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蛟鹊牡杌撬饕烧肆耍獍锿练怂闶前锼前岬袅搜乖谏砩系拇笫贰5泵缮骄斜男烫旄堑氐卣箍粲藕竦奶跫畲蚨堑木褪牵闷鹞淦鳎N滥忝堑耐恋亍C缮骄遣换嶙叩模灰缮骄冢切┩恋兀鹨捕岵蛔摺
  当程大牛等人带头参军后,局面就打开了。两天里,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人报名加入了蒙山军,基本都是原先的乡兵﹍﹍“陈先生,咱们进去吧?”江云催了下陷入沉思的陈超。
  “嗯。”陈超抬步走入院门,劈面看见两个身穿军服,怀里抱着布匹正在说笑的女兵,不竟大吃一惊,“怎么,你们还有女兵?”
  “红草,你这是要去染布吗?”
  “是呀,刚找回的染料。司令亲自试验呢。”女兵匆匆走了。
  “司令在后院呢,你先到司令的屋子坐坐,我告他你来了。”
  “不必,一同过去吧。”看来龙谦是将郑经的大宅当作自己的家了,陈超脑子里还是被已经消失的女兵所震惊,响马队伍竟然还招女兵?这要是让淑儿看到还不知她会怎么想呢。
  
  第二十三节纵论一
  
  来到后院,陈超一眼望见了身材高大的龙谦,正举着一块灰布对着太阳看。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弄吧。”龙谦将手里的灰布交给了另一个女人,那个女人也穿着军服。
  “司令,陈庄主来了。”江云叫了声。
  “喔,你来啦,正想着去趟陈家崖呢。”龙谦满面笑容,朝陈超一拱手,“请,咱们到屋里谈。”
  “你这是要开染坊吗?”
  “多了不少新兵,原来缴获的军服都用光了,没办法呀。部队训练强度大,膝盖、肘部,早早就磨破了,衬衣衬裤也需要添置新的。另外,冬天说来就来,必须早做准备了。哈哈,让你笑话了。军队就像家庭,吃喝拉撒睡,样样都要想到啊。请,”龙谦做了个手势。
  果然,龙谦占据了郑经的主院,这间屋子,陈超是来过的,看上去只是比原来乱了些,最大的变化就是换了主人。
  “三才,给陈庄主泡杯茶来,将杯子好好洗洗。”龙谦对正在外屋忙乎的护兵李三才吩咐道。
  “陈先生,来找我有何指教啊?”二人分宾主坐下,龙谦含笑问道。
  “你说要到陈家崖,什么事?”陈超反问。
  “哈哈,诸事缠身,担心驻陈家崖和白魏的部队纪律执行方面有问题。另外,我亦准备在贵庄及白魏招兵呢。”
  “也准备没收我的土地?”陈超冷冷道。
  “那倒没有。我分析过三庄的情况,其实是不同的。郑经是必须镇压的恶霸,白魏需要做一些变动,至于贵庄嘛,其一,贵庄人均占有土地只是郑家庄的一半稍多一点,但户均占有却与郑家庄持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你这个地主也不是什么富户啊。何况,陈家崖的村民可没有郑家庄的怨气。放心,贵庄一切如旧,不做任何的变动。”
  “可我的村民们却受这边的鼓舞,蠢蠢欲动了!”
  “是吗?担心了?”
  茶端上来了,陈超见龙谦的杯子里不过是一杯白水。
  “我这是借花献佛。茶可是好茶,郑经就是经营茶叶发家的嘛。请用茶。”龙谦说着端起杯子喝了口白水。
  “恕我直言。”陈超决定开门见山,“你这样干,就是造反了,你知道吗?”
  “喔,占山为王的响马不是造反吗?”
  “那不同。”
  “有何不同?”
  “不同便是不同。抱犊崮百余年一直为强人占据,朝廷并不在意,但你在郑家庄做的这一套,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
  “因为郑经吗?”
  “那只是一方面。”
  “想必你也看到了,郑家庄的村民很高兴蒙山军做的一切。”
  “正因为如此,朝廷才不会放过你。”陈超叹口气,“说实话,我活了快四十年了,第一次看到纪律如此严明的响马,不仅不sāo扰百姓,竟然还招收女兵!而你,无论见识还是才能,都是我平生仅见。若是听我一句,千万不要招兵了,你这是在害人,知道吗?”
  “给无地的百姓土地,给饿肚子的百姓粮食,就是招兵,也是出于自愿,我蒙山军未在郑家庄强拉一个青壮,怎么就成了害民?”
