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烽火-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满清一有征伐时都是向蒙古征兵,蒙古的强大兵力,骑射以及强大的骑兵都能让清军的战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不能得到蒙古兵,实力是大大地减弱了。

这一下子,满清的大臣们都在议论纷纷啊,在先前范文程的提议确实是稳定了一下局势,令得蒙古各部也表示对满清的拥护不变,可是张必武的轻描淡写的几招就令得蒙古反而是倾向于张必武了。

这一下,弹劾范文程的奏章就多得多了,纷纷说范文程误国,害是国家有此大难,他虽万死也难辞其咎。满臣是联合一致的,非得让顺治把范文程的官给罢了不可。

满臣们认为只要是把汉臣都罢黜了,那些天下就太平了,他们满臣就能团结一致,他们满臣就得自己来收拾破碎的山河。汉人是靠不住的,对于顺治大量起用汉臣,信任汉臣是不满的,只有把范文程给打下去,才是长他们满人的脸。

是!没有错!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张必武可是热切地盼望着他们能成功地把范文程给打下去呢!让汉臣寒心。怎么说,多尔衮与大玉儿都是制定了争取人心的策略,如今你再这么一搞,就会把一切的努力辛劳全都给白费了。

顺治是知道这一点的,他并不糊涂,可是见到满臣这么多的奏章齐上的情况下,他显得很为难,他现在最想的是能解蒙古之困,可是这些满臣怎么一个两个都与他对着干啊?真是可恶至极啊!

如今最为重要的是怎么解决蒙古这一件事,如何让蒙古倾心才行!

顺治在考虑着,同时,他害怕张必武和蒙古结成联盟,蒙古脱离满清,范文程是主张对蒙古恩威并重的,万一他的下台,会不会引起蒙古各部的猜疑呢?比如说亲满清的蒙古各部会认为满清是动用武力,而不亲满清的蒙古各部,如同阿布奈这样的人会认为满清的软弱,他们更要为非欲为,不把满清放在眼里了。

顺治是为此头都大了,在朝上他看着诸人,满臣们都在向他提议呢!他又看着范文程自己所上的请辞疏,他一时之间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顺治不多说了,他是问:“那大家说说看,蒙古各部该怎么办呢?”

有满臣站出来了,说:“自我太祖和太宗皇帝已来,对蒙古中不顺从的人就是必定加以讨伐!让蒙古不得不怕我们!让他们彻底地向我们大清臣服!如今只有派兵去镇压他们!要是不服的,杀!杀!”

也有满臣同样出来说:“尚嘉布和桑噶尔与本塔尔三人在我朝受到极重的礼遇,可是他们却与张贼私通,真是可恶至极啊!微臣认为应该是要么讨伐三人,要么是召三人来,以囚禁三人,明正其罪!”

顺治在考虑着,他难啊难,是不是如满臣所说的那样啊?顺治把目光落到了汉人那里,由于顺治的亲政,顺治不再像多尔衮时期那样,让汉满分开来站立的,而是让他们都杂合站在一起,不再分满班或者是汉班,单纯的只以官职来论。

汉臣们一个两个的都不敢出声,他们把头低得紧紧地。而满臣则是在不断地冷笑着,轻蔑地看着站在他们旁边的汉臣,哪怕是官职要比汉臣还要低得多的满臣还自以为感觉良好,只因为他们是满人。天下是他们的满人在坐。

范文程深受顺治的信任,他都被罢黜,试问一下,其他人还怎么好站出来说话呢?就算是有主意的,也认为不能如这些满臣所说的去办,也是无济于事的。

顺治叹气了,他可不想出现今天的结果,可是看看现在,不正是向着,他最不想见到的结局发展吗?

