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一国之命运,压在人性善面上,这样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
  身为帝王,既要信任臣子,更要讲究证据、客观事实,让其它大臣心服口服,否则以后有异心的臣子,就会借君王的信任,真的搞起阴谋政变,到那时,王室皇帝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君上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要不要调离廉颇,还是再派一位重臣,前去监督,调查此事?”
  虽然不一定判断廉颇真的有诡,但谁也不敢说,一点事没有,否则就不会有三方证词,一起指向他了。
  辰凌沉思一下,说道:“寡人怀疑这是白起等人的离间计,不过暂时还没有证据,这件事,不能完全信任廉颇,也不能屈打成招,所以试探一下,也是必要的,寡人打算将计就计,趁机吞掉数十万的秦军。”
  几位重臣都是一惊,虚心请教,听君王如何布局。
  辰凌说道:“关于廉颇叛乱的谣言已经传开,如果朝廷一点动静也没有,就不正常了,寡人打算派一支人马,前去营地宣召书,暂时收押廉颇入京,再派一个年轻将领去主持大营防务,这样就能使白起等人掉以轻心,准备歼灭我前线的十几万人马,到时候,我军佯败,把秦军引入第三道防线,然后进行伏击,消灭秦军大部分主力,再反攻河西之地,大局既定!”
  苏秦、乐毅等人闻言,都是眼神一亮,觉得是个好计策,明撤暗伏,引秦军追击,到时候集中兵力消灭。
  “那廉颇真的要押送回燕京吗?”
  辰凌微微一笑道:“当然不用,中途会掉换一个身形差不多的易容替身,迷惑世人,暗自将廉颇调回第三条防线,主持伏击秦军的任务,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即便这几位大臣没有听过最后一句的成语,但还是能咬文嚼字出一些深意,瞒住秦军,以计还计,反让秦军吃下大亏。
  “那前线派哪位将军去才好?”
  “此人要年轻,在军中没有什么名气,好让秦军轻视,而且此人要识大局,听王命,一丝不苟执行这套策略,不得私自行事。一些有自己个性的年轻将军,绝对会误事,用不得,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辰凌说出了关键。
  毕竟许多年轻将领,虽然口头上答应很好,一上了战场,自比天高,渴望建功立业,超越前人,往往不听后方的计划,私自指挥大军,盲目建功,最后反而被消灭,落个自刎谢罪的下场。
  这样的年轻将领死不足惜,不值得同情,却影响大局的战略,令人气愤。
  乐毅拱手一礼道:“启禀君上,荆燕有一族弟,名叫荆琦,如今在禁军中做偏将,负责管辖燕京东、西城门防务,臣与他有关几面之缘,观其人品正直,稳重踏实,很有抱负,是个将才,不妨召入宫内,把这个计策说出,看他能否胜任?”
  “也好,寡人派内侍立即去宣荆琦入宫,一起商谈灭秦大计。”辰凌立即下了口谕,一名内侍官匆匆出宫去找人。
  “君上,这条计策定了下来,但要实施,恐怕有很多难点。”苏秦提出质疑。
  辰凌点头道:“不错,首先戏要做足,让白起确信廉颇被擒拿,新统帅年轻冒进,不堪大任。其次,要假装受激,佯攻秦军,到时要故意败给秦军,然后防线告破,撤向第三防线,这个调军过程最难,毕竟十六七万大军,不知真相,还以为真的溃败,到时候可能假戏成真,一败涂地。其三,如何引得白起、廉颇大军深入追击,进入我军的伏击圈,这也是个关键。”
  几人继续商讨,研究每一环的细节,可以说,任何一处出现了漏洞,都会使计策功亏一篑,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不得不谨慎,考虑周详。
  要知道,白起、蒙骜等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岂是那么容易上当的将军?
