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觉得心里堵着,谢安声色低沉,说话几乎如蚊音。
谢仕林又磕了几个头,脑袋都磕出血来!
直到看见谢安走出门去,铁门再一次关上,他如获至宝的阳光,从那道缝隙里消失时,谢仕林终于躺在地上哈哈大笑。
谁说生富贵人家,就一辈子锦衣玉食,无忧无虑!
富贵人家的龌蹉事,又有几人知晓!
听着身后,谢仕林那如疯子一般的笑声,就像一把把无形的刀插在谢安心上。没有谁看见他走路的步子有点飘,没走了几步,谢安两眼一黑,直挺挺倒在地上。
杀子,无关乎心狠不狠,而是在割心。
谢仕林不死,谢家一族因为他一人而亡,谢安身为谢家家主,大局和感情,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第四十一章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 '本章字数:2162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30 00:49:59。0'
秋冬两季,是枯水期,对修筑堤坝是很有利的事。因为有朝廷的支持,各路官府大开绿灯,一切所用的材料,绝对是第一时间快速补给,所以,运河边工地上的民工全部加足马力日夜抢赶进度,眼看着就快要到年底了,他们都希望修筑堤坝的工程能在年底前结束,这样就能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不得不说,劳动的人民最美,他们这股干劲儿,传递了一种劳动美德,比起当年隋炀帝毫无理由征调民工修大运河弄得全国怨声载道,蓝田侯在江南征调十万民工修筑运河堤坝,相反得到的却是一片赞美。
从来没有那个征调民工的大官,会得到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赞美之声。
的确,所有的民工都知道,蓝田侯是个体恤百姓的好官。
干活不是白干,每天有铜板可拿。修河也很随便,不会强行逼迫过度劳累,真正的把民工当人看,没有严管的吏目跟在身后拿着鞭子抽打,也不会要求没日没夜地劳作。甚至隔三差五还会休假,简直就是劳动者的福音。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就凭他们每天坚持工作八个时辰,已经让蓝田侯觉得在压榨廉价劳动力。
当然,劳动力三个字儿,只能偷偷地在陈华心里面过滤。这种超前的思想,还不适合只能小打小闹的大唐子民,否则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出某种可怕的种子,到时候陈华可不能那么容易剥削任何一个人了。
运河的工程,就没有受到任何官方的约束而停止。相反,朝廷派发的物资,反而越来越多地运来江南,支援着受灾的地方。
以前那里受了灾,救援的物资,朝廷都是越往后,派发的越来越少,因为国库消耗不起,无论是救助灾民,还是河工治理,都是有固定的一个数目。就好比老李当初拨给陈华四十万贯铜钱,这已经是朝廷能拿出来的最大数目。
但是,从各个州府报上来得到朝廷拨来的铜钱,合计起来远远超过了四十万贯。
这并不是因为老李慷慨大方,而是,在这个时候,陈华终于知道,由他提议的全国募捐,取得了一个多么震撼的成效。
朝廷发起的全国募捐,在全国各道州府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像江南道这样富庶的地方,募捐的资金,更是恐怖的吓人。
江南从不缺乏富商,有钱人就和湖里面的鱼一样多。整个大唐十道,江南道募捐得到的资金,就占了一半。整整四十万贯,全国其他各道,加起来整整百万贯之多。
由魏征管理的募捐署,可没有贪污一文银子,经过众多精通会计的官员统计得出,全国募捐得到的铜钱,的确超过百万贯。这一数目报上去,顿时全朝堂鸦雀无声,文臣武将傻眼儿了,心里纳闷,怎么大唐朝的贵族,突然间那么有爱心了呢,以往就是要他们捐一个子儿都要哭闹一番。
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史以来,国库第一次获得那么多现银入库。同样,也让很多人心里面诅咒那个身在江南最好掉运河里淹死的蓝田侯,天生的马屁精,不费口舌,就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招牌,顺理成章地收刮了百万财富,像他那样聪明的人,要是生在前朝,就那么在杨广的面前献上一策,好大喜功的杨广,一句话,封国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咒骂、嫉妒、崇拜,反正长安城一直都是在那种环境中年复一年,谁也见不得谁好,谁也没扳倒谁,这是实话。
