埋怨。毕竟花轿的费用高,张家堡一般军户人家成亲都是用的牛车。
身旁一个女子羡慕地说:“芸娘,你家萧总旗真有心,居然请了花轿来接你。你这般风风光光地出嫁,真的是羡煞旁人啊。他们萧家这般看重你,你嫁过去后,想必会对你更好。”
许安慧得意地笑着:“那当然。那萧四郎有幸娶到了我们芸娘这样又美貌又能干的女子,还不得全心全意地疼爱。”她一向视芸娘为妹妹,虽然内心深处忍不住为许安平惋惜,但还是真诚地为芸娘欢喜。
芸娘半低着头,只觉得浑身燥热,双颊滚烫,一颗心也扑通扑通跳得厉害。
一会儿工夫,唢呐声和锣鼓声已经近在门口,还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将这一向寂静的小军堡吵得分外热闹。
荀哥儿他们早已关上了院门,一群嘻嘻哈哈地小孩子挤在门口,头叠着头,透过门缝往外看。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年过得好啊!开年后重新开始更新了!仍延续以前的习惯,一周五更或者六更,中间用一两日的时间修文。请亲们继续支持哦!!
☆、萧靖北的迎亲(下)
萧靖北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威风的总旗官服,头戴官帽,簪花披紅,器宇轩昂地走在前面。他的身后,是白玉宁、张大虎、刘仲卿等一干朋友,一个个高大威猛、气势逼人。
迎亲的队伍里,还有十二名敲锣打鼓、吹着唢呐的乐手,四名壮汉抬着一顶大红花轿走在队伍的中间,走在花轿旁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身喜气的刘媒婆。
萧家的迎亲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行过来,引得附近的军户们纷纷跟着跑出来看热闹。
来到宋家院门前,看到紧闭的院门,萧靖北还没动作,张大虎已经忍不住圆目一瞪,一边卷袖子一边大步向前,嘴里嚷道:“来来来,萧老弟,让俺老张来为你将这门给捶开。”
一旁的白玉宁和刘仲卿等人忙忍俊不禁地将张大虎拉住,白玉宁更是捉狭道:“大虎兄,使不得,等你以后娶新娘子的时候再去捶门吧!”
萧靖北已经翻身下马,笑着走到院门,伸手轻轻敲了敲门。
隔着一扇门,只听到里面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分外热闹,一会儿,却又安静下来。听到荀哥儿稚嫩又一本正经的声音响起:“萧大哥,你今日来迎娶我姐姐,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要先过我这一关才行。”
随后又听到一个声音怂恿着,“荀哥儿,你可是个才子,快出个极难对的对子,难一难他。”
另一个声音道:“对,让他作诗,你们一家都是文人,这个女婿也不能差。”
萧靖北不在意地笑了笑,他虽然热衷于武艺,但是以前毕竟念了那么些年书,在诗文上虽不是很拿手,倒也不是很怕。他一边抬手示意迎亲队伍里的人们安静下来,一边朗声道:“没问题。”
门里门外安静了一会儿,只听荀哥儿清脆的声音响起,“萧大哥,你要我开门,须得回答我三个问题。”
萧靖北笑着点了点头,心想,别说三个,三百个也没问题,嘴上却郑重地回道:“荀哥儿请问。”
“第一个问题,请问我姐姐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此言一出,众人都纷纷笑着摇头,心道,到底是小孩子,只记得吃。
萧靖北却愣住了,军堡贫苦,每日里吃的粗糙,不是馒头就是稀粥,再就是白菜、萝卜加野菜,他哪里知道芸娘最喜欢吃什么,迟疑了会儿,试探着说:“饺子?”
荀哥儿收敛了笑容,“错了。我姐姐最爱吃的菜,是楼外楼的西湖醋鱼,最爱吃的点心,是知味居的玫瑰松子糕。”顿了顿,又问:“第二个问题,我姐姐最爱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萧靖北又被难住了,他见到的芸娘,每日里不是麻布粗衣,就是青布衫,他挠了挠头,决意赌一赌,答道:“红色的袄裙。”
“又错了。我姐姐最爱的是上穿浅粉或鹅黄的绣花孺衫,下配月华裙,行动时飘飘欲仙,如蟾宫仙子。”当年在江南之时,荀哥儿虽年幼,但记忆中仍记得那时芸娘的模样,此时回忆起来,不觉带了些泪意。
“第三个问题”,荀哥儿继续道:“我姐姐闲暇时最爱干什么?”
