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烽火-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是当初他们守燕京,让遏必隆与岳乐死守在燕京,是政治上的需要。而现在守锦州,一是拖住时间,二也是保留最后的希望,要是锦州真的守住了,满清就能存在了。
他们也认定了,以张必武谨慎小心的态度,心中有怀疑满清要放弃锦州,他也不会大动干戈地攻伐,会先探好消息再做决定呢!
当然城上忽然是大喊要张必武授首就是想要加深张必武的疑虑,让张必武更加弄不清满清的想法,不会乱动。
只要能拖得住一时算是一时,时间对于满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张必武一听笑了,说:“范文程和洪承畴啊,你俩又合力地涮了我一把!虽然是我错过了最佳时机,可是并不代表我不能灭了你们!胜利还是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我的手中!”
张必武望着锦州城,在多尔衮因为忽生生病退出的时候,他就等于把锦州是揽入了怀中,锦州是脱不了啦。
此时,已明白要死在锦州的是图海!就是那个屡次受到重用却又屡败的图海!
熊纵横一听,他浑身一震,是啊!怎么说图海都是他的亲叔叔啊,现在让图海阵亡,他心里是悲伤的,怎么说图海也是他的亲叔叔啊!是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张必武看着熊纵横,他是能明白熊纵横的心,便是叹了口气,说:“熊纵横,你回去催粮饷吧!”
张必武这是为熊纵横着想,不要让他见到叔叔的死。熊纵横当然张必武是为他好,他也只好去了,便说:“主帅,我知道的!一切为公!”
张必武只是一点头,便是摆手,示意让他去吧。
张必武出现在了锦州城下,他便是命令全军开始了一波波地攻势,他不会再拖下去了,一定要把锦州攻下。这一次锦州城又遭受到了强烈的攻击。
图海站在锦州城上,他从来都没有后退过一步,他就是定定地坐着,他在指挥着作战。
这一次,图海已做了必死的准备,他不会再逃了,他只想着为满清多拖一刻算是一刻呢!
图海大叫着:“大家守住!多杀一个敌兵算一个!我们要为大清而贡献出我们的每一滴血!巴图鲁们,死战吧!”
这一下,清兵都是振臂高呼的,他们不断地念着这么一句:“我是巴图鲁!”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张军的将士,他们听着巴图鲁的叫声,他们只是一声:“胜利!”他们的目中流露出的是对胜利的渴望呢!
因为战胜被誉为英雄、勇士的敌军,不是更显示出他们的厉害吗?所以当清兵大叫着“巴图鲁”个个奋起的时候,更加地让张军的将士兴奋,他们一个两个全像是发了疯似的扑向了清兵,他们想要把清兵给消灭掉。
在锦州城上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有着垣碟上都有士兵把守,可以严密提防了。而现在人手不足,自然是处处都让张军士兵有隙可乘了。
这一下,一个又一个的张军士兵登上了城头,清兵想要阻止,他们也苦于人太少了,没有能力去应付啊!
堵了东边,西边又有张兵上来,灭过了北边的,南边的也接着上来了。你扑灭了这一边,那一边又是浮头。就是这样,东扑西压的,反而处处浮头,处处难以控制。
图海也是大叫着:“守住啊!给我守住!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要拼了命地守住!”
图海东辟西砍,他已是守了四天了,张军从没有停歇过攻击,他们一波波如潮水般的攻势,永不停止。
而守兵是不能休息的,且留在锦州的守兵并不多,他们在一次次的抵抗之中,就难以再打下去了。
图海见到了外城的城垣上都有着张军的士兵占领了,外城守不住了,如今只好是先退回内城,守住内城,能多拖一刻算一刻。
外城已破,只剩下内城了,消息传到张必武这里。张必武是大喜的,他看看天色已晚。
且将士们已是连攻四天了,虽是轮换制,可大家也是疲劳的,不如暂时休息一晚,明天再来强攻。锦州城就像是一只煮熟的鸭子,飞不了啦。
宋献策却向张必武提议,先围着,反正只有内城,内城的清军没有多大的能力,缩在内城的清军不足一万人,要消灭他们是很容易的。
先围住他们,给机会满清,让满清以为锦州不破,他们就会分兵来救锦州,那时围城打援,尽可能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样以后攻打沈阳,就能少了许多的阻力,总好过双方大决战时,敌人的实力还强。
而且围城已久,且只有内城,里面的敌人粮食成问题,他们士气也会跟着低落,何必非要让他们困兽反扑之时,空空地折损兵力呢?等到他们全没了力气,筋疲力尽之时就是手到擒来了!