  在历史上,那白起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要让他上当受伏击,可绝不容易,这个戏可要做足了。
  “第一条能办到,如果廉颇没有反心,肯定会乖乖回京,中途换下,不成问题,让荆善装作没有统领大军经验的样子,也容易做到。”
  几人点头赞同,第一条不成问题,但第二条,就要难了。
  “我军派出新卒,与秦精锐开战,几乎不用装假,肯定不敌,难就难如何安全撤走,如果让十六七万大军被秦军掩杀,对我军的损失太大了,得不偿失。”范雎分析道。
  乐毅赞同道:“不错,在装作大溃败之前,需要留下一部分精兵,专门练习结阵而退,即使引得秦军追击,也不会崩溃,仍然有条不紊退走,把秦军引入包围圈,至于其它新军,可以提前暗自撤走一部分,或向南北方向躲藏,等秦军大败时候,在插过来拦截,阻断后路。”
  苏秦轻轻感慨:“结阵而退,面对十多万大军追杀,得多稳的心理素质,必须得是有经验的老兵,而且是精锐之士,除禁卫军外,也只有秦开将军的队伍中才有这样的人马。”
  苏代跟着道:“第二条都如此苦难,那第三条,让秦军动用更多的大军追击,也很麻烦,没有足够的利益,也许秦军只要动用骑兵和数万兵力,就可以掩杀逃军,不必倾巢而出,担当额外风险了。”
  几位大臣各抒己见后,都陷入了沉默,一时间,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细节难题。
  沉吟半晌,辰凌忽然开口道:“看来只有一个办法,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哦,什么办法?”几人精神一振,倍感意外。
  “那就是寡人宣布御驾亲征,带着五万禁卫军前往督战,把时间节点推测好,当寡人一到前线,估计秦军就要倾巢而出,撕破我军防线,然后会全力追击,因为白起他们都清楚,一旦擒杀寡人,几乎一下子就定了全局,所以白起、蒙骜一定会被这巨大的利益吸引,掩盖住了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把秦军主力引入咱们的伏击圈。”辰凌冷静说道。
  “万万不可,此法太过危险了。”
  “是啊,君上,现在到了统一天下最关键时期,您不能以万金之躯涉险啊!”
  几位军机大臣都吃了一惊,急忙劝谏,事关重大,战场上刀剑无情,流矢无眼,一旦失误身陨,太子还年幼,那燕国的霸业就要轰然倒塌了。
  辰凌哈哈一笑道:“诸位卿家放心,寡人御驾亲征是真,但到了第三防线之后,就会换上一个替身,身穿王袍,扮成寡人的模样,带着几万禁卫军抵达前线,一旦有事,徐徐退之,引得秦军全力来追,寡人则在后方坐镇,与廉颇将军一起,消灭秦军。”
  
  第1018章 考验
  
  荆琦被招入王宫内,见到了燕王,以及丞相、御史大夫等军机大臣,受宠若惊,这么近距离谈话,还是首次,所以一进宫殿显得比较拘束。
  燕王先是关心一下荆琦的年岁、任职、成家与否等各方面情况,让荆琦感到备受重视,心情激荡。
  接下来,乐毅把这次前线战局情况、朝廷要征调一名年轻将领去前线,以及如何接收前方统帅权,如何故作轻敌,后面引敌深入的事说了一遍,询问他意见,是否能担任此次大任。
  荆琦听完,心血涌动,几乎难以呼吸,这可是一次难得的立功机会,自己早就想象堂兄荆燕那样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年轻的大将军,只可惜自己一直是个守城的偏将,与都尉官职相当,离着他的目标,还差了很远。
  眼下是灭六国战的关键时候,他一直为苦苦不能上战场而失望,这回机会来了,怎么肯放过了。
  “微臣愿意担起重任,鞠躬尽瘁,肝脑涂地!”
  辰凌满脸平静,看不出喜怒哀乐,开口道:“这一战非同小可,涉及到几大环节,都非常关键,错一步有可能盘满皆输,寡人希望荆都尉能够完全胜任,不得有一丝马虎、擅做主张、失职渎职!”
