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户小娘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正棋机智勇猛、善于排兵布阵,又治军严谨、善于带兵,他手下的兵将个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只是他出身低微,本是破虏城的一名普通军户子弟,便只能靠着赫赫战功一步步晋升。可惜梁国普通士兵的晋升空间有限,最高也只封了个游击将军,这周将军倒也毫无怨言,继续精忠报国、奋勇杀敌。
这几年,因靖边城一带连连被鞑子入侵,损失惨重,今年春,宣府总兵便将周正棋派到靖边城一带,带领三千余人游军征战于靖边城的几个子堡之间。周将军招兵买马之时,许安平便也加入了他的军队。
宋芸娘听闻“周将军”三个字,不禁竖起了耳朵,她想起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只盼望他在周将军的军营里一切安好,能够建立更多的功业。
“喂,今年的粮食收得多,你们家多的粮食打算卖吗?”一个军户又说。
“卖啊,卖了粮也给我家婆娘买几匹颜色鲜亮的花布,省得她老是羡慕别人家的。”另一个军户憨憨地说着,一旁的军户都发出不怀好意的笑声。
“我告诉你们,”又一个军户压低了嗓门说:“要卖粮的话去靖边城卖,那边的粮价比堡里的要高一些,其他的日用杂货也没有堡里卖得贵。我打算过几天借个骡车拖粮去卖。”
张家堡虽有也几个卖米粮杂货的店铺,但基本上都是堡里的一些副千户、百户的亲属家人开的,做的都是低价收进,高价卖出的买卖。军户们除了交粮时被迫多交出一些,在堡里交易时又要被盘剥一道。
尽管靖边城不是很远,但这些年心惧鞑子,张家堡的军户们却也不敢拖粮去靖边城买卖。今天听闻有了威武的周将军镇守,靖边城一带很安全,可以去城里卖粮,军户们都很是雀跃。
宋芸娘闻言也忙挤过来,“刘大叔,你倒时候叫上我吧。”
其他的军户也七嘴八舌的吵着要同去,这位刘大叔便说:“好好,到时咱们安排一下,看看怎样去最好。”
不知不觉,就快轮到宋芸娘交税粮了。
刘青山大概因为不得不少收一石粮食,便一直低沉着脸,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军户们交的粮,恨不得能把粮食盯得变多。往斛内装粮的时候,明明已经堆得不能再高,还一个劲地让继续装粮;他的家丁“踢斛”时,刘青山还嫌他们不够用力,非要自己亲自上阵,用尽全身力气猛踢一脚,却几乎将他的大拇指踢得折了,痛的在地上直跳脚。一旁的军户都低头抿着嘴闷笑,脸涨得通红。
宋芸娘交税粮的时候,刘青山自然又是上演了那一幕丑剧。芸娘明白这件事已是刘青山最大的乐趣,自己也讨不了任何便宜,便冷眼任刘青山他们在那里尽可能的折腾,最后至少被他们多收了两三斗。芸娘心想,反正已经挽回了一石的损失了,这两三斗便任由他们算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宋思年的担忧
交完了税粮,宋芸娘便觉得卸下了一身的重担,可以好好歇一口气,谋划谋划过冬和明年的生活。
这日又是晴天,宋芸娘装了两袋大米,又拿了一些萝卜、白菜、菜干之类的菜蔬,找隔壁的张氏借了一辆小推车,准备送到堡外的萧家去。
宋思年若有所思地看着忙个不停的宋芸娘,皱着眉头,沉吟不语,良久,他唤了一声:“芸娘,你随我来。”
宋芸娘怔怔地跟着父亲走入厢房,宋思年带上房门,小声地问:“芸娘,我问你,你是不是对萧四郎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芸娘面色一红,跺跺脚气恼道:“爹,你瞎说什么啊,我就是敬佩萧大哥的为人。”
宋思年神色一缓,“我看你对萧家的事情这么上心,我还以为……”
宋芸娘仍带着恼意,“不是您教导我们要知恩图报吗?人家萧大哥对我们也不薄啊,撇开他曾经救过我不说,就是这次秋收,若不是他帮忙,我一个人还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呢!”她哼了一声,接着说:“萧大哥三不五时送些猎到的野兔、山鸡之类的来,也不知是谁吃的最多?”