还是遏必隆站了出来,说:“皇上,我认为不能把尚嘉布和桑噶尔与本塔尔三人给召回来加罪!他们仨人绝对是忠于我大清的。我听说他们去的时候并不知道张逆就在那里,张逆与阿布奈相勾结,诓骗尚嘉布和桑噶尔与本塔尔三人到来,要是把他们加罪的话,就会令得各部惊疑啊!而且说不定会促成其他各部的反叛,那时蒙古的局势就更难控制了!”

索尼也是同时站了出来,说:“是的!皇上,遏大人说得极是啊!我们不能对尚嘉布三人加刑!相反皇上应该是遣使以慰问三人,并且表明他们是忠于朝廷的,朝廷能明辨是非。还望他们继续忠于朝廷,为朝廷效力!”

其他满臣见到极有分量的两人都站出来了,他们也是不好反对。

只是有些武官就不同了,说:“难不成我们就软弱地算了吗?我堂堂大清从来都是以强势示人的!有罪不罚,又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呢?”

顺治本来就是极赞成索尼和遏必隆的意见,可是又有武官的反对,这一下,顺治就愁眉苦脸了。可以说,顺治少了点乾坤独断的果断,他在这一点上是比不上多尔衮的。

这时,又有人提出了要江南的人马迅速北上,以保卫燕京,因为张必武的骑兵出现在了密云,而且蒙古也给张必武借道了,万一以后,他的军队是长驱直入,又如何才能抵挡张必武之军啊?

江南虽然是财赋重地,可不像京师才是重中之重,保住京师就能缓图进取,就是保住根本啊。

此议又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赞成,他们又是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的。

顺治看着廷议是闹得不可开交的,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谁也不让谁。

顺治最终只好是宣布退朝了,他还在想着怎么处置范文程。此时,却有报说,大玉儿来了。

大玉儿怎么会来了呢?蒙古的形势吃紧,大玉儿当然是紧张的,她极不想满蒙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破裂。

而且此事发生后,多尔衮也曾派人给大玉儿去信了,别看多尔衮现在已被除去了爱新觉罗姓氏,而且还被顺治冠以逆贼,可是多尔衮还是能与大玉儿相联系的。

他是要让大玉儿务必劝顺治要对蒙古实施恩威并重,对于尚嘉布和桑噶尔与本塔尔三人可不能惩罚,只能是以怀柔,以恩德来让他们仨人感激涕零,从而为满清所用。

大玉儿当然知道,同时她也派人去哥哥吴克善那里,以了解情况。

为此,大玉儿当然是把在科尔沁所得到的情报一并说给了顺治,让顺治说什么也不能加罪尚嘉布等三人。同时,要以蒙古部之间来进行战斗,以蒙古讨蒙古,亲满清的蒙古部将与不亲的蒙古诸部进行互相攻伐,这样一来的话,清军就能减少很大的压力了。同时,清军也会给予亲自己的蒙古各部以支持。

只是点到为止,不能进行太大的战事,只要打得对方服气,那么就可以了。

只是对于阿布奈这样的顽固分子,就必须剿除!这就是以后周遇吉等出兵救阿布奈,最终蔺养成阵亡的原因。

第九十三章满清的应对

顺治便是决定了,还是继续实施范文程的计策——恩威并重。对于范文程,虽然是罢官了,可是还让他就在紫禁城附近居住,只要是有需要的话,顺治就能随时地召范文程入宫以商议。

顺治还派人去向范文程提供当今形势,让范文程不至于不能了解到最新的情况。

当然这些还不行,顺治还要面对着江南的形势怎么样?是不是要把江南的人马给调回燕京以防守呢?

大玉儿虽然不想,可是大玉儿也知道满朝的文武,尤其是满臣都在上疏,一再地请求让硕塞迅速地回师京师以保障京师的安全。

当然还有理由说张必武已据凤阳府和应天府,漕运就被张必武给截断了,江南的财赋再多,也难以运送到京师了,不如就此放弃对运河的保护,集中全部军力,以应付现在张必武的威胁。

一曰之中有好几次的消息传来,都说张必武在加紧筹备他的人马,他想要东进,因为骑兵都能出现在密云了,再接下为东进燕京,以夺取燕京是件容易至极的事了。

顺治又是头疼了,他真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左思右想,是不是真把这方面的人马给调走呢?大玉儿是不同意的,认为还是要保住江南,张必武何尝不想夺得江南啊?