  “我承认,国朝历经二百余年,土地兼并十分厉害,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但是,土地是国家立国之本,若是像你这样杀人分地,不是造反是什么?”
  “呵呵,刚才说朝廷不在意打家劫舍的响马,而在意破坏土地制度的蒙山军,是吧?这个道理,我还真懂。其中的道理也简单,因为朝廷考虑的,不是百姓的死活,而是他统治的基础是否牢固。朝廷嘛,总是以为士农工商四类人中,‘士’才是值得依靠的基础。对于其他的嘛,不过是榨取财富的对象。他们的死活,朝廷是基本不管的。你说的对,满清建政二百五六十年了,土地兼并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朝廷明明知道问题很严重,偏偏不去管,也不能管。一管,朝廷的统治基础就动摇了,当初世宗皇帝搞了士绅一体纳粮,招来了多大的非议?千秋之后书写满清的历史,我敢保证正史和野史中,这位雍正帝不会有好名声。”
  陈超再次感到震惊。上次畅谈海外奇闻异俗,陈超只是佩服其见识广博,但刚才这段话,却是涉及了朝廷的根本大政。如此简洁明了了总结出朝廷的态度,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既然这样,原先准备好的说辞自然就没用了。眼前这个魁梧雄壮的汉子,绝非头脑简单的匪首,而是有大图谋之人。
  陈超站起来,“自上次深谈,尔之见识才华,陈某深为佩服。以尔之才,就算学那陶朱公,必定富甲一方。何必作此掉脑袋之事?若是当我是尔朋友,听我一言,就此罢手吧。陈某虽是山野村夫,却有几个同年在官场做事,我愿为尔说项﹍﹍”
  龙谦笑笑,“请坐。坐下谈。龙某对满清政权,根本不抱任何的希望。你说的没错,若是图谋个人富贵,龙某自信还有仈jiǔ分把握。但满清内政外交,已入膏肓,大厦将倾,你我身在其中,岂能独免?”
  “你说的太严重了吧?”
  “不,不必掩耳盗铃。在泰西诸强兴起工业革命之前,我中华的农耕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事实。但是,纵观历史,王朝的更迭自有其规律。一般也就二三百年的样子,不要说那些短命的王朝,便是西汉、东汉、唐、宋及明朝,几乎没有超过三百年的,您饱读史书,可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个规律其实陈超是注意到了的,他是笃信儒家学说的,天道有常,更迭是必然的。抛去那些过于玄奥的解说,王朝的兴衰大致可以归于统治者的英明和腐朽。开国诸帝遍尝人间疾苦,勤政爱民,但其子孙生于富贵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骄奢淫逸,所以失政便成了必然。
  这个话,陈超现在却不想讲,他知道龙谦一定有更好的、更新奇的解释,“愿闻其详。”
  “政治的清明与贪腐是其中的一方面。dú cái之下的政治,贪腐是难以阻挡的趋势。但决定王朝兴衰的,更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战乱之后新建的王朝,一般都会推出‘均田免赋’的政策,战乱不仅消减了过剩的人口,更造成了大量无主的土地,给均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新建的王朝,政府机构少,需要的赋税也少。这样,便造成了王朝兴盛的局面。但是,随着政局的稳定,人口增长几乎成为了必然,你要相信,人口的增长速度绝对超过了粮食的增长。而另一方面,政府机构的日益臃肿,吃皇粮人数的急剧增加,逼着朝廷增加赋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大量赤贫阶层的产生,为新的动乱埋下了祸根。这个矛盾,在农耕文明的制度下几乎难以解决,其结果就是发生动乱,以消除多余的人口。严重的局面下,便会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演变。这就是王朝更迭的周期律。这个周期,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是底蕴深厚的王朝,也不会超过三百年。”
  陈超目瞪口呆。他自负饱读史书,但从没有如此简洁地总结出历史的变更规律。
  “三百年?你岂不是说大乱将至?”
  龙谦点点头,“陈先生是在满清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用我习惯的思维讲,您是满清体制内的人。尽管您没有出仕,但您不是有举人的功名吗?您一定想告诉我,满清虽是异族,但历代帝王无不勤政英明,绝非前明帝王可比。满清之政治,亦无大的失德之处。所以,你讲的王朝周期律,根本不能适用于大清。”
  “虽是汉人,但吾必须承认,大清历代君王,皆为英主﹍﹍就算有洪杨之乱,不是一样剪灭了吗?”
