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斗的水火不容的瞿鸿禨,都不是袁世凯的敌手。所以,如果让袁世凯进军机处,必须有一个从资历能力威望上足以压制其的大臣。于是,长期主政湖广的张之洞进入了慈禧的法眼,那是个慈禧一直信任的人,包括令很多大臣动摇的戊戌之变,张之洞的表现都堪称完美。
  铁良的另一个目标也极有诱惑力。那就是山东。龙谦当然不能与袁世凯比,在铁良等人的眼里,他不过就是老佛爷信任的一个武将罢了。所以,铁良认为暂时不必考虑剥夺龙谦的军权,当务之急不是第五镇,而是山东由龙谦搞起来的军火。那不仅是关系到朝廷安全的利器,更是挣钱的好买卖。据说驻扎江苏的第九镇就朝山东大肆购买枪炮弹药,大批银子流向山东。这棵摇钱树,朝廷一定要抓在手里。
  借革命党起事将龙谦调出山东不过是第一步,当然是关键的一步。下一步,就是控制山东的军火工业。既是防范未然所必须,更是扩编新军所必须。杨士骧奉调进京时。铁良三次与其会晤,已经将话挑明了,山东的军火,绝对不能控制在私人之手(杨士骧直言华源及中兴完全是私人公司)。他并不知道杨士骧就是华源的股东,更不晓得山东的士绅都被华源和中兴所“绑架”,所以,他直接对杨士骧说,朝廷需要军火,从洋人手里买太亏了,山东必须为朝廷解难。这件事做好了。莲府你再升一步包在我身上。
  杨士骧打定主意做一个庞观者,顺势要铁良派人督办此事,于是孟恩远就来了山东。
  张莲芬的话惹恼了自恃有坚强靠山的孟恩远,“张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尔等要抗旨不遵吗?”
  “你不要拿大帽子压人。便是铁良亲来。我也是这个话。简直是无知!可鄙!”张莲芬毫不退让。
  “张大人!”杨士骧见一开始就火药味极浓。急忙制止。“朝廷编练新军急需军火,我们做臣子的,自然要为朝廷着想。王大人。你来说说?”
  王士珍轻咳一声,“诸位误会了,并非空手拿货,只是财政异常困难,暂按议定价格的一半付款。”这是铁路给的底数。
  “那另一半呢?”张莲芬寸步不让。
  “这个,铁良大人并未交待。”王士珍实话实说。
  “杨大人,这等事,我们可做不了主。需要召开董事会及股东会商议。这个,您是知道的。”周学熙本来做好了抗大头的准备,但张莲芬冲上去了,他自然要打个接应。
  “什么这个会那个会的,不要拿这些搪塞!军火是朝廷重器,岂能由私人管控?万一你们交给反贼造反呢?”
  杨士骧看向孟恩远的目光带了怜悯。就你这点本事,还想在更好的层面厮混?铁良简直是瞎了眼!“孟总兵此言差矣。山东实业所造军械,管控极为严格,造了多少,卖给谁,巡抚衙门都是有案可查的,绝不会落入反贼之手。股东会董事会是必须商讨的,周总裁既然这样说,何时可以给本抚一个结果?”
  孟恩远的本职是南阳镇总兵,是故如此称呼。
  周学熙看了眼张莲芬,“中兴那边的情况我不知道。华源这边至少需要数日。因为我不知道在济南的董事有几位,不够规定人数是不能召开董事会的。等董事会通过了,还要报告股东会……我想,至少得七八天吧。”
  “毓蕖,你呢?”杨士骧扬手制止了孟恩远,问张莲芬。
  “中兴股东多在鲁南,最少十日。”
  “那好,就以十日为限。十日后,还是在这里,本抚听二位的结果。”
  会议就这样散了。陈超等人连一句话都不消说。
  送走一帮“企业家”,孟恩远不耐烦地问,“杨大人何以袒护他们?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情弊吗?”
