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烽火-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必武派来的人是计六奇,计六奇看着吴良辅便说:“真没想到啊!天字一号是顺治身边的大红人吴良辅!”
吴良辅什么也没说,他是把凭证递给了计六奇,计六奇也是拿着凭证,两块玉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张”字。完好无损,这就验证了。
这块玉,包括联系吴良辅,还有暗号能让吴良辅来听命的全记录在了锦匣子里,由岳志成发现,并且献给了张必武。张必武一直没有用,现在才用上了。
吴良辅随之一笑,说:“是的!我就是张献忠的族弟,自愿进宫当太监,从而在紫禁城潜伏下来的天字一号!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全家全是哥哥所救!他对我一家有莫大的恩典!要不是他的话,我们全都饿死了!我在列祖列宗前说过,永远效忠大西皇帝,哪怕是大西皇帝不在了,只要继承者一号召,我是无论如何都会站出来为他效力的!虽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计六奇笑了,说:“好!吴良辅,你知道就好!其实我应该叫你吴良辅还是你的原姓名,不过我连你的原姓名都不知道……”
吴良辅苦笑一下,说:“你不必叫我原姓名,只称呼我为天字一号就可以了!”
计六奇表示明白了,便说:“天字一号,如今我们所做的全是为了我们汉人的江山!汉人江山绝不能让胡人给夺了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都是大家好!”
吴良辅没有说什么,什么富丽堂皇的理由,什么为国为民,他可以不听,他能听的,能想的就是要报张献忠的大恩,同时也不忘记他的誓言,还没有忘记他的家族,仅此而已。
计六奇便说:“主公,要你这么做,以说服顺治,让顺治按这纸上所写的去办!似此就再好不过了!”
吴良辅听后便明白了,便再问:“还有什么吗?”计六奇回答:“没有了!就是这么多!只要天字一号你完成了就好!好了!主公说过,不要太过于联系!如今大家见面也是第一次,或许以后要见面就难了!毕竟你身在敌巢,还是得小心谨慎为好!我现在就走了!”
吴良辅就是目送着计六奇的离去,他不想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可是还是来了,他还是要与最好的朋友顺治相抗衡了。
……………………
这就是吴良辅想到自己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这是第一个命令,因为自从他潜伏已来,张献忠从来没有向他下达命令,直到张献忠的死去。
当张献忠死了之后,吴良辅是非常悲伤和痛苦的,他一直想要为张献忠报仇,可是左等右等,还没有见到继承了一切,能命令他这位天字一号的人出现,他就只好再等待。
而当顺治还受多尔衮控制的时候,吴良辅接近顺治,并且赢得了顺治的信任,从小就陪伴顺治,就是想以后能有机会为张献忠报仇,而且完成他的使命。
顺治当然是想不到这一点了,他还以为吴良辅是一个超级大好人呢!是他最好,最值得信任的好朋友。
这些命令都是由张必武所制定的,然后通过吴良辅的嘴劝你顺治听从,而你顺治再这么下旨,你又怎么能制敌于胜呢?反而会让进攻受挫,并且各方受到伤害。
洪承畴得到了这些消息之后,他第一个反应就是顺治怎么会下这样的圣旨呢?这可不是一个好招啊!
洪承畴是知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故他对于顺治所下的命令,暗中已不怎么去执行了。
只是岳乐太过于忠君了,他对于顺治的圣意是不会有一丝的违背的,他是全部照办的,所以这就是岳乐跟洪承畴的差距。
正如皇太极所说过的那样,要是没有洪承畴这个引路人的话,满清是无法入关的,更别奢望什么入主中原,乃至一统天下了。
岳乐听从了顺治的命令,他就遭受到了打击,怎么说,这也是张必武所设好的圈套,你往里钻了,张必武是不会客气的,要把你打疼了才行。
岳乐兵败了,幸好洪承畴听闻了岳父在听从这命令时,洪承畴留了个心眼,要救岳乐。同时岳乐也准备了垫后兵,才没有造成惨败的,只是吃了败仗。
第一百五章找内奸
更为要命的一点是张必武得到了顺治以及满清要把硕塞当作弃子的证据,他如今就是要把这些全都摆出来,让守卫杭州一带的清兵清将们都好好地看看,他们所效忠,所保卫着的皇上和大臣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张必武此举就是要瓦解杭州等守军的士气和坚守的信心,以后他就更容易攻破此城了。
张必武还出了不少的告示,一一地射进城内,还传檄四方。
告示中说的是,只要投降,不管以前你做过什么,犯下多大的罪行一律加以赦免,既往不咎,言出必行!要是再顽抗的话,那就玉石俱焚!降者得活,顽抗者死!
