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从的地步。
接下来的数日。各方势力在奉天展开了激烈的活动。
8月5日,一个神秘客人上门,让张作霖大喜过望。这个人就是江云的副手,长期掌管蒙山军关外情报的田书榜。如今。田书榜已正式担任了蒙山军军事情报局副局长。
促使田书榜到大石桥张作霖三十九协司令部面见张作霖的。是来自总部的一份紧急指令。带来这份指令的是蒙山军老资格的情报官,曾在1900年勤王之役中立下大功接应龙谦入北京的张小丁,他现在是天津总站的负责人。
张小丁带来了总部策反第二十镇的指令。
总部是获悉张绍曾与吴禄贞有志反清紧急命令田书榜展开策反行动的。张小丁立即跑来了奉天面见田书榜,出示了江云的密令。
“张处长,我倒是觉得,张作霖更有把握。”田书榜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这几年里凭着他的豪爽大方,与张作霖部许多军官建立了私人友谊,“张作霖根本就没有为满清殉葬的觉悟,这个人极为聪明,视兵权为生命,让他与咱北方军火拼?根本不会!倒是张绍曾我有些吃不准,这个吴禄贞是革命党,有些靠不住。”
由于第五镇南下镇压革命党举事,蒙山军系统的军官对革命党都有些不感冒。
“上面的指令是顺利夺取奉天,只要做到这点,你就立下大功了。张作霖能站过来更好……”张小丁直属于情报处——如今的军情军直管,但多次来往于天津与奉天,与田书榜很熟。
“这件事我亲自办。为了以防万一,从现在起,我这个店关门了。月蝉撤入安全屋,这边的关系她都清楚。万一我出事,你将这儿的情况汇报总部,并带走我的两个崽子。”田书榜自觉有七八分把握,但还是安排了后事。数年间,他和王月蝉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
“可以,老田你多保重。”张小丁慨然应允。虽然感到在此种局面下,张作霖不敢轻易将后路走绝,但还是要估算到最坏的局势。秘密战线的残酷无情,这两个从事了十年情报工作的“老人”已经习惯了从最坏着眼了。
与张小丁议定,田书榜命令王月蝉立即转移,自己则去了大石桥。当他被张作霖警卫队长,自己的酒肉朋友张宗昌领入了张作霖内室。
田书榜开门见山,“张将军,鄙人田书榜,乃蒙山军军事情报局副局长兼奉天总站站长,奉总部密令,前来拜会将军。”
张作霖楞了半晌,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位富态的中年人是何方神圣,不禁大喜,“啊,原来是田局长,请坐,请坐!田局长有何指教?”
真是瞌睡来了枕头,早就盼着与蒙山军建立直接的联系呢,听听,军事情报局副局长,奉天总站站长,不小的职位呢。
“张将军,鄙上久慕将军大名,一直希望与将军结交。如今蒙山军兵锋所向,满清无不望风而降,满清覆亡已是定局。本人此来,是想与将军做个交易,若是将军顺应大势,投诚我蒙山军,江云局长明确表示,可以保证贵部在战后扩编为一个师,当然由您统领,驻扎奉天,以捍卫关外国防……”田书榜信口开河,到了这个时候,田书榜也顾不了以后会不会被总部承认了,反正江云的指令中有相机处置的话。
张作霖眨巴着眼,许久才说道,“多谢田局长及尊上看得起老张。可是,我手下的弟兄呢?如何处置?”情急之下,张作霖还没忘了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自己的军队。
田书榜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他根本没想到谈判如此顺利!微微一笑,“将军不需担心。江局长说了,将来即以三十九协扩编,一切都由将军说了算,只需报批确认即可。我家大帅海纳百川,便是鲁副总司令,不是也与将军有一面之缘吗?”
