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让他们占了秋村,”王明远虽然没有彻底痊愈,但是还是参加了这次军议,“秋村不算小,在那里扎上一根钉子,郑家庄将没有安宁之日,不行。必须在秋村之外设置阻击线,挡住敌人。既然肯定官军已到费县了,我看事不宜迟,立即派兵构筑工事吧。秋村之外往东,至少有三个地方可以打阻击。这个任务,二营可以完成。我保证敌人过不去。”
“王哥,这次该一营了,而且,我的部队就在秋村,那一带的地形我都摸熟了。”叶延冰急忙道。
“别嚷嚷了,还是听司令的吧。司令一定有定算了。交给四营什么任务,四营保证完成。”四营长封国柱道。
“国柱,要学会站在全军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被动地执行命令可不行。鲁山的猜测是最危险的,我们不能打笨仗,不能和官军硬拼﹍﹍其实,将秋村让给他们,也没啥了不起。”龙谦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方案,慢慢地给他的将领们讲了出来。
“好,还是司令高明。就这样打!”鲁山兴奋起来。
军议一直进行到深夜,将能想到的变化都想了,然后各自领受了任务,回去准备了。
李纯确实已到了费县。鉴于蔡成勋反复强调的消息走漏问题,李纯做的最大的防范,沂州戒严至部队出发后仍不解除,搞得商家百姓怨声载道,部队抵达费县后一样实施了戒严,一大半兵根本没入城,就扎在城外,还抓获了几个违反禁令私自出城的商户,官军根本不听他们的解释,一律扣押,待这场不大不小的战事结束后再说。
李纯带了三个步营征剿盘踞费县西南的这股狡匪,其中两个营是袁世凯临时拨给他的,另外一个营就是蔡成勋带过的一营,虽然被打的丢盔卸甲,三个队官死了两个,但部队的骨架子未倒,那些受过严格训练的老兵还在,经过补充后,还是交给了蔡成勋统带。
其实,李纯还可以再带一个营来,出于两点考虑,李纯没有采纳蔡成勋的建议。第一,沂州的防务问题,如果再带一个营走,沂州驻军只剩了一个营和几百由绿营整编的巡防营,有点担心不安全。据一个不那么可靠的消息,说抱犊崮的土匪听说了沂州官军大败的消息,很有些欢欣鼓舞。李纯担心在鲁南根深蒂固的抱犊崮匪帮在沂州有着广泛的眼线,万一他们乘沂州官军主力出征之际打沂州的主意,将很麻烦。其二就是留下的两个营的素质不行,新兵太多,守城或许指望的上,野战就差劲的很,平时的行军演练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差距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赶上的。所以,他否决了蔡成勋的意见。隐隐地,他觉得蔡成勋经秋村一战后,有些畏敌如虎,总是唠叨蒙山军的强大,让李纯有些好笑。
三个营不够吗?那是1400余人的强大武装!全部装备了德式步枪的精锐!就算没有了炮兵,放眼山东,又有谁可以抵挡?李纯根本不相信蔡成勋所说的土匪的兵力,认为有一千人就顶了头了!再退一步,就算匪人有更多的兵力,不过是裹挟了一些无知的愚民,他们有什么训练?就算手里有缴获的官军武器,也是一帮乌合之众!不错,他们确实打败了蔡成勋,但那是他们出其不意,利用了官军进兵的缺陷而已,如果堂堂正正作战,一个步营就足以击溃这帮土匪了!而现在,自己带了三个营!
大炮只剩了两门三生七快炮,袁大人没有给他再增援炮兵,也没有采纳那个狂妄自负目空一切的司徒均的建议,没有动员曹州驻军。司徒均的建议是两路出兵,分进合击的:以沂州驻军大张旗鼓从费县出兵,吸引蒙山匪的注意,而以曹州驻军秘密集结藤县,轻装奔袭郑家庄,采取掏心战术,一具夺取其老窝,匪军将不战自乱!