众人都知道张必武守诺,天下流传着,得万金不如得张必武一诺,甚至比季布一诺还要宝贵难得呢!
这一下,杭州一带地方都震动了,人人都是无心了,他们知道张必武几乎没有进行过屠城,就算是城破后,只要是投降的,他都加以宽待。
现在他们都是趋向于想要投降张必武了。只是因为硕塞还有各方的将领都管得很严,想投降的人也是无隙可寻呢!
硕塞是看着,捧着这张由张必武派人首先是包裹着满清旗帜的诏书,这里的笔迹中正是有朝中大臣如索尼等所起草的,而且所盖的章正是皇帝的御玺,这份诏书没有错。
硕塞是明白了,满朝的文武都想拿他们来当弃子了!是啊!岳乐在江北又遭受到了打击,满清不习于水战,要是想从长江渡过来以支援的话,首先就得与郑成功的水师交上火。
郑成功的水师是最厉害的,没有谁能是郑成功水师的对手,这样一来的话,满清更会损失惨重呢!所以想要求救?难啊!
如果说再拖下去的话,真能获得胜利吗?能让大清成功吗?
如今全朝都认为南方糜烂,要想救是难了!只有南北分治,再缓图以一统天下呢!
硕塞想了好久,他都认为现在的形势,要是能做到这一点是最有利于满清的。
硕塞望着远方,他已是做好了准备,他要一死以报大清,以报皇上啊!可以说,硕塞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硕塞并不知道在杭州城内的高起潜却是感到害怕了,他想要帮助张必武以破杭州,可是他又顾虑到以前在崇祯时,他多次要害张必武,张必武是不会放过他的。
哪怕张必武再怎么样说要既往不咎,可是自己好多次地加害张必武,他是不赦范围之内的。高起潜一想到此,他就不安了,不然的话,他倒是要不惜一切也要把城门给打开,从而迎张必武以入城的。
高起潜在杭州内的消息,张必武是知晓的,虽说高起潜的势力非常弱,可是能利用他,那也是好事一桩呢!!
张必武何尝没有不想到以前屡次遭受到高起潜的加害,他对此是恨得直咬牙的,又想到了高起潜无恶不作,他真的不想赦免他,还恨不得一抓住高起潜就把高起潜给碎尸万段,这样才好消张必武的心头之恨啊!
可是张必武转念一想,他想到了有这么多的将士都为了能攻破此城,死于此城的话,就是太不值得了。这可不好办啊!
要是能攻破杭州等地的话,就算是自己再怎么委屈,再怎么难受也得去做。
毕竟身为一个政治家,就不能以个人的精神,还有利益,个人感情为首要,而是应以本集团的利益为第一要务!
张必武想到此,他就释然了,他决定要等到围困杭州再久一点的时候,再派人偷进城内,与高起潜取得联系,因为到了围困时间一长,要煽动里面的人起事就容易得多了。
高起潜就算是再怎么疑心,他看到了再呆着就是死路一条,只有诈开城门,从而投降,才是他唯一的出路,那么可想而知高起潜将会如何去选择的。
张必武还真是高兴了,真没想到啊,天字一号一出马,就为他赢得这么好的局势,让他对于夺取整个江南是有了十足的把握呢!
只是现在张必武还得再回河南,毕竟这一边只能是慢慢地来,慢慢地消耗对方。
反正郑成功和张煌言也不用担心后院起火了,吴三桂是像有所作为,可是他不会在这个时候来给致命一击吧?
对!先回河南,以稳定中原,以求南北连成一线,以求最后的把鞑子给驱赶出去,最后才是和吴三桂的兵戎相见!
张必武已定好了策略,他自然是快速地要回到河南,他要向所有的人表示,他张必武绝不是南宋,他是要保住北方。
毫无疑问,张必武一回到北方对于其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形势也是一种有利的变化!
这一消息传入了紫禁城。顺治顿时是一傻,对于他这位英明少年天子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啊!
你看看,多尔衮一出马就在蒙古草原上露了一手,打得多好啊!让张必武与反清的蒙古诸部土崩瓦解。
顺治本想着还借助吴良辅所献上的妙计也来一个大捷呢,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太失望了。
吴良辅便是低着头,说:“皇上啊,计策不成,全是臣的过错,请皇上处罚臣吧!”
