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也算有了家业,粮食衣服,伤兵病号,全需要措置,没有自己的老窝,简直寸步难行。这个主张,得到了参加会议的陈超、萧观鱼的赞同。
  宁时俊则指出,蒙山军经此一战,部队伤筋动骨,实际上已经不能打了!即使有枪弹补充,不管是南下沂州,还是打回郑家庄,再未进行一次长时间的休整前时不合适的。鉴于冯国璋所部仍占据郑家庄,强攻有着高大寨墙的郑家庄不是上策,宁时俊主张以元庄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
  宁时俊举出的一连串数字将军官们的热情给打灭了,十几个连队的情况都差不多,此战损失了一大批老兵,再打确实很困难。
  陈超听得皱眉,他和萧观鱼对视,如果蒙山军放弃郑家庄根据地,自己该怎么办?
  最后当然要龙谦来拍板。蒙山军高层已经适应了这种议事方式了。
  “大家都谈得很好。”龙谦慢条斯理地说,“这一仗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军事上的,更多是政治上的。以后我们这些人,都要学会站在政治的角度看问题。”
  春节过后,政治这个词总挂在龙谦嘴边,政治究竟是什么,连宁时俊和陈超也只是略知其意,不能准确描述,更遑论下面一帮老粗了。
  “政治是什么,我想大家都不太清楚。今天有时间,我就多谈几句。我看冯仑有些心不在焉,是不是担心留在根据地的冯国璋曹锟会杀过来呀?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他们不会过来了。当他们获知东线的结局,第一时间就是自保。现在,说不准已经开始退兵了。我们可以从容地休息一天,明天,派出骑兵连前出侦察。”
  冯仑并不是担心冯国璋的动作。仗如何打,是龙谦他们的事。他在想阵亡的毕子龙,活生生的朋友,说没就没了。尽管干的就是亡命的勾当,自己这条命,说不得下一仗就丢掉了。但好朋友的死,还是给他心中留下了创伤,人也变得有些恍惚。
  “政治这个东西,现在的情况下,老百姓,包括普通的士兵们,是不涉及政治的。政治是上位者考虑的东西,无论是军队的领导,还是地方的领导,不懂政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以军队而言,如果只考虑打仗,注定是要失败的。大家知道李闯王吧?辛苦搞了十几年,终于打进了北京城,坐上金銮殿了。但不足一个月,就被满清鞑子联合吴三桂那个大汉奸赶出了北京。再勉强支撑了一年,这位差不多打下江山的义军领袖就被一帮地主武装,就像郑经的乡兵队,杀死在湖北九宫山,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陈先生,你给大伙儿说说?”
  陈超咳嗽一声,“这件事,嗯,李闯进了北京,只顾着拷掠京官贵族,收缴所谓的赃款,忽视了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吴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很厉害的一支兵。而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又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抓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于是激怒了吴三桂。当李闯派遣大将唐通前往山海关接收关防时,吴三桂就反了,两军正在激战,满清八旗突然出现,李闯的军队于是大败,李闯匆匆在武英殿登基,第二天就撤出了京城。”
  龙谦哈哈一笑,“看看,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了。你们看,陈先生几句话,就讲清楚了一件大事件。我认为,李自成不是败于军事,而是败于政治。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高明的政治策略,军事上注定会失败的。所以,西洋有部兵书叫《战争论》,开篇就讲,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接着李自成的话题,他率几十万军队进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似乎天下已是他的了。但他没有注意到,整个南方,还是明朝的统治。而北方,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已经崛起一支强大的异族武装,那就是满洲八旗军。明朝如果不是被满洲八旗牵制住了陆军主力,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所谓的义军,早就被明军剿灭了。当李自成未进北京,崇祯还行使着大明皇帝的权力,满洲鞑子实际上是李自成的盟军,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明王朝。但现在大明的中央政府被消灭了,李自成与满洲军已经成为了敌人,满洲军的目标就是灭亡大明嘛。哪里会容忍李自成占据北京,建立所谓的大顺朝廷呢?李自成没有高度重视这点,看不到山海关明军的重要性,是他失败的第一步。