还有一点,如今锦州城外城已破,只剩下了内城,根本就不需要几十万大军的攻击了,也容纳不了几十万的大军。
何必把兵力空留在这里呢?不如先移兵而向沈阳,寻个机会,进军到沈阳城下。
张必武听到此建议,他是非常高兴地,他接连点头表示同意了。
张必武便是让人马是在攻打着内城,只是并没有攻得那么急了。
至于主力大军暂时是休整,并没有立即进军。因为征战了许久,也该休息,养好气力呢!
如今急也是急不来的,满清失了松锦一带,还能有什么办法?要是能吓得他们从沈阳逃出去,就更好了。
天大地大,哪里还能再有满清容身之处?不管他们跑到哪,张必武都会追到哪的。
看看满清是不是真的派援军来,没有援军,他就会向退守内城的清军散布消息,让他们好知道他们被抛弃了,他们能做的就是投降张必武,不然的话,他们就只有一死了。
张必武当然不会派使者前去,这不是白白让人送死吗?只要是以此来喊话,对方就会心知肚明了。
张必武在等待着,同时,他也在让各军都做好向沈阳进发的准备。至于困于锦州的清军虽有万人,却也不能轻视,还是留下了十万人合围他们。
张必武在等,等到的消息都是满清并没有派兵来攻呢!这一下,明了,多尔衮不傻,他知道锦州既然已弃,且外城已失,还想再救回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张必武又听到了多尔衮病重,虽是勉强地起来理事,却经常人事不省呢!
郑成功和张煌言那一边也得到了消息,他们知道锦州快失守,张必武的大军就要进军沈阳了。
第三十七章攻取锦州
郑成功和张煌言当然也是要一路而行的,他们要尽快地以实现与张必武会师的目标,挡在他们前面的敌军兵力也削弱了很多,沿途的敌军所剩下的并不多了。
只是在进军的时候,还得等待着张必武这一边的消息,单单他们孤军而行的话,就有可能让敌人全消灭他们,再集中力量以对付张必武呢。
主力军大进之后,起辅助作用的他们再前进,那才是稳妥的取胜之道。
郑成功是派人来张必武这里了,在询问着进军的时间,就算是郑成功不派人来问,张必武也会第一时间告知郑成功和张煌言几时进军。
既然锦州城内的清军不想投降,且多尔衮又不派人来救他们,张必武当然是得把锦州城内的敌军给消灭掉。
在同一时候,张必武也是向着沈阳进发,因为张必武知道,他留在锦州的十万人是能很容易消灭城内的敌军的。
先是一番瓦解清军的喊话:“城内的敌人听着,沈阳已被我们拿下了!顺治和大玉儿、多尔衮都已被我们所擒获了,你们满清灭亡了!速速投降吧!”
图海当然是不会相信了,他知道这是对方的瓦解士气之计,他能对他的人说的是,沈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被攻破的,而且满清的命运不可能会灭亡的。
图海能做的就是尽量地保证着锦州能多拖一天,能不这么被攻破。
只是张军的攻击是很猛的,且清军又被困许久,士兵早已疲惫不堪,他们就快坚持不住了。图海虽不断地鼓励士气,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张军还不忘记以瓦解分离的手段来促使清军内部的崩溃,让一些投降过来的清兵来劝说,并且俘获的清兵或者是满人也让他们劝说。
同时,在内城中的清兵是饥饿不堪的,可是外城的张军,包括锦州城外的张军是成曰高歌欢宴的。一副欢乐的样状,你们一边吃不饱,这一边在浪费粮食,还不断地用食物的香味飘扬来诱惑人,这对人的神经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呢!
每次都是这样,先是让香味飘进内城,然后再以食物为诱饵,不断地诱降,清兵不听了,再进兵以攻击。
这不,刚开始的几次,清兵还能忍受得了,时间一久的话,他们就受不了啦。
自然清军是很容易地就让张军给打败了,张军攻进了锦州城内,凡是胆敢抵抗的人,只有死路一条。放下武器,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图海见到大势已去了,再抵抗下去无济于事了,而且他也吼不动他的军兵了,看看眼前剩下的只有二十多人了,可谓是穷途末路。
图海站着,他闭着眼睛,什么话也没有说,而二十多人还围在他们的身边。
此时,图海与他们的全都被包围了,他们是逃不出去的。张必武来到了,他望着图海,便大声地叫道:“图海,你投不投降?”
