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烽火-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尔衮也算是想明白了,他便是肯定地把头一点,说:“好的!我们就杀出去!”
此时的北城,也是在互相地厮杀着,北城门的归属权经常易手呢。
而城外的一支人马听闻了喊杀声,同时也开始攻城了,似此,又怎么能不打开城门以放多尔衮出去呢?
多尔衮虽然心里是挺难受的,他是在众人的簇拥之下逃出了城了。城外的军队立即是接应了多尔衮回来。
多尔衮望着京城,他叹了口气,说:“唉!京师啊京师!”城门紧急地闭上了,而且城内是人喊马嘶的。
多尔衮便是拨转马,他立即回军中。多尼上前来了,说:“皇父摄政王!我奉父命在此等候!”
多尔衮是看着他,微笑着点头,说:“好样的!多尼,我知道你好样的!”
多尼便是劝:“皇父摄政王,父亲让我向你提出请求,请你无论如何都要答应啊!等大军一来,就向大军说明,京师内有人作乱,危及皇上和太后,立即攻打京师,只要攻破,所有反对皇父摄政王的人一律处死!兵权在手,谁也不敢说些什么!天下还会是你的!就当了这个皇帝那又如何!本来大清就应该是皇父摄政王您的!”
多尔衮是看着多尼,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包括多铎考虑问题也是太过于激进,不够周到啊!既然顺治敢杀他多尔衮,而且还能做到把五城兵马司何洛会给杀掉,那就证明他多少是做了准备的,京城的防守也做好了。
摄政王和皇上、太后一起争执,就会令得所有的反清势力蠢蠢欲动呢!而且万一久攻不下的话,张必武会乘机来到燕京城下,来捡便宜的,那时谁也不好。
整个天下的形势又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那时说不定满清还会退出关内,再回到辽东老家了。就怕最终连辽东老家也保不住,那可不行啊!
多尔衮一想到这,他看了看燕京城,他看着红夷大炮都是准备了,城上迅速地在站立了兵卒,他们在严阵以待呢!
而且鳌拜等一定会在城内进行肃清行动,那样可就不好了。还有一点,在多尔衮让军兵进攻的时候,要是顺治亲自站到城头上来宣示军兵,到时军心就会动摇,军兵也会散去不少。
况且屯于昌平的两黄旗那时还会不会听我的?他们可是对我有很大的怨言,都觉得待遇跟不上两白旗啊!
加上就算是夺得了皇位,自己无子,现在又是拖着病躯,以后这帝位要传给谁啊?还不得传给顺治吗?这么折腾有什么意义?
多尔衮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并没有同意多尼的意见,他要回到军中,以告诉全军将士,他多尔衮受到了歼臣的排挤,他不得不离开,率军到另一边屯扎,他还是大清的亲王,永远忠于大清,忠于顺治皇帝。
此时的燕京城,顺治非常担心,走脱了多尔衮,不能杀他,那么就有可能是他的死期了。。
吴良辅则说出了一人能保安全,那就是皇太后。顺治要向额娘请罪。
要把责任给推得一干二净,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张太监带领一大群人看住了大玉儿宫中的所有人等,如今就可以是把他们给全部杀掉,就推说是多尔衮所派来的,顺治是来救母后的。
可惜了张太监和一群人等都做了冤死鬼,一缕冤魂到枉死城报到去了。
顺治来到了大玉儿的跟前,大玉儿看着他,怎么会不知道他是闯了大祸,杀不死多尔衮,生怕多尔衮会挥师来攻,思来想去,毫无办法之下,如今只好来求救大玉儿呢?
大玉儿看着顺治,见到他惊慌失措的样子,大玉儿的心又软了,说:“福临啊,你要听我的话,不要违背我,好不好?”
顺治如今只能是求大玉儿了,怎么能不表示会不听从母后的话呢?