  “李自成对待大明京官的政策更是失败的。他打天下的时候打出‘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是好的,迎合了广大穷苦农民的企盼。要知道明末的赋税太高了,而且主要向农民征收,剿起义军要花钱,对付满洲兵更要花钱。光是驻守山海关一带的官军,每年的军饷军费就是几千万两银子,具体的数字我记不准了,两千万差不多吧,将崇祯这个苦皇帝几乎要逼疯。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加大税收的征收,不顾农民的死活。给李闯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兵员。现在,李自成进北京了,大明朝事实上完蛋了,李自成不纳粮的那一套就行不通了,大家想一想,就算他的军队不发饷,光是粮草辎重的耗费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不收税怎么办?还采取抢大户的法子吗?李自成不懂得打天下和坐天下的转换,不得已去找京官贵族去要钱,他得养他的军队呀。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逼反了吴三桂,失去了中原对东北的最后一道关口,满清八旗长驱直入,李闯就走向了失败,还害得中原汉族人民受了满族二百多年的统治。
  “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闯的将领们进入北京后迅速腐化了,住豪宅,大吃大喝,讨小老婆,总之,觉着天下是他们的了,浴血奋战十几年,死了多少好兄弟,现在该享受了吧?他们忘了,敌人并没有全部被消灭,他们正在磨刀擦枪,你这边一疏忽,马上就吃败仗。
  “好了,李自成的故事,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讲,将来,还可以找人专门写几本书。之所以说李自成败于政治而不是军事,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及时调整政策,就是因为他不懂得政治。弟兄们,我们现在已经不是蒙山贼了,咱们在官府的眼中,是一支和李自成性质一样的造反者,是军队。袁世凯,乃至北京的满洲权贵们,心里想着的,就是将我们挫骨扬灰,彻底消灭!
  “我们会不会束手就擒呢?不会。你去问问任何一个士兵,他都不会等着官府来屠杀,打是肯定的了。怎么打,既要讲军事,也要讲政治。从军事角度看,纵观历史,成功的军队都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刘邦靠得是关中,刘秀靠得是河内,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和他的儿子靠得也是关中。而不建立根据地的都失败了,比如黄巢和李自成。所以,出击沂州进而进入江苏是不可行的,长期流动作战,伤员病号,粮食衣服,都没有妥善解决的门道。大家不要看我们现在只有十几个村庄,但是,凭着这十几个村庄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就能打败官军一次次的进剿。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这一次胜利,给了我们扩大根据地的机会。像元庄这样的村子,我们是要占了的。而且,我们要向南,直逼抱犊崮。我们不去跟官府争夺城市,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这一点,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可以慢慢地讨论,但一定要认识到农村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第十五节新局面三
  
  龙谦喝口水接着说,“再说说政治。从政治上讲,我们目前不宜攻击城市。要知道,政治家们跟军事家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些仗,军事将领们认为不能打,但政治家认为必须打。而另一些仗呢,军事家认为可以打,而政治家认为绝对不能打。历史上,一些优秀的政治家本身就是军事家,比如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但更多的情况是政治家并不懂军事,而军事家则不大懂政治,眼睛里只看到军事问题,这个就不行,迟早要出问题。所以呀,大家以后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军事问题,这样就站的更高,效果更好。
  “政治家们都想什么呢?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呢?简单地讲,那就是维护他们的统治。无论是皇帝还是巡抚,或者一州知府,想的就是这些。有利于稳定他们统治的,他们就大力实行,不利于他们统治的,就坚决消灭。比如咱山东义和团,大家可能不知道,山东的义和团现在开始往直隶跑了!义和团起源于山东,后来遭到袁世凯严厉镇压,曹州就是闹义和团最凶的地方,你们可能不晓得,咱们在郑家庄建设根据地,曹锟在曹州杀义和团。义和团被逼无奈,只好往外跑。这个地方,就是直隶。