“是的,是的,那好极了。”张作霖当即表示愿意归顺蒙山军,接受鲁山指挥,“张作相部已经撤出铁岭,北面已经是空无一兵了。还望田局长早些联系鲁司令,以免发生误会。”
俩人当即商定,田书榜负责联系鲁山。奉天城防,由张作霖负完全责任。为了表示诚意,田书榜当即表示将自己的妻子“押”在张作霖司令部为人质,但他却不提自己的两个孩子。
张作霖部许多军官都认识风骚泼辣的王月蝉,尤其是张宗昌,不止一次羡慕田书榜有个贤内助。田书榜这样做,令张作霖大喜,当即拍着胸脯表示,只要他张作霖有一口气,绝不会少了嫂夫人一根汗毛!
田书榜问及具体的计划,张作霖却狡猾起来,说计划尚未制定,但请放心,绝不会拿龙大帅的大事当儿戏!
田书榜由张宗昌保护着返回奉天城,接了王月蝉去大石桥做人质,自己则带了两个随从,紧急起身北上联络正在南下的北方军了。
张作霖急忙召集最心腹的几个人,通报了田书榜的情况。这个突然发生的变故并未引起多大的震动,张作霖的手下多是胡子出身,当明白局势不容他们再行观望后,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张作霖干这一票!
张作霖急切地等着张作相的回来。这个时候,又一个神秘的客人上门了,他是日本人青木宣纯,从北京来。
张作霖一直与日本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俄战争惨胜后,日本接管了南满铁路,在奉天的势力也越来越强了,虽然没有驻军(日本为数不多用来保护南满铁路的部队都集中于旅顺至奉天一线),但奉天城内已经有不少的日本商户了。而自1904年之后,张作霖部接受了日本大量的“援助”,张部大批武器都来自日方,半买半送。
青木直截了当地指出,因龙谦仇日思想严重,作为打日本帝国的好朋友张作霖部万万不可投靠龙谦,而应当帮助北洋抗击鲁山对奉天的攻击,如果在武器弹药上有所需求,他将联络关东州日军部队,给予张部最大的协助。
青木宣纯完全是代表自己。这个日本驻华情报军官并未得到国内具体的指示,中国急剧发生的变化,让日本当局有些措手不及,至今没有明确的关于支那事变的指示电。青木出于对蒙山军以及龙谦的了解,认为蒙山军获胜对于日本极为不利。而北洋获胜则相反、这不是经济上的得失损益,更多是政治及军事上的!所以,青木在与驻华公使商量后紧急出关,拜会张作霖,许以重利,希望张作霖站对队。
青木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张作霖的态度。但返回奉天的张作相则坚定了张作霖的信心,“日本人管我们干什么?我们的事什么时候轮得到他们管了?说的轻巧,让我们跟蒙山军打。打光了部队,什么都完了,日本人再不会看大哥你一眼!但只要部队在而且扩大了,不光是日本人,便是龙谦,总得给您一个相应的地位。事关重大,大哥万万不可迟疑。要知道鲁山的部队已经越过昌图了!”
张作相又将张作霖给拉了回来!
