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临战国-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不知道,这燕国储君,黄毛小子,能与当年秦孝公相提并论吗?没有一国之君的鼎力支持,变法,等于招惹杀身之祸!”
“不错,历国变法,都是血腥之路,这下燕国的贵族要倒霉了吧?”
“那还用说,现在国家变法,无非是废井田,收回封地,颁布律法,用法家治国,严刑酷厉,第一批去的人,很多会成为牺牲品……”
“言之有理,还是等等看,燕国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列国的百姓都议论纷纷,犹如一股旋风刮过天下诸侯各地,上到国君王室,下到黎民百姓,城街小巷都在讨论这件事,都知道,燕国有一位储君叫姬职,奋发图强,带领燕国子民赶走了强大的齐军,又要在燕国变法,一时间,燕国储君迅速传开,都在猜想这位年轻的君王,究竟是何种胸襟的人物。
数日来,燕国储君的名声因‘求贤令’传开了,很多人都拿他与当年的秦孝公相比,即使他有秦孝公的雄才伟略,但试问天下,还有商鞅一样的法家大才吗?
瞬息间,燕国的话题,竟然盖过了西秦,压过了消失数月的辰凌,成为当今战国笑谈的话题。
风云人物,总是与当代时政紧密联系,不过开始各国士子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又过数日,听说燕国储君为燕国老夫子郭隗打造‘黄金台’,求才若渴,这一下可让天下士子动心了,如此殊荣,如此的尊崇,可见燕国储君的求才之心,礼贤下士的君王气度,很多地方的士子开始冒着寒冷的冰雪之路,朝着北国赶去。
齐国稷下学宫也发生了几场大论战,就燕国储君这个人能否变法成功进行一番辩论,双方辩士、策士进行激烈交锋,引古论今,长篇大论,最后各执一词,谁也没有压倒谁,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但是如此几场交锋,使越来越多的士子,对燕国充满一种好奇和向往,反正待在齐国学宫内,也不能转入仕途,很多年轻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光治学,得不到爵位,无法光宗耀祖,因此听说燕国要变法了,都觉得是一次机会,背起包袱,离开学宫,一去往燕国。
凌紫雪来到齐国的临淄,并没有进入繁华的街市,而是来到郊区一处山林间,看到一处林间房舍,别具一格,隐居之所。
正月底,齐国的天气已经有点早春的气息,草色遥看近却无,远处看着山川似乎有了点绿色,但走近一看,却并没有绿枝绿叶,冰雪有了融化的迹象,比燕国的天气竟然相差一个月,温度也差了十多度。
凌紫雪身形纤美,腰肢挺直,步履轻盈,风姿优雅婀婀娜娜,一些粗布紫衣,但却有一种绫罗绸缎都无法比拟的洁美的感觉,清水出芙蓉,大概就是这个意境。
她随手牵着一匹没有任何华美配饰的乌黑骏马,轻轻走入林间,去听到山林内飘荡着一缕琴声,旷远悠扬,清清淡淡,却意境深远,可见弹奏者的心情,高雅无忧,淡看云卷云舒。
“不知哪一方客友在深冬远道前来探望我鲁仲连?”一句话从丛林深处传来,声音雄浑,内力充沛。
凌紫雪脸颊抹出淡淡笑容,开口道:“鲁兄,在下是凤舞门的凌紫雪,前来拜访!”