不用猜也知道,老李肯定连睡觉都会笑醒,就因为陈华的一个建议,老李的小金库又收刮了不少民脂民膏,而且还不是巧取豪夺,是别人乐意掏腰包送来,老李拿人手短的程度,赶得上他脸皮厚的程度,肯定是统统纳入怀中。
老李阴险狡诈的嘴脸,陈华懒得去想,也好在老李没缺心眼,江南这儿,也的确花了他不少银子。不然,天下第一个有话要说的就是陈华,他一定要华写奏章,让老李犯头痛病是必然的。
谁说身在江南,就不能让老李得头痛病啊。
就是写一篇十万字歌功颂德的文章,老李看也得看头痛,这还是小把戏,大把戏,陈华都不屑用,就好比他现在拼命向老李要钱,使劲地要钱,不要脸地要钱,老李一定会抱着脑袋头痛如裂。
当然,陈华知道,他这样做的后果,回长安,功劳肯定要被克扣大半。所以,不能让老李抓自己的把柄。
胡账房最近天天在算账,很少去打搅侯爷。他身为侯爷委派的首席会计师,不能出一个子儿差错,大账目,一个子儿,就是万贯的出入,胡账房丢掉老命都可以鞠躬尽瘁死而无憾,丢侯爷的面子,比让他七十岁光着腚子围着运河跑都还要羞愧。
胡账房的敬业奉献,直接影响他为了算账,三天不离开房间,每日每夜和数字打交道。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术是让人头痛的事,胡账房这样废寝忘食,让陈华很担心他的身板别累倒了。
于是,陈华苦心冥想,终于搞定以玉石作为珠子,然后用几条木棒,定做了一个算盘,并且写出算盘使用的口诀,教给胡账房,让他节约脑力劳动。
拿到算盘的胡账房,在摸透了算盘使用口诀之后,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那是一个只靠五根手指,就能够算尽天下的领域。
那是一个可以在分分钟之内,就能算出某个庞大的数据。
比起工部专门算账的官员,手拿一张算盘可以顶他们十个人。
所有,胡账房,很爱惜地保管着侯爷拿给他的算盘,他还知道,侯爷回长安之后,会在格物院内开设这门功课,胡账房觉得可以让自己的孙子去学习,以后好继承他的衣钵。
算盘,只是一个简易的计算机。不能创造太多超时代的东西,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还是能让它提前几百年面世。就好比工地上那些滑轮组成的吊装工具、抬动巨石的杠杆、方便运送物资的独轮车,只要是能省力省时的,陈华知识储备里面有这些东西,他都愿意分享出来。
世界并不是为一个人而改变,但自己,完全可以改变世界一角。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于心无愧。
这是陈华继中秋之后,养成的独立思想。
第四十二章 三件事 '本章字数:2430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31 02:28:21。0'
一直住在运河的工地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施工遇到了啥难题,或者工程进度受到阻碍,陈华总是最先出现在施工一线。他不是坐在屋子里凯凯空谈的理想者,而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想他堂堂侯爷兼江南道巡察使,其实可以完全不用管运河修筑的情况,交给下面的官员打理只需要每天喝着茶听官员汇报情况就行。他负责吴杭段的运河堤坝,比起其余两段,取得的效果太明显了,不仅是手下干事的官员拥戴他,就连那工地上的民工,都觉得侯爷不像是当大官的人,而是和他们一样都是农户,光脚丫子就敢往泥里面踩,换成其他当官的,不见得能做得出来。
每天除了和水泥砂石打交道;晚上就只有清风明月陪伴;这日子惬意;完全就是一门心思要弄出全大唐最坚固的运河堤坝造福子孙千百年。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会不会记录江南运河堤坝会和秦朝都江堰一类的水利工程相聘美,功过自由后人评,现在能做的,就是不偷工减料,修一段华丽的水泥堤坝,两边统统种上垂杨柳,完成之后绝对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不问外事,一心只搞水利工程,陈华现在的生活,就和工部某些秘密研究变态武器的专家一样,成了与世隔绝的那类狂人。他在运河边的工地上深居简出,全然不知道,半个月的时间内,江南发生了几件翻天覆地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江南士族居首的谢家完蛋了。