  “其实我们是见过义和团的。没有义和团,也没有咱们的洋兄弟大卫了。这一次大卫立了战功,亲自操炮射击,瓦解了卢永祥部队最后的抵抗。义和团是什么?就是一群走投无路的农民,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将一切的困苦归罪于洋人,所以提出杀光洋人的口号。这个当然是错误的,洋人并不是贫困的真正原因,传教的洋人也有扶危济困的好人,一概杀光洋人是做不到的,只能带来更大的灾祸。要我看,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恰恰是接触洋人太晚了,并且不能正确地对待洋人。将来我们蒙山军是要和洋人打交道的,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上,不止生活着咱们中国人,还有上百个国家的人,中国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我们的落后,就在于我们关起门来自己搞。看不到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长处。比如大卫,火炮的使用就比一般人强,一点就透,他并不是学火炮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卫有文化,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我们的士兵,很多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这个差距,反映到国家的层面,就会出现老大的中国,却打不过英法日那样的小国。
  “朝廷本来是敌视义和团的,但很快就要改变对义和团的态度了。原先恨不得杀光这帮不服管教的暴民,以后,搞不好还会给义和团发饷呢。你们不要不信,这就是政治!今天你是敌人,是因为你危害了他的统治,明天你可能就是朋友,因为你的存在有利于他的统治!讲到这里,应该明白我不同意进攻城市的意思了,你占他几个村子,他可以在上司那边装糊涂,但你占据了人家的州府,他就坐不住了,非跟你拼命不可。我们现在的本钱就这么一点,宁参谋长已经做了统计分析,真不能拼命了,再打,就将我们蒙山军的老底子打光了。以后我们的每一仗,都要做到有赚不赔才行。另外,大家已经彻底理解了武器的重要性了,架在东山上的几炮轰下去,官军就垮了。但我们造不了大炮,造不了枪弹,连刺刀都造不好,全靠缴获,所以我们不能硬拼官军。这一仗结束,会有一个相对长的休整时间,他们需要继续力量,我们需要缓过气来,训练新兵,转化俘虏,更主要的,就是建设好根据地。”
  龙谦否决了出击沂州的提议,讲了不少策略问题,让凝神细听的陈超精神一振,感觉到龙谦胸中确实有一篇大文章。
  果然,龙谦接下来就进入实质性的问题了,“弟兄们,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我在这里指出,经此一战,我们蒙山军算是真正成为了一支傲视国内的精锐了!我要表扬所有的军官们,你们的表现极好,简直太好了,超出了我的最高要求。四营在赵家楼的顽强阻击,迟滞了冯国璋部的进攻还是次要的,关键是给敌人造成了错觉,掩护了主力部队的秘密转进;而匡头集一战,我们虽未歼灭曹锟所部,但消灭了他的炮营,打的曹锟魂飞胆丧;山道伏击战是此战的关键战斗,参加战斗的三个营,不顾疲劳连续行军,在指定的时间抵达指定的位置,为胜利创造了根本的条件。战斗打响,在兵力与对方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勇猛作战,不怕疲劳和牺牲,一举歼灭了卢永祥部三个整营,取得了此战的决定性胜利。山道伏击战是检验我们战斗力的试金石,三营分割官军的勇猛行动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就是要有那么一股气,我们要压倒一切的敌人,而决不让敌人所压倒。而一营和骑兵连在周副司令的指挥下,不顾疲劳追击逃敌,抓获其最高指挥官,更是为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奠定了基础。作战是一方面,这一仗,真正检验了我们蒙山军的行军能力,七八天之内东西跑了几百里地,硬是通过我们的一双铁脚板抓住了战机。之前苦练野战行军时很多人有怨言,现在足以证明,运动战是弱军对强军的法宝之一。今后我们打仗,还要多跑路,不要怕吃苦,胜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跑出来的!”
  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包括陈超和萧观鱼,也觉得真是不简单,就凭着不足二千人的兵力,东征西战,硬是将官军打垮了。原先心底的那点担心,早被抛得无影无踪。特别是陈超,经此一战,认定龙谦将有大作为。将来能走到哪一步不好说,但凭着其开阔的胸襟视野,不骄不躁的冷静性格,绝不会像任何一支土匪一样,被官军迟早剿灭。
  “我们蒙山军打败了官军最凶的一次进剿,而且抓了他们近千俘虏,还抓了他们的最高指挥官王士珍。是不是具备了进一步扩大地盘的条件呢?不是。弟兄们,不要忘了,我们的损失也很大,初步统计,这一仗我军阵亡、负伤人数占了全军三分之一!如果不是我们经过大力整军,士兵们纪律性得到极大加强,各级军官作战勇敢,事先士卒,换做一般的军队,早就垮了!我们不能继续进攻了,不能将我们的骨干力量继续消耗了!作战要一鼓作气,更要量力而行。要讲节奏,要及时补充作战部队,不使作战连队伤筋动骨。这是我们的本钱啊。所以,我们不去沂州,更不去兖州,还是要以郑家庄为中心,养精蓄锐,壮大我们自己。
  “老宋主张用武力夺回郑家庄,我看用不着。冯国璋不是傻瓜,他留在郑家庄做什么?他有本事就地补充,就地获得给养吗?他做不到。他不会像我们一样,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心里想的,就是升官发财吧。他不会带领士兵未百姓挖渠,修房子,收割庄稼。因此,他不会获得百姓的支持。我们在郑家庄可以生存下来,他就不行。留在郑家庄,就是留在前线,他的粮草辎重,武器弹药,全得从兖州、曹州运来。而且,你们要知道,官军的武器全买自外国和汉阳、天津等地的兵工厂,远路运来山东。他们补给一样很困难。如果冯国璋、曹锟赖在郑家庄那个土围子里,好嘛,咱们欢迎。也不需要打郑家庄,那是笨人的做法,我干嘛让士兵爬墙攻坚呢?只要切断他们的补给线,他们只能突围了,我们将再次收获更大的歼灭战!”