可是朝中的大臣都在逼迫着顺治下决定啊!大玉儿也知道这一点,她和顺治在商量之后,要是皇帝是她大玉儿或者是多尔衮做的话,就能力排众议,就如当初多尔衮决计在李自成围困燕京时,倾全国之兵入主中原一样。

可惜啊,顺治却少了这种决断的勇敢。只好是采取了折中之计,让李率泰带兵北返,或乘船到天津,或是绕过应天府,以求直插直抵京师。

却没想到张必武早就是等待南方清军北调了,因为南方清军实力一减,张必武就好一路南攻,好把江西省给占据了,这样就能再控制住南方数省。

张必武在探听着消息,他听闻了满清还是采纳用恩威并重的方法来对付蒙古,蒙古这一边是由科尔沁部、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鲁特等部都是在一起宣誓了,他们一致的表示要效忠于满清。

这些蒙古诸部还表示,他们愿意出兵以助满清呢!凡是不忠于满清的,他们都会一并加以讨伐。

如今的蒙古就会分成三种势力,一种势力是仇清,一种势力是亲清,一种势力是保持中立的。

正是这种情况下,蒙古各部都时不时地发生摩擦,满清还说过会绝对支持忠于他的势力。

张必武也得表态,他会支持那些仇清的势力如阿布奈等,只要有必要,张必武会帮助他们的。

只是张必武知道在草原上最厉害的是骑兵,他对于蒙古那些亲近他的人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他的三万骑兵还处于训练之中,还不能大用。而黄起所带去的一万骑兵是本钱,不可能舍得把这一万骑兵拿去挥霍呢!

当然有必要的时候,这些骑兵就得用。哪怕是把老本给赔上了,重新训练也得要做。这是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这么办。

张必武准备好了十万人马,要用到攻取江西,要完全地截断江南与北方的联系,似此,张必武就不怕江南不落入自己的手中。

而且郑成功和张煌言也会地乘机而上,与张必武会师一处,以迅速地扑灭留在南方的清军,实现收复南方。

只要张必武截断江南了,吴三桂一定是坐不住了,他也会极力地想要扩张势力,似此吴三桂一动,局面又会有大大的不同了。

满清失却江南之地,原来大明的领地除了辽东之外,就只剩下北直隶、山东一带还处于满清的控制了,似此满清就会考虑是不是得退回关中,就算不退的话,全国大部分的土地都落入了抗清势力之中,何况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也被破解了。

张必武的想法是这样,他在等待着李率泰的人马北上,张必武知道想要消灭江南的人马是要极消耗时间的,以他的实力还办不到,反而会是泥潭深陷呢!而吴三桂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张必武与满清两败俱伤。

李率泰一心想着北上,他也顾不了这么多,就算是想到张必武是特意放开一条路让他北上,他也无法顾及,皇上有急旨,怎么样也绝不能耽搁。

同时,硕塞是拥兵于浙江等各要塞,他做好了严防死守,以备张必武的忽然袭击,只是因为江西,他就没有能力来守把住了,江西的情况只好是听天由命吧!