先是谢家长孙,谢仕林暴病而亡,接着谢家上一代家主谢弦因丧孙之痛,没活几天也得了一场大病去了。谢家第二代谢安、谢平、谢隐,断腿的、痴傻的、瞬间白头的,都发生在他们三兄弟身上,就连谢家三代子孙,除了谢仕林死了之外,也陆陆续续死了好几个子弟。
一时间,谢家就像突然被施了魔咒一般,人人都不愿意靠近,也有人怀疑,谢家这是在弃车保帅,自毁家族总能保留血脉延续。
江南的人原本以为谢家死了那么多人,朝廷对江南谣传谢家谋逆罪会过往不究,毕竟是谣言,谢家现在又那么惨,不值得为了一个喝醉酒的人说几句疯话就要杀人全家。
但是所有人低估了老李的愤怒,一道圣旨,谢家所有男丁,三代以内,统统斩首,女眷发配边关,稍有姿色的,送入教坊司充作官妓。
你要夺我江山,我就要你全族的命!
谢家的下场,让天下所有的贵族,再一次认识到,能够亲手宰了自己兄弟登上王位的老李,是一个绝对可以让你九族消失在世上的狠人。
当年山东士族血淋淋的教训,再次从演。不过,这一次,砍谢家全族的脑袋,缘由为何,圣旨上只字为提。仅仅只有,谢家谋逆,杀之以儆效尤。
霸道的十个子,老李亲自写的,天下人看到了他已经羽翼丰满,再也不会像刚刚登基那几年,做事儿都要给出所以然堵住悠悠之口,现在的老李不需要那些借口,谋反就是死罪,简单的一个杀字,全家玩完。
伴君如伴虎,最能感到岌岌可危的是天下所有的贵族。此刻,连他们也觉得,自己不过是别人圈养的一头肥羊。
第二件大事,江南道有超过半数的官员,调离的调离,革职的革职,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总之,江南现在是一片腥风血雨。
调动一道州府的官员,原因也没说,仅仅因为两个字,贪腐!
第三件大事,其实也说不得是大事,不过是比起前面两件都是杀人流血的事情,第三件事,比较让人联想翩翩。
蓝田侯视察江南,治理吴州水患,从修江南运河,以仁爱之心,倡导天下募捐,为保后世再无水患,征地种树,解黎民苦难,如此为国为民,为君分忧,乃群臣之模范,国家之大幸,百姓之福音。特赐良田千亩,牛羊马匹各五百,食邑添到一千三百户,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这是对蓝田侯个人业绩的肯定,他在江南辛苦了几个月,终于为自己换来了千亩良田,牛马五百,家里的户主又增加三百户,还有一个一文钱不值的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从长安发往江南的圣旨,并不是直接送到陈华手上。
这三件大事,陈华一直都不知道,还是吴州的萧翼,接到长安的圣旨,马不停蹄赶来告诉了陈华。
看到了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侯爷,萧翼心中感慨,外面都快闹翻天了,他居然还有心情在工地上散步。难道他不知道,现在,全国上下,几乎都把他蓝田侯,称为蓝田妖侯,他就是一妖怪,走到那儿,那儿就要死人,而且还是死很多很多的人。
“妖侯,快回你的长安吧,这儿不适合你!”江南的贵族是如此称呼,全国的贵族也统一口径。甚至有把陈华的摸样画成画像,扎在稻草人身上烧,总之,恨他的人,比喜欢他的人,要多十倍。
萧翼把圣旨交给陈华,他就准备回吴州开展自己的工作。
江南变天没有影响他,反而他因为救灾有功,说不定还有可能往上面更进一步的机会。萧翼背后代表的萧家,在谢家发生惨剧之后,很识时务地认为,萧家的权力过大,家中的天田地,和祖上得到的爵位完全超出,甘愿自降爵位,把多余的田地都分出去,同时听说朝廷有扩军的意愿,捐出了萧家在江南的两个牧场,还捐出不少银子支持朝廷扩军的想法。总之,就是要顺着老李这头狮子,乖乖的砍下自己的腿给他吃。
至于江南其他家族,在受到谢家被灭族影响下,全部乖乖地,很听话地交出了手中不少的权力。可以说,这次因为谢家,江南士族元气大伤,恢复的机会微乎其微。
江南的贵族非常恨陈华,恨这个从长安来的妖侯。他来了江南,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不敢恨老李,只能拿他当出气筒,把所有的责任,包括谢家被灭族的事,都推在他头上,总之,他加官进爵,又是封地,又是赐牛羊,他是整个事情的受惠者,他是主谋,他是刽子手。
陈华是侩子手么?
