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天夜翔-锦衣卫+番外-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漆木门拉开,现出朱允炆苍白而疲惫的脸。
“参见皇上!”
云起领着满院的锦衣卫,一同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施礼。
朱允炆吁了口气,沉默不言,看了云起一会,而后道:“徐爱卿,朕赠予你的戒指呢?”

皇明祖训 



天色昏暗,侍卫们回了房,各房内点起灯,元宵刚过,窗纸儿还未撕下来。

五颜六色的镂花将房中灯光切割成零落的碎块,投在院里。跳动的光斑,犹如斑驳的皮影戏,令云起看得出了神。
朱允炆与云起并肩坐在井栏上,云起道:“给你带了些北平的土产,好吃的。”
朱允炆微笑答道:“现不太吃零嘴儿了。”
云起漫不经心道:“太傅定的规矩?”
朱允炆轻轻叹了口气,忽道:“戒指呢?”
云起哭笑不得道:“被我弄丢了,在北平做客的时候,不知怎的,一觉睡醒就给磕碰没了。”

朱允炆微愠,房内的锦衣卫们竖着耳朵,偷听君臣对答,纷纷为云起捏了把汗。
云起心念电转,脑海中瞬间闪过了无数个想法,捕捉到了最好的时机。

怎么说?籍此事表达对朱允炆的婉拒?那枚戒指可是他的定情信物,自己有了拓跋锋,无论如何不可再招惹皇帝。
况且伴君如伴虎,该怎么说?是说允炆,对不起,我仅是个侍卫,也只能是个侍卫,戒指丢了便是天意,从此……的
在这风口浪尖上拒绝朱允炆,情势会变得如何恶劣,谁也无法猜测。

罢了,长痛不如短痛,总须有割清的时候。
云起把心一横,咽了下口水,艰难道:“允炆,对不起……”
朱允炆打断道:“算了。”

“……”
云起茫然看着允炆,朱允炆道:“回来了就好,以后再给你个。”
瞬间院内各房中响起桌翻椅倒的声音,朱允炆轻飘飘一句话,等于是解了套在所有人头上的枷锁。
云起思绪犹如乱麻,欲言又止道:“允炆,我……”
朱允炆笑了笑:“我原以为你不会回来的。四叔没强留你?”
云起在心内叹了口气,一个头两个大。少顷一笑道:“怎可能不回来?”
朱允炆点了点头,起身离去。
这就走了?没别的话说了?云起愕然,也不知起身来送,好半晌后方跟上朱允炆,送到门口时,云起终于道:“明儿还得值勤不?”
朱允炆答道:“歇够了便值勤罢。”

刹那间所有人心头放下一块大石。
朱允炆转过身,淡淡道:“太傅与方学士联名上书,要撤锦衣卫编制,到时若再说起,你明白该怎么说的。”
说着朱允炆促狭一笑,一君一臣,仿佛又回到了昔日合伙作弄朝臣的时光。
云起莞尔道:“要说甚大道理,只恐怕云哥儿不是太傅的对手呢……”
朱允炆道:“没事,有我给你撑腰么?云哥儿去北平的这些日子里,忽然没了你,才知道……”

朱允炆恰到好处地截断了话头。

云起蹙眉不解,正要再说点什么,朱允炆却朝云起招手。

云起比朱允炆高了半个头,心中一动,便俯首听朱允炆有何妙计。
孰料朱允炆竟是一手勾着云起的脖颈,把唇凑近前来。

春凉如水,满庭落花。
皎洁月光中,君臣二人的身形在大院门口,形成了一个接吻的黑色剪影。
云起脑海中一片空白,未料朱允炆对自己竟是情深至此。

朱允炆冰凉的唇一触即离,转身时小声道:“可算是回来了……”
云起愣在原地,目送朱允炆孤单的背影转过拐角,消失于高墙后。

云起点了点头,抬袖抹了把嘴,脸上红得发烫,尴尬得无以复加,转身入院,却发现院里小伙子们穿着单衣,赤脚站在地下,无数道目光聚在云起脸上。
荣庆深深地吸了口气,严肃道:“云哥儿……你可回来了……”
轰一下满院大老爷们炸了锅,一拥而上来揉云起,各个嬉皮笑脸道:“赫赫!赫赫!你可算回来了!!”
“哎,你们干什么!”云起叫唤道,淬不及防被一班兄弟挤到了墙角,荣庆大叫道:“嘿哟——”
于是众侍卫开始玩命挤了。