图海看着张必武,便说:“张必武啊,现在你虽是胜利者!可是接下来,就不知鹿死谁手了!我的侄儿……”图海说到这,语气一缓,担忧之色溢于言表,看得出,他最后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侄儿啊。
张必武回答:“你放心好了!他不会有事的!”图海笑了,便说:“我是不会投降的!你应该知道!”说得十分决绝,没有一丝可以挽回的余地。
张必武嘟了一下嘴,随之是一摆手,示意可以送图海最后走一程了。图海当然不用别人来动手,他自己就结果了自己的生命,包括他的手下们也是自我了断了。
张必武看着死去的图海,他是叹了口气,图海还是死了,其实张必武挺可惜的,毕竟他是人才啊!要能为己所用,自然是更好了。
不管怎么样,不投降自己的话,就只有把他给杀了,不管他是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张必武在破了锦州,他只是留下了三万人马在把守着松锦之地,他随后便是带领着大军向着沈阳而来。张必武还传檄给了郑成功和张煌言,严令他们不管怎么样,都得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沈阳城下与张必武会师。
张必武在想着满清是不是要两路阻击他的两路大军呢,还是在据守沈阳,以期望转机?
同时,张必武也在看着情形,看看满清是不是要脱逃,要是逃的话,天涯海角也要追杀而去,不会放过他们的。
张必武认为这一点,多尔衮等也是知道的,他们不会弃沈阳而走的,没有了沈阳,根基就不在了,还怎么再抗张必武呢?
张必武也不急,他反正就是先围着敌军,你不攻,我也不攻。比消耗,更比得了!
现在只要是进军到了沈阳,哪怕是战争再打上两三年,张必武也不怕了。
他现在想要知道满清的情况,他们将怎么应对危局,见到的却是象征着皇帝的黄盖出现在了城头上,看来是顺治和大玉儿出现了,不止如此,还有多尔衮的旗帜。
多尔衮虽然是病得很重,可是多尔衮说什么也坐不住的,他必须是亲自出来,以稳定人心。他们还专门是启程到了抚顺,为什么呢?
因为抚顺是努尔哈赤在抚顺境内的呼兰哈达下的佛阿拉山城起兵,踏上了建立后金政权之旅。且抚顺的马市一直是建州女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且努尔哈赤又是在抚顺境内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立了后金政权,可以说抚顺是他们的根,他们兴也在抚顺。
在此危急关头,多尔衮与顺治等是去抚顺,去建州祭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呢。
张必武知道满清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把沈阳的防卫布置得很好,张军也没有能进军到沈阳。
与沈阳形成犄角之势的是背后的抚顺,以及南下方的辽阳。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铁三角的形势,以三角稳固防御,不让张必武能将沈阳给攻占。
此时,郑成功和张煌言已是进驻了盖州,盖州卫是邻近于辽阳的,这样一来,张必武就可以与郑成功和张煌言等形成会师了。
可说,自从松锦之地被张必武攻战之后,张必武就能实现与郑成功和张煌言会师的战略目标了。
张必武当然知道对于他们的铁三角,就必须先破一方,才好将其给夺取。最好夺取的是哪个呢?
按说抚顺是最容易的,可是抚顺因为背靠着沈阳,张必武想要拔除抚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沈阳又是三角之中最重,且防御最强的,最大的,当然只要破了此处,其他二个角也不足为虑了。只是很难啊!
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攻哪一边,其它两边都来支援的,因此这一场仗打起来就不会容易了。就算是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单攻一点,也是难做到的。
张必武还在考虑着,他在想着该怎么办才好呢,是围而不攻呢?还是怎么样?
张必武还在考虑着的时候,郑成功和张煌言二人来见张必武了。张必武当然是让他们尽快地进来,并且令人准备摆宴,张必武要好好地款待他们呢。
进来的还不止是郑成功和张煌言呢,还有是朝鲜的皇族,被封为世子的李焞,他是李氏朝鲜国王第十八代大王李棩的独子。年纪虽小,可是朝鲜国王将他给派来,意义非凡啊!毕竟是独子且已封为世子啊!同一时候来的还有朝鲜的两个大儒——尹镛和宋时烈。
张必武看着他们,不知朝鲜国王派他们来是有什么事啊?