  底下笑出声,这帮人现在对龙谦已经有了迷信的感觉,只要龙司令指挥,仗就一定可以打胜!
  “费县我们先占着,那是交通要道。留下费县,是为了跟官府建立直接的联系。我估计,袁世凯没有力量再跟我们死磕了,他会来找我们和谈的!这个人号称新军三杰之首,是袁世凯的主要助手,估计袁世凯会关心王士珍的死活。这就给了谈判的基础,这就是政治。该打的时候,一定要狠打,该谈的时候,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切为了壮大我们蒙山军。记住这点吧,只要我们蒙山军实力不断扩张,别说山东官府,就是朝廷也得看我们的脸色。
  “等郑家庄那边的消息传回来,主力即回我们的老窝去!留下一个营在元庄,还是搞我们在郑家庄的那一套,大力发动群众,招收新兵。另外,要帮助百姓做好春耕,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元庄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建设好元庄根据地,我们纵深腾挪的余地就大多了。
  “最后我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胜利而骄傲,骄兵必败的古训必须牢牢记住。一定要严守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定不要扰民,不管是老根据地还是新占领的村子,都要爱护百姓。一定不要虐待俘虏,那些人中的一部分,将是我们的战友。他们是受过训练的军人,比从当地招收的农民更容易成为合格的士兵。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一仗袁世凯不仅送给我们枪械弹药,还送给我们士兵。这位新军统帅,简直就是我们的恩人嘛。这样再搞一年半载,他能呆下去才怪。”
  下面发出刺耳的笑声。军官们喜欢听龙谦讲话,每一次都觉得长了不少见识。

  
  第十六节新局面四
  
  元庄会议的真正内涵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清楚。龙谦手下,目前有政治头脑的也就是宁时俊而已,王明远还多少考虑一些部队的前途问题。其余人,包括沉浸于战术研究的鲁山,都不大考虑部队的出路,他们相信,只要龙谦在,就能打胜仗。只要打胜仗,自然一切无忧。
  陈超是明白龙谦的意思了。他并不准备和官府一路对抗下去。而是准备见好就收。陈超当然赞赏龙谦的这种明智。满清入主中原已经二百余年,汉族知识分子在明末清初的那种民族意识已经彻底消亡,如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之流的知识分子已经死绝了,代之以与满清全面合作。几乎百分之百的知识分子都将北京朝廷作为了自己的精神支柱。龙谦图谋与官府讲和,实际上就是寻求招安。陈超并未认为龙谦有何不妥,倒是觉得龙谦识时务,掌握时机准,只有在官军被连续打败的情况下,才会低头寻求所谓的政治解决。
  而且,这样会真正打消“根据地”的祸端。陈超一直担心,如果官军获胜,官府会追究像他这样与“匪寇”全面合作的乡绅们的罪责。他已经别无退路,而且,他真的被蒙山军所征服,愿意与之共进退。大战初起,陈超不是没有想过,万一蒙山军失败,他将追随龙谦踏上流亡之路。
  那是个魅力无穷的男子汉,陈超根本就不想他会死亡,或者被俘。
  龙谦的预料很准,准确的消息很快传来了,郑家庄一带的官军兵分两路,分别退向了滕县和邹县,根据地不需要武力恢复了。
  消息给跟着后勤科逃难的身份各异的村民们带来了一片欢呼。除却那些确知自己子弟亲人阵亡负伤的人外,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奔走相告,收拾行囊,准备返回家园。经历了这一次“逃难”,这些特殊的村民们对于蒙山军的信心增强了,那些出于各种原因企盼蒙山军吃败仗的人(郑婵的母亲温氏就是其中之一)不免极度失望,不过也不敢流露出来。
