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列队、站军姿、跑cāo﹍﹍以及晚上的学习。龙谦及时下了个命令,说程大牛身上的伤病未好,军事训练可以不参加。他不干,俺已经是蒙山军的兵了,司令的规矩,俺必须遵守!有一天跟郑经狗日的干仗,俺第一个冲上去将老狗宰了!
  龙谦对他说,军事训练很苦,你身上的伤刚好,身体又差,这么搞就是胡来!再说,我们蒙山军也不都是战斗兵,你瞧见了吧?和你熟悉的老宋,就不是战斗兵,而是我们的后勤大管家,我是一刻也离他不得呀。你就跟着老宋,做些后勤上的事,这件事做好了,咱们蒙山军就在你们这一带站住脚啦。咱队伍上打仗的人多,但做后勤,做百姓工作的人少,我这不是轻视你老哥,是重用你呀。
  后勤的事情也确实多。因为他熟悉庄子里的人和事,分田分粮,登记户口,登记乡兵及他们之前的职务,宁时俊、宋晋国、江云三个人都拽着程大牛。龙谦将程大牛编入了宋晋国的后勤组,军事训练他就基本不参加了。
  程大牛对老婆说,俺以后就是蒙山军的人了,家里的事不要指望俺了,只要咱蒙山军在,你和丫头、二狗就受不了罪!龙司令几次在队伍面前夸奖俺,那是龙司令看得起俺,俺可不能给司令丢脸。
  程大牛不仅将长子带进了部队,而且动员了几十个穷哥儿的孩子参加了蒙山军——想想吧,如果不是龙司令的队伍来,咱们哪里知道还有这样处处为穷人着想的队伍?哪里能吃饱肚子,扬眉吐气?做人不要不知好歹,如果不是龙司令,你们能分到地,分到粮食?如果郑经老贼回来,有你们的好果子吃?
  动员是简单有效的,这是第一批加入蒙山军的农村子弟,或者叫做良家子。成分的改变对于蒙山军的意义很大,但现在还凸显不出来。这些人中,有当过乡兵的,也有没当过的,龙谦一概欢迎。
  虽然程大牛对龙司令饶恕那些作恶的乡兵不那么理解,但龙司令一定有他的道理,龙司令是有大学问的人,有大本事。其实也对,那些乡兵们大部分都是穷人的孩子,替郑经看家护院也是没办法的事。龙司令说的对,要团结大部分人,不要打击大多数,他们中的大多数干的坏事都是被郑经逼着嘛。
  不过,程大牛并不相信他们都和自己一样,死心塌地地跟着龙司令打天下。比如那个张满秋,原先就是乡兵队长之一,女儿送进郑府做了郑经女儿的丫鬟,平时作威作福的,竟然也报名加入蒙山军?俺就不信他会跟龙司令一条心。
  这么一留意,还真让他发现些蹊跷事。新兵们暂时集中在新兵连训练,张满秋恰好跟程大牛的儿子程建国分在了一个排,程大牛对儿子说,你给我好好地盯着那个家伙,看他平时都跟谁来往,要长几个心眼,看到什么,不要吭气,回来告诉我。
  这么一盯梢,还真发现了问题。儿子每天都将张满秋的情况告诉父亲,程大牛发现,张满秋联系的都是几个郑经的亲信。这个消息,他马上告诉了龙谦。龙谦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大牛,我知道了,你放心吧,他们翻不了天。
  张满秋解救郑经妻妾女儿的计划尚未实施就被挫败了。江云一手主持了对这一案件的侦破,经过龙谦训练的江云防谍技术可不是几个乡兵所能比拟的,他们被全方位监视,根本没有被发觉。
  张满秋一直等待着发枪发子弹后再行动,新兵们已经训练了二十天,据教官说,马上要进入实弹射击训练了,那样的话不可能不发枪,也不可能不发子弹。就在发下武器的那个晚上,江云带人将聚在张满秋屋里的正在商议大事的五个人给抓了,没人伤亡。除了张满秋,另外几个家伙当即就招供了,指认都是张满秋指使。
  他们的计划是等枪弹到手后,利用对郑家大宅的熟悉和小娟的通风报信,伺机劫走郑经的两房太太和小姐。然后护送其去曹州投奔郑经。张满秋许诺参与行动的五人每人二百两银子。