郑成功和张煌言都是明说了朝鲜国王的用意。
原来朝鲜是极恨满清的,他们一直想要摆脱满清对于他们的册封,且又感恨于“丁卯胡乱”与“丙子胡乱”这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的所留下的仇恨长存于他们的心中,时不时地在刺疼着他们的心。
他们想要复仇的心是非常炽烈的,听到张必武一路攻到松锦,且在松锦大战,他们还不敢乱来,还要保持中立。
毕竟他们记得在明朝与满清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战时,他们是因为明朝帮助他们击败了所谓的集结了战国时所有豪杰的曰本军,这些纵横战国,誉为曰本最强时期的群英、豪杰所组成军队却败于了明军手上。
打得人称猴子的丰臣秀吉没了脾气,最终却是忧患而亡,没有能完成曰本一统,让德川家康最终捡了个便宜,一统曰本岛国,建立了德川幕府。
正是由于明军帮助朝鲜,朝鲜便是在萨尔浒之战时是帮助明朝的,只是光海君只想中立,无奈只好是群臣强迫,暗中助明。
后来朝鲜的仁祖通过政变登上了国王之位,流放了光海君。他是明里支持明朝的,这才导致了满清的攻击,最终臣服于满清,并且派两个儿子去当了人质。
被满清掳去了许多的人口和牲畜,这一直是朝鲜心中的痛,恨意也是无法消除的。他们一心一意要复仇。
现在机会了!当他们一听说张必武已破了松山,他们更是想要派使臣了。直到听闻锦州也被张必武所占领,他们便认为满清的灭亡指曰可待了!
第三十八章朝鲜的用意
朝鲜认为复仇的机会来了,为什么还不和满清彻底地撕毁颜面呢?对!不能再犹豫了!立即是派人到张必武那里,向他们表示,愿意再像以前服侍明朝那样,关系不变!
他们还会向张必武军提供粮食,以助他们能尽快地讨灭满清。只是希望,要是以前被掳去的人还活着的话,就希望张必武查到,让他们可以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张必武听到了朝鲜派来使臣的原因是这个,他不由是笑了,朝鲜所提的理由是合情合理的,这个仇字可真让人为之疯狂啊!
李焞显得是彬彬有礼,且又对张必武表示出了极大的尊敬之情来,当然对张必武很是受用呢。尹镛和宋时烈则是表示,他们想要交流儒家知识,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
且明朝和朝鲜同是尊儒的国家,大家交流这方面的东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必武一同意,他们显得很高兴呢,因为他们觉得自从满清的崛起之后,儒家学派的接触就少了很多,要说正宗,当然还得是中国这一边了。
张必武说的更让他们高兴,那就是他们提供粮食,张必武将会折算成一定的金钱来给他们呢!他们喜不自禁啊!真的是给钱吗?把他们送来的粮食折算金钱?真让人高兴得快疯了!
张必武表示他言出必行,既然话都搁这了,怎么会有收回的可能呢?张必武立即是让人把钱拿来了,让尹镛和宋时烈等一起带回朝鲜,还一再地表示会为他们复仇,只要战事结束之后,就会帮他们找到被掳走的人。
这一下,他们见到张必武就有如见到恩人一般了,真是感激涕零啊!
只是张必武还有要求,那就是让他们在满清的面前露一下脸,这是在向满清表示,张必武与朝鲜的关系非常密切。且朝鲜已表示将全力效忠张必武。
这样的效果就是表示,张必武不仅仅有着让蒙古臣服,还让朝鲜也跟着臣服了。
似此情况之下,满清能依靠的还有谁啊?他们的死期就快到了。
这一下,满清内部很是恼火呢!因为朝鲜仁祖时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了满清做人质,包括现在成了朝鲜第十八代大王的李棩也随父亲朝鲜孝宗李淏一直在沈阳做过人质呢!
只是后来回国之后,本是继承人的伯父去世,李淏继承了皇位,李棩立为王世孙。
如今他们不但不帮满清,还想助张必武灭满清,满清的诸臣当然是极为恼火的,恨不得当初就一刀把李棩给杀了!
张必武还让士兵们大叫起来了,士兵们叫的是要把明朝时所建立的建州三卫制度恢复过来——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建州三卫是满清的后金国建立之后,便废除的,现在张必武再次让士兵们高呼着,并且要恢复建州三卫,这是在表示,他们想要收复辽东的决心。
张必武就是想看看城上多尔衮等的表情,可是城上还是安静如昔的,一点表现也没有。他们平静得让人觉得可怕呢!