ps: 六千字大章节哦。今日表弟结婚,喝了不少酒,刚回来,将昨晚赶出来的存稿发了。
第十八节东北局势三
袁世凯出山后虽决定段祺瑞接管驻山海关第六镇并主持关外军事,中枢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派出了良弼协助段祺瑞处置清廷后背暴露的严峻局势。
良弼立足于军事解决第十八镇——如今的蒙山军北方军。良弼从陆军部选了一批参谋,其中就有军令司参谋处长蔡锷及参谋段永清。
这个时候不愿意离开中枢关键岗位的段永清无奈,只能跟随段祺瑞、良弼以及蔡锷前往山海关,准备跟随第六镇出关东进,巩固不稳定的奉天。
8月10日,段祺瑞、良弼一行抵达第六镇,顺利接管指挥权。段祺瑞的到来并未引起第六镇军官的不满,相反,因为段氏在北洋的资历以及段祺瑞个人品质的高尚,第六镇对段祺瑞接掌指挥权很是高兴,包括卸下了担子的赵国贤。
赵国贤详细汇报了第六镇的备战情况。根据中枢指令,第十一协已集结关外之高岭驿,第十二协正在临榆集结,估计再有两日即可完成。
因为在路上,良弼与段祺瑞并未获悉德州战役已经打响的消息,倒是在榆关的赵国贤得到了山东开战的消息。
段祺瑞对第六镇的集结速度不满,同时,对关外战况一无所知的现状也令他感到揪心,敌军究竟有多少兵?现在到了哪里?竟是一问三不知!他对良弼说,“局势危急,我意先带第十一协前出奉天,稳定局势。你留在榆关,督促十二协迅速完成集结,随后东进。”
良弼同意了。因为袁世凯已展开了中枢期待已久的对山东的攻击,良弼情绪很好,笑着对段祺瑞说,“芝泉兄不愧是国之干城,危难见英雄。等袁慰庭平定山东,我意先调回一个镇解决关外,然后再图江南,大局可期。”
段祺瑞却没有良弼那样乐观。他于8月11日正式出发。带领十一协两个步标及炮兵、骑兵各一个营。离开了高岭驿,向锦州前进了。
蔡锷与段永清均跟随良弼留在了榆关第六镇司令部。
这天榆关下了冷雨,天气已经转凉了。晚饭后,蔡锷约了段永清出来散步。“文白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啊。”
“蔡处长玩笑了。”段永清一直觉得蔡锷怀疑自己的身份。
“都写在你脸上呢。下午足足看了一个钟头的山东地图。是担心蒙山军山东军挡不住袁慰庭吗?”蔡锷微笑道。
“可不能开这样的玩笑。我当然是企盼袁大人旗开得胜啊。”段永清心里一惊,脑子里飞速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在哪里露了破绽?
“文白!何必紧张若斯?我倒觉得,若是山东军布阵得当。将主力集结于德州硬抗,袁慰庭未必讨得了好。当年在彰德以及第五镇南下湘赣,我是亲眼见识了山东兵训练之精良的。若是论弹药之充足,山东尤在北洋之上!如今中枢急匆匆向国外购买,怕是来不及呢。人家可是有自己的兵工厂!”
“处长,您为什么觉得北洋四镇仍拿不下山东?”段永清拼命压制内心滋长的恐惧。
“很简单啊。”蔡锷一笑,“我手下十几个参谋,留意全局的只有你一人,关外是你业务所系,但山东你肯定研究的很充分了。据说山东军编了两个师,按照掌握的山东军之编制,他们采取的是三三制,光是第六师就有三旅之众,每旅三团就是九个步兵团!相比于袁慰庭四镇十六个团,并不相差多少。而且,德州一隅,怕是展不开四镇大军,次第投入兵力,必将减弱兵力之优势。而地形呢,德州可以凭籍运河地障,这也是防守一方的优势。若是论山东其他方面,如民众之组织,物资之充沛,怕是胜于北洋呢。嘿嘿,前些日子你向我索要山东之计划,可是要向蒙山军提供吗?”
段永清脸色剧变,下意识便去摸腰间,手枪却没有戴出来。
“嘿嘿,”蔡锷将段永清的神态看在眼里,冷笑一声,“文白兄可是要杀人灭口?在这军营之内,你便是杀了蔡某,难道你能逃出去?”
段永清镇静下来,觉得自己还是太稚嫩了,“处长您想哪儿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蔡锷拍拍段永清肩膀,“文白,之所以约你出来,是因为一些话不能在里面讲。其实,三年前,龙谦率第五镇南下湘赣,我就跟他一同待过一段时间。在一个叫毛家铺的村子,我俩曾秉烛夜谈,其情其景,宛如昨日。龙谦曾力邀我到第五镇任职,我却没有答应。不过,那时我就很服气龙谦了,认定推翻满清重建国家者,非此人莫属。”
蔡锷目光幽幽,似在回忆着往事,“龙谦知道我的秘密,我却安然在满清中枢度过了后来的时光,足见龙谦之气度。虽说他再未派人联络于我。文白,我曾在八年前跟随黄兴武装反清,这个秘密,知道的人却不多。龙谦拉拢于我,我那时并未下定决心,虽然我承认龙谦治军海内独步,第五镇早已是宇内强军第一了。但是后来,我才认定可以救中国者,非龙谦莫属。到了现在,你还不肯坦承自己的身份吗?”