顺治是微笑着看着吴良辅,说:“良辅啊,这计策是我和你商定的,如今不成,只能说张必武太狡猾了!识破了我们的计策啊!不要紧!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狡猾强大的对手,就更能激起我们的无限斗志来啊!哈哈!”
吴良辅是低着头,这一切都是他搞的鬼,如今顺治没有知道,反而是宽容了他,这更让吴良辅觉得是无地自容呢!
吴良辅的心中是一直在致歉呢:“皇上,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我也不想的!可是没办法!谁叫你我身在两处不同的阵营呢!唉!要是你不是皇上,我不是天字一号,那么我俩就会是这世上最要好的一对朋友了!”
吴良辅是没有受到顺治的怀疑,只是有一点,大玉儿她们可就要怀疑上吴良辅了!
大玉儿把范文程、鳌拜、索尼、遏必隆等都叫来了。大玉儿看着他们,他们同时在聆听着圣母皇太后的训斥。
大玉儿便问:“你们觉不觉得岳乐的战败事出有因啊?更为诡异的是居然连朝中视为机密的奏章都被偷出来,并且送到了张必武的军中,从而让张必武向杭州等地的守军以散布,让守军丧失信心!这样可不好啊!如此一来的话,形势的发展是越来越不利于我大清了!”
范文程不敢说话,哪怕他心中有很多的主意,就算他是这些人最有本事的人,他也不能先说,只因为他是汉人。
索尼说了:“皇太后,我们之中是不是出了一个大的歼细呢?而且这个歼细的级别还是挺高的!”
大玉儿就是在等索尼这一番话了,便是把头一点,应道:“是的!索尼。我就是这么认为!可能在我们之中已出了一个大歼细!而且还能左右到朝政,还能令得一切都向着张必武所想的局面而去,如此一来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大玉儿话锋一转问:“那你们认为这个人会是谁呢?”其实在大玉儿的心中,她已有了可能的人选,她并没有说出来,就是想让诸大臣说出来。
索尼、遏必隆等是面面相觑的,他们谁也不敢乱猜。就是鳌拜大大咧咧地说:“皇太后,我认为我们满人绝无可能是内歼!内歼只能是汉人!自太祖爷在辽东立国之始,就是要对汉人既用,又重点提防!套用汉人的一番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在这个时候,范文程在叹气了,他心里悲哀啊:“为什么?为什么满汉就不能一家呢?就不能互相地信任,只要大家都认同了中华文明,那样不就好了吗?唉!其实鳌拜他们并不知道汉人的定义并不是以族类来划分,而是以对汉文化,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来划分的。泱泱中华五千年,靠的就是这种海纳百川,不管你是什么族的人,只要你认可这一文化,那么你就是我族人!以此融合了众多的如同羌人、越人、西域各国、还有来华居住的众多人啊!”
范文程的心声就是如此,他在效忠满清时,虽然他是竭力帮助满清的,可是对于汉文化的保留,还有驱使对华夏文明的认可这一点上,他做得是挺好的。
大玉儿也在叹气,她对于这一点是十分担忧的,你们这些满臣一直把汉人当外人,还怎么想统一华夏啊?还怎么想让大清成为中国的新主人呢?中国这么大,单靠满清这么点人口,不与汉人,尤其是汉人的士大夫、地主等阶级相联合的话,又如何成为新的主人啊?
而且像他们所说的,把歼细扩大化,全都针对汉人,这就是驱使汉人跑到张必武那一边去了,张必武可是比谁都想见到这一点的。
第一百六章吴良辅险些被杀
满清与张必武争斗了这么久,大家都是在围绕着争取汉人这一点上大做文章,而现在张必武也跑到了另一端上,他还去争取了蒙古,破坏了满清的基本国策,满蒙联盟。
在满蒙联盟变得不稳定的现在,要是再让汉人全都了自己的对立面上去可就不好了!
所以大玉儿的脸上是挂不住的,索尼等察颜观色,已然明白大玉儿并不喜欢他们再弄什么排挤打击汉臣的事,就连顺治也是十分厌恶这些举动的,他们可不能为了满人的利益而不断地扩大化去打击汉人啊!这样,他们又如何坐得稳江山呢?
这些人是面面相觑之下,由索尼出声了,说:“皇太后,此事应该隐秘,不能暴露出来!而且我们大清能在以前差点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依靠了汉人,还有蒙古!太宗皇帝时不是也重用汉八旗吗?汉八旗是屡立功勋的!由此可知,我们不能驱民从贼啊!”