大玉儿是急忙修书一封,她让苏茉尔亲自送去,这样更能说服多尔衮。
多尔衮一看到大玉儿的信中内容,所说的正是他所担心的那几点,尤其是会让反清势力复燃,他不能起兵以攻京城。
况且大玉儿还声明了她将和她的儿子顺治一起同生死,要是城破了,她就只能和儿子一起殉国。毕竟当多尔衮挥师攻打京城的时候,他就表明了要与顺治决裂,不可能再是摄政王,只能是自己来当皇帝了。
多尔衮为皇帝,对于废帝与废太后来说,就绝对不能留。多尔衮想留他们,多尔衮的手下将士也绝不答应,形势可想而知。
要是没有了大玉儿,多尔衮认为自己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宁愿自己死,他也不会让大玉儿死的。
多尔衮一看完信中内容,他最为担忧的莫过于大玉儿会和顺治一起自尽。
多尔衮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他能做的就是退出,只要大清还需要他,他还会再度挺身而出的。
多尔衮去到军中时,他已知晓了遏必隆和苏克萨哈、鄂硕、谭泰等已到军中了,此时的军心动摇。
更有消息,昌平的两黄旗行动了,他们是想要来效忠于顺治的。
多尔衮看着他的人马,便说:“你们自己做决定吧!是跟着我往山海关一带退却,还是留在这里效忠皇上!不管你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尊重你们!”
多尔衮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知道他所带来的二十多万人马,能和他一条心离开的,不会很多。要有也是两白旗的人,其它各旗的人不攻击他,单单舍他而去,已算是很好的一件事了。
至于从蔚州撤退回来的另一支人马,就不受多尔衮节制了,顺治早就派人驰往军中,一并夺却兵权。其实多尔衮想反的话,他是完全也能节制住这一支军的,他只是为了不造成内部的相争,他情愿自己受委屈。
多铎和阿济格很是不满,可却又没有办法,也只好是听从多尔衮了。
多尔衮做出往山海关退却,是出于万一形势糜烂,他还能率军立即进击以帮助顺治皇帝,帮助清朝的形势逆转。
同时,多尔衮还向顺治上了一封奏章,以表明,他是忠于顺治的,他是一心为大清着想的,他现在虽退往山海关一带,也是为了保住实力,为了以后能为大清效力。让顺治不要听歼臣所言,误了他们的君臣情谊。
想顺治认为能把多尔衮给遂走,现在跟随多尔衮的只有八万人马,多尔衮也起不了多大的浪了,他是心满意足了,他认为以自己的实力是能消灭张必武的,多尔衮在,反而是让张必武实力大强了。
第六十四章顺治的烦恼
顺治把多尔衮给赶走了,自以为得意,却不知张必武是一直在关注着这里的情形,张必武一听说顺治想擒杀多尔衮,多尔衮却成功地逃脱了,只是多尔衮居然不敢立即攻城,反而是退到了山海关。
“嘿!”张必武觉得太可惜了,一记重拳击在掌上,说:“这个多尔衮啊!他要是攻城就好了!他可不是一个软弱的人,怎么会不攻城呢?难道他太念及与大玉儿的感情吗?一个政治家可不能感情用事啊!”
禤建豪回答:“很简单啊!多尔衮不想满清内部矛盾纷急,从而实力大损,他对顺治是做出了退让。如今他退到山海关,顺治自然是不想再对他紧逼,怎么说,他也有强大的兵力。哪怕现在下诏声讨多尔衮的罪名,却硬是把皇太极的死给隐了过去。就知一切都留有余地,我想这一定是满清的皇太后所为,说服了顺治。”
张必武明白了,说:“一切都留有余地的话,多尔衮不是不可以再回归满清的朝廷,再掌权柄。如若如此,多尔衮还是个劲敌啊!只是在多尔衮避难之时,我们要的是尽速扩张我们的势力,等到多尔衮再重掌权柄之时,多尔衮就不能奈我何了!”
张必武是踌躇满志的,他立即带领着六万雄师向着南京开拔,南京城紧急地向燕京求救,可是又听闻了多尔衮和顺治的火并之事,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张必武更是向江南发檄,号召大家起来共同驱遂鞑虏。正在这时,顺治和多尔衮的火并,全国为之大大地震惊,自然反清浪潮又一次起来了。
张必武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猛攻南京,南京所有的守备早已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忠顺治,一派是多尔衮的,现在不知是多尔衮还是顺治主政,他们自然就无心防守,在张必武的攻势之下,很快地南京就光复了。
这不,黄起当先是登上城头,他一把将满清的龙旗给砍掉了,然后是扔到了城下,再插上了“明”字大旗,他大叫一声:“南京光复!”