  “微臣明白,一定按照每一环节去执行!”荆琦再三保证。
  辰凌嗯了一声,郑重道:“不要小看这次任务,尽管不是让你独自统帅大军,跟秦军拼杀,但是要真正完成此任务,难度非常大,你的统筹能力、带兵水平、树立威望等,都能得到很好体现,寡人还会在后方督战,若是能立下大功,后面可以封你为一路统帅,带兵进攻秦川!”
  荆琦大喜过望,连忙叩拜谢恩,君王金口一开,他彻底放心了,暗暗立誓:无论如何,也要把握好机会,出色地完成此次重任。
  随后,燕王与诸卿大臣又反复探讨了细节,等黄昏时候散会,几位重臣和荆琦一起离开了王宫。
  乐毅走出宫门后,拍了拍荆琦的肩膀,让他把握好自己的前程,谨慎再谨慎,不能异想天开,擅自用兵。
  荆琦明白他的叮嘱,对丞相的推荐,也很感激,拜谢之后,各自分开回府了。
  两日后,燕京朝会引起一次轩然大波,燕王要撤下廉颇,启用年轻的小将荆琦,同时,燕王还宣布,要在半个月后,御驾亲征,亲自前往河东战场坐镇,统辖三军。
  朝中许多大臣不知内情,肯定会上书劝谏,认为荆琦毫无领军经验,不足以胜任;也有大臣站出来,反对燕王亲征,毕竟事关燕国社稷的稳定和安危,一旦燕王出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朝廷大臣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争辩起来,但是乐毅、范雎等重臣或赞同,或不吱声默许,这几项决定最后通过了,差点让几位有贤名的大臣为劝谏燕王的决定,血溅金銮殿。
  一时间,这几个消息在燕京传开,大街小巷都知晓了。
  ※※※
  河东燕军大营,廉颇正在大帐中观察山川地图,思索着破敌之计,忽然账外侍卫长传话,有燕京使者到,要宣读王旨。
  廉颇愣了一下,冷静地站起身,让侍卫长请使者入帅账内宣旨。
  顷刻,两名内侍官,还有一些大内侍卫进了帅帐。
  前者宣读圣旨:“奉天德运,燕王旨曰:〔廉颇丢失防线,连战失利,又有私通敌国之嫌,今日撤销廉颇主帅之职,调回京城亲自面君详释,钦此!〕”
  廉颇听完这道王旨之后,大吃一惊,担心是敌军的阴谋,他站起身,满脸镇定地结果了王旨,特意检查了印章、丝帛、字体、暗记等,的确是燕王亲笔写下的王旨。
  这一刻,心中的侥幸希望都破灭了,浑浑噩噩,实在费解,虽然他也听亲信提醒过,说燕国的几名将领,在私下议论他,私通敌军,欲恢复赵国,他摇头一笑,觉得是荒谬之言,没有任何证据,胡编乱造而已。
  古往今来,大多武将都会对这种勾心斗角的官场,抱以轻视之心,最后死在战场的名将很少,但死在朝堂上的就太多了,就是因为这些名将,带兵打仗很行,但是不知朝堂政治斗争的残酷,廉颇也是如此,谣言传开了,他自己觉得不可信,就完全不理会,以为别人都会很理智地不相信。
  想不到,这么快王旨就传来了,还要把他撤职调回燕京,在这大战最关键的时候,实在难以接受,以他所了解的燕王,雄才大略,英明智慧,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荒谬之事了。
  “廉颇将军,请吧!”