“好!”大玉儿高兴了,她等的就是这一句话,赞赏地说:“就是这一句驱民从贼说得好!我们不能这么做!那好,你们认为这个歼细是朝中呢?还是宫里的?”
这一下,众人都是互视了,他们可不敢乱说,只好又一次地缄口不言。
大玉儿最终还是把目光落到了范文程的身上:“范先生,你说说看吧!你认为是哪里的?”
范文程便说出来了:“微臣认为是宫内的!奏章已上呈皇上处,当是宫内之人才能得到和偷出的!而且此计就连遏必隆等大人都不知道,皇上自以为得计,事属隐秘,如今却反中了张必武的计策,泄露开来了。除了宫内之人有此便利还会有谁?并且此人定是十分亲密的!”
范文程见到了大玉儿赞赏的目光,在示意他可以继续说下去。他便说:“我最为担心的是这个能影响到皇上的人,那样对我们是诸多的制约啊!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策略!对我极其不利!这就是臣最为担心的!”
大玉儿是赞赏极了,因为大玉儿也想到了那个人是谁,想必范文程也是知道是谁了,只是现在不便说出来,一旦说出来,那就会打草惊蛇。
索尼等都看出了大玉儿和范文程的默契,只是他们还没有能猜出这个人是谁,只是在他们的心中不断地祈祷着,希望这个人不会是他们满人,还是汉人,以后就好排挤了。
大玉儿还是想要问诸人的意见怎么样才能扭转现在的形势。索尼等智谋不足,他们思来想去,也无法想出个所以然来呢!
最终还是范文程,他大胆地提出了让吴三桂出兵的事,可是真能成功让吴三桂出兵吗?而且吴三桂与满清之间是隔了张必武的领土,要互相联系,还真不容易啊!
就算是乘船,福建以及台湾一带的海面上都会有郑军巡逻一经发现,他们是难以逃脱的。
不管怎么样,都得想个法子派人到吴三桂那里去。当初吴三桂反叛的话,鳌拜等就力主要把祖大寿等吴三桂的亲属全部给杀掉。
只是顺治和大玉儿都强烈反对情况下,才没有实行。
如今真的还得再说服一下吴三桂才行啊!要派谁去说服吴三桂呢?
想来思去,最终是敲定了两个人,那就是内院大学士叶成格与黄熙胤二人,但是这二人的口才虽好,可是他们劝降了郑芝龙还害郑芝龙最后被杀。这样还不能让吴三桂相信。
要派谁去呢?这人的地位还得很高才行呢!范文程主动地提出,他要去了。
大玉儿摇头,不同意,怎么说范文程还得好好地在这里商量啊!加上他一去,满人又会不满了。
索尼觉得这是立功的好时候,就算是路途再远,他也得去,不能总让你范文程等人出风头不是?
于是索尼主动申请,他要去说服吴三桂。大玉儿看着他,又担心他年纪大了,会不方便,而且还得穿越张必武的地盘,那就增加了危险。万一索尼有个好歹,他作为朝中的重臣,影响非常大啊!
索尼一再地主动要求,他必须要去,不管多危险,他都会去!他只想为满清立下大功。
遏必隆等人也看出了索尼想去的内在原因,他们也是一致地表示拥护索尼前往说服吴三桂。有这么多人的支持,大玉儿想想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最终她是同意了。
最后的事实证明,索尼是成功地办好了这一件事。
待索尼等人走后,大玉儿便将范文程给留了下来,一开口就问:“范先生,你认为这个内歼会是谁呢?你就大胆地说出来吧!”
范文程是大胆说出了:“这个内歼我猜应该是皇上身边最为宠幸的宦官——吴良辅!”
大玉儿在点头,因为她也是持同一意见,说:“是啊!吴良辅!我总觉得吴良辅留在福临的身边是个大大的祸害,可是,我屡次要除掉他,却怎么也除不了!真是好无奈啊!以前多尔衮的事也是他搞的鬼!要不是他,福临与多尔衮的关系也不会变得这么僵!”
是!顺治与多尔衮的关系变得不好,吴良辅是有责任,可真正的责任还是多尔衮与顺治二人,不能全推到吴良辅的身上啊。
大玉儿看着范文程问:“范先生,你可有什么法子把吴良辅给除掉吗?或者是让他原形毕露啊!”