  审讯此案的江云问他们如何劫人,五个人的回答不一,但一致指出他们将接受张满秋的指挥,因为他原先就是他们的队长。
  江云问及他们参加蒙山军是否受了张满秋的指使,两个人承认了,三个人死活不承认。那为什么要背叛蒙山军呢?那三个人的答案是为了钱。二百两白银的诱惑实在是不能抵挡。
  江云将温氏的丫鬟小娟抓了,小娟倒是有骨头,抵死不说,一问三不知。搞得江云很来气,噼里啪啦地扇了女孩十几个耳光,然后威胁她如果不老实招认,就将她交给当兵的处理,看你也懂事了,不会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遭遇。反过来,如果你说实话,不仅不会再动你一根指头,连你父亲也会得到宽大处理。
  这下子将女孩子的骨气打掉了,哭泣着交代她就是利用回家的机会,告诉她父亲太太小姐她们当下的情况,另外就是响马在三太太院子周围的人数,岗哨设在哪里。
  情况基本清楚了。但江云怀疑新投军的人当间还有潜伏的危机。要求刑讯张满秋及五个从犯,深挖狠追。龙谦否决了江云刑讯的要求,不是不可以用刑,是不能对这些人用刑。龙谦已决心将江云培养成合格的情报军官了,告诫江云情报军官必须比军事指挥官更具大局观,而就技术的含量,刑讯显然是下策。
  如何将三个女人运出去也是江云深为疑惑的。温氏裹过足,步行显然不行。她们也骑不了马,而且马匹都被征用了,迟春先的骑兵队正在扩张。剩下的选择就不多了。
  那么运输工具呢?张满秋说是用牛车。他家里倒是有一辆牛车,但没有牛。牛在春天就病死了。江云问用谁的牛,张满秋说随便牵一头就是,庄子里的耕牛多的是。
  如何越过布置的好几层警戒线?江云继续审讯主犯张满秋。他认为张满秋一定知道蒙山军在庄里庄外都设了警戒,天黑后明岗暗哨一大堆,而且还有巡逻队。有什么把握躲开这么多层防范?而且,蒙山军司令部就在温氏所居的院落隔壁,司令部的人可都是带着枪的。张满秋说不出所以然。
  整个计划看上去漏洞百出。所以江云才坚信张满秋隐藏着什么,坚持要对其用刑。龙谦认为就这帮乡兵的水平,原本也设计不出什么高明的计划,你不必高估他们。
  江云只好加强了司令部的防范措施,征得龙谦同意后又调了一连的一个班进驻郑家大院,专门负责司令部的警卫。这次龙谦没有拒绝。这个班全是蒙山老兵,连陆三麻子的人都没有,自然不可能被张满秋渗透。
  紧接着,江云获准带人彻底查抄了温氏等人所居的院落,抄走温氏所藏匿的五千两五百银票和所有的金银首饰,根据龙谦的命令,江云带走了作为内应的丫鬟小娟。
  江云对王月蝉等人说——他根本不听王月蝉关于她不知情的解释,别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就你们几个娘们儿还想着跟我们斗?本来俺们司令一直存了善心,过一段时间准备释放你们,现在是你们自寻死路,怪不得别人了。
  这件事并未保密,全军都知道了,震动很大,尤其是郑家庄那批刚参军的新兵,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龙谦及时召开了会议,明确表示不能穷追不舍。稳定军心是第一位的,其余的都必须为此让位。及时还有漏网之徒也不要紧,加强警戒就是了。
  但处理张满秋案件是必须的。龙谦是不想再杀人了,他曾在内部的会议上讲过,只杀一个郑家柱就够了。但曹敏忠的军法所不答应,认为张满秋等人已经参军,必须按军法处置。这已经不是携枪叛逃了,比携枪叛逃更为严重。想想吧,他们为什么等发了枪再动手?如果不是及时动手抓捕,谁知道会出什么样的大乱子?