他什么都没做,甚至都没和江南的官贵接触,没想过灭谁全家,让谁下台。
但口说无凭,有字据为证。
老李那一番赏赐,看着是在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其实,是把他推到了前面当挡箭牌。
千亩良田很多么?自己那蓝田县还有不少荒地没开垦,用不着要那么多田,用来荒废!
五百匹牛羊很多么?蓝田县虽然不产牛羊,但五百头牛羊,还不够一个庄户上的农户养!
最可气的是那个金紫光禄大夫!
听到封的这个官,陈华想诅咒老李立刻就得脑中疯。
他蓝田县侯,本来就是从三品的官衔,这金紫光禄大夫也是从三品,相当于没封,不过在外人眼里,终究是得了个官,尼玛,原地踏步也叫走啊?
这是一个由老李挖的巨大深坑,让那些被老李剥削了的人,很容易产生仇视的念头,去憎恨那个封了官的人。
那个人就是陈华。
所以,陈华很冤!
第四十三章 存心给领导找麻烦 '本章字数:2334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31 01:16:19。0'
没想到,中秋才过半月,江南就发生这么多事。感觉自己像和外界脱轨了,谢家的事,也没有谁告诉一声,活脱脱百来条人命啊,说杀就杀,知道老李会对江南士族动手,没想到却是以谋逆的罪名直接砍全族,贪污受贿除了用来收拾官员比较可靠,可是杀不死那些根深蒂固的士族,谢家也算倒霉透顶,触碰到老李的忌讳,当了出头鸟。
只能看着谢家的人死了,陈华自认他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够解决以谋逆罪论处的人。
救人,他是肯定不会救,江南士族必须有人死,死越多越好,最好江南八大姓氏的贵族,死光一半,一半老实听话,才能满足老李的要求。
在来江南之前,陈华一直都是不打算踩这滩浑水,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老李会杀人,而且还是大杀特杀,所以刻意和江南的贵族官员保持疏远的态度,目的就是不想成为老李杀人的刀子,他名声搞臭了,老李获得天大的好处。
但是,没想到,他最后还是成了一个帮凶。
而且,在江南贵族的眼里,陈华就是葬送整个江南贵族的主谋没有之一,他是罪魁祸首,因为有他,整个江南才会出现今天人心惶惶的局面。
江南人,把气都撒在陈华身上。暗地里咒骂他双手沾满鲜血,终身不得好死,是祸国殃民的妖侯,谢家的人,会化作厉鬼索命,他回长安就百病缠身。
这些话,听着让人气愤。不过,细细想来,或多或少,谢家全族的死,以及江南士族被削权,和自己都脱不了关系。
总是替别人着想,首先把过错承担一部分在自己身上。这不是责任感强烈,而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一个拳头打不响,自己不来江南治理水患,而且还治理的如此出色,朝廷随便派一个庸才来,用老一套的方式和朝廷周旋,腰包涨的鼓鼓地,又讨好了江南士族,完全是双赢的局面。也不至于现在,江南士族根本就插足不了运河工程。反而因为朝廷彻查以往的河工治理,查出一批贪官污吏,其中以江南士族居多,这摆明了是一道漂亮的后手棋。
想到这些,陈华觉得心里有愧,知道谢家的人会被统统押到长安菜市口砍头示众,不知道是秋后问斩,还是年后再斩,心里也只能期盼和他们在长安能见面了,好歹送一杯上路酒聊表心意。