段永清长长舒了口气,“蔡处长,您何以怀疑我是蒙山军的人?”
“若是论北洋对蒙山军之了解,我若是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你身上有太多的蒙山军的影子,甚至连敬礼的姿势都一样。不过,除了我,没人发现这点。所以,你不必紧张。还有,那天你说你去探视你生病的母亲了,我了解过了,你母亲根本就没有病!老太太没有跟你提起吗?”
“她,她老人家只说是有个官长来过……”
“那就是我!你跟我要北洋在山东的部署,我就知道你是蒙山军的人。”蔡锷严肃起来。“在你将情报转出去后,袁大人的攻击就困难了。认知情报对于军队重要性的,还要说是你家龙大帅。我估计过,即便袁某人夺下德州,也无力攻取济南了。山东打成胶着,这盘棋北洋已经输了大半,如果关外再出乱子,我看龙谦甚至用不着他的江南主力就可以击败北洋了。怎么,到现在你还不信我?”
“不敢。蔡处长您认为我军在关外将如何应对?”
“这个却难。最妙的是等第六镇进抵奉天附近时奉天发生兵变,后路又被断绝。那样。只凭着留守京师的混成第一协无论如何不能守卫京师,只能从山东撤军。那样的话,别说与龙谦在武昌争雄,便是京师也难保了。而且。由于关东出事。清廷连撤往热河的可能都没有了……”
“那。如何才能使二十镇生变?”
“张绍曾和吴禄贞!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他们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也枉称士官三杰了。”
蔡锷与蒋方震、张孝准被称为陆士三杰。这个传说曾被蔡锷公开否认。北洋高层对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蔡锷并不算重视,否则就不会不让他下去带兵了。但张绍曾和吴禄贞也有三杰之称,却是段永清第一次听说,不过,蔡锷没有跟他解释,段永清也没问。
“如果你有办法与北面取得联系,一定要将消息传过去。昔日你家龙大帅曾说最痛恨内战了,损耗的都是国防力量。这个话我可一直没忘!不要朝张绍曾的部队开打,派人联系他们,你不成,必须有鲁山的亲笔信方好。”
“这却难了,如果在京师,我尚有办法……”说到这里,段永清总算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难怪你不愿意前来。这样吧,我来想办法。”蔡锷皱眉道。
蔡锷尚未想出如何将段永清派回京师,奉天已经乱了。就在他们谈话的第二天,良弼带了十二协以及镇台直属队出了榆关,进抵到高岭驿,前面传来了段祺瑞的紧急军报,说12号奉天发生兵变!张作霖自铁岭回防奉天的部队突然袭击了第二十镇司令部,张绍曾被扣,吴禄贞生死不明,三十九协部队已经失控,奉天彻夜枪声不息,唐绍仪跟张绍曾一样,不知下落,估计是被叛军所俘。
这真是晴天霹雳!良弼立即懵了,饶是他畅晓军事,一时间也想不出挽救危局的妙计来!显然,张作霖这个反复无常的土匪头子见势不妙,转投新主了!
良弼征求蔡锷的意见,蔡锷压下心底的疑惑,竟然说,“先让十一协停下吧?贸然出击,万一陷入伏击就麻烦了。”
这时要么坚定东进收复奉天,要么断然收兵回来,将第六镇集结于榆关一线,凭险挡住鲁山部向关内的突击,怎么能停在锦州一线观望呢?