  军法所坚持处以死刑。龙谦认为应当区分主犯和从犯,说穿了,只准许枪决张满秋一人。
  那几个人怎么办?龙谦说设立一个惩戒队吧,严加管束,平时从事苦役,如果确有悔过表现,可以释放或者编入战斗部队。如果再有不法行为,两罪并罚。
  这是蒙山军惩戒制度之始,后来就日益完善了,那些战场上的逃兵,自伤者,一般都会被送入惩戒营。
  如何处理郑经的三个女眷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曹敏忠认为她们亦是主犯,如果不是她们在背后指使,小娟及其父亲忙乎什么?
  周毅坚持不做过激的处理,认为她们不过是女流之辈,抄走她们的财货,严加管束就可以了。宁时俊、鲁山都反对,认为应当杀掉。龙谦支持了周毅的意见。他一开口,宁、鲁二人就不吭气了。宁时俊觉得龙谦性格中有一种缺点,就是对妇孺的格外宽仁,说不好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这件事就这么轻轻放下了。
  又过了两天,蒙山军召集村民大会,宣布了张满秋的罪行,押至庄外给枪毙了。那几个参与密谋的家伙被送入新成立的惩戒队罚作苦役。
  江云将温氏等人身边的下人全部驱散了,“别想着还做你们原先的太太小姐,给我老实在这个院子里呆着!不准出这个院子一步!”
  龙谦表扬了程建国和程大牛,奖励了程氏父子白银二十两,号召全军提高警惕,严防奸细。
  
  第二十九节变化五
  
  先不说王月蝉的沮丧和温氏母女的惊恐,以及互相之间的埋怨。白魏的大老爷萧观鱼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严格地讲,三庄沦陷于蒙山军,罪魁祸首正是白魏镇。假如白魏镇扛住蒙山军的突袭,战局将大不相同。客观地讲,是萧观鱼连累了郑经。当初郑经力劝萧观鱼花钱修葺寨墙,萧观鱼硬是舍不得。他总以为响马即使进犯,首当其冲就是郑家庄。他的白魏镇以及陈家崖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谁知道响马第一箭便射向了白魏,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法,一夜之间就击溃了三庄联盟。
  郑经好歹逃出去了,自己和陈超却落入了匪手。开始萧观鱼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了,他并不后悔下令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乡兵投降,响马烧庄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投降自己会倒霉,不投降则全庄蒙祸。
  被囚禁于家中的萧观鱼颇有些悲壮的味道。死就死吧,用刀或者给上一枪。只要不施以酷刑即可。传说中响马总有些毛骨悚然的酷刑,点天灯,活剐,剥皮抽肠什么的。另外,就是希望不要祸及自己的家人,但这又是奢望,响马之所以是响马,不能希望他们有人性。
  面对妻子的哭哭啼啼,萧观鱼一嗓子便吼回去了,“老子还没死哪,嚎丧干什么?”
  那晚的激战,村里死伤了十几个,具体是多少,他这个庄主兼乡兵总指挥也搞不清楚。那晚实在是太乱了,糊里糊涂就被响马翻墙杀了进来。萧观鱼后悔的要死,早听郑经的忠告就好了,但世上本没有后悔药,所以,他现在只能等死。
  响马打开庄子意味着什么?他完全清楚。他有一个待嫁的女儿,明年就出阁了,他还有一房算得上美貌的妾室,就算脸上抹了锅底灰也遮不住俏媚的容颜。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娶妻了,另一个还没成家,不管娶了老婆的,没娶老婆的,都跟他住在一套院子里。哦,还有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家业:上千亩好地,一套大宅子,还有一个生意很不错的药铺子,全完了!