宋思年老脸一红,缓了缓,又转移话题,“芸娘,过了年你就二十了。我看荀儿只怕是不能再读书了,他现在跟着柳大夫学习医术,柳大夫也夸他悟性高、学得快。爹现在想开了,荀儿他将来就算是在堡中做个医士也不错。芸娘,你千万别再有那招赘的傻念头,听爹的话,好好地找个人嫁了吧。”
宋思年看了看芸娘面上变化莫测的神色,接着说:“萧四郎虽然是好男儿,但他身份复杂,家中拖累多,还带着一个孩子……”他见芸娘面上不以为然,似乎还要反驳,忙接着说,“我听隔壁的许大嫂说,安平那小子只怕过年的时候会回来几天,到时候你们再谈谈?”
宋芸娘叹了一口气,“爹,这些事我自己会思量,现在家里这么乱,荀哥儿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以后再慢慢考虑吧……”
“还慢慢考虑,也不看看你多大了……”宋思年还要滔滔不绝地训导,芸娘忙打断他的话,“爹,我真的还有事,我这些米和菜不光是要送萧家,还要送些给义父,再不出门天色就不早了。”
出门之前,宋芸娘约萧靖娴一道同去,萧靖娴面有难色,支支吾吾地说:“可是……我昨日答应了张婶婶,今日要帮她纺纱的,我……我不能失信于人啊。”芸娘无奈,便提出带钰哥儿同去,萧靖娴又说:“钰哥儿太小,还是不要去吧……芸娘姐,不如……你也不要去了吧,让我四哥来拿就行了,毕竟……毕竟我母亲的病还没有好……”她说到最后也有几分难为情,红着脸低下了头。
宋芸娘静静看着他,目光清澈如水,神色淡然,她微微笑了笑,却一语不发,叫上荀哥儿一起出了门。
宋芸娘推着车,和柳大夫、荀哥儿一起到了城墙外的萧家。
此时,萧家的隔壁已经盖起了一间高大气派的砖房,四周还围了一道高高的院墙,越发衬得两边低矮的茅草屋破败和寒酸。
见宋芸娘好奇地打量,柳大夫笑着说:“这家人姓徐,是和萧家一起来的军户。他家本是山西的大财主,被充军的这个徐文轩是家中的独子。他们家里派家仆一路跟随而来,重新建了房子,据说家里的老爷太太以后也要来同在。我看他们倒是我们堡里唯一一家用着仆人的军户,只怕以后连田都是仆人种呢!”
“师傅,您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啊?”荀哥儿好奇地问。
“傻小子,你师傅我是什么人?”柳大夫得意地笑着,“他们家少爷娇贵,只要见我来给李夫人治病,便要拉着我给他家少爷诊脉。不过,像他们这种有钱的财主,诊费我可是不会少收的哦!”
宋芸娘也忍俊不禁,笑道:“只盼着咱们堡里多来一些这样的财主,那咱们的日子也好过些!”
萧家也围了一个小院墙,不过没有许家的高大坚固,只是用木桩围了一道篱笆墙。宋芸娘几日没来,便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不觉在心中惊叹萧靖北的无穷精力。他前些日子天天帮自己家收稻,又要忙着打柴,不知是用怎样的时间和精力建起了篱笆墙。
走进篱笆墙,只见院中推放着一大堆的木柴,萧靖北站在一旁,正轮着斧头劈柴,似乎要将他离开之后家里所需的柴全部准备好。他身上的衣衫已然汗透,紧紧贴在身上,显出坚实的胸膛和有力的臂膀。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和身上,为他的皮肤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他全身热腾腾的,似乎正蒸发着丝丝热气。
萧靖北看到宋芸娘他们,微微一怔,忙放下斧头,大步流星地向他们走来,宋芸娘只觉得眼前的男人如此强健,似乎充满了力量,她不小心扫到萧靖北近乎坦露的小麦色的胸膛,忙低下头,脸色绯红。
萧靖北看到宋芸娘的表情,有些纳闷,想了想恍然大悟,也面露尴尬之色。他忙对柳大夫行礼,迎他们进里屋,自己则回房换衣衫。
李氏的面色已经好了很多,脸颊有了正常的红润,眼睛也清亮有神。她优雅地伸出手腕,让柳大夫诊脉,目光则静静地注视着宋芸娘,脸上带着满意的、和蔼的笑容。
柳大夫收回了手,顺势轻轻捋了捋胡子,面露轻松满意之色,“李夫人的脉象稳定,病情好转了很多啊!近两日是不是没有怎么咳嗽,气喘也好了很多?”