李纯承认这是个好计划,但那样的话,功劳将大部归于曹锟!好在袁大人也认为官军之败在于轻敌,而且,徐世昌认为曹州局势不容曹锟分身。所以,司徒均与袁世凯顶撞了几句,搞得袁大人不那么高兴,干脆将那个狂生留在了济南。这下好,省得他指手画脚,好像我们这些人根本就不知兵似的。
计划制订后迟迟未能行动的原因在于援军的抵达速度要慢的多,另外就是弹械的补充。李纯没少受袁世凯申饬,一下子损失了几百条枪和四门火炮,弹药的损失更是惊人,难怪袁大人生气。从直隶按察使任上直升山东巡抚,袁大人在朝中亦受非议,秋村之败若是给朝中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佬们得知,便是拿到了攻讦袁大人的武器。所以,补足沂州部队的枪械弹药,大概也让袁大人费了一番脑筋。
这一切的代价就是再次出兵,等了足足五十天!
这五十天李纯当然没有闲着。他轮流找来参加过秋村之战的军官们询问那一带的地形,绘制了比较完备的地图,了解了土匪的情况,包括他们使用的武器和战术。派人秘密化妆到费县以西侦察,了解从费县通往郑家庄的小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作战计划,亲自去了趟济南,将作战计划向准备去胶澳的袁大人做了禀报,得到了批准。
李纯的计划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自己率主力沿大道直趋秋村,吸引土匪的注意,与其主力对峙于秋村一带;而派蔡成勋带他的老营队从南边抄小路直插郑家庄,黑虎掏心,打掉土匪的老窝。贼军闻听老窝有警,必定军心大乱,主力乘机猛攻,此战必胜。就算漏网几个匪首,也无关要紧了。
这个计划的关键是那支穿插支队。之所以用蔡成勋,第一是老蔡虽败,但李纯相信他的能力。第二是一营报仇心切,是一支真正的哀兵。李纯给一营补足了人员枪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山地行军训练。等进驻费县的主力开始行动后,蔡成勋带一营再行行动,一路上绝对隐蔽行踪,一是晚上行军,白天隐蔽,二是沿途不进任何村庄,凡是遇到的山民,或者扣押,或者杀掉,绝不走漏一丝消息。
这支偏师才是李纯的杀手锏。本来他要亲自带一营的,但经不过蔡成勋及袁世凯调来的两位营官相劝,那不是一军之帅干的事情。何况,两营客军,也需要他这个宿将统带,别人可没有这个资格。李纯反复叮嘱蔡成勋,快、狠、猛是一营奔袭之战的精髓,不要手软,进庄之后,毫不留情地杀掉土匪老营的留守人员,并放火烧庄,以动摇其主力的战意!
为了彻底欺骗蒙山军,李纯假戏真做,部队到了费县之后,不是放出消息让土匪察觉,而是彻底封锁交通,不准任何人随意出费县县城。李纯是这样判断的,如果土匪真的在费县有耳目,一但他们得知官军在费县集结部署,必定将注意力放在了费县方向,不再理会其他方向可能的威胁。
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二卯时初刻,关闭了数日的费县城门终于打开了,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官军顶着刺骨的寒风,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出了城门洞。住在西门边起床早的一个老汉惊讶地看到了这一幕,紧忙回转家中的他对老伴说,“嘿,又要开仗了,扎在城里的兵都出城了,好多的兵啊﹍﹍”
第十五节再战李纯四
费县县令赵慕英送走了出征的大军,长长地舒了口气。这段时间简直是度日如年,特别是在前次官军大败后。日日忧惧响马兵临城下,凭着二百余弹械两缺的巡防营,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城墙残破的费县县城的。