  廉颇蓦然惨笑一声,无法抗命,解开衣甲,扔在地上,觉得无比冤屈,脸色又青又白,气的差点吐血。
  几名大内侍卫上前,革掉他的铠甲、战袍、佩剑,只让他穿普通的衣衫,然后双手用铁链锁住,带出了营帐。
  外面的亲卫一见事不好,立即去告诉其它将军,一些廉颇的亲信和原赵国的武将,得知消息后,带了一些甲士赶过来,阻拦了燕军使者队伍车辆。
  “放下廉将军,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大内侍卫们全都脸色微变,拔出了刀剑,严以待势,这些将士竟然敢抗命,都有些怒意。
  这时一些燕国土生土长的将领,也得知了消息,带兵马过来,声称要保护使者,拥护朝廷的决定。
  两方势力的兵马,顿时对峙起来,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发生哗变。
  “都退下!”廉颇从车厢内走了出来,虽然双手带有铁链,其它部位都行动自由。
  “廉将军,朝廷是非不分,这燕国官职,不干也罢!”有旧赵将憋了一肚子火,愤怒咆哮。
  “放肆!”廉颇喝了一声,震住了这些旧部下,然后说道:“如今我华夏国正是统一天下的关键时期,赵、齐、魏已经属于历史,楚、韩也即将覆亡,尔等不得妄议大势,动摇军心!我相信,这次回京城,如实禀告,燕王定然明察秋毫,英明决断,还廉颇一个清白!”
  “可是廉将军一走,我们的防线,哪还抵挡住秦军的进攻,到时候防线陷落,我们这些人,也都要战死了。”
  “不可说些丧气话,相信朝廷,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君上下旨,做臣子不得不回,你们在此,等候下一个主帅到来吧!”廉颇挥了挥手,登上了辕车,在数百侍卫的押送下,驰出了大营,向东部方位行去。
  
  第1019章 秦燕生死战(上)
  
  廉颇被革职查办,调回燕京的消息在军营传开,引起了波动,好在燕军纪律严明,有各种规章制度,一级管辖一级,平时又做‘忠君忠国’的思想工作,倒是没有引起大乱。
  毕竟廉颇只是降将,年纪尚轻,还没有在燕国军中树立太高的微信,不像秦开那样,扫东胡、破赵齐,已经打出赫赫威名了。
  在廉颇离开大营的三日后,荆琦已经带着一万骑兵,火速赶来前方大营,接收这里的主帅大权,前一波驻守,加上十万援军,一共十六七万人马,让第一次担任主帅的荆琦感到兴奋莫名。
  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知道后面的第三防线,燕王很快就要到了,就在后方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不能有任何差错,这次任务之重,他自己非常清楚,也是自己立功的绝佳机会。
  好在老燕荆族算是一个武将家族,出过不少武官在军中任职,族内有兵书竹简,荆琦自幼也翻读过一些,还参加过当年襄平城保卫者,在燕王伐太子平的时候也出征过,有一定的安营扎寨军旅经历。
  他接管大营之后,先召开各营将领碰头会,宣读了王旨,拿出了兵符和御赐宝剑,震慑住一些有异心的将领,然后听取各营的汇报,目前伤亡人数、扎营特点、粮草兵甲的储存等。
  这些基本常识都做到心中有数,散会之后,荆琦亲自带人巡视各营,见识到了廉颇的扎营布局,由衷的敬佩:这廉颇,真有名将之材啊!
  荆琦心中暗想:幸亏遇到燕王这样的明君,即便后方对他的谣言满天飞了,燕王仍很信任廉颇,并做了这次试探,更印证了燕王的看人眼光。如果换做其他君主,估计早就冲昏了头,第一个要治廉颇的谋逆大罪了。
  巡营过后,荆琦回到帅帐,开始反复观察沙盘地图,思考着如何演好这场戏。
  ※※※
  秦军大营,数万伤员被撤回河西,增补一些新兵过来,又重新聚集了二十万兵力,绵延十多里,连营扎寨。
  当白起、蒙骜等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军营帅帐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燕军中计了,调走了廉颇,据说即将到任的统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偏将,看守燕京城门的!”
  “燕国四处征战,本身积累少,已经无将可用了。”
  “我们可以引出燕军,然后一网打尽,全部歼灭!”
  “据说燕军新统帅姓荆为琦,是荆燕的族弟,依靠关系被提拔,不堪大用!”
  这些秦将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了的姿态。
  白起摇头道:“不急,大鱼来没到呢!”