提心吊胆这许多日,终于得到了解脱,压抑的情绪一瞬间尽数爆发出来,锦衣卫当惯狗腿,自然懂得察言观色,从朱允炆与云起的一吻中,森森地看到了他们锦绣的前程!
那一刻所有人都发了疯,只把云起推在墙角使劲挤个没完,锦衣卫宿舍里竟是变得与疯人院一般。
“好了好了……”云起仓皇躲闪。
“我说好了!”云起大吼道,把荣庆推了个趔趄。
云起呼哧呼哧喘了片刻,道:“都别闹!正烦着呢!”说毕径直进房,狠狠摔上了门。

锦衣卫们面面相觑,不知云起缘何发火。

话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大明朝廷早朝时间,见到徐云起立于龙案一侧时,几乎所有的言官与文臣都如是想。
从云起与朱允炆各自的黑眼圈上,判断出了昨夜定是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
朱允炆呵欠连天,云起却只得苦忍着。

黄子澄立于殿前,朗声道:“日前所奏,撤去内廷锦衣卫一议……”
云起冷笑道:“黄太傅失心疯了?锦衣卫决不可撤。”

那是自明朝建国三十二年来,锦衣卫首次在朝廷上发出声音,一时间满朝文武哗然,齐泰排众而出,戟指怒道:“你是什么东西?!大明朝廷焉有你等侍臣说话的地方!”

云起得了朱允炆授意,全无畏惧,今日更是有备而来,早已想好说辞,讥道:“我是什么东西?”
“我是徐达之子!”云起斥道:“我父乃是开国元帅,与李善长,胡惟庸是同僚,我徐家供有太祖钦赐铁券,我自太祖在位之时便入宫当差,如今皇孙继位,蒋师告老,本正使可谓三朝老臣,论资排辈,皇孙尚且要喊我一声‘叔’,哪位大人不服?!”

朱允炆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似是听得十分有趣。

朱允炆温言道:“既是如此,云叔但言不妨。”说着挽了衣袖去取笔,身旁宦官忙揭开墨砚。
云起堪堪忍着笑意,续道:“今日逾了廷矩,云起甘领此责。然而各位大人,可是想当千古罪人?!”
方孝孺冷冷道:“内廷制度冗繁,锦衣卫一职本无存在必要,洪武年间,太祖亦曾考虑过撤去锦衣卫职务,为君分忧,何罪之有?”
云起反问道:“太祖撤了么?”
方孝孺面若寒冰,不予置答。
云起朗声道:“锦衣卫乃是前朝所设,二十二卫,以锦衣为首,此乃《皇明祖训》上所记,敢问方大学士,意欲废黜祖制,该当何罪?”

方孝孺这一惊非同小可,不料徐云起竟是对朱元璋留书亦得知一二,朱元璋在位之时,便留下《皇明祖训》《太祖宝训》两本祖制。
祖制上通篇俱是“不可”“要”等字眼,来为子孙后代确立了一整套明确的法规制度,并屡屡强调,若有臣子敢于冒犯、更改祖训,便应将其“全家凌迟处死”,这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朱元璋早就去了阴间,是否沿用祖制,全看在位皇帝。

言官,文臣最重规矩,云起抬出了祖训,方孝孺竟是哑口无言,锦衣卫之制本未入编录,只是一两句话约略带过,但云起抓着这点无关紧要条文,咄咄进逼,又道:“方大学士没读过皇明祖训?”
方孝孺终于想到对策,道:“规矩由人所定,亦可由人所改,当今皇上英明睿智……”
云起大笑数声,调侃道:“方大学士改规矩的规矩,又是何人所授?”
方孝孺只懂研读,不善诡辩,云起一开始瞎绕,廷下众文人俱是懵了,正思索云起的话时,黄子澄已暗道糟糕,不可着了这奸宄的道儿,怒道:“规矩不合时宜,便需更改,穷则变,变则通,此乃圣贤所言,有何不可?!”