现在好了,李镇守使亲率大军征剿,不用再担心县城的安危了。
赵慕英不是科举出身而是捐班,对于出任费县县令,他觉得有些划不来了。这里地瘠民贫,捞钱困难,照这个样子,何时捞回买官的本钱都成了问题,更别提眼下出现的危机了。
赵慕英上任不到一年,基本上没过几天舒心日子,费县本处于鲁中至鲁南的咽喉,南来北往的客商行旅不绝,仅靠着关卡厘金,每年的进项也颇可观,但自郑家庄出现匪情后,情况就变了。现在官军两次进驻县城,人吃马嚼,征派民夫,既花钱,又费心,稍不留意,让新来的镇守使大人不满意,自己的乌纱帽怕是不保了。现在李镇守使亲率大军征剿土匪,让赵县令很是松了口气。这次李纯来费县,赵县令忙得脚不沾地,一方面尽力巴结,另一方面费心筹措粮草,征集民夫,银子流水价地花出去,府库都要空了,得到李纯的当面赞扬,也算值了。山东地界如今姓了袁,他这些亲信武将可是些惹不起的人。
心情大好的赵县令送走大军后回到县衙,在前院的签押房坐了一会儿,签批了几份公文,管刑名的陶师爷捏着几份卷宗来跟他汇报手里的几个案子,不外是家产纠纷一类的小事,并无刑杀大案。官场规矩,只要不死人,其他的案子拖一拖也无妨。他回绝了陶师爷,说今儿身子乏了,改日再议罢。陶师爷刚走,管钱粮的谷师爷又进来述说此次支应李纯大军的开支,说了几个数字,赵慕英便觉心烦,也将谷师爷支走了。回到后院,吩咐自己从老家歙县带来的长随,给自己准备家乡小菜,累了几天,也该喝几杯酒解解乏了。
清制,县令不得在家乡为官,家眷倒是可是带,太太出身富商之家,来费县住了几日,便以生活不便回去了,倒是给他留下一个从老家带来的厨子,使得赵县令可以随时吃到家乡的风味。
等酒菜上桌,赵慕英喊来陶、谷两位师爷作陪,三个人喝了一大壶黄酒,近来诸事烦神的赵县令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第三天一早,有衙役告他大军已与贼人接上火了。这个消息让赵慕英颇为关注,问消息从何而来,衙役说是后街的老钱头因失足滚落山沟摔伤了腿,被送了回来,消息就是老钱头带回来的。他说大军在秋村之外接上了火,打得很热闹。
“大军占了秋村了吧?”
“没,还没呢,离着秋村还有几里地呢。”
“嗯,估计现今已打入郑家庄了。上次是官军大意了,让贼人打了个冷不防,官军吃了亏,又有李大人亲自统带,这次他们肯定讨不了好。”赵慕英笑着说,“看来要准备几个木笼子了,咱这城头,怕是要挂一溜首级呢。”
这话说的早了,当天黄昏的时候,有人飞跑来告赵慕英,说城北发现贼人大队!丘县丞已经带人上了北门。
赵慕英一愣,骂道,“胡说吧?哪里来的贼人?他们都在秋村抗拒官军呢。”话音未落,已经听见了枪声!
赵慕英顾不上训斥报信者了,枪声足以说明了一切!他赶紧吩咐紧闭城门,集合所有的防营官兵,立即上城墙!
第一时间,赵慕英只想到了求援,他甚至没有到响起枪声的北门上实地观察,便让陶师爷写了封信,签上自己的名,交给陶师爷,赶紧去到秋村!找李纯大人!就说贼人抄了咱们的后路啦!派了两个防营兄弟,护送陶师爷马上从南门出城,赶去秋村,救兵如救火,一刻也耽误不得。
送走陶师爷,赵慕英赶紧带人跑到北门。县城很小,南北长不过里许路,很快就赶到了,上得城墙,见很多人都猫在垛口后面,连头也不敢抬。领路的衙役让赵慕英伏低身子,“贼人枪打的准,已经打死一个防营弟兄了﹍﹍”
赵慕英几乎是爬到了北门门楼下,见到了丘县丞,县丞是本地人,好兵事,平时防营的训练都是他抓的。此刻天光已暗,看不清丘县丞的表情,但丘县丞的声音里带着惶急,“县尊,大事不妙,这伙子贼人带着大炮呢。我敢肯定,他们一定又从哪里得到了消息,闪过了官军大队,抄小路来打咱的县城了!”
