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曲又换回了略显欢快的阅兵曲。军乐声中,受阅部队最东面的一个方阵开始移动,转到了检阅台前的直道上。当前一个掌旗兵举着鲜红的军旗,后面跟随着一个腰挎手枪的军官,身后是扛着上了刺刀步枪的士兵排成四人一组的横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了过来。
观礼台上发出一阵赞叹,“好整齐呀……”“瞧他们军旗上绣着字……第十七标一营前队……喔,我表弟就在这个营……”
当十七标一营前队走到检阅台前时,又一幕震撼人心的场面出现了,带队的军官大喊一声,“向右看!”在队官举手敬礼的同时,士兵们齐刷刷将肩荷着的步枪卸下来,双手紧握,枪刺呈四十五度角斜向上,齐步行进的队列同时改成了正步,皮鞋重重地敲在地面上,发出整齐威武的声音。每排除掉走在最靠观礼台的那个士兵外,其余士兵的脑袋整齐地扭过来看向观礼台,但脚步和手中的步枪丝毫不乱。从观礼台望过去,士兵们戴着雪白手套的握枪的手始终保持着一条整齐的白线,从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望过去,一百多人的队列始终横平竖直,像一座移动的山峦。
台上观礼的官员们和来宾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整齐漂亮的分列式。包括德国少校迈尔。
观礼的士绅们忍不住发出惊叹声。他们发现,军队的操演竟然有如此的阳刚之美,这是一种他们没有欣赏过的美,带着杀气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让那些一向瞧不起军人的士绅们嘴里发出荷荷的赞叹或者惊讶的声音,却找不到一句准确描述自己心情的语言。
很多怀疑前队是龙谦精心训练的“花瓶”的看客马上便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跟着前队走过来的一营左队以不输于前队的军容“踢”过了观礼台。以后的每个营每个队都是如此,这点让铁良、吴禄贞、徐树铮等内行大为惊异。台上的官员们除掉那三个一直举手敬礼的德国军官外,大概就数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吴禄贞最通军事了。吴禄贞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号称东亚第一强军的日本陆军也没有如此鼎盛的军容。很多外行认为军队的队列操演不过是摆样子,但吴禄贞清楚,把几千人训练到这个地步绝非易事。自校阅开始,台下的数千军队一直保持着肃静,这表明了第五镇参演部队极强的纪律性,而纪律恰恰是一支军队战胜对手的最重要砝码。
“王爷,这是十八标三营后队,该部曾在西沽与德军肉搏,牺牲惨重,但挡住了德军与本队的靠拢,保证了战斗的胜利……现在通过队是第十九标二营右队,他们在天津曾缴获日军军旗一面。”龙谦低声向奕劻介绍着,每一个队走过,龙谦都介绍其番号,其中在西沽之战立下战功的部队,龙谦会特意点出来。
“哦,啊,”奕劻一直哦哦着,不知道老头在想什么。
徐树铮,字又铮,江苏萧县人。时为段祺瑞军事秘书,颇得段祺瑞赏识。他扭转头,对吴禄贞说,“难怪曹锟屡败于龙镇台。连王聘卿都当了俘虏,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第三镇号称北洋第一,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吴禄贞根本不给徐树铮留面子。
已经成军的北洋第三镇是段祺瑞的骄傲。已经结束的北洋四镇(第一、五镇未参加)联合操典获得第一名。那次也搞了阅兵,士兵们的精气神无法能跟眼前的第五镇精兵相比。
真是没有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匪,竟然打造出了如此强军!铁良自负知兵,却早已被第五镇绝对震撼的操演所征服。分列式尚在其次,第五镇受阅部队精良的装备更让他惊心。这几年龙谦究竟从洋人手里买了多少武器?穆尔察。铁良仔细观看着步兵们的武器,全部是同一式样,肯定是德军现役装备的毛瑟98步枪!