  “大鱼?”诸将一愣,都面面相觑。
  白起冷酷如霜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说道:“本帅已经得到消息,燕王不放心河东战场,要御驾亲征,带领数万禁卫军赶到前线来督战,假若我们在他即将赶到前,或者刚到之后,就撕破了防线,擒杀燕王,那么燕国的霸业也就要崩溃了。”
  “燕王要来了?”屋内的将领们都大吃一惊,旋即露出兴奋之色,摩拳擦掌,恨不得擒杀对方。
  他们深知,擒贼先擒王的效果,即便现在战胜燕军,斩敌十万,会对燕国造成威胁,但只要燕国收缩兵力,阻挡秦国,最后谁生谁死仍是未知数,但如果把燕王击杀于此,那么就会一举定乾坤了。
  这是一个机会,把握住了,对整个战国局势具有决定性作用,所有武将们都激动起来。
  而现在,他们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排兵布阵,等燕王一到,就攻克燕军防线,擒杀对方君王。
  ※※※
  夏雨初晴,艳阳当空,天穹湛碧,浩浩清风。
  护送廉颇回燕京的队伍不紧不慢,徐徐而行,一天只行几十里,照这个速度,两个月能回到燕京就不错了。
  廉颇心中暗暗着急,因为他不能快点回京面见燕王,就无法为自己开脱,那么前方战线的局势,就无法控制,他可不希望自己还没到燕京,就听到前线大败的消息。
  “能否告知使者,快些赶路,本将军要急着回京,面见燕王!”
  一位看护辕车的侍卫长转身道:“不着急,廉将军要见君上,不必回到燕京,因为燕王已经御驾亲征,很快就要抵达前线了。”
  “燕王要御驾亲征?”廉颇脸色一变,他并不知道燕王懂多少领兵之道,但无论如何,前线都太危险了,不适合一国之君冒此风险,因为得失相比,悬殊太大。
  廉颇下定决心,一旦见到燕王,不但要为自己开脱罪名,还自己清白,还有劝谏燕王,不要赶往前线了。
  两日后,廉颇在第三道防线的土城堡内,终于见到了燕国君王,准确的说,是华夏国君主。
  “臣廉颇,叩见君上,万岁万万岁!”
  辰凌端坐在行辕王帐内,浑身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压,哪怕廉颇是统帅万人的将领,但是在君主气度面前,仍恭敬行礼,一副忠诚之态。
  “先看看这些!”辰凌一甩手中的几分信函,直接扔到廉颇的身前。
  廉颇正半跪着身体,随手捡起了信函,逐一看过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相当的难看。
  “臣冤枉,请君上明察!”
  “信上所写,有秦军白起的手信,有敌营的间谍密报,还有燕京大臣的奏议,三方几乎都把矛头指向了你,难道还冤枉了你不成?”辰凌冷喝一声,满脸寒霜,君王一怒,伏尸百万,绝对的天命大势相加于身。
  廉颇似乎感受了君威莫测,浑身有些轻颤,硬着头皮道:“不是臣所为,臣无从认罪,这定然是秦军使出的离间计,廉颇虽为赵臣,但赵、齐、魏、韩等你诸侯,解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是王候而非真正意义的国家!天下贤者能士,莫不以四海为家,哪里施展抱负,哪里重视人才,名将贤者们便立足哪里生根,廉颇不才,曾是赵人,但却不会愚忠,跟没想过要为赵复国。臣一心为燕尽忠,就是希望能助君上完成统一大业,取代周朝,名垂汗青史书,绝无他心,请君上明鉴!”