林间的男子听到凤舞门凌紫雪几个字,愣了一下,琴声也出现波动,显然心境受到影响,但旋即恢复,传音道:“原来是凤舞门的圣女,前来看我鲁仲连,荣幸之极,远道而来,请入林中一聚。”
凌紫雪牵着马匹,穿过一小片山林,看到一片半冻半化的湖水,四周都是林木,还有一年常青树,几间竹舍影影绰绰,点缀其中,显得高洁清幽,在湖水畔,一个石亭中,端坐着一个男子,一袭白衣,发髻上扎着一方淡蓝丝巾,剑眉星目,鼻如悬胆,气质如玉。
她扫去一眼,微微点头,闻名不如见面,这鲁仲连,的确不凡,战国青年高手山河榜第二高手,举手投足,都有高士风范。
战国各大门派,以及当世高手,有一个山河榜的排名,基本都是年轻一辈,各圣地掌教和太上长老,不屑于被评比,但各派的杰出弟子自然就被拉出来比较,相传第一高手是墨家的圣女墨妃暄,而凌紫雪就排在第三位,武者七阶是‘先天罡气’,八阶是‘洗髓换血’,墨妃暄就在第八阶武者行列。
第0321章 秦国不能亡
鲁仲连是齐国少有的天纵奇才,且不说他年仅二十五六年纪,就已经在山河榜十大高手榜位居第二位,实力直逼各大圣地的圣主、太上长老,年轻一辈中,除了‘南昭云,北慕雨’外,少有敌手。
抛开武功,就是文论学术,他的才华,更是当世少有,相传鲁仲连少年成名,十三岁时候,被师傅徐劫带来稷下学宫听取士子们的论战,每逢开春,总有很多的名士前来论辩。
当年有一位齐东名士田巴,学问博杂,自称“天下书无不通读,无不精熟!”更兼见解奇异,辩才过人,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折服了上千人的诘难,连续战胜了稷下学宫士子的轮番挑战,涉及学问竟是无所不包,从三皇五帝到三王五伯,从离坚白到合同异,举凡百家学问,竟是无一人问倒田巴。
所有士子都被折服之后,唯独鲁仲连不以为然,一声响亮童音:“我有难题,请教先生!”
士子们闻声侧目,却发现挑战者,竟是个长发少年,不由便满场大笑,一片掌声中便喝出了长长的一声:“彩——!”
此时此地,这却分明是一声倒彩;偏是田巴却没有笑,对着这个布衣少年肃然一拱手:“才无老幼,敢请赐教。”
稷下士子见田巴此等风范,自感方才有失浅薄,竟是立即肃静了下来。
少年鲁仲连冷冷一笑,竟是一脸肃然之色,昂昂高声道:“尝闻厅堂未扫,不除郊草。白刃加胸,不救流矢;生死存亡之际,不可问玄妙空灵之事!先生以为然否?”
田巴一怔,顿时收敛笑容:“愿闻下文。”
鲁仲连伸手直指田巴:“目下秦国虎视眈眈,楚国背盟进逼,赵国西面蚕食,齐国面临三面压力,国内贫富差距巨大,邦国危在旦夕,请问先生有何良策?”激昂稚嫩之音竟是响彻全场。
田巴大是尴尬:“此等经世之策,我却素无揣摩……”一时竟是无言以对。
少年鲁仲连冷笑:“燃眉之急,生死之危,先生束手无策,却要论争五帝三王之道,空谈坚白之分,辨析合同之异,醉心马之颜色、鸡之脚趾、鸟之卵蛋,远离民生国计,竞日空谈不休,不觉无趣么?劝先生为苍生谋国,莫以此等无用空话蛊惑国人!”
田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终于深深一躬,坦诚认输:“一个少年,尚知邦国忧患庶民生计,田巴汗颜无以自容也。今日受教,田巴终身不复空谈也。”说罢对着台下数千士子一躬,竟是红着脸匆匆去了。
稷下学宫的士子们大觉尴尬,没有一个人说话,偌大的论战堂竟是静得唯闻喘息之声,从此鲁仲连一战成名,天下皆知。
后来他修习经世之学,文武兼修,成非凡,奔走列国,遇到诸侯不公事,便会慷慨出手,不遗余力,颇有墨者的风范,但他从不任官,无论各国君王如何抛出橄榄枝,他都不心动,隐居山郊,品性高洁。
凌紫雪松开坐骑缰绳,身子轻轻一展,飞跃而起,飘然闪过了冰湖,蜻蜓点水般,飘逸地落在了石亭前,对着鲁仲连浅笑道:“紫雪见过鲁兄!”