铁良想起了去年在日本的事。虽然日本推出了他们新一代的制式步枪三十式。取代了之前的村田22型。并大力向考察日本军事的他推荐他们的步枪,希望越来越主导满清陆军事务的铁良能够选用三十式步枪为北洋陆军的制式装备。铁良未置可否。但在参观士官学校时,见到了留日的几个学员,据说他们的成绩压倒了日本人。引起了他们日本同学的嫉妒。那几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说。绝对不要用日本人的武器。他们的东西差欧洲远了。且不说是德国人的毛瑟98,便是俄国人的莫辛纳干也比日本人的东西强。于是铁良谈起了毛瑟98,日本人也承认。德国人的毛瑟98是一款优秀的武器,与之前的委员会1888完全是两种武器了。但德军尚未全部换装,绝对不会向中国大规模出售的……
铁良回国后找来了毛瑟98亲自看了。现在肯定,第五镇已经配备了这种被公认的好枪了。他们是如何买到的?只是今天的受阅部队配备了还是全部配备了?还有这些大炮……铁良的目光落在正轰隆隆地驶过检阅台的炮队身上,这是七生五的大炮啊,在买到克虏伯十五生大炮之前,北洋部队威力最大的就是这个口径的火炮了,在这里一下子就出现了12门……
又一个巨大的问号横亘在穆尔察。铁良的心头:这要花多少银子啊!他们从哪里搞来的这么多钱?京师传说龙谦与德国人有着极好的合作关系,难道德国人会搞赊售吗?他禁不住望了一眼一脸肃穆始终保持立正敬礼状态的德国军官,其中那个海因茨。维尔纳是袁世凯聘请的德国教官,他或许不不知晓内幕,但那个青岛租界德军少校迈尔应当清楚。迈尔是通过维尔纳的关系获得了邀请参加此次点验的。这倒要问问,或者让维尔纳少校去问问。
穆尔察。铁良在年后觐见太后时,曾提到了一个令朝廷十分担心的现象。那就是地方越来越尾大不掉了。从两江到两湖,从山东到直隶,无论是兵权还是实业财权,越来越落入地方汉人实力派手中。北洋六镇中,只有准备改编为禁卫军的第一镇算是满人的武装,其余的都落入汉人之手了。袁世凯还建议将湖北新军改编为第八镇,两江新军整编为第九镇……这个建议获得了奕劻这个老糊涂的支持。如果颁发番号,不又给汉人增加了两镇精兵?
军权如此,实业方面亦是如此!天津李鸿章搞出的那一摊子归了袁世凯。山东冒出了华源、中兴两大实业集团,不仅发电开矿炼钢,据说连枪炮都能造了!实力比天津还厉害。湖北的汉阳实业,江宁的金陵制造局,统统不在朝廷的掌控中!当手握军权的汉人将领们获得实业支持,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原以为得到太后关照而成立的第五镇不过是六镇中敲边鼓的,谁知道他们竟然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得了如此精良的装备?当时,铁良建议用强硬的手段收回地方的军权和财权,太后默然。他知道老太后心里雪亮,汉人不可靠,但旗人又指望不上。但这样下去,满人的江山真的危险了!