  这句话惹恼了杨士骧,立即沉下了脸,“孟总兵,本抚懒得给你解释。若是你认为本抚舞弊,尽可具折弹劾好了。”说罢一甩袍袖,竟自丢下孟恩远走了。
  场子还要山东几位属官收拾,白瑞庭算是二把手,笑眯眯地叫住暴躁不安的孟恩远,将华源与中兴的根底讲了一遍,所谓士绅参股也就罢了,孟恩远闻知华源和中兴均有美国人参股,倒是吓了一跳,洋人可不是好惹的,“那,依白大人之见,此事会是什么结果?”
  “山东士绅可以晓以大义,可洋人嘛,总是唯利是图的,难。”白瑞庭一脸的愁态。
  “铁良尚书曾说华源集团是山东机器局的基础,那不是朝廷的财产吗?”
  “孟大人有所不知。机器局总共资产不过几十万两,华源现在的总资产少说也有两千万了,不成比例嘛。”
  “怎么会这样?他们哪里来的钱?”孟恩远被这个数字吓住了。
  “这我哪里知道?不过,山西人开的银行投入不少,我是知道的,美国人投进来若干机器,也是事实。孟总兵若是想了解究竟,可以找周学熙,他最清楚。”白瑞庭微笑道。
  杨士骧现在必须做出最后最关键的决定,他丢下孟恩远,立即派罗筱才将陈超找了来。开门见山,“陈先生,此事该当如何?你不要搪塞了,我知道你说了就算。”
  “杨大人是什么章程?”陈超反问。
  “本官有什么章程?硬顶不好吧?”
  “朝廷也不能明着打劫嘛。不用问,董事会就通不过的。您没有看到张毓蕖和周缉之的态度吗?他们二位就不会同意的。您也不要为难,就推给我们算了。朝廷总不能硬抢吧?您是知道的,华源中兴最大的股东就是第五镇,逼反了第五镇,朝廷怕是要鸡飞蛋打了。”
  杨士骧心道,你敢将华源中兴是第五镇产业这个事实对王士珍和孟恩远讲出来?逼反第五镇?这不是跟朝廷彻底摊牌了?“陈先生。咱们就不要说那些过激的话了。我知道结果。但却不同意惹急了铁良,因为铁良是代表朝廷的。不如再跟他谈谈价?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朝廷急着扩编新军是事实,不如让朝廷再多出一点。数目呢。再压一压。两边有台阶下才好。”
  “军火厚利是事实。但利润没有想象的高。您知道,这些年并没有卖出去多少东西,都装备第五镇及巡防军了。都是按照成本价结算的。杨大人想两面都走通。陈某理解。杨大人的办法,也可以试一试。我可以跟华源的董事们商议一个章程出来,反正朝廷也不清楚华源的产能不是?不过,既然将话说到这里,杨大人,万一朝廷不下这个台阶,您怎么办?”
  我怎么办?我能抢你们的东西?保卫华源中兴的都是巡防军的兵!说起来巡防军是在我这个山东巡抚的指挥下,我说话还不如你放一个屁!说的难听些,你让宁时俊派兵围了巡抚衙门都没问题……
  “本官怎么办?倒要请教陈先生。”
  “杨大人既然将话挑明了,陈某若是遮掩,就是不识抬举了。”陈超理了下思路,“近年来陈某重读史书,颇有些新的心得。那就是国家与朝代不是一回事。朝代有更替,国家却是永久的。当初朱重八起兵抗元,大元朝的衮衮诸公眼中就是乱臣贼子,便是侍奉大元已久的读书人,骂朱元璋的不知有多少。等明军底定中原,朱氏便是日月重光的恩主。大清勃兴于辽东,吴三桂开关迎睿亲王击李闯,在中原士人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郑成功不奉正朔,东下台湾,驱逐西夷,使台湾留在我中华版图之内。虽其子弟不肖,也受到圣祖优容。再后来,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奉诏募兵击贼,造就同光中兴的局面,士人却没有将其骂作汉奸。僧王率蒙古骑兵抗击英法联军于八里庄,虽败尤荣,受到天下景仰……其间种种,陈某以为,为国者必名垂青史,为一家一姓者,则为下等。大人主政山东,关心民瘼,从善如流,善政不胜枚举,正是有大人海量气度,山东方有如今蓬勃兴旺之势。但山东之一切,为国耶?为私耶?想必大人早有定计了吧?”