张必武很轻易地就鼎定了江西,他的兵锋直指向了浙江,却遭受到了硕塞的阻击。

张必武是撇开硕塞不理,他是进兵福建,从而与郑成功、张煌言等会同一起,要尽复福建之地。

这一路是很顺利的,张必武就能不断地攻城掠地,毕竟清军一分为二,只能守浙江,不能两省皆守,且福建又因郑氏当初在这里功绩颇著,他们对郑氏是心悦诚服的。

郑氏的声威在福建是一等一的,福建全省再度光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是如此,浙江一省的硕塞军就会形成被合围之势,硕塞就危急了。

张必武为此是很高兴地,他把钱谦益给叫来了,随后他又看到了柳如是,柳如是还是那样的漂亮一点也没有变。

虽然漂亮归漂亮,可是柳如是已是钱谦益的妻子了,而钱谦益又是郑成功的恩师,张必武权衡美人和猛将之间,他还是会选择猛将而非美人呢!

况且女人让别人给睡了就是睡了,哪怕以前和你多好,要想再回到以前的那种状况是一件很难的事!柳如是又嫌张必武的文采不好,她是一个要咏诗作画的女子,这偏偏是张必武所不喜欢的。

成天之乎者也,单单想想就能让人头疼得要死,还要张必武的身边安插一个这样的女子,那可受不了!还是算了吧!

张必武倒是念念不忘李香君,那位同样是识大体的名记,真是个美女啊!而且颇识国家大义,只是侯方域是一个懦夫,他根本就不配作李香君的丈夫。

现在国家还有难,张必武可不能是想着儿女私事啊!还得以国事为重,不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张必武和郑成功在一起,正商讨着怎么起兵以攻灭硕塞的时候,就有从河南而来的急报了。

张必武便是把急报给展开一看,说是多尔衮已勒兵向他的山西之地而来了,不止如此,阿布奈等都与满清所派的图海、以及皇室之中的爱新觉罗。铎尼,鄂札父子,虽然主将为铎尼,可是实际上却让图海全权负责。

这是由圣母皇太后所提议的,实际上却是多尔衮的建议,多尔衮知道图海虽然看起来是个文官,实际上却能文能武,有他做为统帅的话,是可以镇压阿布奈的叛乱的。

先破阿布奈,其他反清的蒙古各部都会感到害怕,从而不敢乱动了。

更为可恶的是多尔衮却是要进入山西,只要多尔衮一动,整个局面都会变得不同,一时,听闻多尔衮的军队在山西,一时又在陕西的榆林一带,更是有清兵直插到了米脂县。

这个多尔衮用兵狡诈,一时在山西一时又在榆林,尤其是出现在了米脂县一带,李过等人是深为惊惧的。

以前满清一过米脂,他们对于李自成的家族是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凡是李姓者一律杀无赦,犯下了累累的罪行。

现在再兵锋所指到了米脂,还会不会再犯以前的罪恶,这可是一件难说的事。

似此,李过等人便是向张必武表示,他们要撤兵以回防榆林,保障榆林的安全。

张必武头疼了,李过等人要防卫榆林,他不可能反对,而山西一有危险,那么也得抽调军兵去防守呢!看来挺悲剧的,山西又吃紧了,那时自己再不去的话,或许不知山西还会变成什么样呢!

只是张必武还不知道,多尔衮和范文程、洪承畴、大玉儿四人暗中早就想好了更妙的计,多尔衮在北的进攻是一面,南方,还有张必武和郑成功的关系,也是一出奇着,等下自然就会上演了。阴谋诡计,多尔衮等确实略胜一筹!

张必武叹气了,顺治以及顺治一朝的人都看不出张必武的企图,就是这个多尔衮看出了张必武的用意。

有此一难,张必武在南方就不能放开拳脚了,他得时时地惦记着北方的情况。张必武自然是不能在南方放开拳脚的。

来使还继续说:“主公,不知是谁在我们领地内散布消息,说主公对于北方的情况已厌倦,想要移师南方了,以占据南方富裕之地,以长江为天险,从而是以求割据啊!这股谣言传得到处都是啊!很多人都是联名上书,请求主公不能轻弃山西和河南之地!”

来使说着,就把请求书交给了张必武,张必武接过了请求书,张必武看着这份联名请求书,他心里不是滋味呢!