云起悠然道:“也就是说,撤锦衣卫,改祖制一奏,在当朝寻不见凭依。”
黄子澄冷冷道:“你又有何凭依?”
云起道:“我自然有。”

“《皇明祖训》第九章‘内官’,太祖皇帝亲笔:锦衣卫执六廷仪仗,责王诛臣,唯听命于天子,诸臣不宣,莫可逾礼。”
“第五章,慎国政!士人,庶民不可妄议内臣,锦衣卫可是内臣?!不可妄议祖制,黄太傅与方大学士,可是在更改祖制?若有妄改者,九族凌迟!”

云起冰冷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回荡,言官们吓出了一声冷汗。锦衣卫向来是所有朝臣的天敌,言官,文人天不怕地不怕,忤逆君王不过是一条命,被斩了正好成全一世清名,然而若是落到锦衣卫手上,廷杖一打下去,将人打得不死不活,半条命吊着,却是比杀头更可怕。
方孝孺被打折了腿,如今仍是一瘸一拐,一时间文武百官无人敢看朱允炆,目光齐刷刷聚集在方孝孺的屁 股上。

云起道:“九族凌迟……各位大人若执意想改祖制,便请做好准备。徐云起甘愿奉陪,锦衣卫四十八人,尽数丢了饭碗,大人们家中老小性命,却是远远不止四十八条了。”
殿上静了下来,黄子澄打了个寒颤,不敢再说,方孝孺却抛了拐杖,静静与云起对视,傲然道:“以孝儒蜉蝣之力撼祖制巨树,除毒瘤,肃朝纲,纵是灭十族又如何?!”

好胆气!云起暗自赞叹道,不料方孝孺胆子竟是这么大,议事虽已陷入僵持,然而云起仍忍不住钦佩方孝孺的硬气。
朱允炆见戏也演得差不多了,便开始打圆场,柔声道:“大学士无过,此事朕自有打算。”
朱允炆怕的只是鸭子般叫唤不停的言官们,倒不如何惧方孝孺,当面赏了颗糖,道:“方大学士与徐正使俱是为国分忧,也谈不上孰对孰错,此事改日再议。”
言官们这才集体松了口气,方孝孺家小的命不值钱,他们家小的命却是值钱的,自杀不打紧,拖上九族就冤了。好不容易圣明天子在位,还被诛了全族,太也说不过去。

方孝孺势单力薄,长叹一声,不再坚持。
朱允炆又好言安抚几句,取来奏折,道:“齐泰,数日前撤藩信报离京,如今可有回音?”
云起心头一凛,昨日竟是忘了撤藩之事,当即凝神静听。信使到了北平么?朱棣该如何应对?
齐泰出列道:“回陛下,周王橚已交出兵权,徙于云南;湘王柏接旨后……闭府自焚而死……”
云起与朱允炆同时震了下,云起将目光投向朱允炆,见朱允炆抿着唇,眼眶略红,不发一言。

他早就计划好了?圣旨上写的什么?
云起背脊一阵发凉,朱允炆何时定下的计划,这哪是削藩?这分明就是赐死!
朱棣如何了?云起几乎有种冲动要揪着齐泰衣领逼问,朱允炆却道:“四叔……那处如何?我本意只是让他交出兵权给张老,依旧驻留北平……”
朱允炆话中深意不言而喻,后半句,自然是解释给云起听的了。
齐泰答道:“若路上不耽搁,今日便有回音了。”

云起浑浑噩噩,还未想明白,忽听午门外一报接一报地递了进来。
“北平来信——!”
朱允炆忙道:“快宣!”

“燕王私自扣留朝廷信使,囚禁北平布政使张昺大人!信使生死不明,我等连夜仓皇逃出,前来回报!”
满朝大臣倏然炸了锅!的
朱允炆持笔那手微微发抖,难以置信道:“怎会……怎会如此?朕并未责他,只是……”
云起一手按在朱允炆肩膀上,朱允炆镇定下来,道:“燕王可有口信给朕?”