太后一直信任龙谦,但这厮竟然不声不响地在山东搞出了如此的名堂!那激昂嘹亮的军歌似乎一直回响在耳边,让铁良忧心不已。
第四节铁良发难
“龙镇台练的好兵。”午间在酒席上,面泛红光的奕匡大声对龙谦说。
“王爷谬赞了。”龙谦脸上挂着谦卑的微笑。
“退思不必谦虚。朝廷有此强军,何愁那些逆党反贼!”奕匡盯着龙谦,“还望退思你不要忘了太后对你的重托,让第五镇成为真正的朝廷柱石啊。”老亲王特意在真正两字上加重了语气,他希望龙谦能够听得懂他的意思。
“太后的厚恩,微臣不敢须臾忘怀。请王爷回禀太后,朝廷尽可放心,第五镇上下绝对听从太后的调遣,太后指向哪里,第五镇就杀向哪里。”龙谦起立,肃穆答道。
“好,甚好。坐,坐下说话。”佝偻着腰的庆亲王抚着花白的胡须,满意地点点头。
“下官敬王爷一杯。王爷忠心王事,真是我辈的楷模呀。”龙谦肉麻地吹捧道。
“呵呵,临来之时,太后让我转告你,山东毗邻京畿腹心,又临着大海,凡事要镇之以静,不要轻易地对外滋生事端。”
“微臣记下了。”龙谦凑过跟前低声道,“王爷,属下准备了一点小玩意,已派人送至驿馆,还望王爷在太后面前多多美言。”
“退思有心了。”骨子里极度贪婪的奕匡已经记不得第几次收取龙谦的贿赂了,庚子年遭遇家难的他对损失的金银珠宝更是极度渴求。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手导演了对庆王府抢劫的人正是眼前这位越看越顺眼的年轻武将。
有资格参加午间宴会的除了京师来的“点验团”及三名德国军官外。还有赶来济南的第五镇标统以上军官,被包下的仙来居酒楼今日不对外营业了。看到龙谦开始敬酒,名义上还是第五镇参谋长的宁时俊起身,朝主桌走了过去。
敬过庆王的龙谦已经端着酒杯来到铁良身边,“下官敬大人一杯。大人是我朝柱石,又是军界前辈,还望大人多多指点呀。”
铁良依旧苦着他那张冬瓜脸,“唔,”他随意与龙谦碰了下杯,轻轻舔了下杯子。却没有喝下去。酒席足够丰盛。但他却实在吃不下。
“大人是不是不对口味呀。”龙谦依旧站着。
“唔,不,菜做的很好。酒也不错。不过……”长了一张标准的冬瓜脸的穆尔察。铁良用挑剔的目光望着龙谦。
“大人有何指教?”
“龙统制练的好兵。”铁良赞了一句。本来龙谦还安排了演习表演,但被铁良取消了。“龙提督。本官有几事不明。还望龙提督为本官解惑。”
“大人请讲。”
“北洋第五镇是大清的兵,为何不尊祖制啊?”铁良的声音冷了下来。
原来是说辫子。这也是事前的争议,蒙山军早已剪辩了。最先是自愿。但在高级军官的带动下,剪辩的人越来越多,留着辫子反而成为了笑柄。何况激烈的训练也不适合,脑后拖着一根猪尾巴,肉搏时被人一把薅住就断无胜机了。到第五镇组建再次更换新军装,帽子由原先的软檐圆筒式改成了硬檐帽,头上盘个辫子,实在是难看之至,各部军官干脆下令全部剪辩了。
如果在民间,这样的命令很难执行。就像当初多尔衮下令剃发留辫一样困难。习惯就成了文化了。但在蒙山军中,剪辩的阻力出乎意料的小。
接受朝廷点验前,宁时俊曾建议做一批假辫子糊弄过去算了。但龙谦决定就照实际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不说便罢,如果追究,我来应对就是。
现在,铁良终于拿辫子发难了。
主桌上坐了奕匡、周馥、山东藩台、皋司等数人,听见铁良的责问,诸人都静下来,看龙谦如何回答。这里面奕匡和周馥都是知道情况的,但他们某种意义上算是龙谦的同盟,自然不会提起此事。
“大人,剪辩是下官的命令。非是不尊祖制,而是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一派胡言!”铁良的声音大起来。旁桌坐着的宁时俊、司徒均及吴禄贞、徐树铮、迈尔少校等人都停薯而望。