“原来是凤舞门的圣女到了,早就听闻,凤舞门广收女徒,个个惊才艳绝,本领出众,样貌倾城,今日得见一佳人,竟是所言非虚。”
“鲁兄见笑了,这些只是旁人对凤舞门的理解,外在形式,天下人有多少真正了解凤舞门的内在经学呢?”
“哦,凤凰门经学?并未听闻,是那种治世之学?”
“呵呵,敢问鲁兄,修习又是那种治世之学?”凌紫雪不答反问。
鲁仲连一脸淡然,并不因为对方仙子气息而有任何失态,外相空相,唯心真知,开口道:“百家学派,各有所长,我所学并没有定数,而是驳杂取精,为我所用!”
凌紫雪优雅道:“天下学派,无根不生,但治世之论,却如同涓泉,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岂有谁家之学能治?可反过来,没有一家之所长,专业之攻关,如果人人都泛泛,谁又在默默去专攻一事?经世大才,固然要博学多才,但却定有一家之所长!”
鲁仲连为之一愕,点了点头:“如此,鲁某倒要垂听凤舞门的学问了。”
凌紫雪淡然道:“凤舞门,都是清一色女弟子,修炼之学,乃是修自然大道,模仿古之凤凰涅磐,追求脱胎换骨,走上神秘莫测的天道之路,但凤舞门同样关心民生,研习历史大势,有意向选择明君,完成统一大业,东周礼制崩坏,他的王道治国已经被社会抛弃,新的社会整体即将到来,必须以武止武,完成统一诸侯大业,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安定,否则征战数百年,黎民百姓受苦,同时凤舞门还立志解救天下女性,让女子的地位能脱离这种附庸,让男女能平等对待!”
鲁仲连皱起眉头,这些话,虽然有些超前,不符合实际,但是却很有见地,在战国,新潮思想,往往能引领社会新的发展,哪一国的子民越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国力越强盛,越有活力。
“难行,不知凤舞门看准哪一个诸侯国?”
“秦国!”凌紫雪说的很坚定。
鲁仲连颇为意外道:“秦国?将要灭国之邦,谈何统一诸侯?”
“世上都说鲁仲连高洁之士,少年成名,怎么却看不起秦国?”
“秦国经过孝公、商鞅变法,三十年变法图强,的确后起之秀,位居三甲,但是如今秦国被封堵在潼关里,外有五国盟军,内患争权,三年之内都不会安宁,恢复元气,只要五国盟军能穷追猛打,秦国难道不能亡国吗?”鲁仲连试探问道。
凌紫雪摇头道:“非也,秦国强于六国,在于变法后根基站稳,机制比六国先进有效,旧贵不能左右政令,这次虽失利,却因几场战力失败,却非政体腐朽,老秦人热血仍在,精兵尚存,未尝不能回头痛击五国!”
“二是战争之利,仅在于魏国出了一个怪才青年辰凌,屡次偷袭成功,属于阴谋诡计,并非阳谋强攻,这样的成功,并非能长久有效,秦军坚守潼关,五国军即使强攻一年,未必能攻克,但是五国各怀鬼心,开春若不能攻下潼关,就会动摇军心,五国的君王就会寻思退兵了。”
鲁仲连紧按琴弦,对于这些诸侯国朝政,他都有了解,很明白对话的话意,秦国即使兵败,但是国力仍在,几乎没有损失多少,国土丢失,可以夺回,但是西秦的体制却超过所有诸侯国,假以时日,还能重振往昔强国的风范,而魏国那位小将,河西一战已经被秦军围击,下落不明了,能对秦国造成威胁的人并不多。
凌紫雪叹道:“秦国不能亡,因为他抵抗着西部戎狄,以及西域诸国,让这些番邦和戎狄难以冲入中原,如果秦国被消灭了,五国难以在西秦立足,很容易使义渠等数十个老西戎重新复燃,卷回中原来,破坏中原文明,再没有任何诸侯国能代替它之前,秦国必须要扛住西部大门……”
第0322章 大国吞小国
凌紫雪的一番言论,让鲁仲连陷入了沉思,抛开诸侯国子民的立场,放眼大天下,这需要一定的胸襟和远见,大学问者,并不局限于地域,考虑中原的安危,华夏的文明传承。
秦国居住在河西,边陲之地戎狄部族有三十四支,聚居在泾渭上游六百里的河谷山原。
自先祖穆公平定西戎以来,戎狄部族除部分逃向阴山以外,大部成为秦国臣民。
自那时起,老秦人逐步迁到了渭水平川,将泾渭上游河谷全部让给了戎狄部族定居,两百多年来,西部戎狄一直没有滋生大的事端。