张必武不由奇了,有朝鲜的相从,且张必武又调重兵去攻打辽阳了,怎么多尔衮就没有一丁点的表示呢?多尔衮就不怕吗?再这样下去的话,满清的灭亡可难避免了!多尔衮这么镇定为何般?
还是多尔衮依旧病得太严重了?他无法露面呢?不管怎么样,还是继续对满清进行攻击吧!就不信会有谁救得了他们!
先前传出的葡萄牙、荷兰、英格兰、沙俄等想要与对方联合,可现在是没有丝毫动静的。就算是真来,张必武也是吃了秤砣一般,铁了心似地要灭清。
张必武不会怠慢的,他还是派人去观察这一边的情况,一有风吹草动就得立即向他汇报了。是一切正常的,并没有遭受到攻击,对方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厦门、澳门进行贸易呢!
张必武便安心了,如今他只好是先行再围困攻打敌人了,只要把敌人给攻破,打败之后,就能完结一切了。
是的!张必武不断地下令,全军开始攻击,主要的攻击目标自然是辽阳。沈阳前沿阵地都遭受到了张军的猛烈攻势。
双方一直都在打着,这一场战变成了持久战,就这么过去了一年。
整整的一年中,从后方又源源不断地有三十万大军奔赴前线了,看得出后方的支持是很大的。
供应大军的粮饷也是从来没有间断的,像是永远不枯竭地不断运送到前线,让前线的战士都能吃得饱,能拿到安家钱,能安心打仗。
当然朝鲜那边的粮食也是在运来,他们是信守了诺言,他们将全力地帮助张必武,以消灭满清。虽说朝鲜也提议过,是不是让他们派兵前来相助?
张必武并不用他们的兵,知道朝鲜的兵太没用了,让他们来不是丢脸吗?白白送死,不如就让他们继续提供粮食就好了!还是会按钱来折算给他们的。
这一下,李氏朝鲜知道粮食送来可以为他们报仇不说,还能有钱赚,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朝鲜,钱少粮多,百废待举之时,样样都要钱,能用多余的粮食来换钱,当然更好!就算是自己少吃一点,也得送粮给张必武啊。
张必武在一年中,他的粮食压力就是因为有朝鲜的相助是减轻了很多。
压力是减少了,可是他的人马可真多啊!有这么多的大军云集于辽东,所需要的粮秣数量是极其惊人的!朝鲜所供给的粮食,还远远不足以庞大的人马所消耗的。
张必武本以为粮食会短缺的,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从来没有短缺过,真让他惊讶万分。
他也不多想什么了,他便是督促军兵加紧对清军的进攻,尤其是辽阳的。
辽阳快支持不住了,就算是铁三角再牢固,经过一年多的攻击,也是有所松懈了。
看来辽阳的失守是不用多久就能实现了,先破了辽阳,随之沈阳也是手到擒来。
可就在这时,粮食却是没有按时而来呢!不知是出了什么变故。
张必武不由火了,要知道最重要的莫过于粮食,粮食不能保证的话,全军军心就会动摇了,那时胜败就难料了!
张必武便是左右而走,他已令人快马加鞭地赶回燕京,就是想知道为什么粮食会这么久还没有运来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张必武心中的疑问是越来越大了,难道是后方又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了?比如说因为征集士兵和粮饷,故到处都爆发了起义吗?激起许多的民变?
张必武知道一点,就算是再多的民变,他也不会改变尽全力以灭清这一策略。
只有先灭了满清,以后所激起的民变,他也能一并给讨平,他也知道真正民变的不会太多!有妻子在,不会出太大的叉子呢!
他左等右等,终于是见到了杨廷麟和夏完淳来了。
他便问:“怎么样?事情如何?为什么这么久没有粮食运来呢?”
杨廷麟说话变得口吃了:“就,就运来了!万元吉就把粮食运来途中了……”
张必武看着他一脸心事的样子,就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情。张必武又见到了夏完淳也是同样的,他本来是想发火,好好地责备一番,为何粮食的运来却拖了这么久。
可现在心里犯嘀咕了,想知道出了什么事,要没变故,绝不会拖的。
张必武就是要他们说出来,不能隐瞒,不然的话,张必武可不会宽待他们呢!
这一下,杨廷麟和夏完淳是面面相觑的。张必武大吼一声:“快说!”
最终还是夏完淳出声了:“齐王,王妃病例了!”“什么!”张必武惊讶了!秦怀玉吗?还是黛丽丝?应该是秦怀玉!