不过,蔡锷随后给出了理由,“大人,锦州乃连接关内外之咽喉,地位极为重要。如果我军就此退出关外,大人如何向朝廷交代?如果贸然东进,敌情不明(确实至今未获鲁山部准确情报),实在是太危险了呀。”
当时段永清就在现场,听到这里,确认自己这位上司确实是心向蒙山军了。
良弼虽然认为蔡锷之言有理,但出于愤怒,并未采纳蔡锷的意见,他深知奉天失陷,关外局势即不可为,直隶将成为战场!如果鲁山大军西进,一个榆关是挡不住的,敌人可以从其他口子进来,当年连皇太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难道三百年后却没人想得到?身为满人的良弼五内俱焚,大叫道,“老子跟他们拼了!传令十二协加速前进,十一协继续东进,消灭张作霖,将奉天给老子夺回来!”
段祺瑞可不这样想。自从接收到三十九协的溃散的骑兵,段祺瑞就知道奉天不保了!第六镇成为京师北方对着鲁山北方军的唯一主力,如果第六镇折损在奉天一带,还打什么山东!还打什么武昌会战的主意?!
十一协在锦州蹲下了,前出的二十一标又被段祺瑞喊了回来。一直等到良弼前来,段祺瑞也未拿定攻守的主意。他似乎忘记了袁世凯可是将关外军事全部托付他了!
良弼责问段祺瑞,为何停在锦州不动?段祺瑞的回答竟一如蔡锷,“敌情不明,不能贸然前进。”
良弼在中枢的地位不低,绝非段祺瑞可比。但在北洋军中,良弼的话可不如段祺瑞好使。段祺瑞不动,良弼生气发怒也罢,软言相求也好,段祺瑞硬是将第六镇主力停在了锦州!
事后推演,若是十一协勇猛前进,正与张作霖部混战的三十九协部队虽失去了张绍曾和吴禄贞两名主要指挥官,仍可以提振军心,奉天说不定会被段祺瑞收复,库存的大量武器弹药未必落在北方军之手。但段祺瑞在锦州的犹豫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在铁岭获知消息的北方军前锋旅第二十五旅熊勋旅长认识田书榜,听了田书榜的报告,意识到奉天城有不战而下的可能后,当即挥军疾进,以求以战促变。8月14日凌晨,不顾疲劳的熊勋旅第七十三团已经进入奉天城郊与张作霖部取得了联系,三十九协部队闻听蒙山军已至,随即溃散逃亡。奉天不战而下——对于蒙山军北方军而言就是如此。
奉天事变再次敲响了满清的丧钟。统领南方军前进指挥所离开韶关向衡阳疾进的龙谦接报大喜,立即任命张作霖为北方军第十师师长并传令嘉奖张作霖部,命令张部就地休整补充,并承担掩护鲁山北方军主力西进的后路安全。
龙谦来自湘南的电报盛赞张作霖深明大义,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获得全军乃至全国的敬仰。
张作霖在奉天事变里虽然损失了一批骨干,但这一宝算是押对了!两年后全军整编,张作霖获得了国防军陆军中将军衔并再次得到提升。要知道,获得中将军衔的名单里可全是跟随龙谦十余年南征北战的蒙山军师长以上大将!