秦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代一百余年,荒疏了对西部戎狄的镇抚约束。献公二十年,又忙于和三晋大战,也无暇顾及西部戎狄事务,又将驻守陇西的三万精兵东调栎阳。
如此一来,西戎各部族和国府就有所淡漠疏远,但赋税兵员年年依旧,并无缺少,秦国数十万大军中,戎狄子弟占有三成,从根本上说,戎狄部族不至于全部大乱,但是一旦诸侯国消灭了秦国,使秦地祸乱,而五国鞭长莫及,根本无心在秦地驻守,绝不会派出大军在那里死守,很可能占据一时之快,十年后,戎狄就能成气候反扑入中原。
鲁仲连皱眉道:“秦国目前最活跃的戎狄部落还有那些,实力较为强大?”
凌紫雪幽声道:“阴戎、北戎、大驼、义渠、红发几族,所居地区在洮水夏水流经的临洮、抱罕、狄道这一片,加起来,部落人马不少,因此秦国不能就这样被毁灭,当然秦国仍有足够的力量自保,紫雪在这里,只是阐述一种大势,这次来,想与鲁兄联手,迫使五个盟国转移目光,放弃继续攻打潼关,撤兵回来!”
“哦,原来凌姑娘来此,是为秦国当说客来了。”
凌紫雪莞尔一笑,轻捋发丝,道:“谈不上说客,五大盟国早有异心,盟约不会长久,开春后攻不下潼关,却同样会退兵!”
鲁仲连看着眼前这位淡雅如仙的圣女,总感觉这女子很不简单,不论是才学见识,还是武功剑术,透着一股神秘莫测,而且他隐隐觉得,凤舞门出世并不那么简单。
“十大圣地不是有约定,不会干涉各诸侯国内政吗?”鲁仲连试探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战国即将风云变动,大争之世到来,在未来几十年间,必然有一国,会吞并所有的大小诸侯国,统一天下,一些圣地的圣人都推算了出来,顺应天理,革鼎人道,能辅助一国完成此等大业,莫大功德,那才是真正治世学问!”凌紫雪很冷静地说道。
鲁仲连站起身,魁梧挺拔,丰姿如玉,一身长衣,潇洒翩翩,剑目冷芒,微微颔首,道:“想我如何帮你?”
“燕国为了稳住国内外形势,会派出苏秦奔走五国,宣扬‘瓜分河西,战者有份’‘大国吞小国’的理论,想促成五国罢兵瓜分河西后,各自调兵吞掉大国身边的小国,各划范围,互不干涉,我希望齐国能响应这一策略,五国收回目光,秦国就能恢复元气了!”
鲁仲连目光一惊,暗想这一招太狠了,五国正强势,如果掉过头对付小国,不但把‘攻秦伐燕’的战略避开,而且让五大国兵戈不断,吞掉小国,看似有利,但是征战会消耗国力,而且这些宋鲁卫小国,是各大战国的缓冲带,一旦被拔掉,后面七雄争霸,再也没有缓冲,不是你死,就是他亡,动辄就是亡国之战了。
如此一来,为天下统一,扫清了绊脚石,日后将会是七雄混战,逐鹿中原,争夺天下霸主的时候,是秦韩魏?是赵楚齐?或者是弱燕?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
燕国向列国发出求贤令后,储君辰凌先让人在襄平城建立了一个国士府,用来供奔燕的士子临时下榻。
从燕境边关,易水长城开始,就陆续设了关卡,沿途护送入燕的士子安全。
一时间,大地苍茫,积雪皑皑,入燕使者和商旅几乎绝迹,但倒是可见一些士子身影,投奔燕国方向,看看能否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
由于燕国襄平距离中原各国路途遥远,纵使快马狂奔,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得数日,这些士子大多没有好马,还有一些骑驴的,并不快行,沿途游历,十多日后,才有第一批士子过了易水长城,进入燕境。
这时已经过了正月,二月二这天,燕国在衍水畔,举行祭春大典,祈福上苍,庇佑社稷,同时储君正式登基为王,号燕昭王。
辰凌登基后,传口谕,请国匠打造一块庞大‘国耻石碑’立于蓟城,让所有燕国人都知道,子之乱国,暴齐侵略这些事实。
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洗雪耻辱!