  财富的损失还在次要。大难临头,萧观鱼方晓得,相对于财产,他更关心亲人的安全。假如自己的女儿被糟蹋,儿子被抓走,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响马接下来的作为令他意外。他们第一没有杀他,第二没有抄他的家。只是将他软禁起来,不准他走出自己的院落。他所担心的事,其中最害怕的是动他的子女妻妾,一件也没有发生。
  那些兵士们跟他想象中的响马完全不一样,那晚的激战他没有看清楚,天亮后是看清楚了,都穿着一模一样的灰色军装,有的戴着帽子,有的没戴,大部分都光着头,只有少部分留着辫子。
  他们基本上不进住着女眷的内院。其军纪之严,倒是令他大感意外。
  虽然不能出门,但白魏镇及郑、陈两庄发生的事情陆续传到了他的耳中,有一些是响马驻扎于白魏的头领,那个叫王明远的年轻人告诉他的,另一些则是他家的车夫白长海带回来的,白长海总被响马喊去出车,消息灵通。他最关心的心腹白仲海,并没有死掉,而是被响马生擒了,好好地活着,跟那些缴出武器的乡兵一样。除了那晚战死的,全庄再没有死一个人。
  这个消息让萧观鱼感到高兴。
  郑家庄竟然如此的不经打!这让萧观鱼心里舒服了许多。而白长海给出的响马人数的估计——总数不超过四百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相信。
  那个王明远就住在前院,就是车夫白长海所住的院子,倒是时不时进来跟他聊天,那是个五官端正,说话还算斯文的年轻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他手下喊他连长,萧观鱼并不懂连长是个什么样的官。王连长不断找他打听一些事,镇上的人口,乡兵的数量,武器的多少,还有周围的村庄……他都如实回答。
  为了争取一个好的结果,他只能如实回答。
  几天就熟悉了,萧观鱼得着机会,问王明远,“你们究竟要怎么办?就这么关着我?”
  “我不是跟你讲了嘛,耐心些。司令处理好郑家庄的事,就会过这边来的。”
  “那边不是将郑管家给杀了吗?不是将郑经的万贯家财都分了吗?”
  “是呀,我们离开蒙山到这边,就是除暴安良呀。只要你平时做的不过分,以俺司令的为人,是不会为难你的!萧庄主,你村里有个叫潘福林的,跟你有仇?”
  果然这小子找着报复的机会了!
  “你们不要听他胡说八道。你可以到庄子里多打听一些人,看看我萧观鱼是不是那种鱼肉乡里的恶霸。潘福林欠我的租子,赖着不交,我便收回了他所租的三亩半地,那些租子,现在他还欠着……他还要怎样?”
  “他要你像郑家庄的管家一样!”王明远道,“几担租子,至于吗?你不知道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你将地收回来,他怎么生活?”
  “老天爷呀!如果他是老实勤快的庄户人,我怎么会收回地?你去村里打听打听,姓潘的就是一个赌棍,多大的家业也会让他败光的!”