“你说他们有大炮?你怎么知道?”
“刚才贼人喊话来着,让咱们开城投降!不然就要开炮了!”
“胡说,他们哪里来的大炮?”赵慕英坚决不信。
“忘了上次了,官军丢了大炮﹍﹍”话音未落,只见北面红光一闪,接着就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城门楼塌了半边,半块瓦片砸到了赵慕英肩头。
贼人果然开炮了!而且第一炮就打中了城楼!
赵慕英被骇得魂飞魄丧!再也顾不得与丘县丞商议如何抵挡了,像个兔子般地跑下了城墙,就在他刚到城下,又是一声惊天的巨响,一发炮弹击中了城门,立即将包了铁皮的城门炸开了一个洞。
“我的妈呀。”赵慕英被彻底吓破了胆,什么守土有责的训令全丢到九霄云外了,也不管他的属下了,一口气跑回县衙,取了自己的关防音信,立即带着那个亲随跑出了南门。
“老爷,城守不住了,可是,你这是要回老家吗?”亲随问。
被冷风一激,赵慕英冷静下来,逃回家是不成的,要想保住脑袋,必须去找李纯!
于是,从未走过夜路的赵县令便在个亲随搀扶下,冒着刺骨的寒风跌跌撞撞往秋村赶。估摸着,这会儿李纯的军队占了郑家庄了。
“给我带好了关防,那可是老爷我的命根子!”他不断地叮嘱亲随。是啊,如果保住印信关防,去投奔官军而不是单纯的逃命,指不定可以化解守土之责的追责。如果丢了城池,再丢了关防,他怕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一直到天光放亮,赵慕英终于找到了官军,官军并未进郑家庄,还在秋村之外呢。得知他是费县县令,两个兵士将其送入了李纯的“司令部”。
自费县至郑家庄,循大路而行,必经秋村。秋村以东之地势狭而险,过了秋村,山势便平缓下来。所以前次对战新军,龙谦便将伏击战的主战场选在了秋村以东的一段最狭险路段。因为一旦官军占领秋村,打阻击就变得困难了,敌人分路迂回变得容易起来。
这个地形,李纯和他手下的军官一样注意到了,李纯派出蔡成勋的“奇兵”突袭郑家庄,但他带的主力一样需要提防再次被伏击。所以,初二早晨部队离开费县,循大路西进,两翼尽可能地派出斥候小队进行威力侦察,绝不能再吃同样的亏。这样一来,李纯的行军速度就便的很慢,到第一天黄昏时,李纯只走了三十五里,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扎下了营,坚决不肯走夜路了。
这个村子建在山坡上,只有十来户人家。李纯将没有躲避官军的村民们赶至两间窑洞看押起来,自己的司令部进了村,大部分部队就在野外露营了一宿。一来,李纯需要给打穿插的蔡成勋时间,二来,他也不愿意与可能出现的土匪打夜战。
李纯找了上次跟蔡成勋出兵被俘,后被释放的民夫,详细打听了上次伏击战的发生地就在这一带,他不敢大意,派出至少十几个支以棚为单位的搜索队,将这一带仔细进行了搜索,没有发现任何敌情。这才放心地埋锅造饭,安顿宿营。
他带的这两个营近九百官兵和一百多从费县临时招募的民夫在凛冽的寒风中冻了一夜,搞得兵士们和下级军官怨声载道。营官队官们有房子避风,普通士兵只能找避风处取暖了。这两个营是从青州调来的,属于客军,更是不满之甚。两名营官几次请求连夜进兵,都被李纯所拒绝。
“非是某胆小谨慎,实乃贼人狡诈,我军再不能有任何的失误了,”李纯对两名营官说,“明日天亮后,我军缓缓压向秋村,先占领秋村,仗就好打了。”
第二天部队继续西进,大约距秋村六七里,前锋响起了枪声,随即报告说发现土匪构筑了工事,判断其人数不少。李纯轻松下来,对两个营官说,“这就对了,接下来就看二位了。堂堂新军,还怕与贼人正面交战吗?一鼓作气击溃贼人,占领秋村。把声势造出来,将敌人都吸引过来!”