  “何况还有同光中兴?”龙谦笑笑,“纵观历史,满清诸帝,确实胜于明季。但是,若是以中兴自娱,不过是自欺欺人。尤为关键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已非昨日,已处于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之间。这个变革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我们都知道泰西强国船坚炮利,为什么那些堪比我国一省的弹丸小国能如此精强?为什么英法联军区区万余人便能击溃八旗大军,占领běi 精,火烧圆明园?陈先生,你很难想象完成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大量的矿山被开发出来,大批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四处冒出来,无数的农民放弃了传统的劳作进城做了工人,你没有见过的新奇古怪但又实用无比的工业品从工厂的流水线上流出来,财富如同雨后的野草一般蓬勃茂盛地长出来。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摧毁,人们的生活被迫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支撑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的昌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首先应用于军事,几十层楼高的铁甲军舰劈波斩浪地行驶于大洋之上,碗口粗口径的大炮,一发开花炮弹足以毁灭一个村庄。可以连续发射子弹的机关枪也出现了,你能想象出一挺机关枪每分钟发射数百颗子弹的情景吗?﹍﹍列强凭借着精良的武器和无尽的国力向世界进发,他们抛弃了传统的农业社会,政府的税收不再依赖土地,工商税成为了主要的收入,导致了与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国力上巨大的差别。他们疯狂地瓜分着世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将世界分为文明国家和不文明国家,对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政策。他们或者占领别国,比如我们南方的印度、菲律宾,分别成为了英国和美国的殖民地,他们派遣官员管理这些殖民地,肆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将原材料,如铁矿石、木材、橡胶、棉花等以极低的价格运回他们的国家,再将廉价的工业品强行推销至殖民地。或者用大炮打开别国的国门,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选择代言人,逼迫着这些国家实行门户开放,贪婪地掠夺着浙西国家的财富。而我们中国,正是这第二类。
  “欧洲的崛起,来自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在欧洲找不到殖民地后开始向世界范围内扩张。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先后沦为欧洲列强的盘中餐。当满清朝廷还在沉醉于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的时候,欧洲的强盗们已经驾驶着风帆船在大洋上四处出击了。最早让中国接受屈辱的是在道光年间,林则徐虎门销烟带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二十二年,英国割走了香港岛。十五年后,英法两国为了强迫中国接受他们的外交官和商人贸易,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万五千名联军士兵就打下了běi 精,大肆掠夺后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俄国人不甘落后,利用běi 精条约大块地切割着北方的领土,尽管那些所谓的苦寒之地看上去很荒凉,人烟稀少,但是,地下却埋藏着无尽的宝藏,并且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可惜根本引不起当道诸公的重视。西历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俄国人占有了海参崴,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东方出海口。
  “在我们的南方,局势的恶化并未引起昏庸无能的朝廷警觉,1867年,朝鲜dú lì了,中国失去了东北方向最重要的藩属。1883年,法国人经过一场可笑的战争,将安南变成了保护国,紧跟着将安南、交趾、东京、老挝和柬埔寨吴哥地区拼凑成法属印度支那。广西不安全了。1886年,英国吞并了缅甸,在中国的西南方钉上了一颗钉子,西藏也变得不安全了﹍﹍”
  陈超的脸色越来越黑了。
  “再往后数,中国的国门就彻底被打开了,廉价的工业品的流入,摧毁了中国的手工业,让更多的农民陷于赤贫。他们强迫中国接收不超过5%的关税,在十几个重要的城市设立租界,形成国中之国,租界之内完全不受满清律法的管辖﹍﹍现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港口已经被割让给列强:马关条约之签订,让中国失去了台湾、琉球以及辽东半岛。去年,德国租借了胶澳,时间为九十九年,德国人的势力正深入山东腹地。在北方,所谓的满洲龙兴之地,局势也很严重,八年前,俄国人开始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全世界最长的铁路的终点,正是曾经的中国领土海参崴,如今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征服东方。俄国人热切地觊觎着满洲,既为西伯利亚铁路线的安全,也为遍布满洲的宝藏。所以,俄国人绝不允许日本人的势力侵入满洲腹地,早已与俄国结成了同盟的法国人坚定地支持俄国,加上急于登上亚洲舞台的德国人,三国连成一体,逼迫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给中国,代价是中国额外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日本人刚走,俄国人又来了,他们终于得到了比海参崴更优越的军港旅顺了﹍﹍瞧瞧这副悲惨的图画吧,假以时日,中国难逃印度之命运。这些问题,却是万历、崇祯所未遇的。当初,康熙、乾隆自以为中华上国,沾沾自喜,不愿睁开眼去看世界,这一百年间导致的落后,或许要几百年的努力去追赶。但是,满清朝廷何曾认真有过反思?”