范文程摇头,说:“这个可真难!吴良辅已深得皇上的信任,皇上显得离不开吴良辅!况且要是吴良辅是张必武的重要内歼,那么张必武就不会轻易地再动用他了,我们想除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玉儿深吸口气,说:“唉!这就难了!其实我现在最想的就是能让福临和多尔衮和好,要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比什么都要好!听说现在福临对于多尔衮的态度是有所松动了,为了大清,福临要联合他的十四叔了,我一想到这就非常高兴啊!但愿真能成行啊!只是福临是什么样子的,我是清楚的,他啊,就是太倔强了!真不知该如何才能说服他呢!”
范文程在宽解大玉儿:“皇太后,此事急不来!我想皇上很快就能想开的,知道与皇父摄政王一起联合是对我们最好的帮助!现在不是已有所松动了吗?这就是好兆头!”
范文程说是这样说,可他的心也未必能确定,顺治真能如此。
范文程和大玉儿又是互相地联系,他们想了一些方法以此想要试出吴良辅,让吴良辅露出狐狸尾巴来,可是他们的计策并没有能成功。
大玉儿左思右想,她觉得以她母后之尊,以此来除掉吴良辅是可以的,她便是下一懿旨就说吴良辅出了计策,害得满清的形势不利,犯下了大罪所以要将他给斩首示众。
就是特意让刘公公等到了顺治不在的时候,以斩杀吴良辅,吴良辅可不是傻瓜,想杀吴良辅还真杀不了呢!
因为吴良辅已是知悉了大玉儿的计策,他就能做出相应的举措来。他被张献忠所选中,成为潜伏此处的天字一号,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吴良辅依靠了顺治,便是成功地躲过了一劫,顺治不杀吴良辅的理由就是要说只要献计不成,有错就该杀的话,从此言路紧闭,再也无人敢进言了!
一个要杀,一个不要杀,又怎么会不吵呢?顺治与大玉儿这一对母子是大吵了一架,母子之间的感情裂缝更深了。
顺治气乎乎地回来了,他大叫:“看看朕这个皇帝当的吧!真是说有多憋屈就有多憋屈了!朕真想不通为什么母后总会这么对朕!”
吴良辅此时在想:“皇太后想杀我,她也是为了满清啊!职责所在,我也不能怪她啊!不过她真的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人,居然能猜出我就是最大的歼细了!看来以后我要做事小心才行呢!不然的话,我这条命就保不住了!而现在我不能离间皇上与太后的感情!怎么说他们也是母子血浓于水啊!”
吴良辅又看着顺治,心中还在想:“况且皇上待我为好朋友,我要是让他弑母,做出什么于人子不孝之事是绝对不行的!要除就除掉多尔衮!对!这样我也能对齐王尽忠,也能是兼顾了我对皇上的一番情感回报啊!”
顺治对于吴良辅看自己,便问:“良辅啊,你看着朕做什么?你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
吴良辅便说:“皇上啊,世上哪有不爱自己儿子的母亲呢?从小到大,皇上应该知道最疼您,和亲您的就是皇太后了!她之所以这么责备你,无非是想让你成为圣明帝王!至于怎么对奴才,都无所谓了!我想皇太后是一时被人所骗,不然的话,她老人家也会知道奴才的一番忠心!”
“被骗?”顺治不由是看着吴良辅,就知他话中有话呢,便催问:“你说被骗是什么意思?朕的母后会被谁给骗呢?快说!”
第一百七章吴三桂蠢蠢欲动
面对着顺治的提问,“啊呀!奴才多嘴!奴才该打!打啊!怎么能这么多嘴!”吴良辅说着还真装出了自己掌嘴状。
顺治便说:“好了!良辅,你不用再装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就说出来吧!朕是不会怪罪你的!快说啊!”
吴良辅笑了,就知顺治好糊弄,他说:“皇上啊,你想想看,普天之下,像皇太后这么睿智的女人要想骗她的,有谁可以办到啊?不就是那个……”他的话没有说完,只是暗示得很明显,这就会让顺治知道的。
顺治脸色全变了,他当然知道吴良辅所指的人就是多尔衮!这个自己最恨的人!
顺治火了,大叫:“是他!一定是他!这个最可恶的人啊!他害死了朕的皇阿玛,现在又要夺走朕的母后!朕的额娘!朕恨死他了!朕一定要除掉他不可!”
在以前顺治是有一些些的松动,为了满清,他是有过想要与多尔衮再次合作的,可是现在一出这件事,那么他就不会再想了,他反而是非得置多尔衮于死地不可!