张必武便问:“是怀玉?”夏完淳是用力地点头了,说:“是的!齐王!王妃因为**劳过多,不能好好地休息,她一个体力不支,便是病倒了!”
这一下是证实无误了,可张必武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他终于明白了,一年来的粮饷供应不绝,还有许多的军兵不断地发往军中调用,还有伤兵从辽东运返回去,哪一件事不得伤心伤力啊?
一个精壮的年轻人都坚持不住,何况是一个弱女子呢?虽然表面上是钱谦益、顾炎武、杨友龙、陈之龙等人全权负责,实际上真正的决策是秦怀玉呢!
她一直已来都是全力地支持自己的丈夫的,她是个贤内助,只是生就了女儿身,要是个男人,就绝对能当上宰相呢!可现在……
张必武便再问,秦怀玉病得重是不重?具体情况如何?吃不吃得下饭?吃得多不多?医生怎么说?能不能快点把病治好?可以看出张必武的焦急之情有溢于言表。
得到的回答却是病得蛮重的,正是因为秦怀玉的病倒,没有了她睿智的策划,且筹集粮食是越来越困难了,故才长久没有能解送到军中。
张必武所担心的激起民变,也确实是发生了呢!虽说是发生民变在全国来说是局部姓的,却也让人为之头疼了。
第三十九章情绪低落
秦怀玉和郑泰二人是向曰本购买粮食的,曰本却不傻,德川幕府乘机抬高粮价,自然是不会怎么向他们购买了,这样又断了一个粮食的来路了。更难筹集了。
诸多的情况之下,忧心忡忡的秦怀玉自然是病倒了。
张必武一听,他在叹气了,他知道妻子的难,更知道妻子全是因为他才病倒的,心中的一股股感激就油然至胸了。
张必武一紧张之下,便说:“我得立即赶回去,我要看看怀玉怎么样了!我要回到怀玉的身边才行!”
夏完淳立即劝道:“主公,不行啊!王妃说过了,不想让主公知道就是怕主公忍不住,想要回去啊!那样一来的话,全军就会军心涣散的!现在已围攻了一年多了,正是要收获成果的时候,请主公不要回去吧!这是王妃吩咐的!”
夏完淳是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这是秦怀玉的亲笔信,只是看书写得歪歪斜斜,并不是秦怀玉字写得不好,而是她在病中,手没有力,故写的字不如以前了。张必武还是能看出秦怀玉的笔迹的。
张必武叹气了,他的方寸大乱了,现在也不好再指挥军兵了。
他也知道他要回去的话,军心真的会散的,毕竟出阵在外,就得抛弃家里的一切,专心于军中事务呢!
张必武摆摆手,说:“好吧!我不回去了!袁体庵和张卿子等神医,我想能救治好怀玉的!只是怀玉……”
夏完淳便又进言:“我认为可以让张游击先行跟着一起回去以见王妃,定能大慰王妃的!”
此时的逍遥确是立了几下军功,按说他所立的功不说个游击将军,就是个参将,副将也是可以给他的,若按身份的话,总兵,督师,哪怕是三军主将也不在话下的。
张必武却按住了逍遥的功劳,只给了他个游击将军,先赏完别人,再赏自己的儿子。
当时逍遥还真想不通呢,为什么冒着刀刃立下这么多的军功,功劳不如自己的封赏却多过自己呢?可真是委屈啊!
最终张必武只是给了一个回答:就只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其实也是!张必武打下了江山,以后江山就是想传给他的!还用担心什么奖赏吗?以后的一切不是他的吗?
加上现在示赏不加亲,而先加于疏,会让人觉得张必武的气量和屈己待人,更容易使用他人为之而战。所以逍遥哪怕是有多要相助,立功甚多,也还刚刚升为游击将军罢了。
如今夏完淳说到让逍遥回去看母亲,并且照料母亲,确实也是为人子该做的事。
而且秦怀玉见到儿子的话,对她的病情也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呢!有儿子的陪伴,心情会好很多呢!
加上儿子回去,张必武也能放心了。张必武觉得夏完淳提的这个意见非常好!正中他的下怀呢!他又怎么会不答应呢!
张必武把儿子给叫来了,告诉了他,秦怀玉生病的消息。逍遥一惊,他也见到了父亲慌乱的情景,就明白了父亲是很想回到母亲的身边,只是如今军情紧急,他想走也走不了的。
张必武便是向逍遥表示,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秦怀玉的身边,先让秦怀玉安全了,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