  辰凌微微点头,沉吟凝思,其实辰凌原来就有七分相信廉颇的人品,再加上这次廉颇没有逃走或拘捕,坦荡荡地回京,让使他疑心尽去,料到这是白起的离间计了,不过,身为君王,不能不施威压,这样可以让这些大将,经此一次,做些提醒,敲山震虎,等一会自己重新表现出信任廉颇之后,还能让对方感恩戴德。
  
  第1020章 秦燕生死战(中)
  
  辰凌沉默不语,脸色故作凝重,目光犀利,沉默的时候,大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冷峻下来。
  廉颇虽然见过大阵场,但此刻也觉得气氛压抑,呼吸难畅,毕竟燕王的一句话,很可能就能要了他的命。
  此时,他心中也在默默祈祷,希望燕王能英明判断,还自己个清白,否则就这样被拉回燕京入狱,离着问斩也不远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廉颇觉得膝盖都有些发麻了,但仍纹丝不敢动,目光偶然偷偷地瞧向燕王,却看不出对方任何神色,心中更是感觉到,天威难测。
  足足过去一盏茶的时间,辰凌才冷声道:“关于你私通秦将、意欲复赵的密奏很多,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寡人对你的信任,也随着一封封举报信和奏折而降低,这次调你回京,若你有丝毫抵触、违抗或逃逸,绝对不能活着见到寡人了。”
  廉颇闻言,冷汗直冒,低头称是,心中暗想:也怪自己太大意了,以为都是谣言,根本没考虑到秦军会这样奸诈。
  紧接着,辰凌又道:“好在王旨一到,你的举动并无反常,而且忠君忠国,这也打破了寡人的诸多猜疑,想必,这次十有八九是秦军将领故意施的离间计了。”
  廉颇乍听到此句,悬在半空的心石总算落下了,长舒一口气,似乎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燕王英明!臣的确是被冤枉的!”廉颇激动抱拳,脸色大喜,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
  不是廉颇怕死,而是这样被冤屈问斩,正是年轻英锐的年纪,就糊里糊涂死在朝廷谋逆罪下,也太不值了。
  “起身吧,虽然为你开脱的证据还不足,但寡人相信你是被离间嫁祸的,眼下秦燕大战关键时期,突然出现你私通秦国的消息,本来就有些蹊跷,而且我燕国朝廷对你不薄,寡人对六国子民和贤者一视同仁,勘大用者,英雄不问出处,望卿好自为之。”
  廉颇站起身来,轻叹一口气,这次死里逃生,算是一生难忘经历了,对于燕王,心中还是充满感激,毫无埋怨的,换做其他君王,估计直接把自己斩了,谋逆罪可是各国王室最忌讳的,可以想象,燕王自己也扛着巨大压力,才能赦免自己。
  “臣对燕国忠心无二,天地可鉴,报效朝廷,死而后已!”廉颇抱拳恭敬道。
  辰凌对他的神态很满意,自己这一手,恩威并加,可以让这个志气满满的少年名将,对君臣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免得日后功高震主,自持战功,肆无忌惮,犯了龙颜,不得不斩。
  “廉将军若一心为国,寡人和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这等忠君爱国志士!”
  廉颇点头,旋即硬着头皮道:“君上,前线实在太过危险,刀剑无眼,请君上能退回太行山东面,监督大局即可,这里有微臣在,绝不让秦军前进半步。”
  辰凌哑然失笑道:“廉将军多虑了,这次寡人御驾亲征,是要大破秦军的,眼下有一计,正需要廉将军去办!”
  廉颇不明所以,拱手道:“君上请吩咐!”
  “是这样,寡人与众位军机大臣商讨一条破秦之策”辰凌简单说出来。
  廉颇先是凝思,后面不断点头,觉得的确是绝佳一策,可以将计就计,反诱导秦军进入燕军的伏击圈。
  “能否胜任?”
  “微臣绝对能办到!”