  从三月初十起,根据参谋科规定的行军次序,蒙山军在留下王明远的二营驻扎元庄外,主力折返郑家庄为中心的根据地。大批俘虏也跟随部队返回驻地。
  龙谦是跟参谋科一起返回的,特意让李三才将俘虏队里的司徒均带来,叫他陪自己一起走。
  宁时俊看出了龙谦对司徒均的重视,“这个俘虏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他说他是德国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这可不容易。要知道,自普法战争后,德国陆军就是欧洲第一了,也就是世界第一。他们对参谋军官的培养是很有一套的,德军参谋总部在德军的地位非常高。是不是冒牌货,需要验证,这件事我来办。如果这个人真的在德国学习过军事,一定要想办法留下他。这对我们建立正规的参谋部很有意义,明白吗?现在国内留学欧洲学习军事的人太少了啊。你要晓得,袁世凯手下有三个最出色的将领,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这一次我们见识了王和冯,但段祺瑞没有露面。据说这个段祺瑞是留学德国的,不知道司徒均认识不认识?我们我们蒙山军要壮大,必须像海纳百川般地吸收各色的人才,还要重用这些人才才行。蒙山寨走出来的老兄弟们都要有这个觉悟啊。时俊,你这个参谋长,一定要注意发现人才。这个时候,对手就是我们的人才库。那个王士珍,不是跌伤了大腿吗?吩咐照顾好他,不要出岔子。”
  “哦,我会的。石大寿、张玉林现在不都是我们的骨干了吗?倒是想起一件事,没来得及告诉你,石大寿报告说,咱们在匡头集打曹锟的炮营,俘虏了一个老熟人。你猜是谁?”
  “老熟人?曹州方向的?莫不是梁华达?”
  “正是此人。听大寿说,姓梁的羞愧的要死,哈哈。”
  “哦,倒要见见这个老朋友,快去带他来,分手半年多了呀,想必他没有想到,当初蒙山寨那么点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竟然有了这个局面。”
  “是啊是啊,说实话,我也没有料到。现在我算是理解了你建立根据地的意义了,没有自己的地盘,真是不行。”
  “是嘛。所以我不赞成他们搞什么流动作战。听起来很过瘾,实际上弊端太多。历史上搞流动作战的,都没有好结果。黄巢,李闯,就是最好的例子。”
  司徒均先被带来了,龙谦还是给他一匹马,让他跟自己并马而行,“司徒先生,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我们蒙山军的参谋长宁时俊。这一次我军的作战计划,就是出自宁参谋长和他领导的参谋科之手。”
  司徒均惊讶地看着宁时俊,没想到他们还设了参谋长和参谋科﹍﹍“记得你对我说,如果卢永祥采纳你的建议,我们不会取胜。是吧?你对卢永祥提了什么好建议?啊,不要有顾虑,尽管提。”龙谦微笑着看着司徒均。
  司徒均从沉思中醒来,“佩服之至。就算我识破了你们的计谋,论单兵作战能力,官军也不如贵军﹍﹍当初在匡头集,你们是打不下来呢?还是按计划行事?”
  “这个还是让参谋长解释好。”龙谦含笑道。
  宁时俊凝视着司徒均,见他二十来岁年纪,中等身材,没戴军帽,没有留辫子,而是理了个少见的平头发型,显得极其另类,“首先我要讲明,这一仗不是参谋科的策划,主要的计划都是我们司令制订的,参谋科只是计算和验证方案的可行而已。至于匡头集一战,我们已经攻入了村子,靠着手里的几门快炮,可以硬吃掉曹锟。但是不行,不能那样打。第一,即使吃掉曹锟,我们损伤必大,因为曹锟的兵已经占据了村子,我们得逐屋争夺。第二,冯国璋部很快就增援上来了,来不及休整的我军必须硬撼冯部了,就算打赢,我军也成为了真正的残兵,不堪再战了。东线王士珍逼过来,我军就得逃命了。而我军主动撤离,至东线寻求战机,比那样打好多。”
  “高明!知可以战而战,知不可以战而走。你们对于官军的情报,是如何掌握的?”
  “这个不需要隐瞒了。我军已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系统,虽然粗略,但效果还好。”这一次却是龙谦回答的,“对了,有一个叫段祺瑞的,好像也留学德国学军事,专业是炮兵,你认识吗?”