这一手有些效仿秦孝公之嫌,但是它的效果却也巨大,老燕人热血激昂,那股东北土地上豪放彪悍的性格,被重新点燃了。
“看来这燕国新君,还真的要效仿秦孝公,准备大干一场了!”
“国耻碑、求贤令,有一个明君要诞生了不成?”
“小小燕国,能与秦国相比吗?”
“你别忘了,当年的秦国贫穷落后,一贫如洗,还比不上老燕国呢。”
“……”
各地士子议论纷纷,再次把目光投向燕国,都在观望,燕国的新君,到底是何等人物,是真有君王才能,还是沽名钓誉?
辰凌却不管世人如何猜想,他找来苏秦,商议着如何策划五国盟军,能实施‘大国吞小国’的策略,把目光从燕地挪开,而且秦国还不能彻底覆灭,唇亡齿寒,秦地被彻底攻克,下一个目标很可能会是弱小的燕国,七国鼎力的局面,暂时还不能被打破!
第0323章 咸阳政变
秦国,咸阳城。
在夕阳下,城池淡黑色调显得古朴、大气、沧桑!
咸阳令府邸,也是赢壮平日办公的场所,如今已调动重兵把守,院内甲士林立,兵刃寒光涌动,随时都能调兵出击。
赢壮找来了部下的诸将,以及几位旧贵老臣,还有两位胞兄弟,把当前的形势详细说了一遍。
“什么,赢稷已经在咸阳城外调兵了,距离咸阳城如此近,一旦攻城,后果不堪设想!”一位老臣担忧道。
赢壮冷笑道:“无妨,本王子已经掌控了咸阳戍卫军,并持有王城虎符,能调动王城人马和侍卫军,足有三万人,城外目前只有两万从前线败退下来逃兵,敌弱我强,不能让他们继续在外面调动了,如果调来潼关和武关的守军,咸阳则危险。”
“秦王眼下正在城外,但是甘茂却拒绝任何去探望,简直大逆不道,有谋反之心!”
“哼,这些人利用秦王受伤昏迷,竟然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简直是罪该万死,狼子野心!”
“请公子下令,末将带兵出咸阳,擒获甘茂,救出秦王,斩杀一切乱臣贼子。”这些将领首当其冲,先给甘茂等人扣一个大帽子,说的天经地义,实际就是要以王师夺权。
秦国兵符分为三等:最高等黑鹰兵符,为国君亲掌,大战前授予上将军或统兵大将,每次可调兵十万;第二等龙形兵符,每次调兵三到五万,寻常授予要塞守将或小战将领;第三等便是这虎形兵符,每次调兵不超过两万,多授予特使出行或国中机密公干。
商鞅变法后秦国私兵废除,新军统由国君掌控,军法臻于完善。但凡出兵,须左右兵符勘合,并向全体奉命将士公示,方得出发。军营掌兵将领自千夫长始,以职位高低,人各一尊虎形或龙形右符。
战时统帅执国君授予的左符,当全体将领与右符勘合,方得升帐行令。战事结束,左符立即交回国君。任何环节不符,调兵都难以成行。
虽则如此,战国却是大战连绵,各国都是举国同心,国君与统兵大将也级少龌龊,大将经常是连续作战,但有威望卓著的名将,便经常性地持有兵符,也常有不堪合兵符而调动大军者,但这都是浴血奋战将士同心时的特例。
赢壮身上的虎形兵符只是禁卫军的,但咸阳城门与城外戍卫军,不少是他的直系部将,即使没有兵符,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自然都站在他这一边。
“不能再等了,这些日子已经部署差不多,今晚就动手!”