  “这些话,是龙退思讲的吧?”杨士骧面无表情地听着,但心中的震撼极大。所谓国家朝廷的论断,已经挑明了龙谦决定反了!所谓打着国家的旗号不过是与海外孙文一党异曲同工罢了!
  “龙谦对大人极为尊重,认为大人是当今少有的具有远大眼光的人物,若是审时度势,必将青史留名。”陈超当然不怕杨士骧告密,到了这一步,告密绝非易事,朝廷即使清楚龙谦的反意,也知道杨士骧说的是实情,在未有十足把握前,还要对龙谦进行安抚。那么,杨士骧八成会被牺牲掉。这就是历史的经验,政治的残酷。作为登上巡抚宝座,熟读史书的杨士骧,岂有不懂的道理?
  “嘿嘿,龙谦高筑墙,广积粮,厚培实力,想必是要效那朱重八故事了吧?到时候你这位岳丈可就是国丈了啊?”果然,杨士骧的口气根本就没有告发的一点点迹象,反而带了调侃。
  “大人,”陈超不理会杨士骧的调侃,深吸一口气,“龙谦倒是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今日之中国,与几百几千年前之局面已大不相同,决不能闭门于世界潮流之外了。默察世界大势,自有兴衰之道。远的不说,日俄战争之胜负便是明证。陈某看朝廷近年来关于立宪的谕令,派遣能臣分路出洋考察宪政,足以说明朝廷自太后皇上而诸臣对于变法之决心,谁敢倒行逆施再行那家天下之举,必将遗臭万年!别人不敢说,龙谦绝不会做那等蠢事。”
  “这些话真是龙谦说的?”
  “陈某绝不敢欺瞒大人。”
  “这些话说远了!如今朝廷盯上了山东的军火,我素知尔等绝不会轻易就范。若是硬顶,尔等就不怕朝廷举大兵前来?龙谦口口声声民生为重,即便第五镇回返,巡防军效忠龙氏而不叛,但战端一开,民生涂炭不说,龙谦何以认为以山东一省而抗全国而稳操胜算?”
  “大人想偏了!绝不会打仗的。朝廷师出无名乃其一,北洋军不会听陆军部调遣乃其二。请大人放一百个心。不如这样,大人且安坐数日,待我督促他们拿出一个章程再说,如不能让朝廷满意,大人尽管推到我们身上好了,不会让大人为难……”
  “好吧。陈先生大才,杨某恭候你的好消息了。”
  
  第九节危机与变局一
  
  孟恩远碰了个大钉子,方知差事不好办。想到山东这帮人浑不把朝廷当回事,而观杨士骧的态度甚为暧昧,更觉恼怒。孟恩远此来也是抱了私心的,他即将出任第二十镇,武器弹药是一个大问题,要想掌控好第二十镇,没枪没炮怎么能行?山东这趟差事不止是公事,跟自己的前程也紧密相关了。所以孟恩远比起每日悠闲自得游山逛景等待结果的王士珍,就有些坐卧不安。
  孟恩远错估了形势。觉得铁良可以逼袁世凯步步退缩,一个小小的山东何足道哉?别说第五镇已经不在山东了,便是龙谦在又当如何?难道他还比袁大帅难制?
  这一日王士珍从千佛山回来,留在迎宾馆的孟恩远便与王士珍谈起了正事,“聘卿兄,你觉得他们会就范吗?”