李氏轻轻笑道:“多亏了柳大夫呢,我最近精神也觉得好了很多,连饭量都大一些呢!”她又看向芸娘,“说起来,宋娘子和柳大夫真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初到张家堡,人生地不熟,要不是你们出手相助,还不知会怎样呢?还有靖娴和钰哥儿,也要麻烦宋娘子照顾,真是有劳宋娘子了。”说罢,她撑起身子,要给宋芸娘行礼。
宋芸娘忙扶住李氏,嘴里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李氏又问:“不知钰哥儿和靖娴二人在您家如何?靖娴这个孩子也是,这么多天都不回来看看……”
芸娘微怔,她略一思量,忙说:“他们二人都挺好的,只是靖娴现在可是忙得很呢,我家隔壁的张婶婶很是喜欢她,经常喊她过去说说话,教她织布纺纱什么的。今天靖娴脱不开身,临行前特意嘱托我问您好呢。至于钰哥儿,他昨晚玩得累了,我们走的时候他还在睡着,所以没有叫醒他,下次来的时候我一定带他们一起回来。”说罢,冲柳大夫和荀哥儿使使眼色,他二人也会意地点头不语。
李氏闻言自是半信半疑,她叹了口气,“靖娴这孩子任性,给宋娘子添麻烦了。钰哥儿更是磨人,我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啊。”她又对一旁站着的萧靖北说:“四郎,你带柳大夫和荀哥儿去隔壁正屋里坐坐,我和宋娘子说几句体己话。”
房里便只剩下了李氏和宋芸娘二人。房间矮小逼仄,光线昏暗,李氏沉默地靠在床上,似在深思,越发显得气氛诡异。芸娘有些不自在地调整了下坐姿,疑惑地看着李氏。
“宋娘子,我看你和我家靖娴差不多年岁吧,都是鲜花般的模样啊。”李氏突然开口道。
芸娘一愣,忙说:“李夫人,我可是比靖娴大了四五岁呢。”
李氏也一怔,“哦,真看不出来,还是像个娇娇俏俏的小姑娘呢,也不知哪家男儿有福气可以娶到你,又贤惠又能干。”
芸娘面色一红,低下头小声道:“李夫人,您别取笑我了。”
李氏温和地说:“叫什么李夫人啊,那么外道,就叫李婶婶吧。再说,我这落魄之人,还是什么夫人啊。”
芸娘忙笑着点头。李氏又说:“我也不喊你宋娘子了,就叫芸娘吧。芸娘啊,你年岁也不小了,不知定亲了没有啊?”
芸娘微微愣了愣,她轻轻摇了摇头,低声说:“还没有呢。”
李氏眼睛一亮,声音也带了几分兴奋:“不知芸娘有没有中意的,或中意什么样的,说出来让李婶给你参谋参谋?”
宋芸娘闻言有些惊讶,觉得李氏此言有些唐突,却不知如何开口,只觉得又是羞又是恼,越发坐立不安,只好忸怩地喊了一声:“李婶婶——!”