“赢宇、姜琅、丁士琦听令,亥时一刻,带领五千骑兵,五千甲士,从正门杀向河岸的章台密林!”
“遵命!”
“车浩、曲涛、孙谋听令,你三人带领东西北三方位将士,在城外聚集,绕过渭水,包抄章台甘茂的军营!”
“遵命——!”几大将领抱拳复命,身上甲片铿锵作响。
这时赢离站起来,叹道:“城外的人马,算我一份吧,亲自统领!”
“大哥,你不必去涉险了。”
赢离苦笑:“我若不去,始终放心不下,擒获甘茂,诛杀夺权者,救驾秦王!”他的眼神很古怪,深深地看着赢壮,暗示他一些秘辛。
赢壮瞬间明白过来,一旦围堵了甘茂等人,如果甘茂拿出什么王旨宣布王位继承者,将会对他不利,使这些部将陷入两难,甚至功亏一篑,只有赢离去了,可以控制现场,即使甘茂、赢稷等人真有王旨,即使秦王还有一口气,赢离照样能改变这一切。
“那好,大哥,你多小心!”赢壮很有意味地看着赢离,微微点头,放手让他去做,夺权者,不计生死,只注得失,最后的胜利者才是关键,至于中间手段和过程,没有必要关心。
赢离、赢宇、姜琅等都走出咸阳令府,开始调动人马,黄昏落幕,即将拉开争权的一夜!
深夜很快来临,天上行云不定,月光暗淡,北风仍很冷彻。
夜色下的秦军犹如一群西部战狼,骁勇善战,此时却要对着自己人动手了。
渭水与咸阳城距离不过十里,骑兵与甲士出动了,甲片闪着冷光,充满着一股股杀气,所有人不发一言,纪律严明,军令如山。
赢宇、姜琅二将带兵在前,正夜渡渭水的时候,忽然河岸杀声四起,嗖嗖嗖一阵冷箭射出,火光亮出,火把通明,冷弩和乱箭直接就将带军的两将射倒马下,后面的将军丁士琦,抽出长剑指挥战斗。
“杀啊——”
渭水两岸忽然冲出许多人马,夜里数不清人众,都在大声喊着“秦王在此,立即缴械,否则就是兵变谋乱,企图对秦王不轨……”
这样的喊声,在乱军中炸开,起到了震惊的作用,很多禁卫军听到秦王来了,带兵的将领又被射杀,原本这些士卒就不清楚内情,此时被对方一阵宣传震住了,不少士卒纷纷停止反抗,被包围了。
“乱臣贼子,还不弃兵投效?”
一员虎将孟贲大吼一声,威震四野,对方听到他的声音,都知道他是秦国最猛的大将之一,在军中威望颇高,少有人及,而且是秦王驾前将军,一时都被震慑住了,战意不高。
另一波人马,由秦离亲自带领,一万五千人从下游绕过了渭水,包抄章台而来,抵达密林不远处,蓦然一阵乱箭从密林中射出,前面几排的将士全部被诛杀。
“不好,有伏兵!”
赢离脸色微变,喝令稳住振兴,这时却听见密林中冲出千军万马,反包抄过来,眼看就要把这匹大军围堵,同时一连串带火的弓箭,使来军阵型大乱。
“甘茂他们早有伏击!”赢离心头一沉,有一种不详的感觉。
这时魏冉、大将军芈戎同时现身,对着乱军喊道:“秦王在此静养,来者居心叵测,难道要发动兵变吗,简直大逆不道,还不快快下马受擒?”
“你们要谋反吗?”乌获手提车轮大斧,长啸而出,声威震荡,六阶武者,秦国军方第一高手,所有敌军见到他,都不自禁地倒退。
赢离喊道:“我们是来营救秦王,你们这些人明知秦王受伤,还不速速送入咸阳医治,明显是图谋不轨,企图叛乱,我有太后钦赐的虎符,擒拿甘茂等乱臣,太后正在宫内等候,将士们,给我拿下!”