  “老孟,你真该出去走走的,且不说济南三大名胜在这个季节美不胜收,便是济南的街景也颇有可观之处。一别数年,想不到济南的变化如此之大……”王士珍王顾左右而言他。
  “聘卿,我哪有心思去观景啊。”
  “哦,倒是忘了老兄将要出镇一方了……这军火一事,自然比王某操心。如今王某不过是混饭吃而已……”王士珍的语气里带了讥讽。虽然袁世凯有些冷淡自己,对孟恩远公然改换门庭之举,王士珍真的有些鄙视。他这几日坐了杨士骧提供的轿车四下闲逛,不只为观风景。而是调研了济南的变化,心里感触颇深。单论济南街道的宽阔干净,京师已瞠乎其后了。而西郊新建的大片工厂更是令他感叹,真不知龙谦是如何募集来如此的资金的。当闻知华源实业旗下的职员已过万人,每年的利润以百万计,便认定周学熙等人不会轻易退让了。
  “聘卿,若是他们拒绝,该当如何?”孟恩远摆出一副不罢休的态度追问下去。
  “自然是回京如实禀报。我们能有什么办法?”王士珍以为孟恩远会提出参观华源的军工厂,但这老兄这几日却窝在迎宾馆苦等,期间只是应杨士骧之邀。参观了华源实业的产品展览室。那些琳琅满目的样品都是民用,没有一件武器。王士珍很想就此提出去看看军火厂,拿眼神去提醒孟恩远,那位仁兄只是沉浸于那些新奇漂亮的样品中。根本不理会王士珍的提醒。心里更觉鄙视。
  “他们真的敢硬抗朝廷?私存军火可是杀头的罪名。”
  “杨莲府不是说了吗?军火生产管制严格。件件都有登记。”
  “屁!陆军部派兵过来,他们就老实了。”孟恩远将烟蒂扔在地上,地上已经一片烟头了。这几天他几乎每天消灭两包卷烟,当然,都是迎宾馆提供的招待品。
  “哈哈,老兄是铁良面前的大红人,或许尚书大人会派你带兵进山东也说不定。老孟,你觉得你带多少兵过来方可让山东就范?”王士珍反问道。
  “他们敢造反?我不信。不就是几个巡防营吗?派一个标过来直接接管华源,何必如此费事?”
  “哈哈,高见。你尽可给陆军部去封电报。”
  “你不说我倒忘了。”一句话提醒了孟恩远,当即拟了一份电文,跑到电报局明码发出了。
  这封电报请求陆军部派兵接管华源公司的电报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电文发出的第三天下午,尚未收到北京的回电,也没有到华源中兴的巨头们回复的期限。山东布政使白瑞庭急匆匆来到迎宾馆,“孟大人,王大人,你们为何如此孟浪?华源已经乱了,卷烟厂已经罢工!华源枪厂也乱了,杨抚台已经赶过去处置了!二位大人,”白瑞庭沉下了脸,“我们已经答应商议一个章程,为什么不等结果便出此下策?”他用了“我们”一词,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什么?罢工?”王、孟二人有些发愣,这也太过敏了吧?
  “华源枪厂传言朝廷要派兵来抓人,立即大哗。事关军火安全,杨大人要巡防军切实保护工厂,务必不使一件武器流出。你们怎么能这样做?简直是胡来嘛。”
  “谁敢闹事就抓谁!”孟恩远大怒,这就是公然示威了,他当然不能屈服。
  “抓人?你知道华源兵工有多少人?你要带多少人去抓?再说,兵工厂与第五镇休戚相关,枝蔓相连,第五镇岂会坐视老家生乱?这个月还要送一大批军火去赣西,东西做不出来导致前线受困你能负责?”白瑞庭冷笑道,“第五镇可在前线剿匪呐,你也不怕乱了军心!”