云起心中此刻比之朱允炆,更是天翻地覆,然而那信使还未应答,又有一骑仓皇入午门,传道:“报——”
“燕王朱棣长子朱高炽,朱高煦入京,于奉天门外候宣!”
朱棣竟是来了这一手,将自己两名儿子送进京来当人质?!
这下所有人都晕了。


……………………………………………………………………………………………………………………………………………………………………………………………………………………


早朝散后,满朝廷都是诅咒徐云起全家不得好死的言官。

朱允炆竟决定在御书房宣见燕王子嗣,随侍黄子澄方孝孺,凭什么不当着大臣们的面,宣朱高炽朱高煦进殿?!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凭什么瞒着大家?凭什么偷偷摸摸的,不让人听!
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
朱允炆心情甚好,是以傲娇地心想,才不关你们事呢。

云起得足了天大的面子,这下要拒绝朱允炆的感情,便更难说出口了。

云起仍旧侍于一侧,允炆在书案后坐定,方柔声道:“传那两兄弟。”
论辈分,允炆乃是他们堂兄,虽久未谋面,心中依旧是带着几分亲情。

朱高炽素有脚疾,一瘸一拐地带着幼弟进来了。
朱高煦心中忐忑,尽数写在脸上,显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这般远,只靠兄长照料,此时见到云起,心中一喜,便唤道:“小舅!”
云起忙竖指唇边,微笑点了点头,示意不可无礼。
“不妨。”朱允炆安慰道:“路上辛苦了。”
朱高炽这才拉着幼弟便拜,口称:“吾皇万岁。”
朱允炆示意平身赐座,朱高炽又喊了声“皇兄”,便让弟弟坐了,自己仍站着。

黄子澄坐于一旁,冷眼去瞥朱高炽,嘲道:“休要惺惺作态,你父扣留朝廷钦差,私囚北平布政使……”
“闭嘴!”朱允炆怒道。
黄子澄心中一凛,未料朱允炆竟是发这么大火。

朱允炆本想先叙一番家事,无奈被不知好歹的黄子澄提前引入正题,什么兴致也没了,只得作罢,问道:“四叔派你俩入京做什么?可有亲笔信?”
朱高炽一笑道:“回皇兄,父王说他的字见不得人,有几句话,交代我们两兄弟来回禀皇兄。”
朱高炽便那么病怏怏地站在书房里,云起看了于心不忍,道:“先坐罢。坐着说。”
朱高炽略一沉吟,点头,却不就坐,待朱允炆问道:“什么话?”朱高炽方胸有成竹,答道:

“允炆,四叔为你守着北平,你可是不放心?怕四叔造反?实话告诉你,你若撤了四叔与十七叔的藩,北元再卷土重来,这朝廷上下,一群书呆子,上了前线就只有掉脑袋的命。”
“你当真要撤藩?成。俩儿子交你手上,话给你说到这份上了,你若要疑四叔造反,便把我儿子杀了,看四叔造不造反……”

云起瞬间出了一背冷汗。

朱高炽那话学得惟妙惟肖,竟是与朱棣似了个十足十。
朱允炆脸上阴晴不定,朱高炽手心满是湿汗,又鼓起勇气道:“知道你……下不了手,四叔也一样地下不了手。退一步罢,别撤了,四叔给你守着这江山,万里长城,没四叔在,终究是不成的。”

“允炆,登基头一年,你便要学你的爷爷,我的老爹不成?!”

御书房内落针可闻,众人屏息,朱高炽说完,抬袖擦了一把额上的汗,这才坐下。

失而复得 



云起领着两名外甥从御书房内出来,朱高炽两脚便开始不听话地打颤,跛着走到御花园偏僻处,“嗨”一声长叹,脸色苍白,扶着一棵树不住喘大气。

“小舅……”朱高煦则怯怯地抱着云起的腰,把头埋在云起身前。
云起本想大骂朱棣与朱高炽一顿,见高煦如此,也觉可怜,只得敛了怒火,冷冷道:“姐夫是不是打定主意,允炆就算要动手杀你俩,我也会拼死护着。”
朱高炽如释重负,笑道:“是的,小舅。”
云起一肚气无处发,点了点头,道:“很好,他猜对了。我还真得护着你俩。”

“先带你们去歇下。”云起没好气道,背起小的,便朝后宫绕去。

朱高炽忙跛着跟上,云起一路走,一路吩咐道:“允炆吩咐先住下,现虽未曾限制行动,识相点,不许在宫里乱走。”
“是,小舅,全听你的。”

“你俩从家里带来使唤的人呢?”
“宫外侯着。”

行到庆延殿前,云起交代道:“既还在宫外,便别让进了,使唤宫中管事的就是,其余我去替你俩安排……”
高煦蹙眉道:“为什么?”
“别问。”朱高炽制止了亲弟的询问,点头道:“好的。”
云起又低声道:“我不管你们在家里听到了什么,关于北平的一切事情,在这里都不许谈,宫中耳目众多,知道么?”