  辰凌笑了笑,龙颜大悦,说道:“如此就好了,有廉将军加入,此计围歼秦军的把握就更大了。”
  接下来,辰凌叫出了锦衫卫一名首领,带来一位跟廉颇身形相当的人,经过易容,两个时辰之后,一个与廉颇面孔外形相当的人活脱脱地出现了,他成为廉颇的替身,被押出了营盘,继续北上回京城。
  廉颇则换了一身儒衫,简单易容一下,黏上了胡须,扮作一位谋士,安排在行辕大帐内,暗中观察着第三防线的防务工作等。
  燕王在第三防线的土堡逗留了半个月,五万禁卫军整日被拉倒山腹之地,训练结阵后退的打法,所有人都是全副武装,一身重铠,长矛、陌刀、短刃、盾牌、弓弩应有尽有,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座铁甲山在移动,不惧怕追击围攻。
  这半个月内,秦军也在做安排,如何引出燕军,在防线外佯败,把燕军引走到伏击圈,然后如何反击,乘胜一举攻陷燕军防线,再追杀燕王,如果顺利的话,不但能斩杀十万燕军,还能斩首行动,擒杀燕国君王,决定全局。
  而荆琦也在暗自调动兵力,十八万兵力,派出一部分老弱新兵,把伤员送往第三防线的名义,撤往了后方,免得到时候碍事,惊慌失措,影响军中士气。
  此外,他又调出两名燕国本土将领罗雍和蒲彦,吩咐了一项密令,就是等燕王抵达大营之前,两名将领各代三万人马,一个往南,一个往北,行出五十里外,找个秘密据点藏匿下来,散出斥候,加强情报互通,等秦军攻入第二道防线,继续深入向第三道防线时,听信号和军令,切断秦军后撤的路线,从侧面予以重击。
  罗雍和蒲彦面面相觑,不知其意,但见主帅信誓旦旦,也都接受了命令。
  这一日,‘燕王’在禁卫军的护卫下,终于到了第二道防线的大营,荆琦早已带人在帐外数里外硬接,战鼓喧天,号角长鸣,让所有燕军将士都知晓,燕王御驾亲征到此,鼓舞士气。
  当晚,‘燕王’赐下一些美酒,犒劳三军将士,并且激励将士们,喝好酒,吃好肉,来日与秦军大决战,顿时将士气提升到了一个高点。
  灯火通明,大营欢声一片,唱着军歌嘹亮,仿佛胜券在握一般。
  与燕军对峙的秦军大营,则隔着很远,眺望燕军营内的景象,一些秦军将领都露出讥讽之色,觉得燕军是做的欢、死得快!
  白起冷冷说道:“燕王已经到了,在鼓舞士气,明日我军就出去叫阵!如果燕军不出,就辱骂燕王,进行挑衅。两家交锋,先狠狠痛杀一番,让燕军不断增兵,然后假装不敌,把燕军主力引出防线,在外围剿灭,等燕军溃败撤退时,我们出动十万大军,一鼓作气冲破防线!”
  
  第1021章 秦燕生死战(下)
  
  次日,秦军调集了六七万兵马,排山倒海一般,列阵在燕军防线外,黑压压的盔甲和兵刃,仿佛黑云一般压城笼罩而来,很有威慑力。
  秦军训练有素,凶悍嗜杀,大军列好方阵,顿时感到一股肃杀之气,冲天而起,让人不寒而栗。
  统领三军的是蒙骜将军,算是白起的左膀右臂,今日一战,并非攻城略地那样简单,还是要按计策行事,要引出燕军交战,然后故作不敌,把燕军拉出一段距离,然后斜插过一队骑兵切断后路,进行围歼。
  到时候不论是逃兵回撤,还是防线内出动兵马来搭救,防线入口势必会发生混乱,秦军就是打算利用这个机会,趁乱攻陷燕军的防线,然后动用主力大军来擒杀燕王。
  这一系列谋算,都要环环入扣,不能出错,否则效果就很差了,因此秦军也高度重视,白起才让蒙骜来指挥,他则坐镇后方,主持真正大局。
  “咚咚咚——”
  急促的战鼓擂动,轰天震地,整个方向前方都是风雨骤来的压迫感。
  秦军将士热血沸腾,似乎都听说了燕王御驾亲征,就在敌军营内,若能擒杀他,战局就会一举定乾坤,谁若能伤到燕王一击,连升三爵;击杀燕王者,直接封侯,黄金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是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