  陈超内心翻江倒海。近年来国势日蹙,蜗居乡下,哪里能得到如此系统简明的介绍,听言观志,一个响马首领却注意着这样的东西,“你说的这些,或许都是事实。奈何天朝器不如人啊,朝廷自同治年间办洋务,不就是为了师夷之长以制夷?”
  “结果呢?虽曾想着办洋务以自雄,效果你也看到了,不过是南辕北辙,徒耗国力而已。其实,朝廷的正规军武器装备并不比侵略军差多少,但在战场上却一败再败!丧师失地,割地赔款!你说的办洋务,实际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大量购买西方强国的武器,第二才是办工厂自制。将历次失败归结于武器不如人是不全面的,黑旗军与法军在越南打仗,其实还打赢了呢,但最终还是签订了卖国条约。自甲午一战,国力大衰,标志着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了。戊戌之变,起因也是革新,一旦涉及最高统治者的利益,立即加以绞杀。满清朝廷无视这种难以阻挡的cháo流,守着‘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圣人之训,固步自封,屡次受挫于泰西诸强,如今国内板荡,百姓困苦之极,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革命党方兴未艾﹍﹍不说远的,就说眼前吧,兴起于山东,蔓延于直隶的义和团,与其说是对洋人的仇视,不如说是百姓生活绝望的一种反抗!朝廷如不能善处义和拳,必将引发新的大祸。朝廷能否跨过这一坎还说不定呢。”
  
  第二十四节纵论二
  
  陈超再次吓了一跳,“会出什么乱子?”
  龙谦微微一笑,“我听说不久前,皇上听信几个小臣,想着变法图强。但触怒了掌握实权的太后一党。百日维新就此夭折。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据说皇帝曾有纵兵包围颐和园,囚禁太后之谋。也难怪太后深恨光绪帝,想着要废掉皇帝,另立新君。”
  陈超大惊,“你,你这是从何听来?”
  “小道消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嘛。消息或许作不得准,但太后对今上不满却是真的。鲁南消息闭塞,但běi精可以嚷翻了天。都说光绪爷被幽禁于瀛台,形同囚犯,连饭都吃不饱。”
  “啊,此话当真?”陈超不由得站起身,神色急迫,仿佛他爹被囚禁似的。
  “只是传言,我又未亲见。”龙谦一摊手。
  陈超是同情戊戌六君子的,对康粱变法图强的主张也有几分赞同,国家叠遭大难,变法图强成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共识。戊戌事变的始末,陈超大致清楚。深恨袁世凯出卖了皇帝,导致变法夭折。但他又是很谨慎的人,即使对萧观鱼那样的老友,也不愿多议论朝廷大政。自问从骨子里讲,陈超不喜欢慈禧恋栈权力的行为,更不喜欢牝鸡司晨,皇帝早已成年,太后干嘛把持着权力不放?说是归政于帝,但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仍cāo于手中,这算什么归政?变法不变法,都是皇帝的权力啊﹍﹍“你说的这些,跟义和团有何关系?”陈超拉回了话题。
  “有,关系大了去了。”龙谦微微一笑,“陈先生想必听说了,洋人是支持今上的,据说英国公使就曾对李鸿章说,大英帝国只承认今上的zhèngfǔ﹍﹍陈先生,洋人是不支持太后废黜皇帝的。”
  这个陈超确实听说过。萧观鱼有个表弟在京师总理衙门当差,官职不大,但消息灵通,与萧观鱼一直有书信来往,今春曾寄信来谈及各国公使对幽禁今上的不满,但龙谦所说李鸿章的故事,陈超却没有听过。
  “李中堂如何说?”陈超几乎忘了,龙谦不过是盘踞蒙山的响马头子,他又如何得知帝国最高层的秘闻?