李氏一愣,却悟过来,也感叹自己毕竟是重病了一场,有些太心急了,便自嘲地笑笑,柔声说:“芸娘啊,我知道你害羞,李婶也是关心你,你日后若有什么心事只管和李婶我说……”
只隔了一层薄薄墙壁的正屋里,萧靖北正在和柳大夫寒暄。萧靖北本是习武之人,听力甚好,此时正屏息聆听隔壁房里李氏和芸娘的谈话,芸娘的声音太过细小,李氏的声音太过低沉,却只听到耳旁柳大夫有些呱噪的声音,萧靖北便有些烦躁。
柳大夫见萧靖北似乎心不在焉,便也停下话语,低头饮茶。这边安静了,可隔壁的谈话却也结束了,萧靖北只好掩饰住失落,端起茶杯,对早已端着空杯无聊地坐着发呆的柳大夫热情道:“柳大夫,饮茶,饮茶。”
作者有话要说:
☆、半路上的遇险(上)
天阴沉沉的,空旷的原野上,犀利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枯叶和残草,猛地扫到半空,在空中打着旋儿。一条长长的黄土路的尽头隐隐出现了一个小点,越来越近,随着“得得”的蹄声,一辆载满了大包小包的骡车驶了过来。
驾车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他穿着破棉袄,头戴冬毡帽,两只手笼在袖笼里,耸着肩膀,双脚垂在车辕旁。他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扭头对坐在身后的人抱怨道:“天说冷就冷了,拉完了这一趟,我说什么也不跑了。”
身后的那名女子坐在一堆大包小包的袋子间,她穿着青色碎花棉袄,头上包着一块厚厚的大头巾,只露出两只亮晶晶的眼睛。她伸出纤纤玉手,轻轻松开了严严实实遮住脸的头巾,露出一张白皙的俏脸,未语先笑,却是宋芸娘。
“刘大叔,还有好些人家没有去靖边城卖粮呢,您就多帮他们运几趟,做做好事吧。”
半个月前,军户刘栓财从大舅哥那儿借了一辆骡车,拖粮去靖边城里卖,顺便再买些所需的杂货回来。因靖边城里粮价卖得高,一些日常杂货却比堡里便宜,故此堡里一些相熟的军户们便纷纷找他帮忙。这刘栓财干脆排出日程表,一家家的拖运,当然也不白出力,运一次收二百文。这一天,刚刚轮到了宋芸娘家。
刘栓财缩着脖子,哭丧着脸,“宋娘子,我倒是想多跑几趟啊,我又不嫌钱咬手,只是现在路上又不太平啦,前日路上我差点儿就遇上鞑子了,幸好我跑得快,才躲过了他们。”
宋芸娘有些吃惊,“不是说周将军的军队把鞑子赶走了吗?怎么还有鞑子?”
“谁知道呢?这该死的鞑子,怎么都阴魂不散啊。我听说前几日定边城遇险,只怕周将军的军队前去援助去了。一想到咱们这一块儿没有周将军的保护,我这心里就慌得很,今天跑了这一趟,说什么我也不再跑了,赚金子也不干。”刘栓财说着,又把手从热乎乎的袖笼里掏出来,拿起鞭子抽了骡子一下,“快些跑,你这畜生越来越懒了。”
宋芸娘闻言有些担忧,她静静靠在米袋上,紧了紧棉袄,又包上头巾,失神地看着灰蒙蒙的天。
半个月前,宋芸娘用卖面脂挣的钱买了棉花,打了两床新被子,又给一家老小都做了新棉衣,连萧靖娴、钰哥儿都有份。要不是这新棉袄,宋芸娘只怕要被这寒风吹个透心凉。她倒是尝到了做面脂挣钱的好处,故此这次去靖边城除了卖粮、买些常用的杂货之外,她还准备买些做面脂等护肤品的材料,顺便再看看这面脂在靖边城有没有市场。
十多天前,萧靖北被派去了边墩驻守,临走前因李氏病已无碍,便好说歹说要萧靖娴搬回去。可萧靖娴不知怎么竟深得张氏的欢心,居然以张氏要求作伴为由搬到隔壁许家去了。钰哥儿倒是思念李氏和王姨娘,吵着搬回了萧家;住了几天又想念芸娘和荀哥,便偶尔去宋家住上两天。芸娘经常出堡探望,王姨娘也经常进堡看望萧靖娴,两家人并没有因萧靖北的离去而疏远,反而走动得更加频繁。