尽管知道,现在江南的局势复杂。老李的打贵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联合了尚书省、工部、吏部、甚至还有兵部也参与其中,这些中央部门,死死地扣住江南这片地方,爱怎么折腾,都是他们说了算,实际上,就连陈华这个江南道巡察使,都是被架空了,很多事,自己都是最后一个知道。
也许老李是怕自己血气方刚,看不惯血腥杀人一幕,到时候学人镜魏征拼死直谏。老李不喜欢大唐多一个魏征,他只希望,陈华办实事的时候站出来当顶梁柱,他办事的时候闭上嘴当哑巴,这就是老李认为的好官。
不说话就不说话,陈华选择了沉默。
好在江南的动荡,并没有影响运河堤坝工程进度。
九月上旬,从江都到京口的运河堤坝全线修通,已经开始在栽垂杨柳。
十月下旬,京口到吴州的京吴运河段也全线修通,沿运河旁边各州府郡县,纷纷组织人力在堤坝两旁十步为距开始种树。
两段运河段的修通,代表这项浩大的工程已经进展到尾声,剩下的吴州到杭州由陈华负责的吴杭段运河,有望在十二月初就能够完成。
当初老李给了陈华三年的时间彻底整治好江南水患,他不过才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整个计划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无非就是发展农耕,鼓励商业贸易,陈华打算放手让江南本地父母官自己去创造。
在这段时间里,江南的官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很多州府的刺史,纷纷下马或者外调其他省,由吏部统一组织人事,把今年秋试考取进士的人,纷纷安排到江南这片土地,让整个江南完全更换了新鲜血液。
不得不佩服老李步步为营的安排,这才刚削了江南贵族手里的面权力和资源,下一步就安插自己的人马入驻,这披人都是受皇恩浩荡殿前钦点的进士,谁敢不尽心尽力为老李管理好江南?老李这招先杀鸟再占巢的妙计,被他运用的神乎其神,此时此刻,陈华总算明白,老李为何要给自己三年时间,受他剥削过的江南,几乎就剩下肥沃的土地,一群才走马上任没有任何执政能力的新官,就算恢复元气也要三年啊。
看样子,自己江南道巡察使的身份,一时半会儿甩不掉,就算修好运河,江南的烂摊子,老李等着自己帮他出主意恢复。陈华非常郁闷,老李完全把他当成机器使用,太聪明也是罪啊,难怪古人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华时常考虑,自己是否等干完江南这一票,回长安就给老李告假,跑蓝田养老做个富贵侯爷。
这一天,杭州新上任的刺史,陈华认识但没见过面的熟人,今年科举考取进士的吴若远,写来拜帖,请求巡察使大人过府一叙,商量谢家留下来在杭州城的田地房产,是否以拍卖的形式低价出售,换取银钱纳入国库。
朝廷已经把谢家能收缴的,哪怕是贴在水缸上的金粉都给刮下来充公。谢家都已经被抄家了,房屋田地肯定是低价变卖变成现银入库。
有些时候,你偏不想去面对的事,偏偏就要突兀地跳出来。
陈华不想正面去面对谢家的事,这吴若远,不知是存心,还是无意,硬是要把变卖谢家房屋田产的决定权交给陈华这个江南最大的官巡察使大人决定。
如果吴若远出现在陈华面前,他肯定要把此人打成猪头。
顺便再问候他全家女性。
你这厮,是存心给领导找麻烦是不?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