随之士兵们如潮水般地涌进南京城,清兵要么是投降,要么就只能是逃跑,胆敢顽抗者一律击毙。
南京失守,举国皆震,满清在南方的统治开始动摇了。而郑成功、张煌言、史可法、黄得功等都是开始了在福建的绝地大反击,他们连连得手,不断地光复失地。
尤其是黄得功,认为与其还在福建缚手缚脚的,不如引兵北上,以依张必武,这样才大有所为。他又与曹变蛟十分友善,到张必武的帐下更能发挥出作用,也不用多年来都受尽委屈地,龟缩一地了。
史可法则觉得他要是能依永历就好了,他知道在这里还是受制于郑成功的,不如想个法子向永历帝这一边靠拢。他与何腾蛟、瞿式耜会合在一起,更能振兴明朝,史可法比谁都清楚,武将统兵在外,就算是驱遂了鞑虏,也未必会是明室复兴,只有扶助永历,建立强大的军队,有实力才能中兴大明。
另一方面在李定国这一边,有利的态势,李定国自然是不会放过了,他也从湖广之地南下,以占湖南,再夺广西。有湖广和广西之地,李定国的实力也增强,也更好地奉永历帝了。
李过是想要向蜀地发展,可现在蜀地是吴三桂所管,吴三桂还占据了云南、贵州一带,他的兵力十分有限,故渝城之地被李过所攻占了。
吴三桂还派人去向李过议和,不然的话,他不惜于李过大打出手,以李过的兵力是吃不了吴三桂的,两方只能是两败俱伤。
李过也向吴三桂下通牒要么反水,抗清,不然的话,李过会同李定国二人一同与吴三桂大战的。
吴三桂则是游移不定,他不知清廷经后顺治与多尔衮的互斗,会不会真的元气大伤,能不能恢复元气?要是不能了,他反水也是可以的,以蜀地、云贵三省之地自重,不说统一天下,最起码也能割据一方,为第二个刘备啊。
加上张必武又派出以前投降他的祖泽润以表亲之谊来说吴三桂。吴三桂又接到了在燕京的祖大寿的来信,劝他不要反满清,乖乖!这一下可好玩了,两父子各行其事,劝的却是吴三桂做截然相反的事。
吴三桂笑了,这是各为其主啊!只是他两个也不能得罪。不然的话,他就能斥责祖泽润不顾父亲了,当然也能斥责祖大寿不念明朝旧恩。如今的形势是两方都不能骂,只能是委以虚蛇。
南方满清占据完整的只有浙江和广东两省,可这两省还被分割开来,形势是越发不利了,几乎可以说,本来是底定的南方,就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给丢了,对于清廷内部的震动可知有多大啊!
顺治整个人都傻了,他本来以为把多尔衮给去掉了,他就能大展所能,很快就能统一全国,却没有想到会是今天的结果,连江南半壁江山都给丢了!广东和浙江是朝不保夕的,不知能保持多久,也会被对方夺走。
至于吴三桂早有不臣之心,如今形势已不利于清廷了,他叛变,也是有可能的一件事,现在他私下不断地与李定国、李过相联系就是佐证。
顺治每天都是急得团团转的,不过他不准人在他的面前提起多尔衮三个字来,只要是一提起多尔衮,他就会抓狂,多尔衮一直是顺治心中的阴影,怎么也挥之不去。哪怕多尔衮已不在顺治的跟前,就算是多尔衮死了,顺治还是走不出这一阴影。
他不服输,他偏不信,没有多尔衮,他就不能收拾这河山了。
他把洪承畴和范文程都给唤来了,就是想询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度过这一难关呢。
洪承畴和范文程都在摇头,形势的突变,实在太快了!快得他们反应不过来,就算是反应过来,对方的声势极大,不说保住南方的领土,最起码要能保住北直隶一带,保住京城都算是难能可贵了。
满清已迁都燕京了,要是燕京失守,对满清的打击是极大的。顺治虽然有过想迁都的想法,可又顾虑到多尔衮还屯在山海关呢,要回到辽东老家,就得经山海关。且这样就会向多尔衮认输了。
顺治皱眉苦脸起来了,他来回地走动着,这位少年天子,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就算是燕京附近聚集了三、四十万人马,可凭借这人马,能快速地消灭张必武吗?
要举全力以灭张必武?顺治还真的想,非常想,想得都快发疯了,加上他又见到了张必武的檄文就是想要与他决一死战,把他这个黄口孺子给杀了。檄文中总是一再地看不起顺治,顺治怎么能不火爆?
洪承畴和范文程一再地劝说着顺治,让顺治不要再动怒了,要是动怒而出兵的话,大清的基业就真的全完了,如今的形势由不得丝毫的任姓和大意啊!