宋芸娘还在兀自发呆,突然只觉得身子一震,骡车突然停了下来。只见刘栓财一脸的紧张和凝重,他勒住骡子,猛地一下跳下车,俯身趴在地上,耳朵紧贴地面,凝神听着。
“刘大叔,怎么啦?”宋芸娘不解地问。
刘栓财伸出食指在嘴唇处“嘘”了一下,又凝神听了会,脸色惨白地爬起来,“宋娘子,咱们有麻烦啦,我听到有马蹄的声音往这边过来,只怕人还不少。”
“那怎么办?”宋芸娘也很紧张,她猛地坐直了身体,脸色发白。
“别慌,说不定是咱们自己的军队呢?不过以防万一,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刘栓财看了看四周,垂眼想了一会儿,“想起来了,这儿离咱们张家堡的一个边墩近,我家大儿子就在里面,我给他送衣服的时候曾经去过。”
天仍然阴沉沉的,呼啸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疲惫的骡子拉着车拼命地往前跑着,刘栓财一鞭又一鞭地用力抽着,鞭子“啪、啪”地抽在骡子身上,也抽在刘栓财和芸娘的心上。骡子迈开四蹄卖力地跑着,可是身后负担太重,却怎么也快不起来。
前方远远的出现了一座高高的墩台,周圈是一道厚实的土筑城墙。此时,一名士兵正在城墙上防守眺望,看到刘栓财他们,忙慌着喊人开城门。
刘栓财神色激动,一边用力抽着鞭子,一边大喊:“快开门,柱子,我是你爹——”
可是越跑越近的时候,本来虚掩着的门不但没有打开,反而一下子合拢,关得紧紧的。
只听得墩台里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声音:“爹,你快跑,后面有鞑子,爹,他们不让我开门啊——”
刘栓财忙回头,宋芸娘也紧张地张望,却见后方一阵尘土飞扬,远远的有数十匹人马奔来,马蹄阵阵疾驰而来,地面也随之不停地震动,马上的人发出阵阵怪叫,看其身上衣着,竟然真的是鞑子。
这是宋芸娘在边境生活了五年第一次和鞑子近距离相遇,她只觉得心跳咚咚如擂鼓,似乎要跳到嗓子眼,满身的血都一下子涌上头顶,口干舌燥,脑子发懵。她一边慌着将骡车上的米袋扔下车,一边和刘栓财一起高喊:“快开门,快开门。”
转眼刘栓财的骡车到了门前,城门仍关得紧紧的。突然,城头上冒出了一个脑袋,扯着嗓子喊:“不是老子不开城门,是你们运气不好。谁让你们把鞑子招来的?是你们的命重要还是老子的命重要?”嗓音粗噶,却是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的胡总旗,不,现在已是驻守边墩的胡小旗。
宋芸娘又气又急又怒,心道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不但遇到了鞑子,还碰到了冤家对头、见死不救的胡勇。
此时,鞑子也越来越近,他们一个个马肥人壮,马速飞快,一边挥舞着马鞭,一边发出怪叫,呼啸的北风似乎也咆哮着为他们助阵。跑在前面的几个鞑子看到了芸娘是女子,越发兴奋,连脸上的狞笑都看得清清楚楚。
芸娘又惊又怕,看着紧闭的城门,她心中满是愤恨和绝望,觉得自己今日只怕就要命葬于此。她脑间瞬间闪过无数景象,江南的温馨,张家堡的艰辛,父亲慈祥的脸,母亲温柔的脸、萱哥俊朗的脸、荀哥可爱的脸,柳大夫睿智的脸,萧靖北坚毅的脸……电光火石间,她反而镇定了下来,她掏出怀里藏着的一把小匕首,紧紧握在手里,咬紧牙关,神色坚定,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若今日难逃此劫,便杀得几个鞑子算几个,最后一刀就留给自己吧。
作者有话要说:
☆、半路上的遇险(下)
正在宋芸娘下定了决心,准备和鞑子一拼死活的时候,突然,只听“吱吱嘎嘎”一阵响,城门居然慢慢打开了。刘栓财和宋芸娘还坐在骡车上发愣,却听城门里传出焦急的大喊:“爹,快进来,快进来!”