“大人容下官细禀。”龙谦根本不在意铁良的态度,“早在庚子年下官奉命勤王,在西沽与联军血战,部下多因辫子被洋兵抓住而丧命疆场,殊为痛惜。事后禀报荣禄大人,建议在军中剪辩。荣禄大人认为可以默许,但不得提倡。这些年下官正是照荣禄大人的指示做的,从来没有下达过剪辩的命令。至于祖制,大清以弓马定天下,如今谁还练弓箭?过去八旗是穿什么军服?现在的北洋新军又是穿什么衣服?下官以为,这就像太后大力提倡新政是一个道理,新政者,过去所无也。其目的不在于改动祖制,而是为了提升朝廷的实力,使我大清国祚万年。这剪辩也是如此,不为改变祖制,而为提升军力,不负皇命。”
徐树铮和吴禄贞互望一眼,均感龙谦这番话十分在理。
但铁良不会就此罢休,“好一张利嘴!荣禄大人已经仙逝,你所讲的,恐怕死无对证了……”
“此事我亦有所闻。仲华(荣禄字)曾向本王提起过,军中可为特例。”想不到奕匡老头竟然公然做伪证。
其实,除第一镇外,其余四镇都有剪辩的声音,而且不小。铁良作为练兵处事实上的二把手,对此情况心知肚明。不过袁世凯不同龙谦,将那些声音都压下去了。
奕匡开口,铁良就不好再继续追究了。现在可不是二百五十年前了,不能因为剪辩就当做反贼处死。天津出版的《大公报》还公开征文论剪辩易服呢。
“既然庆王作证,此事本官暂且放下。但回京之后。当如实禀报太后,请太后定夺。”
“多谢大人开明。”龙谦微微笑了笑。他已经打定注意,以后对朝廷至少是听调不听宣了,再过两年,等山东的基业建成,朝廷怕是只能哄着自己了。
“什么叫开明?难道遵守祖制就是不开明了?”铁良哼了一声,“龙统制,关东打起来了。对这一仗你怎么看?如果朝廷调第五镇出关,可有把握?”铁良突然换了个话题。
龙谦不动声色,但脑子里紧张分析着铁良的话。“不知要和谁打?”他可怜的历史知识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晚晴的满洲权贵中他只记得一个载沣。
“嘿!瞧你这话说的!当然是和俄国人干了。他们霸着祖宗的龙兴之地不走,难道还会帮他们打日本?”
“日本人怕是也没安什么好心,就怕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从日俄战争后。满清中枢便亲日起来。无论是孙文、黄兴的革命党。康梁的保皇党还是满清朝廷,都将日本视为学习的对象和可依赖的朋友……
“这个不是该你考虑的!本官刚才问你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
龙谦暗骂一句。“如果后勤可以得到切实的接济,本镇台可以出兵。不过……”
“不过什么?”
“投入一两个镇怕是无济于事,白白便宜了日本人。”龙谦不卑不吭地答道。朝廷已经宣布局部中立,派兵出关助日怕是不可能了,铁良这个狗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龙谦决定将第五镇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预备役未曾练就,蒙山军主力绝不离开山东!如果朝廷使坏,他不惜制造一场兵变威胁朝廷。
“朝廷已有定计。”铁良换了口气,“但第五镇无论武器还是军服,都与其余五镇全然不同,这恐怕不行。”
“大人明见。下官亦觉得第五镇好像后娘养的。下官也想与直隶精兵看齐,怎奈中枢不给钱呀。下官受太后厚恩,对于太后的叮嘱,须臾不敢忘怀,这才不惜克扣军饷,省出钱来向洋人购买武器。便是我这个一镇统制,每月的军饷只有十五块大洋,搞的家里顿顿喝稀粥。若是中枢一视同仁,下官又何必自苦如此?”龙谦硬硬地顶了回去。
周馥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赴两江出任总督已成定局,只等圣旨颁发了。接替他的是袁世凯的心腹杨士骧。不过,他没有告诉龙谦。杨士骧来山东主政,怕是龙谦的日子难过了。
铁良没想到龙谦如此强项!克扣军饷是肯定的了,但每月只领十五块银元?鬼才信你!铁良心中的怒气升腾起来,却找不到发泄的口子。慈禧不止一次夸赞此人会办事,甚至在朝堂上议兵时讲,外面带兵的若是都像龙谦,我复何忧?