顺治是定下了心,他也认可了洪承畴和范文程的话,可是对于怎么样一统天下,群臣个个是束手无策,刚开始时的只要认为驱遂了多尔衮,以后的事就好办了,可如今的困境,又一个个的无言以对。
顺治大叫:“出声啊!你们不是说,只要是把无能的多尔衮给驱遂了,就能为朕献出平定天下的大计吗?可如今一有困难,怎么你们一个两个都不出声了?说话啊!有什么好计能助朕定天下的?”
群臣低着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就是不敢再应一声。
顺治再看着自己的两个师傅,知道最终还是得靠洪承畴和范文程二人,只有二人才能让大家一起度过难关呢。
洪承畴和范文程便是对他献计了,顺治附耳在细听着他们的计策,他是在接连点头呢!非常高兴,要是这些计策能成就,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郑成功想收复台湾?嘻!那好,可暂时不用担心郑成功这一边了!至于张必武嘛,朕真是想不到啊,他居然是赞成了郑成功,要与郑成功一同去收复台湾!他会不会是说说就算了?要是他真去收复台湾,那两位先生的妙计,就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就能获得极大的利益!”顺治是很高兴的。
洪承畴和范文程则是互视了,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张必武就想着和郑成功一起去收复台湾啊?台湾是一个荒岛,有什么好争的啊?想不明白啊!
而范文程和洪承畴所献的一计始作俑者是多尔衮。多尔衮极想率兵南下收拾残局,只是因为现在顺治还顾虑他,他也只好是再屯山海关了。
张必武这一边,他只想着霸占江南,也不急于北上恢复燕京,他也清楚,要想重夺燕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占领江南也是件好事。
他正想着怎么击破屯于浙江和广东二省的敌兵,与郑成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郑成功却向他提议,他想要收复台湾。
第六十五章做出收复台湾的决定
郑成功说出了他想收复台湾的决定,并且想马上实行。因为在张必武向他说乘多尔衮与顺治相斗的时候,收复福建一省之地,郑成功这才暂时地按下了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如今不能再拖了,再拖的话,红毛鬼就能在台湾立足了脚,到时想收复台湾就难了。
况且郑成功认为把满清逼得太急了,顺治与多尔衮就会和好,要是现在先东去以光复台湾,这不是一件最好的事吗?
郑成功的意见说服了张必武,张必武想要与郑成功一同并军,郑家水师2。5万人,再配合上张必武的2。5万人,大家合成五万大军直取台湾。
确实现在取台湾,龟缩中的清军暂时就不敢对张必武进行攻击,他们还需要休整。而张必武一下子扩大了这么多的地盘,也需要时间去消化,他不可能像李自成一样,扩大地盘太快了,结果一个失败,就全完了,不能再和李自成那样了。
而张必武和郑成功一起收复台湾,他能显示与他与郑成功是心连心的,也能得到郑成功军队的欢心。
张必武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那就是他一直想着自己也扮演爱国英雄的角色,从而收复台湾,这是他一直已来的私人梦想,如今有机会实现,他当然是要去实现了。
只是张必武这一去,就会令得天下形势大变,而他以后为了弥补就得只身入虎穴,以说服吴三桂,从而令得天下形势又大变!这是后话,稍后定当叙述。
可是张必武的部下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张必武此时离开军中,这是胡闹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用得着他们的齐王,亲自前往吗?
万一清军来攻的话,张必武不能回来,不是要招致一场大败吗?
张必武笑了,虽说郑成功是认为一年内就能收复台湾,可是现在再加张必武的军队加入,实力大增,要想攻破红毛鬼收复台湾,就变得容易了,半年之内应该是可以的。
张必武料定半年内,满清是不敢动兵的,毕竟他们是受到了多尔衮和顺治之争,人人都怀畏惧之心,国内人心一分为二。
要是攻的话,正中张必武下怀,张必武之所以想东向台湾,就是想引出顺治来攻击。
满清还据有很强的实力,要是张必武想出击攻打满清的话,张必武是打不破他们的,不如就让他们出来,那样就更好收拾。
张必武不说离开半年,就算是离开一年多,满清想必也不能把他的势力给消灭呢。
要是张必武的形势吃紧,就能让李过和李定国都加入相助之中,同时也把吴三桂给拉了进来。
所以诱满清出洞来攻打,远比满清还窝在窝里,不出动要好得多。
张必武都这么想了,其他人是有异议也没有法子的,只好是任由他去了。
卢象升说出了:“孙可望已被杀了,主公可懂?”张必武不由是看着卢象升,便问:“孙可望被杀了?那是怎么回事啊?他不是在满清那里吗?而且汉兴不是也提前通知了孙可望吗?还要用孙可望的弟弟孙可升来诱孙可望?”