曾在大明湖畔劝说龙谦反清的吴禄贞死于“8。12”事变,他被深恨他的张作霖就地枪决了。张绍曾虽然活了下来但也失去了前程。谁相信他曾经与吴禄贞密谋举义反清呢?四十协这支被两个心向革命的将领统帅的部队被解散,余部(含被三十九协俘虏的官兵)被整编混编入北方军部队,他们中的军官根本就不知道吴协统和张统制曾计划带领他们反清建功。“8。12”事件余波未息,一直到十数年后仍有人替张绍曾与吴禄贞“翻案”,碍及张作霖的面子,国防军压下了他们的申诉,这件事直到五十年后才算有了相对公正的结论,但吴禄贞尸骨已朽,早已离开军伍转入商界的张绍曾也去世多年了。
这就是历史。容不得一丝的温情,谁手软谁就完蛋,谁下手慢谁就吃大亏。
第十九节德州之战一
1909年8月炎热的气候比起中国陡然爆发的大规模内战就不值一提了,海内外的目光关注着这场决定中国走向的大战。深知此战将奠定中国的政治走向,是蒙山军建立全国性政权,将立国二百余年的满清政权扫入历史,还是重演平定太平军之故事,外国人的关注度甚至高过了中国人。
一向在中国问题上久议不决的英国政府迅速通过了对满清的资助案,贷款500万英镑以帮助满清政府平乱。日本人不甘落后(英日本是同盟),也迅速向满清提供了400万日元的贷款(全部以军火支付)。两国算是表明了立场。
德国人虽不公开支持蒙山军,却与广州军政府秘密签订了协议,提供价值约500万马克的军火,一部分武器甚至是从驻青岛德军部队抽调的,比如六门75mm管退式野炮及四千五百发炮弹,迅速装火车运至济南交山东军。他们认为,蒙山军取得胜利,将有助于德国在远东的势力增长。
俄国人主动找到鲁山,表示愿意提供价值300万卢布的武器(主要是弹药),但要求鲁山与其签订一份反日秘密协议,也就是与蒙山军缔结反日同盟。俄国人因日俄战争的失败,国内局势剧烈动荡不安,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根本无力在远东保持强大的存在,一方面希望出现一个亲俄政权,以进一步收回被日本夺走的南满铁路,甚至联合中国的新政府重新赶走日本人。占领旅顺港,取得良好的出海口,另一方面希望获得在北满的永久驻兵权。急切希望乘乱捞到好处的俄国人好不容易在北方军的进军路上截到了鲁山,但鲁山借口自己无权与俄国政府签订外交方面的协议,这种东西需要龙谦总司令的批准,搪塞了俄国人的要求。俄国人无奈,只好跑到广州去找龙谦,龙谦已经在湖南了。协议自然无从签订,但俄国人算是表明了态度,他们愿意看到蒙山军夺取政权。
美国、法国等国密切关注着中国的战局。但公开表示了不介入中国内战的立场。其中美国人通过与蒙山军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华美机械。向蒙山军传递了一份愿意提供贷款的意向。
南方军封国柱第一师自8月6日攻克郴州后,8月8日,前锋第一旅克油炸墟,进逼耒阳。耒阳巡防营望风而逃。耒阳不战而下。第一师前锋部队继续高速推进。8月10日,第一旅前锋第一团季好古部已进抵衡阳城下。比司徒均所订计划整整提前了两天。
第二师在广西也发动了。8月6日,第四旅占领南宁。陆荣廷弃城逃桂林。第二师根据总部指示。两个旅并肩前进,沿着南宁至桂林大道向桂林攻击前进。受到第一师入湖南连战连捷的刺激,初步完成内部整顿的第二师加快了行军速度,每日行军里程均在百里之上,在第一旅展开对衡阳攻击的同日,第二师前锋第四旅已经占领来宾,击溃陆荣廷的抵抗,歼敌四百余人。广西省府桂林已遥遥在望。蓝心治电告总部,我部最迟在12日夺取桂林。
在韶关建立大本营的龙谦注意力不在广西,也不在衡阳。而是放在了山东,因为他刚接到宁时俊电报,山东战役于8月10日凌晨正式打响了!
“衡阳为湘南门户,控扼湘、粤、柜三省。衡阳一下,长沙难守。我军第一期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现在尚未有第八镇南调的情报,我看蓝心治第二师可以不走宝庆了,由桂林直奔衡阳,作为封国柱的后援吧。”司徒均虽然连日睡眠极少,但精神抖擞。
“嗯,电示蓝心治,留第五旅彻底歼灭陆荣廷及龙氏兄弟的武装,招降亦可,务必解除后路威胁。另外,连日下雨,道路泥泞不堪,物资转运困难。一师打下衡阳后应略为休整一下,部队应当很疲劳了。”
龙谦嘴上应着,目光却盯着山东地图。
“司令在担心山东?”