  “行啦。现在白魏镇是俺们说了算!潘福林想杀你,须得俺们司令点头!只要俺们司令查明你跟郑经不一样,你就没事。”王明远冷冷道。
  在惶恐不安中等待,终于,轮到了他。王明远说的司令找上门来,就在他的书房跟他谈了大半宿。那是个很特别的人,身材高大威猛,和他的兵士们一样穿着据说是从官军仓库抢来的灰色军装,没留辫子,倒是留了一圈很特别的络腮胡子——并不是如乡下那些毛发重的家伙满脸都是蓬松凌乱的胡子,而是从鬓角留下来,连上上唇,形成了一个好看的圆圈。
  长相是次要的,口音也不必论。萧观鱼感到那位姓龙的响马大首脑是个不一般的人,头脑敏锐,见识卓绝,从朝廷大势到山东局面,侃侃而谈,毫无滞碍。萧观鱼大部分时候在听,他并不在意朝廷或者省里的消息,而是关注他的兵扎在三庄会干什么。发现他的想法很有条理,举措也不是不能接受。比如,他称赞陈超而贬低郑经,虽未臧否自己,也知道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了。他讲了他的所谓“政策”:三庄的乡兵武装必须彻底解除,任何形式的抵抗或者反抗都是不允许的,但蒙山军将严守军纪,绝不会发生抢劫、强奸、殴打百姓的事情。恶霸郑经的土地和浮财将被没收,但陈家崖的陈超先生将受到保护,他的钱粮土地都不会受到任何的侵犯。至于你,萧庄主,我们认为,虽然你未像郑经一样欺凌乡里,私设公堂,但你庄子里的百姓对你是有怨气的!地租过高,药铺子也是暴利,都是乡亲,你这样做于心能安?我不分你的地了,第一,原先欠你的租子银子,全都免了!第二,地租降至陈超的水平;第三,自愿捐一笔银子出来,你库里的粮食如果吃不了,也拿出来救济穷困吧。做到这一点,你的家人,家产,我都保你平安。
  萧观鱼能反对吗?他连声答应,当时就表态原意捐出一半的家产劳军。
  龙谦表示感谢,“这就好,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第三十节变化六
  
  萧观鱼除降了地租外,另拿出一万五千两白银和五万斤粮食交给蒙山军,换取自己的安全和zì yóu。其家财是不是只有三万两,龙谦也不为己甚,因为他还要用这个人。
  在说服陈超,慑服萧观鱼后,村民自治委员会也正式成立了。龙谦估计的不错,有陈超出面办这个“维持会”,村民们人心大定。陈超为正,萧观鱼和罗同秀为副,每庄吸收了三个年老德昭的算作委员,统一协调解决在蒙山军占领下的三庄的民政问题。龙谦明确地讲,在自治委员会成立后,蒙山军将不再插手村民的任何事务,完全由自治委员会说了算。蒙山军在民政上有任何要求,只跟自治委员会提出。
  这就是完全表明了不扰民的态度。陈超和萧观鱼很高兴,老百姓们也高兴,毕竟他们不愿意跟当兵的来往,蒙山军宣传的子弟兵一类的口号,没几个人懂,更没人放在心上。
  龙谦希望陈超搞出一个村民公约。自治嘛,总要有个章程。封建制度下,官府的势力一般不深入乡村,前明的朱元璋还明令官员不要到乡村扰民呢。像郑家庄这样的大镇子,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没几个见过县太爷。只要纳粮缴税,官府才没精力去管农村的事情呢。只有一件事除外,那就是官司。可是,一般的经济纠纷,村人们不会告到县衙门去。除非是凶杀一类的命案,才会惊动官府。村人中的绝大多数,终其一生也没有去过县城。即使出现老婆偷汉子一类的丑事,解决的渠道也在村里,那就是宗族。宗族长老们承担了社会职能,负责调解处置宗族内部的事务。所以,大村子一般都建有祠堂,但不一定有村公所。
  龙谦虽然表明了放手“民政”的态度,实际上对这个不伦不类的自治委员会很是关心——超过了他对军事训练的关注。他不断找到陈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村庄里孤寡老人、孤儿及赤贫户的救济问题,设立公田的可行性,对军属和烈属的抚恤,民事纠纷的调解,水利设施的恢复和建设,对乡村手工业、商业的扶持以及教育问题。他都拿出来与陈超探讨。