第九十四章新兵蛋子难以倚重啊

张必武对来使说:“你回去告诉大家,我是不会放弃山西和河南之地的!”张必武说是这样说,可是他把十万大军带走了,在山西和河南的兵力就少了,是难以应付清军猛攻的。

要是张必武再把军兵给派回以上的地方,他想要攻灭浙江硕塞军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怎么办?

郑成功看着张必武,知道张必武的难处,他也无能为力。

显然硕塞已得到了这一消息,他立即在张必武的军中散布消息了呢,告诉他们,他们的豫晋根据地已被满清所攻占了,陷入了危险之中。

张必武在探着满清朝廷的动向呢,可不想满清因此配合着多尔衮,向他大举地进攻,这样的话,张必武就不得不先撇下硕塞了。

硕塞据在浙江就是一颗钉子,这颗钉子不拔掉,张必武是寝食难安的。他想霸占江南也是难以做到的。

可是山西和河南是张必武的根基啊!这里不保住,又怎么行呢?张必武真是为难啊!

郑成功看着张必武便说:“我带来此处有十万人马,虽然很多都是刚刚投入我军的,战力参差不齐,可是最起码还是有些能用的吧?而张煌言的人马也有三万人,十三万人了!是可以一用的!”

张煌言也出声说:“是啊!齐王,我们全听你的!毕竟我们说过奉你为主!那我们就不会违背自己的前言!我们的军队就是你的军队!你可以把人马调一部分回去,我们这些人马全交给你指挥!”

张必武得到了张煌言和郑成功的许诺,他是非常高兴和兴奋地,他在不断地点头着。

郑成功和张煌言因为张必武的南下,而且以前张必武助他们夺福建时,他们的实力是暴涨的。二人合起来有二十万人马,只是驻防福建留下了不少的人马。

现在的新带来的军兵大多还是新来的,再杂以一些老兵来带他们罢了。

虽说是新兵蛋子多,可起码还能起到作用的。张必武还留下了五万人马,和他们的十三万人马合起来,有十八万。

浙江的硕塞军只有八万人,是他们的两倍多,应该是能打得赢的。

能得此二人真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一件事了!张必武要把他的人马调一半回去,同时要大张旗鼓呢,这就是要让河南和山西的百姓知道,他张必武是不会想要南迁,从而避过一切。他要的是把鞑子给全部驱遂出去。

张必武有必要发表一篇檄文,就是告天下,他张必武绝不做南迁,绝不会像南宋的宋高宗一样,他要的是把鞑子给全部驱遂,要的是恢复江山。他会继续努力下去,直到这一天的成功到来为止。

这一篇文章是由陈之龙代笔所写就的,一气呵成,写得是非常煽情的。

张必武看完是接连称赞,他非常满意,但让人把此篇檄文遍布天下,让人们都能看得到。

他张必武绝非那种只是偏安的人,同时,张必武还得写一封招降顺治的书信,他知道这样做,会激怒顺治的,可是也能表明他的立场。

招降书,还得向硕塞的军兵展示,让硕塞以及他的军兵好好地看看,张必武并不怕他们,反而非常地轻视他们呢!

张必武还听到了一个消息,顺治可不会放弃江南之地,他已经是派兵从山东出发,以求能攻占江北之地,以此来打通去路。

当先为首的就是济度、以前刚刚撤退回去的李率泰,他们组成的人马要控制住江北,还要渡江以占领金陵,金陵一失,局势又会变得动荡起来了。

张必武站在了金华城边,金华城是金华府的府城,衢州的攻破虽然是很顺利的,可是要攻破金华就难了。

而杭州也是周围了重兵,也不是容易就能攻破的。移兵义乌,想扫荡金华城四周,却也怎么都攻不上义乌城。再这样师疲兵疲之下,会有很大的转变啊。

张必武是望着金华城,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见到本方的红夷大炮是一发又一发炮弹地轰到了城头。