  “李鸿章说,这是我国的内政,你们就不要管了吧。”
  “中堂这话说的好。洋人的手伸的也忒长了些。”陈超颔首,李鸿章从来未进过军机处,其实是不能叫中堂的,但民间偏偏叫的贼响,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一个李鸿章,一个张之洞,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偶像。尽管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李鸿章名声大损,但陈超还是尊称其为“中堂”。
  “若是时间倒退百年,李大人此言原也不错。但今非昔比,洋人的势力已深入我中枢,英、日、法、俄、德、美等数国在华利益纠葛,他们自然关注中枢的人事变更,谁的政策对其有利,他们就支持谁。而洋人的反对,便是大权在握的西太后,也不能不顾忌﹍﹍”
  “又被你绕走了,这和义和团有何关系?”
  “不要急嘛。”龙谦微微一笑,“你知道的,义和团打出的旗号可是扶清灭洋呢。太后深恨洋人对于皇位更迭的干涉,不免生出利用义和团的念头。而朝中的满清贵族,比如其子被选为储君的端郡王,是不是会更喜欢义和团呢?”
  陈超表面上沉静,但内心却惊疑万分,龙谦这厮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义和团在三庄附近没有形成气候,主要原因是附近没有建教堂,但周围县城及大一点的村镇闹腾的极为厉害。这个,他是知道的,正想开口,龙谦又说话了,“朝廷支持义和团,必将大张其气焰。据我所知,义和团众,多是贫困无依之农夫,将怨气发泄于洋人。袁世凯主政山东,一改前任巡抚对于义和团的态度,大力镇压之。但如果京师高层态度变化,必然将在山东得不到扩张的义和团众诱至直隶,以他们一贯的做法,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洋人,焚教堂,触怒列强是必然的。若只是在乡间小打小闹也就罢了,不过让官府掏钱安抚洋人。但如果闹到京师,问题就严重了。如今北洋水师几近覆灭,国家有海无防,后果堪虞啊﹍﹍”
  陈超沉默着。他曾在八年前陪同友人逛过一次běi精,那是他仅有的一次远行,皇城的威严大气留给他极深的印象,某种意义上,běi精之行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生于一个伟大的帝国是多么的自豪啊。可是,五年前的甲午一战,将他的梦想彻底击碎了﹍﹍“就算你说的是真的,会怎样?难道英夷会再次发兵吗?就算京师有变,跟你的小小蒙山军有何关联?袁大人手握雄兵数万,不用打,踩也将你踩死了。”
  “哈哈,陈先生是真不懂呢,还是装糊涂?自洪杨乱后,满清中枢威信大减,各地督抚威权日重。两广之李鸿章,两江之刘坤一,两湖之张之洞,都是朝廷不能不用但又难以驾驭的汉族重臣。对于朝廷的大政,顺之从,违之逆。而袁世凯此人,最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了。京师乱起,袁世凯自顾不暇,哪里还能顾得上小小的蒙山军?再说了,对于天下大势,如龙某般洞若观火者又有几人?不若我们俩打一个赌﹍﹍”
  “赌什么?”
  “若是局势如龙谦所预料,陈先生便加入我蒙山军如何?”
  “这个你就别想了。”
  “哈哈,陈先生,你是不相信蒙山军在这个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中会开创一番基业?”
  “什么样的基业?”
  “洗刷五十年来之屈辱,复兴中华数千年之文明,让我泱泱中华重振汉唐之雄风!千秋万代之下,青史铭刻我们的姓名,让我们的子孙为他们的祖先而骄傲!这难道还不够吗?”
  “大言不惭。”不过,还是让陈超砰然心动,“如今你兵不过数百,讲这些,不觉得可笑吗?”
  龙谦的表情严肃起来,“陈先生,家国天下,总是先有国,然后才有家。所以,顾炎武才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也说过,亡国和亡天下不是一回事。如今面临着亡天下之危局,国家亡了,覆巢之下,岂有你世外桃源的存在?如果都躲到山野装糊涂,等列强将国土瓜分完毕,我们的子孙成为可怜可悲任人欺凌的亡国奴,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不再!陈先生,你真的心安?”
  “龙谦,我钦佩你的志向。但是﹍﹍太有些不自量力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从来不敢寄希望于朝廷,如果朝廷可恃,也不会形成如此局面了。想我中华版图辽阔,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若是励精图治,岂会被几个小国欺负成这样?我敢担保,一旦发生新的对外战争,不过是更为惨烈的割地赔款而已。
  “我在蒙山整军,除掉严明军纪,苦练战斗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让我蒙山军将士明白,他们不再是打家劫舍的响马土匪,而是保卫国家民族的武力!一旦国家有难,蒙山军将义无反顾地走上国战的战场,陈先生又何必小觑于我?”