精明一生的太后怎么就没看清这小子甚至比袁世凯还危险?
“龙统制,”铁良开口了,“本官受命点验第五镇,王命在身,不敢疏忽。不能只看尔抽调的代表部队,接下来将到各部点验。你就不必去了,派几个熟悉情况的人陪本官一同前往便是。”
“哦,王爷亲自带队吗?”龙谦望向奕匡。
“这等细碎事务,岂能劳动亲王。你当照顾好王爷呀。”
“遵命。”龙谦淡淡道,“司徒副参谋长陪大人,行吗?”
“只要说得清情况就行。”铁良皮笑肉不笑。
气氛冷下来,这个当口,坐在另一桌的吴禄贞端着个酒碗过来了,“龙大人!卑职敬你一碗!今日贵军操演,真令卑职大开眼界呀,便是日本人也玩不出第五镇的花样来!”
龙谦心中苦笑,这就是士官学校毕业生的水平?“不敢,吴参谋见多识广,还望多多指点。唔,换个碗来!龙某是个粗人,可不愿让人说本官仗势欺人!”
吴禄贞心里一咯噔,这就是公开骂铁良了,“好,龙大人够爽快。难怪能练出如此强兵!”
早有侍者端过酒碗,龙谦哈哈一笑,与吴禄贞碰过后一饮而尽。
“龙大人,改日卑职请你,还望给个面子。”吴禄贞笑道。
“好说。好说。”龙谦亮了海底,哈哈大笑。
吴禄贞过来后,徐树铮就必须过来了。不过,徐树铮可没有用碗,而是一手拎了酒壶,一手端着酒杯过来,“卑职徐树铮,第三镇参谋官,借龙大人的美酒敬龙大人一杯。”
“徐参谋表字如何称呼?”龙谦乘机离开了主桌,“正要向各位敬酒。咱们这边聊。”
“不敢。卑职字又铮。”
“论年龄,龙某当痴长几岁,又铮老弟,早就听说第三镇是北洋一流精锐。却无缘见识。老弟可不能藏私啊。看到我部之缺点。痛快指出来。说实话,队列操练还不是主要的,行不行要战场上真刀真枪见真章。咱们都是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各部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才是国家之福啊。”
“大人说的太好了。卑职看了第五镇的队列操演,便知其他方面也一样过硬。龙大人练兵有方,卑职深为钦佩。”徐树铮这番话却是实心实意。他是懂兵的,操演确实不代表部队真正实力,但没有严格的训练,绝对做不到第五镇操演的水平。
迈尔少校与维尔纳少校一同起身,向龙谦敬酒。他俩要的是葡萄酒,龙谦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地道的法国货。德国青岛驻军参谋迈尔少校的汉语说的很好,用不着翻译,“将军阁下!为您所统帅部队展现出了训练水平致敬!作为同行,我们深表钦佩。特别是那首军歌,真的是太好了。是谁谱的曲子?能不能将曲谱给我们?维尔纳少校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军歌!”
司徒均笑着插话道,“少校,曲谱的作者就在您眼前。”
“啊,这太令人惊奇了!将军,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要知道,一首好的军歌对于士气的提升是难以估量的。”维尔纳少校用德语惊叹道。
司徒均立即将这句话翻译过来。
“将军,我向您转达托尔帕尔总督阁下和斯特劳斯上校向您的问候。他们对我们双方之前在各方面的合作表示满意,并且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斯特劳斯上校有个提议,”迈尔少校道,“在适当时候,我们可以举行一次联合演习,您看如何?”