  “我何曾说过抓人?这简直是血口喷人。少拿第五镇说事,剿匪?不就是几个会党闹事嘛。”
  “孟大人最好去给工人们解释吧。”
  为什么一向组织极好运转平稳的华源集团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说起来有些曲折。发动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当了山东当局射向朝廷的枪。
  这里说的山东当局,不是指杨士骧为首的山东官吏,而是真正掌控山东的龙谦集团。
  济南电报局是情报处重点盯防的部门。孟恩远给北京的电报一出,留守大本营的方声远便接到了情报处的密报。
  当晚,方声远召集在济南的“留守委员会”成员开会,研究对策。委员会七人,叶延冰率第一旅在东昌、济南府练兵,吴念率第二旅主力驻扎莱州青州一带,江云去了关外,参加会议的只有方、宁、陈、宋四人。
  首先要报告龙谦。给龙谦的快报由方声远起草,派快马送出了。但大家知道,暂时不会收到远在赣西的龙谦的任何指示。这一次的危机,必须依靠他们自身力量来化解。
  方声远分析。陆军部派王士珍和孟恩远来勒索华源和中兴,可以视为是朝廷对山东的一次试探。根据掌握的情报,朝廷目前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政争,涉及到北洋之主袁世凯了,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会对山东用兵。因为北洋能打的部队都是袁世凯的。而且,司令率第五镇驻扎江南,朝廷如果不想搞出一场自洪杨以来最大的内战,它就不会出此下策。而且,朝廷之举触犯了山东官吏的切身利益(绝大多数官员都在两大实业集团入了股)。即使是杨士骧。也会顶着不办的。所以,不妨以静制动,静观其变。给他一个结论,实业公司不同意朝廷的做法。完了。
  宋晋国认为。绝不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做决定。求人不如求己。包括杨士骧白瑞庭等人也不能相信,必须做军事对抗的准备。按照司令的交代,山东纵队一定要坚持到主力折返山东。所以。山东纵队必须集结,做好与朝廷开战的一切准备。
  一向低调稳当的宋晋国却成了激进派。
  宁时俊认为,如果集结山东纵队并动员后备力量,必然无法瞒过朝廷,将山东决心武装反清的意图彻底暴露,这样不符合龙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总方针。
  陈超认为,可以凭借舆论及洋人的力量来逼朝廷让步。纵观当今,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可以发动山东的报纸声讨,但需要注意声讨的对象只能是孟恩远和王士珍,以免过分刺激朝廷。另外,可以让大卫父子找美国领事馆帮忙,如果洋人出面,朝廷不能不有所顾忌。
  陈超的意见启发了方声远。他阴阴一笑,对其余三人说,陈公倒是提醒了我,既然要造声势,舆论不如实干,那就让华源乱一阵子吧。有了这个由头,下面的棋就好下了。
  “为何要乱华源?”陈超吃了一惊。
  “陈公有所不知。华源实业中潜伏着同盟会分子已经好几个月了!因为事关机密,这个情况,知道的人极少。考虑到将来可能会找替罪羊,不若就利用一下此人,让他为我们卖一次力吧。这些人很不安分,留着也是祸害。”说着,方声远将他的计划讲了一遍,“此事若按照计划发动,舆论就更方便做啦。”
  方声远的计划立即得到了其余三人的赞同。于是,几个人做了分工,宁时俊、宋晋国负责军事方面的准备,首先密令驻扎鲁北地区的叶延冰第一旅以军事演习的名义集结德州一带,做最坏的打算。但吴念第二旅暂不集结,照常训练。后勤方面,由宋晋国统筹安排。方声远负策动骚乱,陈超则去联系大卫,让大卫父子去找美国驻济南领事。
  很快,就在孟恩远发出电文的第三天,骚乱真的出现了——华源实业发生了罢工示威。
  发起罢工的并非军工厂,而是华源旗下最赚钱的民用厂之一——华源济南卷烟厂。
  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徐镜心在看了济南的景象后,决心以济南为他的工作点,最初的目标是进军队,而且是正规陆军。但山东省的正规军第五镇已经南调,留下的巡防营有些不入他的眼。韩策建议他去学校谋一份差事。理由是山东薪水最高的就是教员了,你去打听打听,在济南,只要你说你是教员,立马受到羡慕的眼光,娶媳妇都容易了很多。
  徐镜心立志革命,但革命需要钱,而且是更多的钱。他觉得到学校也不错,于是开始了他求职的路程。他最初的目标是济南三所大学,综合性但偏重文科的山东大学,培养中级教师的山东师范大学,以及专业性极强的山东工业大学。徐镜心自忖不胜任工业大学教师之职,就把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做为了求职的目标。没想到他连连碰壁,两所大学对于教师的录用极为严格,既重视文凭——必须是正规大学毕业,又重视真才实学——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他既没有大学文凭——他在日本不过是补习班一类学习过,人家根本不认。又过不了考试。这下对他打击很大。转而谋求到华源旗下的兵工厂,没想到人家审查严格。他因为履历不清被拒绝。他自然没想到背后有情报机关在搞鬼,在囊中羞涩的无奈下,在韩策的引荐下,到华源实业集团旗下的卷烟厂谋了一份差事。
  在徐镜心眼里,自龙谦率军南下平叛,第五镇及第五镇实际控制下的山东就是同盟会的死敌了!尽管济南真的不错,很多地方超出了他的想象,华源的企业薪水福利都蛮好,也超出了他的想象。但是,龙谦甘做朝廷的走狗。屠刀挥向义军。那他就是同盟会的死敌!