说毕也不待跛子应答,云起便唤来殿外数名太监,打量片刻,选了个看上去老实木讷的,交代一番后朝高炽道:“这里原本是马皇后住的地方,现便安歇下,稍晚点我让三保来跟着。”
两兄弟便被这么孤零零地放在后宫里,云起又想了一会,便忍心走了。
朱高炽少年老成,明白那王爷世子的头衔,到了天子脚下,不过是个虚名头,亲父一方面在北平折腾不停,热火朝天地忙着造反,而自己兄弟进了京城还有此优待,全靠云起护着。
若非有这御前第一大红人交代下来,俩兄弟是否会处处遭人冷眼,受人嘲弄还难说得很。

天色渐晚,云起出宫一趟,安顿了朱氏兄弟从北平带来的侍婢,方不放心地入房歇下。
“云哥儿。”荣庆一手捧着碗,捏着筷子在窗台上敲了敲,道:“开饭了。”
云起迷迷糊糊道:“啥菜?”
荣庆报了菜名,道:“病了?端屋里吃?”
云起道:“攒个食盒,拣鲜笋子,山竹,再弄半尾蒸鱼把鱼刺细挑了,淋点香油,让三保给我俩外甥送去。”
荣庆“哟”了声,道:“小王爷来了?今儿还听当值兄弟们说来着……”
云起不耐道:“快去快去,别啰嗦,老子困得很。”
荣庆笑道:“饭菜给你盛着,我这就去……”

云起又睡了一会,忽觉得嘴角冰凉,便随手一撇,摸到根软软的手指头。
半睡半醒间,云起面朝里睡了。
窗格上“咯噔”一响,云起不悦道:“荣庆!你干嘛呢,别猴儿似的乱碰!”
说话间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笑声,那声音自顾自道:“面人儿?”
“……”
云起吓得不轻,忙翻身坐起,见朱允炆不知何时出现在房里,手指去扯插在窗格上的一对面人。
那正是回北平省亲时,傻子拓跋锋与云起并肩站着,于天桥上让人捏的一对。
面人已干裂,朱允炆对着灯光端详,认出其中一人,笑道:“这是你?旁边这家伙是谁?”
云起道:“那是师……”忽地警觉,拓跋锋一事复杂至极,数年前朱棣遣拓跋锋谋杀朱允炆之事,现在可万万不能捅出来,正思考要如何应答,朱允炆已使力拉扯,要取下来一看究竟。
云起忙道:“那玩意儿插牢了……允炆,不可乱动……”
朱允炆一扯,“拓跋锋”脑袋登时咕咚一声掉了下来,滚进柜子底下,不见了。

云起下床气未消,本十分珍惜这俩面人儿,登时火起吼道:“叫你乱碰!”
朱允炆吓得缩了手,讪讪看着云起。

“……”
许久之后。

云起揉了揉额头,哭笑不得道:“皇上,对不起,臣逾矩了。”
朱允炆松了口气道:“我……待会替你粘回去。你生病了么?晚饭时我去看高炽,恰好碰见你遣人送饭,说你晚饭也没吃,便来看看你。”
云起掀了被子,让出床边空位,允炆笑着坐了。
云起答道:“忘告诉你声,那人唤三保,是我姐给派的小厮,死活让他跟着我回京。”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成,你给他刻个腰牌罢,就说是我放进来的,明年宫里选执事时入在我殿里。”
云起那一声吼得酣畅淋漓,此刻方有点后怕,试探地看着朱允炆,朱允炆看着他,两人忽地心有灵犀,俱是一齐笑了。