“非常乐意。我本人对伟大的德意志军队充满了敬意。在军事领域,贵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龙谦微笑道。这是心里话,德国人确实了不起,无论是他们的军事理论还是不断整合完善的总参谋部制度都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个思想和制度下,德军指挥官们具有了几乎一样的思维,确保了他们之后纵横欧洲的基础。
“谢谢。您对目前进行的日俄战争怎么看?您认为日本会战胜俄国吗?”迈尔继续问。
“这个,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哈哈……”迈尔少校旁若无人地大笑起来。
他此番前来观摩第五镇演练,带了一个重要的使命。他听说龙谦手下的军工厂已经研制出了一款新式武器,一种携带操作极为方便的步兵近距离压制火炮。之前,第五镇所辖的军工厂搞出的轻机枪和手榴弹受到了总部的重视,促成了与第五镇更大范围的武器方面的合作。作为托尔帕尔总督所信任的参谋官,维尔纳少校知道,德国方面已经将龙谦将军视为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兴势力,指示青岛总督托尔帕尔加强对第五镇的笼络,加大第五镇在武器方面对德方的依赖,由此培养一支亲德势力。但是没想到的是,龙谦将军的军工厂颇有实力,竟然搞出了一种新型火炮了……
“将军,听说您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小型火炮?”
“喔,”龙谦故作惊讶,“贵方什么时候将间谍派到了我的身边?这可不太友好啊。”
“将军真会开玩笑。我们是盟友,不是吗?”
“我希望做真正的盟友。如果有时间,我邀请你在济南多住几天。等我送走他们后,”龙谦扭头朝主桌方向望了一眼,“我请你看一下实际的效果。”
“非常感谢。乐意之至。”迈尔少校笑着说。
坐在这桌上的段永清一直注视着龙谦,倾听着龙谦与他人的对话。铁良是抱定挑刺的目的来啦,但愿自己能够获知铁良的用心并及时将消息传出去,这将是自己第一份有价值的情报。
段永清的目光扫视着周围,滑过自己尊敬的上司们面庞时不自觉地多停留一两秒钟。坐在同桌的宁参谋长和司徒副参谋长也不知是不认识自己还是出于保护自己,除了两次共同举杯,竟然没有专门与他说一句话。吴禄贞和徐树铮先后起身找龙司令敬酒,他也很想借机向自己发誓效忠的司令官敬杯酒,但纪律告诉他这样做是危险的。所以,自始至终,段永清稳稳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动未动。在济南逗留的时间里,段永清谨守秘密工作的纪律,没有接头人上门(在他滞留济南的三日中,从没有情报处的同事露面),自己绝不出驿馆,绝不跟吴禄贞等人出去喝酒狎妓,每日间只是钻在自己屋子里埋头读书。这一切自然被精明细致的铁良看在眼里。
第五节吴禄贞的试探
仙来居毗邻济南名胜第一的大明湖,在二楼雅座临窗可见风景如画的大明湖。店堂虽小,但布置不俗,加上酒菜的价格不菲,一桌上等的酒席要七八两银子,等闲人消费不起。
这天,吴禄贞在仙来居设宴,宴请龙谦。
奕劻仍留在驿馆。铁良、徐树铮等人已经去了青州。但吴禄贞却借口身体不爽,没有跟铁良等人一起走。之所以要留下来,便是要单独与龙谦谈一谈。通过龙谦副官欧阳中提出这个有些唐突的要求后,吴禄贞心里有些揣揣,担心龙谦不给他这个机会。因为就职务而言,他不过是练兵处一个参谋,而对方却是掌控一省军权的提督了。在吴禄贞看来,提督尚在其次,关键是龙谦手握一镇精兵。
除了他的少数同党,没有人知道吴禄贞的真实身份。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人,1898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拜会孙中山并加入了兴中会。1900年曾被孙中山派回国与唐才常举行起义,失败后再回日本,1901年从士官学校毕业。于1903年参与组建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1903年受士官学校同学良弼之邀,赴北京进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本来吴禄贞是不想去的,但黄兴劝他投身中央,伺机而动。