  他探听到的有关山东的情报,以及他近几个月辛勤工作的成果,都托执意重返日本学习军事的韩策带回同盟会总部。徐镜心这几个月没有闲着,他利用一切的机会在工友们中间宣传同盟会的反清的主张。从而发现同盟会的潜在成员。这是一件艰苦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徐镜心做的相当不错。他以他的热情助人,慷慨大度获得了车间很多工友的喜爱,他也在工友们中间建立了威信。由于他有文化。留过洋,见过世面。很快由工人而小组长,由小组长而车间管事,成为了卷烟厂的一个头头。
  这对他的工作就更方便了。但徐镜心毕竟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他一直没有发现自己处于严密的监视下,他跟谁要好,他请谁吃饭,他去谁家做客送礼,都被情报处记录在案。
  几个月来,徐镜心发现,他反清宣传受到工友们的欢迎,但对龙谦及山东当局的攻击却遭到了抵制。他力图让工友们认识到龙谦是朝廷的帮凶,如果不赶走满清鞑子,民国就不可能建立,民国不建立,大家就没有好日子过。龙谦带兵镇压南方革命党的暴动就是帮助万恶的清廷鞑子。工友们说龙提督是好人,你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龙提督的第五镇,就没有俺们的现在——谁都知道,华源就是龙提督组建的啊,如果没有华源实业,没有这卷烟厂,俺们去哪里挣钱?至于龙大帅率兵平乱,那关不着咱们的事,是不是?
  这件事更加证实了徐镜心的判断,山东已经形成了一个军阀集团,他们与朝廷不一心,但却仇视革命党。徐镜心没有气馁。决心做更加艰苦的工作,这是极为可贵的品质。
  他并不知道孟恩远那份电文,但他的一个“同志”——他重点培养的同事王文良带给他一个消息:朝廷要派兵接管华源实业了。王文良说,朝廷派了钦差到济南,要兵工厂免费向直隶的北洋军提供大批军火,华源的头头们不干,激怒了钦差,请求北洋派兵的电文都发出了。
  王文良是车间的统计员,负责产品的计数。他父亲在布政使衙门当差,消息一向灵通。徐镜心意识到一个机会到了。当晚,他便召集了卷烟厂的几个同志,一番布置,分头行动。第二天下午时分,卷烟厂徐镜心所在的车间首先罢工,其余几个车间也停了工。派出代表——徐镜心与另一名喜欢出头露面的工人与厂方谈判,声明罢工不是针对厂方,而是针对朝廷的无理之举!工人担心工厂落入朝廷之手,以至薪水福利不能保证,要求工厂向华源总部乃至巡抚衙门请愿,要求朝廷收回成命。
  徐镜心干这件事的时候,甚至来不及联络在华源车辆厂的刘芬泽。他认为,只要鼓动起华源的闹事,必然影响济南政局。从而影响山东与朝廷的关系。他们闹将起来,同盟会才有机会。
  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地头蛇”韩策已回了日本,留在济南的同盟会就剩了他们二人。这几个月也没有白过,两个人在各自的单位发展了十几名同盟会的外围分子。出于慎重,徐镜心和刘芬泽没有彻底公开自己的身份。