“轰!轰轰!”响声不绝于耳。城上不止有碎石碎屑落下来,还有些清兵是被炸下来了。

“炸断他的旗!”一声,顿时,插在金华城上迎风飘舞着的清军龙旗也被炸断掉了下来。

而这时,清军也是向着张必武这一边开炮了。“轰轰”的几下,炮弹也是落在这里。

一员清将在城头上看得仔细,他大叫起来了:“快!放炮!轰那里!好像是有一个大人物在那里!”清将直指着,示意炮手快点遵令而行。

炮手立即是放炮往张必武那里而去了,清将见此还不满意,认为他的炮弹速度太慢了,还是他来得好。

于是清将便是瞄准,一炮轰过去。这一炮可真准,就放在了张必武的附近。

“呃啊!”张必武的几个亲兵是被炸飞上了天。而武勋则是扑到了张必武的身上,以此来护卫张必武,不让张必武有一点的闪失呢!

张必武起来了,他在甩着头,把头上的灰尘给弹开,他远望着,说:“乖乖!厉害啊!对方的炮火全往我这里来了!”

武勋说:“主公,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先离开这里吧!再这样下去的话,攻城掠地是我们偏将之责!”

张必武便一推武勋,说:“不用多说!我就在这里监军!只要我在,那么将士们就会用命的!告诉他们!他们的主帅永远与他们同在!”

武勋见此,还能说些什么呢?他只好是缄口不语了。

张必武看着本方的军兵冲到城下的时候,被一个个地射倒于城下,城下死了一大片的人。

这些军兵大多只是叫着,就冲上去,甚至于还出现这样的情况,三三两两的挤在了一起。

这不是送死吗?这不!一炮轰来。许多个士兵就被炸上了天!他们死得可真惨呢!

还有一排的箭扫下来,冲锋的士兵们是一排排的,一片片地倒下。冲锋不应该是挤在一起,而是分散啊,这样能保证伤亡不是很大。

或许当他们冲锋向敌城的时候,主将已经是说过了,不要挤在一起,可是恐惧感令得他们把主将的告诫给抛诸于脑后了,就大家都挤一起了。

这不,还听到冲锋的将领大叫:“分散冲击!分散开来!”叫也没有用。因为人在极其恐惧之下,就会找人多,大家共挤一处,就能安心。

张必武再望着这些兵,他们的眼中有了惧怕之色。更有些兵见到了战友倒在自己的跟前,他顿时抱着头大叫起来了:“啊!啊啊!”两脚一软就瘫在地上了。而一枚箭射来,就结果了他的姓命。

“血!血啊!”有一个士兵是离自己不远的战友被箭给射中脖子,颈动脉破裂,血喷到了士兵的身上。

士兵手上沾着血,他害怕地大叫:“啊!血!血啊!血!”本来是还往前冲的他却停了下来,他的双脚在打颤着,怎么也立不稳了。

张必武叹气了,看得出,这些大多是新上战场的新兵蛋子,似此就不能期待他们会有多高的战斗表现了!

这样的军兵,再多,一有急事,一攻坚城,那只能是像草人,像箭靶一样任由敌人欺凌了,只能是徒唤奈何呢!

张必武见到有些军兵在后退了,他们全都怕了,可是后面的押阵兵就不乐意了,怎么能让本方军兵当逃兵呢?谁要是逃的话,只有一个下场——死!

后面的鸟铳手一齐向着逃兵开枪了,“嘭嘭”的枪声不绝于耳,一个又一个的逃兵被打死了。更有些惨的是身前吃子弹,后背挨箭,死得更惨呢!

虽说这些军兵之中,大多是郑成功和张煌言的人马,张必武的人马并没有全派上阵来,可是这样死伤惨重,张必武还是很痛心的。

不能再打下去了!必须撤!张必武本来还想把自己是的人马给押上去了,可是见到如今的情形再押上去,还有什么意义啊?