油灯光映在被铺上,云起屈膝坐着,道:“我外甥说啥了?”
徐云起身着单衣短裤,光着脚,薄薄的白衣下现出年轻男子躯体的轮廓,云起的皮肤干净且白皙,肩宽臂长,身材匀称。身上单衣解了数枚布扣,现出锁骨与胸膛。两道剑眉斜飞入鬓,那面容不及拓跋锋潇洒豪迈,却别有一番儒将世家的英气。
朱允炆看得走了神,竟是不知回答。

云起熟睡时只顾舒服,趴了许久,现醒来后脸上一红,扯过被,将胯 间被顶起的短裤盖着,朱允炆咽了下唾沫,不自觉地抬起手,指尖来触云起的脸。
“??”
云起莫名其妙,问:“怎么?”遂握着允炆手指,那一国之君,当朝天子竟是俯上前来,柔唇微张,要与云起接吻,云起忙道:“允炆……不,等等。”
朱允炆反手握着云起的手腕,云起本是习武之人,腕力极强,轻轻便能把朱允炆推开,然而此刻皇上要用强,却是不好赏他一巴掌,云起只得面红耳赤侧过脸,朱允炆爬上床,抱着云起肩膀,在其耳畔不住亲吻。
“云哥儿……云……”
“允炆,你听我说。不,允炆……”
云起手忙脚乱地推开朱允炆,哭笑不得道:“别乱来,皇上,我不过是个侍卫!”
“允炆!”
“别动!朕命你……”
朕命你什么?乖乖就范?
云起登时大窘。

朱允炆抱着云起的腰,把头贴在云起健壮的胸膛上,呼吸着他身上的男子气息,忍不住道:“云哥,我……”
云起眉头深锁,沉声道:“允炆,咱俩小时候……虽然总是在一处,但是……这话迟早得说,我从来便是把你当弟弟照顾……没有旁的念想,允炆……”
朱允炆冰冷的手覆在云起腹肌上,令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云起虽对朱允炆无欢爱之情,却遭如此来回挑逗,又是刚睡醒,身下亦是起了反应,变得硬涨。
朱允炆那手不断下移,去掏云起胯 下,云起终于忍无可忍,猛地将朱允炆推开,怒道:“皇上!”

“我不过是个侍卫,不敢逾礼。”云起道。
朱允炆已是昏了头,绝望地说:“我让你当将军!”
云起扑一声笑了出来,道:“允炆,云哥有……喜欢的人了,你是一国之君,要娶妻,立后的,怎能断袖?”
云起那一声笑,听在朱允炆耳中正如五雷轰顶,瞬间坠入万丈深渊,半晌说不出话来,只觉云起的笑容俱变了嘲讽之意。
“我……允炆,我们不可能。”云起认真道:“而且我也配不上你……允炆!”
朱允炆跌跌撞撞地出了门,云起掀被去追,跑出几步,又停了下来。

罢了,由他去,云起心想,话总有说开的时候。

是夜,云起解决了一桩大事,心内无比轻松,摸黑扒了两大碗饭,从衣柜下掏出面人拓跋锋的小脑袋,蹭了点口水粘回去,复又满意睡下。
朱允炆诱 奸未遂,反被发了张好人卡,回殿后如何难受啼哭不知,真可谓时也,运也。

一连数日,皇上罢朝,百官放假。
云起翘着二郎腿,坐在舞烟楼的内院,自斟自饮,吃着小菜,院内正中是挽着袖子,操着板子,“啪啪”作响,训练雏妓学琴的春兰。
春兰颐指气使,母老虎一般道:“弹富贵点的曲儿。”
那雏妓怕得很,忙依言抚琴。

春兰嗔道:“徐云起,你也真够横的,就不怕圣上把你关大牢里。”
云起笑道:“他不是这样的人,打小一起长大,我对他心思清楚得很。”

春兰墨漆般的眼珠子滴溜溜转着,云起又解释道:“小时候,他想要的东西,从来不强取,反而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况且他面上斯斯文文,性子却是倔得很,就算逼我……逼我就范……”
春兰娇笑数声,道:“得到了你的人,得不到你的心也是无用。”
云起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头皮发麻道:“没错,就是你说的这意思。打个商量,咱不说这个?允炆也是聪明人。”