战斗便在秋村以东展开。一连两次进攻都被打回来,报告说贼人构筑了完备的野战工事,兵力雄厚,火力强,绝对是贼人的主力。
李纯并未因两次试探性的进攻失利而沮丧,“好极了。就这样打下去。不要光从正面打,要迂回进攻,让他们顾此失彼。但不要将他们吓跑了。”
初三上午展开的战斗越来越激烈,率先进攻的营队无论是正面强攻还是侧翼的迂回都失败了,官军被激起了性子,带佯攻和诱敌性质的战斗变为了真正的强攻,但至下午日落,连续的六次进攻,全部归于失败。即使是短暂的突破,也被土匪凶悍的反击赶出了阵地。
近一日的战斗,官军伤亡近八十人,将大半个步队打没了。
李纯焦躁起来,进攻的情况他都看到了,不能不说青州部队的训练更差,进攻严重缺少章法,一群人一窝蜂地往上冲,勇气也差,倒上两个便开始往回跑。只有一次还像点样子,终于冲进了贼人据守的战壕,但又被贼人突然发起了反冲锋击退。白刃格斗,李纯看到了那一幕。想起了自己老部下蔡成勋不断提起的白刃格斗,似乎给蔡成勋留下了恐怖的记忆了。现在,官军仍然不敌贼军的白刃战,很快就败下阵来,唯一一次像样的进攻,白白丢下了至少十具尸体和随身的武器弹药。
这股敌人还他娘的真是顽强!不过这样也好,贼人都集结于秋村一线了,等蔡成勋的穿插支队从他们背后打响,敌人的末日就到了!
晚上,李纯休战了。他着急队官以上军官开会研究,对土匪今日的防御战进行了分析,军官们轻敌的念头没有了,纷纷夸赞土匪的工事构筑高明,火力点布置好,最为奇特的是,他们敢于等官军的进攻部队接近阵地时再开枪,射击急促而准确,给官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他们中有不少的神枪手,专门瞄准指挥官打,对士气挫伤很厉害。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这股子敌人不像是土匪,简直就是经过正规训练的官军了,某些地方比官军还有厉害,比如射击的方式,比如预备队的使用﹍﹍如果曾经有轻视敌人从而讥笑沂州部队的因素,现在都没有了。
不管怎样,还是决定明日增加兵力突破敌人阵地。计算蔡成勋进兵的时间,最晚在明日将打响,这边必须夺取秋村,将敌军压缩回郑家庄,然后聚而歼之。
可是,凌晨时分,李纯一连得到两批报信,大股的贼军竟然悄悄地跑到了费县!第二批消息是赵慕英县令亲自送来的,他说,城池已破,费县丢了!