吴禄贞虽为革命党,立志武力推翻满清,却是花钱如流水的主,颇有名士派头,将狎妓风流当做佳话。吴禄贞来济南校阅第五镇期间。依然以逛街为名下了次堂子。其实,这次争取到这个差事,是奉了黄兴的密信指示,试探已为北方实力派之一的龙谦。
在黄兴看来,那个骤然崛起的山东提督,其出身决定了他不会是满清朝廷的死忠。倘若龙谦能够策反第五镇,推翻满清缔造共和的革命大业就看到了明显的希望。
这个指示很合吴禄贞胃口。吴禄贞坚定反清,一向主张“腹心革命”,若能以一支强兵直捣京师,在他眼里早已腐朽无能的清廷就会同一间破屋子一样轰然倒塌。
此次既得龙谦允诺。心里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去仙来居定了最好位置的雅座,准备与龙谦这位炙手可热的统制大人好好聊聊,借机试探龙谦对朝廷的真实态度。
站在窗前眺望风景的吴禄贞偶然一低头,见龙谦一袭青色棉袍带着四个同样是便衣的卫士翩然来临。吴禄贞急忙迎出楼外。因为都是便装。吴禄贞自然不能用军礼了,拱手道,“龙先生真乃信人。”
“哈哈。吴兄设宴,龙某岂敢爽约。”
“好,好,先生楼上请。”
两个卫士先上楼,龙谦和吴禄贞踏着吱吱作响的木质楼梯登上二楼,进入雅座。卫士们察看并无危险因素后,到外面等候了。
“吴某早就听说大人之威名了。”轻轻闭上雅间的门扇,吴禄贞再次见礼,“能与大人单独饮宴,吴某不胜荣幸!”
龙谦落座后凝视着身材瘦小,一脸精悍之气的吴禄贞,“绶卿先生大名我是久仰了,不想今日有机会在一起欢饮。龙某是个粗人,不似绶卿先生留过洋,还有士官三杰的美誉,既然看得起龙某,就不要提什么官职了。绶卿先生贵庚?”
“虚掷二十六春。没想到贱名竟然达于大人……”吴禄贞的湖北话不太好懂,但透着喜气。
“哈哈,那我长你三岁,我就称呼你绥卿老弟了。你也不要大人长大人短的了,咱们都是军人,不若便兄弟相称,岂不更美?”
“那小弟就高攀了。”吴禄贞说着给龙谦斟上酒,“前日领教了兄长海量,小弟心中的仰慕更甚了。哈哈,今日咱们不醉不归。兄长请!”
“好,咱们满饮此杯!”龙谦仰脖干了。太白液不算烈酒,但酒味绵长,龙谦赞了声,向吴禄贞亮了杯底。
“兄长好像有些得罪铁良了呀。”吴禄贞决定从这里打开话题。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第五镇的组建整编完全是按照兵部的批文做的。就算他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某亦不怕,而且,好在太后一向明察秋毫……”确定吴禄贞是革命党,龙谦对他今日的用意早已一清二楚。
吴禄贞心中冷笑,但脸上却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起身为龙谦续上酒,“太后嘛……哦,对了,闻听兄长出生于美国?却不知为何回国呀?”他本想说太后才是祸乱国家的罪魁,但知面不知心,慈禧宠信龙谦在官场已是传奇,吴禄贞不想过于冒失,决定迂回一下。
“说来话长。本是奉家慈之命回母国,却不料被响马所掳……唉,总之是一言难尽。走到这一步,愚兄甚至都想不到。”龙谦夹了一口酱牛肉,一副推诚之态。
“兄长际遇之奇,不知羡煞多少红尘中的名利客。如今兄长手绾强兵,正可以大展宏图,成就伟业,青史留名呀。”
“青史留名也是虚名。绥卿老弟,愚兄不信那些虚的,人死了就一了百了。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身后的名声有没有,好不好,何必在意?”
“哈哈,说得好。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妙极!是小弟拘泥了。为了这句话,小弟敬兄长一杯!”俩人碰杯,又是一饮而尽。
“小弟久仰美利坚国之繁华,却无缘一见。在日本时,曾听人论及美利坚之政体,心中甚是困惑,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