顺治在一气之下,他居然是开始写了一封诏书,又是声讨多尔衮的罪状,他是快速地让人把这一份诏书给发出去了。
顺治这一份诏书的发出是一种宣战,同时也向大玉儿表示了,他是不会屈服的,他是不会让人随意摆布的。
大玉儿一见,她气得病了起来,同时,她深深地追悔,她太急于要杀死吴良辅了,应该是先稳一稳,让顺治和多尔衮和好,这才是当务之急,如今闹得顺治和多尔衮的关系就更难和好了。
这一消息自然是瞒不过张必武的,张必武听闻了吴良辅险些被杀,这就证明了吴良辅的身份已被对方所察觉了,暂时之时,不能用吴良辅了,一用的话,那就暴露出来了!幸好顺治对吴良辅是极其信任的,视作亲兄弟一般,不然的话,这就难以保住了了。
而此时,洪承畴也是加紧了进攻,张必武不是不想与洪承畴作战,只是在和洪承畴的作战之中,张必武还时不时地陷入了洪承畴的阴谋之中,且清军又势大,张必武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南方。
却不知道有大事发生了!前文曾提过,范文程、大玉儿、索尼等商议该怎么样对付眼前的危局,他们除了想要除内歼之外,还有要让吴三桂让形势变化。
为此,索尼和叶成格与黄熙胤到了吴三桂那里,索尼说服吴三桂,无非就是如今天下大势,一分为三。一是满清、二是张必武,三就是吴三桂了!
要是有一方被另一方给吞并的话,那么这一方就会变得强大无比,最后剩下的一方也只有被这个强大的势力给消灭的下场。
三国鼎立之时,蜀亡之后,吴国也撑不了多久,也被灭亡了。吴蜀二国在面对着强大无比的曹魏之时,能坚持这么多年,靠的就是互相团结和支持,能一次次地让对方的灭亡算盘都落了空。
索尼以此作比喻,说要是张必武能尽吞江南之地,且又占据中原,那么他们满清就危险了,势必要丢到已夺得的原大明故境,连燕京也会守不住的。只是满清还有退路,他们可以回到辽东,休整,以待时机再卷土重来。
就算是以后再没有机会入侵燕京,达到入主中原的目标,那么也没关系,最起码能像北宋和辽国时的情形,以南北朝相互对峙,总算是能力保国祚不灭。
只是吴三桂就不好了,吴三桂地处蜀地、云贵、两广、湖广南部和陕西南部,这些都是张必武所必须要夺回的,他想北上,就怕后方起火,吴三桂就会变成张必武的头号眼中钉了。
套用宋太祖的一番话:“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吴三桂所占的地方是举足轻重的,张必武是想要一统天下,他不可能不攻灭吴三桂,作为满清已被赶出了,且辽东满清经营许久,张必武要攻很难,且身后又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吴三桂,那么他首先选择就是烽火防清,以全力灭吴。
要是现在吴三桂忽然出兵福建的话是能成功的,郑成功和张煌言的军队大多集中于了浙江,以围困硕塞等,且他们又料不到吴三桂会忽然出击,袭取福建,再夺江西等地,江南就是吴三桂的。
吴三桂的势力将会发展得非常强大,那时,天下第一势力就是吴三桂了!
索尼所说的一番话,还真打动了吴三桂,吴三桂在听闻张必武是接连获胜的消息之时,他心中是打个结的,万一张必武真取得了福建、浙江、江西、应天府、江北之地,那就不好了!
虽说如今江北之地已被满清夺去,就连河南东南部的一些领地也被满清所占领了,可是也难说张必武会不会胜利啊?
尤其是天下第一势力,这样的称呼更让吴三桂为之动心,吴三桂是野心勃勃呢,他是想自己当皇帝,而不是让别人来当这个皇帝,最想的是一统天下的皇帝!
吴三桂心虽动了,可他又想到张必武还在兵围杭州,虽说杭州的失守是难免的,可是张必武要想夺取杭州,他也不可能这么容易,还得经过一番番的苦战之后才行呢!
而现在满清是极需要他吴三桂出兵来挑动局势的,就像当初他忽然间宣布孤立,自称周王都督天下兵马一样,要是吴三桂忽然出兵福建,郑成功和张煌言等就不得不解围了,满清的浙江这一边就保住了,整个局势都将产生变化。
说不定在中原的张必武会遭受到极大的挫折呢!那样对张必武是不好的。
吴三桂便是假意应了几下索尼,索尼看着吴三桂的样子,知道他动心,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就知吴三桂还在观望。
索尼再怎么劝下去,也没有用了,于是索尼便告辞回去了。
吴三桂此时的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