“不能不担心啊。袁世凯一下子集中了四个镇于如此狭窄的战场,叶延冰的压力太大了。对了,山东有新消息吗?”
“还没有。”司徒均扫了眼参谋们,“我们帮不上的,咱们这边打得狠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嗯。鲁山有电报来吗?”
“也没有。自他们兵分两路自长春出动后,尚无消息。”
“袁世凯若是识时务就好了。北洋精兵,未必不能成为国防劲旅啊。给袁世凯的电报有回信吗?”龙谦渴望自己多年的布局可减少内战的损耗,希望重新出山的袁世凯认清形势,采取与蒙山军合作的态度,导致事变和平解决。他在抵达韶关的前进指挥所后,得知袁世凯出山接掌了北洋指挥权,于是亲自起草了致袁世凯将军及北洋将领的公开信,声明蒙山军建立共和的主张,希望北洋接受蒙山军改编以重建国防。但对方一直没有回电。
“哈哈,司令想简单了。不打疼老袁,老袁怎么会俯首称臣?司令说的是,这一场大战,关键在山东呢。”司徒均看上去很轻松。
一旅旅长阎树林亲抵前线部署对衡阳的攻击的同时,德州前线已经打开了锅。
这是自甲午以来中国军队最大的一次会战,可惜,交战双方都是炎黄子孙。
双方二百门以上的大炮将德州一线轰击的烟尘蔽日,双方指挥官根本看不清阵地情况,十六旅预先铺设的电话线在一个小时内即全部被炸断,十六旅旅部无法获知前沿展开的两个团的情况,参谋对着话筒声嘶力竭地叫喊却毫无意义,只能派出一批批的通信兵冒死抢修电话线路。
“报告师部。北洋第三镇在运河西岸刘智庙一线展开了进攻。敌军炮火极其猛烈,请求师部炮团全力压制敌人炮兵,不然这仗没法子打。”综合判断情况后,十六旅旅长薛晓才向扎于平原县城的师部发出了第一封报告。
原名薛小菜的薛旅长是蒙山老兵,1900年勤王之役时为排长,亲手杀掉了庄亲王载勋。第五镇南下时为山东巡防军团长留山东,三年后出任了第六师主力旅十六旅旅长。他的名字还是龙谦给改的,小菜多难听啊,叫晓才吧。
袁世凯心忧南方局势,深知不迅速击破山东将无法取胜这场突然发生的大战。只有迅速击破山东。方可用火车将北洋主力调入湖北迎战龙谦的南方主力。时间在龙谦一边,不在自己。万一不能迅速击破山东,待龙谦夺取武昌攻入河南,北洋将两线作战。顾此失彼。战争基本也就输了。
袁世凯在部署了对山东的攻击方略后。以军机处的名义致电湖光总督瑞徵,指示说,决定性的大战将在武昌展开。衡阳可以放弃,长沙不易守,亦可放弃,但武昌为必守之地,为此,第八镇主力应前出岳阳一线节节抵抗,固守蒲圻、咸宁一线。
袁世凯对目前的形势焦心不已,他当着载洵的面大骂朝廷昏庸,如何能让龙谦从容布局如此?若是没有广东的牵制,第六镇即可调往两湖,若是龙谦主力龟缩山东,我军亦可从容布置。现在主动权尽操敌手,真是庸臣误国!
他倒是忘了当初中枢调龙谦南下平叛他曾暗喜过,谁知时隔三年,局势恶化至此。
关键的战场在山东。袁世凯不等李纯第二镇及冯国璋第四镇部署到位,急令进占运河西岸阵地的曹锟发起对德州的进攻。8月8日,就在龙谦南方军夺取郴州的那天,袁世凯亲抵衡水,建立了前进指挥所,亲自督战第三镇对德州的进攻。他对第三镇标统以上军官说,这几年总是嚷嚷蒙山军如何精锐,现在一较高下的时候到了!龙谦已将他的主力带至广东,留在山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