  陈超想起了刚才激昂的军歌﹍﹍那首歌是那样的激越慷慨,或许眼前此人,真是有担当的猛士,“龙先生,我相信你是出过洋,对于世界之变局有着人所不及的了解,以子之才,为何投身蒙山寨,就算你练出几千精兵,又能如何?挡得住列强吗?”
  “若是龙某为一己之富贵,其实不难。以龙某的眼光手段,到那上海广州,经商也好,从军也罢,不出三年,必会成为海内巨富。但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舍生取义者,有拼命硬干者,这就是我中华文明屡经劫难却存亡续绝的原因。就算我龙谦不会成功,也要让列强知道,中国并非没有真汉子,真勇士。若想把中国当成印度,那是妄想!”
  “对你的志向,陈某深表钦佩。不过,眼下之局面,还要你分说一番。你们准备怎么办?”
  “其实也简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蒙山军将以郑家庄等三庄为根据地,秣马厉兵,以待局势之变。为今之计,需要先生这样的乡贤相助,以安民心。龙某计划成立一个三庄村民自治委员会,以你为首,萧观鱼、罗同秀为副,出面安抚乡民,务使乡民不要惊慌,更不要做无谓的反抗。龙某将逐步扫荡周围的土匪,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此事龙某反复合计过了,绝不会累及先生的清名。”
  “村民自治委员会?”
  “是,我准备专抓军事,不轻易过问民政。”
  陈超思忖着“自治”和“委员会”的含义,后一个他基本明白了,估计这个来自于龙谦的经历,直到现在,陈超还是相信龙谦出过洋,但后来的经历究竟真相如何,问也没用。此人统领着一支战力不俗的响马是残酷的事实。对于自治,陈超其实挺喜欢的,他愿意为自己的村庄做点事,原来愿意,今后也愿意。从字面上看,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说实话,这也比较符合他的心意。
  接下来就陷入了沉默。陈超不开口,龙谦也在沉默着。足足过了一刻钟,陈超有了主意,与其让这帮土匪折腾,还不如由自己出面。他们不理民事最好,即使郑经将来杀回来,也怪不得我等﹍﹍“也罢,陈某便做这个自治委员会吧。”陈超做出了龙谦希望的决定。
  
  第二十五节变化一
  
  “太太,俺就不能再伺候你了﹍﹍”罗二丫跪下,重重地给昔日的主子磕了个头。
  “起来,起来。二丫,这就要去了吗?”王月蝉放下手里的一册宋词。
  “是,俺得去集合了,长官要训话呢﹍﹍”
  “看起来咱们的缘分尽了,好,那就去吧﹍﹍”王月蝉伸手到枕头下摸出一个丝绢小包,“这点小玩意,送给你,留个念想吧。”抓过罗二丫的手,将小包放在她手掌中。
  隔着柔软的丝绸,罗二丫感觉出是一对玉镯子。
  “啊,不,太贵重了,二丫受不起﹍﹍”丫鬟急忙推辞。
  “贵重什么啊?都是身外之物。”王月蝉目光迷离,“我与你主仆一场,这点小玩意算不了什么。蒙山军仁义,没有抄走我的首饰珠宝,这对镯子,是我的心爱之物,送给你,也算我给你的陪嫁。将来你嫁人,我不一定到场了。”
  这话有点伤感。罗二丫握紧了小包,眼眶湿润了。她是王月蝉的丫鬟,报名参加蒙山军,被招收了,今天是她到部队报到的日子。
  “队伍上规矩多,诸事小心在意些。你这就去吧。”王月蝉轻轻挥手。
  罗二丫扑通跪倒,再次朝王月蝉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
  “这个丫头,不知将来会有什么结果﹍﹍”王月蝉站起身,目送着二丫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外。
  “姨娘,二丫这就去了吗?”郑婵的声音。
  没发现她何时来了。
  “嗯,你身边的小娟,不是也要去当兵吗?”王月蝉扭转头,悄悄擦去了眼角的一颗泪珠。
  “小娟被我说服了,不去了。”
  “去了也不一定坏,留下也不一定好﹍﹍我倒觉得,由她们吧。”
  “我没有勉强她。”
  “我知道。但你娘一定吓唬小娟了。”王月蝉笑笑。二丫是孤儿,无亲无靠,自己就能做一半主。但小娟却是本庄人,父母俱在,情况完全不同。
  “姨娘,二丫去了,谁伺候你?”
  “干嘛非得人伺候?我也是苦出身,若不是你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