魏冉喝道:“秦王有王谕,传位赢稷为储君,即将入咸阳继位,你们这些人前来夺权,企图兵变,以下犯上,罪该当诛,乌将军,全部擒获——”
第0324章 控制大局
乌获为秦国第一虎将,身材魁梧,武艺超群,手持车轮大斧,重逾百斤,威武善战,有万夫莫敌之勇,在秦国军中威望最高的虎将。
他一声长啸,震慑所有乱兵,同时弓箭齐发,使得外围的乱军被一阵射袭,阵脚溃乱。
这时乌获骑着汗血宝马,手舞大斧,带军围杀过去,势如破竹。
赢离隐隐感到大事不妙,他一袭白玄衣,没有身披盔甲,但是有内甲防身,此时知道中了对方伏击,很可能事情败露,唯有绝地反击,搏上一搏,否则他们这一脉就要被连根拔起了。
“赢姓将士们,我们才是老秦人正规血统,他们这些人,都是外臣,挟持病危的秦王,企图谋乱朝政,是可忍孰不可忍,杀入营中,解救秦王,还大秦一个透明……”
“解救秦王!”这些将士不少是当年赢虔的部将亲信,赢壮和赢离是赢虔的公子,是他们的少主,在军方有重要影响地位,这些将士此时被灌输勤王救驾的思想,彻底放开束缚,跟着赢离杀过去,军心不再动摇了。
远处,甘茂和魏冉眉头一皱,本以为能震住这些咸阳戍卫军,不战屈人之兵,想不到这赢离公子破懂攻心术,竟鼓动将士,以解救秦王之名,来为自己的谋乱行动正名。
“哼,管你是什么老秦公子,在王权面前,统统一边站,只有扫除大秦这种贵族血统,才能真正使大秦凝成一股!”魏冉冷哼道,他算是外臣,从楚国来,早就看不惯秦国本土旧贵了。
甘茂看了他一眼,心中暗想,这个魏冉恐怕野心不小,日后说不定会借助赢稷和未来太后的关系,把持朝政,成为一个权臣。
“杀——!”人嘶马鸣,爆发出狼一般的怒嚎。
两边都是凶猛的秦兵,虎狼之师,骁勇善战,夜幕下,火光通明,冲杀在一起,手中兵戈闪着寒光,马蹄来回打转,大地瞬间地动山摇。
这是一场自相残杀的混战,自古以来,夺权的道路上,充满了血腥,没有任何公理,只有成王败寇,胜者登基,掌控朝政,败者则会被无情抹杀,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笔墨。
乌获带军杀入叛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车轮大斧一扫,两名校尉就被砸死了,再一扫,十几名长戈甲士被扫倒出去,非死即伤,实在太凶悍了。
“赢离受死——”
汗血宝马纵驰而过,乌获杀入叛军中,所向披靡,切开外围的乱军,正与赢离对敌,这是他要斩敌首了,管他有何身份,乌获只听从秦王的君命,既然传位于赢稷,那么他就是储君,有人挑唆军变,他就带兵要镇压。
“别人惧你,我却不惧你!”赢离抽剑催马与乌获激战在一起,剑来斧往,震耳欲聋,交锋百回合后,震得赢离手臂发麻,虎口欲裂,纵然剑术超群,但是他先天体质柔弱,很难与这等虎将生死恶战。
寻常剑手,剑术和武艺并不弱于疆场的大将,甚至还要高出,但是一到沙场上,死的往往都是这些江湖剑手,因为他们没有军人那等胆魄和杀气,军威无敌,勇往直前,那股狠劲和威势,不是剑手能抵抗的。
乌获忽然一声大吼,犹如虎啸雷鸣,震得赢离以及周围乱军的战马都受惊鸣叫,惊慌不已,乌获双眸冷电,长发飞舞,犹如杀神,双手紧握百斤的车轮大斧狠狠砸向赢离的头顶。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