刘栓财如梦初醒,慌忙用鞭子用力抽着骡子。骡子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撒开四蹄拼命地跑,骡车终于赶进了墩台内,两个守兵赶忙合上门,只听到门外一阵马蹄声响,一直追赶着的鞑子已经到了门前。
宋芸娘瘫软在骡车上,尽管天气寒冷,北风呼呼吹着,可她却浑身是汗,背襟湿透。她愣愣看着这个围墙里小小的天地,终于死里逃生般地松了一口气。尽管危险并没有远走,鞑子就在一墙之外,可有了这高高围墙的庇护,有了墩台里这些守兵的保护,芸娘便觉得死神不再离自己那么近。
墩台里鸦雀无声,只听得门外鞑子不断叫嚣的声音,几个守兵都面色惨白,神色惶惶。突然,不远处传来胡勇颤抖的声音:“放……他们进来了,你……你还不把刀放下……”
芸娘闻声望去,面露惊喜之色,只见十几天未见的萧靖北居然在这里,他穿着一身士兵的红色鸳鸯战袄,头戴盔帽,身披锁子甲,很有几分威风凛凛的气势。此时,他面色寒冷,目光凌厉,正将一把刀架在胡勇的脖子上。
芸娘于是明白了城门到最后关头居然会打开的原因,她感激地看着萧靖北,目中有泪光闪动,又一次在自己最危险的时候,萧靖北如天神般降临到了自己身边,在危难之时拯救了自己。
萧靖北也惊讶地看着宋芸娘,他这才发现遇险进来躲避的这名女子居然是芸娘。他眼中满是震惊,震惊过后却是后怕,再之后则是深深的恼怒。他一把推开胡勇,怒气腾腾地向芸娘走来,手里还提着一把大刀。刘栓财张着嘴、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满脸怒气的高大男子持刀向自己走来,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提了起来,腿也开始打颤。
萧靖北走到芸娘面前,一把扯起她的胳膊,怒声道:“芸娘,你怎么在这里?你知不知道刚才有多危险?现在外面这么乱,你一个女子在外面瞎跑什么?”
萧靖北一直对宋芸娘以礼相待,始终彬彬有礼地称呼“宋娘子”,这是他第一次情急之下唤“芸娘”,这称呼虽然亲昵,但此情此景却是这般不适宜:门外,是叫嚣的鞑子,身旁,围了一群目瞪口呆的守兵,萧靖北的眼中不见温情,只有怒意……
芸娘的胳膊被萧靖北拽得生疼,但她毫不在意,只是怔怔望着萧靖北,盈盈美目里水光潋滟,她喃喃道:“萧大哥,你在这里,真好,真好……”她这才彻底放松了下来,什么危险,什么鞑子,什么生死,她已全然不在乎,只有面前这既恼怒又焦急地看着自己的萧靖北……
他们二人目光胶着在一起,似乎完全听不到门外鞑子的叫嚣声,旁边的人可都急得抓耳挠腮。胡勇怒气冲冲地走过来,抡起胳膊要向萧靖北打去,萧靖北头也不回,反手将手中的刀劈向身后,堪堪停留在胡勇的面前一寸。
胡勇脸色惨白,气得破口大骂:“姓萧的,你小子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现在鞑子就在门外,你说怎么办?”
萧靖北淡淡地说:“你是小旗,这里是你主管,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胡勇看了看芸娘,眼珠转了转,阴惨惨地说:“我看鞑子只怕就是追着这名女子过来的,只要将她交出去就可以了。”
“谁敢!”萧靖北一声怒喝,他猛地转身,怒视胡勇,“你身为梁国的将士,不但不保护梁国的百姓,危难之时居然还要将一名弱女子推出去。胡小旗,你可真是我大梁的‘好兵’啊!”
这时,城墙上一名正在看守的士兵颤抖着大喊:“不好了,鞑子要撞门!”
墩台里的人都大惊,胡勇狠狠看着萧靖北,吼道:“你放他们进来的,你说现在怎么办?”
萧靖北冷冷一笑,他环顾了四周,看到了一直镇定地站在一旁的张大虎。此次和萧靖北一起派到边墩驻守的,还有和他一起充军到张家堡的张大虎、白玉宁和刘仲卿等人,只有徐文轩以身体病弱为由留在了张家堡。
萧靖北神态轻松得看着张大虎,笑问:“张大哥,你怕不怕?”
张大虎傲然一笑,粗声道:“老子自生下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怕!”