春兰嘲道:“怎不见你从了他,我们也好跟着鸡犬升天一回,你说这舞烟楼在应天府开了数十载,生意总也做不大,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你下回就使把力,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成不?妈妈原想把楼开到北平去……”
云起险些一口酒喷了出来,春兰兀自在那絮絮叨叨计划个没完,朝云起阐述她的人生梦想——当舞烟楼北平分窑窑长。

云起打岔道:“再过几日便是清明了,我得陪皇上去山上烧纸,我娘的坟也在紫金山,入不得祖坟,今年还是你去替我姐弟二人扫了成不?”
春兰正陷在无限的憧憬中,道:“哦,温姨的墓。”
云起又道:“把我那俩外甥给你派着去?”
春兰道:“罢了,服侍不来俩小王爷,我明儿挽个篮子便上山去了。你还是儿子呢,咋不顺道去烧点纸?”
云起哭笑不得道:“哪敢带着皇帝到我娘墓前去?再说每年清明出巡一大班人马,没地扰了她老人家的清静。”
春兰忍不住道:“好歹得把坟儿给迁回你爹老家去。”
云起唏嘘道:“我又何尝不想,二哥不让我娘进祖坟,我姐年年与他吵,这几年才消停了些。”
春兰叹道:“楼里的女人俱是命苦的,连温姨也不例外……”说毕朝院中那雏儿怒道:“弹什么花好月圆!没见正哀着吗?”

那新学琴的雏妓被轰了出去,春兰便坐在琴前,手指拨弦,低声唱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云起嘴角抽搐道:“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么……”
春兰清了莺喉,自顾自抒唱起来,一曲毕,柔声道:“我若是去北平,凭着我这琴艺,身段,秀色,怎么着也得是个一代名……”

“徐云起——!”
酒桌上不见人影,锦衣卫正使已溜了。
春兰叉腰尖叫出门去追:“妈八羔子的!狗侍卫!你喝酒没给钱——!”

朱允炆自从那一天起,便憔悴萎靡下去。除了黄子澄外,所有的近臣都猜到是怎么一回事,并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黄子澄例外,狗侍卫快倒台了,太傅的春天终于来了。黄子澄乘虚而入,嘘寒问暖,然而太傅的城府工夫向来不太到家,幸灾乐祸的神情都写在脸上,即使安慰,也是内心窃喜地安慰。
于是太傅挨了皇上劈头盖脑的一墨砚,世界终于安静了。

朱允炆龙颜大怒时,云起便站在龙案边。
那日闲聊时,云起仍有一句话未说,他算准了朱允炆不会因爱生恨,并不仅仅是建立在他对他的了解上。还有一个原因是: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朱允炆得不到云起,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无助,便不可能难为他的外甥。只会拿旁的人出气。
出完气后,朱允炆一整袍服,对满头墨水的黄子澄视若无睹,淡淡道:“这便走罢。”

云起低声叹了口气,跟在天子身后,朱允炆上了金顶龙车,云起微一迟疑,便跟了上去。

清明节,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向城外紫金山,朱元璋尚未迁棺回凤阳,暂葬于紫金山皇陵。朱允炆是真正的当家了,他带着南京所有的皇族,上山烧纸,祭坟。
朱允炆冷冷道:“徐卿不用骑马护卫?”
云起想了想,道:“几天没见你了,和你说说话儿,外头有荣庆照拂。”
朱允炆嘲道:“你可真够放肆的。”
云起看着朱允炆,笑道:“臣不才斗胆,不过是仗着皇上宠我,否则凭什么放肆?”

朱允炆静了片刻,云起也不客气,便坐到他身旁。

朱允炆鼓起勇气道:“你有喜欢的人……是谁?”
云起沉默了,继而报以一个微笑。

朱允炆本已完全熄灭的希望,不知为何又重新燃烧起来。小皇帝叹了口气,倚着云起,把头搁在他肩上,道:“别躲成不?”
云起略一沉吟,道:“皇上别太……过界,臣原是不敢躲的。”
朱允炆喃喃道:“不敢躲?”
云起道:“有甚好躲?小时候,云哥儿不也常这么抱着你么,皇孙。”
云起嘴上说着,心里想的却是千里之外的拓跋锋,朱允炆忽地笑道:“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