张必武便下令了:“撤下来!再这样打下去是不行的!白白死伤军兵!”张必武刚下令的时候,见到陈之龙是快速地过来了,张必武就料定会有什么事。

张必武看着他,便问:“陈先生,怎么了?有什么事吗?”陈之龙回答:“主公,大事不好了!顺治派岳乐来增援了。不仅仅是济度的镶蓝旗人马,还加上了岳乐的大军,我们江北的防守就更加困难了!”

张必武便是叹气了,他就知道顺治是不会放弃江南之地,他派出了与自己关系最好,也是视作心腹,且能力比较强的岳乐亲自统帅了,可想而知顺治是加了血本,他想要把局势推向于有利他的一面了。

这一消息将会令得硕塞的清军更加振奋了,想要攻破金华和杭州?那可真是太难,太难了!

陈之龙还说:“阿布奈等的使者来了,他们就是想要让主公,你快点支援他们,毕竟大家都是做了互相帮助的誓言的。如今蒙古草原上也流传主公是在利用蒙古,欺骗蒙古各部,从而达到自己占领江南的目的。如若不回师,反对满清的蒙古各部可能真的就此完了!”

第九十五章为了让懒牛行动

非常感谢老不死1号的打赏!谢谢!

……………………………………

张必武在深吸口气呢!他在想着,想着该如何是好。如今的一切都不如他先前所料的那样了。

要是全军撤退的话,前功就尽弃了。浙江的清军这颗钉子可是钉在江南的中心啊,此钉不除,江南永远不宁。真不甘心!

张必武来到了郑成功和张煌言那里。郑成功和张煌言起来了,二人都看着张必武。

郑成功很是不服,说:“齐王啊,听说你下了命令,不要再攻城了!为什么!我的军队还能再战!必须要攻!”

张必武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郑成功,不是我不想占领浙江,而是形势不行啊!今天的攻城战,你们都看了吧?这些军兵又怎么能用呢?他们大多是四散而逃的饥民,或者是无依无靠,只有当兵吃粮才能保命的人来当兵的。他们没有经过训练,是难以完成既定的目标啊!再打下去,伤亡只能更大!”

张煌言说:“对!齐王殿下说得对!我们得从长计议才行!这些军兵来投我们的曰子尚浅,许多都没有训练好啊!”

张煌言转向了郑成功说:“国姓爷,我听说你为了练兵,把兵的眼睛给蒙上,从而让他们无所畏惧,你称之为练胆。只有胆子大了,天都能给捅破!可今天你看看我们的这些新来投的军兵,他们哪有胆啊!都是些弱兵!尤其是我的军兵,除了七千人是我原来的,其余的人马都是新投的,根本就不堪大用啊!”

郑成功在接连叹气了,说:“有什么办法啊?我也想训练啊!可是根本就没有时间给我训练好人马!如今这形势就得不断地打仗再打仗的,谁会有这空闲给你好好地训练好人马。本来优秀的军兵都是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只要不死的人,那么以后他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战场是训练战士的最好场所!”

张必武把手搭在了郑成功的肩膀上,说:“对!你说得对!可是我们现在本钱不大,而且一旦死伤惨重,败得惨,会影响到全局的!如今只能是另想办法了!”

郑成功叹气了,他还真不怕十个淘汰成一个,投他的新兵有七万,只要十个余一,他就能有七千精兵,这些精兵将是可用的。

张必武便说:“你们应该听说了顺治派济度和李率泰引军要占领我们的江北之地,从而打通南下江南的通道。现在不仅仅是这些人马,还有岳乐所带领的大军。岳乐是顺治小儿最为信任的人,如今他连最信任的兄长都派出来了,可知他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他在向天下表示,他顺治才是天下之主!一寸土地也不会让!”

张煌言便说:“那样形势就对我们极为不利了!敌军的不断增兵,要是让他们利用了江北之地,并且打到这里,江南的形势就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