第十六节再战李纯五
有多少人说不清,敌人从哪里来的说不清,只是听到贼人打了两炮,城门被炸了个洞,便带了所谓的关防印信逃出了县城!李纯一怒之下冲上去抬腿将赵县令踹倒在地,喝令将赵慕英拖出去毙了!经部下劝解,暂时押在一旁。
现在怎么办?几个军官面面相觑,觉得问题严重起来。军事常识,任何一支部队后路被断都是必须立即应对的问题,一般都要考虑撤退(突围)了。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主力两个营加民夫挤在山路上,被挡在了秋村之外,前进受到了有力阻截,后路又被切断了。依靠携带的四五天粮草,非常危险。另一路官军目前没有消息,实际情况是,不打开秋村,也无法取得与穿插支队的联系。
一夜之间,主动权悄悄地转到了对手一方了。
“大人,费县情况不明,但我估计不会是土匪的大队,或许只是一小股而已,城池根本就没有丢。他们的目的就是围魏救赵,吓唬咱们回军救援。我认为不必理会他,最多安排一个队警戒后路即可,今日照计划进攻,打下秋村,威逼郑家庄,或许他们就乱了!”青州来的王营官说。
李纯明白王营官说的“他们乱了”是什么意思。
“我赞成老王的意见,现在咱们不能回军。”另一个营官道。
李纯没有表态,他在思忖着突然发生的情况。费县怕是丢了,既然贼人带着大炮,应该是贼人的主力,靠二百来个防营是守不住的,凡事应当往坏处想,李纯推断跑到费县的敌人至少有一个营,同时,他们已经顺利地打开了县城。那么,这股敌人在占领费县后,会如何行动呢?
“第一个问题,我们当前的敌人究竟有多少?”李纯问两位“客军”营官。
这个问题比较蠢。打了一天,竟然没有抓到敌人的一个活口,因此无法准确核实对手投入防御的兵力。对固守在秋村外的敌人大家都是估计,而且相差比较大。
“青州军”认为当面敌人至少有七百至八百人,火力强大。而李纯则认为敌人没有那么多。地形限制了兵力的展开,攻击点太少,有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如果敌人只有一个营或者一个加强营,那么,按照战前反复推测的土匪兵力,他们还有至少两个营“藏起来”了,这些兵力全部用于费县方向了吗?如果是那样,自己的后路将非常的危险。
想到这里,李纯不由自主地往东望了望。
“对面是敌人的大队,毫无疑问。”还是那个王营官,“至少有七百人。他们一直掌握着比较充足的预备队。”
“我同意老王的看法,不要管费县的敌情了,先与蔡营官会合再说。”
这是必须的,如果现在撤退,等于将蔡成勋的穿插支队“扔掉了”,即使顺利夺回费县,也是大败!现在,李纯想起了司徒均的话了,对付这帮贼人,仅靠沂州这点兵力还真的不行!不过,现在不是吃后悔药的时候,现在要做的是立即决策,以应付费县方向的危局。
“那要是你们打不开敌人的阻击呢?”李纯冷冷地问。今天的战况,让李纯对“青州兵”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疑问。
“请李大人放心,明天我们两个营并肩展开攻击,敌人守不住了。事实上,他们已经撑不住了!”两位营官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击破当面敌军。
“好吧,那就拜托二位了。打开郑家庄,全盘皆活。”李纯做出了决定。
如果李纯知道正面阻击的蒙山军只是王明远的一个营,而从石峁翻山越岭成功穿插拿下费县的是龙谦带的两个营加一个骑兵连,他就不会如此笃定了!龙谦的计划是用王明远的二营(辖三个连)正面抗击官军,以封国柱的四营驻扎郑家庄担任总预备队。同时提防来自兖州方向的官军。自己带了一营、三营及骑兵连自石峁出发,抄小路攻击费县,切断官军的退路,然后从官军背后发起攻击。
计划建立在这样一种判断上:官军从沂州方向出兵,费县是必经之地,而从费县至郑家庄,虽然有小路可行,但八成会继续沿大路进兵。考虑到地形问题,诱敌深入至郑家庄村外有诸多不利因素,不如在秋村外面坚守。当官军正面受阻,后路被断,军心一定大乱。在费县至秋村的三四十里山道上,没有可以展开大兵团的地域,我军一定可以以地形之熟悉,山地战训练之优越,定可置官军的优势兵力于无用之地。官军从费县出发,携带的弹药给养有限,当官军受困于山野荒郊,进退两难,即使分散突围,这一仗也彻底败了。