萧靖北额上已经冒出了密密的汗,想了想,答道:“她喜欢做面脂。”
一时间,院门内外分外安静,众人见萧靖北连错两次,都希望萧靖北能够答对这最后一个问题。
可最后众人还是失望,只听到荀哥儿叹了一口气,“闲暇时,我姐姐最喜欢与知已好友焚香烹茶,弹琴下棋,做面脂只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已。”
萧靖北呆呆站在门外,难堪之余,眼中蒙上了一层雾气,他已经有些明白荀哥儿的用意,却忘了言语,只能无声地站在那里。
他身后的张大虎等人见萧靖北一个问题都没有答对,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看着紧闭的院门,又有些着急。只有那白玉宁似若有所思,微微点着头,面容上浮现出几分了然和赞许的笑容。
突然,门一下子打开了,瘦小的荀哥儿站在门口,小小的脸上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凝重表情。他看着萧靖北淡笑着说:“萧大哥,我今日问你三个问题,绝不是为难与你,而是想让你知道,我姐姐以前也曾是富贵人家娇养的女儿。在这张家堡的五年,她为了爹爹和我,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从未吃过一餐好饭,穿过一件好衣,更别提闲暇放松玩乐。今日,萧大哥迎娶了姐姐,我只期盼萧大哥以后能善待我姐姐,让她过上真正舒心的日子。”
萧靖北定定看着荀哥儿,眼中泪光闪烁,重重点了点头。院子里,宋思年已经眼流满面,柳大夫、张氏、田氏等人也都抹着眼泪。厢房里,芸娘坐在床上,更是捂住嘴泣不成声。一旁的许安慧急得直冒汗,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劝着芸娘,“我的小姑奶奶,今日大喜的日子,你哭个什么呀?”
秋杏也劝道:“是呀,好不容易装扮好了,这下可好,妆都给哭花了。待会儿,萧总旗娶回去,掀开盖头一看,得了,取了个大花脸回来了。”芸娘啐了她一口,又忍不住想笑。
院门打开后,萧靖北带来的一帮人一拥而入,越发显得小小的院子分外拥挤。人群里,刘媒婆的声音脆亮而高昂,“宋老爹,快让你家宋娘子快些出来吧,可别耽误了拜堂的吉时了啊!”
厢房里,许安慧和秋杏等人正手忙脚乱地为芸娘重新整理妆容。方才她已经哭花了脸,现在没有时间重新装扮,便只能略略补些粉。好在芸娘天生丽质,稍稍一打扮,便已是娇美的不可方物。
打扮完毕后,许安慧为芸娘带上了红色的盖头,和秋杏一左一右扶着她出了房门。
院子里,萧靖北刚刚又接受了宋思年的一番训诫,此时,见芸娘步出了房门,不禁屏住了呼吸。他已经有好几日未见到芸娘,此刻见她身着精美的大红嫁衣,俏然挺立在自己面前,雍容华贵,娇艳美丽,可惜一张红盖头遮住了她的面容,却越发显得神秘。他傻傻地看着芸娘,不觉有些呆住。
柳大夫在一旁咳嗽了几声,一旁得刘媒婆等人已经回过神来,忙让许安慧扶着芸娘走过来。芸娘和萧靖北一起跪拜了宋思年和柳大夫,又去亡母的牌位前跪拜了一番。跪拜父母的时候,芸娘又忍不住哭了一场,也惹得宋思年频频垂泪。
最后,柳大夫劝慰道:“宋老弟,萧家的新居离这儿也就不到一千步的距离,你平时散个步就去了,哪有那么舍不得?”宋思年虽然点头称是,但心想着,芸娘出嫁后,毕竟就成了萧家妇,做人媳妇总归是没有做女儿家舒适。他看着眼前的一对璧人,有欣慰,更多的却还是不舍。
宋芸娘最后拜别了院子里的众位亲朋好友,便要随萧靖北一起出门了。
按照习俗,新娘应由娘家哥哥背上花轿。芸娘没有哥哥,只有荀哥儿一个弟弟。荀哥儿虽然瘦小,却坚持要背着姐姐上轿,宋思年他们劝说无果,只好应允了他。
芸娘虽然纤瘦,但此时毕竟正值寒冬,她的嫁衣里面穿上了棉袄,伏在瘦小的荀哥儿身上,荀哥儿便有些吃重。
走到门槛时,荀哥儿不小心腿一软,身子一下子收不住便往下一沉。一直紧张地伏在他背上的芸娘大吃一惊,紧紧的抓住了荀哥儿的肩。
荀哥儿的身子晃了两下便稳住了,透过红盖头,芸娘看到一旁伸过来一双手,已经紧紧扶住了荀哥儿。
“小心!”声音有些粗噶,却是已经处于变声期的许安文。他这些日子一直气着芸娘、躲着芸娘,此刻到底还是忍不住,出来观看芸娘的婚事。
芸娘心中又酸又软,微微侧头,轻声道:“三郎,谢谢你。”