  “对不起,没听说过。我学的是参谋﹍﹍”
  “哦,没关系。以后会认识的。”
  抬头看见了站立在路边的梁华达,龙谦勒住战马,“参谋长,你跟司徒先生先走,我见见这个老朋友。”说着跳下了战马,将缰绳扔给了李三才。但宁时俊和司徒均都停下了马,看着这奇特的一幕。
  “梁先生,别来无恙?”隔着老远,龙谦便热情地伸出手去。
  “惭愧之至。又做了你的俘虏了。”梁华达抱一抱拳。
  “你当时是跟炮营在一起吗?庆幸得很,枪弹无眼,幸好你没事。怎么样?没有受委屈吧?”
  “贵军纪律严明,梁某感激不尽。龙司令真是大才槃槃,没想到半年多的时光,竟然发展到如此境地﹍﹍”
  “过奖了。相聚就是缘分。梁先生,蒙山军已非昨日可比,参加我军吧,绝不会委屈梁先生的前程。我诚信诚意地请你过来,当初留下的兄弟,现在都是我的骨干了。不要急,你想想。这回咱们有时间。”龙谦开门见山地招揽梁华达,并不以他当初的拒绝为意。
  “他认识贵军的司令官?”司徒均疑惑地问。
  “说来话长,去年年初,我们曾奇袭毛阳镇,俘虏了此人。当时他是曹锟手下的工程队队官,他们在蒙山待了好长时间,一部分人加入我军的,现在当营长、连长的都有。一部分人却不愿意,我们司令也不为难,都释放了。想不到这次他又做了俘虏。”看到梁华达的目光望过来,宁时俊微微颔首。
  “你们采取了团、营、连的编制?”司徒均在德国受训既久,习惯了德国陆军的编制,这些注定为后世通用的编制名城听起来很亲切,而官军所采用的翼、队、棚等编制反而感到很别扭。
  “是呀,当初蒙山整军,司令便讲了德国陆军的编制,我们目前还没有团一级的编制,但我想很快就有了吧。”
  “你们司令去过德国?”
  “我们司令跟你的经历有点像,不过他是在美国长大的。去没去过德国,我可不知道。”
  “原来如此。”难怪初次接触这位土匪司令,司徒均便感到此人与他回国后所见的所有人都不同。
  宁时俊奉命考校司徒均,一路上便与其围绕着参谋业务聊起来,俩人彼此都感到惊讶,司徒均想不到这支土匪部队已经有着相对完善的参谋业务,而司徒均偶尔流露的一些观点和见识,也让宁时俊佩服,等到了陈家崖,宁时俊已经认定此人确实有点才学,绝不是骗子。
  司徒均惊讶地注意到寨门前的土路上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他们看到蒙山军的大队过来,发出了欢呼声。很多百姓迎上前来,拉住士兵们问讯着什么,这番景象,倒让司徒均吃了一惊。
  宁时俊黯然,“我军士兵,多有附近村庄的子弟,这一次阵亡不小,怕是要村村戴孝,户户哭声了。”
  司令部未在陈家崖停留,穿过陈家崖进入了郑家庄,更多的百姓迎出村子,打听自己的子弟下落。虽然不免有凄惨景象,但司徒均却可以断定这支军队深受百姓的爱戴——一位老者拉住了牵着马步行的宁时俊,“参谋长,你们可算回来啦。俺们一直惦记着队伍呢。龙司令他好吧?”
  “司令就在后面,官军占领庄子,没有祸害大伙儿吧?”
  到处是同样的情景,司徒均感到就像到了家。他参加袁世凯的部队好几个月了,从未见过如此水乳交融的景象。刚进郑家大宅,百姓们已经送来了开水和干粮,就像是自己的子弟出门征战回来一样,整个村子都散发着喜庆的气氛。
  “这真是一支了不起的军队。”司徒均想,“倒是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当龙谦安排司徒均住在司令部,他立即爽快地答应了。

  
  第十七节王士珍一
  
  龙谦回到郑家庄,诸事缠身,特别是阵亡官兵的安葬,他是要亲自参与并主持仪式的。匡头集丢下了百十余弟兄,都要挖出抬回来重新安葬。郑家庄已经设了一块墓地作为阵亡官兵的公墓,已经葬入墓地的士兵都有棺木,都刻了石质墓碑,墓碑整齐地排列着,像蒙山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