  华源自组建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徐镜心与厂方的所谓交涉尚未有结果,紧急赶来的第五镇情报处便扣下了徐镜心和那个刺头工人,半小时后,那个工人被训诫释放。但徐镜心却被“临时性”地逮捕了。
  但局势并未平息,卷烟厂尚未复工,华源的其他工厂也开始闹事了。车辆厂、服装厂接连发生了罢工请愿,跟着,被巡防营重点看护的华源兵工厂——枪厂、炮厂、子弹厂及炮弹厂开始不稳,纷纷传言朝廷要接派兵接管厂子。枪厂最先罢工。炮厂跟着响应。
  不止如此,《鲁报》最先披露了孟恩远申请派兵进驻接管华源的消息,《山东新闻》等官方媒体也做了报道。遂引发了济南市民的恐慌。接着,山东师范大学最先做出了反应,大约有四百名师生上了街,打着“反对朝廷派兵”的横幅到巡抚衙门请愿。跟着,山东大学的三百来人也跑出来助威,让杨士骧大为头痛。学生上街请愿的事他从未经见,有些不知所措了。
  召集僚属商议,白瑞庭建议解铃还要系铃人。平息此事还是要华源的人来办。至于学校学生。可以让胡学政联系校方,把学生拉回去即是,他们凑什么热闹?不过,我听说宁时俊侦知其中有人故意煽动闹事。恐其中有乱党活动。建议大人联系宁时俊与方声远。责令他们严厉追查,乱党不可放纵,不然不好给朝廷交代。
  杨士骧清楚。济南乃至全省的安全实际是控制在龙谦手中的,按说追查乱党——只要不是乱党在军中,并无第五镇乃至巡防军的任何事情,那是巡警署的事。但山东巡警是龙谦建议组建的,人员大都出自第五镇系统,连警察的训练都是第五镇帮助完成的,除了在官府领钱外,官府对巡警系统的影响远不如第五镇。
  “可以,这件事就交给你吧。你去找宁时俊和方声远。如果有乱党滋事,务必严查,勿使一人漏网。”杨士骧想起最近听到的消息,警觉起来。
  第五镇留守处及巡防营的动作很快,不到一天就抓获了两名乱党,他们都是在日本加入的同盟会,回国后分别潜伏在华源旗下的民用厂,已经抓获了,审讯证实,其中一人参与了最先罢工的卷烟厂的煽动。
  杨士骧看过有“犯人”画押的供词大惊,“这还了得!转皋司衙门治罪!就这两人吗?”他疑惑地问。
  “现在尚未发现其他人是真正的乱党。”方声远道。
  “方先生以为当如何处置?”
  “第五镇不能杀人,要杀,也得由官府办。人可以马上移交。”
  “很好。”杨士骧感到一丝的安心。第五镇成为一个军阀集团不要紧,但绝不能与乱党搅到一起,那简直就是泼天大祸了。第五镇既然严厉追查乱党,那就证明他们跟海外乱党并无联系,这总让他放心了不少。
  “方先生,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我亦不愿朝廷接管华源。这样吧,乱党交给我,你跟陈先生安抚华源,不要再闹事了。”他压低声音,“已经有确凿的消息,广东又乱了。咱们不要在这个时候给朝廷添乱了。”
  “华源罢工,损失的都是股东的利益。”方声远一语双关,“我这就与越之先生去找周缉之商议,但朝廷那边,还要抚台大人代为斡旋。据说,朝廷确有派兵之意。您可以明白说,巡防军决不允许客军入鲁!”
  杨士骧核实了徐镜心和刘芬泽一案,下令立即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