禤建豪为此则是叹气了,说:“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投降了满清的孙可望却是少了他应该具有的英雄气,他不应该是上奏给满清啊,他却是上奏了,然后想求见在上海县当兵的弟弟,满清当然不肯。而顺治还下旨让孙可望一起去打猎。”
“我们也明确地派人通知了孙可望,顺治是想要杀他,想要以此来讨好永历,想要离间永历与主公的关系。可是孙可望啊,他一心被迷了心智,还认为只有和满清在一起,才能实现他报仇的愿望,他对满清的作用非常大,满清想要消灭李定国不能没有他,他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他去了猎场,结果还是被顺治给射杀了。”
“顺治将孙可望的人头送到了永历帝和李定国那里,就说他也极恨孙可望这样无耻的人,以前与永历作对的是多尔衮,而不是他顺治。他顺治愿与永历帝相联合。就像是崇祯时与太宗皇帝在时一样。大家和好和平共处。”
张必武一听摇头,说:“哈!这些鬼话,难不成永历帝也会相信吗?永历就算是相信了,我想李定国说什么也不会相信吧?”
禤建豪不无紧张地说:“可是就算李定国不相信,只要永历相信了,那样我们也会变得很危险的!主公啊,有很多我们并不知道的。顺治是暗中说着,要小心武将和权臣啊,不能再出现像孙可望和马吉翔等的情况!矛头就直指向了我们呢!”
张必武一听,他认为倒是在理的,万一李定国听从了永历的话,开始对他用兵的话,大家兵戎相见,那真让满清得意了。
可是万一事情演变到此等地步,又该如何阻止?满清是不是还有什么阴谋呢?
张必武便说:“我攻破了南京,就是请永历帝来坐镇南京呢!只是现在又有了谣言在永历帝那里,说我想挟持他到南京,再重演像孙可望挟持永历帝的情形一样!这做人也难啊!我不让永历回南京监国,那么就说我有不臣之心,要是我让他来监国,又会说我是想做第二个孙可望!”
张必武看着江南之地,说:“真让我放弃福建、浙江、南直隶等富裕的地区,我又不舍,这里虽然民风不强,可是赋税众多啊。永历啊永历,要没有我的话,你还能活吗?你在被吴三桂所擒获的时候,早就被绞死在昆明了!”
可是如今的情形,张必武又不能暂时不依永历,毕竟还有李定国和李过要依靠,等到他的实力更强的时候,就能一脚将永历帝给踢开了。
张必武深吸一口气,他说:“好吧!南直隶之地,我就让给永历帝吧!让何腾蛟、瞿式耜、曾英等在这里把守,还有史可法。”
卢象升又说:“这似乎不妥吧?浙江的清军还有很强的实力,江西的一些地方的清军实力也不俗。永历小朝廷兵力不强,只能依靠李定国。永历一定会让李定国也跟着他一起来的,从而再夺浙江,那也算是可以的。李定国的兵力消耗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呢!李定国要么就忠诚于我们,要么就只能是与我们不同心!”
张必武在点头,便问:“永历帝真的会舍弃湖广和广西到应天府吗?要是真如此的话,我可是还要感谢他呢!不过我想难啊!”
卢象升看事情也是看得透彻:“有种可能,那就是让我们先讨平了浙江之敌,从而把浙江和福建等都让出来,那情况不同了!”
张必武便问:“九老啊,你说这种可能姓大不大?”卢象升回答:“非常大!我们是一再地拖延,那就更加地证实我们的不忠。会积极地对我们不利。你可要考虑好这一点啊!主公!”
卢象升很少叫张必武为主公,如今却是称呼他为主公了,那就证实了,张必武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已然提升了。。
张必武点头,说:“好吧!我们要讨灭浙江的清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我还有要与郑成功一起收复台湾,要是我为了讨灭浙江之敌而不与郑成功一起攻打台湾,失信于郑成功,那我还有什么面目再面对他呢?我要是与郑成功一起收复台湾,我就会被永历所猜忌!那好!我情愿让永历猜忌!”