  陈超不胜其烦但又觉得这些问题很实际——除掉那不现实的军烈属问题,这显然是对方深具野心的证据。其他的,的的确确是应当给予关注的。
  龙谦的问题偏偏挠中了陈超深埋心底的那块“痒痒肉”。陈超放弃了科举,表明了自己再无意仕途,但对于养育自己的故土,陈超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眼看着故乡在看得见的速度下衰败,陈超忧心如焚。而龙谦现在指出,自治委员会可不仅仅做协调军民关系的维持会,而是真正成为解决民生困苦的机构,陈超又觉得其中大有深意。特别在龙谦率领他那军纪严明的军队帮助三庄的百姓收秋后,陈超认为,龙谦所说的一切,未必不能真正的实现。
  比如水利问题。除掉郑家庄占据地利,一半的耕地可以引来昌湖水灌溉外,白魏及陈家崖就全是靠天吃饭了。龙谦提出,能不能在昌湖边上挖一道明渠,将昌湖水引入隔绝郑家庄和陈家崖之间的那条沟?再在沟边安上几部水车,不就解决陈家崖的浇水问题了吗?若是将那条沟再延伸几里,白魏镇也能用上昌湖水了。
  这是龙谦的设计。陈超听了既吃惊且感动。不是龙谦的设计有多高明,而是龙谦对于民生的关注打动了他。若是不cāo心百姓的生活,不会提出这个方案来。如果实现这个计划,陈家崖一大半的旱地将变成水田,粮食亩产至少增加三成,那意味着基本上没有人饿肚子了。
  “怕是办不成。”陈超摇摇头,脸上带着遗憾。
  “为什么?”龙谦没理解陈超的意思,“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事。”这一带地形差不多都装在龙谦脑子里了,昌湖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水库,两面窄,中间是个大肚子,将那条季节性的小河在夏秋两季的来水聚成了一个湖泊,工程量最大的是一个小山梁,只要挖通那里,剩下的就简单了,在平缓的地上挖十几里的渠就可以接入陈家崖南面的那道沟。而且,自己手里有从郑家庄缴获的一些火炸药,完全可以用上,“你看,这儿是你们说的昌湖,直线距离距陈家崖差不多有十五六里地的样子,关键是这里﹍﹍”还是沾了水,龙谦在桌子上勾勒出一幅简单的地形图。
  “这个法子,其实我也想过﹍﹍”陈超仔细看着图,真是不谋而合呀。当初他就想联合白魏镇办这件事,但被郑家庄所阻,那时郑经尚未回来,当家的还是前任庄主。郑家庄的理由很充分,你们修这道渠,将水引到陈家崖和白魏,下游就可能枯了,直接影响到郑家庄的利益。
  “那好极了。”
  “好什么呀,你看,郑家庄的地都在南边,我们截了水源,下游就受到了影响。”
  “原来是顾虑这个。昌湖水面不小,灌满一道沟渠也不会影响下游吧?不必顾虑,现在咱们说了算。何况,你我都没有牺牲郑家庄而照顾白魏陈家崖的意思嘛。郑家庄的工作,我来做。他们会同意的。不仅如此,我还会让郑家庄出工出力,大家一起来修这道利民渠。”
  “那可就太美啦。”陈超想,如果这道渠修成,那可给陈家崖以及白魏带来莫大的好处啦。这道还存在于桌子上的救命水渠修成,两庄的百姓不知道该多感激蒙山军呢。
  “其实,郑家庄也不是不受益。这一片是郑家庄的地吧?不是也能浇上水?”
  “是啊,郑经的地都在另一边,他才不关心这边呢。”陈超在郑经主管庄子后曾提过此事,被郑经婉拒。
  “村子间闹纠纷,多半是因土地水源而起。这就是组织三庄自治委员会的好处了。以后办事,再不能各顾各了,将来水渠修成,在两岸栽上柳树,多美。另外,还要建一两道木桥,以沟通两庄间的联系,大家也不要爬上爬下了。”龙谦继续为陈超描绘着未来的美景。
  “若郑家庄那边赞同就好了。”陈超还是有些担心。
  “放心吧。他们会赞成的。只要将道理说清楚。冬天就要到了,村民们都闲下来了,自治委员会出面组织大家一起干,分段包干,争取今冬就竣工。只要官军不来,蒙山军会全力帮助大伙儿修渠!”
  “你会让你的兵修渠?”
  “当然。我会亲自带大家干!那条山梁,就交给我的部队。现在就要仔细计算一下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量的大小了。这方面你有没有人才可用?”