“很好,那咱们兄弟今日便好好会一会这鞑子。”萧靖北又看向其他的几个守兵,只见除了白玉宁懒洋洋地靠在一旁,似乎置身事外,其他的守兵或是面色苍色、目光躲闪,或是垂着脑袋、双腿打颤,那胡癞子更是躲在一旁,恨不得将高大的身躯缩成一团,双腿如筛穅一样不住地抖动。
萧靖北叹口气,对紧紧站在刘栓财身旁的刘大柱说:“柱子,你去点狼烟报警。”随后,他看了看芸娘,犹豫了片刻,却对白玉宁说:“白兄,一会儿我杀敌时,若有人对宋娘子不利,还请白兄出手相护。”白玉宁讶异地看着他,嘴张了张,却还是抿住嘴坚定地点了点头。最后,萧靖北又对张大虎说:“待会儿我将上城墙射杀鞑子,鞑子见有死伤一定会逃跑。我担心他们身后还会有其他人马,因此一定不能让他们回去报信。鞑子一旦逃跑,还请张大哥随我一起出门斩杀鞑子!”
一旁的胡勇等人都像是看着疯子一般地看着萧靖北,只有张大虎神色自如地笑道:“那哥哥我就在下面等着。”
宋芸娘怔怔地看着萧靖北迈着稳健的步子一步步蹬上城墙,他身姿挺拔,稳稳立在城头,飞快地拔箭拉弓,只听得“嗖”的一声,弓箭破空而出,门外叫嚣的鞑子发出一声惨叫,片刻停顿后,叫嚣声更加高亢。
萧靖北神色不变,继续挽弓搭箭,一支接一支地射向鞑子,只听得门外惨叫连连,突然,萧靖北快步走下城墙,对张大虎说:“还有几个鞑子要逃走,咱们快出去拦住他们。”说罢,便命守门的士兵开门。
一直处于石化状态的胡勇似乎这才活了过来,他叫道:“你小子疯啦,鞑子逃就让他逃啊,你还要出去?”
萧靖北冷冷瞥了他一眼,“你若不想更多的鞑子打过来就乖乖让我们出去。”胡勇在萧靖北凌厉的眼神下有些畏缩,他战战兢兢地命守门的士兵开门,自己则赶紧躲在一旁,萧靖北和张大虎早已一人骑上一匹马,傲然相视一笑,“咱们兄弟就出去杀个痛快。”
他们二人策马冲出城门,胡勇便命守门的士兵赶紧关上门。宋芸娘看着越来越小的门缝中萧靖北他们策马远去的身影,觉得心似乎也跟随着缩成了一团,她看着紧紧合拢的城门,只觉得又是绝望又是茫然,忍不住对胡勇怒道:“你就这样让他二人孤身出去杀敌,你们难道都是死的?”
胡勇大怒,他在弱小的宋芸娘面前又恢复了暴虐和霸道,他抡起拳头,劈头盖脸就要向芸娘打去,一只白皙修长的手懒洋洋地伸过来拦住了他,看似懒散的动作却蕴藏着强大的力量,牢牢地钳制住了胡勇的胳膊。胡勇怒目看去,却见白玉宁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胡小旗,这位娘子可是萧兄的心上人,萧兄现在正在外面奋勇杀敌,你却在这里欺凌他的人,别的人惧怕你不敢言,我可是不怕的。”他嘻嘻笑着,手上的力量却是没有半点减弱。胡勇怏怏地放下手,冲白玉宁色厉内荏地大喝一声:“你小子给老子等着!”白玉宁无谓地冲他挑挑眉毛,胡勇便气冲冲地站到一旁,和其他的守兵们一起静静等候外面的消息。
宋芸娘听到方才白玉宁的话,特别是“心上人”几字,觉得心突地一跳,心中又是紧张又是甜蜜。她双手紧紧绞在一起,只觉得等待的时间这么漫长,只听到自己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剧烈和紧张。
良久良久,宋芸娘似乎觉得已经等了一辈子那么长,忽然听过门外一阵马蹄的声音,越来越近,声音嘈杂,响成一片,听上去远远不止两匹马。墩台内的人面面相觑,眼中冲满了恐惧,似乎看到了死亡在向自己逼近……
作者有话要说:
☆、抢不走的功劳
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