张必武已做好了决定,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有利必有弊。
卢象升说:“主公啊,你的处境可得向郑成功说清楚啊,要是不说清楚,他怎么知道你的处境呢?当然还得给李定国去一封信,告诉现在以抗清大局为重。先驱除了鞑虏,以后再怎么样都行,那是自家兄弟的事。”
张必武也是赞成了,他是立即这么做了,他还是积极地准备要与郑成功一起南征台湾。
浙江的清军早已丧胆,各据险要,但求能自保都阿弥陀佛了,让他们出击?这不可能。
果如卢象升所料的那样,永历表示,他一定要回到应天府的,不仅如此,他还要回到圣京,只是因为浙江这一边的清军没有肃清,就严旨张必武务必消灭这一支清军之后,他才会亲自回来。
张必武一接到圣旨,他自然就是做表面文章了,就说要准备,同时表示台湾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的领土,他要与郑成功一起先收复台湾,再会率军以灭浙江的清军,然后奉迎永历帝回应天府。
同时,张必武还上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关于发展海洋的重要姓,其中就指出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故中华要成为海洋强国,那就不得不收复台湾。如若台湾被红毛鬼所占,红毛鬼就有了进攻中国的跳板,以后中国就有可能成为红毛鬼的殖民地。
张必武所写的这些内容全是超前的,一呈到了永历朝廷,永历朝廷当然是嗤之以鼻的,都认为张必武是小题大做,他是舍末求本,居然和郑成功一起疯,什么收复台湾全是疯人做的疯事,如今最为重要的就是消灭满清!
第六十六章乘船出发
永历真是气啊!他更从中看出了张必武是不忠于朝廷的,更想到了崇祯为什么屡次要杀张必武!只是永历并没有想到他们朱家对张必武恩薄,你又如何要求张必武对你朱家忠心耿耿呢?
况且永历又想起了以前他被孙可望虐待的时候,怎么召张必武,张必武也没有迅速地进军以解救他。如今再看着孙可望的人头,还是顺治仗义啊!张必武真不是忠臣!可惜啊,永历你忘记了一点,国士待我,我国士报之,凡人遇我,我凡人报之!这就是张必武!
张必武毅然决然的这么做,更是陷入了洪承畴和范文程的策划之中了,他们原先就料定以张必武的为人,既然已答应过了郑成功,一起出兵,那么不管怎么样都是不能阻止张必武的。
硕塞和闽浙总督李率泰、以及李率泰的能臣范承谟都都是屯于浙江之地,李率泰可以说是郑成功的老对手,他与郑成功是互有胜负的。现在他们听闻了张必武毅然决然地要与郑成功去收复台湾,他们是松了口气。
要说硕塞,不懂得台湾的重要姓,李率泰以前也不懂台湾的重要姓,可是自他与郑成功交手多次之后,他也认识到了台湾是个宝岛,他也感受到了红毛鬼的强大,会直接威胁到他们,他们以前还想要割台湾给红毛鬼,供应大量的茶叶、金银给红毛鬼,让他们在背后攻击厦门,只是红毛鬼是收了钱,却没有办事。
李率泰是极想郑成功能收复台湾的,可是又纠结于要派人到台湾去通知荷兰的台湾总督揆一与台湾的军事司令瞄难实丁,让他们加强台湾的防守,似此,张必武和郑成功要攻打台湾,就增加了变数。
李率泰还给顺治上了一封奏折,意思是举例郑芝龙之所以能富甲一方的原因就是靠泛海经商,要是能让海运开展起来,大清也会成为一个强国的。
只是因为天下未统一,李率泰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甚至于还为了能消灭郑成功,把台湾送给荷兰也在所不惜,可知满清的嘴脸了。
张必武自然是要加以揭露,他的意思就是说,满清以继承大明的衣钵,说是汉文化的新继承者,可是连国土以及衣冠都不能保,还何保什么继承衣钵?如今张必武和郑成功兵发台湾,就是想让已经失陷许久的台湾回归。
张必武在用檄文的方式揭露了满清罪恶的嘴脸之后,他就立即是和郑成功一同登船向着台湾出发了。而李率泰、硕塞等人都接到了命令,不准妄动,张必武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这一檄文是迅速地传遍了,更传到了燕京。顺治不由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的,他想起以前李率泰曾经上过一个折子,说过台湾的重要姓,要是让红毛鬼占据,以后就成了红毛鬼攻击中国的前沿阵地。
他不由想到郑成功一直念念不忘收复台湾,而张必武远在河南和山西之地,他现在好不容易已夺取了应天府,南直隶的一大片领土,他没有乘势攻打浙江的硕塞和李建泰等部,而是要与郑成功一同先收复台湾。
难保会让永历恨他,会造成**,他也在所不惜要取台湾。按说,他可以委任一员偏将参与的,他却没有这么做,他要的是自己亲自到来,这可真是奇了。这不是从一个侧面表示出了台湾的重要姓吗?
顺治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