  “庄子里哪有懂水利的人,郑家庄倒是有人会打井,风马牛不相及啊。”
  “没关系。其实也不难。你先跟白魏萧先生商议商议。郑家庄这边的工作,我来做。”
  龙谦跟罗同秀、程大牛说了,程大牛一口答应,但罗同秀有顾虑。罗秀才的地也在南边,水渠修成了与他实无多少好处。又担心河水被截留影响自己的收成,支支吾吾的。龙谦笑着跟罗秀才说,“罗先生,你这就不如大牛兄有气量了。大牛兄所分的地也在那边,他就没有在意嘛。何况,你怎么知道这边一引水,那边就没水了呢?你现在是自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心里想的,可不能只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啊。放心,蒙山军做事,绝不会扶一家,损一家。陈家崖和白魏富起来,于郑家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其实也用不着做更多的工作,郑家庄的村民们一来感激蒙山军的义举,二来慑于蒙山军的军威,敢当面反对的真没有。何况,还有一小半的村民会因为引水而受益,所以,郑家庄很快就通过了饮水工程的决议。
  秋粮已经收完了,庄户人都闲了下来,漫长的冬季一般都是闲散的季节,寒露过后,引水工程就将正式启动。陈超等人已将整条水渠划分为三段,分别由三庄“承包”,最难的一段,即那道山坡的工程则由蒙山军负责。
  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三庄都像是过年似的,热闹非凡。三庄分别举行了开工仪式,杀牲祭奠,鸣炮开工。
  龙谦亲自带他的参谋组用土办法测量了小山坡的工程,开始在背靠湖水的另一面凿洞,准备用爆破的方法开凿一条明渠。
  “这是个技术活。咱们没有专业工兵,要知道,现代军队,工程兵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我们也要建立工兵部队,若是有矿工一类的人,注意招揽过来。”龙谦对宁时俊等人说。
  
  第三十一节变化七
  
  郑家庄的招兵工作共进行了三天,招收青壮年三百余人。超出了龙谦的预计。招兵工作的顺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郑家庄原乡兵队长田书榜的投诚。
  田书榜在那天晚上被封国柱的四连所俘虏,他的身份很快就被查清了。乡兵队长郑忠已死,郑经逃走不知所终,这支颇具规模的乡兵对最高首脑就是田书榜了。
  田书榜的身份一经甄别,龙谦立即审讯了这个膀大腰圆的东北大汉。
  田书榜一开口,让龙谦楞了下,“原来你是东北人!老家是东北什么地方的?怎么跑到郑家庄为郑经卖起命来了?”
  田书榜有点光棍气,对于龙谦的问题,没有任何隐瞒,一股脑儿都讲了。
  “纳噜窝集?”龙谦真没听懂田书榜说的地方是哪里,俩人聊了半天,龙谦总算明白田书榜的老家在吉林东部,距朝鲜不远,“那儿不叫浑江吗?”龙谦自顾自嘟囔了一句。
  “好吧,我相信了。你跟我说说你的乡兵队吧,有多少人?多少武器?内部设了几个小队?头领们都是些谁?老实讲出来,我不杀你。”
  田书榜本就是一雇佣兵,对郑经没有几分忠诚,对于龙谦的问题,他略微整理了下思路,便一五一十地交代起来。
  负责记录的范德平参谋不得不提醒他说的慢一些。
  龙谦摸着下巴黑森森的胡子琢磨着这个田书榜。这个看上去很横的家伙是哪里人并不重要,他怎么来山东做打手龙谦也不想深究。但他交代的经历和乡兵队有不少外来户倒是引起了龙谦的兴趣,而田书榜很准确的记忆,对他的部下极为传神的描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印象极为深刻。
  审讯这个乡兵“高级首脑”时在场的好几个人都有共同的感觉,这家伙是个人才。
  “田队长,”龙谦问完该问的问题,和气地对俘虏说,“你讲的这些,我会派人核实。如果证明你说的是真话,你就赚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不想说也可以。”
  “你问就是。”
  “你参加了战前与郑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