鲁山及封国柱都提出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次敌军不单有费县一路,兖州方向是最危险的。江云在兖州的情报还是空白,如果敌人两路出兵,情况将严重起来。龙谦固执地认为,兖州方向不可能有官军大队,少数敌人,比如一两个连的新军配属几百巡防营是可能的,再多就不现实了。至于为什么不现实,龙谦并未更多地解释。但是他还是采纳了鲁山的建议,留下四营至于郑家庄,一方面做二营的后援,另一方面应对突然出现的情况。
之所以选择二营,一方面因为王明远坚持承担最危险的正面阻击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对二营兵力和战斗力的信赖。这次二营增加了一个连(六连),是兵力最大的一个营。所以龙谦将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二营。
大家反对龙谦亲自带兵打费县。但龙谦坚持,大家也无奈何。于是做了分工,宁时俊镇守老窝,周毅蹲二营,鲁山蹲四营,作为机动部队,龙谦觉得鲁山应变机敏,处理突发情况更让人放心。
龙谦指示二营要做机动防御,不要固守一条战线,即使退回郑家庄也没什么了不起。但王明远和程二虎选择战场时,坚持认为秋村以东最有利于防守,山道狭窄,山势险峻,敌人很难展开兵力。若是将敌人放至郑家庄村外,即使有寨墙为依托,仗也难打的多。谁知道官军这次是不是还带着大炮?所以,二营接受任务后,立即前出秋村以东,连夜构筑了工事,大批百姓被动员起来帮助二营挖战壕,官军的行动缓慢,也给了二营充足的筑工时间。所以战事展开,二营只靠着两个连(四连和六连),在一天的激战中击退了官军烈度不等的六次进攻。周毅手里掌握着五连做预备队,关键时刻投入反击,竟然让官军寸步难行。
说到大炮,龙谦将手里的四门小口径火炮给二营留下两门,自己带走了两门。同时嘱咐周毅和王明远,尽量少用炮,炮弹打一发少一发,这些珍贵的炮弹要留给更要紧的战斗。
但初四天官军的进攻发起的早,让二营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官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攻击两个点,像叠加的波浪一浪浪涌向守军。几个步队轮流进攻,阵地几度危急,靠着五连的白刃反击和两门小口径火炮的投入战斗,将阵地守住了!火炮的突然开火让官军气沮,因为官军进攻队形的密集,火炮不需要高明的瞄准就可以准确地击中进攻者,带来的肢体碎裂,血肉横飞的惨景。昨天的战斗中一直没有使用的火炮,被赶到情势危急的守军指挥官当做杀手锏祭了出来,一举击溃了官军的进攻。
二营这次也蒙受了惨重的伤亡,周毅、王明远及程二虎紧急聚到一起商议,王明远主张后撤,他的理由是二营的伤亡太大了,再打下去就要伤筋动骨了,本来新兵就多的二营不能再折损骨干老兵了,何况龙谦是允许二营后撤回庄的,秋村的百姓已经得到安排,依托郑家庄的寨墙和这两门火炮,官军绝对攻不破庄子!何况还有四营为后盾!
周毅和程二虎不赞同后撤,只要后面上来一个连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后撤就可惜了精心修筑的工事和良好的地形了。后面一直很安静,四营闲着干嘛?周毅和程二虎两个人加起来,王明远的意见就站不住脚了,于是周毅派人回郑家庄传令,让四营调一个连上来,以备万一。可是,四营竟然全营出动,被鲁山带至赵家楼了!这个消息令周毅深为不满,鲁山现在与他平级,他无权指挥鲁山。
“真是扯淡!咱们这边死伤的差不多上百了!他却坐视不管!跑到赵家楼干什么?当面之敌也就是两个营,我们是吃不下的。若是加入四营,完全可以发起反击的。真是他妈的!”
“周副司令,鲁山绝、绝不是逃跑,”程二虎急忙道,“一定是那边出现了情况,他们去、去救火了。”
“嗯,对面只有两个营的敌人,你说,李纯会派两个营来吗?”王明远沉思道。他的伤尚未痊愈,这次算是带伤指挥。
“你是说还有一股敌人?”周毅的神情凝重起来,“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