那双手僵硬了一会儿,随即又放松,仍是紧紧地扶住荀哥儿,托着他一起背着芸娘慢慢向停在院门外的花轿走去。芸娘听到许安文有些生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芸姐姐,你选择了这个人,务必要过得好好的。否则,我饶不了他,也不会原谅你。”
芸娘心中涌上一股软意,还未开口,却听得一旁响起了萧靖北的声音,稳重而坚定,“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待芸娘,她日后若受了半点苦,你们唯我是问。”
说话间,荀哥儿背着芸娘来到花轿前,扶着她上了花轿。芸娘坐进了花轿,她不舍的拉住荀哥儿的手,重重地捏了捏。
荀哥儿自然知道芸娘心中所忧所想,他沉声道:“姐姐,你放心,爹爹和家里的一切都有我,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你只管安安心心地嫁给萧大哥,不要老是记挂着家里。”
一番话毕,一旁得刘媒婆笑道:“哟,还真是个懂事的小大人。只不过,你还叫什么萧大哥,还不改口叫姐夫。”
荀哥儿小脸一红,看着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的萧靖北,低声道:“姐……姐夫,你……务必要善待我姐姐。”
萧靖北拍了拍他的肩,“你放心,我视你姐姐比我的性命都要重要,我一定会好好待她。”
坐在花轿中的宋芸娘只觉得心中涌出阵阵暖意,又为荀哥儿的懂事欣慰不已。正待开口再嘱咐荀哥儿几句,突然只觉得眼前一暗,花轿的门帘已经放了下来,随后,身子一轻,花轿已经抬了起来。
萧靖北再次拜别了站在门口的宋思年等人,翻身上马,张大虎等人也纷纷跟在他身后。
一时间,锣鼓声、唢呐声响起,宋芸娘坐在晃晃悠悠的花轿里,随着迎亲的队伍一起,向着上西村的萧家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宋芸娘的新婚(上)
萧家所在的上西村和宋家所在的上东村都在张家堡的北端,出了上西村的长巷,穿过南北大街,就进入了上东村的长巷。
虽然两家隔得近,但是萧靖北遵循着接亲不走回头路的习俗,接了芸娘离开宋家后,便继续往东走,走到东城墙尽头后方才由另一条小巷折返。穿过南北大街后,也不再走来时经过那条小巷,而是从相邻的另一条小巷走到西城墙尽头再折返到萧家所在的小巷。
因此,萧靖北的接亲队伍贯穿了四条小巷,震动了大半个张家堡,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十二个乐手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吹唢呐的吹唢呐,张大虎等人还一路上放着鞭炮,将寂静的张家堡彻底掀动了起来。
许多军户人家纷纷跑到院子门口观看,看到颇有阵势的接亲队伍,特别是那一顶四人抬的花轿,都议论纷纷,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毕竟用花轿接亲在张家堡并不多见,除了少数官员,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富户。众人站在门口,对着接亲队伍指指点点,还有一群小孩子便干脆追在后面跑着跳着,撒下欢声笑语一片。
宋芸娘坐在摇摇晃晃的花轿里,心中有欣喜,有期盼,更多的却是紧张难安。虽说萧家近在咫尺,和萧家人也十分熟稔,但毕竟是嫁为人妇,对以后全然陌生的日子始终有着未知的惶恐。耳边的锣鼓唢呐声不绝,鞭炮声也响个不停,巷子两旁人们的嬉笑声和谈论声也听得清清楚楚,芸娘便有些埋怨萧靖北太过于招摇和铺张。
骑着高头大马行在前面的萧靖北却恰恰觉得这场婚事办得简陋寒酸,他扭头看了看身后那顶寒酸的小花轿,眼中闪过深深的愧疚之色。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骑在高头大马上迎娶新娘。那一次的婚事,是京城两大豪门的联姻,极其盛大隆重。他还记得那时,作为荣国公府唯一嫡女的孟娇懿,她陪嫁的十里红妆看花了多少京城人的眼,繁华的街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带着掩饰不住的艳羡。他当时骑在马上,心中除了有着完成家族任务的轻松,也仍是有着好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